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无为书籍.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292629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2.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为无为书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为无为书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为无为书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为无为书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为无为书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为无为书籍.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为无为书籍.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为无为书籍.docx

《为无为书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为无为书籍.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为无为书籍.docx

为无为书籍

为无为《公开的秘密》11-23章来自:

大爱无界2012-09-2510:

41:

5511.Echoes—I回顾—

 

1一个分离的个体的想法,一个自我,小我或者我的概念,是一个对象(object)。

我变成了一个对象——不可避免的——每一次我想我自己。

这样,每一次我行动,做为一个对象那样行动。

偶尔,我直接行动——但是那时没有“我”在行动。

在任何事中我都不是有意识的:

从来没有。

意识,就其来说才完全是我。

正面的表达本体是现象下面的本质,本体的存在做为存在的存在而存在。

这样——那个非存在不存在。

空无是形式的本质,形式是空无的表达。

又没有认知者独立于认知这件事之外;也没有认知这件事离认知者而有。

但是认知者仅是认知(认知过程)的一个行为,做为认知这件事成对出现。

因此认知者和认知并无不同。

是不二的,它们只是认知的功能。

做为纯粹潜能的功能方面,没有现象或客体独立于“认识者—认知”的显现之外。

观察者不能观察那个观察者。

问者即是答者。

推想任何事情,都非般若。

在非客体关系中,所有的事物都做为本体而存在。

不带有意志的生活,就是与所有的事情建立非客体的关系。

停止客体化,单纯地去关注那个“名称与形式”未出现以前的状况,就是以不带有意志的方式生活。

你并非做为客体而存在,也不做为任何主体而存在。

因为做为主体存在也将把主体变为客体。

你仅仅做为存在本身(整体、一)而存在。

如果附加的必须被舍弃,那么舍弃本身也需被舍弃。

因为舍弃,也做为意志的一种行为,意志必需放弃它自身。

我们能舍弃我们从未拥过的东西吗?

什么是这里“做”或“有”的任何事情?

让我们开始探查这个“我们”。

每一样事物都是我们所是:

每一个客体是它的主体,而是我们所是的也是“我们的”主体。

“本体之见”是开悟之见,现象之见是不悟之见:

这是两者之间唯一的区别。

为何如此?

因为“本体见”观现象为本体——如此现象也如本体自身一般而存在。

认同空无,你成为像一面镜子。

一个人须达到空无之境,映现万物,这是最终的一个真理。

12、宇宙连续体(每一个点都是宇宙的中心,并且它本身也是一个宇宙)一个圆只有一个中心。

但是宇宙这个圆,无限大的存在,有无限数量的中心,而且每一个都是这整个的中心,这样,由于它的无限性,即不是一个圆,也非不是一个圆,所以它的中心,也即不是一个中心,亦非不是一个中心。

因此这中心,变成普遍存在的,它自己也是圆,在无限的圆之内的单独的中心的想法,也就变成徒劳和多余的概念。

……它们既不是什么,也不是空无,即不是中心也不是非中心——它们同时是中心和整个的存在。

13、过去、现在和未来(过去只存在于记忆的印象之中,是连续现实在精神中的画像或摄影,现在也是一个概念,没有任何的存续,未来仅是关于事件持续体的假想。

事件持续体是存在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只是对它的没有意义的徒劳的描绘和划分。

由于事件连续体是同时存在的,因果关系也就是因受限于视野范围而产生的错觉。

就象甲乙两地是同时存在的,但受我们自身所范限,需要从一地“到”另一地)过去是在持续中的一个扩展的事件的印象记忆,那个扩展成为一个精神的图案,去呈现这个做为一个连续事变的可觉察和可思考的事件。

没有这样做为“实体”或“自在之物”的“过去”,这仅仅意味着一件“事件”在想像中扩展进入随后的“事件”,并且如此无限。

因此,“过去”仅是一个标示的方法,在一个假想的“时间”中,取代一系列连续扩充中的元素。

无论如何,过去没有它自主的存在,同样“现在”也是,一个纯粹的理论,它没有一个存续期,并且“未来”,也仅是一个关于持续的事件的可能性的一个思考,在同样的一系列假想中。

任何种类的梦一样的故事的一系列的发展,是它的表呈的机制的样子,如此它成为精心编造的概念。

现实归结为如此的发明,无论是多么精制的,都是毫无理由的。

这样,“生活”做为一系列事件,是一个想像而不是“活着的”,做为每一种梦。

而“时间”,如果有任何东西,非常确切的是“我们的眼光”。

注:

“因果关系”依靠“时间”(持续、延展)而存在,仅是一个精巧的装置,它本身,做为一个“事物”完全是个错觉。

14、是谁去开悟?

(个体我并不存在,亦无所谓觉醒。

但那个“梦者”需要醒来)我不相信有任何人觉醒!

有情众生并不存在——象佛陀在金刚经中所指出的,所以他们怎么醒来,有什么去觉醒?

他们仅是由概念和想法组成,客体既不能睡也不能醒!

从现象看他们显现,从本体看并没有睡这回事。

精神的主观元素是觉醒的,并且一直是这样,在那时并未被任何概念触及。

但是梦者在分裂的心智里变得和它所梦出的对象认同。

所以这个认同于个体的梦者必须醒来——而不是他梦的对象。

梦的对象不存在觉醒,在梦的任何性质或程度上。

做梦者,醒来!

梦中的客体的存在分享了具形中的梦者。

然而,事实上,被梦到的景象不是别的,而是正在做梦的源头本身。

但是,只有具形中的源头能够觉醒:

被梦到的那些对象其本身从未睡着过,也就无从觉醒;它们根本就未曾真正成为自己,因为它们无法拥有任何自己的自性。

具形的心智或者梦都没有任何它们的自性,对于心智,无论是完整的或分裂的,都不是实存的。

注:

客体只存在于各种梦的想像中。

它们就象认绳为蛇,以此类推,绳也从未在非想像中而存在的,那就是我们做为客体的全部。

15、真如“主体”,没有任何客体的存在,能永远不消亡——在那里没有什么东西经历磨灭,“它”也不能被生出——在那里没有什么东西成为存有。

因此“它”必定是永恒的。

(永恒,超越时间的概念)。

仅客体能被生出和死去,仅客体能被显现,仅客体能被思考和认为,仅客体能出现和存续。

所有的存续仅是现象的显现。

关于“主体”一词所指代的,无论如何不能被认知,不是因为“它”是某些不可辨识的东西,而是因为所定义的“它”丝毫也不是某些“东西”,而且,不可避免的,“它”所有所是的,必定是我们所是。

什么,那么,它是什么?

没有什么种类的“什么”。

仅仅是现象的阙如,“谁”的缺席就是我们(这就是我们所是)。

16、看I怎么会有一个“看”?

的确这个“看”是假的,客体并不在那里,它在家的“这里”。

我是它,它是我。

如何,那么,我能“看”它?

并没有客体在那里:

因此也不能有任何主体在这里。

一切都是我们的眼睛!

我们的眼睛无论如何在它后面行骗。

II.再者结论是简单和明显的。

这里没有一个去“看”的,也没有什么“东西”被“看见”;那个“看见”就是“看者”,而“看者”就是“看见”。

这是关于本体的一个解说。

这也适用于每一种感官,做为那种可识知的现象的工具。

“本体”并不比“现象”存在的更真实,因为两者都只是分裂的“头脑”(心智)的概念,六个感官自己,解释它的伙伴。

每一种既不在这里,也不在那里,也不在“哪里”。

没有名字,也没有任何描述,曾经能被给出和存留,没有客体被定义,因为做为终极的主体性不能看它本身,因此没有“事物”,除了做为每一样“事物”的客观化,也就是——所有的现象。

因此,“它”是终极的和绝对的现象的缺席,并且那个“缺席”的概念也缺席,这就是绝对的出席(在场,临在)。

注:

现象是本体客观化了它自己,或者说,本体是主体把它自身做为现象而客观化。

17、超越逻辑的逻辑在我们使用概念时,我们的头脑是分裂的,每一个这样的概念受制于“双非”或者“双是”的理论,那则说明,本体既不是是,也不是否,而且那一刻整个的头脑被唤起,不再有二元对立的问题,一个无限递归的;举例来说“现象的完全缺席就是本体的完全出现”(存在的完全消失就是空无的完全出现)不再需要意味着某些超越二元概念的“东西”。

这不必然意味着本体既不是“非是”,也不是“非否”,而是说明两者皆是。

现象即是本体,本体即是现象,存在变成了空无,空无变成了存在——象古圣先贤所表达的——二元即是非二元,非二元即是二元。

意在言外,一旦这个表达被理解,被二元概念客观化的分裂的头脑则不复存在:

客观化的过程被超越了,机能回到它的源头,完整的头脑(整体心智)开始直接运作。

全然的本体呈现,和全然的现象缺席是一回事:

它们从来不能变成两个,没有哪一边。

无论怎样,这是那“绝对的”可以用语言表达的最远处(得意忘言;道可道,非常道)。

在语义上似乎留下五个概念——本体和现象、显现(存在)和缺席(不在)和“一”。

是这样的——只要有一个实体,或者假想的实体,就客观化了这些概念,于是,被以为的客观所占据。

如此它们不是了——“是心动,不是风动,不是幡动”。

但是没有这样的实体,想像的实体消失了:

非个人性的头脑(心智)——那个客观化的完整的心智不是——那个源头,是非客观化的,因此,即不是本体和现象、显现(存在)和缺席(不在)和“一”(那也是一个客观概念),那一个是纯粹的和全然非客观化的,在问题中独一的。

哲学上说,这是通过我们是“我们的现象的缺席”的缺席这句话显示出来,也就是,去代表我们的现象的缺席的“我-实体”、一个实体的缺席。

(舍亦需舍、离无所离)注:

任何实体独立存在的观念被清除的那一刻,唯存整体心智,那个不断客体化的虚假中心自动被抛弃了,心智被说为与它的源头再度合一。

现象可被说为是本体实观化了它自己,或者本体可以被认做主体将它自己做为现象而客观化,现象和本体都没有任何客观的存在。

(没有“没有本体的客体”,也没有“没有客体的本体”,两者互相依存,就象高与低相互依存)18、月中人在水洼里?

揭露象“空”或“无”这样或那样的客观,或所有的客观的作用是什么?

它不是象诸如这个或那个,真的或空的,它们不是任何我们能指称的任何事物,除了头脑所以为的它们,而且那个头脑,也仅是一个名字,正是那个以为本身。

客体既不是空,也不是不空:

它们正是它们的主体,它们的源头。

评价客观就象所有的“问题“一样是无效的,因为仅有心智本身被担心。

所有的判断和问题消失,当分裂的头脑变完整之时。

评价和问题就象砍掉九头蛇的头一样,它还会再长出来。

让那们回归那个源头,绑住那条蛇!

慧能的“风动幡动”的争论,完美地解决了它。

主—客(在它们分裂之前,做为分离的概念两者都不存在)不是两个,即:

主体成为客体,以及客体成为主体,或者存在变成空无,和空无变成存在,二元是非二元的,非二元是二元的。

简言之,如果你回归客体到它的源头,那个源头是它们显现的自发的原因。

但是它们的显现,尽管如此,却不与它的源头分离。

所以想对客体施为就象想通过症状治愈疾病,通过影子影响物质一样荒唐。

如果你的现象客体回归整体心智,取代通过分裂心智的评价,将没有什么去评判——无论怎样,对它们也是,只有那整体心智本身而己。

19、建议当我看时,全部的我是这个“看”当我听时,全部的我是这个听当我感觉时,全部的我是这个感受当我知道时,全部的我是这个理解真见无见,没有一个人在看。

真听无听,没有一个人在听听行无行,没有一个人在做真思无思,没有一个人在想。

剩下的自发性,是非意志的——并且也无我。

那就是听所是——超越思考、心智和身体。

听就是其听者。

一个完全的行为是在其行为者的完全的缺席中发挥功用,只剩下纯粹的行为。

(只有施为,没有施为者的无我之境界)无生亦无死生和死仅是客观现象。

客体以现象存在。

我们不是现象:

影子不是它的物体,它与物体分离即不存在。

好消息客观现象明显拼命地寻找做为主体的它们自己!

客体怎能找寻主体?

所有的一切都是主体,所有的行为也是主体所为,所以那是主体自己在拼命地寻找它自己?

20、出现的机制(做为它可被以为)(有情众生的有形可见的身体一面与宇宙是一样的,但感知能力一面却与有形可见的一面不同,但“能知”的感知和“被知”的有形显现不可分,是一体两面)可见的宇宙既不是经由、也不是独立于有情众生而出现。

有情众生显现(可见)的一面与这个宇宙一同出现,与这个宇宙是同步显现的。

他们的感知负责他们出现或显现的解释,他们的感知成为了心智能觉察的一面,他们的显现(有形)成为了可觉察的一面,象所有的现象一样。

在客观现象上,在有生命和无生命的客体之间并不存在客观上的明显不同,但是,在主观性上,无形的感知性,尽管没有机会出现或显现(这是原因),但是负责感知的。

可以说有情众生做为现象出现,是明显的,“直接的”,无论如何象所有的现象那样,但是为有情众生所知的宇宙显现却是一个间接的出现,或者经由他们的感知显现,这样感知成为了通过认知能力的方法而表达(被认做蕴),他们自己的概念,但是在它自身是整体心智的显现。

这能清晰地表明感知是出现或显现的“一方面”,通过现象被如此认为的方法,尽管它自己不负责它们的出现?

感知可以被看做显现的动态的一面的表达(显现自身是静态的一面),通过认知解释的能力的方法,但并不是成因的原理,这样明显的。

这里的机制描述完全是概念上的:

这不是,虽然,任何现有能力所能做出的描述,只是有情众生可见的位置和功能的一个素描,在现象宇宙中在客观性上它们是完整的,但是在理解、概念和翻译上它们组成一个基本的功能。

(如以指指月,概念不是月,但依概念之指可见月)超自然主义(玄秘学)一点也不能这样被述及,成因的机制是完全现象的。

超自然主义只是未显化的外在的显现,此后没有什么无论如何能被认知,因为它无论如何没有客观的品质,而且有情众生他们自己也不是任何别的,而却是“它”。

(本体不能被认知,且有情众生即是它)21、慧能hommage归还责任通常的责任转移是在客体之上的!

但是客体无论如何并不存在:

对它们的主体而言具有完全的责任是说谎。

把它带回家!

让它在家!

在哪里旗在飘,谁使它飘动?

在哪里牛铃响,谁使它发声?

在哪里鞋子紧,谁使它夹脚?

在哪里,玫瑰的芬芳,谁使它闻起来甜?

在哪里,萄葡酒的香,谁给它的那香味?

在哪里,这些现象的知识,谁使它们被知道?

重建它在哪儿的责任归属,归还它到它的源头(那个重未离开的)归还每一件事件到它的源头,到那个它所属的,并且它从未离开的!

这就是无实践的实践。

(无行之行)22、随它飞驰!

为了仁慈的理由,让我们丢掉所有这客观性的胡说!

它们实在是因循太长时间了!

客观性从早到晚,从晚到早浪费我们有形的生命——除了深睡之时,那时我们回到健全做一个短暂的缓解。

按着这荒唐的想法,人们有了一个月亮在天上!

什么是“月亮”,什么是“天空”,在哪里,其中一个或另一个成为了“内在”或“外在”的这一个或一个。

你曾听说过这样的呓语么?

我们知道的非常之好,任谁读到这个知道了非常之好,在哪里,这所谓的月亮所从之来,哪里是它的归属,和那所谓的和它连之在一起的“天空”!

它们和所有其它的客观现象,属于我们日夜的客观化,“睡着的”梦中或“醒着的”梦中——钱和玫瑰,甲虫和菩萨,蒲公英和龙。

你非常厌烦所以它们吗?

不?

非常好,那么,赞美它们,但是为了天堂的缘故,不要再继续认为它们如此“存在”,通过某种方式在一些什么地方,或者其它的“那里”,上面、下面或者任何种类的“哪里”!

你很好地知道它们在哪里“存在”,为什么它们“存在”,它们仅“存在”在家里,它们所属之处,那个你觉知它们的地方。

(在你心中)这是活生生的实践。

23、回顾—2一个影子怎么能消除它自己?

没有“事物”(客观的)从它们的认识分离:

没有认识从“事物”的认知分离,因为没有认知者。

这是赤裸的事情,这就是为什么现象和本体不是两个,没有轮回和涅盘,客体和主体,等等。

无限——完全的理解从这里继续下去。

没有这样的“事物”去瞄准,探索或寻找,做为那个一。

停止探索或去寻找——“一”是现成的。

“存在”是“成为”,自从它持续相称。

每一个有情众生——什么也不是,只是心智它自己,能发现心智它自己,关注他、她、或我们自己,只要通过停止寻找,(就会发现)那个寻找的行为是精确的,外化它自己以从它所是的那个远离。

这一个是自由的而不是一个实体,那一个是束缚,那不是你。

这一个是无条件的空。

那一个是有条件的但非你。

在你自己是一个集合时,任何表面的前进,只是在一个圆里转圈圈。

为什么?

你是任何事情但唯独不是谣言?

每一个直接的理解(洞见),无论如何照亮它可以是。

对少数的神秘,对它们内在的闪光的微弱的反光,我们应知道大部分的表达它的读物看起来象废话。

(幽玄难以言说,唯证方知)这样的表达的性质看起来不能穿透那客观心智的推论。

所有的事情经过考虑,束缚就是全部的“我”的概念。

解脱就是从解脱的想法里解脱。

有哪一个人被束缚么,哪一个人被释放?

所以如何?

那一个“我”的意识是一个对象(客体)。

无论如何你可以是,你是“存在的”,你不是在旅行,象你想的那样:

你是“旅行的”记住:

你在一个列车里,不要自己扛着行李!

它将跟随你到任何地方。

“纯粹的心念”是看事物如它们显现的样子——没有带着意见(思考),只是“看着、看着、看着”,象鲁米说的那样,不带有推论。

所有的言和行每一样事物是我,我不是任何事物。

所的有现象是主观的显现(主观性的客观)。

那个客观的我是完全的现象的显现。

那个主观的我是所有现象所是。

没有关于在任何地方或哪一阶段的个人。

个人的观念不是固有的,而且是全部的麻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