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实验选择题专项训练解析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317206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3.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化学实验选择题专项训练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中化学实验选择题专项训练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中化学实验选择题专项训练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中化学实验选择题专项训练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中化学实验选择题专项训练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高中化学实验选择题专项训练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高中化学实验选择题专项训练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高中化学实验选择题专项训练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高中化学实验选择题专项训练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高中化学实验选择题专项训练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实验选择题专项训练解析版.docx

《高中化学实验选择题专项训练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实验选择题专项训练解析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化学实验选择题专项训练解析版.docx

高中化学实验选择题专项训练解析版

实验选择题专项训练

1、海水开发利用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向苦卤中通入Cl2是为了提取溴

B.粗盐可采用除杂和重结晶等过程提纯

C.工业生产中常选用NaOH作为沉淀剂

D.富集溴一般先用空气和水蒸气吹出单质溴,在用

将其还原吸收

【答案】C

【解析】根据题意,不产生其他的杂质,更好提取K,最好使用工业生产中常选用KOH作为沉淀剂。

所以答案选择C.

2、下列操作或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答案】C

【解析】A选项俯视会使溶液浓度减小;B选项HCl与NaHCO3反应生成新的杂质气体CO2并且氯气溶于水,会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故洗气瓶中应为饱和食盐水,而不是饱和碳酸氢钠溶液;C选项食盐水为中性溶液,发生吸氧腐蚀,氧气减少,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导管会形成红色水柱;D项饱和食盐水与电石反应生成乙炔,但是还有杂质气体H2S,H2S也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退色,体现还原性,需要先去除杂质再检验。

点评:

考查实验装置以及实验过程中操作与现象的正确性

3、下列实验中,所使用的装置(夹持装置略)、试剂和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

【答案】A

【解析】考查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与评价。

A.由于Fe(OH)2极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所以需隔绝空气,正确;B.容量瓶不能用了溶解固体,错误;C.氨气极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错误;D.实验室制乙烯需要170℃的温度,温度计的水银球应浸入液体内,错误;选A。

4、下列有关实验的选项正确的是()

A.配制0.10mol/LNaOH溶液

B.除去CO中的CO2

C.苯萃取碘水中的I2分出水层后的操作

D.记录滴定终点读数为12.20mL

【答案】B

【解析】答案选择B。

选项A,容量瓶的只能用来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不可以用来溶解固体,固体的溶解应当在烧杯中进行,然后冷却至室温以后再转移到容量瓶中。

选项B,NaOH溶液可以吸收CO2,而不与CO反应,因此该选项正确。

选项C苯的密度小于水,因此水层在下面,当用分液漏斗从活塞支管处放出以后,苯层应当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故该选项错误。

选项D滴定管的零刻度线是在最上方的,读数从上到下是依次增大的,因此该图正确读数为11.80ml,注意滴定管的精确值在小数点后两位。

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且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称取2.0gNaOH固体

先在托盘上各放1张滤纸,然后在右盘上添加2g砝码,左盘上添加NaOH固体

B

配制FeCl3溶液

将FeCl3固体溶于适量蒸馏水

C

检验溶液中是否含nh4+

取少量试液于试管中,加入NaOH溶液并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产生的气体

D

验证铁的吸氧腐蚀

将铁钉放入试管中,用盐酸浸没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实验基础。

A中氢氧化钠易吸水潮解,像这样的化学物质都需要放在小烧杯中快速称量,故A错误。

B选项中配置氯化铁溶液时,为抑制Fe3+的水解,一般会在稀盐酸中溶解氯化铁固体,然后再稀释到需要的浓度,故B错误,C正确。

D选项中钢铁的吸氧腐蚀条件是钢铁表面水膜呈弱酸性中性或者碱性,而题目给的酸性环境只会导致钢铁发生析氢腐蚀,故D错误。

6、下列叙述Ⅰ和Ⅱ均正确并有因果关系的是()

选项

叙述Ⅰ

叙述Ⅱ

A

1-己醇的沸点比己烷的沸点高

1-己醇和己烷可通过蒸馏初步分离

B

原电池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原电池需外接电源才能工作

C

乙二酸可与KMnO4溶液发生反应

乙二酸具有酸性

D

Na在Cl2中燃烧的生成物含离子键

NaCl固体可导电

【答案】A

【解析】B、错误,原电池是不需要外接电源。

C、错误,乙二酸可与

溶液发生反应是氧化还原。

D、错误,电解质能导电是在水中或融熔状态下,

固体不能导电。

点拨:

知识:

理论与实验相结合,试题难度:

中等。

7、列说法正确的是()

A.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装入NaOH溶液进行滴定

B.随着NaOH溶液滴入,锥形瓶中溶液PH由小变大

C.用酚酞作指示剂,当锥形瓶中溶液由红色变无色时停止滴定

D.滴定达终点时,发现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悬滴,则测定结果偏小

【答案】B

【解析】A、错误,滴定管要用待测液润洗;C、起始溶液是酸,滴定终点时,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且半分钟不褪色;D、错误,滴定达终点时,发现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悬滴,则测定结果偏大。

点拨:

本题考查酸碱中和滴定,难度中等。

8、下列由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操作及现象

结论

A

向AgCl悬浊液中加入NaI溶液时出现黄色沉淀。

Ksp(AgCl)

B

向某溶液中滴加氯水后再加入KSCN溶液,溶液呈红色。

溶液中一定含有Fe2+

C

向NaBr溶液中滴入少量氯水和苯,振荡、静置,溶液上层呈橙红色。

Br—还原性强于Cl—

D

加热盛有NH4Cl固体的试管,试管底部固体消失,试管口有晶体凝结。

NH4Cl固体可以升华

【答案】C

【解析】A、向AgCl悬浊液中加入NaI溶液时出现黄色沉淀AgI,说明AgI更难溶,所以Ksp(AgCl)>Ksp(AgI),A错误;

B、如果原溶液中含Fe3+,溶液也会呈红色,B错误;

C、向NaBr溶液中滴入少量氯水和苯,振荡、静置,溶液上层呈橙红色,证明产生Br2,Cl2+2Br-=Br2+2Cl-,Br-为还原剂,Cl-为还原产物,根据强制弱规律,还原性:

Br->Cl-,C正确;

D、NH4Cl受热分解为NH3和HCl,两种气体在试管口又重新生成NH4Cl,D错误。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为测定新制氯水的pH,用玻璃棒蘸取液体滴在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即可

B.做蒸馏实验时,在蒸馏烧瓶中应加入沸石,以防暴沸。

如果在沸腾前发现忘记加沸石,应立即停止加热,冷却后补加

C.在未知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说明该未知溶液中存在SO42-或SO32-

D.提纯混有少量硝酸钾的氯化钠,应采用在较高温度下制得浓溶液再冷却结晶、过滤、干燥的方法

【答案】B

【解析】选项A,新制氯水能使pH试纸褪色,故不能用pH试纸测新制氯水的pH值,错误。

选项B,正确。

选项C,未知试样还有可能存在Ag+,错误。

选项D,提纯混有少量硝酸钾的氯化钠,应采取蒸发结晶,错误。

10、检验用硫酸亚铁制得的硫酸铁中是否含有硫酸亚铁,可选用的试剂是()

A.NaOHB.KMnO4C.KSCND.苯酚

【答案】B

【解析】高锰酸钾有强氧化性,将高锰酸钾溶液滴入溶液中,若溶液中有硫酸亚铁,则可与硫酸亚铁反应,从而高锰酸钾由紫色变为无色,而NaOH、KSCN以及苯酚都会与Fe3+反应,故选B。

11、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用玻璃棒蘸取

溶液点在水湿润的pH试纸上,测定该溶液的pH

B.中和滴定时,滴定行用所盛装的反应液润洗2~3次

C.用装置甲分液,放出水相后再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有机相

D.用装置乙加热分解

固体

【答案】B

【解析】A项,PH试纸在使用时是不能用水润湿的,所以错误。

B项正确。

C项用分液漏斗进行分液时下层液体从下层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所以C项错误。

D项给试管中固体加热时,试管口要向下倾斜,所以错误。

12、下列设计的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多选]

A.制备

悬浊液:

向1

溶液中加过量的6

NaOH溶液

B.提纯含有少量乙酸的乙酸乙酯:

向含有少量乙酸的乙酸乙酯中加入适量饱和NaOH溶液,振荡后静置分液,并除去有机相的水

C.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

:

取少量待检验溶液,向其中加人入少量新制氯水,再滴加KSCN溶液,观察实验现象

D.探究催化剂对

分解速率的影响在相同条析下,向一支试管中加人2mL5%

和1mL

,向另一支试符中加入2mL5%

,和1mL

溶液,观察并比较实验现象

【答案】D

【解析】A项中项氯化铝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生成的是偏铝酸钠,得不到氢氧化铝,所以A项错误。

C项中检验亚铁离子,是先加入硫氰化钾,不变红,再加入少量新制氯水的顺序进行。

否则如果有三价铁离子存在就检验不出原来是否含有亚铁离子。

因此正确的为BD.

13.下列实验方案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检验淀粉是否水解生成葡萄糖

向淀粉溶液中加入稀H2SO4,加热几分钟,冷却后再加入新制Cu(OH)2浊液,加热,观察是否有红色沉淀生成

比较H2CO3、HCN的酸性强弱

用pH计测定同温度同浓度的Na2CO3溶液和NaCN溶液的pH,比较pH大小

区别植物油和矿物油

向植物油和矿物油中分别加入烧碱溶液,加热,冷却后观察是否分层

验证CaCO3的溶解度小于CaSO4

将浓Na2CO3溶液滴加到CaSO4悬浊液中,充分振荡、过滤、洗涤,向所得固体中滴加盐酸,观察是否有气体生成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答案:

C

14、用下图装置制取、提纯并收集下表中的四种气体(a、b、c表示相应仪器中加入的试剂),其中可行的

是()

答案:

C

15、11.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  )

选项

操 作

可能的现象

结 论

A

向某溶液中先滴加少量氯水,再滴加KSCN溶液

溶液变为血红色

溶液中一定含有Fe2+

B

向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CO2

有晶体析出

溶解度:

NaHCO3﹥Na2CO3

C

向酚酞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2O2

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Na2O2与水生成的碱有漂白性

D

将表面氧化的铜丝从酒精灯的外焰慢慢移向内焰

黑色的铜丝变红

CuO被内焰中的乙醇蒸气还原

答案:

D

16、下列选用的仪器和药品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B

C

D

尾气吸收Cl2

吸收CO2中的HCl杂质

蒸馏时的接收装置

乙酸乙酯的收集装置

答案:

D

17、下列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B

C

D

装置

目的

收集NH3并验证

其水溶液的碱性

制备氯气

配制一定浓度

的NaOH溶液

加热胆矾制备

无水硫酸铜

答案:

B

18、11.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用图1所示装置可收集NO气体

B.用图2所示装置可吸收多余氨气且能防止倒吸

C.用图3所示装置可实现反应:

2H2O

O2↑+2H2↑

D.用图4所示装置可证明酸性:

H2SO4>H2CO3>H2SiO3

答案:

D

19、为实现实验目的,选用的装置、实验操作均正确的是()

实验目的

实验步骤和装置

A

探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不同温度下,取0.1mol/LKI溶液,向其中先加入淀粉溶液,再加入0.1mol/L硫酸,记录溶液出现蓝色的时间

B

配制100mL1.0mol/LNaOH溶液

向100mL容量瓶中加入4.0gNaOH固体,加水到刻度线

C

验证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往铁电极附近滴加铁氰化钾溶液

D

比较H2O2和Fe3+的氧化性

将盐酸酸化的双氧水滴入Fe(NO3)2溶液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