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试题第2板块 专题1 课时检测文言实词.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29748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通用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试题第2板块 专题1 课时检测文言实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全国通用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试题第2板块 专题1 课时检测文言实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全国通用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试题第2板块 专题1 课时检测文言实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全国通用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试题第2板块 专题1 课时检测文言实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全国通用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试题第2板块 专题1 课时检测文言实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全国通用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试题第2板块 专题1 课时检测文言实词.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全国通用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试题第2板块 专题1 课时检测文言实词.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全国通用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试题第2板块 专题1 课时检测文言实词.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全国通用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试题第2板块 专题1 课时检测文言实词.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全国通用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试题第2板块 专题1 课时检测文言实词.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全国通用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试题第2板块 专题1 课时检测文言实词.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全国通用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试题第2板块 专题1 课时检测文言实词.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全国通用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试题第2板块 专题1 课时检测文言实词.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全国通用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试题第2板块 专题1 课时检测文言实词.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通用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试题第2板块 专题1 课时检测文言实词.docx

《全国通用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试题第2板块 专题1 课时检测文言实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通用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试题第2板块 专题1 课时检测文言实词.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全国通用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试题第2板块 专题1 课时检测文言实词.docx

全国通用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试题第2板块专题1课时检测文言实词

课时检测——文言实词

一、考点针对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陈有年,字登之,余姚人。

有年举嘉靖四十一年进士,授刑部主事。

改吏部,历验封郎中。

万历元年,成国公朱希忠卒,其弟锦衣都督希孝贿中官冯保援张懋例乞赠王,大学士张居正主之。

有年持不可,草奏言:

“令典:

功臣殁,公赠王,侯赠公,子孙袭者,生死止本爵。

懋赠王,廷议不可,即希忠父辅亦言之。

后竟赠,非制。

且希忠无勋伐,岂当滥宠。

”左侍郎刘光济署部事,受指居正,为删易其稿。

有年力争,竟以原奏上。

居正不怿,有年即日谢病去。

十二年起稽勋郎中,历考功、文选,谢绝请寄。

中外皆服。

迁太常少卿,以右佥都御史巡抚江西。

尚方所需陶器,多奇巧难成,后有诏许量减,既而如故。

有年引诏旨请,不从。

内阁申时行等固争,乃免十之三。

南畿、浙江大祲,诏禁邻境闭籴,商舟皆集江西,徽人尤众。

而江西亦岁俭,群乞有年禁遏。

有年疏陈济急六事,中请稍弛前禁,令江西民得自救。

南京御史方万山劾有年违诏。

帝怒,夺职归。

(节选自《明史·陈有年传》,有删改)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有年举嘉靖四十一年进士  举:

考取

(2)其弟锦衣都督希孝贿中官冯保援张懋例乞赠王

援:

援引

(3)大学士张居正主之主:

同意

(4)功臣殁,公赠王殁:

死亡

(5)受指居正,为删易其稿易:

改变

(6)竟以原奏上竟:

最终

(7)居正不怿怿:

高兴

(8)十二年起稽勋郎中起:

起用

(9)南畿、浙江大祲祲:

灾荒

(10)有年疏陈济急六事陈:

陈述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且希忠无勋伐,岂当滥宠   伐:

夸耀

B.左侍郎刘光济署部事署:

代理

C.有年引诏旨请引:

援引

D.而江西亦岁俭俭:

歉收,年成不好

解析:

选A 伐:

功勋,功绩。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后竟赠,非制制:

规章制度

B.诏禁邻境闭籴籴:

购买粮食

C.中请稍弛前禁弛:

放宽

D.帝怒,夺职归夺:

改变

解析:

选D 夺:

剥夺。

[参考译文]

陈有年,字登之,余姚人。

陈有年考取嘉靖四十一年的进士,授职为刑部主事。

改任吏部,历任验封郎中。

万历元年,成国公朱希忠去世,他的弟弟锦衣都督朱希孝贿赂宦官冯保,援引张懋的例子请求赠封王号,大学士张居正同意他的请求。

陈有年坚决不赞同,起草奏章上言说:

“根据令典:

功臣死亡,公赠封为王,侯赠封为公,子孙世袭的人,生死只享受原来的爵位。

张懋赠封为王,朝廷议论不同意,就是朱希忠的父亲朱辅也这么认为。

后来竟然被封赠,不符合规章制度。

况且朱希忠没有讨敌的功勋,怎么能乱加宠幸?

”左侍郎刘光济代理吏部事务,按张居正的意思,删改奏稿。

陈有年极力争辩,最后将原奏章呈上。

张居正不高兴,陈有年当天就称病离去。

万历十二年他被起用为稽勋郎中,历任考功、文选郎中,谢绝请托。

朝廷内外都佩服他的为人。

调任太常寺少卿,以右佥都御史的身份巡视江西。

为皇帝供给用品的尚方官需要的陶器,大都很奇巧,难以制作,后来有诏令允许适当减少,不久又照旧额。

陈有年援引诏令请求裁减,未获同意。

内阁大臣申时行等人坚持争辩,才减免十分之三。

南畿、浙江遭遇大灾,诏令禁止邻地买进粮食,商船都汇聚江西,安徽人最多。

而江西当年收成也不好,众人请求陈有年禁止。

陈有年上奏陈述救急的六件事,其中请求稍稍放宽先前的禁令,使江西的百姓得以自救。

南京御史方万山弹劾陈有年违背诏令。

皇帝恼怒,剥夺了陈有年的官职令他回乡。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陈德荣,字廷彦,直隶安州人。

康熙五十一年进士,授湖北枝江知县。

雍正三年,迁贵州黔西知州,父忧归。

服阕,署威宁府。

未几,乌蒙土司叛,德荣赴威宁防守。

城陴①颓圮,仓猝聚米桶,实土石,比次甃②筑,墉堞③屹然。

贼焚牛卫镇,去城三十里,德荣日夜备战,贼不敢逼。

总兵哈元生援至,贼败走。

寻以母忧去官。

乾隆元年,经略张广泗疏荐,擢贵州按察使。

时群苗交煽,军事方殷,古州姑卢朱洪文诸叛案,德荣治鞫,详慎重轻,咸称其情,众心始安。

及苗疆渐定,驻师与屯将吏多以刻急见能。

二年,贵阳大火,德荣谒经略曰:

“天意如此,当竭诚修省,苗亦人类,曷可尽杀?

”广泗感动,戒将吏如德荣言。

四年,署布政使,疏言:

“黔地山多水足,可以疏土成田。

今就邻省雇募种棉、织布、饲蚕、纺织之人,择地试种,设局教习,转相仿效,可以有成。

”诏允行。

六年,疏陈课民树杉,得六万株。

七年,开野蚕山场百余所,比户机杼相闻。

德荣据以入告,数被温旨嘉奖。

又大修城郭、坛庙、学舍。

广置栖流所,收行旅之病者。

益囚粮。

冬寒,恤老疾嫠孤之无衣者。

亲课诸生,勖以为己之学。

十二年,卒于官。

(节选自《清史稿·循吏列传》,有删改)

[注] ①陴:

附属的土墙。

②甃(zhòu):

修砌。

③堞:

城上如齿状的矮墙。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授湖北枝江知县       授:

任命

(2)迁贵州黔西知州,父忧归忧:

指父(母)之丧

(3)服阕,署威宁府署:

代理

(4)实土石实:

用……填充

(5)去城三十里去:

距离

(6)时群苗交煽交:

勾结

(7)军事方殷殷:

盛、频繁

(8)德荣治鞫,详慎重轻鞫:

审问

(9)驻师与屯将吏多以刻急见能见:

通“现”,显现

(10)转相仿效,可以有成成:

成效

(11)疏陈课民树杉树:

种植

(12)益囚粮囚:

储备

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擢贵州按察使擢:

提升

B.疏陈课民树杉课:

督促

C.比户机杼相闻比:

近来

D.勖以为己之学勖:

勉励

解析:

选C 比:

接近、临近。

6.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意如此,当竭诚修省省:

反省

B.苗亦人类,曷可尽杀曷:

怎么

C.德荣据以入告,数被温旨嘉奖数:

多次

D.恤老疾嫠孤之无衣者恤:

怜悯

解析:

选D 恤:

关怀照顾。

[参考译文]

陈德荣,字廷彦,直隶安州人。

康熙五十一年考中进士,被(皇帝)任命为湖北枝江知县。

雍正三年,(陈德荣)升任贵州黔西知州,因父丧归家。

守丧期满,代理威宁府知府。

不久,乌蒙土司叛乱,陈德荣前往威宁防守。

(当时)城墙坍塌,仓促间(他)赶忙(命人)堆聚米桶,用土石填充,砌筑块石加固城池,城上如齿状的矮墙巍然屹立。

叛贼焚毁了牛卫镇,在离城三十里的地方驻扎,陈德荣日夜备战,叛贼不敢逼近。

总兵哈元生的援军到达后,叛贼败逃。

不久,陈德荣因母丧卸任。

乾隆元年,经略张广泗上奏推荐,(陈德荣被)提拔为贵州按察使。

当时苗裔互相勾结煽动,正是军事行动频繁之时,古州姑卢朱洪文等叛乱的案件,陈德荣负责处置审问,他周密审慎,考量轻重,大家都称赞他处置恰当,民心才得以安定。

等到苗疆渐渐平定,驻军与驻守的将吏大多用苛刻严酷的手段来显现自己的能力。

乾隆二年,贵阳发生大火,陈德荣禀告经略张广泗说:

“天意这样,应当竭尽诚意,修身反省,苗裔也是人类,怎么可以杀尽?

”张广泗很受感动,用陈德荣的话来告诫将吏。

乾隆四年,(陈德荣)代理(贵州)布政使,上奏皇帝说:

“贵州山多水足,可以疏松土壤改成农田。

如今在邻省雇佣召集种棉、织布、饲蚕和纺织的人,在此地选择田地进行试种,设立专门机构教授百姓(养蚕缫丝的办法),使百姓相互效仿,就可以有成效。

”皇帝下诏允许实行。

乾隆六年,陈德荣上奏陈述督促百姓种植杉树,种植了六万株。

乾隆七年,(陈德荣)开野蚕山场一百多所,临近住户的机杼声可以互相听到。

陈德荣据实禀告皇帝,多次被温和恳切的诏书称赞奖励。

(陈德荣)又大力修建内外城墙、坛庙和学舍。

广泛设置收容所,收纳生病的行旅之人。

多多储备粮食。

冬天寒冷,他关怀照顾那些没有棉衣的老人、病人、寡妇和孤儿等。

(陈德荣)亲自督促学生,用儒学中的修身养性之学来勉励他们。

乾隆十二年,(陈德荣)在任上去世。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周经,字伯常,刑部尚书瑄子也。

天顺四年进士。

改庶吉士,授检讨。

成化中,历侍读、中允,侍孝宗于东宫。

经刚介方正,好强谏,虽重忤旨不恤。

宦官、贵戚皆惮而疾之。

太监李广死,帝得朝臣与馈遗簿籍,大怒。

科道因劾诸臣交通状,有及经者。

经上疏曰:

“昨科道劾廷臣奔竞李广,阑入臣名。

虽蒙恩不问,实含伤忍痛,无以自明。

夫人奔竞李广,冀其进言左右,图宠眷耳。

陛下试思广在时,曾言及臣否。

且交结馈遗簿籍具在,乞检曾否有臣姓名。

更严鞫广家人,臣但有寸金、尺帛,即治臣交结之罪,斩首市曹,以为奔竞无耻之戒。

若无干涉,亦乞为臣洗雪,庶得展布四体,终事圣明。

若令含污忍垢,即死填沟壑,目且不瞑。

”帝慰答之。

十三年,星变,自陈乞休。

报许,赐敕驰驿,加太子太保,以侣钟代。

(节选自《明史·列传七十一》,有删改)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经刚介方正       方正:

端方正直,品行端正

(2)虽重忤旨不恤忤:

违反,抵触

(3)宦官、贵戚皆惮而疾之疾:

憎恨,厌恶

(4)帝得朝臣与馈遗簿籍遗:

赠送

(5)科道因劾诸臣交通状交通:

暗中勾结

(6)昨科道劾廷臣奔竞李广竞:

争逐,投靠

(7)臣但有寸金、尺帛但:

只要,如果

(8)以为奔竞无耻之戒以为:

把……作为

(9)报许,赐敕驰驿报:

回复

敕:

皇帝的命令或诏书

8.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虽重忤旨不恤恤:

顾及

B.阑入臣名阑:

擅自

C.若无干涉干涉:

关涉牵连

D.庶得展布四体庶:

差不多

解析:

选D 庶:

表示可能或期望。

[参考译文]

周经,字伯常,是刑部尚书周瑄的儿子。

天顺四年考中进士。

(后来)改任庶吉士,授予检讨职务。

成化年间,做过侍读、中允等职,在东宫侍奉孝宗。

周经刚强耿直,端方正直,喜欢竭力劝谏,即使深深违反皇上的旨意也不顾及。

宦官、贵戚都害怕他并且憎恨他。

太监李广死了,皇帝得到朝中大臣参与赠送李广财务的账簿,非常生气。

科道官员趁机弹劾大臣暗中勾结李广的情状,有人提到了周经。

周经上疏辩解说:

“昨天科道官员弹劾大臣争着投靠李广,擅自写上了我的名字。

虽然蒙受皇上恩德没有过问,我实在是感到无比冤枉,含伤忍痛,没有办法来自己说明情况。

人们争相投靠李广,希望他能在您面前多说好话,图的就是您的宠幸眷顾啊。

陛下您试着想想李广活着的时候,是否曾经谈到我。

况且交结李广馈赠物品的账簿就在您的跟前,请求检查有没有我的姓名。

还应该严厉审问李广的家人,我只要有一寸金、一尺帛进献李广,就惩治我交结李广的罪过,在集市上斩首,作为对争着投靠李广等无耻行为的警诫。

如果没有关涉牵连,也请皇上替我洗脱耻辱,或许能让我舒展四肢,终生侍奉圣明的主上。

如果让我带着侮辱忍受诟骂,即使我死了,我的眼睛也不能闭上。

”皇帝安慰并答复了他。

弘治十三年,星宿变化,(周经)自己陈说请求退休。

皇帝回复许可,并下诏赏赐可以使用驿站,加封太子太保,让侣钟代替他。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

推曰:

“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

惠、怀无亲,外内弃之。

天未绝晋,必将有主。

主晋祀者,非君而谁?

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

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

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

”其母曰:

“盍亦求之?

以死谁怼?

”对曰:

“尤而效之,罪又甚焉。

且出怨言,不食其食。

”其母曰:

“亦使知之,若何?

”对曰:

“言,身之文也。

身将隐,焉用文之?

是求显也。

”其母曰:

“能如是乎?

与汝偕隐。

”遂隐而死。

晋文公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曰:

“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选自《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禄亦弗及       及:

轮到

(2)天未绝晋绝:

断绝

(3)主晋祀者主:

主持

(4)天实置之置:

拥立

(5)不亦诬乎诬:

欺骗

(6)窃人之财窃:

偷盗

(7)下义其罪义:

以……为义,赞美

(8)上下相蒙蒙:

蒙骗

(9)以死谁怼怼:

埋怨

(10)尤而效之尤:

错误

(11)言,身之文也文:

装饰品

(12)以志吾过志:

记录

10.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赏其奸奸:

狡诈

B.不食其食食:

食物,这里指“俸禄”

C.以绵上为之田田:

田地

D.且旌善人旌:

表彰

解析:

选C 田:

封地。

[参考译文]

晋文公赏赐跟从他逃亡的人,介之推不谈爵禄,爵禄也没有轮到他。

介之推说:

“献公的九个儿子,只有国君在世了。

惠公、怀公没有亲人,国内外都厌弃他们。

上天没有断绝晋国的后嗣,一定会有君主。

主持晋国祭祀的人,不是国君还会是谁?

实在是上天拥立的他,而那几个人以为是自己的功劳,不是欺骗人吗?

偷盗别人的财物,尚且称为强盗,何况是窃取上天的功劳当作自己的功劳呢?

下面的人赞美他们的罪过,上面的人奖励他们的狡诈,上下相互蒙骗,就难以和他们相处了。

”他的母亲说:

“何不也去请求爵禄?

就这样死了,埋怨谁?

”(介之推)回答说:

“明知是错误而效法它,罪过更要加重了。

而且我发出过怨言,不吃国君的俸禄。

”他的母亲说:

“也要让国君知道这件事,怎么样?

”(介之推)回答说:

“言语,是身上的装饰品。

身子将要隐藏,哪里还要用言语去装饰它?

这样做,就是为了显露自己了。

”他的母亲说:

“能够像你说的这样去做吗?

我和你一起隐居。

”于是母子俩隐居到死。

晋文公寻找介之推没有找到,就以绵上作为介之推的封地,说:

“以此来记录我的过失,并且表彰善良的人。

(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孝文帝从代来,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狗马服御无所增益,有不便,辄弛以利民。

尝欲作露台,召匠计之,直百金。

上曰:

“百金中民十家之产,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台为!

”上常衣绨衣,所幸慎夫人,令衣不得曳地,帏帐不得文绣,以示敦朴,为天下先。

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

南越王尉佗自立为武帝,然上召贵尉佗兄弟,以德报之,佗遂去帝称臣。

与匈奴和亲,匈奴背约入盗,然令边备守,不发兵深入,恶烦苦百姓。

吴王诈病不朝,就赐几杖。

群臣如袁盎等称说虽切,常假借用之。

群臣如张武等受赂遗金钱,觉,上乃发御府金钱赐之,以愧其心,弗下吏。

专务以德化民,是以海内殷富,兴于礼义。

(选自《史记》)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有不便,辄弛以利民      弛:

废止

(2)召匠计之,直百金直:

通“值”,价值

(3)以示敦朴,为天下先先:

做榜样

(4)然上召贵尉佗兄弟,以德报之贵:

使……显贵

(5)与匈奴和亲,匈奴背约入盗盗:

劫掠

(6)常假借用之假借:

宽容

(7)上乃发御府金钱赐之,以愧其心愧:

使……羞愧

(8)专务以德化民,是以海内殷富务:

致力于

1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常衣绨衣       衣:

名词活用作动词,穿

B.治霸陵皆以瓦器治:

治理,引申为“建造”

C.群臣如袁盎等称说虽切切:

恳切,深切

D.弗下吏下:

向下交给

解析:

选C 切:

直率尖锐。

[参考译文]

孝文帝从代国来(到京城),在位二十三年,宫室、园林、狗马、服饰、车驾等等,什么都没有增加。

但凡有对百姓不便的事情,就予以废止,以便利民众。

文帝曾打算建造一座露台,召来工匠一计算,造价要上百斤黄金。

文帝说:

“百斤黄金相当于十户中等人家的产业,我继承了先帝留下来的宫室,时常担心有辱于先帝,还建造露台干什么呢?

”文帝平时穿的是质地粗厚的丝织衣服,对所宠爱的慎夫人,也不准她穿长得拖地的衣服,所用的帏帐不准绣彩色花纹,以此来表示俭朴,为天下人做出榜样。

(文帝规定)建造他的陵墓霸陵,一律用瓦器,不准用金银铜锡等金属做装饰,不修高大的墓冢,就是要节省,不要烦扰百姓。

南越王尉佗自立为武帝,然而文帝却把尉佗的兄弟召来,(加官晋爵)使他们显贵,用恩德回报他们,尉佗于是取消了帝号,向汉朝称臣。

汉与匈奴相约和亲,匈奴却违背约定入侵劫掠,而文帝只命令边塞戒备防守,不发兵深入匈奴境内,不愿意给百姓带来烦扰和痛苦。

吴王刘濞谎称有病不来朝见,文帝就趁此机会赐给他倚几和手杖。

群臣中如袁盎等人进言说事,虽然直率尖锐,而文帝总是宽容采纳。

大臣中如张武等人接受别人贿赂的金钱,事情被发觉,文帝就从皇宫仓库中取出金钱赐给他们,用这种办法使他们内心羞愧,而不把他们下交给执法官吏处理。

文帝专心致力于用恩德感化臣民,因此天下富足,礼义兴盛。

二、高考综合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刘隆字元伯,南阳安众侯宗室也。

王莽居摄中,隆父礼与安众侯崇起兵诛莽,事泄,隆以年未七岁,故得免。

及壮,学于长安,更始拜为骑都尉。

谒归,迎妻子置洛阳。

闻世祖在河内,即追及于射犬,以为骑都尉,与冯异共拒朱鲔、李轶等,轶遂杀隆妻子。

建武二年,封亢父侯。

四年,拜诛虏将军,讨李宪。

宪平,遣隆屯田武当。

十一年,守南郡太守,岁余,上将军印绶。

十三年,增邑,更封竟陵侯。

是时,天下垦田多不以实,又户口年纪互有增减。

十五年,诏下州郡检覈其事,而刺史太守多不平均,或优饶豪右,侵刻羸弱,百姓嗟怨,遮道号呼。

时诸郡各遣使奏事,帝见陈留吏牍上有书,视之,云“颍川、弘农可问,河南、南阳不可问”。

帝诘吏由趣,吏不肯服,抵言于长寿街上得之。

帝怒。

时显宗为东海公,年十二,在幄后言曰:

“吏受郡勑,当欲以垦田相方耳。

”帝曰:

“即如此,何故言河南、南阳不可问?

”对曰:

“河南帝城,多近臣,南阳帝乡,多近亲,田宅逾制,不可为准。

”帝令虎贲将诘问吏,吏乃实首服,如显宗对。

于是遣谒者考实,具知奸状。

明年,隆坐征下狱,其畴辈十余人皆死。

帝以隆功臣,特免为庶人。

明年,复封为扶乐乡侯,以中郎将副伏波将军马援击交阯蛮夷征侧等隆别于禁谿口破之获其帅征贰斩首千余级降者二万余人还更封大国为长平侯。

及大司马吴汉薨,隆为骠骑将军,行大司马事。

隆奉法自守,视事八岁,上将军印绶,罢,赐养牛,以列侯奉朝请。

三十年,定封慎侯。

中元二年,卒,谥曰靖侯。

(选自《后汉书·列传第十二》,有删改)

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以中郎将副伏波将军马援击交阯蛮夷征侧等/隆别于禁谿口破之/获其帅征贰/斩首千余级/降者二万余人/还/更封大国/为长平侯

B.以中郎将副伏波将军马援/击交阯蛮夷/征侧等隆别于禁谿口/破之获其帅征贰/斩首千余级/降者二万余人还/更封大/国为长平侯

C.以中郎将副伏波将军/马援击交阯蛮夷征侧等/隆别于禁谿口/破之获其帅/征贰斩首千余级/降者二万余人/还更封/大国为长平侯

D.以中郎将副伏波将军马援击/交阯蛮夷征侧等隆/别于禁谿口破之/获其帅/征贰斩首千余级/降者二万余人/还/更封大国/为长平侯

解析:

选A 回答本题,要把握语句的意思。

这句话主要讲述刘隆跟随伏波将军马援讨伐交阯蛮夷征侧等,逮捕了征贰,回来后被封为大国和长平侯的事件。

“击”“获”等为动词,“击”的宾语是“交阯蛮夷征侧等”,“获”的宾语是“征贰”,由此判断“征侧等”“征贰”后均要停顿。

运用排除法可知应选A。

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居摄,摄政的意思,因为皇帝年幼不能亲政,由大臣或皇太后代居其位处理政务。

如周成王年幼时周公居摄。

B.屯田,指利用戍卒或农民、商人垦殖荒地。

汉以后历代政府沿用这一制度取得军饷和税粮,有军屯、民屯和商屯之分。

C.豪右,汉以“右”为上,故称“豪右”,原指西汉时出现的占有大量田产的豪族,后指富豪家族、世家大户。

D.谒者,始置于春秋战国,掌宾赞受事,即为天子传达,也泛指传达、通报的奴仆等。

解析:

选A A项,“大臣或皇太后”错误,“居摄”指大臣代皇帝处理政务。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隆出身皇室,是南阳安众侯的后裔,因为其参与诛杀王莽的事情泄露,致使其父刘礼和安众侯刘崇都被杀,而刘隆免于死罪。

B.刘隆对世祖忠心耿耿,紧紧追随,他曾在长安求学,后来把妻子、儿女接到洛阳,但听说世祖在河内,就撇下妻子和儿女追随世祖,结果其妻子和儿女被李轶杀掉。

C.东汉初期,天下垦田和户口年纪不符合实际,朝廷要求重新上报,但很多官员偏袒豪强、盘剥平民。

D.建武十七年,刘隆被封为扶乐乡侯,在大司马吴汉死后,代理大司马职务;建武三十年,被封为慎侯。

解析:

选A A项,“因为其参与诛杀王莽……致使……”错误,刘礼和刘崇参与诛杀王莽的事情泄露后被杀,而刘隆当时只有七岁,不可能参与这件事。

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明年,隆坐征下狱,其畴辈十余人皆死。

帝以隆功臣,特免为庶人。

译文:

(2)隆奉法自守,视事八岁,上将军印绶,罢,赐养牛,以列侯奉朝请。

译文:

参考答案:

(1)第二年,刘隆因犯罪被召回关进监狱,他的同辈十多人都被处死。

皇上因为刘隆是功臣,只特地把他免官,成为平民。

(关键点:

“坐征”“畴”“特”及大意)

(2)刘隆奉公守法,任职八年,交上将军官印,罢官,皇上赐给他自己饲养的牛,让他以列侯的身份入朝请见。

(关键点:

“自守”“视事”“朝请”及大意)

[参考译文]

刘隆字元伯,是南阳安众侯的宗室后裔。

王莽代国君处理国政的时候,刘隆的父亲刘礼和安众侯刘崇起兵诛杀王莽,事情泄露,刘隆因为年龄不满七岁,所以得以免死。

等长大后,到长安求学,更始帝任命他为骑都尉。

请假回家,迎接妻子和儿女并安置在洛阳。

听说世祖刘秀在河内,立即追到射犬赶上刘秀,(刘秀)任用他为骑都尉,和冯异一起抵御朱鲔、李轶等人,李轶就杀死了刘隆的妻子和儿女。

建武二年,封为亢父侯。

建武四年,任诛虏将军,讨伐李宪。

李宪被平定,派刘隆屯田武当。

建武十一年,代理南郡太守,一年多后,交上将军印。

建武十三年,增加封邑,改封竟陵侯。

这时,天下开垦的土地多不以实数上报,另外上报户口年纪各有增减。

建武十五年,皇帝下达命令让下面的各州郡考查核实这件事,但刺史太守多不一样,有些厚待豪门大族,欺凌贫弱,百姓哀怨,拦路呼号。

当时,各郡各自派使者上朝禀报政事,皇上看到陈留官吏文书上的字,看那字,写的是“颍川、弘农可以查问,河南、南阳不可查问”。

皇上追问小官这字的来历,小官不肯承认,抵赖说在长寿街上得到的。

皇上愤怒。

当时,显宗做东海公,十二岁,在帷幕后面说:

“小官受郡守命令,应该是想拿开垦的土地来举个例子。

”皇上说:

“假如是这样,为什么说河南、南阳不可以查问呢?

”东海公回答说:

“河南是皇城,有很多皇上身边的臣子,南阳是皇帝的故乡,有很多皇家亲戚,田地房宅超过规定,不能按标准。

”皇上命令虎贲将盘问小官,小官这才从实招认,正如东海公所回答的。

于是派谒者考查核实,全部获知欺骗作假的情况。

第二年,刘隆因犯罪被召回关进监狱,他的同辈十多人都被处死。

皇上因为刘隆是功臣,只特地把他免官,成为平民。

第二年,又封为扶乐乡侯,以中郎将身份做伏波将军马援的副将攻打交阯蛮夷征侧等,刘隆分兵在禁谿口打败敌人,俘获他们的将领征贰,杀敌一千多人,投降的有两万多人。

班师回朝,他被改封为大国,为长平侯。

等到大司马吴汉去世,刘隆做了骠骑将军,代理大司马职务。

刘隆奉公守法,任职八年,交上将军官印,罢官,皇上赐给他自己饲养的牛,让他以列侯的身份入朝请见。

建武三十年,确定封为慎侯。

中元二年,去世,谥号靖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