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里市语文素养知识与技能分组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317512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4.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凯里市语文素养知识与技能分组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凯里市语文素养知识与技能分组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凯里市语文素养知识与技能分组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凯里市语文素养知识与技能分组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凯里市语文素养知识与技能分组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凯里市语文素养知识与技能分组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凯里市语文素养知识与技能分组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凯里市语文素养知识与技能分组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凯里市语文素养知识与技能分组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凯里市语文素养知识与技能分组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凯里市语文素养知识与技能分组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凯里市语文素养知识与技能分组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凯里市语文素养知识与技能分组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凯里市语文素养知识与技能分组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凯里市语文素养知识与技能分组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凯里市语文素养知识与技能分组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凯里市语文素养知识与技能分组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凯里市语文素养知识与技能分组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凯里市语文素养知识与技能分组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凯里市语文素养知识与技能分组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凯里市语文素养知识与技能分组试题.docx

《凯里市语文素养知识与技能分组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凯里市语文素养知识与技能分组试题.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凯里市语文素养知识与技能分组试题.docx

凯里市语文素养知识与技能分组试题

2010年语文素养知识与技能试题分组题卷

第一组

1、判断题

唐代诗人王维所作的《送元二使安西》诗,后来被谱成《阳关三叠》成为当时极为流行的乐曲。

 (     )                                   

  答案:

正确

2、填空题

课程是(   )、(  )、(  )、(  )四个因素的整合。

 答案:

教师、学生、教材、环境

3、简述题:

某老师教《赵州桥》一课后,带领学生来到桥梁博物馆参观。

在观看桥梁模型、欣赏桥梁图片、听取相关介绍的过程中,学生对进一步了解探究桥的相关内容产生了浓厚兴趣,并根据关注点的不同自觉自愿组成四个研究小组:

有的组分工合作,收集关于桥的诗歌、散文、成语、谚语等资料,并编辑成册;有的针对桥的坚固安全,船舶违章撞击状况展开相关调查,写出调查报告;有的了解关于桥的传说故事,写想象作文;有的搜集古今中外桥的图片,了解、叙述桥的发展历程…… 随后,老师组织学生展开交流,畅谈自己的研究收获。

请你点评一下这项语文综合性学习。

解析:

①充分体现了老师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把握;②组织学生开展活动体现了自主交流、合作探究的宗旨;③避免了就教材教教材,丰富了学生除课本外的知识。

第二组

1、选择题

请把下列惯用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个选出来。

(   )

(A)疾风知尽草

(B)敏于事而呐于言

(C)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答案:

本题应选C

2、判断题

黑柳彻子是日本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窗边的小豆豆》一书是她的代表作。

(    )

答案:

正确

3、简述题

《称象》一课的教学接近尾声,某老师为了帮助一年级学生深入理解“准确”一词的含义,在学生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她把“准确”同“正确”“明确”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并举出例句加以说明:

“我们做数学题计算要准确。

”“你讲得道理很正确。

”“你的意思表达得很明确。

对于这样帮助学生辨析词义,你有什么想法?

解析:

①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准确理解词语含义;②避免了枯燥的就词解词,加深学生对词义的理解;③引导学生学会辨析词语的细微差别。

第三组

1、填空题

请按笔顺规范说出正确的笔画:

“陋”字的第一笔是(   ),第二笔是(   )

答案:

“陋”字的第一笔是(横撇弯钩),第二笔是(竖)

 2、选择题

《春江花月夜》被闻一多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该诗的作者是(   )

A陈子昂

B骆宾王

C李白

D张若虚

答案 应选D

3、简述题

在教学《科里亚的木匣》一课中,一生突然举手提问——

生:

科里亚的爸爸到哪里去了?

他有爸爸吗?

师:

课文主要写科里亚会动脑筋;和他爸爸无关,所以不用写。

生:

那为什么写他妈妈呢?

师:

因为科里亚是学着妈妈的样子埋匣子的。

生:

那为什么要写他奶奶呢?

师:

那是因为奶奶和科里亚一起转移的呀。

同学们,我们索性来研究一下吧。

课文里确实没写科里亚的爸爸和爷爷,想一想,他们都到哪里去了?

生:

(沉思后大叫)我知道,他们都打仗去了!

师:

课文中有答案吗?

学生们立刻捧起书本找到了答案:

“科里亚和他妈妈要四年后才能……科里亚的爸爸他们应该说花了很大的力气……才把敌人赶了出去。

请简要评析这一教学片断。

解析:

①以读代讲,避免了传统阅读教学中教师包办代替的做法;②引导学生课文内容发现问题又自己解决问题,使学生顿悟;③充分体现了教师作为引导者的教学理念。

第四组

1、判断题

请判断下面的说法正确与否

《汉语拼音方案》规定:

v只用来拼写外来语,少数民族语言和方言。

(   )

答案:

正确

  2、连线题

请将下列民歌与其所流行地区连线

花儿与少年     陕北民歌

凤阳花鼓       青海民歌

兰花花         安徽民歌

答案:

花儿与少年——青海民歌

凤阳花鼓——安徽民歌

兰花花——陕北民歌

3、简述题

一位老师在教学现代诗《金色的细雨》中,一课开始的时候有这样一个教学对话的片段:

老师在黑板上写一个“雨”字,并说:

小雨通常是细雨(教师边说边在“雨”前加了一个“细”字)。

请说说,你见过什么样子的细雨?

学生回答:

毛毛细雨、淅淅沥沥的雨……

师:

老师今天要介绍的细雨,你们一定没见过。

请大家看我板书(教师在“细雨”前加上了“金色的”三个字,读课题。

生:

(读)《金色的细雨》

师:

读了课题,大家一定有问题要问。

生:

什么样的雨叫做金色的细雨?

(教师在课题后画了一个“?

”)

生:

为什么叫金色的细雨?

(教师又在课题后画了一个“?

”)

师:

同学们提出的这两个问题,老师心里明白,课文里也有答案。

请大家自由读课文,从中寻找答案。

请你对以上的教学片段作分析、点评。

解析:

①开题巧妙,充分利用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抓住题眼开课;②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③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便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第五组

1、选择题

请把下列词语中书写正确的一个选出来

A痉孪

B罗嗦

C迁徙

答案:

本题应选  C迁徙

2、连线题

下列各乐器分别是哪个民族的流行乐器?

    冬不拉     蒙古族

    马头琴     维吾尔族

     手鼓       哈萨克族

 答案:

冬不拉———哈萨克族

   马头琴———蒙古族

       手鼓————维吾尔族

   3、简述题。

某老师在教学六年级《草原》一课时,有位学生提出,“鄂温克姑娘们戴着尖尖的帽子,既大方,又稍有点羞涩”一句中,“大方”与“羞涩”前后矛盾。

老师引导学生进行了讨论,同学们发表了以下意见:

“姑娘们中有的大方,有的稍有点羞涩。

“随着歌词内容的变化,姑娘们表演有时大方,有时羞涩。

“大方,是因为姑娘们把客人当作家人一样,所以无拘无束;羞涩,是因为她们年轻,初次见客人总有点不好意思。

老师认为他们的理解都有道理,给予了肯定。

请简要评析这一教例。

解析:

①教师不是给学生以直接的答案,避免了传统教学中一切由教师包办的做法;②充分利用学生已经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互助学习;③利用随机评价机制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

第六组

1、连线题

请将奥林匹克会旗中五环的颜色与其所代表的五大洲连线

黑色       大洋洲

红色       亚洲

黄色       欧洲

蓝色       非洲

绿色       美洲

答案:

黑色——非洲

红色——美洲

黄色——亚洲

蓝色——欧洲

绿色——大洋洲

2、判断题

“义”字的规范笔顺是:

点、撇、捺 (     )

答案:

正确

3、简述题

某老师教学“笑嘻嘻”这个词时,并没有释义,而是对二年级学生说:

“你们看老师脸上怎么样?

”学生说:

“老师脸上‘笑嘻嘻’的”。

她又问:

“除了笑嘻嘻,还有什么词可以表示笑呢?

”有的说,笑眯眯;有的说,笑哈哈。

她问:

“笑哈哈、笑眯眯和笑嘻嘻有什么不同呢?

”学生说,笑哈哈是张口大笑,笑眯眯是眯起眼睛的笑,而笑嘻嘻就是微微有点笑。

请你点评这一教学片断。

解析:

①先让学生明白笑的意思,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扩充笑的多种状态,及时生成多种教学资源;②再利用具体的形象帮助学生理解笑的不同词语;③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明白词语的细微差别。

 第七组

1、选择题

《现代汉语通用字笔顺规范》中,7000个汉字的字序排列使用的是汉字的五个基本笔画,它们是(     )。

A横竖折撇捺

B横竖撇捺折

C横竖撇点折

答案:

应选C横竖撇点折

2、判断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

“凡年满七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到八周岁。

”(    )

答案:

错误

3、简述题

在语文教学的课堂上,每当学生正确地回答了教师的问题时,不少教师总是喜欢这样夸奖学生:

“你真棒!

”“你真了不得!

”“说得太好了!

请对这样的评价方式谈谈你的看法。

解析:

①每个学生都有期望鼓励心理,老师这样鼓励无疑对学生有好处;②此评价只是重在结果的评价;③应该说出孩子棒在哪,为什么了不起,为什么说得好,把过程的评价融进去就更好。

第八组

1、填空题

“_______________”是繁荣文化事业的基本方针,简称“双百”方针,具体地说就是:

在文艺创作上允许不同风格、不同流派、不同题材、不同手法的作品同时存在、自由发展;在学术理论上,提倡不同学派、不同观点互相争鸣、自由讨论。

答案: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2、选择题

下列句子中敬辞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本公司新推出两款超大液晶屏电视机,欢迎致电垂询。

B:

阁下有什么不满,敬请留下宝贵意见,以待我们日后改进。

C:

老先生,您高寿啊?

D:

张先生,有时间的话,到我府上喝杯茶吧。

答案:

D

3、简述题

某语文老师坚信熟能生巧。

因此,在布置家庭作业时,要求学生每个生字写十遍,并告诫学生,若写错一个字,罚抄一百遍。

请点评一下这位教师的做法。

解析:

①教师未能考虑孩子的生理发育情况;②惩戒式的教育往往适得其反;③机械重复的练习不仅不能提高学习的效果,还会导致学生怨学情绪的增长。

 第九组

 1、判断题

请判断下面的说法正确与否:

“每”字共8画,它的笔顺是:

撇、横、竖、横折钩、横、点、点、横。

答案:

错误

 2、选择题

神话“夸父追日”“精卫填海”都出自(   )

A《山海经》

B《吕氏春秋》

C《淮南子》

D《庄子》

答案:

应选A。

3、简述题

2006年9月7日上午,温家宝总理到北京黄城根小学听了一节五年级语文课——《新型玻璃》,还进行了精彩的评课:

“我觉得,陈老师整堂课进行的很好。

她让孩子讨论,让孩子自己找资料,找答案。

这就是启发式教学。

她尊重每一个孩子,对孩子充满爱心和学生交流,这就是教学相长。

“这堂语文课也有值得改进的地方。

比如表达,用词、口语、习作的训练还可以加强一点,要告诉学生,一个事物为什么这么表达?

用你自己的话怎样表达?

温总理的评课意见与《标准》的哪一理念是一致的?

对你有哪些启迪?

解析:

①与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是一致的;②温总理首先肯定的是启发式教学,即训练学生学会思考。

‘教是为了不教’,强调的正是举一反三。

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而语文素养的形成过程,是人不断地修习语言的过程,是与人的言语实践过程相一致的过程,是人的言语经验的终身发展过程。

因而,在设计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注意处理好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关系。

温总理在评课中所提到的表达、用词、口语、习作问题,实际上也就是语言文字的应用实践问题。

 第十组

1、判断题

 请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

 所有的多音字,多音词的读音在《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中都能查到。

(      )

答案:

错误

 2、选择题

戏曲《女驸马》选段所属的剧种是(       )

A、黄梅戏

B、豫剧

 C、越剧

 D、京剧

答案:

应选A

 3、简述题

有位老师买了一本特级教师的课堂实录。

他兴致勃勃地按照“实录”上了同一节课,结果发现效果并没有预期的那么好。

课后,该老师感慨地道:

没想到套用特级教师的教案效果也不佳。

这位老师的问题出在哪?

结合这个案例谈谈你对如何借鉴别人案例的看 法。

解析:

①这位老师的问题出在生搬硬套,不切合实际;②应该取其符合自己也符合学生实际的方法为我所用;③从别人的案例中挖掘其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而学之。

第十一组

1、选择题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第三学段(小学5~6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万字。

A、150

B、100

C、70

D、200

答案:

应选B

2、选择题

“三农”问题一直是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和关心的问题,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

“三农”是指:

A、农民  农村   农产品

B、农村  农业   农民

C、农民工  农村  农田

D、农民 农民工  农业

答案:

应选 B 

3、简述题

这是一篇四年级小学生的习作(节选),文题是《春天》

“春天细菌繁殖旺盛,夏季的蚊虫都是这时孳生;春天易流行感冒;春天雨水淅淅沥沥下个不停,很烦人,像个爱哭的小姑娘总也止不住;春天冷热不均,忽冷忽热……

老师面对全班同学做了这样的评价:

“有的同学不停地在作文中写春天不好,是不听老师讲解、胡思乱想跑题的结果。

古往今来,文人们都夸春天好,说春天不好是动错了脑筋。

这样的讲评合适吗?

请对此做一简析。

解析:

①不合适;②用固定的模式指导学生习作,禁锢了学生思维;③评价忽视了学生生活体验,无疑给学生以致命的打击,偏离了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轨道。

第十二组

1、填空题

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         周年;中国共产党建党        周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          周年。

答案:

60   88  82

2、选择题

“唐宋八大家”中有六人出于宋代,另外出于唐代的古文作家是(      )

A、韩愈和刘禹锡

B、白居易和柳宗元

C、韩愈和柳宗元

D、刘禹锡和白居易

答案:

应选C

3、简述题

叶圣陶说:

“什么是教育?

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目标,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持续发展终身受益。

请简述一下你是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的。

解析:

①培养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思考的习惯;②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的习惯;③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的习惯;④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的良好习惯;⑤培养阅读时圈画批注的方法;⑥培养成阅读后做小练笔,写读书笔记的习惯。

(答对其中三条即可。

第十三组

1、判断题

辨别下列词语中书写的正误。

A、必恭必敬()

B、装帧()

C、污七八糟()

答案:

A、×;B、√;D、×

2、1、选择题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

“阅读教学是           之间对话的过程。

”请你从下面选出正确的答案。

(       )

A、教师与学生

B、学生与学生

C、学生、教师、文本

D、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

答案:

应选C

 3、简述题

某老师在教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时,板书:

“七点。

七点一刻。

七点半。

”问:

“同学们,你们觉得这段话有意思吗?

怎么一个时间就是一句话,连用三个时间写成了三句话?

”一生说:

“这样可以表现出作者焦急的心情。

”一生说:

“作者可能不停地看时间,盼着父亲早点回来。

”老师说:

“是啊,作者连用三个表示时间的句子表达自己焦急的心情。

同学们,你们也能用上这样的句式自定时间写一段话吗?

试试看。

请你谈谈对这样教学的看法。

解析:

①充分挖掘教材内涵,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②注意利用教材资源引导学生学习书面表达的技巧(作文);③体现学以致用的思想,通过实践来巩固所学知识。

第十四组

1、选择题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是(       )的代表。

A、儿童中心论

B、教师中心论

C、劳动教育论

D、活动中心论

答案:

应选B

2、选择题

“鸿雁传书”的故事和下列哪个人物有关?

(     )

A、史学家司马迁

B、汉武帝刘彻

C、常胜将军霍去病

D、不辱使命的苏武

答案:

应选D

3、简述题

某老师教《董存瑞舍身炸暗堡》时有这样一个教学片段——

师:

课文最后一段写了董存瑞舍身炸掉了敌人的暗堡,扫清了我军前进道路上的障碍,消灭了敌人,使隆化城获得了解放。

我们能用哪四个字概括这一段的大意呢?

(前面的三段教学都非常顺利,学生的答案正是老师的心中所想:

道路封锁、请求获准、暗堡炸毁)

生1:

我们胜利了。

师:

太笼统了。

生2:

消灭敌人。

师:

和“我们胜利”是一样的。

生3:

解放隆化。

师:

靠近标准答案了,再改一改。

生3:

(学生沉吟一会儿)隆化解放

师:

说得好!

(老师随手在黑板上板书:

隆化解放)

请你对这位老师的教学谈谈看法。

解析:

①教路机械,牵着学生鼻子走。

②禁锢学生思维;③照本宣科

第十五组

1、选择题

下列诗句出自苏轼作品的是(      )

A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B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C、千离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D、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答案:

应选A

2、选择题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A、《天问》

B、《招魂》

C、《九歌》

D、《离骚》

答案:

应选D

3、简述题

学生课外阅读遇到了三个问题:

(1)课业负担重,没有时间读课外书;

(2)缺少经典名著和学生喜欢的读物;(3)电视、网络游戏的冲击。

请你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措施。

解析:

①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②向学生推荐经典名著和他们喜欢的读物;③安排合理的时间看电视和玩游戏。

第十六组

1、判断题

判断下列对“启蒙”一词的解释条

A、“启蒙”的意思是传授基础知识或入门知识。

()

B、“启蒙”的意思是带来启发。

()

C、“启蒙”的意思是使人变得聪明。

()

D、“启蒙”的意思是教人要懂事。

()

答案:

B、C、D错,A对

 2、选择题

异形词指的是普通话书面语中并存并用的同音(声、韵、调完全相同),同义(理性意义,色彩意义和语法意义完全相同)而书写形式不同的词语。

请把下面词语中不是异形词的一组挑选出来。

(       )

A、按语    暗语         

B、笔画    笔划

C、掺假    搀假

答案:

应选A

3、简述题

某老师在教学四年级《燕子》,“还有几只横掠过湖面,剪尾或翼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那小圆晕便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一段时,学生把“小圆晕”读成了“小圆圈”,细心的同学指出这个错误后,老师面向全班提问:

“为什么这里用小圆晕,而不用小圆圈?

能换成“小圆圈”吗?

学生通过查字典知道“晕”是指“太阳和月亮周围的光圈”后,老师适时的出示了日晕的图画,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品出了燕子荡起的一圈一圈的波纹就像七彩的日晕那么优美,灵动。

请评析这一教例。

解析:

①关注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资源,合理、恰当地利用问题或“错误”;②借助生成性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感悟文章用词的准确;③符合新课标倡导的以读带讲,让学生从文中感悟,从文中学习语言的精神。

第十七组

1、填空题

有的偏旁是独体字,如:

土、子、车、木、禾、矢等。

当它们作为左右结构的合体字的偏旁时,有的笔画就要发生变化。

例如:

“城”字“土字旁”第3笔“横”就要改为“提”。

同样,“短”字“矢字旁”第(  )笔(   )就要改为(   )。

答案:

第(5)笔(捺)就要改为(点)。

2、选择题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要求小学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     )篇(段)

A、160

B、60

C、70

D、240

答案:

应选A

3、简述题

著名特级教师斯霞在教学“灭”字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

在一个透明的玻璃杯里点燃一根蜡烛,然后在杯口盖上一块玻璃,火渐渐熄灭了。

试用相关的教学理论来解释、分析这一教例。

解析:

①应用形象生动的直观演示,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②针对会意字的特点,有助于学生识记字形和了解字义。

第十八组

1、选择题

儒家典籍“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和(       )

A、《春秋》

B、《周易》

C、《尚书》

D、《中庸》

答案:

应选D

2、选择题

请把下列词语中正确的一个选出来。

A、扑朔迷离

B、色厉内韧

C、安份守己  

答案  应选A

3、简述题

于漪老师在教“宇宙里有几千万万颗星星”这句话时,一学生问“万万等于多少”,结果引来哄笑。

有学生说“万万就等于亿”。

于老师随即追问:

“既然如此,为什么用‘万万’而不用‘亿’?

”沉默了片刻,有学生认为,用“万万”听起来更响亮,而且“万万”好像比“亿”多。

他的回答又引来一片哄笑。

但于老师当即予以肯定:

“你实际上发现了汉语修辞中的一个现象,有时字的重复可产生两个效果,一是听得清楚,二是强调数量多。

”这时,大家都用钦佩的目光看着那两个学生。

请就此教学片断谈谈你的认识。

解析:

①及时关注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资源,合理、恰当地利用问题或“错误”,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益。

②对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两位学生,老师巧妙地寻求答案的“合理性”,及时保护了学生的积极性,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③老师具有扎实的汉语言文字功底,所以能从容应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各种“意外”,因学定教,顺学而导,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十九组

1、填空题

请按笔顺规范说出正确的笔画。

“哉”字的最后两笔是(   )和(     )

答案:

“哉”字的最后两笔是(撇)和(点)

2、选择题

下列哪一个故事不是出自《伊索寓言》?

(     )

A、狐假虎威

B、狼和小羊

C、狐狸和葡萄

D、农夫和蛇

答案:

应选A

3、简述题

请简述阅读教学三个显著的目标层次。

解析:

①具有独立阅读的基本能力。

如:

能用普通话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文,拥有默读、略读、浏览的本领;②拥有一定的语文积累。

如:

累计认识3000个左右的常用字;理解、熟记一定数量词语、成语、名言警句、格言俗语,认识基本的句式,常见的表达方式和方法。

背诵诗文160篇(段)以上,其中低年级50篇;中年级50篇;高年级60篇。

③达到一定的阅读量,培养语文学习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如:

规定了课文的字数和阅读的总量(课文总字数大约30万字左右;课外阅读的总量在145万字以上:

其中低年级达到5万字以上;中年级在40万字以上;而高年级则应在100万字以上)。

第二十组

1、选择题

田园诗是以歌颂田园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歌样式,它的开创(    )。

         A、陶渊明

         B、贺知章

         C、孟浩然

         D、谢灵运

        答案:

应选A

2、判断题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

识字与写字的要求同步,1~2年级要多认多写。

()

答案:

错误

3、简述题

下面是《坐井观天》课堂实录的一个片段。

师:

小鸟和青蛙谁说得对?

生甲:

小鸟说的对。

生乙:

我反对,我认为青蛙说得对。

生丙:

他们说得都对。

(众生哗然。

师若有所思,片刻停顿之后,即向学生投以赞许的目光。

师:

大家都有各自的看法,很好。

如果能把理由说出来,那就更好了。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个个跃跃欲试。

生甲:

(迫不及待)小鸟说得对,因为天确实大得很。

生乙:

(胸有成竹)青蛙说得对,因为他在井底,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天,它说得是实话,也没错。

生丙:

(按捺不住)他们都把各自看到的真实情况说出来了,都很诚实,应该都对。

师:

(点头肯定,竖起大拇指)好!

几位同学都谈出了各自的见解和感受,说得都有道理。

大家再想想,假如青蛙跳出井口,他还想到什么,说些什么?

大家讨论讨论,看谁想得好,说得棒。

请根据新课程标准,对这一片段进行点评。

解析:

①教学符合新课程标准对语文的定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②教师没有随意否定学生的说法本生体现的就是一种人文的关怀;③顺势而导,让学生说出理由,更能激发学生思想的火花,有效拓展了学生思维。

第二十一组

1、选择题

请把各组中正确的一个词语挑选出来。

A、①民信片         ②名信片        ③明信片

B、①舶来品          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