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共10篇)(共30页)20200字.docx

上传人:b**** 文档编号:12308722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28.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共10篇)(共30页)20200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共10篇)(共30页)20200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共10篇)(共30页)20200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共10篇)(共30页)20200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共10篇)(共30页)20200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共10篇)(共30页)20200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共10篇)(共30页)20200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共10篇)(共30页)20200字.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共10篇)(共30页)20200字.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共10篇)(共30页)20200字.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共10篇)(共30页)20200字.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共10篇)(共30页)20200字.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共10篇)(共30页)20200字.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共10篇)(共30页)20200字.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共10篇)(共30页)20200字.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共10篇)(共30页)20200字.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共10篇)(共30页)20200字.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共10篇)(共30页)20200字.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共10篇)(共30页)20200字.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共10篇)(共30页)20200字.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共10篇)(共30页)20200字.docx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共10篇)(共30页)20200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共10篇)(共30页)20200字.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共10篇)(共30页)20200字.docx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共10篇)

  本文目录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初三读后感:

读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有感500字七年级读后感: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作文400字初中八年级读后感: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有感700字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XXXX年字(初中生)初一年级读后感: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言初一读后感: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读后的感想读《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有感XXXX年字读《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有感XXXX年字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初看书名就油然而生一种肃穆的感觉,不由得端正了身子,小心翼翼地捧起它来翻阅。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以医生托马斯、摄影爱好者特丽莎、画家萨宾娜、大学教师弗兰茨等人的生活为线索,通过他们之间的感情纠葛,散文化地展现了苏军入侵后,捷克各阶层人民的生活和情绪,富于哲理地探讨了人类天性中的&;媚俗&;本质,从而具备了从一个民族走向全人类的深广内涵。

作者米兰&;昆德拉在这部小说中,围绕几个人物的不同经历,经他们对生命的选择将小说引入哲学层面,对诸如回归、媚俗、遗忘、时间偶然性与必然性等多个范畴进行了思考。

这是一部哲理小说,与传统的小说不同,它不再通过故事情境本身吸引读者,而是用将读者引入哲理的思考之中,通过生活中具体的事件引起读者形而上的深层思考。

  生命的存在与价值的问题是任何一个人也无法逃避的问题,生命只是一个过程而已。

在米兰&;昆德拉看来,人生是一种痛苦,这种痛苦来自于我们对生活目标的错误选择,对生命价值的错误判断,世人都在为自己的目的而孜孜追求,殊不知,目标本身就是一种空虚。

生命因&;追求&;而变得庸俗,人类成了被&;追求&;所役使的奴隶,在&;追求&;的名义下,我们不论是放浪形骸,还是循规蹈矩,最终只是无休止地重复前人。

因此,人类的历史最终将只剩下两个字&;&;&;媚俗&;。

  读它时心情很压抑,米兰昆德拉就像张爱玲,笔锋直指人类最原始的欲望,直接、犀利。

可人们却不得不承认,这些欲望的真实和无德。

我想米兰要说的是:

无德为&;轻&;,&;轻&;让人们无法负载在生命的轨道上。

  书里的一个情节特别让我感触良多:

特雷莎的妈妈年轻时很漂亮,她有九个追求者。

第一个最英俊,第二个最机智,第三个最富有,第四个最健康,第五个最高贵,第六个最会背诗,第七个曾周游世界,第八个会拉小提琴,第九个最有男子气概。

特雷莎的妈妈最终嫁给了第九个,不是因为她爱他,而是因为她和他不小心有了特雷莎。

她不爱特雷莎,她觉得特蕾莎是她的拖油瓶,害得她被迫呆在第九个男人的身边&;&;她一直在想另外八个都比第九个好。

她在想她还没有追求过别人,于是,她离开了最有男子气概的男人,追求一个没有男子气概,犯过几次罪,有过两次离婚的男人。

后来,她嫁给了他,从此,她开始沦落,渐渐失去美貌,变成泼妇。

  这段我印象最深刻。

就像造物主不会让某一个人拥有一切旁人所羡慕的东西,作者把九种特质分配到九个人身上,特雷莎的妈妈只能从中选一个。

然而她谁都想要,同时她不知道自己最需要的是什么。

她的贪婪让她来到一个一无所有的人身边。

她开始失去,失去美貌,失去生活品质,失去灵魂。

当特雷莎把门锁上,要求自己最基本权利的时候,作为妈妈的她暴跳如雷,她才意识到一切在离她而去,她在用最后母亲的身份,几乎是要挟她女儿留下。

可这些都是徒劳的,因为她从没有承担过生命中的责任,无论是对社会、对家庭、还是对亲人。

她死掉也只是轻轻地一闭眼,不会有任何重量,她失掉了灵魂。

  另一方面,我在考虑作者要传达的爱情观。

然而,我不懂爱情。

我以为,爱情是纯感性的东西,如果你用太多理性思维去思维它,那么爱情将不纯正。

现在这种观点几乎完全被颠覆。

爱情需要条件,需要理性的思考。

人无完人,没有一个人能够拥有你所喜欢的一切特质。

你必须要清楚自己最需要的是什么,找个可以满足自己需要的人,然后包容他的其他缺点,履行自己对对方的责任,这才是爱情。

作者说&;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实存在。

&;大概伴责任走过的爱情才是真实存在的爱情。

写到这里,我才发现执着地追寻一个自己想象的人是多么愚蠢,爱情是在特别的时段遇到特别的人。

  不知不觉写了这么多,但还有意犹未尽的感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很难读,每一句话都意味深长,读好它我可能得花上几年工夫,可它已经使我开始受益了。

  初三读后感:

读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有感500字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

(2)|返回目录

  最近,读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的小说《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其中诸多万花筒般的哲理性问题好象给我们摆了一个八卦阵,设置了一个迷宫。

小说还提出了众多的范畴:

同情与背叛、共产主义,灵与肉、轻与重&;&;所以对小说人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各人的解释也是众说纷纭,见仁见智,我仅就其&;轻与重&;谈谈个人理解。

  托马斯,一方面抛妻弃子,与数不清的情人进行无尽的幽会,享受着生命之轻。

而另一方面,又作为一个医生医治病人,承受着生命之重。

后来遇到特蕾莎,因为对特蕾莎的爱,而克服了对婚姻的恐惧,毅然决然去承受生命之重,而结婚之后,依然不舍与情人的幽会,始终对生命之轻不能忘怀。

而纯粹的生命之轻,也让托马斯如此烦恼与不安,刚见到情人,就对情人感到厌烦,而不去见情人又是他无法想像的。

而纯粹的生命之重,又压得他喘不过气。

就连对特蕾莎的爱,因为承受不了生命之重,也被他解释为六次偶然的结果,而他只是错误的把她比喻成了摇篮里的孩子,飘到了他的身边,哪怕曾有那么最美的一刻,要是特蕾莎死了,他也活不下去。

无疑,他是深爱着特蕾莎的,他为了她,从苏黎士回到战乱的捷克,又从布**乡下,从受人尊敬的医生变成卑微的擦窗工和卡车司机(当然,这种转变并非特蕾莎是唯一原因,我们仅从&;托马斯为了特蕾莎而从国外回到捷克&;这里导出因果关系),但这同样阻止不了他继续同情人维持他所谓的性友谊。

除了爱情,在面对捷克的混乱局面时,托马斯同样用自己的行为诠释着生命的轻与重。

他用俄狄浦斯的故事做类比,斥责执政党不能因为不知道而推卸责任,他放弃自己的医生职位的生命之轻换来了这份生命之重。

  特蕾莎,自小被母亲蔑视与咒骂,在餐厅作着女招待,这是她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

直到她遇到托马斯并和托马斯结婚,才第一次感受到了她的生命之轻,然而,托马斯的灵与肉的分离使她倍感痛苦与压抑,在不断的忍让与包容中做着无尽的不断重复的噩梦,让她陷于轻与重的恶性循环中受尽折磨。

而对卡列宁,特蕾莎对它的爱是如此纯粹,以至于她都以为卡列宁才是她的唯一,这种爱甚至超越了她对托马斯的爱。

卡列宁对特蕾莎的爱也是令人感动的落泪,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它还强忍住疼痛,用三条腿陪特蕾东莎进行例行的散步,露出卡列宁最后的微笑。

这也成就了特蕾莎幸运的生命之轻。

  萨比娜,反对一切媚俗(这里,我将媚俗理解为责任),因为她将托马斯视为媚俗的反面而爱托马斯,同时,她又是大学教授弗兰茨的情人。

她一直在背叛,背叛艺术,背叛爱情,这是她的生命之轻。

然而,当她的内心深处依然有着对媚俗的渴望&;-宁静、温馨、和蔼的家,家中母亲慈祥温柔,父亲充满智慧。

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看到暮色苍茫中幸福人家的闪亮的窗户时,她不止一次地感到双眼被泪水打湿。

&;

  弗兰茨,同样反感她的妻子和女儿,而同他无比欣赏的萨比娜缠绵在一起。

这是他的生命之轻。

当萨比娜离开他之后,他与女大学生的感情则成为他的生命之重。

然而,萨比娜始终是他的女神,他凭着想像中的萨比娜的假想的期待,投入了伟大的进军之中,他参与到了支持支援捷克的医生们的队列中,企图为处于战乱中的人们献出自己的微薄之力。

这里我们又一次鉴证了他的生命之重,然后,当队列中无人敢穿越那座疆界之桥时,他又变回了从前那个弱者。

最后,死于抢劫的毛贼之手,死得轻如鸿毛。

  一般我们认为,生命之重才是不能承受的,但看完昆德拉的小说,才发现生命之轻的不能承受。

而由于没有承受住的生命之轻,反而把我们引入了更大的难以承受的生命之重。

人是矛盾的统一体,统一于轻与重之中。

时常告诫自己,要勇于去承受生命之重,这样的人生才有意义,才是有理想的。

而屈服于生命之轻,则陷于堕落,扭曲的人生。

我赞同这样的一种人生哲学,并始终认为,只有经历了生命之重,由生命之重而换来的生命之轻才更有价值,也才是真正的生命之轻。

而当我们因害怕承担生命之重,而放任自己去享受生命之轻时,留给我们的也必然是比以前的重更重的生命之轻。

  七年级读后感: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3)|返回目录

  七年级读后感: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

  第一次接触这本书是在五年前,可以说一遍阅读下来人是浑浑噩噩的,可能跟年纪和阅历有关,从此这本书被我放进了柜子。

这次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又打开了这本书,这次的阅读的体会和第一次大相径庭。

所以我非常认同一些人的说法:

米兰&;昆德拉的书读一遍是不够的。

可能是我的水平不够,将米兰&;昆德拉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看了两遍还是不能完全体味到其精髓。

说来有些惭愧,尽管如此,还是想写一篇文章来对所看所想的内容进行一次整理总结。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表面看是一部爱情故事,骨子里却是一本概念小说,机智、诱人、严肃,充满情感,是一部开阔又复杂细致的作品。

它里面交织着政治与哲思、肉欲和灵魂、趣味和深度&;&;对于性爱与政治之间巧妙的交互作用进行娴熟的叙述。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以深刻的哲理开头,结束于悲怆的诗意氛围中,为我们揭示了人性的弱点和人类不可避免的误解所产生的深刻原因。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表达的是一个人在四种状态下的&;非如此不可&;:

爱---特丽莎,同情----托马斯,反叛----萨宾娜,梦想----弗兰茨。

文章围绕主人公托马斯展开,他与前妻离异后,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轻松并决定一直保持单身。

特丽莎走进托马斯的生活,这个在托马斯看来是由六个偶然给他带来的女人,与托马斯纠缠、相伴了一生。

然而,托马斯仍然醉心于与众多女人的&;性友谊&;,在性漂泊的路上去寻找、开拓和征服每一个女人与其他女人的百万分之一的差异。

但特丽莎的身影反反复复出现在托马斯医生临窗犹豫与沉思中,严厉地拷问着托马斯对自我,对命运,对情爱,对沉重与价值的决断。

这就是轻与重的对立,对婚姻的忠诚是重;与情人的幽会是轻。

托马斯在轻和重之间徘徊不定。

在情人面前想着特丽莎;在特丽莎面前又坦然承认与情妇在一起。

千里追妻,放弃国外安稳的生活跟着特丽莎回到布拉格,却依旧不忠特丽莎。

为了给妻子一个平静的生活拒绝在请愿书上签字,又在第二天忘记拒签的目的......终于他在被布拉格统治者逼迫的情况下同意了特丽莎的**乡下。

  还有两位主角,萨宾娜和弗兰茨。

萨宾娜的宣言是:

&;我的敌人是媚俗&;。

萨宾娜是一个画家,是托马斯最好的情人,是弗兰茨崇拜的但又是与他貌合神离的情妇。

萨宾娜是个轻极了的角色,她放荡不羁,特立独行。

她的一生就是在不停地背叛。

喜欢背叛又习惯背叛,她背叛父亲,背叛弗兰茨,在萨宾娜看来&;背叛意味着打乱原有的秩序,背叛意味着打乱秩序和进入未知&;,&;萨宾娜看不出什么比进入未知状态更奇妙诱人的了&;。

但是,在一切背叛之后呢?

她背叛的目的是什么呢?

&;一个人可以背叛父母、丈夫、国家以及爱情,但如果父母、丈夫、国家以及爱情都失去了&;&;还有什么可以背叛呢?

&;&;萨宾娜感到四周空空如也,这种虚空就是她一切背叛的目标吗?

&;&;萨宾娜对于隐藏在自己背叛欲念后的目的无所察觉,这生命中不可承受的轻&;&;不就是目的所在吗?

背叛的最后结果就是在铺满灼热炭火的圆周轨道上奔跑。

而作为大学教授的弗兰茨每天过着由授课研究组成的枯燥无味的生活,他羡慕着萨宾娜,一心认为他的生活才是真正的生活。

在他临死之际,他终于找到了他所要追求的,那就是和她的学生情妇在一起。

  很多人看这本书是被书名所吸引,但读了几段能坚持看下来的人不多。

我初次看这本书的原因是被书后简介的第一段所吸引:

最沉重的负担压迫着我们,让我们屈服于它,把我们压到地上。

但在历代的爱情诗中,女人总渴望承受一个男性身体的重量。

于是,最沉重的负担同时也成了最强盛的生命力的影像。

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实在。

相反,当负担完全缺失,人就会变得比空气还轻,就会飘起来,就会远离大地和地上的生命,人也就只是一个半真的存在,其运动也会变得自由而没有意义。

这段文字像一把大斧一下子砍到我的内心深处,我开始陷入思考:

回到现实,我们生活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挫折,更多的人会面对或多或少的生活或工作压力,我们抱怨,甚至痛恨,还有更极端的人因为这些原因做出伤害自己或者他人的事情。

但反过来想想,如果把这些生活的考验全部抽离,只剩下一尘不变,乏味,空洞的生活,你能承受这生命之轻吗?

那么,到底选择什么?

是重还是轻?

过于轻,是浪费生命,太重,却是难熬的生活,没有担忧,无忧无虑的活着,可以是理想,但是要真每天都那样无忧无虑的,那跟虚度空**区别了?

于是,选择需要的、必要的责任,可以让生命绽放出价值来。

轻过不好,重过也不好,看自己想要什么样的人生了。

  总之,这是一本值得用时间慢慢品味的书,如果你能坐地下来阅读,一定会有所体会。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作文400字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4)|返回目录

  人永远都无法知道自己该要什么,因为人只能活一次,既不能拿它跟前世相比,也不能在来生加以修正。

没有任何方法可以检验哪种抉择是好的,因为不存在任何比较。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米兰昆德拉对于人生的理解是偶然化的存在,我们活在世间的人的选择都不能保证其必然,所以每一次选择无非只是更深的痛苦。

目标只能使人们变得庸俗。

人们仿佛在一个永劫不复中不能自拔,而又不知所措。

然而米兰昆德拉也不过是他所描述的人中的一分子而已。

他发现了所谓的媚俗。

正如王小波也曾说过:

&;一切都在不可避免的走向庸俗&;。

然而发现不等于解决,而只是陷入更深层次的痛苦而已。

所以米兰昆德拉在文中不止一次的向着生命发出疑问:

&;非如此不可。

&;的确一切事情总结起来也不过就是:

&;非如此不可&;。

这是一个极其深刻的疑问,深刻到只能用行动默默地回答。

而生命中看似复杂严肃,实际只要翻开过去的扉页,我们可以发现,让我们无比沉重不是多么重大的事情,而恰恰是那些轻轻的事情,那些宛若鸿毛一般轻,却又压得我们难以承受,这便是我们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而&;轻&;的另外一个意思又意味着遗忘。

文中女主人公说:

&;多少年来,我一直想着托马斯,似乎只有凭借回想的折光,我才能看清他这个人。

&;生命的本来就是由一些碎片构成,只有记忆把这些碎片构成的统一的存在。

我们的所有感情,不论是幸福还是痛苦都是在回忆中展开的。

假如一个人没有记忆,那么世界对于他来说无所谓好坏。

纵使他也会流泪或者微笑,但是这不过是一个动物体本能的反应而已,谈不上情感,更是与快乐无关。

而遗忘则代表另外一种存在方式即对于生命的背叛。

这种背叛是建立在世界对于存在者的背叛之下的。

没有哪一个人不想追求幸福,但是我们总是在过去与未来之中追求,似乎在我们看来幸福不会存在于当下。

许多哲学家都劝人们要活在当下,但是这不过是一个理想状态罢了。

换言之人永远也不可能活在当下。

柏格森曾经说过:

&;时间的不重复、不间断性保证了生命的存在,生命一场自我的绵延。

&;所谓绵延,必定是向前的,就如意识流的水一样在流淌。

&;向前&;是生命的最基本的特征。

而当不断地向前时,我们发现生命似乎成了无数的碎片,为了保证完整性,我们只能用记忆将其连接起来,构成完整的东西。

这不经意间我们得到了一种体验,是在回忆之中的快乐感。

当然回忆也会有痛苦,但是整体来说快乐大于痛苦,而痛苦也不过是必要的痛苦。

因此遗忘便意味着对于一切的背叛,这种背叛绝不亚于结束生命。

至于无非背叛的记忆之中,最轻的便是人类的爱。

的确&;爱&;是一切最轻中的轻,但是却又恰恰是它,让我们生命变得沉重。

马尔克斯在《霍乱时期的爱情》中有一句总领全文的话:

&;这世间没有比爱更难的事了。

&;小说中费尔明娜与阿里萨、费尔明娜与乌尔比诺的爱情时间跨度长达半个世纪。

阿里萨一生也似乎记住了那句&;我唯一对于死亡的恐惧便是不能为爱而死。

&;虽然他与无数女人在一起,但是最终一生保持着对于唯一深爱的她灵魂深处的爱意。

马尔克斯曾经说过这是他写过最好的书甚至超过了《百年孤独》。

的确孤独仅仅&;百年&;而已,但是&;爱&;似乎不能给予一个时间的长度。

这是爱与其他东西相比他所具有的&;不可承受的重&;然而爱也是轻,无限的轻,轻到我们活在爱与被爱之间却没有一个人能够回答&;爱是什么?

&;马尔克斯同样问道:

&;爱究竟是灵还是肉?

&;若只是肉体便是无限的轻,若是灵魂便是无限的重。

若是生便是无限的重,若是死便是无限的轻。

中国所有的爱情故事是世界上最唯美的,也是最轻的,但是这份轻缺让人感到无比的重。

不论是传说的白蛇许仙,还是现实中的唐婉与陆游都以悲剧结束。

人们常说中国人喜欢大团圆,但是在爱情方面中国人似乎最喜欢悲剧化生的空明美。

用凄惨成就同情,用同情让世人感动。

生生死死,死死生生,人们总习惯拿生命与爱作比较,似乎在比较中才能得到对于爱的重要性的诠释。

中国人更是喜欢用轮回演绎爱情,所以今生今世变成了三生三世,此岸变成了彼岸。

&;彼岸花,开一千年,落一千年,花叶永不相见,情不为因果,缘注定死生。

&;人们喜欢彼岸花的超脱于唯美,常用它代表美好之物。

佛经中曾说彼岸花是一个叫彼的与叫岸的相爱触犯天条后,玉帝为了惩罚他们,故意让彼此变为花叶,永世不得相见。

佛陀路过此地,看到后虽然深有同情,但是也无可奈何,便将其带到彼岸,此后便称为彼岸花。

传说本不可信,可是突然发现时间很唯美的东西往往都与悲剧相连。

彼岸花自然也未能例外。

如果是两情相悦又无规则相阻,成就一段美好姻缘。

它只能成为大多数流入庸俗,不单是彼岸花,像中国的许多传说,如《白蛇传》《梁祝》他们所演绎的主题都是在悲剧中体现至死不渝。

人们往往被这些故事所倾倒,认为这才算**情。

更有一些人会一味地沉湎其中,按照故事传奇的标准去寻找自己的所爱,如此只能是镜花水月一场空。

每一个东西都是应该有差异的,并非只有凄惨与悲剧才能演绎唯美与真爱。

为爱付出生命并不难,难的是为生命付出爱。

那瞬间光亮的惊雷与闪电能让人刻骨铭心,但能让人生存下来的还是太阳。

彼岸是一种寄托性的存在。

他又或者无,你我都不能确定,但是可以确定的时期托的前提是活着,而活着的前提是你我都身处在此岸。

彼岸纵使存在,他也只是此岸的一种延续。

人期盼一场传奇式的爱情是那时没有错的。

主要看你如何理解传奇这个词,如果非要以生命为砝码的爱情才算传奇,那么千百年来人类的传奇便少得可怜。

但是如果你不用一种固定的模式去衡量许多人,许多爱情,而仅仅站在他们本身的立场上,你就会发现每一个人都是一个传奇,每一场爱情都是具有传奇色彩的,轰轰烈烈是一种传奇,平平淡淡也是一种传奇。

有时觉得平平淡淡才是最真的传奇。

牛郎织女鹊桥相会,可谓浪漫至极,可这需要付出的代价却是苦思独守364个日夜。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怎能不在朝朝暮暮。

况且人生又能有多少个朝朝暮暮。

正如舒婷所说:

&;与其在神女峰上展望千年,倒不如在爱人的肩头痛哭一晚。

&;彼岸花,开一千年,落一千年,花叶永不相见,情不为因果,缘注定死生。

此岸花,开一百年,落一百年,花叶永世相连,情却在朝暮,缘蕴与生死。

&;不是今生,焉卜来世!

&;生命中我们不能承受的东西太多,今生尚且不能保证,那么来世又何必再谈。

我们在历史中轻若鸿毛,所以注定了历史在我们心中重若泰山,遗忘在重的方面意味着成全,而在轻的一方面则意味着背叛。

我们都活在爱与被爱中是轻,而我们都不知爱是什么?

因此爱才成为了无法触及,而又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初中八年级读后感: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有感700字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5)|返回目录

  最近,读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的小说《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作者对人生命运与价值的思考,使我深受启发,像解开了一个困扰在心中多年的迷团,顿开茅塞。

我长嘘了一口气,不由地感叹:

人生原来如此美好又是如此无奈!

  在米兰&;昆德拉看来,人生是痛苦的,这种痛苦源于我们对生活目标的错误把握。

世界上许多人都在按自己的方式努力追求,而生命正是因为追求而变得庸俗,人类成了被&;追求&;所役使的奴隶,无论是放浪形骸,还是循规蹈矩,最终都在无休止地重复着前人,因此,人类的历史只剩下两个字&;&;&;媚俗&;。

  书中主人公托马斯一直在固执地拒绝着&;媚俗&;,对爱情的追求也是如此。

他不可遏制地爱上了特丽莎,但不愿做家庭责任的附庸,更不愿像别人一样甘于平淡地生活,去爱。

他用很不负责任的不得已的方式向情人表明:

我爱你,但我不属于你!

他不断地与别的女人偷情,迫使所爱的人不固守自己,能给自己自由。

可是,当他感到了自由,感到了失去责任的&;轻&;的时候,很快变得空虚难忍,他发现,承担一份家庭责任的&;重&;对生活本身何等重要!

  追求爱情如此,对物质对事业的追求也同样如此。

萨宾娜是一位画师,她坚决反对&;媚俗&;,认为坚持人的个性是最主要的,反对用不择手段的方式去追求金钱和名誉。

可是,当国家动乱,她被迫逃亡**乡生活没有着落时,也只好接受他人的同情,用高价卖出她的那些画得并不出色的画,赚取较高的利润。

她亲眼看到,人们聚会、游行,反对战争,声援弱者,这是极端消除了个性的行为,这是&;媚俗&;,但这又是爱国、正义之举,是难以调和的矛盾。

  人要是天生就具备了&;轻&;的一切条件,又会怎样呢?

弗兰茨就是这样一位年轻人。

他出身良好,才华出众,有稳定的事业与家庭,颇有名望。

该有的都有,而且来得很容易。

但是,他觉得生活太&;轻&;,他同样不能忍受,他强烈地向往反抗,向往在苦难中挣扎奋斗呐喊的那份激情。

于是,他糊里胡涂地参与游行、示威、呼喊,令人难堪的是,一切努力像堂吉阿德愚蠢地与风车搏斗一样,结局徒劳无益,令人啼笑皆非。

  这几位年轻人&;追求&;与反&;追求&;的矛盾,道出了人生本身的荒谬与悖论:

每个人都有生活的目的和理由,但每个目的都有本身的空虚,追求爱情时怨恨多于欢乐,追求名誉像水中月镜中花一样遥不可及,追求钱财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

透过种种幻觉,米兰昆德拉感到,也许这种&;追求&;本身,就是一种错误。

  我想起了《红楼梦》中跛足道人唱的《好了歌》: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

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金银忘不了。

终身只痕聚无多,待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娇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这首《好了歌》,寓意是&;世上万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

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须是了&;。

它暗含了西方悲观哲学家们持久的坚持:

存在即痛苦,若要不痛苦,须是不存在。

  而世界上有那么多&;忘不了&;的人们,意识不不到生活的荒谬性,&;**乡**乡&;,

  没有悟透&;好&;和&;了&;之间的真谛,到头来,都是为他人做嫁衣裳。

  我们身边的人生,那些为着庸俗的目的而挣扎的平庸的生命,为了&;功名&;,为了&;金钱&;,为了&;娇妻&;,为了&;儿孙&;,终生忙碌,义无返顾,到头来,一切都是虚无,一切都是空幻,一切是一场&;空&;!

  恰如《圣经》中所描述的:

&;银链折断,金罐破裂,瓶子在泉中损坏,水轮在井口破烂。

&;

  这种被动的&;了&;,不是好,是叹息,也是讽刺,是对那么多&;忘不了&;的人们的致命讽刺。

人在欲望中挣扎,永远不得解脱,差不多是&;把石磨套在脖子上,丢到海里&;,在欲海中持一块磨盘而活,可悲,可叹的人生啊!

  可是,我们仍然在忙碌,仍然在追求,永不停止奋斗的脚步。

正如明朝诗人杨慎在《三岔驿》中写的:

  三岔驿,十字路,北去南来几朝暮。

  朝见扬扬拥盖来,暮看寂寂回车去。

  今古销沉名利中,短亭流水长亭树。

  大街小巷,长亭短亭,碌碌红尘,人来人往。

得意之徒,失意之人羁绊于名缰利锁,永远在奔波劳碌,没有谁能真正停下来。

  也许,这正是人生的悲剧所在。

我们的&;向上精神&;本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