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315782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453.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docx

《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docx

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

语文必备知识点

一.易写错的成语

A唉声叹气按兵不动按部就班按图索骥

B白璧微瑕百废待兴百无聊赖百战不殆稗官野史班门弄斧暴戾恣睢暴殄天物卑躬屈膝杯盘狼藉敝帚自珍筚路蓝缕鞭长莫及变本加厉变幻莫测别出心裁彬彬有礼并行不悖病入膏肓不卑不亢不辨菽麦不计其数不胫而走不可思议不落窠臼不肖子孙不屑一顾不徇私情

C残酷无情惨无人道惨绝人寰草菅人命层出不穷辰巳午未陈词滥调瞠目结舌痴心妄想驰骋疆场充耳不闻出尔反尔出类拔萃出奇制胜川流不息唇枪舌剑措手不及

D打躬作揖大是大非大相径庭大有裨益待价而沽殚精竭虑当仁不让得不偿失玷污清白雕虫小技掉以轻心叠床架屋顶礼膜拜东施效颦动辄得咎独当一面独占鳌头断壁颓垣对簿公堂咄咄逼人堕落腐化

E耳濡目染

F发扬光大翻云覆雨反复无常飞扬跋扈斐然成章肺腑之言分庭抗礼纷至沓来奋发图强愤世嫉俗丰功伟绩风尘仆仆风靡一时风雨如晦敷衍塞责浮想联翩福祸与共赴汤蹈火富丽堂皇覆水难收

G改弦更张甘冒不韪甘之如饴感人肺腑刚愎自用高官厚禄高瞻远瞩各抒己见各行其是亘古未有功亏一篑孤注一掷沽名钓誉鼓噪而进故作姿态顾影自怜瓜熟蒂落呱呱坠地光怪陆离鬼鬼祟祟

H海市蜃楼含辛茹苦汗流浃背好高骛远和蔼可亲侯门如海后事之师虎视眈眈互相推诿怙恶不悛画地为牢焕然一新黄粱美梦浑身是胆火中取栗

J急功近利集腋成裘计日程功记忆犹新坚壁清野坚如磐石艰苦奋斗三缄其口见风使舵剑拔弩张娇生惯养矫揉造作接踵而来桀骜不驯竭泽而渔戒骄戒躁金碧辉煌金瓯无缺噤若寒蝉泾渭分明兢兢业业迥然不同赳赳武夫居心叵测鞠躬尽瘁举世震惊绝代佳人

K开门揖盗慷慨激昂可见一斑刻不容缓刻苦耐劳空前绝后口干舌燥苦思冥想苦心孤诣脍炙人口

L滥竽充数老马识途老态龙钟雷厉风行礼尚往来励精图治良辰美景良莠不齐梁上君子琳琅满目鳞次栉比流芳百世流连忘返流言蜚语龙盘虎踞路由饿殍戮力同心绿草如茵略见一斑

M满腹经纶毛骨悚然貌合神离磨齿难忘门可罗雀蒙昧无知弥天大谎靡靡之音秘而不宜绵里藏针面面俱到民生凋敝名列前茅明珠暗投明火执仗漠不关心墨守成规

N能屈能伸

O呕心沥血

P旁征博引蓬荜生辉纰漏百出披沙拣金披星戴月迫不及待破釜沉舟Q恰如其分千钧一发千里跋涉前倨后恭前仆后继强弩之末敲诈勒索乔装打扮青出于蓝情不自禁罄竹难书穷兵黩武穷奢极侈曲意逢迎曲高和寡却之不恭

R惹是生非任劳任怨融会贯通如法炮制如鲠在喉如火如荼如雷贯耳如愿以偿孺子可教入不敷出若即若离弱不禁风

S三番五次姗姗来迟稍纵即逝稍事耽搁生杀予夺生死攸关声名狼藉

声名鹊起声闻遐迩拾人牙慧始终不渝世外桃源事必躬亲时过境迁

视死如归拭目以待嗜酒成癖首屈一指梳妆打扮束之高阁水乳交融

死不瞑目死心塌地肆无忌惮随声附和所向披靡

T提纲挈领天网恢恢恬不知耻甜言蜜语挑拨是非挑肥拣瘦条分缕析

铤而走险通宵达旦同仇敌忾投机倒把蜕化变质囤积居奇

W歪风邪气玩世不恭万马齐喑万事亨通枉费心机惘然若失望风披靡

为虎作伥尾大不掉委曲求全味同嚼蜡蔚然成风文过饰非闻鸡起舞

乌烟瘴气无耻谰言无独有偶无稽之谈无济于事无精打采无事生非

毋庸置疑

X熙熙攘攘嬉笑怒骂瑕瑜互见闲情逸致相形见绌响彻云霄向隅而泣

骁勇善战销声匿迹笑容可掬心浮气躁心灰意懒心劳日拙莘莘学子

兴高采烈星罗棋布行踪诡秘性格粗犷休养生息修葺一新虚左以待

栩栩如生喧宾夺主悬梁刺股寻章摘句循规蹈矩循序渐进徇私舞弊

Y揠苗助长湮没不闻言简意赅奄奄一息偃旗息鼓扬长而去摇摇欲坠

杳无音信一筹莫展一鼓作气一见钟情一诺千金一丘之貉一望无垠

一言既出一张一弛一枕黄粱衣衫褴褛贻笑大方以德报怨以身作则

异口同声异曲同工阴谋诡计引吭高歌饮鸩止渴英雄辈出优柔寡断

优哉游哉犹豫不决余音绕梁逾期作废羽扇纶巾语无伦次元气大伤

原物璧还原形毕露缘木求鱼怨天尤人月朗星稀越俎代庖运筹帷幄

Z再接再厉在所不惜责无旁贷沾沾自喜张皇失措仗义执言招摇撞骗

昭然若揭照本宣科遮天蔽日真知灼见支离破碎直截了当直上重霄

直抒胸臆趾高气扬炙手可热掷地有声中流砥柱衷心感谢众口铄金

重蹈覆辙珠光宝气缀句成文惴惴不安擢发难数自暴自弃自顾不暇

恣意妄为纵横捭阖纵横驰骋坐收渔利

二.当代汉语出版物中最常见的100个易错词(以下皆为其正确写法

1.安装

2.甘拜下风

3.自暴自弃

4.针砭

5.舶来品

6.脉搏

7.松弛

8.一筹莫展

9.川流不息10.精粹11.重叠12.度假村13.妨碍14.辐射15.一副对联

16.天翻地覆17.言简意赅18.气概19.一鼓作气20.悬梁刺股21.粗犷22.食不果腹23.震撼24.凑合25.候车室26.迫不及待27.即使28.一如既往29.草菅人命

30.矫揉造作31.挖墙脚32.一诺千金33.不胫而走34.竣工35.不落窠臼

36.脍炙人口37.打蜡38.死皮赖脸39.蓝天白云40.鼎力相助41.再接再厉

42.老两口43.黄粱美梦44.瞭望45,水龙头46.杀戮47.痉挛48.美轮美奂49.啰嗦50.蛛丝马迹51.萎靡不振52.沉湎53.明信片54.墨守成规55.大拇指56.呕心沥血57.平添58.出其不意59.修葺60.青睐61.罄竹难书62.入场券63.声名鹊起

64.发轫65.瘙痒病66.欣赏67.谈笑风生68.人情世故69.有恃无恐70.额手称庆71.追溯72.鬼鬼祟祟73.金榜题名74.走投无路75.趋之若鹜76.迁徙77.洁白无瑕78.九霄79.宣泄80.寒暄81.旋律82.赝品83.不能自已84.犹如猛虎下山

85.竭泽而渔86.滥竽充数87.世外桃源88.赃款89.蘸水90.蛰伏91.装帧92.坐镇93.饮鸩止渴94.旁征博引95.炙手可热96.九州97.床第之私98.恣意妄为

99.编纂100.坐月子

三.常用、易错成语

1、首当其冲:

比喻最先受到对方的冲击、压力、攻击,或首先遭受到灾难。

2、安之若素:

对困窘的遭遇毫不介意,心情平静得像往常一样。

现在也指对于错误的言论或事物不闻不问。

3、杯水车薪:

比喻力量微小,无济于事。

4、不孚众望:

不能使大家信服。

(注意区别于“不负众望”

5、不刊之论:

形容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

6、不名一文:

形容穷到了极点,连一文钱都没有。

7、不忍卒读:

不忍心读完。

形容文章悲惨动人。

8、不以为然:

不认为是正确的,表示不同意。

9、不足为训:

不值得作为遵循或仿效的法则。

10、大快朵颐:

形容食物鲜美,吃得很满意。

也可以比喻吸收了有益的精神营养而非常满足的神态。

11、登堂入室:

比喻人在学问或技艺方面有高深的造诣。

12、耳提面命:

形容恳切地教导。

13、繁文缛节:

指过分繁琐的仪式和礼节。

14、犯而不校:

别人触犯、侮辱了自己也不计较。

15、飞短流长:

传布谣言,恶意中伤。

16、风起云涌:

比喻多样力量或事物并起,发展迅速,声势浩大。

17、凤毛麟角:

比喻罕见的珍贵的人才或事物。

18、俯拾皆是:

形容数量极多,随处可得。

19、高山仰止:

比喻高尚的品德。

20、狗尾续貂:

拿不好的东西接到好的东西的后面,显得好坏不相称。

21、骨鲠在喉:

比喻心中有话,不说出来不痛快。

22、管窥蠡测:

比喻眼光狭小,见识短浅。

23、海外奇谈:

没有根据的、稀奇古怪的谈论或传说。

(一般不用字面意思

24、画地为牢:

比喻只允许在规定的范围内活动。

25、涣然冰释:

比喻相互间的前嫌、怀疑、误会等完全消除或困难迅速克服。

26、毁家纾难:

倾尽家产来解救国难。

27、火中取栗:

比喻受人利用,冒了风险,吃了苦头,却没有捞到好处。

28、祸起萧墙:

祸害起于内部。

29、吉光片羽:

比喻残存的艺术珍品。

30、见微知著:

看到事情的一点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

31、间不容发:

指事物之间的距离很小,或比喻与灾祸相距极近,情势极其危急。

32、噤若寒蝉:

比喻不敢说话。

33、举重若轻:

指某人很有才干,能轻易地完成很艰巨的任务。

34、具体而微:

大体都具备,而规模、形体较小。

35、令行禁止:

形容有严格的组织纪律性。

36、洛阳纸贵:

称誉著作风行一时,流传很广。

37、门户之见:

由宗派情绪产生的偏见。

38、莫衷一是:

各有各的看法或主张,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

39、目无全牛:

比喻技艺纯熟高超。

40、披肝沥胆:

比喻竭尽忠诚或开诚相见。

41、奇货可居:

比喻依仗某种独特的技能或事物以获取功名或利禄。

42、求全责备:

对人对事要求完美无缺。

43、如坐春风:

比喻受到良师的教育而深感温暖,受到鼓舞。

44、十室九空:

形容因灾荒、战乱和横征暴敛使得百姓破产或流亡的惨象。

45、退避三舍:

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46、万人空巷:

形容盛大集会或新奇事物轰动一时的情景。

47、危言危行:

讲正直话,做正直事。

48、韦编三绝:

形容读书勤奋。

49、尾大不掉:

比喻机构下强上弱,或组织庞大、涣散,以致指挥不灵。

50、文不加点:

文章一气写成,无需修改。

51、无出其右:

没有比这更好的了。

52、细大不捐:

无论大小都兼收并蓄。

53、五风十雨:

五天刮一次风,十天下一次雨。

比喻风调雨顺。

54、下里巴人:

泛指通俗的文学艺术。

55、象牙之塔:

指“为艺术而艺术”的文艺家企图脱离社会现实表现个人主观幻想的艺术境界,比喻脱离现实生活的知识分子的小天地。

56、洋洋洒洒:

形容写作时挥洒自如或文章篇幅很长,也形容规模或气势盛大。

57、饮鸩止渴:

喝毒酒解渴。

比喻采取极有害的办法来解决眼前困难而不顾严重后果。

58、与人为善:

泛指善意帮助人。

59、运斤成风:

比喻手法熟练,技术神妙。

60、炙手可热:

比喻气焰盛,权势大。

61、珠联璧合:

比喻人才或美好的事物聚集在一起。

(注意使用对象

62、罪不容诛:

罪大恶极的人杀了也不解恨。

63、捉襟见肘:

整一下衣襟,胳膊肘就露出来了。

现比喻顾此失彼,无法应付。

64、坐收渔利:

比喻利用别人之间的矛盾以获得利益。

65、抱残守缺:

形容思想保守,不肯接受新事物。

66、敝帚自珍:

比喻对自己作品的珍视和爱惜。

67、捕风捉影:

比喻说话或做事时用似是而非的迹象作为根据。

68、陈词滥调:

陈旧的言词,空泛的论调。

(过时的消息不叫陈词滥调

69、楚楚动人:

形容女子姿态美好,令人动心。

(一般不用于形容其他

70、猝不及防:

事情突然发生,来不及防备。

(不能用于“惊喜”

71、大快人心:

使人心里非常痛快。

一般用于坏人受到惩处。

72、等量齐观:

不管事物间的差异,同等看待。

(一般用于人

73、鼎力相助:

多用于求人帮助或表示感谢时的客气话。

74、改弦更张:

比喻变更方针、计划或办法。

75、感同身受:

心里感激就像亲身受到对方的恩惠一样。

多用于代人向对方致谢。

76、广开言路:

指尽量给下属和群众创造提意见的条件。

77、含英咀华:

比喻琢磨和领会诗文的要点及精神。

78、汗牛充栋:

形容藏书很多。

79、浩如烟海:

形容文献、资料等非常丰富。

80、集腋成裘:

比喻积少成多或集众力而成一事。

81、交相辉映:

指多种色彩、光亮等相互映照。

82、良莠不齐:

比喻好人和坏人难以区分,混杂在一起。

83、临危授命:

在危亡关头勇于献出生命。

(千万注意其与“临危受命”的区别!

84、琳琅满目:

比喻各种美好的东西很多,多指书籍或工艺品。

85、拍手称快:

多用来形容因正义得到伸张、公愤得到消除时心情愉快的样子。

86、抛砖引玉:

比喻自己先发表粗浅的文字、不成熟的意见,以引出别人的佳作或意见。

(自谦之语,不能用来指他人的意见

87、琴瑟不调:

比喻夫妇不和。

88、忍痛割爱:

忍痛把自己心爱的东西交给别人。

89、如数家珍:

像点数家里所藏的珍宝那样清楚。

比喻对所讲的事情十分熟悉。

90、身体力行:

亲身体验,努力实行。

一般用以指长辈或领导模范遵守规章原则,为他人作出榜样。

91、谈笑自若:

说说笑笑,跟平常一样,多指在紧张或危急的情况下。

92、忝列其中:

自感羞愧地与他人排列在一起,辱没他人。

(自谦之词,不能用来说他人

93、痛心疾首:

形容痛恨到极点。

94、投鼠忌器:

用东西掷老鼠,又怕打坏旁边的器物。

比喻有顾虑,想干而又不敢干。

(一般用于想打击坏人而又有所顾忌

95、望尘莫及:

比喻远远落后。

96、蔚为大观:

形容事物美好繁多,形成盛大壮观的景象。

97、洗心革面:

比喻人彻底悔改。

(不能用于某种事物情况的改变

98、虚位以待:

留着位置等候,多指接纳人才。

99、养虎遗患:

比喻姑息纵容坏人,会留下后患,使自己受害。

(一般不用于比喻不改正缺点错误所带来的危害

100、摇旗呐喊:

比喻替别人助长声势。

(绝对不能用于为自己

101、一笔抹杀:

指把成绩、优点全部购销或全盘否定。

(一般不用于否定错误或罪行102、一挥而就:

形容写字、画画、作文很快就完成。

(不能用于完成其他事情

103、一蹴而就:

形容轻而易举。

104、源远流长:

比喻历史悠久。

(不能用在表示将来时态的语句中

105、在劫难逃:

指命中注定要遭受祸害,无法逃脱。

现指坏事情一定要发生,无法避免。

106、卓尔不群:

超出寻常,与众不同。

(不能用于物品

107、众目睽睽:

众人都在注视、监督。

(一般用于当众公然做坏事。

108、春意阑珊:

大好春光快要完了。

109、浮光掠影:

比喻观察不细致,学习不深刻。

110、屡试不爽:

经过多次试验都没有差错。

111、明日黄花:

比喻过时的事物。

112、闪烁其辞:

形容说话吞吞吐吐,躲躲闪闪,不肯说出真相和要害。

113、身无长物:

形容人除自身外,东西极少。

114、望风披靡:

比喻被强大势力所压倒,或被敌人气势所震慑,未触即溃。

115、言不由衷:

形容虚伪敷衍,说的不是内心的真话。

116、望其项背:

赶得上。

117、缘木求鱼:

比喻方向、方法错误,不可能达到目的。

118、方兴未艾:

指事物并未停止,正在蓬勃向前发展。

[易褒贬误用的成语]

1、半斤八两:

比喻彼此不分上下。

多用于贬义。

2、不知所云:

常指言语紊乱,令人难懂。

贬义词

3、蠢蠢欲动:

指敌人准备进行攻击或坏人策划破坏活动。

贬义词

4、翻云覆雨:

比喻耍手段,弄权术,反复无常。

贬义词

5、粉墨登场:

化妆登台演戏,也用于讽刺某些人登上政治舞台。

贬义词

6、过江之鲫:

形容时髦的人接连不断。

有贬义

7、沆瀣一气:

比喻意趣相投合的人勾结在一起。

有贬义

8、侃侃而谈:

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交谈。

有褒义

9、空前绝后:

古今所无。

形容十分杰出,独一无二。

有褒义

10旷日持久:

指长期持续下去或耗费时间过久。

有贬义

11、连篇累牍:

形容文章篇幅冗长,语言啰嗦,内容重复。

有贬义

12、巧舌如簧:

比喻善于花言巧语,能说会道。

有贬义

13、趋之若鹜:

比喻很多人竞相追逐某一事物。

有贬义

14、上行下效:

上面的人怎么做,下面的人就跟着怎么干。

有贬义

15、始作俑者:

比喻第一个做某件坏事的人或恶劣风气的创始人。

有贬义

16、受宠若惊:

因受到过分的宠爱而感到意外的惊喜。

多含贬义

17、弹冠而庆:

因即将做官而相互庆贺。

有贬义

18、推波助澜:

比喻推动某种事物的发展并扩大它的影响。

多用于坏的事物。

19、忘乎所以:

忘记了一切。

多形容因骄傲自满而得意忘形。

有贬义

20、无所不为:

没有不做的事。

指什么坏事都干得出来。

有贬义

21、无所不至:

没有达不到的地方。

现多形容坏人到处干坏事或所有的坏事都做到了。

有贬义

22、无所用心:

不动脑筋,什么事情都不会做。

有贬义

23、舞文弄墨:

形容玩弄文字技巧。

有贬义

24、心劳日拙:

指做坏事的人费尽心机,却越来越无法得逞,处境一天不如一天。

25、信笔涂鸦:

比喻字写得拙劣,随便乱涂乱画。

有贬义

26、胸无城府:

指为人坦率真诚,不用心机。

有褒义

27、言近旨远:

话说得浅近,含意很深远。

有褒义

28、一孔之见:

比喻狭隘片面的见解。

有贬义

29、颐指气使:

形容傲慢地指挥别人。

有贬义

30、亦步亦趋:

比喻自己没有主张,为了讨好,每件事都顺从别人,跟着人家走。

有贬义

31、因人成事:

依靠别人的力量办成事业。

有贬义

32、雨后春笋:

比喻事物的大量涌现和蓬勃发展。

有褒义

33、振振有词:

形容自以为理由充分,说个没完。

有贬义

34、左右逢源:

指做事得心应手,顺利无阻。

现在常用作贬义,比喻人处事圆滑

35、坐而论道:

泛指空谈大道理。

贬义

四、常用文言18个虚词详解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与”和“又”

(1蟹六跪而二螯。

(《劝学》(2剑阁峥嵘而崔嵬。

(《蜀道难》

(3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醉翁亭记》

2、表示递进关系。

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2楚怀王贪而信张仪(《屈原列传》

3、表示承接关系,可以译为“就”、“才”、“接着”或不译

(1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鸿门宴》

(2城入赵而璧留秦(《廉颇蔺相如传》

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1德不厚而望国之治,虽在下愚,知其不可。

(《谏太宗十思疏》

(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屈原列传》

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

6、表示修饰关系,可不译

(1吾尝终日而思矣。

(《劝学》

(2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

(《项羽本纪》

1、作谓语,问原因,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可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

(1何者?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廉颇蔺相如传》

(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岳阳楼记》

2、作宾语,代处所和事物,可译为“哪里”,“什么”。

译时,“何”要后置

(1大王何来操?

(《鸿门宴》

(2项王按剑而跽曰:

“客何为者?

”(《鸿门宴》

3、作定语,可译为“什么”,“哪”

(1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琵琶行》

(《岳阳楼记》

1、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怎么”

(1何竟日默默在此?

(《项脊轩志》

(2沛令善公,求之不与,何自妄许与刘季?

(《高祖本纪》

2、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么”,“多么”,“怎么这样”

1、“何如”表示疑问或诘问,相当于“怎么样”或“什么样”

(1樊哙曰:

“今日之事何如?

”(《鸿门宴》

(2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

(《魏公子列传》

2、“何以”即“以何”,介宾短语,相当于“拿什么”,“凭什么”等

(1、非有功哉,何以得主约?

(《高祖本纪》

(2君何以知燕王?

(《廉颇蔺相如传》

1、表示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就”,“这才”等

(1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鸿门宴》

(2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鸿门宴》

2、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是逆转相背的,可译为“缺”,“竟(然”,“反而”等

(1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今君乃亡赵走燕。

(《廉颇蔺相如列传》

(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师说》

3、可表示对事物范围的限制,可译为“才”,“仅”等

1、第三人称代词。

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为“他的”,“它的”(包括复数

(1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

(《刺客列传》

(2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师说》

2、第三人称代词。

一般代人,在句子中作主语或宾语或修饰语的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译为“他”,“它”,不能加“的”

(1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其闻道”作主语(《师说》

(2秦王恐其破璧。

(“其破璧”作主语(《廉颇蔺相如列传》

(3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方其…而东也”作状语

(《赤壁赋》

3、活用为第一人称。

作定语或小主语,译为“我的”或“我(自己”

(1失其所与,不知。

(《烛之武退秦师》

(2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游褒禅山记》

4、指示代词,表远指。

作定语,可译为“那”,“那个”,“那里”,“那样”

(1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屈原列传》

(2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师说》

(3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何为其然也?

”(《赤壁赋》

5、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

(《孟子见梁襄王》

(《逍遥游》

(《离骚》

1、表示并列关系、递进关系

(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烛之武退秦师》

(2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廉颇蔺相如列传》

(3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

(《廉颇蔺相如列传》

(4且臣少仕伪朝。

(《陈情表》

(5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六国论》

2、表示让步关系,相当于“尚且”

1、表人称,相当于“你”,“你们”;作定语时则译为“你的”

(1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

(“你”(《鸿门宴》

(2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你们”(《鸿门宴》

2、表近指,相当于“这”,“这样”,“如此”

(1南宫适出,子曰:

“君子哉若人!

”(《论语》

(2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

(《齐桓晋文之事》

(3以若所为,求若所欲。

(《齐桓晋文之事》

1、表假设,相当于“如果”,“假如”等

(1若朋友交游,久不相见。

(《刺客列传》

2、表选择,相当于“或”,“或者”

(1其以军若城邑降者,卒万人,邑万户,如得大将。

(《史记》

1、在动词前,与动词组成“所”字结构。

属名词性短语,表示“所…的人”,“所…的事物”,“所…的情况”等

(1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

(《魏公子列传》

(2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陈情表》

(3渔人一一具言所闻。

(《桃花源记》

2、“所”和动词结合,后面再有名词性结构,则所字结构起定语的作用

1、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

可译为“向”,“对”等

(1如姬为公子泣。

(《魏公子列传》

(2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桃花源记》

2、表示动作、行为的替代。

可译为“替”,“给”等

(1公为我献之。

(《鸿门宴》

3、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

可译为“当”,“等到”等

(1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晏子使楚》

4、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

可译为“为着”,“为了”

(1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史记》

5、表示动作、行为的原因。

可译为“因为”,“由于”

(1草木为之含悲。

(《〈黄花岗烈士事略〉序》

6、表示被动关系。

读阳平声,可译为“被”。

“为”所引进的是动作行为的主动者;有时亦可不出现主动者;有时跟“所”结合,构成“为所”或“为…所”

用于反诘语气,可译为“呢”

《季氏将伐颛臾》

(《阿房宫赋》

1、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译为“用”,“拿”,“凭借”,“依据”,“按照”,“用(凭什么身份”等

(1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逍遥游》

(2常以身翼蔽沛公。

(《鸿门宴》

(3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廉颇蔺相如列传》

(4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陈情表》

(5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

(《廉颇蔺相如列传》

(6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项脊轩志》

2、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

(1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廉颇蔺相如列传》

3、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于”

(1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廉颇蔺相如列传》

(2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廉颇蔺相如列传》

(3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陈情表》

(4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兰亭集序》

4、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处所,用法同于“于”,可译为“在”,“从”

(1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

(《魏公子列传》

5、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为“和”,“跟”;有时可译为“率领”,“带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