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喷气式火箭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288347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1.1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喷气式火箭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喷气式火箭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喷气式火箭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喷气式火箭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喷气式火箭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喷气式火箭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8页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喷气式火箭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8页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喷气式火箭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8页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喷气式火箭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8页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喷气式火箭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8页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喷气式火箭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8页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喷气式火箭教学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8页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喷气式火箭教学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8页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喷气式火箭教学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8页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喷气式火箭教学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8页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喷气式火箭教学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8页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喷气式火箭教学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8页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喷气式火箭教学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8页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喷气式火箭教学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8页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喷气式火箭教学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喷气式火箭教学设计.docx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喷气式火箭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喷气式火箭教学设计.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喷气式火箭教学设计.docx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喷气式火箭教学设计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喷气式“火箭”》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让学生学会制作喷气式“火箭”的方法。

2.在制作过程中,养成动手,动脑的习惯。

3.在趣味小制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活动重点

1.制作火箭体时,把铅笔尖一头的铝箔捏紧成尖头形状,注意不能漏气。

2.制作方向舵时,三个舵翼的分布要均匀,有了方向舵,火箭飞行是可以不偏向。

3.在制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活动准备

铝箔纸若干张;破乒乓球若干个;六号铁丝一宗;鞭炮引线一段;火柴若干;剪刀;胶水;铅笔;细砂纸;快干胶;木筷;钳子等。

活动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火箭吗?

我们一起看一看老师制作的火箭吧!

(出示自己制作的火箭模型,引导学生观察)。

怎样发射火箭呢?

请看图片。

(师出示图片并讲解)。

闪着银光的火箭竖立在发射架上。

突然,火箭尾部喷射出一股句桔红色的气体,火箭腾空而起。

同学们,这就是喷气式运载火箭发射的情景。

我国的“长征号”运载火箭已成功发射了几十颗各种用途的卫星。

早在古代,我们的祖先就发明了“火箭”,并广泛用于军事。

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喷气“火箭”。

问题与思考

1.喷气式火箭是怎样发射的?

2.它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师演示反冲原理,可以用小店里买的气球吹足气后再放气,发现气球往后跑的现象进行讲解。

实践与活动

活动一:

火箭知识知多少

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搜集有关火箭的资料。

让我们把搜集到的知识在班内交流。

资料链接

火箭是以热气流高速向后喷出,利用产生的反作用力向前运动的喷气推进装置。

通常火箭一词也包括导弹,航天器,甚至烟花焰火。

最常见的火箭燃烧的固体或液体的换血推进剂。

推进剂燃烧产生热气,通过喷口向火箭后部喷出气流。

火箭自带燃料和氧化剂,而其他各种喷气发动机仅须携带燃料,燃料燃烧所须的氧取自空气中。

所以,火箭可以在地球大气层以外使用,而其他喷气发动机不能。

火箭发射时产生巨大的推力使火箭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升入高空,随着燃料不断减少,火箭自身质量逐渐较小,在与地球距离增大的同时,质量和重力影响不断下降,火箭速度也因此越来越快。

火箭起源于中国,是中国古代的重大发明之一。

中国古代火药的发明与使用,为火箭的发明创造了条件。

北宋后期,明间流行的可升空的“流星”(后称“起火”),就利用了火药燃起的反作用力。

按其工作原理,“流星”一类的烟火就是世界上最早用于观赏的火箭。

南宋时期,不迟于12世纪中也出现了军用火箭。

到了明代初年,军用火箭已经相当完善并被用于战场,称为“军中利器”。

明初时期的兵书《火龙神奇阵法》和明代晚期的兵书《武备志》等有关文献,都详细记载了中国古代火箭的制作和使用情况,仅《武备志》就记载了20多种火药火箭,其中“火龙出水”火箭已是二级火箭的雏形。

中国古代火箭技术传到欧洲之后,经改进,火箭曾被列为军队的装备。

早期的火箭射程近,落点散布大,以后被火炮代替。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火箭武器得到迅速发展,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挥了威力。

中国于20世纪50年代开始研制新型火箭。

1970年4月24日,用“长征”1号三级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975年11月26日,用更大推力的“长征”2号运载火箭(图一)发射了可回收的重型卫星。

1980年5月18日,向南太平洋海域成功地发射了新型火箭。

1982年10月,潜艇水下发射火箭又获成功。

1984年4月8日,用第三级装液氢液氧火箭发动机的“长征”3号运载火箭(图2)成功地发射了地球同步实验通信卫星。

1988年9月7日,用“长征”4号运载火箭(图3)将气象卫星成功的送入太阳同步轨道。

1992年8月14日。

新研制的“长征”2号E捆绑式大推力运载火箭又将澳大利亚的奥塞特B1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这些都表明火箭发源地的中国,在现代火箭技术领域已跨入世界先进行列,并已稳步地进入国际发射服务市场。

火箭可按不同方法分类。

按能源不同,分为化学火箭、核火箭、电火箭以及光子火箭等。

化学火箭又分为液体推进剂火箭、固体推荐剂火箭和固液混合推进剂火箭。

按用途不同分为卫星运载火箭、布雷火箭、气象火箭、防雹火箭以及各类军用火箭等。

按有无控制分为有控火箭和无控火箭。

按级数分为单级火箭和多级火箭。

按射程分为近程火箭、中程火箭和远程火箭等。

火箭的分类方法虽然很多,但其组成部分及工作原理是基本相同的。

火箭的基本组成部分有推进系统、箭体和有效载荷。

有控火箭还装有制导系统。

活动二:

尝试制作

根据老师提供的材料和制作方法,自己尝试制作喷气式“火箭”。

(铝箔一张;破乒乓球一个;铁丝一根;鞭炮捻子一段;火柴若干;剪刀;胶水;502快干胶;木筷;圆杆HB铅笔一只;细砂纸一张等。

制作方法提示

(1)制作火箭体:

把铝箔裁成长80毫米(做火箭体的长度),宽70毫米(做火箭的宽度)的长方形,卷紧在铅笔竿上,用胶水粘牢。

然后把铅笔尖一头的铝箔捏紧成尖头形状,注意不能漏气。

如图示:

(2)制作方向舵:

剪一条长60毫米,宽15毫米的铝箔,折成有三个舵翼的方向舵(每个舵翼的具体形状就像一个不规则的菱形。

(如图所示),粘在火箭体外面下短距底部12毫米处,三个舵翼的分布要均匀。

有了方向舵,火箭飞行时可以不偏向。

如图示:

(3)制作燃料:

把破了的乒乓球剪成芝麻大小的碎片,越小越好。

再加上一些从火柴头上剥下的火药,大约要十几根火柴的火药就够了。

乒乓球碎片用来做燃料,燃烧时会产生大量气体;火柴头用来帮助燃烧。

(火药不能压得太紧,防爆。

市内严禁用明火。

(4)组装火箭:

把火箭体从铅笔上退出来。

把乒乓球碎片和火柴头倒入火箭体里,并用筷子稍稍压紧,装到五分之四为止,然后把铅笔尖伸入火箭尾部,顶住燃料,用食指、中指、拇指三指轻轻捏住火箭尾部,做成喇叭喷口。

点燃鞭炮引线,燃料燃烧时气体从喇叭喷口向外喷出。

(5)制作发射架:

用直径1毫米左右的铁丝,弯成图中的形状,导轨向上翘90度。

用细砂纸磨光导轨(导轨长约15厘米),涂上一些缝纫机油,这样可以减少发射时的阻力。

(6)火箭怎样放在导轨上:

在制作好的火箭的一侧应安装两段导向管,导向管一段大约10毫米,两段中间间隔10毫米左右。

(导向管可用小段的废笔芯用快干胶粘上)。

(7)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制作喷气式火箭。

(在制作过程中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制作纪录:

 

活动三:

交流经验

同学们制作的喷气式火箭很成功,也很

漂亮。

下面请同学们来谈一谈自己制作的经验,

让大家共同提高。

1.学生在小组内相互交流。

2.小组内选派代表上台发言。

活动四:

发射“火箭”

1.各小组选出一位发射手,全班选出一位总指挥。

2.发射场地:

操场。

(全班学生在操场按规定位置站好,注意安全。

3.总指挥宣布倒计时开始,发射手各就各位。

4.各发射手把火箭安在发射架上,在尾部下面点燃引线。

几秒钟后,火箭里的燃料被引燃喷发,热气体火焰从喇叭口喷出,火箭就飞离发射架。

一般能射出3—4米高。

活动五:

效果评价

刚才,同学们已经在操场分组进行了一场发射喷气式火箭的比赛,现在,我们来进行发射效果评价。

1.学生在小组内评价各个小组喷气式火箭的发射情况。

2.班内评价各个小组的作品及发射情况。

3.对优胜小组进行奖励。

二研究与讨论

1.你在制作喷气式火箭的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难点是什么?

2.你在制作中有什么新发现?

3.观察火箭的飞行姿势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

怎样调整?

4.你想对别人的作品提什么建议?

三收获与总结

1.知道“火箭发射”的原理是什么。

2.掌握了制作火箭的方法。

3.懂得了如何使火箭的飞行姿态更美观。

四拓展与创新

1.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运用了喷气式火箭的原理?

2.举行制作比赛,看谁的火箭飞得更高、更快、更稳。

教学反思:

闪着银光的火箭竖立在发射架上,突然,火箭尾部喷射出一股橘红色的气体,火箭腾空而起。

当学生们看着这喷气式运载火箭发射的情境图片时,便一下子沸腾了,学习的热情也空前高涨起来。

一、交流资料,气氛活跃

在班内交流有关火箭的资料时,学生表现的很有热情,争先恐后地介绍自己搜集的有关资料。

无论是火箭的起源,火箭的种类,还是我国的运载火箭,学生们都说得头头是道。

二、制作火箭,小心翼翼

在制作过程中,学生准备的材料很充分,制作时也非常认真,小心翼翼,每个环节都有条不紊。

尤其是在制作方向舵时,学生们用尺子量了又量,唯恐舵翼分布不均匀,致使火箭飞行时,偏离航向。

三、发射火箭,严肃认真

在发射火箭时,学生们的表情严肃,手托自己制作的火箭,俨然一位整装待发的航空战士。

发射口令一下,只见几十枚火箭尾部喷射出橘红色气体,犹如一只只雄鹰飞入高空。

整节课上的非常顺利,学生们兴致勃勃,成功的制作了并发射了喷气式火箭。

但也有不足之处。

例如:

学生在制作喷气式火箭的燃料时,由于火药规定不能压得太紧,有的学生干脆装入少量的火药,导致在发射火箭时,火箭的动力不足,飞得不高。

还有的学生制作发射架时,未按照图中所示,将导轨向上翘90°致使火箭也飞不到正常的高度。

总之,综合实践课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

 

山东科技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四年级下册《巧手做风筝》教学设计

授课年级:

四年级    教材版本:

山东科技版

一、课程目标: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要立足于学生,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

侧重于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的训练。

它强调学生技术操作过程中技术意识的形成、技术思维的培养、技术能力与态度等方面的发展,强调规范操作与技术创新意识的统一。

学生的操作学习过程是富有生机、充满探究的学习过程,是手脑并用的过程。

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充分扩展视野,发展能力。

二、教学内容材分析:

《巧手做风筝》是山东科技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与探究”的第四个主题。

本主题主要让学生通过了解风筝的起源、构造、种类、制作过程及放风筝的技巧,激发学生自己动手制作风筝的欲望,进而让学生自己设计制作风筝、放飞风筝。

本主题安排了“问题与思考”、“学习与探究”、“实践与体验”、“总结与交流”、“拓展与创新”5个活动环节,目的是通过这些环节的教学,引导学生了解民间艺术文化,通过观察、设计、操作、评价、交流,激发对风筝进行探究与实践的兴趣,逐步掌握制作风筝的基本技术知识与技能;丰富劳动体验,初步形成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意识。

“实践与体验”环节安排了“了解风筝”、“制作风筝”、“放飞风筝”3个活动,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了解风筝的相关资料、发挥自己的想像,制作心目中的风筝,在活动中探索放飞风筝的技巧,进而认识到制作风筝还有很多学问,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善于实践的习惯和创新意识,学生在学习设计制作风筝时,能够对自己的活动情况做出合理的评价和说明。

三、学情分析:

本主题的活动对象是四年级的学生,他们的好奇心比较强、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这就需要直观、形象、生动的教学形式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积极主动性。

爱玩是学生的天性,本主题是了解风筝的有关知识,学习如何制作风筝、放飞风筝,所以学生对本主题的学习有浓厚的兴趣,这对本主题的学习起到了促进。

虽然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收集资料能力、观察能力和动手制作能力,但还不成熟。

因为我校地处农村,学生搜集资料比较困难,所以这就需要教师协助查找关于风筝制作的资料,在活动过程中有针对性的进行引导和指导。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风筝的有关知识,知道制作风筝的所用的材料、制作工序、放飞风筝方法与技巧。

尝试制作自己喜欢风筝,掌握的基本技能,能够运用基本技法创意制作出自己喜欢的作品。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的基础上探究、调查出风筝的相关只知识及制作材料,在此基础要学生创意风筝,并掌握正确的放飞技巧。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交流与分享,激发学生对制作风筝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增强主动求知、探索、实践的欲望,体验劳动的成就感。

通过对民间艺术的了解,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通过动手制作风筝,感知、体验风筝的艺术美,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与合作意识,激发大胆发表、展示的勇气。

教学重难点:

重点:

通过教搜集风筝知识的方法,掌握蝴蝶风筝的方法,多媒体的演示具体学习风筝制作和放飞风筝的技巧。

难点:

通过风筝的图片介绍不同种类的的风筝,了解风筝文化,知道风筝制作的整个过程。

掌握蝴蝶风筝的制作过程,并放飞风筝。

五、评价方案:

评价标准:

教师从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对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创新意识以及小组合作学习情况这三个方面进行评价,并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评价、自我评价。

评价方法建议:

关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参与,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注重评价激励性、多元性、开放性,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尽可能采取小组讨论交流的形式,鼓励同伴之间充分发表意见和建议。

六、教学策略:

教法建议:

1.情境教学法:

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把学习课本与观察、实践相结合。

2.任务驱动法:

为学生提供体验实践的情境和感悟问题的情境,围绕任务展开学习。

学法建议:

1.自主探究法:

通过上网查询、调查研究等方式,了解自己所需的材料。

更深入的了解风筝。

2.观察法:

观察教师的示范、图片展示、图式分解,掌握风筝制作、风筝的放飞技巧的基本步骤及方法。

   3.合作学习法:

发挥小组合作优势,集体讨论、探究。

七、教学环境与媒体:

教学环境:

基于网络环境的多媒体教室。

媒体设计:

整合有关“风筝”的资料、图片、文字等资源,利用PPT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

八、教学课时建议:

建议:

三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活动一:

了解风筝的内容;第二课时完成活动二:

制作风筝的内容;第三课时完成活动三:

放飞风筝的内容。

 

                九、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了解风筝

一、教材分析

这一课时的活动内容,是让学生在课前调查收集资料的基础上,探究出有关风筝的起源、构造、种类以及制作过程,为学习制作风筝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材的编写体现了由易到难的认知过程。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风筝的起源、制作方法和有关知识,知道制作风筝的所用的材料、制作工序、方法与技巧。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调查与研究,了解风筝的起源、构造、种类、制作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民间艺术的了解,激发学生对制作风筝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增强主动求知、探索、实践的欲望,体验劳动的成就感。

通过对民间艺术的了解,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提高学生认真细致的做事态度,培养创新意识、合作意识。

本课重难点:

重点:

了解风筝的起源,并搜集相关资料。

难点:

通过风筝的图片向学生介绍不同种类的的风筝,让他们了解风筝文化,并指导学生知道风筝制作的整个过程。

了解风筝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情趣。

三、教学策略:

教法建议:

 

1.课的导入。

本课可采取实物导入法。

教师呈现风筝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引导学生感受风筝带来的乐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以此引入课题《巧手做风筝——了解风筝》。

2.学习方法。

本课可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以及教师适时指导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

在看图片、搜集风筝的相关资料,制作风筝的所用材料、制作工序、方法与技巧等活动中,充分运用了小组合作的方式,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3.动手实践。

在学生了解了风筝的基本的知识及制作方法以后,教师鼓励学生小组共同合作、交流自己的了解情况。

同时教师要询问他们的见解,及时解答学生中遇到的问题,并给与相应的指导。

4.汇报交流。

在学生完成整理调查的基础上,可鼓励学生在全班交流汇报,共同感受风筝文化的丰富内涵,激发学生的兴趣。

5.课堂小结。

教师进行总结,提出要求,鼓励学生进一步善于搜集,了解更多的风筝知识。

以便创造好的作品。

学法建议:

1.自主探究法:

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学案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搜集风筝的相关资料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交流

   2.合作学习法:

发挥小组合作优势,集体讨论,思维碰撞。

四、教学准备及教学环境

1.教师准备:

利用PPT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及实物投影仪;了解风筝的不同种类学具准备:

风筝范例作品、制作作品工具一套。

2.学生准备:

课前收集有关风筝的知识。

教学环境:

多媒体教室。

五、教学评价建议:

评价标准:

围绕“了解风筝”这一活动,教师从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对资料的搜集与整理以及小组合作学习情况这三个方面进行评价,并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评价。

评价方法建议:

强调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主动参与,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注重评价激励性、多元性、开放性,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尽可能采取小组讨论交流的形式,鼓励同伴之间充分发表意见和建议。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5分钟)

学习指导:

教师课件出示古诗《村居》配画图。

学生思考:

1.诗句中的“纸鸢”指的是什么?

2.春天到了,小朋友最喜欢在郊外、广场做什么游戏?

教师小结:

风筝是我国传统的民间工艺,放风筝也是我们喜闻乐见的一种运动休闲方式。

因为它给生活带来了无穷的乐趣;风筝在艺术家的眼中是工艺品,因为它不但具有精巧的骨架,还有美丽的图案和色彩;而航空家们认为它是现代飞行的远祖。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多姿多彩的风筝。

(板书主题:

了解风筝)

【设计意图】:

通过古诗配画,导入新课。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 学习与探究(10分钟)

 学习指导语:

你们放过风筝吗?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美丽的风筝和有关风筝的相关知识(课件展示),看着这天上飞着五颜六色的各式风筝,你有哪些感兴趣的问题?

 

 

 

 

 

学生活动:

1.小组交流。

根据教师播放的风筝图片和老师提供的资料卡,结合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在小组内谈自己的对风筝的了解、交流感悟。

2.班级交流。

选代表说一说,其他学生补充。

思考:

1.风筝是什么时候发明?

2.制作的材料是什么?

3.怎样制作风筝?

4.放风筝的时候有哪些技巧?

……)

 

教师小结:

这一只一只美丽风筝,它们不仅代表着我们民族的灿烂文化,还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无穷的快乐。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风筝的起源、构造、种类、制作过程。

【设计意图】:

风筝这一传统的民间工艺,是我国历史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我国各地的风筝制作和放飞的方法不尽相同,它们传承着风筝的历史文化。

同时也深深地吸引着广大少年儿童。

部分学生对风筝的制作、放飞及有关知识已有了一些了解。

风筝的课程资源就在学生的身边,内容丰富,随处可见。

教师通过风筝图片的欣赏,唤起学生的美好回忆,激发学生对活动主题探究的兴趣,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

(三)实践与体验 (15分钟)

    活动一 :

探究风筝的起源

    学习指导语:

课前我们对风筝的起源已做了调查,下面以小组为单位填写《风筝起源调查记录表》。

 

 

 

 

   学生活动:

小组合作,完成调查记录表。

     活动二:

探究风筝的构成

学习指导:

阅读相关资料,了解风筝的构成。

  活动三:

探究风筝的种类

学习指导语:

 中国风筝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作为一种文化一种民间艺术,自然也有它的流派。

我国地域辽阔,风筝的种类、样式繁多,千姿百态,风筝的特色与地域文化息息相关。

请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总结风筝的种类。

学生活动:

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汇报总结。

教师小结:

风筝按其形状又可以分为六大类,即桶形风筝、立体风筝、板形风筝、龙形风筝、硬翅风筝、软翅风筝。

 

活动四:

了解制作风筝的技艺。

 

交流探究所得:

制作风筝分为扎制骨架、糊纸或绢、绘画着色、放风筝几道主要工序。

  

1.扎制骨架

扎风筝骨架要用竹篾,其中基本骨架的竹篾要选用宽厚一点的,而轮廓骨架的竹篾一般用薄而细软的较为合适。

整个结构要简练、轻巧、对称、均衡、扎缚牢靠。

 

2.裱糊 

就是把纸或绢糊在骨架上。

纸的质地要薄、韧、平整。

 

3.绘图

就是绘制风筝图样。

图样要形象鲜明,色彩要艳丽明快,装饰性要强。

一般风筝是画好再糊,也有先贴再画或剪贴图案。

  

4.放风筝

放风筝是一种有趣的活动,但也需要一定技巧。

做好的风筝能否飞起来,还要会辨风向,识风力。

放起来后还要学会抽、拉、提、摆等动作技巧,方能保持风筝在上升时或在天空翱翔时的稳定性。

教师小结:

通过收集风筝资料,上网查询风筝历史,拍照各种风筝图片,调查风筝的种类等等一系列活动,我们不仅仅学到了风筝的知识,更可贵的是还感受到中华民族历史的辉煌,达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各个步骤的要点要讲清楚、讲详细,使复杂的工艺变简单,让学生容易理解。

这是教学的难点,至于风筝纹样的绘画应简明新奇,尽量放给自己创新。

这样做是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复杂的内容变得简单些;同时发挥同学们的个性特点。

为我们了解了制作风筝所用的材料与步骤,这让我们的研究又多了一种方法。

【设计意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实践活动尤其重要,它是研究的内驱力。

孩子们通过动眼观察,动手搜集、掌握材料和步骤,同时教师利用网络课件,进一步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四)总结与交流(5分钟)

学习指导:

借助评价表,完成自我评价及小组互评。

(教师出示过程评价表):

评价项目

自我评价

小组评价

优秀

良好

合格

优秀

良好

合格

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对资料的搜集与整理

 

 

 

 

 

 

小组合作学习

 

 

 

 

 

 

学生活动:

1.小组间交流、评价

2.组内成员说说自己的不足和努力的方向

教师小结:

我们通过掌握资料的搜集与整理、调查等实践方法,尝试用各种实践方法解决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研究怎样才能提出更有价值的问题。

体现出自己的动手、动脑能力,同时它也体现了我们参与态度的情况,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在评价时要考虑周全、评价全面。

【设计意图】:

评价的方法应该是多元化的,评价者可以是自己,也可以是老师、同学。

评价的内容也是多元的,既包括作品本身,也可以是学生在参与过程中的情感态度。

(五)拓展与创新(5分钟)

学习指导语:

课下搜集风筝的作品,并尝试自己制作一个风筝。

学生活动:

1.上网搜搜查风筝的制作过程及方法。

2.利用班级展报展示自己搜集的风筝作品。

教师小结:

放风筝已经成为全国人民文化体育的重大活动,每年的四月二十号前后,我国许多地区会举办传统的风筝节。

风筝的制作、放飞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壮观景象,风筝的扎制技术正向多功能、高层次方面发展,形成了我国历史上鼎盛时期。

希望同学们能够多多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争取在此方面能够有所创新。

只要你开动脑筋,动手创造,就会有与众不同的作品诞生。

【设计意图】:

展示各式风筝作品,拓展学生的视野,启发学生的创造设计意识,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风筝的起源

风筝的构造

风筝的种类

风筝的制作过程

 

了了解风筝

 

六、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本节课通过各类风筝的图片向学生介绍各式各样的风筝,让他们了解风筝文化,让学生了解风筝制作的整个过程。

设计亮点:

1.利用古诗,引出风筝,介绍风筝的历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同时渗透历史文化知识,借助春季的放风筝比赛,将教学与生活实际拉近,激发学生学习了解制作风筝的兴趣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