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易正弦信号发生器设计.docx
《简易正弦信号发生器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简易正弦信号发生器设计.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简易正弦信号发生器设计
课程设计(论文)
题目简易正弦信号发生器设计
学院名称电气工程学院
指导教师
职称
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2016年10月10日
南华大学
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
学院:
电气工程学院
题目:
简易正弦信号发生器设计
起止时间:
2016年9月10日至2016年10月10日
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教研室主任:
院长:
2016年10月10日
1.课程设计的内容和要求(包括原始数据、技术要求、工作要求等):
(1)技术要求:
1.采用分立元件或者集成元件模块完成简易正弦信号发生器原理图设计
2.完成原理图仿真(可选用Multisim)
3.完成实物制作
(2)工作要求:
①查阅参考文献,利用高频电子线路基本理论,分析系统工作原理,设计系统方框图;
②掌握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法,利用Multisim等软件进行仿真设计,具备独立设计能力;
③掌握电子电路安装调试技术,选择合适的元器件搭接实际电路,掌握电路的测试和故障排除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对课程设计成果的要求〔包括图表(或实物)等硬件要求〕:
设计系统方框图,对系统方框图进行仿真,分析实验结果。
撰写设计说明书,书写格式规范,语言流畅简洁,文字不得少于3000字。
要求图表清晰,分析通彻,有理有据。
3.主要参考文献:
[1]黄智伟.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技能训练[M].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7.
[2]黄智伟.印制电路板(PCB)设计技术与实践(第二版)[M].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
[3]黄智伟.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基于TI器件的模拟电路设计[M].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14,7.
[4]黄智伟 .基于NIMultisim的电子电路计算机仿真设计与分析(修订版)[M].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6.
[5]陈尚松,雷加,郭庆.电子测量与仪器[M].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108~126
4.课程设计工作进度计划:
序号
起迄日期
工作内容
1
2016.9.10~2016.9.17
系统方案设计
2
2016.9.18~2016.9.24
利用Multisim等软件进行仿真设计
3
2016.9.25~2016.9.30
实物调试和测量,排除故障,分析实验结果
4
2016.10.8~2016.10.10
整理设计报告
指导教师
宁志刚
日期:
2016年9月14日
摘要:
移相式正弦波发生器电路,其频率稳定度通过实际测试为0.002%。
该电路性价比高,用很便宜的几个元件在很宽的频段内,实现频率连续可调。
移相式正弦波发生器是由RC超前或滞后移相反馈网络和反向放大器组成,常用于产生低频正弦信号。
RC与运放构成的反馈网络包含180°相移,与负反馈放大器正好在该频率上构成正反馈,满足振荡的相位平衡条件,同时使放大器闭环增益大于1,即满足振荡的振幅平衡条件,就能在输出端得到正弦波振荡信号。
关键词:
移相式正弦波发生器;频率可调;正反馈
Abstract:
Phase-shiftedsinewavegeneratorcircuit,thefrequencystabilitythroughtheactualtestof0.002%.Thecircuitcost-effective,verycheapwithafewcomponentsinaverywidefrequencyband,toachievecontinuousadjustablefrequency.Phase-shiftedsinewavegeneratoriscomposedofRCleadorlagphase-shiftedfeedbacknetworkandreverseamplifier,commonlyusedtogeneratelow-frequencysinusoidalsignal.ThefeedbacknetworkcomposedofRCandopampconsistsof180°phaseshift,andthenegativefeedbackamplifierformsthepositivefeedbackexactlyatthefrequency,whichsatisfiesthephasebalanceconditionofoscillation,andmakestheamplifierclosed-loopgaingreaterthan1,whichsatisfiestheoscillationamplitudebalancecondition.Asinewaveoscillationsignalcanbeobtainedattheoutputterminal.
Keywords:
Phase-shiftedsinewavegenerator;Frequencyadjustable;Positivefeedback
1绪论
正弦信号源在实验室和电子工程设计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正弦信号主要用于测量电路和系统的频率特性、非线性失真、增益及灵敏度等。
按频率覆盖范围分为低频信号发生器、高频信号发生器和微波信号发生器;按输出电平可调节范围和稳定度分为简易信号发生器(即信号源)、标准信号发生器(输出功率能准确地衰减到-100分贝毫瓦以下)和功率信号发生器(输出功率达数十毫瓦以上);按频率改变的方式分为调谐式信号发生器、扫频式信号发生器、程控式信号发生器和频率合成式信号发生器等。
正弦信号是一种频率成分最为单一的常见信号源,任何复杂信号(例如声音信号)都可以通过傅里叶变换分解为许多频率不同、幅度不等的正弦信号的叠加,它的应用领域很广范。
正弦信号发生器广泛地应用在电子技术试验、自动控制系统和通信、仪器仪表、控制等领域的信号处理系统中及其他机械、电声、水声及生物等科研领域。
2Multisim软件介绍
Multisim软件是一个专门用于电子线路仿真与设计的EDA工具软件。
作为Windows下运行的个人桌面电子设计工具,Multisim是一个完整的集成化设计环境。
Multisim计算机仿真与虚拟仪器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理论教学与实际动手实验相脱节的这一问题。
学生可以很方便地把刚刚学到的理论知识用计算机仿真真实的再现出来,并且可以用虚拟仪器技术创造出真正属于自己的仪表。
Multisim软件特点:
(1)直观的图形界面
(2)丰富的元器件库
(3)丰富的测试仪器
(4)完备的分析手段
(5)强大的仿真能力
Multisim整个操作界面就像一个电子实验工作台,绘制电路所需的元器件和仿真所需的测试仪器均可直接拖放到屏幕上,轻点鼠标可用导线将它们连接起来,软件仪器的控制面板和操作方式都与实物相似,测量数据、波形和特性曲线如同在真实仪器上看到的一样。
Multisim既可对模拟电路或数字电路分别进行仿真,也可进行数模混合仿真,尤其是新增了射频(RF)电路的仿真功能。
仿真失败时会显示出错信息、提示可能出错的原因,仿真结果可随时储存和打印。
3设计要求
3.1设计要求
(1)采用分立元件或者集成元件模块完成简易正弦信号发生器原理图设计
(2)完成原理图仿真(可选用Multisim)
(3)完成实物制作
3.2技术指标
输入直流电压:
E=±15V
输出正弦波最大峰-峰值:
Vpp=14V~20V
输出正弦波频率:
0.7Hz~7kHz连续可调
输出正弦波峰-峰值可调
4方案设计与论证
4.1设计思想
图4.1正弦波发生器设计框图
图4.2正弦波振荡电路示意图
4.2总体方案
方案一:
RC移相式振荡器产生正弦波,它具有电路简单,经济方便等优点。
在加入电位器的情况下能够实现频率连续可调,输出幅值可调,且稳定性较高。
其振荡频率是
=1/2π6RC。
方案二:
RC串并联文氏桥振荡电路产生正弦波,它的电路振荡频率为
=1/2πRC;起振条件是|
|
3;电路特点:
能连续改变振荡频率,便于加负反馈稳幅,振荡波西米稳定不失真。
方案三:
双T选频网络振荡电路,电路的振荡频率
=1/5RC,起振条件是
R/2,|A|
3;电路特点是:
频率特性好,调频比较困难,适于产生单一频率的振荡。
5设计原理及电路图
5.1设计原理
产生正弦波自激振荡的平衡条件:
实质上,只要电路中的反馈是正反馈,相位平衡条件就一定满足,这是由电路结构决定的,而幅度平衡条件则是由电路参数决定的,当环路增益AF=1时,电路产生等幅振荡;AF
1时,产生减幅振荡;AF
1时,电路产生增幅振荡。
选频特性:
在振荡电路中,当放大电路或正反馈网络具有选频特性时,电路才能输出所需频率
的正弦信号。
即在电路的选频特性作用下,只有频率为
的正弦信号才能满足振荡条件。
稳幅措施:
如果振荡电路满足起振条件,在接通直流电源后,它的输出信号将随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大。
当输出信号幅值达到一定程度后,放大环节的非线性器件接近甚至进入饱和或截止区,这时放大电路的增益A将会逐渐下降,直到满足平衡条件AF=1,输出辛哈将不会再增大,从而形成等幅振荡。
这就是放大电路中的非线性器件稳幅的原理。
由于放大电路进入非线性区后,信号幅度才能稳定,所以输出信号必然会产生非线性失真(削波)。
为了改善输出信号的非线性失真,常常在放大电路中设置非线性负反馈网络(如,半导体二极管等),使放大电路未进入非线性区时,电路满足幅度平衡条件(AF=1),维持等幅振荡输出。
这是一种比较好的稳幅措施。
图5.1稳幅非线性负反馈网络
正弦波信号发生器的分析方法:
(1)检查电路的组成,检查电路是否同时具备放大、反馈、选频和稳幅环节。
(2)分析放大电路是否能正常工作
对分立元件电路,首先估计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是否合适,其次分析交流通路是否能正常传递信号,对集成运放检查输入端是否有直流通路。
(3)分析电路自激振荡的条件是,首先判断相位条件,其次是判断幅度条件。
相位条件的判别就是判别电路中的反馈是否是正反馈。
具体方法是从振荡电路的输出寻找反馈网络,在反馈网络的输出与基本放大电路的输入端处断开反馈环,在断开处给放大电路施加一假想的信号,用瞬时法判别反馈极性。
若反馈为正反馈,电路满足相位条件,有可能产生振荡,否则不会产生振荡。
幅度条件的判别是计算环路增益AF的大小。
若AF
1不能振荡;AF=1能产生等幅振荡;AF
1产生增幅振荡(起振条件)。
估算振荡频率:
振动器
的大小取决于选频网络的参数。
在放大电路中,为了改善电路性能,通常引入负反馈(中频区)。
当电路附加相移(高频区或低频区)改变了反馈信号的极性时,电路中的负反馈就会变成正反馈。
此时,若反馈环路增益满足一定条件,电路就会产生自激振荡。
这是有害的,应当消除。
在振荡电路中,人为地引入正反馈,并使反馈环路增益满足一定的条件,那么,电路在没有外部激励的情况下会产生输出信号,即产生自激振荡。
无论在放大电路还是在振荡电路中,自激振荡的本质是相同的。
即振荡时电路中的反馈一定是正反馈,并且反馈环路增益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
5.2仿真电路图
图5.2正弦波发生器电路图
正弦波信号发生器一般由放大电路、正反馈电路、选频网络和稳幅环节组成。
其中选频网络既可以包含在放大电路内,也可以包含在正反馈网络中。
稳幅环节一般由放大电路电路中的非线性元件或增加非线性负反馈网络实现。
6软件仿真与硬件调试
6.1软件仿真
在本次课程设计中我选用NI公司推出的Multisim10.0软件进行软件仿真设计。
同时在集成运放的选择上,我选择的是一款双运算放大器TL082CN,其特点有:
较低的输入偏置电压和偏移电流;输出设有短路保护;输入级具有较高的输入阻抗;内建频率补偿电路;较高的压摆率。
最大工作电压
。
图6.1TL082内部框图
图6.2TL0821/2运算电路图
在Multisim软件电路图中加入所需的各个元器件,然后按设计的电路图连接各个元件,检查无误后启动仿真,用软件自带的测量仪器测量各个点的输出波形。
如下图所示:
当R2=5KΩ,R7=R13=50KΩ时
图6.3U3A的输出波形
当R2=5KΩ,R7=R13=90KΩ时
图6.4U3A的输出波形
通过上图的对比分析当同时调节R7和R13到相同的阻值是能起到调节输出正弦波信号的频率的作用。
6.2硬件调试
通过对所设计的电路图进行软件仿真,发现此电路基本能达到所需要的设计要求,因此进入下一步的实物制作环节。
首先按照所设计的电路进行实物的焊接工作,完成实物的焊接后,再用万用表对实物进行检查。
检查是否有短路、虚焊、断路现象。
完成这些操作后,正确的把电路板接入电源。
用示波器检测波形的幅频特性和观察波形是否失真。
调制完善后。
用示波器对波形进行测量,在大致不是真的情况下,频率在1Hz~7kHz,频率理论值计算如下;
C1=C2=10nF;R2=0~10k;R7=R13=0~100k
但由于电位器的固有噪声在旋动中会有波形跳动的现象,所以电位器的品质直接影响着频率输出的稳定性。
本电路的最高输出频率取决于C3、C4、R8、R9选频网络的值和运放的响应频率。
7收获与体会
通过此次课程设计,使我更加扎实的掌握了高频电子线路方面的知识,在设计过程中虽然遇到了一些问题,但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思考,一遍又一遍的检查终于找出了原因所在,也暴露出了前期我在这方面的知识欠缺和经验不足。
实践出真知,通过亲自动手制作,使我们掌握的知识不再是纸上谈兵。
正弦波的产生电路时基于TL082集成运放实现的,通过放大电路的自激振荡来完成,这需要放大器满足自激振荡的条件:
AF=1;
。
设计的电路基本完成了设计的要求,但其中也有缺点和需要完善的地方。
在正弦波部分缺点主要是波形有些微弱的失真,波形的上升部分下降部分微弱的不对称,可能是由于选择的元器件精确度不够,导致在调制的时候没有办法做到更加的准确。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使我懂得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很重要的,只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从理论中得出结论,才能真正为社会服务,从而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设计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说得是困难重重,但可喜的是最终都得到了解决。
在今后社会的发展和学习实践过程中,一定要不懈努力,不能遇到问题就想到要退缩,一定要不厌其烦的发现问题所在,然后一一进行解决,只有这样,才能成功的做成想做的事,才能在今后的道路上劈荆斩棘,而不是知难而退,那样永远不可能收获成功,收获喜悦,也永远不可能得到社会及他人对你的认可!
8.参考文献
[1]黄智伟.基于NIMultisim的电子电路计算机仿真设计与分析[M].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6.
[2]沈伟慈.通信电路[M].西安: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9.
[3]张肃文.高频电子线路[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5.
[4]黄智伟.混频器电路设计[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
[5]曹才开,姚屏.高频电子线路原理与实践.长沙:
中南大学出版社,2010.
[6]杨翠娥.高频电子线路实验与课程设计[M].哈尔滨:
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5.
[7]胡宴如.高频电子线路[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5.
[8]张玉兴.射频模拟电路[M].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1.
[9]武秀玲.高频电子线路[M].西安: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9.1.
[10]黄智伟.印制电路板(PCB)设计技术与实践(第二版)[M].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
[11]黄智伟.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系统设计(第2版)[M].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11.
[12]陈尚松,雷加,郭庆.电子测量与仪器[M].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108~126
9附录:
实物图
图8.1实物正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