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高中生物必修1全套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294002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5.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高中生物必修1全套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新课程高中生物必修1全套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新课程高中生物必修1全套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新课程高中生物必修1全套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新课程高中生物必修1全套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新课程高中生物必修1全套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新课程高中生物必修1全套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新课程高中生物必修1全套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新课程高中生物必修1全套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新课程高中生物必修1全套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新课程高中生物必修1全套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新课程高中生物必修1全套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新课程高中生物必修1全套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新课程高中生物必修1全套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新课程高中生物必修1全套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新课程高中生物必修1全套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新课程高中生物必修1全套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新课程高中生物必修1全套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新课程高中生物必修1全套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新课程高中生物必修1全套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课程高中生物必修1全套教案.docx

《新课程高中生物必修1全套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高中生物必修1全套教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课程高中生物必修1全套教案.docx

新课程高中生物必修1全套教案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教学目标:

【知识】:

阐明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技能】:

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

【情感认同细胞核是细胞生命系统的控制中心

二、教学重、难点:

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是本节的重点;理解细胞核是细胞生命系统的控制中心是难点。

三、教学用具:

ppt

四、课前准备:

要求学生复习初中关于细胞的结构的知识

五、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一)引入

 

(二)资料分析——细胞核的功能

 

(三)细胞核的结构

 

(四)小结

 

(五)练习

教师活动

提出问题:

是什么控制着细胞的生命活动呢?

可以简单介绍一下科学发展历史:

科学家们思考生物的生命活动必定有某个蓝图,这个蓝图在哪里呢?

很自然,人们的目光集中在了细胞中的细胞核。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资料分析部分,并展示在屏幕上。

并引导学生得出结论“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遗传和代谢”

借助ppt,讲授DNA的结构以及细胞核中的染色质、染色体的关系。

可以让学生看染色体与DNA关系的图片

借助P54旁栏部分,提出问题:

“一个多细胞生物,其细胞核中的蓝图是否都一样的呢”?

简单揭示同一生物其组成的细胞的多样性的原因。

因此细胞不仅是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体代谢和遗传的基本单位

细胞核的功能、细胞核的结构,物质组成

(略)

学生活动

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阅读“资料分析”,讨论,并回答、交流后面的讨论题。

 

理解细胞核的结构以及物质组成。

在老师引导下,讲出DNA和染色质、染色体之间的关系。

就老师的问题展开讨论

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出和输入

第一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2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

举例说出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技能】:

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对探究活动进行设计

进行关于职务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设计和操作

二、教学重点:

重点:

举例说出细胞膜是选择性透过膜

难点:

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三、教学用具:

ppt、实验材料

四、教学准备:

五、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引入

复习旧知识,细胞膜的功能之一是:

控制物质的进出。

提出问题:

物质是如何进出细胞膜的呢?

(二)问题探讨

问题探讨:

用幻灯片展示实验,提出问题:

漏斗管内的液面为什么会升高?

如果换成纱布,会怎么样,说明玻璃纸有什么特性?

什么物质跨越了玻璃纸?

如果内外的蔗糖溶液浓度相同,液面会怎么变化?

补充资料:

什么是半透膜

思考、讨论并回答问题。

(三)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幻灯片展示红细胞吸水和失水的试验。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完成资料分析后的讨论题。

学生完成讨论并交流后进行归纳和总结:

红细胞的细胞膜是半透膜;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略)

提出问题:

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情况和动物细胞有区别吗?

用问题引导学生说出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结构的差异:

细胞壁;植物细胞的内环境与动物细胞的有什么不同。

引出原生质层的概念。

以提纲的方式知道学生完成探究活动的设计。

[提出问题(价值高的)、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阅读资料分析,讨论相关问题,并且回答交流

 

讲出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在结构上的差异

 

学生完成探究活动的设计(4人小组,书面)

学生完成“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实验。

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一、教学目标:

【知识】:

理解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情感】:

了解科学研究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完善的漫长过程。

二、教学重点:

重点:

理解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难点:

生物膜的流动性

三、教学用具:

ppt

四、教学准备:

预习相关内容

五、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引入

提出问题:

细胞膜为什么能控制物质的进出;生物膜之间为什么能互相转化;细胞膜为什么能发生形态上的改变(变形虫的图片,或者视频)

学生思考,并回顾相关的知识

(二)

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一、教学目标:

【知识】:

说明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技能】:

进行图表数据的解读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难点)主动运输

三、教学用具:

PPT幻灯片

四、教学准备:

预习相关内容

五、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引入

利用“问题探讨”,用幻灯片展示,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并归纳出答案:

1、这个脂双层膜模拟的是什么,有什么特点;2、什么样的分子能够通过?

什么样的分子不能通过?

3、葡萄糖不能通过该膜,但是小肠上皮细胞能大量吸收葡萄糖,如何解释?

4、其他问题

观察图表,思考问题

(二)被动运输

被动运输、主动运输的概念

被动运输:

首先水进入细胞的方式,再以氧、二氧化碳进出细胞的方式为例,说明自由扩散的概念

协助扩散:

回顾问题探讨,以葡萄糖进入细胞为例,强调蛋白质载体的参与。

(三)主动运输

举出一些逆浓度或者逆电化学浓度进行跨膜物质运输的例子,提出问题:

这些物质怎么样进行跨膜运输,需要什么条件?

(同时展示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的模式图),启发学生对新出现的跨膜运输方式进行观察,对比。

对主动运输的概念进行归纳。

强调主动运输的特点:

需要载体和消耗能量。

(为什么需要载体和消耗能量?

练习一(略)

 

观察,思考,可以允许讨论,说出观察的结果

(四)大分子的运输

指导学生阅读相关课文以及播放FLASH动画

学生根据阅读文字和观看动画,经过讨论,组织语言对大分子跨膜运输进行描述

(五)与社会的联系

简单描述囊性纤维病的机理以及病毒感染中,药物比较难杀灭病毒的原因。

(六)小结及《技能训练》

以填表格形式,对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进行比较

指导学生就《技能训练部分进行讨论

共同完成表格

根据曲线图进行讨论,分析哪些例子分别通过主动运输排出或进入细胞。

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2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

说明酶在代谢中的作用、本质和特性

【情感】:

通过阅读分析“关于酶本质的探索”的资料,认同科学是在不断的探索和争论中前进的。

【技能】:

进行有关的实验和探究,学会控制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以及设置对照组和重复实验。

二、教学重难点:

酶的作用、本质和特性(重点);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原理、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难点)

三、教学用具:

ppt幻灯片、实验器材

四、课前准备

五、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引入

问题探讨

提出问题:

与外界的化学反应相比,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有什么特点(条件温和、效率高);在学习化学知识中,我们为了让一些化学反应更容易地进行,会使用催化剂,那无机物催化剂和生物体内的催化剂在反应条件上,效率上有什么区别呢?

阅读问题探讨内容,进行相关的讨论

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二)实验

幻灯片展示:

酶的本质

学生阅读《资料分析》部分,完成讨论,并进行交流。

(三)酶的本质

方案一:

指导学生完成实验

方案二:

指导学生阅读实验实验,提出问题:

1.2号管发生了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引出活化能的概念)

2.3、4号管中,FeCl3和过氧化氢酶起了什么作用。

(说明催化剂并没有并没有提高分子的能量,而是把发生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降低了)

3.3、4号管中,哪个反应速度快?

说明什么问题(说明酶具有高效性)

方案一:

学生进行实验

方案二:

阅读相关的课文内容,展开讨论,并回答问题。

(四)酶的特性

1.复习实验,指出酶的高效性,也可以给出一些数据加以证明

2.用例题说明酶的专一性。

可以简单介绍“钥匙-锁“学说

(五)探究活动:

影响酶活性的条件

指导学生完成探究活动的设计和操作

揭示酶促反应的条件:

最适温度和最适pH

完成探究活动,并进行交流和表达

(六)小节

让学生画概念图练习略

第2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一、教学目标:

【知识】:

简述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

写出ATP的分子简式

解释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ATP化学组成的特点及其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ATP和ADP的相互转化。

三、教学用具:

PPT幻灯片

四、课前准备:

让学生到药店了解ATP药品的性状、功效。

五、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引入、问题探讨

提出问题:

前面学习过的能源物质有那些?

这些能源物质被细胞分解后,以什么形式提供为细胞提供能量呢?

问题探讨:

萤火虫发光的生物学意义是什么?

萤火虫为什么能发光?

一个关于ATP让萤火虫尾部重新发光的例子。

引出ATP是直接能量物质。

回答问题(如糖类、葡萄糖、脂肪)

(二)ATP分子简介以及ATP和ADP的转化

展示ATP的分子结构式,讲授ATP的分子简式的写法和含义。

磷酸键水解放出的能量水平。

由ATP脱去最远离A的磷酸放出能量引入,讲述ADP可以和Pi结合,吸收能量,形成ATP的过程。

,用幻灯片或板书辅助。

ADP转化为ATP所需要的能量的来源:

动物、人、真菌、大多数细菌通过呼吸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图表辅助)

 

学生随教师的讲授作出回应,特别是ATP和ADP相互转化过程中,能量的变化。

(三)ATP的利用

理解:

吸能反应与ATP合成想联系;放能反应与ATP水解相联系。

简介图5-7,细胞中能量的利用途径。

(四)小结及例题

什么是ATP

ATP与ADP的转化,及其能量的变化例题略

第3章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

说出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

说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

(理解)

说明细胞呼吸的原理,并探讨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理解)

【技能】:

设计实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

二、教学重难点:

有氧呼吸的过程及原理(重点);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本质,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难点)

三、课前准备:

知道两个小组学生分工完成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

四、教学用具:

PPT幻灯片

五、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引入

回顾ATP的生理功能,糖类、脂肪被细胞分解后把能量储存在ATP的高能磷酸键中。

提出问题:

有机物进入细胞后以什么方式分解的呢?

在体外,有机物与氧气发生燃烧反应,放出大量能量。

而生物学家发现,有机物在细胞内也是通过复杂的氧化反映产生能量的。

引出细胞呼吸的概念

回顾旧知识,受教师的问题所引导,进入新课。

(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对引导其他学生对参加实验的学生进行提问,并进行归纳。

(问题如:

为什么选用酵母菌作为实验材料,而不选用小白鼠等;NaOH溶液的作用是什么)

总结出结论:

细胞呼吸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引导学生说出酵母菌的有氧呼吸产生CO2;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CO2

对实验的设计、结果进行交流和表达,并回答老师和其他学生提出的问题

(三)有氧呼吸

提出问题:

在学习细胞器的内容中,和细胞有氧呼吸有关的细胞器是什么?

阐明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

用幻灯片展示线粒体的结构,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和表述,以问题作为引导:

1.线粒体是由多少层膜组成;2外膜和内膜在形态上有什么区别,内膜的特点如何与线粒体的功能相适应;3.内膜和基质上有什么物质。

以幻灯片为辅助,讲授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

注意整理三个阶段发生的场所、能量的变化、产物。

提出问题:

有氧呼吸与有机物在体外燃烧放能过程比较,有什么区别呢?

简单介绍有氧呼吸能量的转化效率,可以让学生来计算。

一般内燃机的效率为25%左右,而生物有氧呼吸的能量效率为40%左右,其余60%左右转变为热能。

回答问题(线粒体)

观察线粒体的结构,并回答相关问题,并把多个问题的答案进行整合,得出线粒体适应有氧呼吸功能的结构。

 

学生阅读相关内容,填写表格,并进行分组讨论后,分别讲述有氧呼吸三个阶段。

比较两者的区别

分析有机物产伤的热能的生理意义。

教学活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四)第一课时小结及练习

用幻灯片展示半成品的概念图,指导学生完成

练习略

小组讨论,完成概念图

(五)无氧呼吸

提出问题:

人体所有的细胞任何时候都在进行有氧呼吸吗?

师生共同列举一些无氧呼吸的例子(如马铃薯块茎,水稻的根、蛔虫、骨骼肌细胞在缺氧的情况下等

无氧呼吸的场所、过程、产物、能量的变化

以乳酸、酒为例子,讲授发酵的概念。

通过用图表比较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者的区别,指导学生概括无氧呼吸的概念

举出生活中遇到的无氧呼吸的例子

填写相关的表格

以有氧呼吸概念为例子,尝试总结出无氧呼吸的概念。

通过小组讨论,尝试找出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之间的相同、相异之处。

(六)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指导学生进行资料分析和讨论。

进行讨论,或者自由发言,利用无氧呼吸的知识,解释教材中相关的实例

(七)小结及练习

第4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3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

说出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了解)

说出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了解)

说明光合作用以及它的认识过程(理解)

研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

【情感态度】:

通过了解光合作用的探索过程,认同科学家不仅要继承前人的科研成果,而且要善于吸收不同意见中的合理成分,还要具有质疑、创新和用于实践的科学精神与态度。

【能力、技能】:

进行有关的探究和实验,学会提取、分离绿叶中的色素,在有关实验、资料分析、思考与讨论、探究等的问题讨论中,运用语言表达的能力以及分享信息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光合作用的发现和研究历史;光合作用的光反映、暗反应过程以及相互关系;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难点:

光反映和暗反应的过程;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三、教学用具:

实验材料;ppt课件

四、课前准备:

五、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引入

光合作用对自然界的意义:

生成氧气,进而紧接形成地球的臭氧层;直接或间接为其他生物提供能源;促进碳的循环。

(二)光合色素

实验:

探究光合色素的的种类

讲述光合色素的种类、吸收光谱

(三)叶绿体的结构

通过图片和问题的引导,讲述叶绿体的结构及其适应光合作用的特点。

对恩格尔曼的两个实验进行讨论,并进行表达交流

(四)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利用学生初中学过的关于光合作用的反应式,利用填空的方式,展示光合作用的定义。

引导学生对几个主要的探索历程资料进行阅读,并找出相关阶段的研究成果或观点。

特别讲述用同位素追踪氧元素走向和碳元素走向的实验

(五)光合作用的过程

光反应:

以光合色素捕获的光能的用处入手,并辅以板话,能量的是水脱氢,并放出氧气和产生[H];并且使ADP生成ATP。

强调了光反应需要的条件是光、光合色素、酶。

暗反应:

目的是二氧化碳获得H,被还原成为葡萄糖。

二氧化碳与C5化合物结合(二氧化碳的固定),成城2分子C3;一部分C3获得了[H]被还原为葡萄糖;一部分C3形成C5继续参与循环。

归纳光合作用的本质:

把利用光能,产生[H],把二氧化碳还原为葡萄糖,并把光能储存在更加稳定的糖类中。

以表格的形式再次巩固光合作用两个阶段的各种变化。

以及两个阶段之间的关系。

教学活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六)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以及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关系

设计情景,引导学生了解二氧化碳浓度、光照强度、温度对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利用哈密瓜之类的例子,分析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关系。

(七)化能作用

自养生物;异氧呼吸的概念,并且通过例子来讲述叶绿体的苦恼。

第6章细胞的生命历程

第1节细胞的增殖(3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

简述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了解)

概述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理解)

描述细胞的无丝分裂(了解)

【技能】:

模拟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探讨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

二、教学重难点:

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真核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重点)。

真核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各个时期染色体行为和数目的变化,以及DNA数量的变化(难点)。

三、教学用具:

PPT幻灯片、探究活动的VCD或者实验材料

四、课前准备:

五、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引入:

问题探讨

问题探讨:

展示图片,提出问题,不同生物体体积的差异主要是由于细胞数量造成的,还是细胞体积造成的呢?

引导:

如果大象的体积是老鼠的1万倍,大象的细胞也是老鼠的一万或者几千倍吗?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例外:

人的神经系统的发育,主要是由于细胞体积的变化)

进行思考和讨论,发表观点。

在教师引导下,得出结论,多细胞生物个体的差异,主要是由于细胞数量的差异。

(二)探究活动:

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

提出问题:

为什么细胞的体积不能无限增大?

先从两方面引导,如果细胞体积过大,细胞内的物质运输速度会减慢;细胞体积过大,细胞核的调控能力会减弱

进行探究活动。

设定情景,设细胞为正方体,边长本别是3微米、2微米、1微米,引导学生计算3种情况中,细胞的表面积和体积之比。

进一步以实验的方式进行探究。

以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氢氧化钠溶液和含有酚酞的琼脂块之间的有什么关系,作用是什么?

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

分析细胞为什么不会无限变小的原因。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

思考问题,师生进行谈论

 

学生进行计算,初步得出结论,体积越大,相对表面积越小。

学生进行实验,并得出结论

(三)细胞增殖:

间期

细胞周期概念:

细胞分裂活动具有周期性,什么是周期性?

提出问题,细胞分裂后会造成细胞内物质,特别是细胞核内遗传物质的减少吗?

说明细胞周期分为物质准备和细胞分裂两个阶段。

过渡到分裂间期。

间期和分裂期经历时间的比较,得出结论:

间期的时间远远长于分裂期。

分裂间期的概念;细胞间期细胞的生命活动:

强调DNA的合成和相关蛋白质的合成(染色体的复制)——回顾染色质的组成(DNA和蛋白质),用板画形式描述染色质丝的复制。

引导学生思考:

分裂间期的生理意义是什么(遗传物质的复制)、分裂期的生理意义是什么(遗传物质的平均等分)

 

思考问题,作出反应。

 

观察分裂间期和分裂期时间比例图,得出结论。

教学项目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四)细胞增值:

分裂期

播放动画,让学生对细胞分裂的动态过程有感性的认识。

前期:

展示图片,比较间期和前期的变化:

染色质螺旋,染色体出现,纺锤体出现,核仁、核膜消失。

归纳为“两出现两消失”展示图片,明确姐妹染色单体、染色单体、染色质、DNA、着丝点等名词的概念和之间的关系。

中期:

展示图片和引导性填空题,指导学生观察和阅读,说出中期细胞所进行的生理活动,强调染色体的运动

后期:

展示图片和引导性填空题,指导学生观察和阅读,说出后期细胞所进行的生理活动,强调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末期:

展示图片和引导性填空题,指导学生观察和阅读,说出末期细胞所进行的生理活动,归纳为两消失三出现。

再次播放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动画,进行巩固。

展示动物细胞和植物有丝分裂图片,以问题引导学生观察两种细胞有丝分裂的差异:

动物细胞纺锤体的形成以及细胞质分裂的方式。

完成引导性的填空题。

 

阅读课文,完成填空,并对中期的特征进行表达。

阅读课文,完成填空,并对中期的特征进行表达。

阅读课文,完成填空,并对后期的特征进行表达。

阅读课文,完成填空,并对末期的特征进行表达。

 

观察图片,进行讨论和阅读。

回答问题。

以表格形式,对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形态、染色体数目、着丝点数目、染色单体数目、DNA分子数目等进行对比。

并对染色体数目、DNA分子数目,染色单体数目作出变化曲线。

有丝分裂的意义。

(把概念拆开,细化,联系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分裂期,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

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表格。

(五)无丝分裂

无丝分裂的实例、过程。

强调没有出现染色体(不等于没有染色体)和纺锤体。

(六)相关练习

(略)

第2节细胞的分化

教学目标:

【知识】:

说明细胞的分化(理解水平)

举例说明细胞的全能性(理解水平)

【技能】:

收集有关干细胞研究进展和应用的资料

【情感与态度】:

探讨干细胞技术带来的社会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细胞分化的概念和意义、细胞全能性的概念;难点-细胞分化的机理、细胞全能性的概念及实例。

三、教学用具:

ppt幻灯片、有关植物组织培养的视频片断。

四、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引入及细胞分化的概念

通过复习有丝分裂的意义——保持了遗传的稳定性。

提出问题:

有丝分裂后产生的两个子细胞应该在形态结构上相同的,但事实上呢?

例如组成人体的所有细胞,都是由一个受精卵进行有丝分裂产生的,这些细胞的形态结构都一样吗?

展示人体不同形态的细胞。

引出细胞分化的概念,可以用板画的形式解释细胞分化的动态过程。

强调细胞分化的稳定性和分化的基础。

思考老师的问题,根据初中学习过的内容和实际的生活经验作出回答。

再在老师的引导下,说出同一生物体内不同形态结构细胞的例子。

(二)细胞分化的意义与机理

利用反向思维法,提出问题:

如果组成多细胞生物的那些细胞形态结构功能都是一样的,会出现怎么样的现象呢?

引出细胞分化的意义:

是个体发育的基础。

提出问题,细胞核是细胞的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那么组成生物体的细胞中的遗传物质是否一样?

如果是一样的话,为什么这些细胞会出现这样的差异呢?

解释细胞分化在分子水平上的原因。

思考、讨论问题,作出回答:

生物体各部分不出现功能的分化,生命活动的效率低

 

思考问题,作出回应

(三)细胞的全能性

提出问题,既然分化后的细胞内遗传物质和受精卵是一样的,受精卵能分裂发育为一个个体,那分化后的细胞可以吗?

讲述斯图尔德所做的植物组织培养实验,证明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引出细胞全能性的概念

动物细胞全能性的表现:

目前只能体现出动物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

动物的干细胞概况。

适当补充干细胞技术的研究前沿以及引起的社会问题。

根据课外知识,对问题作出回应。

(四)课后练习

第3节细胞的衰老和凋亡

一、教学目标:

【知识】:

描述细胞衰老的特征(了解水平)

简述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的区别

【情感态度】:

探讨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关注老年人的健康状况

【技能】:

进行与社会老龄化相关的问题的资料搜集和分析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的关系,细胞衰老的特征;难点:

细胞凋亡的概念及其与细胞坏死的区别。

三、教学用具:

ppt幻灯片,自由基学说相关的纪录片

四、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引入及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的关系

设置情景:

学生想象自己衰老之后,和现在身体的特征进行对比,说出区别

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的关系:

细胞衰老会表现为个体的衰老吗?

婴儿的体内有衰老的细胞吗?

个体衰老是由于组成个体的细胞普遍衰老。

解释婴儿、老人体内都有衰老细胞,为什么老人会表现出衰老呢?

进行讨论,表达自己的意见。

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并作出回答。

(二)细胞衰老的特征

细胞衰老的特征,注意几个特征之间是有因果关系的,例如水分减少、酶活性降低、色素积累影响物质运输都是造成细胞呼吸速率下降的原因之一。

细胞衰老的原因:

利用纪录片辅助讲解自由基学说;端粒学说。

引导学生对延缓衰老的争议进行讨论。

 

讨论,表达

(三)细胞的凋亡

以神经细胞为例,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