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单元检测题 27含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291527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64.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新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单元检测题 27含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人教新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单元检测题 27含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人教新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单元检测题 27含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人教新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单元检测题 27含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人教新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单元检测题 27含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人教新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单元检测题 27含答案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人教新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单元检测题 27含答案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人教新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单元检测题 27含答案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人教新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单元检测题 27含答案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人教新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单元检测题 27含答案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人教新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单元检测题 27含答案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人教新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单元检测题 27含答案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人教新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单元检测题 27含答案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人教新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单元检测题 27含答案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人教新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单元检测题 27含答案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人教新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单元检测题 27含答案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人教新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单元检测题 27含答案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人教新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单元检测题 27含答案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人教新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单元检测题 27含答案解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人教新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单元检测题 27含答案解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新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单元检测题 27含答案解析.docx

《人教新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单元检测题 27含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新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单元检测题 27含答案解析.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新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单元检测题 27含答案解析.docx

人教新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单元检测题27含答案解析

必修一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单元检测题(27)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3小题,共60.0分)

1.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是(  )

A.耀斑B.太阳风的强弱

C.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D.日珥

近日,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发表火星探测器“好奇号”最新传回的照片分析,专家称,火星上有液态水存在。

据此完成1~2题。

2.人类太空探测对火星情有独钟,其原因是在八大行星中,该星(    )

A.是体积大小居中的行星   

B.是距地球最近的行星

C.有昼夜交替现象                      

D.与地球自然环境最相近

3.如果火星上存在生命,那么,它必须具有(    )

A.复杂的地表形态和多样的土壤          

B.强烈的太阳辐射和充足的水汽

C.适宜的大气密度和大气成分            

D.强烈的地震和频繁的火山活动

4.与地球上存在生命无关的因素是( )

A.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

B.地球自西向东绕日公转

C.日地距离适中,地球表面温度适宜

D.地球附近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5.公元前28年,史书记载“三月乙未,日出黄。

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

”据此回答5-7题。

上述现象中“黑气”指的是(  )

A..黑子B.耀斑C.太阳风D.日饵

6.2017年9月6日晚上19点53分,太阳爆发X9.3级大耀斑,引发太阳质子事件和日冕物质抛射。

据悉,这是自2005年以来太阳最强的一次爆发活动。

据此完成3~4题。

此次爆发的大耀斑对地球产生的影响可能是(  )

A.我国南方地区出现美丽的极光B.影响北方地区的互联网络

C.轮船航行过程中指南针突然失灵D.流星现象多发

7.下列各天体系统中,不包括地球的是(  )

A.总星系B.地月系C.太阳系D.河外星系

8.在德国和日本,随处可见厂房和大楼屋顶的黑色“硅板”,这就是太阳能屋顶。

风和日丽的白天,“屋顶”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把富余的电能送入电网。

我国有关专家指出:

上海没有油田和煤矿,但有两亿平方米的屋顶,不能辜负了屋顶上这片免费的阳光。

回答10-13题。

太阳能量来源于(  )

A.黑子和耀斑放出的强烈射电B.太阳风抛出的太阳粒子流

C.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D.内部物质的核聚变反应

9.日全食时,不能看到的太阳大气层及其太阳活动是(  )

A.色球耀斑B.日冕耀斑C.光球黑子D.日冕太阳风

10.人类对太阳及其活动的探测从未停歇,如图为2018年发射的名为“帕克太阳探测器”的宇宙飞船绕日飞行(计划6年绕日24圈)部分轨道示意图,四个大圆为近日行星轨道。

如图中金星有着主要由CO2组成的浓密的大气和云层,表面温度高达400℃.完成1-2题。

关于金星表面高温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A.云层吸收大气辐射多B.云层反射太阳辐射强

C.金星表面反射太阳辐射强D.金星表面吸收大气辐射多

11.我国古书曾记载公元前28年,曾记载:

“三月己末,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

”据此完成35-37题。

这种现象发生在太阳的(  )

A.光球层B.色球层C.日冕层D.内部

12.金星是除太阳、月球之外能看到的最亮天体,其原因是金星(  )

①自身能发光②距离地球近③有明亮的光环④反射太阳光强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3.读图,完成1~2题.

图中开发的能源类型是(  )

A.太阳风B.核能C.太阳能D.风能

14.导致我国东部平原地区洪涝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A.台风登陆次数多B.厄尔尼诺现象无规律

C.地势低平、雨季排水不畅D.副高位置偏东

15.太阳能量来源于(  )

A.核裂变B.核聚变C.其它恒星D.银河系中心

16.读图,回答5-6题.

月球绕地球运动,组成的天体系统是(  )

A.地月系B.太刚系C.银河系D.总星系

17.读“太阳黑子与温带乔木年轮相关性曲线图”,完成10~11题。

此图所反映的问题是(  )

A.太阳活动能影响地球气候

B.太阳活动发射的电磁波能扰动地球的电离层

C.太阳活动时,抛出的带电粒子流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D.太阳活动时,太阳风使两极地区出现极光,从而影响中高纬度地区树木的生长

18.下列关于太阳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耀斑引起大气电离层电磁扰动产生磁暴

B.太阳风引起世界各地产生绚丽的极光

C.太阳风会引起全球降水减少

D.太阳黑子数目增多时会使地球上降水增多

19.下列地理现象中,与太阳活动密切相关的是()

A.酸雨的形成B.“磁暴”现象的产生

C.臭氧层空洞的出现D.扬尘、沙暴天气的出现

20.根据太阳活动与太阳辐射概念,完成3题。

太阳活动对地球可能造成的影响有

  ①地球各地出现极光现象 ②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③我国北方出现极昼现象    

  ④黑子数量多时,降水可能出现极大值⑤长波通讯受阻

A.②③⑤B.①③④⑤C.②③④D.②④

2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恒星源于星云的收缩、凝聚,星云中心区的浓集部分就是恒星的原形

B.银河系恒星诞生的摇篮旋臂

C.主序星阶段是恒星一生中持续时间最长的阶段

D.巨星是恒星的归宿

22.哈雷彗星所处的天体系统是

A.地月系B.太阳系C.河外星系D.仙女座星云

23.读“太阳大气结构图”,据此完成6~8题。

下列人类活动所利用的能源不是来自太阳辐射的是(  )

A.太阳能灯B.燃煤锅炉C.燃油汽车D.地热电厂

24.我国古书曾记载:

“公元前28年三月乙未,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

”据此回答14~16题。

这种现象发生在太阳的(  )

A.光球层B.色球层C.日冕层D.内部

25.2007年4月,欧洲天文学家首次发现一颗有生命迹象的太阳系外行星。

该行星可能适宜生命存在的主要依据是

A.行星上有岩石与土壤B.行星上有液态水与适宜的温度

C.行星的表面比较平坦D.行星接受来自恒星的辐射能量

智利南部的卡尔布科火山在沉寂了40多年后于2015年4月下旬喷发,并且在9月再次活跃起来,喷出的巨量火山灰遮天蔽日。

这一幕被该国爱好摄影的28岁消防员爱德华多·明特用镜头捕捉到,如图甲。

图乙为“地球圈层示意图”。

读图,完成10~12题。

             图甲                             图乙

26.火山灰主要来自图乙中

A.圈层①B.圈层② C.圈层③D.圈层④

27.智利火山地震多发的原因是

A.位于板块交界处B.位于海陆交界处

C.位于板块内部D.位于热带地区

28.关于地球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各圈层都有生物的存在

B.地球的许多圈层之间都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化

C.地球的各圈层都是连续且规则的

D.地球各圈层内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辐射

29.12月14日21时11分,嫦娥三号携“玉兔”号月球车成功落月.我国的太空探索迈出了重要一步,回答1~3题.

“玉兔”月球车设定14天工作、14天休眠与月球的什么特点有关 (  )

A.月球的体积B.月球的质量C.昼夜更替周期D.月相变化周期

30.如图为“生物出现以来地球大气中的CO2、O2含量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25~26题。

在地质历史时期,出现最早的生物是(  )

A.蓝藻B.蕨类植物C.裸子植物D.被子植物

31.当太阳出现特大耀斑爆发时

A.爆发后,短波通讯受到强烈干扰

B.使到达地球的可见光增强,紫外线有所减弱

C.爆发几分钟后某地降水量增多

D.对人造卫星的工作没有影响

32.2009年12月底,菲律宾的马荣火山开始喷发,此次火山喷发出大量的岩浆,这些物质可能来源于()

A.地壳B.地核C.软流层D.下地慢

33.关于恒星的演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星云是恒星的前身

B.星云收缩,温度升高,形成原恒星

C.原恒星内部发生核反应,形成氦核,恒星进入主序星阶段

D.氦核骤然收缩,使恒星的体积随之变小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60.0分)

3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太阳大气结构示意图(如图1)。

材料二:

第25个太阳活动周期预报图(如图2)。

材料三:

太阳系八大行星示意图(如图3)。

(1)材料一中C层有许多带电粒子脱离太阳引力飞向宇宙空间形成______,它在地球极地上空轰击高层大气,形成绚丽多彩的______现象。

(2)从材料二信息可以推测下一个(第26个)太阳活动高峰年是______年。

(3)材料三所示区域是太阳系的一部分,小行星带的位置是______。

(4)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三大运动特征是______。

35.读图1,图2,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天体系统的名称:

①______;②______。

(2)距离地球最近的自然天体是______,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______。

(3)最低一级的天体系统是______,最高一级的天体系统是______。

(4)描述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特点。

(5)地球具有合适的温度和液态水,是至今为止我们已知唯一具有生命存在的星球。

从图2可以看出,利于地球上生命长期演化的条件有______,______等。

36.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图为太阳系中八颗行星排列顺序示意图,下列字母代表的行星名称是:

C______,E______.

(2)太阳系中,小行星带位于______和______(填字母)轨道之间.

(3)如果D行星上也存在生命,满足的条件应该有______.

①距日远近适中 ②质量和体积适当 ③有卫星绕转 ④不停绕日公转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答案与解析--------

1.答案:

C

解析:

解:

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是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

故选:

C。

太阳大气层时常发生变化,有时甚至较为剧烈,这些变化统称为太阳活动。

太阳黑子和耀斑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

光球层上常出现暗黑的斑点,叫太阳黑子。

色球层上有时出现局部区域突然增亮的现象,叫耀斑。

太阳黑子和耀斑具有明显的变化周期,时间为11年。

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太阳活动的相关知识,熟记相关知识即可。

2.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解析:

该题考查太阳系。

地球与火星都属于类地行星,与地球自然环境最相近,D对;火星的体积和质量都非常小,A错;距地球最近的行星是金星,B错;其他行星也有昼夜交替现象,C错。

选择D项。

该题考查生命存在的条件。

结合地球有生命的条件可知,必须要有适宜生命存在的温度、大气与水。

选择C项。

4.答案:

B

解析:

地球绕日公转的方向与地球上存在生命无关。

5.答案:

A

解析:

解:

根据太阳黑子的定义,我国古书曾记载有:

“公元前28年三月乙末,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

”,记载中所说的黑气指太阳黑子。

故选:

A。

太阳大气层时常发生变化,有时甚至较为剧烈,这些变化统称为太阳活动。

太阳黑子和耀斑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

光球层上常出现暗黑的斑点,叫太阳黑子。

色球层上有时出现局部区域突然增亮的现象,叫耀斑。

太阳黑子和耀斑具有明显的变化周期,时间为11年。

本题难度小,属于基础题,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掌握天体及天体系统的相关知识。

6.答案:

C

解析:

解:

图中外围发亮的太阳大气层活跃时会扰动地球磁场,使磁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有可能导致指南针突然失灵,C对;

极光只出现在南北两极等高纬度地区,我国不存在,A错;

太阳活动不可能影响互联网络,B错;

流星现象和太阳活动无关,故D错。

故选:

C。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扰动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现象;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也与太阳活动有关。

本题主要考查太阳活动的影响,属于基础题,熟记课本内容即可解答。

7.答案:

D

解析:

解:

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构成了太阳系,太阳系和其他恒星星系构成了更高级的银河系,我们把银河系以外与银河系同一级别的天体系统统称河外星系,银河系和河外星星系构成了更高级的总星系。

因此,不包括地球的天体系统应是河外星系。

故选:

D。

天体因相互吸引相互绕转而构成天体系统,天体系统有级别和层次。

本题难度小,属于基础题,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掌握天体系统的相关知识。

8.答案:

D

解析:

解:

太阳能量来源于内部物质的核聚变反应。

故选:

D。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直接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满足生物生长发育;维持着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主要能量来源。

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熟记相关知识即可。

9.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

光球层位于太阳大气层的最内层,日全食时,该层被遮挡,因此不能看见光球层。

光球层上发生的太阳活动是黑子。

考点:

太阳活动

10.答案:

D

解析:

解:

读材料可知,“金星有着主要由C02组成的浓密的大气和云层”,接近金星表面的二氧化碳可以强烈吸收长波辐射,热量无法散发,而温度越聚越高,在这种超级“温室效应”的影响下,金星最终达到了如此高温。

故选:

D。

八大行星按距日远近关系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获取图中信息即可。

11.答案:

A

解析:

解:

据材料信息“三月己末,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

”可知黑气代表太阳黑子,太阳黑子发生在光球层,故A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

A。

根据所学知识,太阳活动主要有:

光球层的黑子,色球层的耀斑、日珥,日冕层的太阳风。

本题主要考查太阳活动有关知识,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答即可。

12.答案:

C

解析:

金星是一颗行星,自身不发光,故①错误;太阳系八大行星位置中,金星是离地球最近的一颗行星,故②正确;太阳系中拥有行星光环的行星有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故③错误;金星离太阳较近,会反射太阳光相对火星等行星强烈。

故选择C。

13.答案:

C

解析:

解:

图中显示有日光、太阳电池等,可见开发的能源是太阳能,C正确,ABD错误.

故选:

C

图中显示把太阳能传回地球的过程没有涉及题干选项涉及的能源.

属于读图提取信息的题,只需要看清图中的信息与太阳有关即可,简单.

14.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

题目中说的是我国东部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是该区的特点,会造成雨季河流排水不畅,导致洪涝灾害多发。

考点:

本题考查影响我国的自然灾害。

点评:

本题难度一般,掌握影响我国的洪涝灾害主要集中于东部季风区的沿海平原地区是解题的关键,并能结合我国东部地区的气候特征、地形特征等内容分析。

15.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太阳的能量来源,属于基础知识考查。

太阳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核聚变反应。

本题选B。

16.答案:

A

解析:

解:

月球绕地球运动,组成的天体系统是地月系.

故选:

A.

月球绕地球公转,组成地月系.地球与其他围绕太阳公转的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行星际物质等共同组成了太阳系.太阳又和其他恒星,以及各种各样的天体组成了银河系.银河系外还有许多类似的天体系统,称为河外星系,简称星系.银河系和数以亿计的星系合起来叫做总星系,它是人类目前所认识的最高级级别的天体系统,也是人类已知的宇宙范围.

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天体系统,熟记相关知识即可.

17.答案:

A

解析:

解:

由题中图可以看出,此图所反映的问题是太阳黑子相对数的变化对树木生长的影响,而地球气候是影响树木生长的主要因素。

故选:

A。

太阳活动主要有3种:

黑子、耀斑、太阳风。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①扰乱地球大气层,使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甚至会出现短暂的中断;

②高能带电粒子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③当高能带电粒子流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层时,会产生极光现象;

④引发自然灾害,比如地震、水旱灾害。

本题以太阳黑子与温带乔木年轮相关性曲线图为背景,属于知识性试题,考查了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太阳活动的类型及影响。

解题时应注意结合实际情况。

18.答案:

B

解析:

解:

当太阳活动增强时,太阳日冕层的许多带电粒子脱离太阳的引力飞向宇宙空间,形成太阳风,到达地球时,干扰地球磁场,产生磁暴;太阳风引起世界各地产生绚丽的极光;太阳黑子数目与降水量既成正相关又成负相关。

故选:

B。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扰动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现象;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也与太阳活动有关。

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熟记相关知识即可。

19.答案:

B

解析:

矿物质燃料的燃烧、汽车尾气等导致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进入大气,形成酸雨,故A错误;太阳活动中的耀斑,导致磁场扰动,发生磁暴,故B正确;人类使用氟氯烃等化合物,与臭氧发生反应,使得臭氧层出现空洞,故C错误;由于人类的不合理行为导致土地荒漠化,出现扬尘、沙暴等天气,故D错误。

考点: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20.答案:

D

解析:

该题考查太阳活动。

太阳活动对地球气候产生影响;引起电离层挠动,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产生磁暴现象;产生极光现象,但极光只出现在高纬度地区。

极昼现象是由于地球运动产生,与太阳活动无关。

选择D项。

21.答案:

D

解析:

解:

恒星随着内部核聚变反应的进行和核聚变原料的消耗,它会慢慢变大,表面温度慢慢变低,会逐渐脱离主星序,进入到红巨星或红超巨星阶段。

然后,它会逐渐脱去其低温气体外层,或经过超新星爆发迅速抛去外层低温气体层,或成为一颗白矮星,或成为一颗中子星,或成为一个黑洞。

故选:

D。

本题考查天体和天体系统的知识,天体是指宇宙空间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天体系统是距离相近的天体因相互吸引为相互绕转,构成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

本题难度较小,需掌握天体和天体系统的知识,并具备一定的提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即才可解决问题。

22.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哈雷彗星所处的天体系统。

哈雷彗星属于太阳系、银河系和总星系,而不属于河外星系、地月系、其他恒星系。

故选B。

 

23.答案:

D

解析:

解:

地热发电站的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的热能。

故不是来自太阳辐射。

其它都属于太阳辐射。

故选:

D。

能源按照其形成和能量来源可以分为:

来自太阳辐射的能量,如太阳能、煤、石油、天然气、水能、风能、生物能等;来自地球内部的能量,如核能、地热能;天体引力能,如潮汐能等。

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能源的分类,结合来自太阳辐射的能源进行判断即可。

24.答案:

A

解析:

解:

根据课本所学知识,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是黑子和耀斑,黑子和耀斑都出现在太阳的光球层。

故选:

A。

读材料“公元前28年三月已未,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车日中央。

”可理解“黑气”指的是太阳黑子。

本题主要考查太阳活动的内容,读材料并结合课本所学知识正确作答。

25.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

对比地球上适合生命存在的条件来分析,地球的条件有:

适宜的温度、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液态水。

该行星适宜生命存在的条件应该类似。

故选B。

考点:

本题考查宇宙中的地球。

26.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小题3】B

解析:

本题考查地球的内外分层。

火山喷发物中的岩浆,主要来自地球内部结构中的地幔,由图可知,①为地球大气的平流层,②为地壳,③为上地幔顶部的软流层,④为外核,⑤为内核。

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

本题考查火山、地震的成因。

板块交界地带地壳运动活跃,易发生火山、地震。

智利位于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的消亡边界,多火山地震,故A正确。

位于海陆交界和位于热带地区和火山、地震多发没有关系,故BD错误。

板块内部不易发生火山地震,故C错误。

故选A。

本题考查地球圈层的特点。

只有生物圈才有生物存在,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故A错误。

地球各圈层之间都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化,故B正确。

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水圈属于地球的圈层,故C错误。

岩浆活动和地壳运动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故D错误。

故选B。

29.答案:

C

解析:

解:

根据月球的昼夜变化周期约为28天,“玉兔”月球车设定14天工作、14天休眠与月球的这一特点(昼夜更替周期)密切相关,而与月球的体积、质量、月相变化周期没有关系.

故选:

C.

月球的昼夜变化周期约为28天,月相变化周期约为29.53天.

本题考查宇宙环境的探测,属于基础题,只是需要了解月球的昼夜交替周期和月相变化周期的区别.

30.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出现最早的生物判断,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本题解答的关键在于读图,,能从材料中较快的获得有用的地理信息。

从图形可以看出,最先出现的生物是蓝藻,距今35亿年,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31.答案:

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耀斑是发生在太阳大气局部区域的一种最剧烈的爆发现象。

它能在短时间内释放大量能量,向外发射各种电磁辐射,并伴随粒子辐射突然增强。

耀斑爆发是太阳活动的标志之一,太阳活动会干扰地球电离层,从而干扰短波通讯,影响地面对人造卫星指挥信号的传播,从而影响人造卫星运行,A正确,D错误;太阳活动是太阳释放能量的不稳定形式,不会改变太阳辐射,B错误;太阳活动与地球气候变化有一定关系,但不是瞬间产生影响,C错误。

32.答案:

C

解析:

火山喷发的岩浆可能来源于软流层,位于上地幔的顶部,C对。

考点:

地球内部圈层结构。

33.答案:

D

解析:

解:

恒星是恒星内部发生核聚变,恒星的体积变化不大。

故选:

D。

本题考查天体和天体系统的知识,天体是指宇宙空间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天体系统是距离相近的天体因相互吸引为相互绕转,构成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

本题难度较小,需掌握天体和天体系统的知识,并具备一定的提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即才可解决问题。

34.答案:

太阳风 极光 2033 E(木星)与F(火星)轨道之间 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解析:

解:

(1)材料一中C层有许多带电粒子脱离太阳引力飞向宇宙空间形成太阳风,它在地球极地上空轰击高层大气,形成绚丽多彩的极光现象。

(2)太阳活动周期为11年,从材料二信息可以推测下一个(第26个)太阳活动高峰年是2033年。

(3)读图可知,依据八大行星距日远近关系,材料三所示区域是太阳系的一部分,小行星带的位置是E(木星)与F(火星)轨道之间。

(4)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三大运动特征是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