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范文推荐正者无敌观后感完整版合集.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317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8.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范文推荐正者无敌观后感完整版合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精品范文推荐正者无敌观后感完整版合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精品范文推荐正者无敌观后感完整版合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精品范文推荐正者无敌观后感完整版合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精品范文推荐正者无敌观后感完整版合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精品范文推荐正者无敌观后感完整版合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精品范文推荐正者无敌观后感完整版合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精品范文推荐正者无敌观后感完整版合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精品范文推荐正者无敌观后感完整版合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精品范文推荐正者无敌观后感完整版合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精品范文推荐正者无敌观后感完整版合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精品范文推荐正者无敌观后感完整版合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精品范文推荐正者无敌观后感完整版合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范文推荐正者无敌观后感完整版合集.docx

《精品范文推荐正者无敌观后感完整版合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范文推荐正者无敌观后感完整版合集.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品范文推荐正者无敌观后感完整版合集.docx

精品范文推荐正者无敌观后感完整版合集

正者无敌观后感

正者无敌观后感

时值2013新年将至,各电视台强档的剧幕百花齐放,既有已经占据荧幕许久的谍战片,又有后起之秀各种婆婆和儿媳。

但永远不会少的,就是抗日烽火系列。

似乎,只有这类大主题,大情怀的影视作品才有资格独占鳌头,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

不断让我们永铭记“落后就要挨打”,不断提醒我们的子子孙孙永远不要忘记那段最黑暗又最为光辉的艰苦岁月。

1912年的武昌起义及辛亥革命推翻了腐朽的清王朝。

却没有使中国走向实际的统一和强大,地方割据军阀混战,从护国战争到护法战争,从北伐战争到中原大战,中华大地饱受炮火的洗礼,虽然大浪淘沙,一个个跳梁小丑逐个退出了历史舞台,但高贵的华夏满目疮痍,工农业基础薄弱,各地区派系林立互相拆台。

在这样的背景下,拉开了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抗战之路,一个用意志、用精神、用血肉之驱打败侵略者的史诗!

一、电视剧外的抗日战场一角

抗日战争,按照毛主席的归纳总结,分为防御阶段、相持阶段和反攻阶段,在最初的抗战中,国民政府指挥混乱,各自为战,各地区为保存自身实力弃战局国家于不顾,以至于日军利用机动优势兵力各个击破,国民革命军在添油战术和友军的不断出卖中,将优势拱手相让,拉开了中日双方军事上的力量差距。

在重武器上足以硬抗美军的日军凭借装备的巨大优势,在战争初期摧毁了中央军的战斗意志,(国民革命军的数支部队装备和训练要优于日军,但他们在战斗中扔了武器阵地就往后跑啊)使得侵华日军有恃无恐,甚至还有一位日军中将叫嚣道“我不管他是不是号铁军,中国军队在我眼中都在豆腐军”(此竖子在昆仑关战役中被第五军击毙)。

虽然不想承认,但不得不说,民国时期日军的装备要比我们好太多了,日本一个师团,配备山炮榴弹炮百余门、战马五千匹、轻重机枪四百余挺、迫击炮掷弹筒无算,另还有坦克装甲车数十量、飞机支援。

而反观中方大多数军队,机枪不但数量不多质量还差,至于火炮就更不要谈了。

可能很多人会觉得这些数据也说明不了什么嘛,只能灭自己威风长小鬼子气焰,其实这些确实说明不了核心问题,只是在传统的阵地战对抗中,对方可以轻易的摧毁你的防御工事,杀伤你的有生力量,真实的炮弹绝不是国产电视剧放个汽油瓶冒团火那么简单,水泥钢铁无不灰飞烟灭。

同时作为主政的国民党蒋匪军也确实不怎么的,军纪太差,电《1942》的真实背景是-驻守河南汤恩伯的第二十集团军在中日的合力攻击下全线溃败。

对!

你没有看错,是中日双方的合击下!

汤军团做为蒋匪军嫡系部队作风娇纵,平日群体性抢劫强奸不断,当汤军团遭受日军进攻时,河南百姓争先恐后拿起一切可以拿起的东东向蒋匪军头上砸去,不错,您又没看错,他们打的不是日寇而中央军。

结果,50万中央军放弃防线大溃逃,河南沦丧(其实要不他们也守不住,中央军是有名的宁要军队不要地盘,让别的派系跟日本人死磕去吧)。

一系列情况,重点是国民政府自身的问题,造成了在抗日战魔域名字

争防御阶段,全国主要大中城市基本沦丧殆尽,国民政府不得不采纳白崇喜的“用空间来换时间,分散日军兵力”,其实这已经是既成事实了,那帮笨蛋也不得不承认了。

非常有意思又非常可悲的是,在大陆交通线战役,辽阔的华南,有两支溃不成军的军队在急速前进,一方是国民党逃的溃不成军,一方是日军追的溃不成军......

但是历史无数次的告诉我们,印证着:

一支拥有军魂的军队才是战无不胜的!

哪怕他们的武器装备比对手差很多,在解放战争战场上、在朝鲜朝鲜战场上,英勇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志愿军,面对拥有世界上最强装备的蒋匪军和美帝联军,凭借铁一样的意志和纪律,用自己的信仰,草鞋赛车轮,刺刀破坦克。

虽然他们拥有全美式化装备,虽然他们有完备的后勤补给系统,虽然他们有坦克飞机大炮,可是他们就是打不赢战争,他们除了投降只能被消灭。

在抗日战场上,国民革命军充分利用地形和战略战术,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

虽然我一直不明白,好好的阵地对抗,为什么非要去拼刺,要去跟鬼子肉搏战,即便是老式汉阳造步枪,射击的效率也要高很多。

有人说这样是为了节约子弹,后来经我进一步了解,更重要的原因是只有拼刺才能最大程度的抵消对方重武器的优势,当两军交织在一起的时候,对方很少会用火炮敌我通杀,这也造就了这句著名的鬼子与大刀的故事。

qq网名男生超拽霸气

很多人都可能觉得,抗日战争我们付出这么大伤亡代价,我们一定要付出远高于日军的伤亡比例才能取胜,实际上松沪会战、武汉会战、鄂西会战、常德会战,我们的数量远远高于日军,却损失惨重丢城失地,但这也不尽然,著名的衡阳保卫战,第十军以1。

8万残师在阵地防御战中硬抗日第三、第十一师团12万之众,以最终全军覆没的代价坚守48天歼敌近6万(1。

8比6)。

日军最初计划3天突破衡阳,却没想到战斗持续了48天,在战役中日军动用的火炮飞机无计其数,并多次不人道的使用了毒气弹和燃烧弹,整个衡阳化为人间地狱,可是即便如此,他们就是攻不下城池同时又不得不付出高昂的伤亡代价~曹操说过“武器是不会战斗的,重点是要看使用武器的人”。

二、电视剧内的铮铮铁骨

从《川军团血战到底》到讲述川军抗战的《正者无敌》,荧幕塑造了无数抗日英雄,但没有哪个人物哪个电视剧能更加震撼我的心灵。

里边有两幕我印象非常深。

第一幕。

这一幕讲述的是川军六十六师要出川抗战,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需要给部队发放军饷,中央政府却因为想利用战争消耗掉这支地方部队不发给军饷(民国的内部派系斗争嘛)虽然我开始后来觉得这挺正常的,不发饷也无所谓。

但是主人公的一席话一下让我结合到了实际生活,并不会在有这么可憎的想法了--“战士们都是要养家的,不发饷他们一家老小吃什么喝什么,而且他们是为国家和民族而战,他们要跟武装到牙齿的小鬼子用命去搏,我绝不会让我的士兵饿着肚子去打仗,而且他们中很多人恐怕是再也回不来了。

”虽然战争的伤亡在很多人眼中仅仅是数字,但如果真正进入了战场,那么这个伤亡就远不是数字那么简单了。

每一个战士都是有血有肉的生命,和我们一样,有理想有尊严有家人有朋友的人。

“我绝不会让我们的战士流完血再流泪”,于是主人公通过变卖家产以及靠当地群众的热心支持下,终于凑足了80万袁大头。

其实电视剧中的这一幕挺微不足道的的,似乎也不是什么重点。

只是我始终觉得,如果我是一名指挥官的话,那么我就要对自己的信仰负责、对自己的国家和民族负责,也要对跟我出生入死信任我的士兵们兄弟们负责。

第二幕。

这一幕就十分悲壮了。

六十六师一二二旅在坚守山东滕县外围阵地的时候,全旅残余的两千官兵打光了所有的子弹,在少将旅长的率领下,拿起了大刀,昂天长啸着“血战到底”,在开阔的战场冲向日军阵地。

几百米的距离并不远,没有太多的豪言壮语、没有任何掩护、没有战术队形,他们凭着意志和勇胆冲锋着,等待着他们的是日军完备的阵地,超过一百挺轻重机枪以及数不尽的步枪齐射,这种惨烈的场面足以让天地变色,每每让我回想起来都心有余悸,呼啸的子弹、震天的喊杀声、成片倒下的川军战士以及时刻不停射击的日军士兵。

即便是如此屠杀式的战斗,也没有一名六十六师战士后退一步迟疑一秒!

战斗的结果是:

日军“叽咕”中将开始还叫嚣着“这群川军疯了,哼,看是你的身体硬还是子弹硬”。

随着川军战士的义无反顾和凌冽杀气,包括这个将军在内所有的日军士兵被吓破了胆,扔了阵地没命的往后跑。

进攻的一二二旅用他们的气势吓退了敌人的进攻,全旅除仅有十来人生存外,自旅长以下全部殉国。

三、从今天的角度看抗日战争

许多穿越小说电视剧讲述了主人公穿越到抗日那段岁月,挑起民族的重任。

历史不容假设,也没有机会来重演,一个现代人投入到那个年代就像往长江中投一粒石子,毕竟民国存在的致命问题太多了。

但我觉得,倘若那个年代我们拥有强大的工业基础,拥有德意志一样的钢铁雄师,消灭区区日寇不费吹灰之力,打到东京跟去趟自己后花园又有廖无区别,即便是直击美帝又有何惧!

“狼烟起,江山北望”。

狼烟早已不用,万里长城也成为了名胜古迹,不在是军事上的防御屏障。

日寇的铁蹄并没有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失败而变得迟缓,反而走起了精兵路线,我感觉颇像一战后希特勒麾下的纳粹德军(意思就是虽然被限定了数量,但是战斗力却远远超过所谓的规定),从日本近段时间参加环太平洋军演等等一系列军事活动而言,日军的装备还是那么令人瞠目结舌,就价格而言,甚至比美军都要昂贵。

虽然武器不能决定战争的胜负,但如果我是指挥官的话,我绝不会让民国时期战士们用血肉之躯和敌人坦克同归于尽的情况再度发生。

郑板桥阅读答案

郑板桥阅读答案

问题:

1、从短文中找出三个成语写下来。

2、联系上下文解词语。

妙趣横生

闻名于世

3、根据文章回答问题。

(1)郑板桥一生杰出的成就是

(2)郑板桥个性喜欢兰、竹、石的原因是什么

(3)板桥体的特点是

4、简要概括郑板桥同情穷苦百姓的两件事。

第一件:

第二件:

5、文中用()给文章分成了四段。

概括段意。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第四段:

【答案】

1、独树一帜妙趣横生万古不移

2、联系上下文解词语。

妙趣横生美妙的情趣,充分地表现出来。

闻名于世全世界都有名。

3、根据文章回答问题。

(1)郑板桥一生杰出的成就是诗书画方面独树一帜,号称诗书画三绝。

(2)郑板桥个性喜欢兰、竹、石的原因是什么

兰花四时不谢,竹子百年长青,石头万古不移,是值得歌颂的。

(3)板桥体的特点是:

他写的字大大小小,歪歪斜斜,如乱石铺路,但是给人以一种特殊的美感,自成一家。

4、简要地概括郑板桥同情穷苦百姓的两件事。

郑板桥当县令时,私自开仓济贫被罢官。

郑板桥把卖字画的钱发给老百姓。

5、用()给文章分成四段。

概括段意。

第一段:

郑板桥是清朝书画家,从小聪明好学,中了进士,当了县令。

第二段:

郑板桥的诗书画独树一帜,号称诗书画三绝。

第三段:

郑板桥被罢官后,用卖字画的钱救济穷人。

第四段:

郑板桥一生留下了许多宝贵财富,值得我们怀念。

【郑板桥原文】

郑板桥

郑板桥是清朝的一位书画家。

小时候,他聪明好学,但家里很穷,夜里读书没钱买灯油,他经常到附近一个古庙里,借着佛灯读书。

之后中了进士,当了县令。

郑板桥一生最杰出的成就,是在诗书画方面独树一帜,号称诗书画三绝。

他的诗大都来自现实,来自生活,言之有物,读起来妙趣横生。

他写的字大大小小,歪歪斜斜,如乱石铺路,但是给人以一种特殊的美感,自成一家,这就是他的板桥体。

如今还有不少人在模仿他的书法呢!

郑板桥的画也闻名于世。

他个性喜欢画兰、竹、石。

他认为兰花四时不谢,竹子百年长青,石头万古不移,是值得歌颂的。

郑板桥在淮县当县令时,因那里闹灾荒,他私自开仓救济老百姓而被罢官。

从此,他回到家乡以卖画为生。

可他有个怪脾气,一些财主、官吏依仗财势叫他画,他却偏不画。

郑板桥卖字画所得的钱,大多数给了穷人。

他身背一个长口袋,卖画的银子放在里面,一路散发给穷苦百姓,走到家银子也散发光了。

郑板桥活到七十三岁。

他的一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财富,永远值得我们怀念。

【相关阅读】

郑板桥读后感

郑板桥是我国古代一位很有名的诗人,还是清代著名的书画家,文学家。

郑板桥家里很穷,连灯油的买不起。

但他不甘贫穷,想方设法的创造条件读书。

有一天他无意中发现了一个古庙的佛灯彻夜不灭,他天天上庙里读书,所以才成就了有名的诗人。

我想郑板桥家庭条件这么不好,他都能够好好学习,此刻我们家庭条件真么好为什么不好好读书哪,从今以后我必须要好好读书。

往事一坛爷爷的干卤面为你,千千万万遍家族的成员春去秋来,你已不在

 

郑成功简介

郑成功简介

郑成功简介

(一):

郑成功,是明朝末年的著名军事将领,民族英雄,曾横渡台湾海峡,击败荷兰在台湾的驻军,成功收复台湾,关于这位民族英雄,这天小编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他。

郑成功简介

郑成功(16240826-16620623),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俨、大木。

福建泉州南安人,祖籍河南固始。

汉族,明末清初军事家,抗清名将,民族英雄。

其父郑芝龙,其母名田川氏。

弘光时监生,因蒙隆武帝赐明朝国姓“朱”,赐名成功,并封忠孝伯,世称“郑赐姓”、“郑国姓”、“国姓爷”,又因蒙永历帝封延平王,称“郑延平”。

1645年(清顺治二年,弘光元年)清军攻入江南,不久郑芝龙降清、田川氏在乱军中自尽;郑成功率领父亲旧部在中国东南沿海抗清,成为南明后期主要军事力量之一,一度由海路突袭、包围清江宁府(原明朝南京),但终遭清军击退,只能凭借海战优势固守泉州府的海岛厦门、金门。

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永历十五年)率军横渡台湾海峡,翌年击败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台湾大员(今台湾台南市境内)的驻军,收复台湾,开启郑氏在台湾的统治。

有《延平王集》行世。

郑成功死后,台湾民间陆续建立庙宇祭祀,其中以台南延平郡王祠最为重要。

郑成功简介

(二):

郑成功简介

作者:

郑成功

(1624~1662)明清之际抗清名将,民族英雄。

福建泉州府南安县(今福建南安东)石井乡人。

本名森,字名俨,号大木。

父郑芝龙到日本经商,娶田川氏(一作翁氏)为妻。

郑成功于明天启四年(1624),在日本平户(今长崎县松浦郡)出生;七岁时返国,在安平(今福建晋江安海镇)从师学习。

自幼才思敏捷,聪明过人。

崇祯十七年(1644),在南京国子监读书。

南明弘光覆亡前夕,郑成功回到福建。

时南明唐王朱聿键建都福州,建元隆武。

郑芝龙领郑成功晋见隆武帝,隆武帝见其少年英俊,便赐姓朱,封忠孝伯,人称“国姓爷”。

又令挂招讨大将军印,镇守仙霞关等军事重地。

郑成功于顺治五年(1648)四月率军攻克同安县。

七年,计杀盘踞厦门的郑联,遂以厦门为抗清基地。

八年,郑成功率兵南下广东,清兵乘虚偷袭厦门。

郑成功星夜赶回,处死留守厦门失职的堂叔郑鹏,复踞厦门。

十年五月,清军攻海澄,郑成功率军死守,击退清军。

十一年二月,清廷遣使携“海澄公”印招抚郑成功;八月,又遣使者及其弟郑渡、郑荫前来劝降;郑成功均坚决拒绝。

十四年,南明永历帝册封郑成功为延平王、招讨大将军。

十五年七月,郑成功率兵十余万,大小战船数十艘,联合鲁王部将张煌言的抗清队伍,开始北伐。

八月间,船队在舟山以北的羊山

海面遇风,回舟山修整。

翌年五月,再率兵由舟山出发,连克瓜洲、镇江,进逼南京。

张煌言和杨朝栋率领的水师前镇,还上溯芜湖。

长江下游的太平、宁国、池州、徽州等四府三州二十二县纷纷归附,江南、皖南地区再次燃起抗清烽火。

驻南京的清朝总督郎廷佐见势危,便利用郑成功屡胜后滋长麻痹轻敌思想,写信要求暂缓攻城,待一个月后自动开城投降。

郑成功轻信答应,清军却暗中部署。

七月下旬,清将梁化凤率精兵突然袭击,郑军大败,甘辉等将领阵亡。

郑成功见大势已去,只好退出长江,回到厦门。

十七年,清廷派达素为大将军,调集三省兵力,进攻厦门。

郑成功奋起反击,守住厦门。

此时,清朝在全国已逐渐构成统一局面,清廷可集中更多兵力围剿郑成功。

应对这种局势,郑决定收复台湾,以作为长期的抗清基地。

台湾于1624年(明天启四年)和1626年先后遭到荷兰殖民者与西班牙殖民者入侵。

1642年,荷兰打败西班牙,占领全岛,实行殖民统治。

郑成功于顺治十八年三月,率领两万五千名官兵,大小战船数百艘,从福建金门料罗湾出发,经澎湖,到达台湾西南沿海。

在赤嵌(今台湾台南)附近的禾寮港登陆。

在海战中,郑军用火船击沉荷兰主要舰只赫克托号船;在陆战中;又击毙荷兰侵略军头目汤玛斯·贝德尔和一百一十余名官

兵。

郑成功挥师围攻赤嵌城,用断水办法逼迫荷军守将描难实可于五月四日率军出降。

郑成功进而炮攻荷兰殖民者首府台湾城(今台湾安平)。

荷兰殖民总督揆一利用城高炮烈顽抗,攻城未下。

郑成功遂一面指挥军队围困台湾城,一面在已收复地区加强政治、经济建设。

荷兰殖民者在巴达维亚(今印度尼西亚雅加达)的长官和总评议会,得知郑成功率军在台登陆消息后,派遣一支由雅科布·考乌率领的援军,有十二艘战船和七百二十五名士兵,于九月驶靠台湾城,与该城荷军联合进攻台湾街和附近的中国战船。

在郑军坚决反击下,荷军进攻失败,考乌借口配合清军打击大陆上郑成功军队,擅自折经暹罗(今泰国)逃回巴达维亚。

郑成功在围困台湾城八个多月后,于顺治十八年十二月初,用火炮轰击台湾城东的乌特利支堡,占领该堡后,逼攻台湾城。

十三日,揆一献城投降,荷兰殖民者最后签订有十八条款的投降书,不久即率残部离开台湾。

郑成功收复了被荷兰殖民者盘踞近四十年的台湾岛。

郑成功到台湾后,按大陆政制,改赤嵌地方为东都,设立承天府和天兴县、万年县,分管南北路,改台湾城为安平镇,后又在澎湖设立安抚司。

他在经济上实施屯垦,鼓励“寓兵于农”。

注意发展对外贸易和民间贸易,并奖励大陆东南沿海人民迁台定居,以参

加农业生产,推广先进农耕技术。

由于军队和移民的开垦活动,不久后台湾西部出现了新建的村镇,文化教育也有了发展。

郑成功在收复台湾四个多月后,于康熙元年(1662)五月初八病逝。

他在台湾一年又两个月的时间中,为收复台湾、建设台湾作出了巨大贡献。

郑成功简介(三):

郑成功简介,郑成功的故事

时间:

2014-11-16职责修改:

中国历史故事网点击:

郑成功(1624-1662年),祖籍中国福建南安人,是一位民族英雄。

但出生于日本九州平户,母为日本田川氏,原名郑森,字明俨,号大木。

后由南明唐王隆武帝赐国姓朱,名成功,故又称国姓爷。

郑成功为明朝最后一个强调反清复明的官员,并透过实质的武力攻击让当时占领台湾的荷兰东印度公司之人员撤退,而流传下了众多极富传说色彩的活动遗迹和传奇故事。

反清

郑成功受南明隆武帝拢络,赐姓为明朝的国姓朱,并封忠孝伯,这也就是他俗称国姓爷的由来。

22岁任南明隆武帝御营中军都督。

清顺治三年(南明隆武二年,1646年),清军攻克福建,唐王隆武皇帝遇害,在清大学士洪承畴的招抚下,郑成功的父亲认为明朝气数已尽,不顾郑成功的反对,只身北上向清朝朝廷投降。

清军在这时掠劫郑家,郑成功的母亲田川氏为免受辱于清兵,切腹自尽。

“国仇家恨”之下,隆武二年十二月(1647年1月)郑成功在烈屿(小金门)起兵,旗帜上的称号是“忠孝伯招讨大将军罪臣朱成功”。

永历三年(1649年)改奉南明永历年号,永历帝封他为延平郡王,故亦有称其为郑延平者。

1651年到1652年在闽南小盈岭、海澄(今龙海)等地取得3次重大胜利,歼灭驻闽清军主力。

后挥师北取浙江舟山,南破广东揭阳。

顺治十二年(1655年),清定远大将军济度率兵约3万入闽,会同驻闽清军,进攻郑军。

郑成功利用清军不善水战的弱点,诱其出海作战,次年四月将其水师歼灭于厦门围头海域。

在起义后的16年间,郑成功据地在现今小金门和厦门(当时为一小岛,并没有和大陆连在一齐)一带的小岛,完全控制了海权,以和外国人做生意收集资金,筹备军力,并且深入内陆广设商业据点,收集许多有关清军与朝廷的情报,以前

几次起兵,也和清朝廷议和以争取时间恢复兵力。

期间,降清的郑芝龙在清庭的要求下多次写信给郑成功招降,清帝亦曾下诏册封郑成功为靖海将军海澄公,郑成功坚辞不受;顺治十四年(1657年),郑芝龙与郑成功私信被清廷截获,以通敌罪流徙郑芝龙于宁古塔。

顺治十五年(1658年),郑成功统率水陆军17万北伐,次年入长江,克镇江,围南京,后因中清军缓兵之计,损兵折将,败退厦门。

十七年,在福建海门港(今龙海东)歼灭清将达素所率水师4万余人,军威复振。

驱荷复台的立场和功绩

永历六年九月,台湾发生郭怀一齐义,郑成功多方支持台湾人民这一反抗殖民统治的斗争,《被忽视的福摩萨》有如下的记述:

“岛上中国居民认为受公司压迫过甚,渴望自由。

他们受到国姓爷方面的鼓励,认为能够得到国姓爷的支援,于是举行了一次危险性的暴动。

中国人民的叛乱虽然很快被镇下去,地方秩序也已恢复常态;但公司仍然怕中国人会再次发生叛乱,甚至取得更大的成果......”台湾人民也期望郑成功能早日赴台,赶走荷兰殖民者;郑成功也更坚定驱荷复台的决心。

对于收复台湾的任务,郑军诸镇的看法很不一致。

为了统一议取台湾的决心,郑成功于永历十五年正月,召集各镇畅开门路,议取台湾:

吴豪、黄延等人认为台湾航行险恶,台地又多瘅疬,居住困难,而且红夷[指荷兰人]船坚炮猛,很难取胜,因而反对东征;陈永华、马信、杨朝栋等人则极力赞成东征,收复台湾,认为这是一项正义的举措。

在经过一番辩论之后,高瞻远瞩的郑成功庄重声明:

“本藩矢志收复台湾,故冒波涛进取不服之区,非贪恋海外,苟延安乐。

”并坚决地宣布:

“台湾非吾亲征不可!

”经过一番议率之后,最后取得一致的意见,决定东征复台。

郑成功率将士二万五千多人,战船数十艘,于当年三月二十三日,从金门料罗湾誓师东征。

四月初一日船队驶达台湾鹿耳门港外,郑成功鼓励将士说:

“尔等从征诸提镇营将,勿以红毛火炮为疑畏,当遥观本藩益首所向,衔尾而进。

”于是郑军从禾寮港与北线尾登陆,进攻赤嵌城[荷人称为普罗文查堡],事载江日升《台湾外纪》。

下面引录一些函牒和文献,略加论证:

在围攻赤嵌城同时,郑成功向荷兰当局发出通牒,勒令荷兰人投降。

如果胆限拒绝,定将屠杀无遗。

荷兰总督揆一多次遣使者来,妄图以十万两银要求郑成功退兵;后又要求保台湾城[荷人称为热兰遮],允许荷兰人自由出入。

郑成功对荷兰使者义正辞严地指出:

“该岛一向属于中国的。

在中国不需它之时,能够允许荷兰人借居;此刻中国人需要这块土地,来自远方的荷兰客人,自应把它归还原言,这是理所当然的事。

”[事载甘为霖前揭文]。

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巴达维亚日志》中,记述1661年12月21日郑成功的表态写道:

“我此次是为索回原属泉州,现应当归我领有的福摩萨土地和城堡而来。

你们务必立即将城堡交出......”

郑成功又警告使者,要荷兰人立即离开台湾,允许将枪炮、财物,运回巴达维亚,并宽怒其敌对行动。

并且指出:

“如果你们仍旧不可理喻,违抗我的命令;如果你们一意孤行,自取灭亡......我的健儿便会向它指赤嵌城进攻,加以占领,并把它夷为平地。

我大军一动,能够翻天复地;我军所向无敌,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你们要听从我的警告,对此加以好好思考。

四月初六日,赤嵌城荷兰守将描兰实叮,在城孤援绝的困境下献城投降,郑军取得东征复台的第一大胜利。

于是郑军开始进攻台湾城,把台湾城围得水泄不通;又挖深壕沟,切断城内水源;同时又在海上击退巴达维亚的援台舰队。

至永历十五年十二月十三日,揆一在无粮、无水、又无援兵的困况下,被迫投降。

郑成功以明招讨大将军名义,理解荷寇投降。

揆一等二十八人代表荷兰政府的在和约上签名后,带领残兵败将离开台湾,回到巴达维亚。

郑成功最后打败了当时号称“海上霸王”的荷兰侵略者,取得了光复台湾的最后胜利。

连横在《台湾通史》中写道:

“是役也,陷围七月,荷兵死者一千六百人。

自天启四年至永历十五年(1624—1662),荷兰据有台湾凡三十八年,而为成功所逐,于是郑成功之威名,震于寰宇。

对海外华人的保护

1647年1月,郑成功在烈屿起兵抗清后,于转战中国大陆东南部期间,多次帮忙明室宗族与民众渡海定居台湾及东南亚各地。

抗清期间,郑成功为了筹备粮饷而大力发展海外贸易,当时荷兰人常劫夺郑氏和海外华人商船,郑成功多次派出水军打击荷兰舰队,并于1656年到1660年期间两次警告荷兰人,郑氏将不会与荷兰贸易,除非荷兰人停止劫夺华人的商船。

另外,郑成功让华商领取郑府令牌和“国姓爷”旗号,以帮忙保护华人在海外经商时的安全。

当时确有很多海外华商采取此法,而得以安全出海经商。

评价

郑成功接收父亲的兵力,成员多是盗贼出身,于是郑成功一向是“强人统治”,“严刑峻法”,极少理解属下的意见。

然而他的文人背景却也能让他以德服众,同时也有助于他对商业方面的经营,创造出胜过他父亲的局面。

因郑成功为汉和混血,日本人亦视之为大和英雄,如今日本平户(今长崎县平户市)海滨尚有“儿诞石”,相传郑成功即在此出生。

日本作家近松门左卫门曾写了一部名为《国姓爷合战》的净琉璃剧,风靡一时。

台湾日治时期,日人拆除为数不少的汉人庙宇。

但位于台南,清代设立祭拜郑成功的延平郡王祠所幸被保存。

并另在旁兴建和风建筑“开山神社”,亦供奉郑氏,构成双庙格局。

直至战后,开山神社遭拆除,延平郡王祠则将原先闽式建筑整修为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