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作文之大自然类的作文素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316646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62.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自然作文之大自然类的作文素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大自然作文之大自然类的作文素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大自然作文之大自然类的作文素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大自然作文之大自然类的作文素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大自然作文之大自然类的作文素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大自然作文之大自然类的作文素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大自然作文之大自然类的作文素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大自然作文之大自然类的作文素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大自然作文之大自然类的作文素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大自然作文之大自然类的作文素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大自然作文之大自然类的作文素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自然作文之大自然类的作文素材.docx

《大自然作文之大自然类的作文素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自然作文之大自然类的作文素材.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自然作文之大自然类的作文素材.docx

大自然作文之大自然类的作文素材

大自然作文之大自然类的作文素材

大自然类的作文素材

【篇一:

人与自然话题作文素材】

人与自然话题作文素材

自然可以满足人类的需要,却永远满足不了人类的贪婪。

——甘地

当人类欢呼对自然的胜利之时,也就是自然对人类惩罚的开始。

——黑格尔

三、经典素材

1、印尼海啸(尊重生命先尊重自然)

2004年12月26号,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以北海域发生里氏8.9级的地震,相当于至少3000颗原子弹威力的地震引发了强烈的海啸,带走了至少15万人的生命,使几百万人流离失所,造成了14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海底地震是形成海啸的主要原因,也是带走十几万条生命的凶手,这似乎是一场纯粹的自然现象,人类无法阻止它的发生。

面对巨大的灾难,人类自称为“弱者”——这一切好像与人类无关。

“人类为破坏环境付出了代价,痛定思痛,人类要作出深刻反思。

这虽然是一次纯自然灾害,但是人类对环境的破坏行为加大了灾难的产生和影响。

”红树林被大量砍伐了,全球海域中70%的珊瑚礁遭到人为破坏。

经济的发展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决定了它带有脆弱性,对财富的贪欲没有节制的蔓延,使人类终于受到了惩罚。

人类必须明白怎么样亲近自然,而不是打扰自然。

否则自然会用自己的方式说“不”。

2、大地母亲的泪(人对自然的巨大破坏应该停止了)

广袤的亚马逊河热带雨林森林中蕴藏着世界上最宝贵、最稀缺的热带雨林资源。

有人称亚马逊流域的热带雨林为“地球之肺”。

然而,时至今日,亚马逊河畔昔日旖旎的自然风光已一去不复返了。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巴西政府开始在亚马逊河地区毁林伐木。

据估计,近十年亚马逊地区的木材产量增加了34倍,其代价就是热带雨林的锐减。

在圣经中,亚当和夏娃因偷吃禁果而被逐出伊甸园,开始了一生的苦难。

如果人们继续挥舞着手中的斧头砍伐森林,执迷不悟地残害大地母亲,那么,人类也终将踏上漫漫的赎罪之路。

而大地母亲滴滴苦涩的泪水,是在警示人们:

自然对人类一无所求,而人类只有在她的庇护下才能得以生存。

地球不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聚宝盆。

她是人类惟一的家园,却不是永远的伊甸园。

3、九寨沟的悲鸣(环保意识亟待加强)

继张艺谋带领的《英雄》剧组撤出不久,电视连续剧《神雕侠侣》外景地又选定在九寨沟,一批武功高强的“侠侣”即将进驻“童话世界”大展拳脚。

九寨沟是“世界自然遗产”,其原始生态环境之美令世人惊叹。

近几年由于当地旅游业的急剧升温,九寨沟风景区早就人满为患。

蜂拥而来的中外游客,使九寨沟的生态系统不堪重负,有识之士对此早已表示忧虑并提出警告:

任何人为的破坏都会给九寨沟脆弱的原始生态环境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

为此,有关管理部门采取了限制上山游客数量、定时局部封山禁游等保护措施,取得了初步成效。

但令人遗憾的是,这些措施禁得住游客游览,却封不住“英雄”、“侠侣”们进山的脚步,静幽如画的九寨沟又现刀光剑影厮杀声。

4、没有风景只有商业(开发还是保护)

日前,一位美国朋友慕名来到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泰山。

川流不息的索道缆车,店铺林立的岱顶闹市,使他根本不觉东岳之雄伟壮观。

他遗憾地说:

“泰山没有风景,只有商业。

”此语令我想起了周恩来总理保护泰山的往事。

20世纪70年代,有关部门曾三次向国务院打报告,要求在泰山上修建公路。

结果,周总理三次都不同意。

他指示:

泰山是中华民族的神圣之山,要登山,不能修公路。

后来,他又强调:

泰山是游览胜地,不能修公路,登泰山就要登,不能不登。

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代,周总理有如此的远见卓识,不能不令人

由衷敬佩。

然而,今天的泰山,岂止是修建了一条公路。

前些年,一些地方官员竟然提出“把风景的泰山,改造成经济的泰山”等口号,于是,三条索道和一条公路真的把泰山变成了“经济山”,不仅有宾馆、饭店,还有娱乐城、电影院,非遗产商业建筑远远超过遗产建筑。

如今,空中索道来来往往,大量游客纷至沓来,自然景观面目全非,泰山如同带上了沉重的镣铐。

5、不要让相机变猎枪(用正确的方法保护野生动物)

一张反映鄱阳湖生态环境改善,候鸟回来的照片,画面中千百只鸟在飞腾;一段记录野生动物生活的电视片,画面上有动感十足的奔跑场景?

?

然而这些人们常见的镜头却遭到了环保工作者的谴责。

,一些人为了获得动物奔跑的镜头,开车追赶野生动物,有的野生动物被活活累死,没被累死的,往往也会受到伤害,不敢再亲近人类。

成卫东曾多次到青海,亲眼看到大群的藏羚羊。

“任何人看到都会有拍照的冲动,但你千万不能追,如果追,不知会有多少小藏羚羊死在母腹中,从这一点说,有的摄影者比盗猎者危害更大!

”野生动物是人类共同的朋友,记录它们是为了让更多的人来保护它们。

当我们举起手中的相机,请不要让相机变成猎枪,去伤害镜头中的野生动物。

6、石油入海流(保护生命之源——海洋)

人类的生存繁衍离不开水。

在几千年文明史中,人类总是沿着江河湖海定居繁衍。

如今,依赖于海洋获得持续发展的人类文明,却在逐渐破坏这些摇篮。

石油,便是伤害大海的一把利剑。

石油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宝贵能源,但人为的事故,战争的破坏,又使这宝贵的能源变为污染源。

给无私奉献的大海带来创伤。

通过各种途径每年进入海洋的石油和石油产品约占世界石油总产量的千分之五。

其中以油轮遇难和战争造成的损失最为严重。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曾有数百艘油轮沉没,估计损失石油1千万吨,至今仍有石油从海底沉船的腐烂油箱中渗漏出来。

海洋接纳来自陆地系统的各种排泄物质和能量,并一直维持着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

但海洋的自净能力是有限度的,如果超过了海洋的承受能力,受害的是人类自身。

(墨西哥湾漏油事件)

四、精彩段落

1、绿色生活,并不意味着文明的倒退,并不标志着人类的返祖。

也许蒸汽机的轰鸣象征进步,也许维多利亚时期英国林立的烟囱象征进步,也许第一列火车象征进步,也许第一艘载人飞船象征进步,但这种种“进步”,都以机器轮轴的刺耳磨擦声使我们与人类的本性渐行渐远!

人是生命,生命需要绿色;草地,赐予我们疲惫时栖息的柔床;绿树,赐予我们焦躁时定神的荫凉?

?

人类即使穿上最先进的科技铠甲,其心灵依然在渴望畅快的呼吸和绿意的抚慰。

当我们的双脚离那湿润的土地越来越远时,绿色的生活之梦,是我们揖别压抑与烦扰的唯一良方。

5、曾几何时,“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诗句常在耳边回响。

曾几何时,“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的古训仍在心头萦绕。

曾几何时,人们乱砍乱伐,使大自然的生态平衡遭到了破坏。

沙丘吞噬了万顷良田,洪水冲毁了可爱的家园,大自然的报复让人类尴尬哑然。

梅水溪曾经说过,没有自然,便没有人类,这是世界一大朴素的真理。

一味地掠夺自然,征服自然,只会破坏生态系统,咎由

自取,使人类濒于困境。

这句话说得一点也不错,人不给自然留面子,自然当然也不会给人留后路,98洪水、2000年的沙尘暴,其实,这就是大自然向人类发出的警示。

曾几何时,人们乱捕乱杀,使人类的朋友惨遭涂炭。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这就是对捕杀动物后果的最真实的写照。

从大学生的伤熊事件到愚人们的疯狂捕猎,人类是否也将要把枪口对准自己?

切记,保护动物就等于保护我们自己。

曾几何时,战争的爆发,使我们赖以生存的星球满目疮痍。

炮火对植被的破坏,核辐射对生命的摧残,尽管广岛、长崎上空的蘑菇云已经散去了半个多世纪,可那里依然还是不毛之地。

由此可见,和平是全人类绿色环保的重要前提。

【篇二:

大自然启示写作素材】

大自然的启示作文素材

1、风从水上走过,留下粼粼波纹;阳光从云中穿过,留下丝丝温暖;岁月从树林走过,留下圈圈年轮,朋友,我们从时代的舞台上走过,留下了什么呢?

2、天空收容每一片云彩,不论其美丑,所以天空宽阔无边。

大地拥抱每一寸土地,不论其贫富,所以大地广袤无垠。

海洋接纳每一条河流,不论其大小,所以海洋广阔无边。

3、要装进一杯新泉,你就必须倒掉已有的陈水;要获取一枝玫瑰,你就必须放弃到手的蔷薇;要多一份独特的体验,你就必须多一份心灵的创伤。

4、冬天的河干涸了,我相信,春水还会来临,那时白帆就是我心中的偶像;风中的树叶凋零了,我相信,泥土里的梦将在枝头开花结果。

5、是一丛秋菊,也要散发芳香;是一片秋叶,也要装点大地;是一株古柏,也要撑起蓝天;是一眼古井,也要流出清泉。

6、远去的飞鸟,永恒的牵挂是故林;漂泊的船儿,始终的惦记是港湾;奔波的旅人,无论是匆匆夜归还是离家远去,心中千丝万缕、时时惦念的地方,还是家。

7、成熟的麦子低垂着头,那是在教我们谦逊;一群蚂蚁能抬走大骨头,那是在教我们团结;温柔的水滴穿岩石,那是在教我们坚韧;蜜蜂在花丛中忙碌,那是在教我们勤劳。

8、岩石下的小草教我们坚强,峭壁上的野百合教我们执著,山顶上的松树教我们拼搏风雨,严寒中的腊梅教我们笑迎冰雪。

9、因为有志,小溪汇成了大海;因为有志,枯枝盼到春的绿叶;因为有志,人类助长了山峰的高度。

让我们站在地平线上,构筑我们的梦想吧,因为我们有志,并会为梦想拼搏的,我们将会是大海、绿叶,站在山顶的那个就会是我们。

10、泥土的味道是苦涩的,海水的味道是苦咸的,树林中清新的空气也有着一丝苦津津的味道。

这苦的大自然,孕育了人们交织着各种苦痛的心灵。

广袤的土地,浩瀚的海洋,辽阔的天空,无瑕的心灵,构成了我们这个世界

11、百花争艳的春天是充满活力的季节,烈日曝晒的夏天是富有热情的季节,瓜果飘香的秋天是极具魅力的季节,白雪飘飘的冬天是最富遐想的季节

12、太阳无语,却放射出光辉;高山无语,却体现出巍峨;大地无语,却展示出广博。

13、我们不做屋檐下叽叽喳喳的麻雀,要做搏击蓝天高瞻远瞩的雄鹰。

我们不做路边随风摇摆的小草,要做高山根深叶茂顶天立地的苍松;我们不做山沟里易涨易退的小溪,要做寒暑不变的一望无涯的沧海。

14、也许,你站不成巍峨的高山,但你依然可以挺立成一棵青松或一枝秀竹,为生命添一分绿意,增一道风景。

也许,你升不成光芒万丈的太阳,但你依然可以升成一轮皎洁的月亮或一颗微弱的星辰,为大地添一分光明,增一分热量。

也许,你妆扮不成雍容华贵的牡丹,但你依然可以长成一朵野花或一棵小草,为人类添一缕芳香,增一分活力。

15、见到满天的细雨,你只要无愧地做雨中飘落的一滴,虽是一滴,却能滋润大地;见到延伸的道路,你只需无愧地做石子中平凡的一枚,虽是一枚,却能支撑前进的步伐。

见到美丽的花园,你只需无愧地做花朵中平凡的一朵,虽是一朵,却能增添色彩。

见到宽广的大海,你只要无愧地做鱼儿中欢快的一只,虽是一只,却能演绎生机。

16、大自然能给我们许多启示:

滴水可以穿石,是在告诉我们做事应持之以恒;大地能载万物,是在告诉我们求学要广读博览;青松不惧风雪,是在告诉我们做人要坚毅刚强;成熟的稻穗低着头,那是在启示我们

要谦虚;一群蚂蚁抬走骨头,那是在启示我们要齐心协力。

17、人们都爱秋天,爱她的天高气爽,爱她的云淡日丽,爱她的香飘四野。

人们都爱莲花,爱她的亭亭玉立,爱她的不蔓不枝,爱她的香远益清。

人们都爱春天,爱她的风和日丽,爱她的花红柳绿,爱她的雨润万物。

18、读沙漠,读出了它坦荡豪放的胸怀;读太阳,读出了它普照万物的无私;读春雨,读出了它润物无声的柔情。

读大海,读出了它气势磅礴的豪情。

读石灰,读出了它粉身碎骨不变色的清白。

19、大自然的语言丰富多彩:

从秋叶的飘零中,我们读出了季节的变换;从归雁的行列中,我们

读出了集体的力量;从冰雪的消融中,我们读出了春天的脚步;从穿石的滴水中,我们读出了坚持的可贵;从蜂蜜的浓香中,我们读出了勤劳的甜美。

20、静物是凝固的美,动景是流动的美;直线是流畅的美,曲线是婉转的美;喧闹的城市是繁华的美,宁静的村庄是淡雅的美。

生活中处处都有美,只要你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有一颗感悟美的心灵。

21、美是游荡在蓝天上的几缕白云,美是依偎在山冈上的几点残雪,美是回荡在密林中的几声鸟鸣,美是跳跃在海面上的一抹斜阳。

22、蓝天无语,却显露出高远;太阳无语,却放射出光辉;高山无语,却体现出巍峨;

大地无语,却展示出广博。

青春无语,却焕发出活力;鲜花无语,却散发出芬芳;春雨无语,却滋润着大地。

23、我看青山换绿,感受到生机勃发的力量。

我看长河落日,感受到雄奇壮观之美。

我看小桥流水,感受到诗情画意之美。

我看鹰击长空,感受到勇于搏击的力量。

我看鱼翔浅底,感受到自由自在的快乐。

我看柳树萌芽,感受到生命萌发的美丽。

24、我登上巍峨的泰山,俯瞰脚下的千山万壑,在我眼前展现的仿佛不是山川,而是我们伟大民族的画卷。

我来到神奇的桂林,望着面前的山山水水,在我眼前展现的仿佛不是奇妙的山水,而是一幅绚丽多彩的图画。

我泛舟秀丽的富春江,饱览眼中的青山绿水,在我眼前涌动的仿佛不是河流,而是我们伟大民族努力奋进的大潮。

25、春天的雨,细腻而轻柔,给山野披上美丽的衣裳;夏天的雷,迅疾而猛烈,为生命敲响热烈的战鼓;秋天的风,凉爽而惬意,为落叶送去温馨的问候;冬天的雪,慈祥而温厚,为庄稼带来多情的呵护。

(四季)

26、山,他不用华丽的言语,只用连绵不绝的奇峰峻岭,生动地教育我们要做一个深沉的人,遇到困难要勇于面对,遇到了挫折就爬起来继续前进,在慌乱的时候,沉着地面对。

他那高高低低、或平坦或陡峭的山峰也向我们倾诉人生有高潮也有低谷,在高潮时不能骄傲,因为它总会过去,在低谷时候不要灰心,因为它也总会过去。

27、海,他不用生动的语句,只用他那波澜起伏的波涛教育我们,人生来就要奋斗,为着自己的事业而不断地奋斗,奔流不息,即使遇到了阻挡你的礁石,也可以经过反复的冲刷,不断地向他发出挑战,努力地走向胜利的彼岸,即使无法到达,奋斗了努力了,也不枉到这个世界走一趟。

28、一棵芽,可以振奋一滩荒原;一场雨,可以唤醒一方旱地:

一滴水,可以拯救一个生命;一点启示,可以造福一个地球!

29、高山之所以耸入云霄,令人叹服是因为它不推辞每一粒沙石;天空之所以广阔无边,令人神往是因为他能收容每一朵云彩;大海之所以波澜壮观,令人惊异是因为它能吸纳每一条河流。

生活也是如此,要想成为高山、天空或大海那样就要善于积累,乐于积累。

积累一些对我们有用的知识与经验,那是我们造就成功人生的开端。

山上逸岩如画,源于风雨的剥蚀;峭壁上苍松挺拔,孕于风霜的洗礼,所以精彩的人生离不开硕挫,真正的勇士须经磨练。

磨练自己是造就成功人生的必要条件。

只有在生活中磨练自己才能使自己成长起来。

日前,一位美国朋友慕名来到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泰山。

川流不息的索道缆车,店铺林立的岱顶闹市,使他根本不觉东岳之雄伟壮观。

他遗憾地说:

“泰山没有风景,只有商业。

”听到这样的评价,不禁让人心生感慨,名山大川是自然界对人类最慷慨的馈赠,人间揽胜,曾经让多少文人墨客魂牵梦萦,这里是他们精神的高地,也是他们灵魂的栖息地。

但是在现代化商业的冲击下,唯美的圣地放佛已经不复存在。

上面是摘自《经济导报》的一则通讯,读了之后你有何感悟?

请选择一个侧面或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得套作。

【构思点拨】

这类试题往往要涉及到对自然的保护,对生态平衡的关注,以及人与自然和合共生的关系的建立等等。

譬如上则材料我们就可以确立“保护古迹(自然),刻不容缓”“经济短视要不得”“呵护自然,方能持续发展”“追寻灵魂的栖息地”等主题。

【素材举例】

1、自然之友梁从诫。

1994年,梁从诫发起和创办了中国第一家民间环保组织“中国文化书院?

绿色分院”,简称为“自然之友”。

从此,他和同事在全国开展绿色希望行动,到大中小学去做环境演讲,启动“羚羊车”流动教学项目,在北京为保留古迹而奔走,向国家提出首钢搬迁建议,到内蒙古沙漠去义务植树,赴长江三峡进行环境考察……许多事情他们给政府提出建议,而政府的许多重要决策,他们也参与了论证。

梁从诫领导的“自然之友”以一种责任与正义的精神,忧患与使命的行动,把民间环保的力量凝聚在一起并发挥到极致,使他们成为中国民间环保的一面旗帜。

中国文坛泰斗季羡林对此评价说:

“宁愿丢一位历史学家,也要多一位自然之友。

[瞄一眼别人的写法~斑白的双鬓,苍老的双手,凋去的容颜,时光在你身上刻下不可磨灭的痕迹,而你却用一颗对自然的大爱之心抹去这岁月的雕刻,于古稀之年奔走,呼号,为这逝去的绿色,这裸露的大地,他是梁从诫,梁启超之孙,梁思成林徽因之子。

褪去辉煌身世的外衣,他以瘦弱之躯行走在呼唤绿色的道路上,哪怕前路黑夜漫漫,哪怕放眼望“微斯人,吾谁与归”,哪怕远方悬崖峭壁寸步难行,哪怕看到的都是无尽的遗憾,也要以一己之身奔赴在这条曲折的道路上,去唤醒糊涂的人类,去呼唤绿色的回归。

6000多米可可西里之上,近百张藏羚羊皮在烈火中发出爆裂的声音,泪眼婆娑中,他看到了藏羚羊最后的挣扎,恐惧,听到了它们的哀嚎

和悲鸣。

这泪,是一个67岁老人的心疼与无奈,为惨遭杀害的羚羊,为人类的麻木愚昧,为人与自然的和谐的逝去,为绿色的不再。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这是庄子的绿色宣言,也是梁从诫先生一生所追求的。

如今,先生的身影已然逝去,但他呼唤绿色的声音依然在我们耳畔回响。

]

2、1845年春天,梭罗走进无人居住的瓦尔登湖边的山林中。

他在小湖边开荒种地,每天打猎和伐木,过着原始、简朴的生活。

在木屋里,在湖边,在林中,在瓦尔登澄明的月光下,他观察着,倾听着,感受着,沉思着,并且梦想着。

他在那里阅读、倾听、种豆、生火、做饭、从容不迫地生活,聆听和体味生活的真谛。

他要让自己“不至于在临终时才发现自己不曾生活过”。

其中大部分的时间,他独自在林中,很少有客人来拜访。

这里的生活是寂寞的,然而梭罗却说:

“寂寞有助于健康”。

就这样,梭罗在瓦尔登湖畔独自生活了920天。

不久,出版了他在小木屋里写下的那些散文,题为《瓦尔登湖》。

《瓦尔登湖》以春天开始,历经了夏天、秋天和冬天,又以春天结束。

结果,美国产生了一位伟大的自然主义思想家,世界上也多了一本好书。

3、致力于“零碳排放”的城市。

丹麦是人均gdp排名世界前十位的发达国家,首都哥本哈根更是全世界最关注的地方之一。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进程的加快,来参观访问的人络绎不绝,因为在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及碳减排方面,丹麦已经走到了世界的前列。

因为崇尚环保,注重健康,丹麦500多万人口就有自行车420多万辆。

在哥本哈根,三分之一以上的市民骑车上下班。

就连首相也经常骑车参加外事活动。

有趣的是,在哥本哈根市内,所有交通红绿灯变化的频率是按照自行车的平均速度设置的。

哥本哈根承诺,要在2025年建成全球首个“零碳排放”城市。

4、星野道夫,执一把摄影机记录下他眼中的自然。

“给予我们鼓励勇气的,可能不是谁曾说过的话,而是那曾经看到的风景。

”正如星野道夫所说,他一个用生命爱自然的摄影机的人。

他拿起摄像机,行走在自己设置好的轨道上,他穿梭于阿拉斯加的山脉,行走于堪察加半岛的冰河。

在他的镜头下,凶残的熊变得憨态可掬,高傲的天鹅也平易近人。

星野道夫把人生看成是一场漂泊,沸腾的血液使他不能在任何一个地方安住,对自然有最深的爱,所以才不眠不休;对自然有更深的理解,所以才不离不弃。

数十载流年似水,磨不去他对自然的忠诚,他用生命幻化成最后的相片,是自然中最悲壮的风景。

自然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远不老。

任凭岁月磨灭,依然鲜活。

正如星野道夫所做的他的心属于自然,他与自然共舞。

他用他永不止息的步伐,告诉我们,应该尊重自然,和谐相处。

【老下巴有话说】

1、人和自然的关系其实也可以从苏轼对自然的理解这个角度去分析。

他常常登山临水,怀古凭吊,去感受大自然的雄奇美丽,抒发自己的壮志豪情,在苦闷中寻求超越和解脱。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不必强求尘世间的功名利禄,只要精神上充分理解大自然的规律,顺应自然,寻求心灵的自由,那么美好的东西就会长期属于超脱的灵魂。

2、人回归自然。

人类曾经像动物一样,完全依赖自然的给予来维持自己的基本生存。

但文明的进步在给我们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使我们和自然的环境、自然的生活离得越来越远。

我们已经无法回到过去,我们已经丧失了在纯粹的自然环境中生存的能力。

人类怎样才能获得幸福?

怎样才能生活得快乐?

首先,我们要回归自然,学会享受自然的给予。

(比如说裸体主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