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强光美容.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31813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8.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激光强光美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激光强光美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激光强光美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激光强光美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激光强光美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激光强光美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激光强光美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激光强光美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激光强光美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激光强光美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激光强光美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激光强光美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激光强光美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激光强光美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激光强光美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激光强光美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激光强光美容.docx

《激光强光美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激光强光美容.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激光强光美容.docx

激光强光美容

激光和强脉冲光美容

上海第九人民医院皮肤科陈向东

近十年来,新型激光和强脉冲光的出现、发展和成功应用使美容医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同时为我们眼睑、眼周及其他头面部皮肤和黏膜的美容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治疗手段。

一.激光和强脉冲光

1.什么是光

无论是激光还是强脉冲光都属于光的范畴。

事实上光是电磁波大家族的成员之一,有波动性和粒子性的双重特性。

通常人们所说的光是指能被人眼所感受到的可见光。

由于波长的不同,可以在人眼中感受到赤、橙、黄、绿、青、蓝、紫等不同的色彩。

有时也将一些肉眼感受不到部分称为光,如:

紫外光、红外光等。

2.激光和强脉冲光的产生原理、特性及两者间的比较

激光是通过能量源发射某一形式的能量(如强光、电流等)激发激光介质(如红宝石晶体、染料、二氧化碳等)后产生的单一波长(如694nm、585nm、10600nm)的光,并在振谐腔内放大后形成的一种具有单波长、高能量、相干性和平行方向特征的光。

简单而言:

激光就是受激释放并放大的光(lightamplificationbystimulatedemissionofradiation,Laser)。

激光器的结构比较复杂,制造成本一般较高。

而强光设备相对简单一些,是将由强闪光灯作为光源所释放出来的含有许多波长的光通过一个或两个单向截止滤光片的作用将其限定在某一段波长的范围(如560nm-1200nm)而形成的含有某段光谱的较高能量的光。

由于激光和强光的原理和制造工艺等方面的不同,两者有以下区别:

激光和强脉冲光比较表

激光

强光

波长

单一

宽光谱

脉宽

可短到ns

至少ms

强度

可很强

较强

相干性

相干

非相干

方向

平行

非平行

制造

复杂

较简单

波长改变

困难

容易

3.激光和强脉冲光作用于皮肤、黏膜的原理

当一束光照射皮肤或黏膜时可以被反射、透射、散射和吸收。

皮肤和黏膜的不同层次结构不同,对光的反射、吸收等也不相同。

4%~7%的入射可见光能被皮肤反射回来。

这些光对皮肤组织没有作用,是我们工作人员的防护对象。

只有被皮肤或黏膜吸收的光才能真正对皮肤及黏膜组织起到治疗作用。

我们通常将皮肤和黏膜中能吸收光能的成分或结构称之为色基(chromophore),如:

血红蛋白、黑色素、外源性的文身墨水等,它们往往含有各种色素。

一般情况,入射到皮肤和黏膜的光大多都能被色基所吸收而发挥疗效。

不同波长的光,不同色基的吸收能力也不相同,因此,我们可以使用不同波长的激光或强脉冲光来针对各种色基进行治疗。

无论是激光还是强光,对人体皮肤组织的治疗作用主要依据选择性光热作用原理和选择性热动力学原理。

选择性光热作用原理:

1983年由Anderson和Parrish提出。

根据这一原理,要使激光能选择性的作用皮肤及黏膜的靶组织就必须具备3个基本条件:

①透入皮肤或黏膜的激光波长必须被靶目标优先吸收;②激光照射时间必须短于或等于靶目标的热驰豫时间(thermalrelaxationtime);③激光的能量要足以使靶目标达到损伤温度。

所谓热驰豫时间的含义是这样:

靶目标受激光照射后温度升高然后开始冷却,当温度降低一半时所需的时间。

目前认为,当激光的持续时间短于靶目标的热驰豫时间时,靶目标就没有充足的时间将热量传递给周围组织,那样就能避免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

选择性热动力学原理:

是关于皮肤组织中热扩散、传导的一些理论。

由于皮肤靶组织的大小结构成分多种多样,热扩散、传导的速度等也不相同,因此,了解这些规律对我们深入理解光和组织的相互作用很有意义。

例如:

人们发现同样是球体,大体积的其相对表面积较小,因此当激光照射它时有吸收热量较慢(加热慢)而放出热量也较慢(散热慢)的特性,因此在设计脱毛激光时就想到如果我们能将激光照射到皮肤组织的时间延长(脉宽拉长),就可能通过缓慢加热将体积较大的毛囊温度逐渐升高,而对于表皮基底层中大量很小体积的黑素细胞(它们与毛囊一样都有黑素,同样可能成为激光的靶目标),缓慢加热使它们一边被加热一边又很快将从激光中获得的热量传递到周围组织,那样它们的温度就升不上去,从而拉开的毛囊与基底层中黑素细胞的温度差,避免了脱毛时皮肤的损伤。

即使是体积相同的物体,形状不同时它的热传导特性也不相同。

依据选择性光热作用原理,我们选择能被目标靶组织选择性吸收的波长进行治疗。

依据选择性热动力学原理,我们可以通过改变激光和强脉冲光的脉宽、脉冲次数和延时来选择性损伤体积和形态不同的靶目标。

因此通过选择和调节不同的波长和脉宽等参数,激光和强脉冲光可以很有效的在眼面部皮肤及黏膜的色素性疾病、血管性疾病、赘生物的祛除、去皱及脱毛等多方面发挥作用。

激光除了前面所讲的热效应以外,还有光子动能或组织气化所产生的压强效应;由于改变分子结构等变化产生的光化效应;电磁场效应等。

这些效应在治疗时有时也发挥着一定的作用。

二.激光和强光应用于眼周、面部色素性皮肤疾病的治疗

1.设备

色素性皮肤病可分为两大类:

色素增多性疾病和色素减少性疾病。

根据以上的作用原理,在治疗色素增多性疾病时通常利用选择性作用于黑色素的特定波长的激光对皮肤黑素细胞进行破坏性治疗。

这些波长激光的光能能被含有黑素的细胞或组织很好的吸收,而含有其它色基的(如:

血红蛋白)组织吸收较少。

常用的有:

Q-开关翠绿宝石激光(波长755nm)、Q-开关红宝石激光(波长694nm)、Q-开关Nd:

YAG(波长1064nm)激光、Q-开关倍频Nd:

YAG(波长532nm)激光、长脉冲红宝石激光等。

一般Q-开关的激光脉宽很短,在纳秒级,用于靶目标为单个黑素细胞的治疗。

长脉冲的脉宽为毫秒级,用于治疗大量黑素细胞、痣细胞聚集的靶目标。

另外,能被黑素吸收较好的强脉冲光也是治疗色素增多性疾病的常用设备,如:

波长560nm~1200nm的强脉冲光治疗仪。

当然,有时我们也可使用一些非黑色素选择性的激光对表皮黑素性疾病进行治疗,如:

铒激光、超脉冲二氧化碳等,这类激光以皮肤中的水分为靶目标,对富含水分的皮肤组织起到一个消融作用。

由于去除表皮黑素不损伤真皮,因此不会产生瘢痕。

色素减少性皮肤病的治疗目前以白癜风的治疗最多,通常使用紫外波长的准分子激光(波长308nm)。

2.临床应用

色素性皮肤病可分为两大类:

色素增多性疾病和色素减少性疾病。

色素增多性皮肤病根据黑色素异常沉积的部位,可大致分为表皮色素增多性皮肤病和真皮色素增多性皮肤病。

在本讲义中为方便叙述,将部分黑素细胞良性肿瘤根据其黑素分布的部位也放入其中。

1)色素增多性皮肤病的治疗

(1)雀斑

有遗传倾向,女性居多。

常见于面部,特别是鼻部和两颊,上下眼睑及眼周常受累。

常见数十个到上百个针尖到米粒大淡褐到褐黑色斑点。

与阳光照射有关

组织病理:

表皮基层黑素增多,但黑素细胞的密度并未增加或减少。

治疗:

可使用Q-开关翠绿宝石激光、Q-开关红宝石激光、Q-开关倍频Nd:

YAG(波长532nm)激光、强脉冲光(波长560nm~1200nm)、铒激光、超脉冲二氧化碳。

疗效和预后:

一般一次治疗即可消除病损,但雀斑有较高的复发率,60%~80%的患者多在1~2年后复发。

(2)咖啡斑

一般发生于新生儿或出生后不久,可见于身体任何部位。

眼周及眼睑部位常可累及。

皮损大小、形态各异,为淡棕色至棕色的色泽均匀斑片。

组织病理:

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内黑色素体增多,特别见于基底层,但黑色素细胞数量正常或略增加。

治疗同:

雀斑

疗效和预后:

很容易复发,需多次治疗,往往治疗后在数周或数月年后复发。

(3)雀斑样痣

多发生于幼年,为集簇或散在的针尖至粟米大斑点,呈一致性棕黑色或黄褐色,不限于暴光部位。

组织病理:

表皮突略伸长,轻度棘层肥厚,基层内黑素细胞增加,细胞内黑素增加。

但不形成细胞巢。

疗效和预后:

一般需多次治疗,容易多次复发,有时在数周或数月年后复发。

(4)遗传性色素异常症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男性多发,主要见于黄种人。

婴儿或幼儿起病,青春期明显,进展缓慢,持续终生。

临床表现为对称性散布于面部、四肢的针尖至黄豆大的黄褐至黑褐色斑疹,杂以色素减退的斑点,呈网眼状。

日光暴晒能使色素加深。

泛发型可累及躯干及全身其他部位。

组织病理:

色素斑处表皮棘层下部和基层内黑素体增加,其下之真皮上部嗜黑素细胞增多,而色素减退处则黑素体减少乃至消失。

治疗同:

雀斑

疗效和预后:

由于其为明确的遗传性疾病,虽经多次治疗仍很容易复发,往往治疗后数周或数月复发。

(5)脂溢性角化

又称老年斑,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疾病,年轻人也不少见,可能与遗传或日晒等有关。

皮损以头面、躯干及上肢最常见。

早期为斑片或扁平丘疹,褐色或皮色。

以后表面可粗糙、隆起甚至增生。

组织病理:

角化过度,表皮以基底样细胞为主的乳头瘤样增生。

治疗:

早期扁平有色素的皮损可用Q-开关翠绿宝石激光、Q-开关红宝石激光、Q-开关倍频Nd:

YAG(波长532nm)激光、强脉冲光(波长560nm~1200nm)进行治疗,增生明显的可用铒激光或超脉冲二氧化碳磨削治疗。

疗效和预后:

1~2次治疗即可消退,有时可有复发。

(6)斑痣

临床表现:

咖啡斑上点缀着大小不同的色素痣。

治疗:

咖啡斑样的皮损处治疗同咖啡斑,色痣处可用铒激光或超脉冲二氧化碳消融治疗。

(7)色素毛表皮痣

为获得性的色素增加性斑片或轻度增高的丘疹,通常表面毛发增多。

好发于十几至二十几岁。

多发于一侧肩部、胸部或上背部,少数累及眼周及面部其他部位。

组织病理:

无痣细胞。

基底层及上部黑素明显增加,黑素细胞数量正常或轻度增加,棘层轻度肥厚,表皮突规则地下伸,角质形成细胞内黑素增加,毛囊增多变大,同时平滑肌数量增多。

治疗:

Q-开关翠绿宝石激光、Q-开关红宝石激光、Q-开关Nd:

YAG激光、长脉冲红宝石激光、长脉冲翠绿宝石激光、强脉冲光(波长560nm~1200nm)进行治疗,较厚皮损可先用铒激光或超脉冲二氧化碳磨削治疗后再使用黑素选择性激光治疗。

疗效和预后:

皮损浅表者经多次治疗后能基本消退。

厚者,不能完全消除或有瘢痕形成。

其上毛发多数可祛除。

2)真皮色素增多性皮肤病的治疗

(1)太田痣

又名“眼、上颚褐青色痣”,是日本医生太田在1939年首先予以系统描述,故名。

它多见于黄种人和黑种人。

发病率报道不一。

发病年龄婴儿期和青春期最多,少见遗传倾向。

临床表现:

多位于眼周、眼睑、三叉神经1、2支支配的颜面部区域。

多为一侧边界清楚或模糊,深浅不一的青灰色、青色、青黑色、褐色片状或网状斑片斑点。

可双侧分布。

也可累及眼结膜,硬鄂部等黏膜部位。

组织病理:

光镜:

表皮正常,真皮中上层可见椭圆形、树枝状、星状的黑素细胞,分布于胶元纤维中,其长轴与皮面平行。

电镜:

可见真皮黑素细胞中含大量黑素颗粒,大小0.12-0.78μm。

治疗:

Q-开关翠绿宝石激光、Q-开关红宝石激光、Q-开关Nd:

YAG(波长1064nm)激光。

疗效和预后:

一般需多次治疗,疗效好,治疗间隔时间3~9月。

(2)获得性太田痣样斑

颧部对称性褐色、蓝灰色斑点,多为黄豆大小,成蔟分布。

中青年女性好发。

额部、鼻翼、鼻根等处常可同时受累。

多见家族遗传倾向。

组织病理:

与太田痣类似。

治疗:

Q-开关翠绿宝石激光、Q-开关红宝石激光、Q-开关Nd:

YAG(波长1064nm)激光。

疗效和预后:

一般需多次治疗,治疗中常出现暂时性色素沉着,但最终疗效好,治疗间隔6~12月。

(3)蓝痣

常自幼发生,由于黑素细胞位于真皮中、下部甚至皮下组织。

因此,皮损外观呈蓝青、蓝灰色。

临床表现为丘疹、结节或斑片状。

治疗:

丘疹或结节型者使用二氧化碳激光或铒激光进行治疗,斑片状治疗同太田痣。

疗效和预后:

一般需多次治疗,疗效根据皮损情况各异,丘疹或结节型疗效差,治疗后可遗留瘢痕,斑片型总体疗效较太田痣差。

(4)去除文眼线及文眉

治疗:

Q-开关Nd:

YAG(波长1064nm)激光、Q-开关翠绿宝石激光、Q-开关红宝石激光。

疗效和预后:

黑色、蓝色和绿色较容易祛除,红色和黄色难以祛除。

专业文身较业余文身治疗难度大。

目前最多见的黑色、蓝色文身,如文眉、文眼线等,经过多次治疗可以完全消退,不留瘢痕。

3)色素减少性皮肤病的治疗

(1)白癜风

使用准分子激光(波长308nm)进行治疗。

与窄波UVB相比有照射时间短、起效快、疗效好和周围皮肤损伤小等优点。

三.激光和强光应用于眼周、面部血管性皮肤疾病的治疗

1.设备

血管性病变累及眼睑和眼周皮肤并不少见,这些皮损往往是由于局部存在异常增多的血管所致。

激光和强脉冲光的治疗目的就是将那些多余的血管组织清除掉。

从前面阐述的选择性光热作用理论和光动力学原理中不难想到一台理想的清除血管的激光或强光设备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①激光和强光的波长必须是血管中血红蛋白选择性吸收的,当血管内大量血红蛋白吸收激光能量后,光能转换成热能,并传递给血管壁上的内皮细胞及其他组织细胞,最终造成血管的永久性损伤。

②由于波长与穿透深度有关,在一定范围内波长越长穿透深度越深,因此所选用的波长还必须能穿透到血管所处的真皮部位。

另外光斑(激光照射到皮肤上的面积)太小会影响激光的有效穿透深度,因此最好使用大光斑。

③激光和强光的脉宽必须符合靶血管的要求,根据目前研究,大约为0.5~40ms。

④激光和强光的能量必须足够大,否则无法有效清除靶血管。

氧合血红蛋白的3个吸收峰值分别为418nm、542nm、577nm,考虑到前两个吸收峰值的波长穿透深度过浅且黑素吸收也较多,因此现在多选用577nm附近的波长来进行治疗。

585nm和595nm波长的脉冲染料激光被证实是目前疗效较好、应用最广的针对血管病变的激光。

它们具有非常安全的特性,很少有副作用发生。

对于较深部位的病变,1064nm波长的长脉冲Nd:

YAG激光也是可以选择的治疗设备,虽然这个波长血红蛋白的选择性吸收较差,能量过高容易导致周围组织损伤而产生瘢痕,但其良好的穿透深度使我们有时不得不去使用它来对付深部的皮损。

另外,560~1200nm的强脉冲光也常用于血管损害的治疗。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单独使用激光和强脉冲光外,光动力学治疗(photodynamictherapy,PDT)是一种很有效的治疗方法。

通过向血管内注入光敏剂,然后使用与光敏剂相匹配的波长的激光或强光照射,在靶血管内皮细胞中发生光化学反应产生有毒性的单态氧,最终导致靶血管的损伤。

这种方法疗效较单独使用激光更好,只是术后需长时间蔽光和目前设备光斑面积不够大限制了其广泛使用。

相信随着光敏剂和激光设备的不断改进,光动力学治疗将会呈现美好的未来。

目前光动力学治疗中常用的激光设备有半连续式铜蒸汽激光(578nm)和连续式氪离子激光(413nm)等。

2.临床应用

临床上我们将血管性损害分为血管畸形和血管瘤两大类。

前者表现为血管的异常增多,包括毛细血管畸形、静脉畸形、动静脉畸形、静脉淋巴管畸形等,但血管内皮细胞没有异常增殖特性,病灶内皮细胞成熟、稳定,细胞学特性与正常的血管无异。

血管瘤类疾病则不同,如同其它的皮肤良性肿瘤一样,它有血管内皮细胞等的异常增殖,临床上可见血管瘤的逐渐增大。

当然相当多的血管瘤不会一味无限增大,在生长了一段时间后便逐渐进入消退期,有的最后可以完全消退而不留痕迹。

正因为许多血管瘤的自行消退特性,是否需要治疗?

什么类型需要治疗?

以及什么时机进行治疗?

一直存在争议。

1)血管畸形类疾病的治疗

(1)鲜红斑痣

又称葡萄酒色斑(portwinestains),常在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出现,由于好发于面部,因此眼科门诊经常能见到。

临床表现为一个或数个大小不一、形态不规则但界限清楚的淡红、暗红或紫红色斑片,多为单侧分布。

较浅表的皮损不高出皮面,压之能部分或完全褪色。

较厚的损害可高出皮面,甚至呈结节状、疣状。

组织病理示:

真皮上、中部毛细血管扩张,随年龄增加毛细血管扩张也增加,可延及真皮深层和皮下组织。

治疗:

585nm和595nm波长的脉冲染料激光是目前首选的治疗设备。

对于较厚的皮损,可考虑小心使用1064nm波长的长脉冲Nd:

YAG激光,或采用光动力学治疗手段以求的最佳疗效。

对于结节状高出皮肤的损害,有时可先用CO2激光进行消融磨削,然后再使用选择性的治疗手段。

疗效和预后:

疗效主要取决于皮损的厚度。

不同患者皮损厚度不同,疗效可能相差很大。

即使对于同一个患者,不同年龄段,不同部位,皮损的情况也可能完全不同。

一般年龄越小皮损越薄,越近面中线处皮损越厚。

因此,根据皮损情况的不同,疗效从完全消退到几乎无效都可能出现。

(2)毛细血管扩张

毛细血管扩张(telangiectasis)是皮肤和黏膜上浅表小动静脉和毛细血管因多种原因呈持续性扩张状态,形成红色或紫红色斑状、条状、星网状、蜘蛛状等损害,压之能褪色。

毛细血管扩张可以由皮肤或全身疾病引起,如:

酒渣鼻、皮肤异色病、肝硬化、红斑狼疮、皮肌炎等;也可和物理因素和药物的使用有关,如:

日光照射、长期冷热风的刺激、长期外用皮质激素等。

当然也有找不到原因的原发性毛细血管扩张。

治疗:

585nm和595nm波长的脉冲染料激光是首选的治疗设备。

也有报道使用532nm波长的倍频Nd:

YAG激光进行治疗。

另外,560~1200nm或590~1200nm的强脉冲光也是常用的设备。

疗效和预后:

疗效好,一般1~2次就可见到明显效果或痊愈。

对于有诱因的病例术后注意避免诱因以防复发。

(3)海绵状血管瘤

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发生,好发于头面部。

损害一般较大,可高出皮面,呈结节状或分叶状,质软而有弹性,淡紫或蓝紫色。

是一种深部的静脉畸形。

组织病理:

真皮下部和皮下组织内有很多大小不等的血窦。

治疗:

由于皮损部位较深,多数单靠激光治疗疗效不佳,必须结合手术、硬化剂等治疗。

2)血管瘤类疾病的治疗

(1)毛细血管瘤

又称草莓状痣(hemangioma),一般在出生后3~5周出现,起初为小的红色斑点,1~2年内迅速增大至最大限度,70%~80%的患儿在5~7时可自行消退。

好发于面、颈和头皮,损害呈草莓状分叶,2~4cm直径,质软,鲜红或紫色,压之不易褪色。

组织病理:

真皮中、上部毛细血管增生,内皮细胞也明显增生,胞体较大,呈不规则的圆形椭圆形,增生的内皮细胞排列不止一层,呈实性条索状或团块状。

治疗:

由于许多血管瘤的自行消退特性,是否需要治疗?

什么时机进行治疗?

还一直存在争议。

我们认为如果血管瘤的生长较快,染料激光是最安全的治疗设备,如果疗效欠佳可使用长脉冲Nd:

YAG或连续式Nd:

YAG治疗。

由于毛细血管瘤呈良性增生,因此,临床治疗时往往同时使用激素、硬化剂、放射治疗等其他手段。

疗效和预后:

相当多的血管瘤在治疗和自行消退的共同作用下能完全消失,甚至不留痕迹。

也有少数可生长至体积较大的瘤体,即使消退也会留下组织缺损,需进一步整形手术。

四.激光应用于眼周、面部皮肤赘生物的治疗

1.设备

1)CO2激光

是最早应用于医学领域的激光器之一。

70年代开始已使用连续式CO2激光进行皮肤表面赘生物的消融。

CO2激光的波长为10600nm,几乎能全被生物组织200um内的表层吸收。

目前使用的超脉冲CO2激光脉宽较短,一般在1ms左右,小于皮肤的热弛豫时间,可更精确消融目标组织而较好避免周围组织的损伤,起到皮肤磨削作用。

另外,还有一定的止血和真皮收缩效应。

2)铒激光

铒激光进入我国医疗领域不到十年的历史,其波长为2940nm,是水的吸收峰值,因此在含水量很高的皮肤组织中,其光能转变成热能的转换率相当高,与超脉冲CO2激光相比,由于其脉宽更短,能瞬间气化目标组织而对治疗区周围组织损伤更小。

在2J/cm2能量密度时的单次脉冲磨削深度仅10um。

因此,适用于精细磨削。

铒激光与超脉冲CO2激光比较表

 

铒激光

超脉冲CO2激光

波长

2940nm

10600nm

脉宽

200~400μs

1ms

靶目标

磨削深度

10μm

20μm

对周围组织的影响

周围组织坏死带

5~10μm<50μm

周围组织坏死带

<100μm

继发色沉

较轻

较重

止血效果

几乎无

真皮收缩

通过对上述激光原理的了解我们不难发现,CO2激光、超脉冲CO2激光与铒激光不仅可以用于皮肤赘生物的治疗,还可以进行瘢痕修复、去皱和部分表皮性色素病的治疗。

2.临床应用

皮肤赘生物种类繁多,多数可通过激光的消融作用将其祛除。

如果赘生物较小,仅位于表皮或真皮浅层,激光消融治疗后可以不留瘢痕。

如果赘生物较大,并且生长至真皮中、下层,治疗后就难免残留瘢痕。

下面我们简要介绍几种临床常见的眼周皮肤赘生物。

(1)汗管瘤

女性多见,最常发生于双下眼睑,其次为上眼睑、前额、双颊、胸腹部等处。

表现为针头至豌豆大,正常肤色或浅褐色丘疹。

可数个至数百个,密集而不融合。

组织病理:

真皮上部可见多数嗜碱性上皮细胞集聚成小团块。

治疗:

使用超脉冲二氧化碳或铒激光消融治疗。

疗效和预后:

1~2次可祛除。

皮损大时有残留瘢痕的可能。

(4)色素痣

其实是一类由痣细胞组成的良性新生物。

眼睑、眼周常可累及,发生在眼睑上的色素痣称为眼皮痣。

另外,临床上还可见到上下睑未分开时就形成的结膜痣,通常发生于上下睑近内眦处,损害正好呈圆形。

治疗:

根据皮损情况使用普通二氧化碳激光、超脉冲二氧化碳或铒激光消融治疗,也可配合使用Q-开关红宝石激光、长脉冲红宝石激光、Q-开关翠绿宝石激光、Q-开关Nd:

YAG(波长1064nm)激光。

疗效和预后:

1~2次可祛除。

有可能残留瘢痕。

(5)病毒疣

寻常疣和扁平疣这两类最多见。

寻常疣可发生在面部或身体表面任何部位,为针头至豌豆大乳头状突起,表面粗糙,呈肤色、灰色或黄褐色。

扁平疣好发于青少年,为密集分布的米粒到黄豆大扁平隆起的丘疹,淡褐色或正常肤色,数目较多。

组织病理:

寻常疣表现为表皮棘层肥厚,乳头瘤样增生和角化过度,间有角化不全。

扁平疣表现为明显角化过度和棘层肥厚,但无乳头瘤样增生。

治疗:

体积较大的寻常疣使用普通二氧化碳激光治疗。

较小的寻常疣和扁平疣可用超脉冲二氧化碳或铒激光消融治疗。

疗效和预后:

经数次治疗可祛除。

一般不残留瘢痕。

(6)面部血管纤维瘤

以往称Pringle皮脂腺瘤,多见于结节性硬化症患者。

常在学龄前出现,表现为面颊鼻翼两侧粉红色质硬的小丘疹,随年龄增长逐渐增多扩大呈蝶翼状分布。

结节性硬化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皮肤病。

组织病理:

扩张血管和结缔组织增生。

治疗:

使用超脉冲二氧化碳或铒激光消融治疗。

疗效和预后:

1~2次可祛除。

有可能残留瘢痕。

(7)毛发上皮瘤

临床上有单发及多发两种类型。

多发性毛发上皮瘤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女性多发,皮损特点为沿鼻唇沟对称分布的多数丘疹,可累及眼睑,直径为2~10mm,通常为正常皮色,坚实,透明。

组织病理:

瘤位于真皮内,对称,界清,不同程度地向毛囊结构发育。

治疗:

使用超脉冲二氧化碳或铒激光消融治疗。

疗效和预后:

皮损多时可分1至数次祛除,皮损大时有残留瘢痕的可能。

可能复发。

五.激光、强脉冲光应用于眼周、面部皮肤老化的嫩肤治疗

皮肤老化主要包括自然老化和光老化。

前者是生命体的基因程序性老化,目前还没有方法可以调控。

后者,目前认为主要由紫外线引起,可以通过一些手段得以减轻和改善。

光老化在临床上表现为面部及其他暴光部位的色素改变、毛细血管扩张、皮肤弹性减退、皱纹增多等。

眼周皮肤是光老化最易表现的部位,皱纹、色斑往往最早就出现在这些部位。

1.超脉冲CO2激光和铒激光的应用

通过去除表皮和激光对真皮的光生物学效应和热效应,启动皮肤修复机制,刺激真皮胶元的增生并重组,而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