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刑法学》历年真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294872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114 大小:74.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刑法学》历年真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4页
自考《刑法学》历年真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4页
自考《刑法学》历年真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4页
自考《刑法学》历年真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4页
自考《刑法学》历年真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4页
自考《刑法学》历年真题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4页
自考《刑法学》历年真题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4页
自考《刑法学》历年真题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4页
自考《刑法学》历年真题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4页
自考《刑法学》历年真题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4页
自考《刑法学》历年真题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4页
自考《刑法学》历年真题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14页
自考《刑法学》历年真题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14页
自考《刑法学》历年真题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14页
自考《刑法学》历年真题及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14页
自考《刑法学》历年真题及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14页
自考《刑法学》历年真题及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14页
自考《刑法学》历年真题及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14页
自考《刑法学》历年真题及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14页
自考《刑法学》历年真题及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考《刑法学》历年真题及答案.docx

《自考《刑法学》历年真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刑法学》历年真题及答案.docx(1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自考《刑法学》历年真题及答案.docx

自考《刑法学》历年真题及答案

自考《刑法学》历年真题及答案

自考《刑法学》历年真题及答案

课程代码:

00245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

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一)2002年4月

1.刑法与其他部门法相比其所具有的显著特点是(D)

A.阶级性B.战斗性

C.严厉性D.调整、维护社会关系的广泛性和处罚方法的严厉性

2.我国修订后的现行刑法开始施行的时间是(D)

A.1997年3月14日B.1996年10月1日

C.1997年7月1日D.1997年10月1日

3.我国刑法对于空间效力的规定,采取的是(D)

A.属地原则B.属人原则

C.保护原则D.以属地原则为主,兼采属人原则、保护原则和普遍原则

4.犯罪行为的本质特征是(B)

A.危害国家和人民利益B.危害社会

C.违反法律D.应受法律惩罚

5.刑法解释,从解释的方法上分类,可分为(A)

A.文理解释和论理解释B.立法解释和学理解释

C.司法解释和立法解释D.学理解释和文理解释

6.我国刑法的目的是(B)

A.惩罚犯罪B.预防犯罪

C.改造犯罪D.消灭犯罪

7.被判处“死缓”的犯罪分子减为无期徒刑的条件是(C)

A.遵守监规监纪B.积极参加劳动并有科技发明创造

C.没有故意犯罪D.确有重大立功表现

8.一切犯罪在客观方面必须具备的条件是(A)

A.危害行为B.危害结果

C.危害行为和时间、地点D.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9.我国刑法规定的完全负刑事责任的年龄是行为人已满(B)

A.12周岁B.16周岁

C.18周岁D.14周岁

10.甲乙共同实施盗窃犯罪,盗得财物后,甲离去。

乙发现屋内有一熟睡的少女,顿起歹意,将少女强奸,对于强奸少女案的处理(D)

A.甲乙构成共同犯罪B.甲构成未遂,乙构成即遂

C.甲构成中止,乙构成既遂D.由乙单独负刑事责任

11.某甲将某乙打昏在地,路过此地的某丙见乙昏迷,趁机将乙的提包拿走,内有人民币5000元。

甲与丙的行为属于(D)

A.事先有通谋的共同犯罪B.事先无通谋的共同犯罪

C.任意共犯D.不构成共同犯罪

12.交通肇事罪的主体(D)

A.只能是交通运输人员

B.只能是非交通运输人员

C.只能是交通管理人员

D.既可以是交通运输人员、也可以是非交通运输人员

13.国家工作人员挪用救灾款物归个人使用的(C)

A.以挪用特定款物罪从重处罚B.以挪用特定款物罪加重处罚

C.以挪用公款罪从重处罚D.以挪用公款罪加重处罚

14.下列盗窃行为中,可以判处死刑的是(D)

A.盗窃文物数额巨大的B.盗窃商场数额巨大的

C.盗窃仓库数额巨大的D.盗窃金融机构数额特别巨大的

15.对原判刑罚附条件地不予执行的制度在刑法上称为(A)

A.缓刑B.减刑C.假释D.免除处罚

16.数罪并罚时,拘役最高不能超过(B)

A.半年B.1年C.2年D.3年

17.对于教唆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的教唆犯(A)

A.应当从重处罚B.可以从重处罚

C.应当加重处罚D.可以加重处罚

18.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非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的资金归个人使用,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构成(B)

A.挪用公款罪,B.挪用资金罪

C.挪用特定款物罪D.不构成犯罪

19.某甲潜入一商店盗窃现金5000元,被保安人员抓住后,向保安人员捅了一刀,夺路而逃。

某甲的行为构成(C)

A.盗窃罪B.抢夺罪C.抢劫罪D.故意伤害罪

20.犯罪未得逞是指(D)

A.未发生任何危害后果

B.犯罪行为未实行完毕

C.犯罪目的未能实现

D.未能齐备某一具体犯罪构成的要件

21.某甲为了杀害乙,与丙相约,并连续两天跟踪乙,考察其生活规律。

甲的行为属于(A)

A.犯罪预备行为B.犯罪未遂

C.已着手实行犯罪D.犯意表示

22.某甲欲害其妻。

某日将毒药放入其妻服用的中药之中,让其服下。

其妻服后,痛苦万分,其状目不忍睹。

甲见状,急忙将其送往医院抢救保住了性命。

但因深度中毒导致严重的后遗症。

甲的行为属于(C)

A.犯罪既遂B.犯罪未遂

C.犯罪中止D.既是犯罪中止,也是犯罪未遂

23.李某与赵某有仇,欲伺机杀赵某。

某日李某驾驶一辆货车,见前面一行人极像赵某,便驾车将该人撞死。

后发现该人不是赵某,李某驾车逃跑。

李某的行为属于(A)

A.故意杀人罪B.过失致人死亡罪

C.交通肇事罪D.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

24.走私淫秽物品罪的犯罪主观方面是(D)

A.出于犯罪故意B.以牟利为目的

C.以传播为目的D.以牟利或者传播为目的

25.我国刑法规定,贪污行为构成犯罪的数额起点一般是(D)

A.500元B.1000元C.2000元D.5000元

26.某甲为骗取保险金,先为其母投保订立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合同,后又伺机杀害了其母,然后伪造意外伤害现场,骗取巨额保险金。

对某甲的行为应当(C)

A.以保险诈骗罪从重论处B.以故意杀人罪从重论处

C.以保险诈骗罪和故意杀人罪数罪并罚D.按牵连犯从一重罪论处

27.司法工作人员徇私枉法又受贿的,对其行为应当(D)

A.以徇私枉法罪论处B.以受贿罪论处

C.以徇私枉法罪和受贿罪数罪并罚D.以徇私枉法罪和受贿罪中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28.对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行为,应当(A)

A.以盗窃罪论处B.以信用卡诈骗罪论处

C.以诈骗罪论处D.以盗窃罪和信用卡诈骗罪数罪并罚

29.对公司、企业人员行贿罪在犯罪主观方面必须出于(B)

A.犯罪故意B.谋取不正当利益的目的

C.谋取非法利益的目的D.谋取不道德利益的目的

30.某甲参加恐怖组织后,受头头指派,使用爆炸方法将乙杀死,某甲构成(D)

A.故意杀人罪B.爆炸罪

C.参加恐怖组织罪D.参加恐怖组织罪和故意杀人罪

(二)2003年7月

1.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犯罪主体是(B)

A.国家机关工作人员B.国家工作人员

C.公司、企业的工作人员D.国有公司、企业的工作人员

2.牵连犯在按一罪处罚时,属于(B)

A.法定的一罪B.处断的一罪

C.实质的一罪D.单纯的一罪

3.甲乙因琐事发生口角对骂,引起多人围观。

丙见二人争吵不休,便在外喊:

“打啊”,后便离去。

甲见有人起哄,便向乙打去,将乙一只眼睛打瞎。

丙的行为属于(D)

A.教唆犯B.实行犯

C.帮助犯D.不构成犯罪

4.甲使用手枪射杀乙,第一枪未能射中,本还可以继续射杀,但甲没有继续射杀,收枪离开。

甲的行为属于(C)

A.犯罪预备B.犯罪未遂

C.犯罪中止D.犯罪既遂

5.下列侵犯财产罪中,告诉才处理的是(B)

A.盗窃罪B.侵占罪

C.抢夺罪D.诈骗罪

6.某甲欲杀乙,在乙的饭中投毒,乙发现异样,将饭倒掉未吃。

甲的行为属于(B)

A.犯罪预备B.犯罪未遂

C.犯罪既遂D.犯罪中止

7.甲企图杀乙。

某日晚见乙的房间有人影晃动,便瞄准射击,结果将在乙家做客的丙打死。

甲的行为属于(C)

A.客体认识错误B.手段认识错误

C.对象认识错误D.法律上认识错误

8.犯罪分子在死刑缓期执行二年期满以后减为无期徒刑的条件是(D)

A.有认罪表现B.有悔改表现

C.悔改并有立功表现D.没有故意犯罪

9.依法有权对于犯罪分子减刑的法院是(D)

A.基层法院B.县级法院

C.高级法院D.中级以上人民法院

10.我国刑法第13条“但书”规定的“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应理解为(C)

A.是犯罪但不以犯罪论处B.是犯罪但不判处刑罚

C.不构成犯罪D.是缩小打击面的特殊策略

11.下列犯罪,属于结果犯的是(A)

A.故意伤害罪B.传授犯罪方法罪

C.强奸罪D.间谍罪

12.我国刑法将共同犯罪人分为(D)

A.主犯、从犯B.组织犯、帮助犯

C.主犯、从犯、胁从犯D.主犯、从犯、胁从犯、教唆犯

13.下列行为中,属于刑法中的危害社会行为的是()

A.利用动物伤害他人B.人在不可抗力情况下的行为

C.犯意表示D.人在睡梦中的行为

14.下列犯罪中,可以以不作为的方式实施的是(B)

A.强奸罪B.故意杀人罪

C.脱逃罪D.抢劫罪

15.对于犯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的行为人,又实施爆炸犯罪的,应当(C)

A.以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处罚

B.以爆炸罪处罚

C.以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和爆炸罪并罚

D.按牵连犯,从一重罪处罚

16.构成普通累犯,行为人再犯新罪的最长时间界限是在前罪的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D)

A.2年B.3年

C.4年D.5年

17.疏忽大意的过失与过于自信的过失的区别关键是行为人对危害结果(A)

A.是否有预见B.预见到何种程度

C.预见到的内容是否相同D.发生与否的意志因素

18.我国刑法对数罪并罚采取的原则是(C)

A.并科原则B.吸收原则

C.限制加重原则D.折衷原则

19.抢劫罪的犯罪主体是(A)

A.年满14周岁以上的一般主体

B.年满16周岁以上的一般主体

C.年满14周岁以上的特殊主体

D.年满16周岁以上的特殊主体

20.下列犯罪中,已满14周岁的人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是(B)

A.绑架罪B.强奸罪

C.拐卖妇女、儿童罪D.非法拘禁罪

21.某甲为了盖房子,从正在使用的铁路上盗窃枕木3根。

某甲的行为构成(B)

A.盗窃罪B.破坏交通设施罪

C.故意毁坏财物罪D.破坏生产经营罪

22.某乡选举乡长期间,王某为使自己的姐夫能够当选,遂将另一候选人打伤致残。

王某的行为构成(B)

A.破坏选举罪

B.故意伤害罪

C.破坏选举罪与故意伤害罪,实行数罪并罚

D.破坏选举罪与故意伤害罪,按想象竞合犯从一重罪处断

23.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构成(C)

A.盗窃信用卡罪B.信用卡诈骗罪

C.盗窃罪D.诈骗罪

24.滥用职权罪的犯罪主体是(B)

A.国家工作人员B.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C.司法工作人员D.行政执法人员

25.某国有企业财务室会计李某下班时发现同室出纳王某未锁保险柜,即趁无人之机窃走现金20000元。

李某的行为构成(C)

A.贪污罪B.职务侵占罪

C.盗窃罪D.盗窃罪和贪污罪

26.某甲伪造信用卡并使用,骗取数额较大的财物。

对某甲的行为应当(B)

A.按牵连犯对该行为以信用卡诈骗罪从重处罚

B.以信用卡诈骗罪论处

C.按伪造金融票证罪和信用卡诈骗罪数罪并罚

D.以伪造金融票证罪论处

27.某甲暴力抗拒缴纳税款,当场用尖刀将税务人员某乙扎死。

对某甲的行为应当(D)

A.以抗税罪论处

B.按想象竞合犯从一重罪即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

C.按抗税罪和故意杀人罪数罪并罚

D.以故意杀人罪论处

28.某甲伪造人民币20000元,并将其从甲地运输至乙地。

对其行为应当(D)

A.以伪造货币罪定罪处罚B.以出售假币罪定罪处罚

C.以伪造货币罪和出售假币罪数罪并罚D.以伪造货币罪定罪从重处罚

29.李某将张某的装有2000元的提包抢走。

李某在逃跑的过程中听见张某喊自己的名字,才发现张某是自己的表姐。

遂将提包还于张某,声称是开玩笑,并将张某护送回家。

李某的行为属于()

A.犯罪预备B.犯罪既遂

C.犯罪未遂D.犯罪中止

30.报复陷害罪的主体是(A)

A.国家机关工作人员B.有利害关系的人

C.国家工作人员D.任何公民

(三)2004年4月

1.下列表述中符合我国刑法理论的是( A )

A.没有行为就没有犯罪B.犯罪目的是犯罪构成的必要条件

C.犯罪手段是犯罪成立的必备要件D.犯罪客体属于犯罪客观方面的内容

2.甲谈恋爱失败,遂对女青年怀恨在心。

某日,甲手持一刮脸刀片,趁人不备,将6位女青年脸部划成轻伤。

甲的行为属于( D )

A.牵连犯B.想像竞合犯C.吸收犯D.连续犯

3.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参加劳动的( B )

A.按劳取酬B.可以酌量发给报酬

C.不发报酬D.根据劳动表现发给报酬

4.农民吉某、古某购买废氯气罐二只后,在某小学墙外水池内倾倒残留的氯气(液体),一个月后水池干涸,氯气挥发,致使200名小学生中毒。

吉某、古某的行为构成( B )

A.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B.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

C.危害公共卫生罪D.重大责任事故罪

5.洪某非法种植罂粟,在收获前响应政府号召,自动将罂粟铲除。

对洪某( C )

A.应当从轻处罚B.应当免除处罚

C.可以免除处罚D.可以减轻处罚

6.刑法总则规定的是( D )

A.认定犯罪和对犯罪人进行处罚的一般原理、原则

B.犯罪构成的要件和对犯罪人量刑的一般原理、原则

C.认定犯罪和适用刑罚的一般原理、原则

D.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一般原理、原则

7.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是( D )

A.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B.根据宪法

C.维护国家主权D.罪刑法定

8.某甲将某乙打昏在地,路过此地的某丙见乙昏迷,趁机将乙装有5000元现金的提包拿走。

甲和丙的行为属于( B )

A.共同犯罪B.非共同犯罪

C.事先无通谋的共同犯罪D.任意共同犯罪

9.某甲在1997年9月盗窃巨款后外逃,于1999年4月归案。

对某甲适用刑法应采用的原则是( D )

A.从新原则B.从新兼从轻原则C.从旧原则D.从旧兼从轻原则

10.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的过失区别的关键是( C )

A.行为人的预见程度不同

B.行为人的预见内容不同

C.行为人对结果是否发生的意志内容不同

D.行为人对行为是否实施的意志内容不同

11.下列人员中,因为精神因素而不负刑事责任的是( D )

A.没有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

B.间歇性精神病人

C.又聋又哑的人

D.完全丧失辨认能力的病理性醉酒的人

12.减刑适用的对象是被判处( C )

A.管制的犯罪分子

B.拘役的犯罪分子

C.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D.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犯罪分子

13.下列情形中可以实行正当防卫的对象是( C )

A.杀人后,正要逃离现场的行为人

B.欲实施强奸而尾随、跟踪妇女的行为人

C.驱使训练有素的动物侵害他人的行为人

D.家养动物侵害他人的动物主人

14.下列犯罪中属于危害国防利益罪的是( A )

A.阻碍军人执行职务罪B.阻碍执行军事职务罪

C.武器装备肇事罪D.擅自出卖、转让军队房地产罪

15.甲欲杀乙,将毒药投入乙的饭食中。

乙服食后,甲后悔,赶紧说明情况,并将乙送往医院抢救。

医院在抢救过程中检查发现,甲所投放的“毒药”根本没有毒性,乙安然无恙。

甲的行为属于( B )

A.不构成犯罪B.犯罪中止

C.犯罪未遂D.犯罪既遂

16.拐卖妇女过程中又奸淫被拐卖的妇女的,应当( A )

A.以拐卖妇女罪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B.以强奸罪从重处罚

C.按牵连犯从一重罪处断

D.按拐卖妇女罪和强奸罪实行数罪并罚

17.成立紧急避险的条件必须是( D )

A.有条件逃跑、报警B.直接对抗危险

C.进行正当防卫D.出于迫不得已

18.非法行医罪的主体是( C )

A.未按操作规程进行医疗的医护人员B.任何人

C.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D.没有医疗实践经验的人

19.某甲意图杀害乙,在乙就餐的食堂的饭菜中投毒。

某甲的行为属于( A )

A.想像竞合犯B.连续犯

C.结合犯D.结果加重犯

20.滥用职权罪的主观方面是行为人必须出于( A )

A.故意B.过于自信的过失

C.疏忽大意的过失D.谋取不正当利益的目的

21.偷税罪的犯罪主体是( D )

A.一般主休B.纳税人C.扣缴义务人D.纳税人、扣缴义务人

22.刑罚适用的对象只能是( A )

A.触犯刑法,构成犯罪的自然人或者单位

B.触犯法律的自然人或者单位

C.触犯法律,涉嫌犯罪的自然人或者单位

D.触犯法律,应当受到处罚的自然人或者单位

23.某甲为骗取保险金,为自己的厂房投保。

在保险合同生效后,指使他人放火烧毁厂房,并殃及附近居民安全。

对某甲的行为应( C )

A.以放火罪论处B.以保险诈骗罪论处

C.以放火罪和保险诈骗罪并罚D.按牵连犯以放火罪从重处罚

24.被害人王某(女)向公安机关控告孙某在2年前强奸了她,公安机关认为证据不足而未予立案。

之后不久,孙某因犯盗窃罪在刑事拘留期间交代了曾强奸王某的事实。

对孙某所犯的强奸罪应适用( C )

A.时效中断B.不予追诉

C.时效延长D.根据认罪态度决定是否追诉

25.决定罚金数额的根据是( B )

A.罪行轻重B.犯罪情节C.罪后态度D.缴纳能力

26.犯罪中止与犯罪未遂区别的关键在于( B )

A.发生的阶段不同B.犯罪行为停止的原因不同

C.处罚原则不同D.犯罪性质不同

27.我国刑法规定的法定刑属于( C )

A.绝对确定的法定刑B.绝对不确定的法定刑

C.相对确定的法定刑D.援引法定刑

28.甲国侨民在乙国强奸了我国侨民某丙,我国刑法对甲国侨民( B )

A.不能适用B.可以适用C.可以不予追究D.必须适用

29.管制的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

判决以前先行羁押的,羁押1日折抵管制刑( B )

A.1日B.2日C.3日D.5日

30.适用假释如果有特殊情况,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可以不受有期徒刑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无期徒刑实际执行10年以上的限制。

这种特殊情况是指( C )

A.有重大自首情节

B.有重大立功表现

C.国家政治、国防、外交等方面的特殊需要

D.在抢险、救灾或在排除重大事故中有突出表现

(四)2004年7月

1.我国的船舶航行在公海时,发现犯罪分子正在该船舶上实施犯罪,我国刑法对犯罪分子是( A )

A.必须适用的B.不适用的

C.可以适用的D.酌情适用的

2.我国的留学生K,在他国校园寻衅重伤我国大学生C。

我国刑法对K( A )

A.有管辖权B.实行豁免

C.无管辖权D.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3.某甲将妇女乙拐卖。

乙的丈夫丙长期寻妻未果,悲愤交加,卧轨自杀。

某甲的行为与丙的死亡之间( A )

A.不存在因果关系,甲对丙的死亡不负刑事责任

B.存在必然因果关系,甲对丙的死亡应当负刑事责任

C.存在偶然因果关系,甲对丙的死亡应当负刑事责任

D.存在偶然因果关系,但甲对丙的死亡不负刑事责任

4.意外事件与疏忽大意过失的区别是( D )

A.行为人对危害结果是否有预见B.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是否放任

C.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发生认识到何种程度D.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是否应当预见

5.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对下列行为,15周岁的人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是( A )

A.强奸B.绑架

C.决水D.抢夺

6.下列行为中,属于共同犯罪的是( B )

A.甲乙互不相识,共同在一仓库内行窃B.甲乙共同强奸妇女

C.甲教唆13岁的乙投毒D.甲乙同时基于过失构成犯罪

7.下列表述中符合我国刑法理论及刑法规定的是( D )

A.所有不作为均是过失犯罪B.有因果关系就要承担刑事责任

C.对单位犯罪一律采用双罚制处罚D.对想像竞合犯按一重罪处罚

8.正当防卫中不法侵害的范围是指( C )

A.犯罪行为B.违法行为

C.违法和犯罪行为D.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

9.刑罚与其他强制方法区别之一是( A )

A.刑罚是国家最严厉的法律强制方法B.刑罚是国家的一种强制方法

C.刑罚只能由司法机关执行D.刑罚只能由国家机关立法规定

10.管制的特点是( B )

A.犯罪分子享有完全的人身自由B.对犯罪分子不予关押,限制其一定自由

C.剥夺犯罪分子一定的人身自由D.犯罪分子应当接受人民法院和群众的监督

11.犯罪分子实施的下列行为中,属于重大立功的是( B )

A.协助司法机关捕获其他犯罪嫌疑人的B.提供重要线索,得以侦破其他重大案件的

C.阻止他人犯罪活动的D.揭发他人犯罪,查证属实的

12.某甲在审判时被认定犯两个罪,分别判处有期徒刑4年和7年,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9年。

执行3年以后,发现他还有一个罪未经判决,又被判处有期徒刑4年。

这时,决定执行的刑期应该是( C )

A.4—9年B.7—15年

C.9—13年D.9—15年

13.减刑是指( B )

A.从较重的刑种减为较轻的刑种

B.由较长的刑期减为较短的刑期

C.从较重的刑种减为较轻的刑种或者由较长的刑期减为较短的刑期

D.从较重的刑种减为较轻的刑种时,只能依据刑种由重到轻的顺序降一格,而不能跨刑种减刑

14.假释适用的对象是( D )

A.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B.被判处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C.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缓”的犯罪分子D.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15.以牟利为目的,盗接他人通信线路、复制他人电信码号的,构成( A )

A.盗窃罪B.诈骗罪

C.盗窃通信线路罪D.复制电信码号罪

16.行为人在实施背叛国家罪的过程中,其行为方法或行为结果又触犯了其他危害国家安全罪的,其犯罪形态属于( C )

A.想象竞合犯B.结合犯

C.牵连犯D.吸收犯

17.下列犯罪中具有“战时从重处罚”情节的是( A )

A.阻碍执行军事职务罪B.投降罪

C.私放俘虏罪D.虐待部属罪

18.用账外客户资金非法拆借、发放贷款罪在犯罪主观方面必须出于( B )

A.犯罪的故意B.牟利的目的

C.非法占有的目的D.扰乱金融管理秩序的目的

19.某甲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与某商业银行签订借款合同,骗取借款300万元。

对某甲的行为应当( C )

A.以诈骗罪论处B.以合同诈骗罪论处

C.存在法条竞合关系以贷款诈骗罪论处D.以想象竞合犯按贷款诈骗罪论处

20.某国有企业经理李某利用职务便利,以假发票报销,共计20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公务员考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