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智慧树》主持人访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313875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CCTV《智慧树》主持人访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CCTV《智慧树》主持人访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CCTV《智慧树》主持人访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CCTV《智慧树》主持人访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CCTV《智慧树》主持人访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CCTV《智慧树》主持人访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CCTV《智慧树》主持人访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CCTV《智慧树》主持人访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CCTV《智慧树》主持人访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CCTV《智慧树》主持人访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CCTV《智慧树》主持人访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CCTV《智慧树》主持人访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CCTV《智慧树》主持人访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CCTV《智慧树》主持人访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CCTV《智慧树》主持人访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CCTV《智慧树》主持人访谈.docx

《CCTV《智慧树》主持人访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CCTV《智慧树》主持人访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CCTV《智慧树》主持人访谈.docx

CCTV《智慧树》主持人访谈

CCTV《智慧树》主持人访谈

CCTV《智慧树》主持人访谈

绿泡泡、红果果:

各位网友朋友们,大家好,我们是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智慧树》的栏目主持人,我是你们的好朋友红果果。

  绿泡泡:

我是你们的好朋友绿泡泡。

可能大的朋友对我们不熟悉,可能家里有孩子的朋友看过我们的节目。

今天是六一国际儿童节,首先要祝我们的小朋友们节日快乐。

当然了,今天来到新浪网在线和大家聊天的还有两位特殊的嘉宾,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智慧树》栏目的制片人倪娜。

欢迎!

  倪娜:

大家好,我是《智慧树》栏目的制片人,我叫倪娜。

  绿泡泡:

另外一位是我们著名的幼儿教育专家,也请您来自我介绍一下。

  李燕舒:

大家好,我是李燕舒。

  绿泡泡:

欢迎。

今天很高兴有机会和各位网友聊一聊关于少儿节目的一些看法和我们的理解。

除了通过电脑参与,您还可以通过手机访问新浪网在移动中关注聊天全程。

手机新浪网的网址是:

《智慧树》这个栏目我们已经创办三年多了,也受到了各位大朋友和小朋友的支持和喜爱。

在这里首先请制片人从创作的理念和初衷方面谈一谈现在的小朋友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少儿节目?

  倪娜:

说起儿童需要什么样的电视节目,并不是我们想做什么样的节目,而是应该首先研究孩子在他整个成长过程中都需要什么。

  我们觉得现在在我们国家对孩子智力因素这方面,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是非常重视的,在我们的节目当中一定是要有这种成分。

我们认为非常小的孩子,3到6岁这个年龄段,爱的教育是最重要的。

所以,《智慧树》的LOGO不知道大家见过没有,实际上是八只这样的手(“我爱你的手势”),这样的手势是英语哑语“我爱你”,我们《智慧树》的LOGO是8只“我爱你”的手,表达我们《智慧树》对爱的教育非常忠实的理念。

  真正好的节目不是表面上给小朋友讲讲故事,唱唱跳跳,实际上真正优秀的有生命力的国际上的节目,都是做之前对孩子生理和心理上的发展规律和需求做了非常仔细的研究。

我们希望《智慧树》栏目不仅是孩子喜欢看的一个节目,实际上我们也希望通过这个节目转达很多先进的教育理念。

是孩子更需求的这些部分,这些内容,我们在节目中用非常自然的方式传达出带的,我们希望一起观看的家长朋友也能够通过跟孩子一起看节目,也能学到一些好的教育方法。

  比如我们说爱的教育,就是在我们的节目中体现亲子教育的理念。

因为现在社会飞速发展,中国的很多家长工作都非常忙。

觉得我要赚很多钱给孩子留着,这样就是是一个好家长了。

其实物质条件固然重要,但是如果你能够分配出更多时间陪伴孩子,这样对孩子能够形成一个健康的心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最近我们也看,从“五一”以后有很多报道,有很多大学生跳楼自杀。

我们看到的时候就觉得,他智力一定是没有问题,只是在情商方面出了问题。

有很多研究是逆向的,有很多少年犯,你去分析他的家庭,大部分都是不和睦的家庭,可能小的时候父母没有给予他更多的关爱,没有更多的陪伴他,他可能心理上就产生各种问题,以至于有反社会的倾向,包括现在的大学生,面对压力还有很多问题,不知如何处理。

虽然考上大学了,但不快乐。

所以,我们就倒推。

实际上从教育的理论上来讲,七岁之前是一个人情商形成的一个关键期。

所以,实际上是我们《智慧树》面对的这个年龄段的孩子。

我想通过我们的节目能不能把好的教育理念和方式传达给观众。

具体到我们的节目里边,宝贝2+1,我们这个“2”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两个大人。

“1”就是一个孩子。

我们希望大人多花时间陪他一起做游戏,陪他一起看电视,陪他一起读书。

这样的话,家长跟孩子之间情感的沟通和共同的话题,和家长对孩子的了解。

因为有的大人不了解孩子,因为送幼儿园或者是保姆看了,一天24小时很少时间跟孩子在一起,那怎么了解?

没有了解就没有沟通。

所以,我们在节目里边其实有很多地方,包括“巧巧手”,两个主持人,这边带一个小朋友,这边还带一个家长。

我们最早七巧板和大风车也有手工节目,但都是鞠萍姐姐带几个小朋友,都是不带家长的,表面上多了家长,但真正的含义是我们希望家长跟孩子做手工。

包括科学泡泡,告诉孩子这有危险,实际上我们在节目的过程中都是以很自然的方式传达教育理念。

  中国的独生子女很多,很多家庭都是6个大人对着一个孩子,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姥姥姥爷爱得不行。

所有的事情恨不得家长全帮助做了,孩子的动手能力非常差,智商都没问题。

我们节目中力推体验教育,我们做的科学泡泡是让孩子自己动手做科学游戏,巧巧手也让孩子自己动手做一些东西,不要永远花钱买一些东西。

这个过程也是让家长知道,这些事情孩子都是可以做的,因为很多家长不放心,其实孩子的能力非常好,只是家长不给他机会自己动手。

哎呀,你别动,这我来,这个你来”,孩子永远没有这个能力,所以动手差不要赖孩子。

还有一句话,只有有问题的家长,没有有问题的孩子。

所以,我们在节目的很多环节里,都提倡让孩子动手。

  其实还有一个问题,我最近很短的时间内居然遇到了三个家长。

我问他,你家小孩几岁了。

五岁了、四岁了,特高兴。

我说看《智慧树》吗?

人家说我不让我们孩子看电视。

我说为什么?

他说电视是被动的。

然后我就说不是所有的电视都是被动的,《智慧树》在设置的时候,我们提倡体验性教育,还有我们在做节目的时候也研究过电视这种方式本身是具有一些弱点,我们也知道这个,所以我们在设计节目的时候,我们尽量是让孩子参与,像开场歌舞,我们的开场歌舞不是让孩子先上的,我们设计的难易程度是普通孩子都可以学会的。

还有中间请你向我做这个操,其实孩子在30分钟的过程里,一开始是动的,中间也是做操。

还有巧巧手,其实都是主动参与,其实都不是被动的。

所以,我跟那些家长沟通,其实你应该有选择地,帮孩子选择一个适合他看,当然不是所有的动画片,因为如果看太多了,使孩子不爱看书了。

其实你应该是有选择地,给他选择一些适合他看的栏目,然后陪着他看,我说《智慧树》最起码不是被动的(笑),而且让孩子对科学感兴趣,还是有很多知识、动手,我们的设计里面是有很多教育理念的。

所以,有很多家长说这个还不清楚,那我最近看一看吧。

意思是我看一看,如果像你说的这样我就让孩子看。

  因为人是社会性的,不可能完全拒绝现代化、电视。

小朋友之间可能会谈论一些动画片,你的孩子没看过,那其他孩子就会把他排斥在外,那这个孩子怎么和大家去交流?

其实有的时候适当的看,应该是没问题的。

  绿泡泡:

对,希望家长一个合理的引导。

  倪娜:

对,节目里还有很多其它的,也让今天来的教育专家李燕舒讲一讲,为什么我们今天邀请她和我们一起来谈呢?

她的背景是非常好,她在师大读的学前教育的本科和研究生,在师大的分校当了几年老师,后来勇敢地去了幼儿园,在幼儿园呆了多少年?

  李燕舒:

呆了11年了。

  倪娜:

她属于理论和实践都有的。

  李燕舒:

对,对,对。

  倪娜:

其实咱们做节目经常有一些问题,我就会经常给她打电话,同时她自己又有小孩,实践经验非常丰富,同时她又有非常好的理论知识。

和我们比,我们有的时候,孩子现在特别细致的一些问题,我们或者请教一些专家,或者到幼儿园直接做调研什么的。

所以,李燕舒应该是这方面的专家。

因为她也经常特别关注,看我们的《智慧树》节目,有时候咱们做节目的时候,她也参与策划。

所以,也想让她来谈一谈。

  绿泡泡:

好的,在这里各位网友,我想提醒大家,可以通过在网上观看我们的在线直播,当然可以用手机的方式,也能够参与到我们的互动和节目当中来。

可以用手机全程关注我们的节目。

下面就请李老师谈一谈,您听了刚才倪导说的创作初衷和理念,您在专业角度上对我们的节目做一个专业的评价。

  李燕舒:

《智慧树》刚一开始的时候,之前刚酝酿的时候。

  倪娜:

03年的时候,也就是非典的时候。

  李燕舒:

非典的时候,大家一起谈过这个问题。

所以,我们刚一开始的初衷也确实站在情商的角度。

其实可能家长现在看到很多书,也是谈到情商。

情商重要到什么程度呢?

我们打一个比方,假如说一个人的成功是百分之百的话,那么他的百分之二十是他的智商,百分之八十是情商,我们可以看到情商对一个人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刚才倪导也谈到在节目当中特别注重体验式的教育,实际上就是让孩子亲手操作。

其实操作,一边做一边学,在做中学,这对孩子特别重要。

因为孩子是通过做来体会的,而刚才倪导说的一个特别关键的理念,如果家长不让孩子去做,替他做了,等于是剥夺了他自己做的权利了。

我曾经看到过一个美国的心理学家,也是一个爸爸,她既是心理学家,也是一个爸爸,他曾经跟他的妻子说,有一天他的妻子去给他儿子收拾房间,他就跟他妻子说,你不要再给他收拾房间了,那时他孩子5、6岁,他说我们的孩子完全可以自己收拾房间了。

如果你再去给他收拾房间,那我们的孩子日后会很痛苦的。

他妻子说为什么收拾房子这件事把它弄的那么大呢?

他说如果我们的儿子自己不收拾房间就会房间很乱,有一天他娶妻了,他的太太就会对他非常非常生气,他们的家庭生活就会不和谐。

他考虑的是很未来的东西,我们的教育其实也应该是这样。

  下面我还要说一个理念,就是咱们节目当中特别好的理念,就是一个发展的理念。

刚刚我讲到,我刚刚实际上讲的是一个5岁孩子的未来,他爸爸看到的是他的未来,其实很简单就是收拾房间。

我们的这个节目就是看到了孩子未来的发展,而不仅仅是孩子当前的发展,比如会什么了,教会什么了,一个动手的,会制作什么,这只是现在他学会了什么。

但是在我们的节目当中看到未来可持续性的发展,他学会了以后对他将来的品质有什么作用的那些东西。

比如说意志力,比如说一个孩子向上的这种东西,这不是现在学会,不是折一个东西就学会了,不是这样。

而是在操作的过程当中,一点一点地学会,其实这就是做人的这种东西,这就是发展的概念,在这个节目当中特别特别浓厚,特别特别浓重。

但是不一定家长能体会到,因为家长可能更看到这种显性的东西,但是他往往忽视这种隐性的东西。

可是我觉得《智慧树》这个节目里有很多隐性的东西在,很多很多。

比如说面对挫折,我觉得这是一个很隐性的,你有可能面对面教他去,但那只是一件事。

下一次呢?

我们老说让孩子不能在同一个地方摔跟头,但是往往孩子在同一个地方摔跟头。

可是就当孩子在同一个地方摔跟头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我们应该是学会等待。

因为孩子的成长是需要时间的,但是我们的爸爸妈妈包括我们,我们是教育工作者,包括我们实际上有的时候都很急。

比如咱们主持节目面对孩子,包括我们老师,我们幼儿园的老师也同样会出现这个问题,我们特别着急,我们忘记了去等待孩子成长,因为孩子成长是需要时间的,但是我们的爸爸妈妈特别着急,你会了吗?

你今天学什么了?

今天怎么样了?

我们的家长最忘了问孩子一句话就是你今天快乐吗?

你今天比昨天快乐了吗?

进步了吗?

我们最爱问的就是你学会什么了。

可是你应该问的那些东西是他的未来,是他的隐性的东西,这是我想补充一点的。

还有一个我特别想补充的是快乐。

咱们的节目,倪导提到了一个“快乐”。

我觉得你们两位也是,特别快乐。

咱们节目做的最好的地方是深层次的快乐。

  打个比方说,你看你们俩都特别漂亮,特别帅气,你们给孩子幽默的东西很快乐,我们家长看着也很高兴,这就叫什么?

这就叫现在的快乐,我看到的很快乐。

但还有一种是深层次的快乐。

这种深层次的快乐是什么呢?

当孩子跟你一块儿做这个东西的时候,一种体验成功的那种快乐,那种很深层次的,一种发自内心的不是说我现在高兴了,而是深层次我体会了成功。

  倪娜:

而且那种快乐可能是想起来就高兴。

  因为是这样,我记得有一次有小朋友打电话来,“科学泡泡”,就打电话说,你们昨天是真的,科学实验是真的,我做成了,当时打电话就表达我做成了。

你看,小朋友这种快乐和当时哈哈一笑不一样,他可能一直在回味这种成功,哎呀,我做成功了。

  当然李燕舒刚才说意志力,他们两个人在主持科学泡沫,因为科学实验不是一做就成功,需要非常严密,有一些条件,他们俩人就会说,电视机前的小朋友,如果你今天一下子没做会的话,你不用着急,你需要反复练,有时他们说我们也是练了很久才摸到这个规律。

说没关系,你可以慢慢试,你会成功的。

也是在鼓励他。

因为我们都觉得,你想科学家、很多有成就的人,就是因为有这种比常人更坚强或者是执着的精神,反反复复去试。

  李燕舒:

就比常人多了一点点,但是就成功了。

  倪娜:

他就不是常人了,就不是一般的人了。

其实就多了一点点。

就像我们那周看到的一张纸在两个杯子之间做一个桥,现场的小朋友都去折,有的小朋友折完了,再搁一个杯子,也不倒,还有的小朋友一放杯子就倒了,绿泡泡就说你折的有点宽,再折的窄一点。

这个经验是他自己和导演反反复复才成功,然后传输给小朋友,说没关系,你回家慢慢试,多叠几次就成功了。

  李燕舒:

其实这是一种尝试。

但是我们的孩子特别缺乏尝试,为什么缺乏尝试呢?

因为咱们国家独生子女政策确实这么多年,刚才你们说了6个大人,其实我们上学的时候叫421综合症。

4是姥姥姥爷、爷爷奶奶,2是爸爸妈妈,1就是他自己。

其实那么多人包围着他,他自己不去动手了,他尝试的机会很少。

一旦他尝试的机会很少,就没有那种尝试我有成功了的那种体验。

  倪娜:

面对挫折不知道怎么处理。

  李燕舒:

对,对,这就是我想下面说的,发展、快乐,接下来就要谈挫折感。

我们的孩子挫折感很强,我不知道你们在面对孩子的时候有没有看到,因为我后来在幼儿园里,我们现在的小孩简直不能有挫折,一旦有挫折就哭啊,很难接受的。

而且会以特别不良的方式接受,比如哭、发脾气,或者是难以控制的那种情绪,特别不良。

  倪娜:

这种现象就联系到大学生自杀的问题。

从小他没有遇到挫折的机会,所以也不会处理挫折,一旦遇到了挫折怎么办?

有很多逃避。

  绿泡泡:

不敢正视。

  倪娜:

自杀也是一种逃避,我受不了了,不面对它了,就彻底不面对了。

  李燕舒:

没错,实际上挫折,我们从小去教孩子,通过我们的节目,让他能够尝试错误,然后面对挫折。

再往下去发展,就是咱们的节目当中还有一个,让孩子能够体会到的一种深刻的快乐是什么呀?

就是自我去防护,自我能够教育,然后我能体会到的一种成功。

反正你们两个做节目知道,反正我看节目的时候就感觉到,你们可能告诉我这件事,但是我通过自我转化成为我自己的东西,我就知道什么了。

其实知道的不是你们告诉我的,但是这是孩子自我感觉到成功,我又了解到什么了,逐渐发展成将来在生活当中的自我防护意识。

包括去求助他人,现在咱们特别强调这个,因为我们的孩子家长帮助做的特别多,帮助他做很多事情,但是他自己已经遇到困难不知道该怎么解决了。

比如以前咱们还告诉他遇到事情找警察去,以前说找警察叔叔,现在已经不知道找谁了。

我们现在有一个意识,如果你一旦发生问题,就找在你眼前的那个成年人,他一定会帮助你的。

但是我们的孩子不会这种自我防护。

我觉得在我们的节目当中,我们都告诉他,你要去怎么做,他顺着这个方向,这么做,那么做,然后在生活当中也会这样去做。

这几个都是咱们在节目当中教孩子怎么深刻的东西。

  绿泡泡:

非常感谢你做的精彩的点评。

  刚才我们的制片人也谈到了创作的初衷和理念。

有很多网友也在给我们留言,也希望大家接下来有什么问题,也可以抓紧时间。

我们互相来交流一下。

  接下来我们先来进一段30秒的广告,之后再回来和大家继续聊。

  (广告中)

  绿泡泡:

欢迎大家继续关注我们在新浪网的在线直播。

其实刚才我们的制片人还有专家都从理论上讲了很多。

其实我们两个在平时做节目的过程当中也有很多和小朋友接触当中有意思的事情。

  红果果:

没错,我们平时主持节目的时候并不是像主持人面对小朋友,而是真正和小朋友是平等的,也是比较真实出现在小朋友的面前。

像红果果和绿泡泡都有真实的性格,比如像绿泡泡比较调皮,爱吃、爱玩,但是他非常的善良,非常的有爱心。

  绿泡泡:

对,也很聪明。

  红果果:

像红果果平时比较臭美,爱照镜子,但是红果果也非常善良,非常爱教育别人。

每个角色都有她自己的特点和特征。

  绿泡泡:

刚才倪导提到在“科学泡泡”这个板块里,我们印象比较深的是有一次一个小朋友参加我们的节目,我们有一个口号“小朋友小朋友你真棒,小朋友小朋友你最棒”,我们喜欢用这种鼓励的话语鼓励孩子,让他们建立自信心。

并且在做科学游戏的过程中,我们可能经常倡导这样的理念,究竟这件事行与不行,就让小朋友亲自动手试一试就知道了。

  有一次我们在做节目的过程当中,也同样说这个话。

有一个小朋友问我们,这个究竟行不行,我们说这样吧,小朋友,你亲自试一试。

  红果果:

动手试一试就知道了。

  绿泡泡:

结果这个小朋友很优秀,第二次录节目又作为我们的优秀小船员请到我们的节目现场。

我们还是同样的问题,小朋友,你们今天觉得这个实验能不能成功呢?

这时这个小朋友就说了……

  红果果:

主动说,我们动手试试就知道了。

  绿泡泡:

这一点就是我们在小朋友身上看到的变化,而且是潜移默化的变化。

可能不是特别明显的,他今天具体学到了哪个知识点,但是可能对他以后的习惯,包括看待科学、处理问题的办法和思维上有一些帮助。

  倪娜:

对,实际上是这样,因为“科学泡泡”这个节目,因为制作节目之前和制作过程中一直都在寻找国际上是不是有很多科学节目。

后来我们发现其实《智慧树》这个“科学泡泡”应该也是首创。

因为国际上儿童科学的节目一般都是面对小学生以上的节目,面对幼儿来讲科学,这个难度所有的人都知道,难度非常大,我们很勇敢地做了低龄儿童做科学的节目。

实际上我们这个过程中,你如果跟他讲非常专业的理论,比如摩擦力、压力,他不可能完全去理解。

  绿泡泡:

对,对。

  倪娜:

我们主要是轻理论、重体验,让孩子真的自己动手去做这些实验,让他观察这个实验过程中的变化。

实际上科学家做实验,做这种科学研究,其实也是动手,反反复复去做,然后观察。

而且有很多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我们集中地拿到了节目中,孩子非常吃惊,吃惊之后他就是对科学就感兴趣了。

我们想,他对科学感兴趣,然后有一个我们自己动手试试的科学态度,他也能够掌握这种科学方法。

其实我们就说小游戏、大道理,小节目实际上培养的就像刚才李老师说的,我们不是看重眼前今天录完一个节目了,家长说你今天学会什么了,孩子可能说我多识了几个字,还是多怎么样,就是它不是具体眼前的结果,但是我们培养起来孩子对科学感兴趣、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

这是对他将来发展特别有用。

  十套有一段播了一系列的节目,农村有一些封建迷信,然后说有鬼什么的,我们当时看这个节目的时候我们就想,如果这些人从小看了“科学泡泡”一定不会相信这些东西。

因为你骗我,我有这种科学的态度和方法,你是骗不了我的,你说这样我是不会信的,我会动手去试,我会探究到底是怎么回事。

所以,有很多东西你从小,我们培养的这些东西都不是显性的,其实是在潜移默化的,但是他可能是受益终生的。

如果做了很多科学实验的小朋友,将来长大了到初中学物理、化学的时候已经积攒了很多相关素材。

老师去讲一个什么东西的时候,他马上能够从自己的脑子里想到这种现象、那种现象我都知道是怎么回事情,将来他就会理解很多,因为他有很多这方面的见识和自己亲自动手观察过、做过。

所以,不会看完这个节目就会背了十首诗,认识了几百个字,但实际上意义比这个更大,从思想意识上对他是一个很好的帮助。

  绿泡泡:

刚才很多网友也给我们留言。

有的说你们说了那么多了,跟我们交流一下,问我们的光盘有没有卖的(笑)。

  倪娜:

以前像《智慧树》是从2003年的12月28日才开播的,出光盘,必须有一定的积攒才可以,不能说一个节目我们就出一次。

现在已经三年多了,“科学泡泡”已经一百多集了,很多东西都超过百集了,现在我们已经开始着手。

因为我们也知道现在观众和小朋友的家长的需求,所以我们现在已经开始着手做这个事情了。

到时候有了一定马上告诉大家。

  绿泡泡:

对。

希望大家能够随时关注我们的节目。

  红果果:

没错。

  绿泡泡:

因为李老师跟小朋友平时接触很多,您现在自己也开办了幼儿园是吧。

  李燕舒:

对。

  绿泡泡:

并且自己也有孩子,您能不能跟我们聊一聊比如平时跟小朋友接触当中。

  红果果:

对我们的节目还有一些什么建议和倡导。

李燕舒:

这也不是建议,我觉得家长特别需要一种你们这样的节目。

不是说我吹捧你们的节目,因为我有小孩,他也一直在看你们的节目,他特别喜欢看《智慧树》。

我的孩子正好是学前期,他特别喜欢看《智慧树》。

我就觉得《智慧树》里洋溢着一种东西,这种东西是什么呢?

它特别强调一种习惯,你们刚才都说了,但是这个特别对家长有用。

有什么用呢?

我们讲习惯是养成的,是需要时间来养成,这个时间就是学前期来养成,所以就需要一个时段和一个时期。

《智慧树》这个节目就刚好把这个时间给抓住了,然后在这个节目所有所有的习惯在一点一点给小朋友养成,你要知道习惯对他来说太重要了,一生都重要。

  举一个例子,刚才倪导说了一个科学思维的习惯。

真的,我觉得科学思维的习惯对每一个孩子来说都非常重要,他从上小学、上中学,包括将来生活,科学思维习惯是很重要的。

包括他将来要做父母,都特别重要。

但是这个习惯是从什么时候养成的?

就是看了我们的节目之后,家长可能会陪他一起来看,逐渐给他养成的。

包括动手的习惯,也是习惯。

还有学会观察、认真做事的习惯。

通过“科学泡泡”他一定要认真观察它的一点点变化,因为是科学嘛。

通过变化来观察,认真地记录,认真地去做,这是习惯。

  我觉得通过动手实验,还有克服困难的习惯,他要会,善于克服困难,这也是一个习惯。

还有小孩要保持很高涨的求知欲,这种求知欲“科学泡泡”真的非常有用,特别有助于培养孩子的求知欲,会想知道会有什么变化,怎么了。

这种求知欲会一直保持,但是由谁引导他保持呢?

就是由你们引导他保持。

因为你们又出现一个变化引导小朋友观察。

  还有一个是倪导讲的科学的态度和方法。

因为我的孩子看这个节目,我有时也看,我觉得你们这个节目特别引导家长给孩子培养习惯。

实际上咱们说了半天是科学的习惯,除了这些学习习惯,还有好多好多生活上的习惯,包括做人的习惯。

所以,习惯的养成在咱们的节目中还要这么去做,而且还要引导家长去做。

只有这样做,家长才可能会对他的未来,对做人有很深刻的帮助。

  倪娜:

也有人说绿泡泡非常不准时,表现得不准时,红果果对他提出抗议,他说下次一定要改。

  我们还设置了一个“说谎话就长驴耳朵”。

我们当时就想你让小孩形成很多习惯,你要用一种他比较喜欢能够接受的方式。

  李燕舒:

对,对。

  倪娜:

我们就讨论什么是小孩一生最重要的,有一些能力,比如不小心把杯子摔了,我们都跟家长讲,这是他能力的问题,你不要那么严厉地去呵斥他,因为他小,下次注意。

但是说谎话是绝对不可以的,我们就琢磨用一个什么方式,孩子印象特别深刻,好接受?

我们其实用了童话的方式,他只要一说谎,就出来一个驴耳朵。

我想孩子就会印象特别深刻,他可能就想我也不能说谎话,说谎话可能也长出一个驴耳朵。

所以,我们其实一点一点在研究,在孩子成长过程当中什么东西是绝对不可以的。

在三岁、四岁这么小的孩子,我们都要严厉地禁止他的,那么说谎话我们真的花了特别多的心思,怎么能够让孩子比较形象地接受,然后绿泡泡就说“只要说谎话就长出驴耳朵”。

这些习惯,我们认为一定要从小就是让孩子知道这是不好的一件事,其实咱们在节目中反反复复地说生活习惯,你要注意刷牙,要准时,不能说谎话,最重要的我们都会研究得非常透彻,然后反反复复在节目里边给孩子讲。

当然讲的方式又不是说教,我们还是希望用非常孩子能够印象深刻,能够接受的方式和他表达。

  刚才果果跟泡泡就说他们两个人定位的时候,其实我们当时也是设计,因为以往的儿童节目,像《七巧板》、《大风车》,因为我一直原来在这两个节目都做过。

我们的主持人过去定位全部都是正面的,但是我们就觉得可能他们两个人的定位,我们就区别了以前鞠萍姐姐包括金龟子,我们设计他是一个非常真实的人,他是有缺点的,他也是有错误的,然后我们觉得这时孩子可能会更喜欢。

因为假如说绿泡泡睡懒觉了,小朋友想我也会睡懒觉,实际上在心里上拉近了距离,但是绿泡泡自己要主动改正,他们也帮他,实际上小朋友会知道睡懒觉、迟到是不好的。

这些设计都是有别于或者是区别于以前的这些节目。

包括他们两个人的定位,无论是从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