农场万亩特色果蔬产业园建设项目可研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283739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68 大小:145.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场万亩特色果蔬产业园建设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农场万亩特色果蔬产业园建设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农场万亩特色果蔬产业园建设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农场万亩特色果蔬产业园建设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农场万亩特色果蔬产业园建设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农场万亩特色果蔬产业园建设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8页
农场万亩特色果蔬产业园建设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8页
农场万亩特色果蔬产业园建设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8页
农场万亩特色果蔬产业园建设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8页
农场万亩特色果蔬产业园建设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8页
农场万亩特色果蔬产业园建设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8页
农场万亩特色果蔬产业园建设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8页
农场万亩特色果蔬产业园建设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8页
农场万亩特色果蔬产业园建设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8页
农场万亩特色果蔬产业园建设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8页
农场万亩特色果蔬产业园建设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8页
农场万亩特色果蔬产业园建设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8页
农场万亩特色果蔬产业园建设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8页
农场万亩特色果蔬产业园建设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8页
农场万亩特色果蔬产业园建设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8页
亲,该文档总共6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场万亩特色果蔬产业园建设项目可研报告.docx

《农场万亩特色果蔬产业园建设项目可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场万亩特色果蔬产业园建设项目可研报告.docx(6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农场万亩特色果蔬产业园建设项目可研报告.docx

农场万亩特色果蔬产业园建设项目可研报告

农场万亩特色果蔬产业园建设项目可研报告

湖北省国营军垦农场

万亩特色果蔬产业园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阳新县恒博水利建筑勘测设计院

二〇一四年六月

 

批准:

徐勋利

审核:

骆巍巍

校核:

陈迪刚

项目负责人:

陈迪刚

项目成员:

陈迪刚彭书宝黄洁

 

第一章项目概要

1.1项目背景

军垦农场位于鄂赣交界的黄石市境内,106国道南北向穿越全境,富水河东西向流经全场直通长江。

全场总人口1.6万。

下辖2个专业公司、9个农业生产队,代管2个集体性质的行政村。

国土面积6.9万亩,其中,耕地面积3.2万亩、林地1.3万亩、果茶园0.5万亩、养殖水面0.5万亩,集平原、山地、河湖为一体,适宜规模化种植、机械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

近年来,军垦农场在中央惠农、强农、支农政策的推动下,不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农业种植效益明显提高,特别是特色果蔬产业逐步做大做强,逐步形成万亩绿色果蔬基地、日产6万斤食用菌生产基地、30万羽蛋鸡养殖基地、年出栏7.5万头的中粮生猪养殖基地,成为了湖北农垦现代农业示范区、黄石市农业旅游的目的地和阳新县农业产业化的排头兵。

军垦农场党委对农业综合开发十分重视,特别是农场湖北省国营军垦农场万亩特色果蔬产业园建设项目,农场党委和农场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多次组织专家对本项目进行实地考察和论证,一致认为本项目区的建设十分必要。

项目区内土地肥沃,是农场的主要蔬菜、水果基地,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在自然条件如此有利的条件下,军垦农场对发展该项目充满信心并。

目前影响项目区发展的重要问题是生产条件差,水利工程设施不配套。

田间排灌渠道多数为土渠,由于年久失修,导致淤塞严重,断面缩小,再加上富河汛期洪水顶托,排水不畅,现使项目区旱涝频繁,土地利用率低,极大地阻碍了当地经济发展。

军垦农场湖北省国营军垦农场万亩特色果蔬产业园建设面积为10000亩。

该项目的实施以推动军垦农场果蔬产业和农业旅游的发展为主,工程总建设工期为12个月。

1.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及编制过程

1.2.1编制依据

(1)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批复计划意见

(2)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标准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建设标准》(国农办[2004]48号);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建设标准(试行)》(国农办[2009]163号);

《湖北省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实施细则(试行)》(鄂农办[2010]56号);

(3)农业综合开发有关政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第60号令《财政部关于修改(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的决定》;

《国家农业开发农民筹资投劳管理规定(试行)》(国农办[2005]239号);

《关于加强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科技推广费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农办[2006]13号);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工程建设监理办法(试行)》(国农办[2004]49号);

《湖北省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工程建设监理实施办法》(鄂农办[2005]46号文件);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工程管护暂行办法》(国农办[2008]183号);

(4)国家、省、市的有关农村的政策和法规

《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调整完善农村税费改革的几个政策性问题的通知》(鄂办发[2003]29号);

(5)法律法规及水利工程技术相关规范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持法》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建设标准(试行)》。

1.3项目建设内容和投资估算

军垦农场湖北省国营军垦农场万亩特色果蔬产业园建设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

开挖、疏浚灌排渠道,硬化灌排渠道,新建机耕桥、人行桥,硬化田间道路、支路,新建电灌站,配套微喷灌、滴管设施等。

按2014年阳新县建筑市场信息价第2期价格水平计算,工程总投资为1003.48万元,根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及《国家立项专业综合开发若干政策的规定》等指示精神,计划申请财政资金400万元,农场自筹200万元,龙头企业自筹403.48万元。

1.4项目效益

1.4.1经济效益

通过建设10000亩特色果蔬产业园,全面推行设施化、标准化、集约化生产,执行绿色生产标准,将大大提高园区生产效益,并能带动农业观光旅游发展,实现园区功能多样化发展。

在生产效益上,年产绿色果蔬3万吨,年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

同比项目实现前预计亩平增收500元,年可净增销售收入500万元。

在旅游业发展上,年可吸引游客3万人次,可增加旅游收入600万元。

1.4.2社会效益

该项目建设完成后,依托良好的园区设施、品牌影响和龙头带动,有力拉动阳新县10万亩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加快推动特色果蔬生产和农业产业化发展,形成良好的园区扩散、示范效应,充分带动当地的果蔬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发挥农场农业产业化优势,有效促进果蔬增产、农工增收。

通过大力发展观光旅游农业,吸引周边城市的游客来场参观游玩,能够极好地扩大农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普及农业科技知识,提高农民科技水平。

通过先进实用技术培训和示范推广、以及科技示范户培育等重要举措,可进一步提高项目区农民科技水平和科技兴农意识,农业科技贡献率和成果转化率也将进一步提高。

1.4.3生态效益

该项目建设完成后,通过对园区的基础设施改造和绿化建设,使用杀虫灯、有机肥、大棚栽培和工厂化生产,实现果蔬栽培方式的转变和有机化、集约化生产,对容易造成蔬菜残留的农药、无机肥控制更严,蔬菜品质明显提高,环境污染将会更少,有利于农场的资源保护,有利于农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5组织领导和管理

为保证湖北省国营军垦农场万亩特色果蔬产业园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军垦农场成立了湖北省国营军垦农场万亩特色果蔬产业园建设项目工作领导小组,由场长任组长,分管农业副场长任副组长,主要成员由农场财政局、经济发展局和项目办公室等有关人员组成,办公室设在农场项目办。

项目建设管理严格实行项目建设法人制、工程建设招投标制和工程监理制。

项目在正式投入运行使用后,本着“谁使用、谁管理”的原则。

军垦农场将会与使用者签订工程或配套设施的管理维护责任状,增强使用者对工程建筑物设施的管护意识,提高本项目综合效益。

1.6综合结论

经过分析论证,军垦农场万亩特色果蔬产业园建设项目,从技术层面上来看可行;从经济效益来看,各项经济指标均达到项目建设要求,有利于农场农业产业的发展;从社会效益来看,具有很好的辐射、带动作用;从生态效益来看,将会大幅减少有害残留污染。

因此,该项目的实施对军垦农场果蔬产业和农业旅游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因此,该项目在经济上是合理的,技术上是可行的,效益明显,可以实施。

 

第二章项目区基本情况

2.1自然概况

2.1.1地理位置及范围

军垦农场湖北省国营军垦农场万亩特色果蔬产业园建设项目区位于富水河西岸,西与106国道相邻,东方紧靠富水河,北连农场场部,南接华潭村。

本项目区是军垦农场农业园最多的地方。

项目区总人口3134人,农业劳动力1750人。

2.1.2水文气象

项目区属东亚季风副热带暖湿气候区,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气候温和,水资源丰富。

年均日照1904小时,年均降雨量1360毫m,历年年平均降水日133天,多集中在4~8月份,年平均气温16.8℃,无霜期260左右,常年地下水位为18m。

该区地下水埋深5~55m,含水层厚度大,水位埋藏较浅,补给条件好,富水性强,含水层组水质良好。

总之,项目区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非常适合农作物生长。

2.1.3地形、地貌及土壤

项目区地势大体上西高东低。

地形比较复杂。

项目区内的土壤主要以砂土和潮土为主,土壤质地适中,土壤的垂直分布不太明显,土壤熟化程度高,耕层深厚,根据实地抽样结果显示,土壤的保肥及供肥性均较好,通气性好,宜耕期较长,宜种性多,有利于土地平整、土壤改良和各种农作物的生长。

2.1.4水资源

阳新县在很早以前为浅海,由于地质新构造运动,形成了河溪纵横,湖泊密布的格局,是湖北省湖泊数量多、调蓄水量大的县之一,素有“百湖之县”之称,故地表水资源极为丰富。

境内除长江过境黄金水道45.6公里外,共有六大水系,大小河流365条,总长达985.6公里,其中我省长江流域的最后一条干支流富河,全长196公里,自通山县由西向东横贯阳新县由富池口汇入长江,富水水库至富池口段全长79.6公里为下游段,地势平坦,为富河谷冲积平原,多系湖泊沼泽地带;海拨在12.0~25.0m之间,最低下游河床,海拨高程8.7m。

本项目区地处富河中游,水资源丰富,主要表现为春夏季充足,秋冬季偏少。

项目区水资源主要由地表水、地下水和过境水组成。

年均提供水资源总量为5420万m3,其中,地表水:

620万m3,包括天然和人工湖正常蓄水量;地下水:

400万m3;过境水:

4400万m3,由过境河流富水河提供。

项目区水资源的特征为:

春夏季充足、秋冬季偏少、地表水比地下水丰富、过境水比其他水资源丰富。

只要水利设施配套,合理布局就能充分利用水资源,满足万亩特色果蔬产业园灌溉的需要。

2.1.5耕地种类,数量及开发潜力

军垦农场现有耕地2.6万亩,本次湖北省国营军垦农场万亩特色果蔬产业园建设面积为10000亩。

现行耕地复种指数为2.4。

本项目区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地势平坦,土层较厚,通过治理后达到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畅通、林网建设事宜、农业设施配套、科技先进适用、优质高产高效的总体目标,即灌得进、排得出、机械能下田,灌溉水源基本有保证。

便于现代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人均纯收入将大幅度地提高。

因此,开发的潜力十分巨大。

2.1.6自然灾害

阳新县地处长江中下游,受季风、台风影响,常出现暴雨,主要自然灾害为洪涝和干旱灾害。

从1949到1985年三十六年间,共发生大水灾六次,平均十年1.7次,相当于五年一遇。

旱灾多在八、九月份,从1949到1985年三十六年间,共发生较大旱灾五次,平均十年1.4次。

项目区在6~9月,往往因洪涝同期,水排不出,渍涝成灾。

项目区内由于来水量大,汛期又经常受到富河水位的顶托,常常形成洪涝灾害,再加上排涝机站设备老化,导致区内渍水不能及时外排,无法保证区内农作物旱涝保收。

2.2社会经济状况

2.2.1人口与劳力

项目区总人口3134人,现有劳动力1750人。

2.2.2土地利用现状

军垦农场现有国土面积46km2,耕地面积2.6万亩,水面2.1万亩,山场2.2万亩,本次设计湖北省国营军垦农场万亩特色果蔬产业园建设面积为10000亩。

2.2.3农业生产水平

项目区以蔬菜、水果生产为主,蔬菜主要以大棚为主,一年四季都有。

农作物夏种指数只有157%,农业机械化耕种、收割达95%以上,农药除草面积达98%,农用薄膜覆盖率为80%,现有灌溉面积仅为75%。

正常年份粮、菜单产分别为460公斤、2000公斤,劳动生产率低。

2.2.4地方财政与农民收入

地方财政统一由军垦农场管理,税费改革后,农场实行“两田制”,身份田亩平上缴11元,责任田按市场化运作,由财政局统一上缴,每年上缴财政税费300余万元。

农民以务农和外出打工为主,2014年预计人均纯收入4000元。

2.2.5农业科技服务体系

农场农业管理和农业科技体系健全,由农场经济发展局负责管理,下设有农科所、植保站、种子站、农机站和水利基建科等农业科技服务体系,负责全场的农业科技服务,拥有科技设备18台套,专业技术人员30多人为项目区服务。

农科所:

负责项目区种籽的培育,病虫害的测报,栽培管理指导,土化分析,各种农业新科技的实验和推广,农业技术咨询服务,农药供应工作。

水利基建科:

实用工程仪器完备,能够承担一般农田工程的勘测、施工任务。

种子站:

负责项目区种子工作。

农机站:

有齐备的农机装备和配件供应,技术力量雄厚。

植保站:

负责项目区的植保工作。

农口各站初具规模,职工政治业务素质、学历文化水平、技术力量基本上能适应农业发展的需要,能够承担本项目区域农业综合开发及科技扩广的任务。

2.3现有基础设施

2.3.1水利工程现状

虽然项目区灌排布局明确,水源丰富,但区内多数水利设施由于缺乏管理和维修,存在不少问题:

项目区内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标准低,渠系建筑物老化,设施不配套,灌溉渠道严重淤塞等问题,致使项目区“三年两旱,十年九淹”。

发生洪灾时渍水不能外排,发生旱情时输水不畅,灌排效率低,严重阻碍了农业的持续发展。

因此,构筑项目区内水利工程排灌系统的网络,对损坏或失去功能的沟渠进行清淤、硬化或进行改造是提高项目区农业生产能力的当务之急。

项目区内的灌溉和排水不能进行有效节制和调配,需水的地方没水,不需水的地方渍水。

项目区内有一座排水泵站,只能满足排水需求,到干旱时期,项目区内的水量不足,无法满足灌溉要求。

因此,项目区需要新建灌溉泵站一座,可以解决3000亩的田间灌溉需求。

2.3.2田间工程现状

项目区耕地较平整,田间工程配套比较合理但不够完善,灌排主干渠道配套率为60%,完好率为50%,渠系水利用系数为45%,基本能满足生产要求。

但田间道路系统不完善,水源不够充足,水资源利用率较低,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程度不高,难以适应现代农业生产要求。

2.3.3现有农业机械及服务设施

项目区内共有农业机械18台套,基本实现机械化作业。

2.3.4交通与电力情况

项目区紧临106国道和富水河,水陆交通便利,基本实现了路、电村村相通、户户相连。

田间有5853m长的支路,均为土路,凹凸不平,严重影响了农场农业运输,成为农场发展的一大障碍。

另有2097m交通干道,现状宽只有3.5m水泥路,需加宽1.5m。

 

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3.1项目建设背景与由来

近年来,军垦农场现代农业发展迅速,成为了黄石市现代农业的示范区和农业旅游的目的地,发展起万亩果蔬基地、日产6万斤的食用菌基地、存栏30万羽的蛋鸡基地和年出栏7.5万头的生猪基地等。

尤其是万亩果蔬基地已认证为绿色农业基地,绿色品牌多达9个,龙头企业3家,特色旅游基地3个,在现代农业示范和农业旅游上具有了良好的基础。

为了进一步加快特色果蔬基地建设,结合实际情况,我场2014年拟申报军垦农场万亩特色果蔬产业园区建设项目。

项目区位于富水河西岸,西与106国道相邻,东方紧靠富水河,北连农场场部,南接华潭村。

项目区经过多年的运行,由于当时水利骨干工程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工程建设标准低,配套不全,加上养护维修资金短缺,工程老损严重,有的建筑物已不能启用,垮渠漏水等险情年年发生,水资源浪费十分严重,渠系利用系数仅0.45,其灌溉面积远未达到设计要求,且逐年呈下降趋势,已严重影响着项目区的稳产高产影响农村致富和社会发展的进程。

因此,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对增加粮食产量,突出粮食生产能力建设,保障国家粮食长久安全,稳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打造粮食核心产区,发展现代化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军垦农场万亩特色果蔬产业园建设项目发展现代化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军垦农场万亩特色果蔬产业园建设项目

可加快提高农场粮食生产、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带动和示范全市发展优质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实现全市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和农村社会稳定。

3.2项目区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项目区内水利工程配套设施部齐全,大多数工程设施严重老化,年久失修,灌溉水利用率严重偏低,其表现为电机不节能,灌溉渠漏水严重,排水渠淤积严重,造成现已难灌难排,导致大部分农田渍旱时间过长,使农民投人物入增大而农作物减产,严重地挫伤农民种田的积极性,制约农业生产的发展。

排渍不及时,造成土壤年内泡水时间过长,使土壤冷浸严重,使低洼田变冷浸田、烂泥田,导致土壤结构破坏,通气不良,严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3.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军垦农场经过多年的发展,初步建成黄石市最大的绿色果蔬生产基地,成为了黄石市绿色农业示范园区,建立了具有农场特色的绿色品牌和旅游品牌。

但是,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农业基础还不完善。

军垦万亩果蔬产业观光园定位为特色产业示范和农业观光双向发展,以发展设施农业、观光农业为主,与之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到位,园区部分农田水利设施严重老化、积淤堵塞,无法满足现代农业生产的要求,迫切需要升级改造。

(二)产业结构还要调整。

近年来,随着园区建设的发展,已成功认证为绿色农业基地,绿色品牌多达9个,龙头企业3家,特色旅游基地3个,但是在示范带动上还不明显,主要表现为龙头发展快,基地发展特色还不明显。

通过项目实施,加快发展大棚葡萄、草莓、红心火龙果、玉麟西瓜等特色果蔬,生产效益将显著提高。

(三)农业旅游市场升温。

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的日益激烈以及闲暇时间的增多,人们渴望多样化的旅游,尤其希望能在风光秀丽、湖光山色的农村环境中放松自己。

军垦农场万亩特色果蔬产业园不仅具有生产性功能,还具有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人们提供观光、休闲、度假的生活性功能,初步形成了五夫生态园、牧歌田园、玉麟采摘园等休闲基地,在周边地区特别是武汉、黄石等地拥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但园区在农业旅游配套服务能力不够,如户外体验、餐饮住宿、垂钓和多样化休闲等,对游客的吸引力还不明显,距离农场定位承接做好田园旅游有差距。

3.4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号)精神,中央和省级财政加大了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扶持力度,为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基础保障。

军垦农场也把快速发展农场新农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当前工作重点来抓。

项目区具有以下优越条件:

一是自然条件优越。

农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水资源丰富。

全年无霜期253天左右,年平均气温16.5度,年日照时数为1596.4小时,平均降雨量1195.7mm。

土壤肥沃为沙壤土,透气、透水性强,吸湿性、导热性小,质地均匀。

地理位置十分优越,106国道穿场而过,距大广高速、杭瑞高速出口仅3公里,能够满足生产物资与产品运输销售需求。

二是产业基础良好。

军垦农场已经注册了“君垦”牌商标,杏孢菇、三瓜四菜享誉市场。

目前,我场已经成功将“君垦”牌蜜本南瓜、“木之缘”牌杏鲍菇纳入了农垦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并计划将冬瓜、葡萄、鸡蛋等产品也纳入该体系。

引进的中粮、东贝、新阳、新冠等龙头企业,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打下了基础。

三是生产技术先进。

随着中粮、东贝、新冠、新阳等现代化种养企业的引进,军垦农场果蔬生产在新技术、新品种应用上加快,如杀虫灯、滴灌、嫁接育苗等。

四是政策支持较大。

军垦农场被认定为黄石市绿色农业示范园区和湖北农垦蔬菜板块发展,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重视与支持,省农垦局连续多年给予了现代农业项目扶持。

五是企业积极参与。

项目区内现有新阳农业公司、玉麒麟农业合作社、军垦蔬菜专业合作社等多家龙头带头企业,长期以来积极支持和参与农场对基础设施的改造和对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场农发办多次组织有关专家和技术人员对项目区进行实地调查、勘测,从项目区地形、产业基础、水利设施状况、自然和社会经济等方面进行充分分析和技术论证后,表明实施军垦农场万亩特色果蔬产业园建设项目在技术上是可行的。

2014年湖北省国营军垦农场万亩特色果蔬产业园建设项目的立项建设符合实际,且在技术上和经济上合理可行。

第四章水资源评价及供需平衡分析

4.1项目区水资源概况

军垦农场位于鄂赣交界的阳新县境内,国土面积46km2,总人口1.5万人,设计灌溉面积4500亩,目前项目区仅能灌溉2000亩农田。

项目区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较好,资源也比较丰富,农业生产发展潜力很大,是阳新县的粮食、油料和蔬菜、水果重要生产基地。

军垦农场交通便利,106、316国道穿过全境,富水河横贯东西,村村通公路四通八达。

施工材料可采用水泥路和公路运输,运输成本低廉。

项目区水资源主要有富水河及大气降水所形成的地表、地下水。

项目区多年平均降水量1495.2mm,多年平均径流深8.221mm,项目区丰富的水资源为区内农业灌溉用水及生活用水提供了可靠的水源保证。

4.2灌溉设计保证率和灌溉定额

4.2.1灌溉设计保证率

本次设计项目区主要以旱作为主,地面灌溉水资源比较丰富,项目区内有喷灌、滴灌设施,灌溉设计保证率为85%。

4.2.2灌溉定额分析

农作物灌溉制度的内容包括旱作物播种前及全生育期内灌水次数、每次灌水日期、灌水定额和灌溉定额。

它随作物种类、品种、自然条件及农业技术措施的不同而变化。

项目区灌溉制度设计,依据当地资料和灌溉经验,采用水量平衡原理分析确定。

项目区主要灌水作物有早稻、中稻、晚稻、小麦、棉花、油菜、秋杂等,现状作物种植结构根据统计年鉴统计而得,项目建成后的种植结构则根据当地政府对农业结构的调整思路(即由“粮、经”二元结构向“粮、经、饲”三元结构转变)并结合市场情况而拟定。

全项目区作物复种指数也由1.95(2007年)提高到2.00(2012年)。

单项作物灌溉定额计算选取早稻、中稻、晚稻、小麦、棉花五种,油菜等按生育期归入小麦定额计算中,秋杂则按棉花灌溉定额计算。

单项灌溉定额根据阳新气象站1962~1998年共37年逐日降雨量和蒸发量,用水量平衡方法经过长系列逐日计算可得项目区各种作物1962~1998年逐旬灌溉定额单种作物灌溉制度设计,水稻在近期以前仍以“浅灌适蓄”的现有灌溉模式为主,随着节水灌溉的发展,逐步推广“薄浅湿晒”控制灌溉模式。

旱作物仍采用现有灌溉模式,充分利用有效降雨以减少灌溉需水。

本项目区农业种植结构基本是麦稻或麦棉二季,即小麦收获后种中稻,小麦套种棉花或秋杂。

㈠作物生长期

作物生长期设计与平均气温、作物品种、地理位置有着密切关系,本项目区的作物生长期是根据当地气温、品种、农时安排等实际情况而定的。

中稻是6月1日至9月15日,棉花是4月20日至10月20日,小麦10月21日至次年5月15日,与邻近地区相应。

历年按此生长期进行种植能获得丰产,故以此作为农田水量平衡计算的依据。

㈡灌溉设计水层和适宜含水量上下限

目前水稻灌溉,各地普遍采用或积极推行的灌水方法是浅水灌溉,在水量欠缺地区为减少灌水量,常采用“浅灌中蓄”,即降雨时可适当蓄水,但不超过最大蓄水深,以不影响作物正常生长为限。

对于旱作物应该是在任一时段内土壤计划湿润层内的含水量,要求不大于或不小于作物允许的最大或最小含水量。

根据灌溉试验资料、群众灌水习惯、水源条件和作物特性等,拟定出本次水稻各生育期的设计水层和旱作物适宜的含水量上、下限,见表4-1-4和表4-1-5。

㈢水稻灌溉定额计算

本规划要求采用先进、节水的灌溉制度。

在制定水稻灌溉制度时,采用“薄、浅、湿、晒”的灌水方式,合理定出水稻不同生长阶段的适宜水层的上下限,然后根据生育期内任何一个时段的农田来水和耗水,用水量平衡法计算灌溉制度。

经调查项目区水稻有早稻、中稻、双晚稻。

灌溉制度分析采用湖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计算中的鄂东南区的有关参数进行。

鄂东南区是用白莲河、梅川、古角、蕲春、三湖连江、赤壁等灌溉试验站资料分析拟定的。

灌溉定额按水量平衡逐日计算。

随着节水灌溉的推广,本次水稻灌溉制度设计采用两种水层。

现状水平年采用湖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推荐的“浅灌适蓄”水层,规划水平年采用“薄浅湿晒”控制灌溉水层。

水稻灌溉定额需水量计算公式,各生育期时间、日平均渗漏量、田间控制水层,早稻、中稻、双晚稻灌溉制度分析设计参数见表。

水稻生育期内灌水次数、灌水时间和灌水定额,根据水稻丰产、浅灌节水灌溉方式,逐日按水量平衡计算制定,计算公式为:

(4-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反思汇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