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知识重点.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292766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7.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理知识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物理知识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物理知识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物理知识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物理知识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物理知识重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物理知识重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物理知识重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物理知识重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物理知识重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物理知识重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物理知识重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物理知识重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物理知识重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物理知识重点.docx

《物理知识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理知识重点.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物理知识重点.docx

物理知识重点

                        八年级物理上册 

条件 

成像光路图 

成像情况 

u与v的关系 像的位置

(与物体在同侧或异侧) 

像随物距变化的情况 

U>2f 

 

倒立 

缩小 实像 

u>v 异侧 f<v<2f 物近像远

像变大 

u=2f 

 

倒立 

等大 实像 

u=2f 

异侧 

v=2f 

 

f<u

<2f 

 

倒立 

放大 

实像 

u<v 

异侧 V>2f 

物近像远像变大 

u=f 

 

不能成

像 

 

 

 

 

                                                                                八年级物理上册 

 

-8- 

条件 

成像光路图 

成像情况 

u与v的关系 像的位置

(与物体在同侧或异侧) 

像随物距变化的情况 

U<f 

 

正立 

放大 实像 

u<V 

同侧 

 

物近像近像变小 

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

 

当u大于f时,物近像远像变大;当u小于f时,物近像近像变小。

  

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三条特殊的光:

 

凸透镜的三条特殊的光:

               凹透镜的三条特殊的光:

 

     

  

 

                                                                                八年级物理上册 

 

-9- 

四、眼睛和眼镜(明视距离约25cm) 

(1)成像原理:

从物体发出的光经过晶状体等一个综合的凸透镜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分布在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人就可以看到这个物体了。

(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内的胶片。

) 

(2)近视及远视的矫正:

近视眼要戴凹透镜,远视眼要戴凸透镜。

 

近视眼晶状体比远视眼的厚,折光比远视眼强,未矫正前像落在视网膜前。

 近视远视成因及矫正图:

 

            

  

五、显微镜和望远镜 

   

(1)显微镜:

物镜(相当于投影仪)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落在目镜(相当于放大镜)的一倍f内成放大正立的虚像。

所以显微镜最后成倒立、放大的虚像 

(2)望远镜(凸+凸):

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与照相机原理相同;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与放大镜原理相同.所以望远镜最后成倒立、缩小的虚像。

 望远镜大致可分为折射式望远镜和反射式望远镜,折射式望远镜是用透镜作物镜的望远镜.分为两种类型:

由凹透镜作目镜的称伽利略望远镜(正、缩小虚);由凸透镜作目镜的称开普勒望远镜(倒、缩小、虚).反射望远镜是用凹面镜作物镜的望远镜.    

            

 

                                                                                八年级物理上册 

 

-10- 

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 

一、质量 

1、质量的定义:

物体含有物质的多少。

 

2、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

它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和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你知道什么时候物体的质量会发生变化吗?

请举例说明) 

3、质量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

其它常用单位还有吨、克、毫克。

   换算关系:

                              

4、质量的测量:

常用测质量的工具有杆秤、案秤、台秤、电子秤、天平等。

 

实验室常用托盘天平来测量质量。

 

5、托盘天平 

(1)原理:

利用等臂杠杆的平衡条件制成的。

 

(2)调节:

 

1:

把托盘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零刻线处。

 

2:

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有些天平,只在横梁右端有一只平衡螺母。

有些天平,在横左、右两端各有一只平衡螺母。

它们的使用方法是一样的。

当旋转平衡螺母使其向左移动时,相当于向左盘增加质量,或认为从右盘中减少质量。

当旋转平衡螺母使其向右移动时,情况正好相反。

 

(如何通过指针来判断调节平衡螺母的方向和判断是否调平了。

) 

(3)测量:

将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什么顺序加砝码,怎么知道调平了?

这时能调节平衡螺母吗?

调了又会怎么样影响测量的结果呢?

) 

(4)读数:

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

 (如果砝码质量变大了或变小了测量值又会怎么变呢?

) (5)天平的“称量”和“感量”。

 

“称量”表示天平所能测量的最大质量数。

“感量”表示天平所能测量的最小质量数。

称量和感量这两个数可以在天平的铭牌中查到。

有了这两个数据就可以知道这架天平的测量范围。

 (测量后能更换地点再测吗?

如果真换了该怎么办呢?

) 6、会估计生活中物体的质量(阅读117页) 二、密度 

1.密度的定义:

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密度是反映物质的一种固有性质的物理量,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这种性质表现为:

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物质具有的质量不同;或者在质量相等的情况下,不同物质的体积不同。

 

2、定义式:

=V

m

 

因为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某种物质的密度跟由这种物质构成的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均无关,所以上述公式是定义密度的公式,是测量密度大小的公式,而不是决定密度大小的公式。

 3.密度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单位是kg/m3

 其它常用单位还有k/cm3

k/mL,k/L,1k/cm3 

= 1000kg/m3。

 4.物质密度和外界条件的关系 

 

                                                                                八年级物理上册 

 

-11- 

物体通常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即温度升高时,体积变大;温度降低时,体积变小。

而质量与温度无关,所以,温度升高时,物质的密度通常变小,温度降低时,密度变大。

 

固体、液体质量减少或增加时他们的密度也发生变化吗?

 三、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图像  

利用m—V图像,可以求物质的密度; 

四、密度的测量 1.测固体的密度 

(1)测比水的密度大的固体物质的密度 

用天平称出固体的质量,利用量筒采用排水法测出固体的体积。

 

(2)测比水的密度小的固体物质的密度。

 

  用天平称出固体的质量。

利用排水法测固体体积时,有两种方法。

一是用细而长的针或细铁丝将物体压没于水中,通过排开水的体积,测出固体的体积。

二是在固体下面系上一个密度比水大的物块,比如铁块。

利用铁块使固体浸没于水中。

铁块和固体排开水的总体积再减去铁块的体积就等于固体的体积。

固体的质量、体积测出后,利用密度公式求出固体的密度。

 

2.测液体的密度 

(1)一般方法:

用天平测出液体的质量,用量筒测出液体的体积。

利用密度公式求出密度。

 

(2)液体体积无法测量时,在这种情况下,往往需要借助于水,水的密度是已知的,在体积相等时,两种物质的质量之比等于它们的密度之比。

我们可以利用这个原理进行测量。

测量方法如下:

 

a.用天平测出空瓶的质量m; 

  b.将空瓶内装满水,用天平称出它们的总质量m1; 

  c.将瓶中水倒出,装满待测液体,用天平称出它们的总质量m2; 

五、密度的应用 

利用密度知识可以鉴别物质,可以求物体的质量、体积。

利用天平可以间接地测量长度、面积

初二全科目课件教案习题汇总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历史

 

                                                                                八年级物理上册 

 

-7- 

条件 

成像光路图 

成像情况 

u与v的关系 像的位置

(与物体在同侧或异侧) 

像随物距变化的情况 

U>2f 

 

倒立 

缩小 实像 

u>v 异侧 f<v<2f 物近像远

像变大 

u=2f 

 

倒立 

等大 实像 

u=2f 

异侧 

v=2f 

 

f<u

<2f 

 

倒立 

放大 

实像 

u<v 

异侧 V>2f 

物近像远像变大 

u=f 

 

不能成

像 

 

 

 

 

                                                                                八年级物理上册 

 

-8- 

条件 

成像光路图 

成像情况 

u与v的关系 像的位置

(与物体在同侧或异侧) 

像随物距变化的情况 

U<f 

 

正立 

放大 实像 

u<V 

同侧 

 

物近像近像变小 

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

 

当u大于f时,物近像远像变大;当u小于f时,物近像近像变小。

  

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三条特殊的光:

 

凸透镜的三条特殊的光:

               凹透镜的三条特殊的光:

 

     

  

 

                                                                                八年级物理上册 

 

-9- 

四、眼睛和眼镜(明视距离约25cm) 

(1)成像原理:

从物体发出的光经过晶状体等一个综合的凸透镜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分布在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人就可以看到这个物体了。

(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内的胶片。

) 

(2)近视及远视的矫正:

近视眼要戴凹透镜,远视眼要戴凸透镜。

 

近视眼晶状体比远视眼的厚,折光比远视眼强,未矫正前像落在视网膜前。

 近视远视成因及矫正图:

 

            

  

五、显微镜和望远镜 

   

(1)显微镜:

物镜(相当于投影仪)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落在目镜(相当于放大镜)的一倍f内成放大正立的虚像。

所以显微镜最后成倒立、放大的虚像 

(2)望远镜(凸+凸):

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与照相机原理相同;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与放大镜原理相同.所以望远镜最后成倒立、缩小的虚像。

 望远镜大致可分为折射式望远镜和反射式望远镜,折射式望远镜是用透镜作物镜的望远镜.分为两种类型:

由凹透镜作目镜的称伽利略望远镜(正、缩小虚);由凸透镜作目镜的称开普勒望远镜(倒、缩小、虚).反射望远镜是用凹面镜作物镜的望远镜.    

            

 

                                                                                八年级物理上册 

 

-10- 

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 

一、质量 

1、质量的定义:

物体含有物质的多少。

 

2、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

它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和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你知道什么时候物体的质量会发生变化吗?

请举例说明) 

3、质量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

其它常用单位还有吨、克、毫克。

   换算关系:

                              

4、质量的测量:

常用测质量的工具有杆秤、案秤、台秤、电子秤、天平等。

 

实验室常用托盘天平来测量质量。

 

5、托盘天平 

(1)原理:

利用等臂杠杆的平衡条件制成的。

 

(2)调节:

 

1:

把托盘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零刻线处。

 

2:

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有些天平,只在横梁右端有一只平衡螺母。

有些天平,在横左、右两端各有一只平衡螺母。

它们的使用方法是一样的。

当旋转平衡螺母使其向左移动时,相当于向左盘增加质量,或认为从右盘中减少质量。

当旋转平衡螺母使其向右移动时,情况正好相反。

 

(如何通过指针来判断调节平衡螺母的方向和判断是否调平了。

) 

(3)测量:

将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什么顺序加砝码,怎么知道调平了?

这时能调节平衡螺母吗?

调了又会怎么样影响测量的结果呢?

) 

(4)读数:

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

 (如果砝码质量变大了或变小了测量值又会怎么变呢?

) (5)天平的“称量”和“感量”。

 

“称量”表示天平所能测量的最大质量数。

“感量”表示天平所能测量的最小质量数。

称量和感量这两个数可以在天平的铭牌中查到。

有了这两个数据就可以知道这架天平的测量范围。

 (测量后能更换地点再测吗?

如果真换了该怎么办呢?

) 6、会估计生活中物体的质量(阅读117页) 二、密度 

1.密度的定义:

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密度是反映物质的一种固有性质的物理量,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这种性质表现为:

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物质具有的质量不同;或者在质量相等的情况下,不同物质的体积不同。

 

2、定义式:

=V

m

 

因为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某种物质的密度跟由这种物质构成的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均无关,所以上述公式是定义密度的公式,是测量密度大小的公式,而不是决定密度大小的公式。

 3.密度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单位是kg/m3

 其它常用单位还有k/cm3

k/mL,k/L,1k/cm3 

= 1000kg/m3。

 4.物质密度和外界条件的关系 

 

                                                                                八年级物理上册 

 

-11- 

物体通常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即温度升高时,体积变大;温度降低时,体积变小。

而质量与温度无关,所以,温度升高时,物质的密度通常变小,温度降低时,密度变大。

 

固体、液体质量减少或增加时他们的密度也发生变化吗?

 三、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图像  

利用m—V图像,可以求物质的密度; 

四、密度的测量 1.测固体的密度 

(1)测比水的密度大的固体物质的密度 

用天平称出固体的质量,利用量筒采用排水法测出固体的体积。

 

(2)测比水的密度小的固体物质的密度。

 

  用天平称出固体的质量。

利用排水法测固体体积时,有两种方法。

一是用细而长的针或细铁丝将物体压没于水中,通过排开水的体积,测出固体的体积。

二是在固体下面系上一个密度比水大的物块,比如铁块。

利用铁块使固体浸没于水中。

铁块和固体排开水的总体积再减去铁块的体积就等于固体的体积。

固体的质量、体积测出后,利用密度公式求出固体的密度。

 

2.测液体的密度 

(1)一般方法:

用天平测出液体的质量,用量筒测出液体的体积。

利用密度公式求出密度。

 

(2)液体体积无法测量时,在这种情况下,往往需要借助于水,水的密度是已知的,在体积相等时,两种物质的质量之比等于它们的密度之比。

我们可以利用这个原理进行测量。

测量方法如下:

 

a.用天平测出空瓶的质量m; 

  b.将空瓶内装满水,用天平称出它们的总质量m1; 

  c.将瓶中水倒出,装满待测液体,用天平称出它们的总质量m2; 

五、密度的应用 

利用密度知识可以鉴别物质,可以求物体的质量、体积。

利用天平可以间接地测量长度、面积体积。

利用刻度尺,量筒可以间接地测量质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