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总结.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291068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2.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组织行为学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组织行为学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组织行为学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组织行为学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组织行为学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组织行为学总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组织行为学总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组织行为学总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组织行为学总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组织行为学总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组织行为学总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组织行为学总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组织行为学总结.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组织行为学总结.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组织行为学总结.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组织行为学总结.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组织行为学总结.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组织行为学总结.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组织行为学总结.docx

《组织行为学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组织行为学总结.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组织行为学总结.docx

组织行为学总结

NewlycompiledonNovember23,2020

 

组织行为学总结

1、企业战略的特征:

全局性、长远性、指导性、风险性、创新性

2、战略管理的层次:

公司层战略、业务层战略、职能层战略

3、企业战略管理一词最初由安索夫在1976年出版的《从战略计划走向战略管理》一书中提出。

4、企业战略管理的过程:

战略分析、战略制定与选择、战略实施与控制

5、外部环境分析:

宏观环境分析(pest分析法)

通常采用PEST分析法(即political、economic、social、technological)

a、政治和法律环境

指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政治制度、政治结构、政治形势、政府政策和法律法规等因素的总和。

政治和法律环境对企业具有强制性的约束力。

(1)企业所在地区和国家的政局稳定状况。

(2)执政党所要推行的基本政策以及这些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3)政府对企业行为的影响。

(4)法律对企业的影响。

(5)各种政治利益集团对企业活动产生影响。

案例:

我国法律对非公经济法律定位的变迁

b、经济环境

指企业所在的或将要进入的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特征和发展趋势。

(1)经济发展水平。

(2)经济体制。

(3)经济政策,包括综合性的全国经济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国民收入分配政策、价格政策、物资流通政策、金融货币政策、劳动工资政策、对外贸易政策等。

(4)经济发展水平。

(5)国民消费水平及其变化。

案例:

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对企业的影响

c、社会文化环境

▪指企业所在国家或地区的民族特征、文化传统、宗教信仰、价值观念、行为规范、教育水平、风俗习惯等因素。

▪案例:

中国出口商品的龙图案

▪d、技术环境

▪指当前社会技术总体水平及其变化趋势。

(1)技术创新为企业创造发展机遇

(2)新技术的出现会使企业面临生存威胁。

▪案例:

高清电视技术的数字与模拟之争

7、行业环境分析:

5种竞争力模型

8、行业生命周期:

萌芽、成长、成熟、衰退阶段

9、企业核心能力的特征:

核心能力的特征

(1)核心能力可使企业拥有进入各种市场的潜力

▪核心能力决定着企业如何实行多角化经营、如何选择市场进入模式,因此,它是差别化竞争的优势的源泉。

(2)核心能力应能为最终产品用户带来实惠

▪核心能力具有市场价值,能为消费者带来价值创造或价值附加。

▪(3)核心能力应不易被竞争对手所模仿

▪核心能力不同于技能的有机融合,具有原创性,专有性,只要保护好,不易被模仿。

10、企业资源分类:

有型资源、无形资产、人力资源

11、企业的价值活动分为:

主要活动和辅助活动

12、SWOT矩阵分析法

SWOT是一种分析方法,用来确定企业本身的竞争优势(strength),竞争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从而将企业的战略与企业内部资源、外部环境有机结合。

13、业务层面战略:

业务层面战略也叫企业竞争战略是指企业在内外部环境分析的基础上进行顾客及其需求界定,并通过一系列相配的行动创造顾客价值,同时,在特定的产品市场上获得相对于竞争者的竞争优势。

14、业务层战略分为:

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集中化战略

▪成本领先的优势

(1)可以有效防御竞争对手的进攻

(2)有利于在强大的买方威胁中保卫自己

▪(3)防护强大供方的威胁

▪(4)与替代品竞争时比同行更有利

▪成本领先的风险

(1)技术变化可能使过去的投资与学到的经验变为无效

(2)效仿成为成本领先战略的风险

▪(3)成本削减导致公司忽视顾客需求

▪(4)成本膨胀削弱公司保持足够价格差的能力

▪(5)企业削价的竞争优势使其获利空间缩小

▪差异化战略的优势

(1)形成进入壁垒

(2)降低顾客敏感程度

▪(3)增强讨价还价的能力

▪(4)防止替代品的威胁

▪差异化战略的风险

(1)无价值差异化

(2)消费者变得更加精明

▪(3)差异化成本过高

▪集中化战略的优势

(1)有利于企业集中资源,服务目标市场

(2)企业战略管理过程易于操作控制

▪(3)形成进入障碍

▪(4)削弱买方议价能力

▪集中化战略的风险

(1)高成本风险

(2)市场变化风险

15、公司层面战略也称公司总体战略:

扩张战略、稳定战略、收缩战略

16、收缩战略包括:

转向战略、放弃战略和清算战略。

17、放弃与清算战略的区别:

清算战略出售资产不包括无形资产。

18、波士顿分析矩阵划分依据:

各个业务单元在行业中的相对市场占有率与所在行业的销售增长率,将各个业务单元划分为明星业务、金牛业务、问题业务、瘦狗业务四种类型。

明星业务:

指处于高速增长行业而拥有相对高市场份额的业务。

金牛业务:

指处于低速增长行业而拥有相对高市场份额的业务。

问题业务:

指处于高速增长行业而拥有相对低市场份额的业务。

瘦狗业务:

指处于低速增长行业而拥有相对低市场份额的业务。

19、业务演化战略:

专业化经营战略、一体化经营战略、多元化经营战略

▪专业化经营战略指企业将全部资源集中于单一产品、单一生产线、单一市场区域或单一业务领域以谋求获得持续生存和发展的战略。

▪专业化经营战略有利于企业实现规模经济。

▪专业化经营战略比较适用于简单稳定的市场。

▪一体化经营战略指企业为了加强自身在行业中的市场地位和竞争优势,沿着产业链上下游不断延伸自己的业务活动范围。

包括前向一体化战略和后向一体化战略。

▪前向一体化战略是企业自行对本公司产品做进一步深加工,或对资源进行综合利用,或公司建立自己的销售组织来销售本公司的产品或服务的战略。

如钢铁企业自己轧制各种型材,并将型材制成各种不同的最终产品即是前向一体化战略。

▪后向一体化战略则是企业自己供应生产现有产品或服务所需要的全部或部分原材料或半成品,如钢铁公司自己拥有矿山和炼焦设施;纺织厂自己纺纱、洗纱等。

多元化经营战略就是一个企业同时进入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关或不相关的产业领域以期避免在单一领域经营的风险,以使自己能长期稳定地获取和追求最大经济效益的战略选择

通常将多元化分为相关多元化和无关多元化两种类型

20、国际经营战略:

跨国公司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经济实体所组成,并从事生产、销售和其他经营活动的国际性大型企业。

又称国际公司或多国公司。

21、国际市场的进入方式:

出口、许可证与特许经营、战略联盟与合资企业、全资子公司、并购

22、组织行为学分类:

(1)根据分析水平的不同,组织行为分为微观组织行为和宏观组织行为。

(2)根据与组织目标的关系,组织行为分为正向组织行为和反向组织行为。

23、组织行为的三个层次:

个体、群体、组织

24、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是研究组织行为的特点和规律的一门科学。

其研究范围包括组织中的个体行为、群体行为、领导行为以及组织系统的内部行为、外部行为、过程行为等。

但主要研究的是:

心理行为

25、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与发展

▪欧文(1771—1858),“人际关系之父”,1825年,进行工厂改革试验:

改善工作条件;限制童工最低年龄;缩短劳动时间;提供厂内膳食;设立按成本价出售生活必需品的商店;建造住房、修筑街道改善工人居住条件等。

“管理运动”时期:

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为代表。

霍桑实验:

20世纪20年代,由美国国家科学委员会资助,梅奥主持,拉开行为科学研究的大幕。

20世纪60年代之后,行为科学进入到组织行为的研究阶段,开始形成组织行为学

26、组织行为学的特点:

组织行为学是一门多学科、多层次相互交叉和渗透的边缘性、综合性学科。

其理论基础包括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伦理学、生物学、生理学等学科。

27、虚拟化企业组织的特点:

专长化、合作化、离散化

28、个体行为学:

人性中国古代的人性理论

▪孟子的“性善论”

▪荀子的“性恶论”

▪杨雄的“性善恶混论”

▪告子的“性无善恶论”

29、人的“三性”:

生物性、精神性、社会性

30、人的三种需要:

物质生活需要、精神生活需要、社会秩序需要

3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生理需要

▪安全需要

▪社交需要

▪尊重需要

▪自我实现需要

32、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提出“四体液学说”,认为气质取决于人体内的四种液体包括:

多血质、粘液质、胆汁质、抑郁质

33、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认为有四种典型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4种气质类型),即活泼型、安静型、兴奋型、抑制型

34、综合心理效应

▪1、首因效应

▪即第一印象。

▪对陌生人作用较大。

▪在求职中的应用。

▪2、近因效应

▪最近一次交往留下的印象对个体的影响作用。

▪对熟悉的人作用较大。

▪对熟人、朋友的态度和行为也不可太随便。

▪3、晕轮效应

▪也称光环效应,是一种以偏概全的心理效应。

▪案例:

汪精卫早年刺杀摄政王

▪4、定型效应

▪指存在于人们头脑中的关于某一类人的固定形象。

35、个体行为的基础

智力差异的常态曲线分布:

“两头小”,“中间大

36、能力

▪能力是智力、情绪控制力和创造力的总和。

37、群体的类型:

按群体构成的原则和方式,可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38、群体发展的五个阶段

(1)形成(shaping):

群体目的、结构、领导不确定,群体成员各自为政阶段。

(2)震荡(storming):

群体内部冲突阶段,群体成员接受了群体的存在,但不习惯群体的约束,对群体的控制权有争议。

(3)规范化(norming):

关系趋于紧密、凝聚力形成阶段。

(4)执行任务(performing):

群体结构开始发生作用并被成员接受阶段,成员注意力转移到完成任务上。

(5)中止阶段(adjourning):

群体成员分化阶段。

39、群体凝聚力:

是指群体成员之间相互吸引、接纳,同时愿意留在群体中的程度。

40、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

a....成员间的相似性

b...领导者与成员的关系

c...群体内部的协作

d...群体间的竞争

41、群体凝聚力与小团体意识

小团体意识是指不合理地、过分地追求一致的现象和倾向。

是由群体凝聚力过强造成的。

42、从众行为:

群体成员在群体压力下产生的违背自己意愿的顺从行为。

43、影响从众的因素

(1)群体的凝聚力程度

(2)个体在群体中的地位

(3)个性心理特征

44、团队含义

团队是由知识与技能互补、彼此承诺协作完成某一共同目标的员工组成的特殊群体。

45、团队与普通群体的区别

(1)普通群体的绩效依赖个体成员的贡献,团队依赖个体贡献和集体协作。

(2)普通群体工作成果由个体负责,团队工作成果由个体和集体共同负责。

(3)普通群体的配合是例行公事,团队是互动配合。

(4)普通群体一般由管理者监控,团队具有自主权。

46、激励的过程:

激励是“需要→动机→行为→满意”的一个连锁过程。

47、激励的技术因素:

(1)、金钱

(2)、参与

参与讨论和自己有关的决策一般都会受到激励。

(3)、工作生活质量计划

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激励新理论。

工作丰富化,提高工作吸引力和工作效率。

48、ERG需要理论的三种核心需要:

(1)生存需要(Existence)

(2)关系需要(Relatedness)(3)发展需要(Growth)

49、公平激励理论:

公平理论的内容

(1)基本观点:

一个人做出成绩取得报酬以后,不仅关心报酬的绝对量,而且关心报酬相对量。

进行比较确定自己所获报酬是否合理,比较结果将直接影响今后工作的积极性。

(2)横向比较与纵向比较

横向比较:

将获得“报偿”(包括金钱、工作安排以及获得的赏识等)与“投入”(包括教育、努力及耗用在职务上的时间等)的比值与组织内其他人作社会比较。

相等时认为公平。

纵向比较:

把自己目前投入的努力与所获报偿的比值,同自己过去投入的努力与所获报偿的比值进行比较。

相等时认为公平。

50、激励的原则:

(了解)

(1)虚激励与实激励相结合

(2)正激励与负激励相结合

(3)内激励与外激励相结合

(4)点激励与面激励相结合

(5)上激励与下激励相结合

(6)他激励与自激励相结合

51、企业文化的结构:

企业文化通常分为四个层面:

物质文化层、行为文化层、制度文化层和精神文化层。

52、企业文化的功能:

(1)导向功能

企业文化能对企业整体和企业成员的价值及行为取向起引导作用。

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对企业成员个体的思想和行为起导向作用;二是对企业整体的价值取向和经营管理起导向作用。

(2)约束功能

企业文化对企业员工的思想、心理和行为具有约束和规范作用

(3)凝聚功能

企业文化的凝聚功能是指当一种价值观被企业员工共同认可后,它就会成为一种黏合力,从各个方面把其成员聚合起来,从而产生一种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4)激励功能

企业文化具有使企业成员从内心产生一种高昂情绪和奋发进取精神的效应。

共同的价值观念使每个职工都感到自己存在和行为的价值,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人的最高精神需求的一种满足,这种满足必将形成强大的激励。

(5)辐射功能

企业文化一旦形成较为固定的模式,它不仅会在企业内部发挥作用,对本企业员工产生影响,而且也会通过各种渠道(宣传、交往等)对社会产生影响。

企业文化的传播将帮助树立企业的良好公众形象,提升企业的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

优秀的企业文化也将对社会文化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53、组织变革的原因:

(1)组织外部环境的变化

组织一般无法控制外部环境,只能改变自身以适应。

(2)组织内部条件的改变

内部条件的改变需要组织作相应的调整。

(3)组织成员的期望与实际情况的差异

54、组织变革的方式:

(1)按照变革的程度,变革方式分为量变式和质变式。

(2)按照变革的力量来源不同,分为主动思变式和被动应变式。

(3)按照变革的进程,分为突变式和分段发展式。

(4)按照变革的起始点,分为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上下结合三种方式。

55、领导的含义

领导是通过影响力导引组织内成员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

56、影响力的分类:

(1)权力性影响力:

也叫强制性影响力,是由社会赋予个人的职务、地位、权力等所构成的影响力。

(2)非权力性影响力:

也叫自然性影响力,是由于个人自身的品德、才能、学识、专长等因素而对他人形成的影响力。

57、影响力的构成

(1)权力性影响力

由传统因素、职位因素、资历因素三个方面的因素构成。

(2)非权力性影响力

由品格因素、能力因素、知识因素、情感因素四个方面的因素构成。

58、传统特质理论

流行与19世纪末和20世纪上半叶。

传统特质理论认为“领导是天生的”.

59、管理坐标

布莱克和莫顿于1964年提出,以关心工作为横坐标,关心员工为纵坐标,构成管理方格图,对工作和员工都高度关注的领导管理绩效最好。

37、群体的类型:

按群体构成的原则和方式,可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38、群体发展的五个阶段

(1)形成(shaping):

群体目的、结构、领导不确定,群体成员各自为政阶段。

(2)震荡(storming):

群体内部冲突阶段,群体成员接受了群体的存在,但不习惯群体的约束,对群体的控制权有争议。

(3)规范化(norming):

关系趋于紧密、凝聚力形成阶段。

(4)执行任务(performing):

群体结构开始发生作用并被成员接受阶段,成员注意力转移到完成任务上。

(5)中止阶段(adjourning):

群体成员分化阶段。

39、群体凝聚力:

是指群体成员之间相互吸引、接纳,同时愿意留在群体中的程度。

40、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

a....成员间的相似性

b...领导者与成员的关系

c...群体内部的协作

d...群体间的竞争

41、群体凝聚力与小团体意识

小团体意识是指不合理地、过分地追求一致的现象和倾向。

是由群体凝聚力过强造成的。

42、从众行为:

群体成员在群体压力下产生的违背自己意愿的顺从行为。

43、影响从众的因素

(1)群体的凝聚力程度

(2)个体在群体中的地位

(3)个性心理特征

44、团队含义

团队是由知识与技能互补、彼此承诺协作完成某一共同目标的员工组成的特殊群体。

45、团队与普通群体的区别

(1)普通群体的绩效依赖个体成员的贡献,团队依赖个体贡献和集体协作。

(2)普通群体工作成果由个体负责,团队工作成果由个体和集体共同负责。

(3)普通群体的配合是例行公事,团队是互动配合。

(4)普通群体一般由管理者监控,团队具有自主权。

46、激励的过程:

激励是“需要→动机→行为→满意”的一个连锁过程。

47、激励的技术因素:

(1)金钱

(2)参与

参与讨论和自己有关的决策一般都会受到激励。

(3)工作生活质量计划

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激励新理论。

工作丰富化,提高工作吸引力和工作效率。

48、ERG需要理论的三种核心需要:

(1)生存需要(Existence)

(2)关系需要(Relatedness)(3)发展需要(Growth)

49、公平激励理论:

公平理论的内容

(1)基本观点:

一个人做出成绩取得报酬以后,不仅关心报酬的绝对量,而且关心报酬相对量。

进行比较确定自己所获报酬是否合理,比较结果将直接影响今后工作的积极性。

(2)横向比较与纵向比较

横向比较:

将获得“报偿”(包括金钱、工作安排以及获得的赏识等)与“投入”(包括教育、努力及耗用在职务上的时间等)的比值与组织内其他人作社会比较。

相等时认为公平。

纵向比较:

把自己目前投入的努力与所获报偿的比值,同自己过去投入的努力与所获报偿的比值进行比较。

相等时认为公平。

50、激励的原则:

(了解)

(1)虚激励与实激励相结合

(2)正激励与负激励相结合

(3)内激励与外激励相结合

(4)点激励与面激励相结合

(5)上激励与下激励相结合

(6)他激励与自激励相结合

51、企业文化的结构:

企业文化通常分为四个层面:

物质文化层、行为文化层、制度文化层和精神文化层。

52、企业文化的功能:

(1)导向功能

企业文化能对企业整体和企业成员的价值及行为取向起引导作用。

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对企业成员个体的思想和行为起导向作用;二是对企业整体的价值取向和经营管理起导向作用。

(2)约束功能

企业文化对企业员工的思想、心理和行为具有约束和规范作用

(3)凝聚功能

企业文化的凝聚功能是指当一种价值观被企业员工共同认可后,它就会成为一种黏合力,从各个方面把其成员聚合起来,从而产生一种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4)激励功能

企业文化具有使企业成员从内心产生一种高昂情绪和奋发进取精神的效应。

共同的价值观念使每个职工都感到自己存在和行为的价值,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人的最高精神需求的一种满足,这种满足必将形成强大的激励。

(5)辐射功能

企业文化一旦形成较为固定的模式,它不仅会在企业内部发挥作用,对本企业员工产生影响,而且也会通过各种渠道(宣传、交往等)对社会产生影响。

企业文化的传播将帮助树立企业的良好公众形象,提升企业的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

优秀的企业文化也将对社会文化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53、组织变革的原因:

(1)组织外部环境的变化

组织一般无法控制外部环境,只能改变自身以适应。

(2)组织内部条件的改变

内部条件的改变需要组织作相应的调整。

组织成员的期望与实际情况的差异

54、组织变革的方式:

(1)按照变革的程度,变革方式分为量变式和质变式。

(2)按照变革的力量来源不同,分为主动思变式和被动应变式。

(3)按照变革的进程,分为突变式和分段发展式。

(4)按照变革的起始点,分为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上下结合三种方式。

55、领导的含义:

领导是通过影响力导引组织内成员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

56、影响力的分类:

(1)权力性影响力:

也叫强制性影响力,是由社会赋予个人的职务、地位、权力等所构成的影响力。

(2)非权力性影响力:

也叫自然性影响力,是由于个人自身的品德、才能、学识、专长等因素而对他人形成的影响力。

57、影响力的构成

(1)权力性影响力

由传统因素、职位因素、资历因素三个方面的因素构成。

(2)非权力性影响力

由品格因素、能力因素、知识因素、情感因素四个方面的因素构成。

58、传统特质理论:

流行与19世纪末和20世纪上半叶。

传统特质理论认为“领导是天生的”.

59、管理坐标:

布莱克和莫顿于1964年提出,以关心工作为横坐标,关心员工为纵坐标,构成管理方格图,对工作和员工都高度关注的领导管理绩效最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药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