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菲利普·肖特的《毛泽东传》有感(共3页)1800字.docx

上传人:b**** 文档编号:12303634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0.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菲利普·肖特的《毛泽东传》有感(共3页)1800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读菲利普·肖特的《毛泽东传》有感(共3页)1800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读菲利普·肖特的《毛泽东传》有感(共3页)1800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读菲利普·肖特的《毛泽东传》有感(共3页)1800字.docx

《读菲利普·肖特的《毛泽东传》有感(共3页)1800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菲利普·肖特的《毛泽东传》有感(共3页)1800字.docx(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读菲利普·肖特的《毛泽东传》有感(共3页)1800字.docx

读菲利普·肖特的《毛泽东传》有感

  

  XXXX年是中国伟人毛泽东诞辰110周年纪念日,在这具有特殊纪念意义的日子里,有关于这位如此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与世界进程的人物的作品纷纷出版,其中曾在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在北京工作的bbc资深记者菲利普。

肖特写的《毛泽东传》引起我浓厚的阅读兴趣。

  每一代人都是特定经验与偏见的俘虏,历史变成了不断被重新诠释的过程。

试图理解真实的历史事件与人物变得困难。

如果你置身其中,你可能会被自己的直接经验所左右,而无法用更长远、客观的眼光观察现实;但如果当你出生时,惨痛的悲剧早已过去,你获得了新的观察视角,却又可能被一厢情愿的抽象、肤浅所左右。

没有隐而未宣的资料,没有刺激人心的阴谋论,没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这种距离感也使这本书获得了其最重要的特色——如何在世界范围内,用普遍性的意义来衡量毛泽东。

  短短的20年间,毛泽东的故事仍不断被谈起。

XXXX年代初,由于文革的伤痛,这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的声誉受到了影响,邓小平为他作出了七三开的评价。

到了XXXX年代初时,他又重新获得了普遍的赞扬,日##市场化进程造就的社会不公,使很大一批公众忘记了历史的伤痕,而怀念起毛泽东时代更公平的岁月;而当毛泽东110周年的诞辰纪念日到来时,纪念毛泽东成为了一种全国性的仪式,人们对于一段遥远的、由信仰构成的历史充满情感。

  西方描绘毛泽东的作品的普遍特色,却是中国的传记作品最为缺失的角度。

菲利普。

肖特的这本著作最吸引人之处在于避免了60年代大多数西方学者将毛过分浪漫化与神秘化的倾向,是典型的记者化作品,叙述生动、注重个性与历史画面的结合,外国人的角度使那些习以为常的材料焕发出生机。

对于历史最有趣味的描述,绝非是将一切历史事件视作想当然的、必然发生的结论,而应采取一种向前看的姿态。

设想你处于与历史人物相似的境地,面临各种选择的诱惑,并最终作出带有偶然性的结论。

毛泽东绝非那种天生的伟大领袖,在XXXX年17年时,他对于中国充满不成熟的憧憬,18岁的湖南青年设想的中央政府是孙中山成为总统,康有为是总理,梁启超则是外交部长。

一直到XXXX年,他仍不是一名马克思主义者,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也没有给他带来足够的冲击,他是依靠被列宁批判的考茨基而非正统的马克思获知社会主义的。

一直到XXXX年的遵义会议,中国革命似乎都不一定由他领导,来自苏联的年轻海龟派王明、博古才前途无量。

他始终未能赢得革命的中心莫斯科的信任,一直到XXXX年,斯大林都更倾向于蒋介石。

而毛泽东对于美国的感情则在相当大时间内都如此炽热,XXXX年代延安的官方报纸对美国民主的赞美达到了巅峰,在抗战胜利后,他与周恩来都如此想去美国会见杜鲁门;而在某一段时间内,他如此地讨厌教条主义,他厌恶别人将马列主义变成金科玉律;对于共产党仅仅通过三年战争就战败了国民党,他自己都觉得吃惊,他原指望更长的时间……毛泽东的前半生比后半生更容易描述,因为资料更为充分,观点更为多元,而他的后半生尽管更富戏剧色彩,对此的记载却不得不千篇一律。

与XXXX年前不同,私人的情感更深刻地影响了他的公众生活,绝对的权力则使他的任何行动都被放大出来。

也因此,人们对于他的私人生活作出了更多的猜测,渴望在其中发现更多的历史课本无法言说的秘密与谋略。

在世界性的领袖中,没有比他的后半生更难把握的题材。

由于对普遍性歌功颂德的不信任与遭受的苦难,知识分子在描述毛泽东的后半生时,往往又滑向了另一个极端。

对此,耶鲁大学的历史学家迈斯纳曾作出过著名的判断,即中国的主要工业能力、基础设施,都是毛时代所建立的,这一切都为邓小平的改革提供了至关重要的基础。

  过远与过近,都难以使人理解历史。

老一代知识分子常常担心,对于文革岁月的遗忘,使年轻一代很可能重演错误。

距离毛泽东逝世已经28个年头,伴随着越来越多私人记录的出现,那个时代的形象正在变得日益丰满起来。

虽然对于这位在世界历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的全方位研究仍未开始,但重要的是,我们研究的态度必须发生转变,新的作家应该学会控制自己研究中的过分强烈的情感与道德因素。

在这一点上,菲利普提供了某种示范。

尽管,我在作品中常常迷失自己,也感受不到这本书的基本坐标与准则是什么,但是,它让我看到了一个人物相对完整的成长过程与其历史背景,看到了一个人精神气质的转变过程。

对于不理解毛泽东的新一代人来说,这本书至少值得一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