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下册人音版音乐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324757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一年级下册人音版音乐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小学一年级下册人音版音乐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小学一年级下册人音版音乐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小学一年级下册人音版音乐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小学一年级下册人音版音乐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小学一年级下册人音版音乐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小学一年级下册人音版音乐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小学一年级下册人音版音乐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小学一年级下册人音版音乐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小学一年级下册人音版音乐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小学一年级下册人音版音乐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一年级下册人音版音乐教案.docx

《小学一年级下册人音版音乐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一年级下册人音版音乐教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一年级下册人音版音乐教案.docx

小学一年级下册人音版音乐教案

2022年小学一年级下册人音版音乐教案

音乐是一种艺术形式和文化活动,其媒介是按时组织的、有规律的声波(机械波的一种)。

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2022年小学一年级下册人音版音乐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2年小学一年级下册人音版音乐教案1

教学内容唱《拍手唱歌笑呵呵》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拍手唱歌笑呵呵》感受生活的乐趣和同学之间的友谊。

2.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作品的感受,并能用唱名模唱感兴趣的旋律片段。

3.能用欢快的情绪、自然的发声演唱歌曲《拍手唱歌笑呵呵》,并伴着歌声进行拍手游戏。

重点难点学习用轻巧、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用唱名模唱歌谱。

比较两首歌曲《拍手唱歌笑呵呵》。

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等。

教学流程

一、师生问好!

1234︱5-︱6666︱5-︱

我们来唱歌,啦啦啦啦啦,

2223︱4-︱5654︱3-︱

张开小嘴巴,挺起小胸堂

22︱34︱56︱71︱1177︱6655︱4432︱1-‖

drmfsltdddttllssffmrd。

二、发声练习。

要求:

轻巧、有弹性。

三、新课教学。

一)游戏导入:

师:

小朋友,课间你们会和好朋友玩些什么游戏呢?

(学生回答,有两种情况。

情况一:

有学生回答“拍手游戏”。

师:

喔!

老师也喜欢,谁来和唐老师玩这个游戏?

(老师邀请学生游戏)

情况二:

没有学生回答“拍手游戏”。

师:

哇噻!

你们的游戏太有意思了,花样可真多呀!

下课后老师也想跟你们一起玩玩这些游戏,欢迎吗?

师:

现在,老师想邀请一位小朋友做一个游戏,谁愿意啊?

(老师邀请学生游戏)

二)趣味学歌:

1.教师范唱

师:

这个游戏有趣吧!

接下来老师要边唱边做这个游戏了。

(老师邀请一位小朋友继续玩拍手游戏,同时范唱,学生听赏。

2.在游戏中学唱歌曲。

师:

你们想不想学着边唱歌边做这个拍手游戏啊?

那就让我们每两个人一组,跟着老师来做一做、唱一唱吧。

(师生活动:

在游戏中学唱歌曲。

采用整体听唱与分句模唱相结合的方式学唱。

学生可以提出演唱过程中感觉困难的乐句,由会唱的同学帮助解决,如无法解决就由教师帮助,直至学会歌曲。

3.提高游戏难度,增加趣味性。

(游戏熟练后,教师在钢琴上变换速度弹奏旋律,忽快忽慢,学生跟着节奏相应地做拍手游戏。

三)模唱歌曲:

1.欣赏比较两首不同旋律的《拍手唱歌笑呵呵》。

师:

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另一首歌,歌名也叫《拍手唱歌笑呵呵》,你们想听吗?

(欣赏另一位作曲家颂今为相同歌曲谱写的歌曲)

2.模唱歌谱

师:

小朋友,你们听了两首《拍手唱歌笑呵呵》,有什么发现吗?

生:

(歌词相同,歌谱不同)

师:

让我们来模唱第二首《拍手唱歌笑呵呵》歌谱。

四)我的创造:

师:

和好朋友一起做游戏好玩吗?

(好玩)更好玩的事还在后面呢!

(教师播放英国“Stomp”乐队演奏的“手”的打击乐片段)

师:

这些动作和节奏都是可以自己即兴创编的,你们想学学吗?

(组织学生分组创编“手”的打击乐)

师:

小朋友们个个都是音乐小天才,也能用一双手拍击出好听的音乐来,现在我们请各个小组来表演一下。

(学生表演、互评。

教师给优胜者颁奖。

四、小结。

师:

你的眼睛里有个我,我的眼睛里有个你。

其实在我们的眼睛里,不仅有你和我,还有许许多多别的人,我们要学会关爱别人,与同学们友好相处,人人都能成为好朋友。

五、师生音乐再见!

教学反思:

2022年小学一年级下册人音版音乐教案2

教学内容《小鼓响咚咚》

教学目标

1、通过介绍鼓的家族,能以看、听、摸得形式了解打击乐器鼓,并感受鼓的不同的音色。

2、通过学唱歌曲,能感受歌曲不同的情绪和力度变化。

重点难点1、指导学生用活泼,亲切,风趣的情绪演唱歌曲《小鼓响咚咚》,并且提高学生对音乐中强弱变化的感受和反应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表演能力

3、用打击乐器进行简单的即兴演奏

教学准备小米粒,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鼓,

教学流程

1、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发生练习

2、音乐实践活动

活动一、介绍打击乐器:

方法步骤:

a.小朋友们看!

(教师很神气的说)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

小鼓。

b.鼓的结构比较简单,是由鼓皮和鼓身两部分组成。

鼓皮是鼓的发音体(教师可以敲一敲鼓),通常是用动物的皮革蒙在鼓框上,经过敲击或拍打使它振动而发声的(教师可以敲一敲鼓);鼓身通常是用木头做的,正是有了空空的、大大的鼓身,才会和鼓面一起发出好听的声音呢!

c.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感受鼓的构造。

d.感受鼓边、鼓身的声音:

小朋友,再敲一敲鼓边呢?

它和鼓心的声音相同吗?

再敲一敲鼓身呢?

是什么声音?

(学生敲鼓边,并模仿鼓边的声音:

嗒嗒嗒)

e.小鼓正在和我们打招呼呢,你们听:

教师敲击节奏__│_X–||。

f.小鼓说了什么话?

哦!

小鼓说了咚咚咚咚︱咚咚咚–‖让我们一起来模仿一下小鼓的声音!

g.教师小结:

小鼓可喜欢我们的小朋友呢!

活动二、音乐游戏:

《鼓上的小米粒》

方法步骤:

1、#教案#导语:

小鼓它把自己的好朋友介绍给我们了。

(出示:

老师手上抓着一把五颜六色的小米粒。

)瞧!

是一把五颜六色的小米粒,这可是不是一般的小米粒,这些小米粒不仅漂亮,而且很神奇,还会跳舞呢!

不信,你们瞧!

2、音乐游戏:

《鼓上的小米粒》(教师演示:

老师拿出一只小鼓,把五颜六色的小米粒放在鼓面上击鼓。

以《小鼓响咚咚》的音乐作为伴奏。

鼓点:

__│_X—||

3、有小朋友想敲鼓吗?

好,我请这位小朋友上来。

其他小朋友别着急,先看我来一遍!

请大家把自己的小凳子当成小鼓为我伴奏好吗?

(教师播放音乐,一个学生敲鼓,其他同学可以先把自己的大腿当成是鼓,试着敲一敲。

用__│_X—||的节奏。

4、

(1)教师再次打揍,小朋友仔细观察,并试着想一想,鼓声响,小米粒跳得怎么样?

鼓声轻,小米粒跳得?

(引出强弱关系)

(2)刚才小朋友们的表现真不错。

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游戏:

教室是一面大鼓(教师做动作:

展开双手,划一个大圆)让我们做鼓上五颜六色的小米粒,有节奏的跳一跳,好吗?

强拍上面老师拍的重,你们就跳得高,弱拍上面老师拍的轻,你们就跳的底,老师敲打鼓面表示强,敲打鼓身来表示弱。

(放伴奏音乐,教师敲鼓,学生跳。

活动三、学唱歌曲

方法步骤:

(一)创设情境、学唱歌曲

1、#教案#导语:

刚才小朋友跳得真好,现在请小朋友回到自己的座位上,静静地坐好。

因为老师想给你们听一首歌曲。

歌曲里也给大家介绍了一面特殊的鼓,请大家仔细听歌词,听听我的这面鼓是怎样的呢?

歌词里面都唱了什么?

(播放歌曲范唱。

2、学生说一说我的这面鼓是怎样的鼓?

3、这首小鼓响咚咚啊,它有一个特点,歌曲总共有四个乐句,而每个乐句的节奏都是一样的,就是刚才小鼓和我们打招呼的那个节奏,让我们再来打打看!

(1)小朋友们仔细看,每一个乐句后面都有一个长音,他们分别是1-3-5.

(2)一边做手势一边唱。

(3)我们还可以用身体来表示这三个音的音高:

(1)蹲、(3)半蹲、(5)站.

4、复听歌曲,并为歌曲打拍子。

(注:

强弱弱)

5、有节奏的朗读歌词。

(要求学生仔细听,老师读的强,学生也要读的强,老师读的弱,学生也要读的弱。

6、采用听唱法教唱歌曲。

学生如果能力有限,教师适当带领他们唱。

(二)歌曲处理:

1、教师:

小鼓真听话,你叫它唱,它就“咚咚咚”。

(教师用f的力度敲击鼓面。

)真神奇啊!

你们会不会神气的唱一唱_段歌曲呢?

(学生用神气的声音唱_段歌曲。

2、教师:

小娃娃在睡觉,它轻轻的说:

“懂懂懂”。

(教师用p的力度敲击鼓面。

)它懂事吗?

我们应该用怎样的声音呢?

(学生如果回答不出来,教师可以问:

声音很大呢还是轻轻的?

学生再用轻轻的声音唱第二段歌曲。

3、神气的、有力度变化的唱歌曲:

我们能不能像刚才那样唱呢?

你叫它唱,它就“咚咚咚”;小娃娃在睡觉,它轻轻的说:

“懂懂懂”。

好,我们再唱一唱歌曲。

(放范唱,教师指挥学生神气的、有力度变化的唱歌曲。

活动四、拓展

1、#教案#导语:

其实啊,小鼓还有很多家庭成员呢!

你知道还有哪些鼓吗?

2、介绍、了解其他鼓:

小朋友们说的真好,鼓的家庭还有很多成员呢,看!

教师展示四川的威风锣鼓、朝鲜长鼓、南美康加鼓、瑶族长鼓的图片给学生看。

2022年小学一年级下册人音版音乐教案3

教学内容唱:

《大鼓和小鼓》

教学目标1.学习用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大鼓和小鼓》;

2.结合生活中的经验,用敲击、动作等方式探索、感知、体验音的强弱;

重点难点1.学习歌曲《大鼓和小鼓》,能用强弱对比的手法来演唱歌曲。

2.分辨音的强弱,并用唱、拍等不同形式来表现音的强弱。

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打击乐器等。

教学流程

一、师生问好!

要求:

轻巧、有弹性。

三、新课教学。

一)新课谜语导入:

圆圆一只大木桶,上下肚皮都是空。

娃娃见了爱打它,一打就说咚咚咚。

二)玩乐器:

1.认识乐器:

大鼓和小鼓

师: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个鼓朋友,一个叫大鼓。

_×(嗨你好!

一个叫小鼓,也叫小军鼓。

__×(你好小朋友)

2.通过敲击、观察正确分辨大小鼓在声响、形状、敲击方式上的区别。

师:

大鼓小鼓真有礼貌,小朋友要不要也和他们问好呢?

运用生动的语言邀请学生进行乐器的敲击。

3.找出合适衬词,为歌曲学唱做好准备

让学生通过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为大小鼓在声响和击奏方式上分别找出合适的衬词。

鼓励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选择一个_合适的词语,运用于歌曲的学唱而并非完全一致的按照书本上的来进行,这样做的目的是尊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同时有效的提升了他们对于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积极性。

三)歌曲教学。

1.通过使用教师设计的课件,让学生用互相合作的方式,运用听唱法、模唱法进行歌曲旋律的学习。

2.教师进行歌曲的范唱。

3.学生将自己在前一环节选择好的衬词便成歌曲的歌词,并进行演唱,教师协助学生完成学唱的过程,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充分的给予其个人发挥的空间,并适时帮助学生解决在练唱时的困难。

4.完整的演唱所学习的歌曲,分组合作来进行演唱。

可由一个组演唱歌词,一个组演唱衬词。

轮流来。

5.教师对所有同学的表现进行肯定。

6.音的强弱—游戏、演唱、演奏环节

(1)节奏律动游戏——““我的大鼓和小鼓”,通过律动游戏“我的大鼓和小鼓”来引入:

__│_×│

↘↗↘↗﹨↗﹨↗

我的小鼓咚咚咚,

__│_×│

我的大鼓咚咚咚,

__│_×│

大鼓响来我跺脚

__│_×│

小鼓响来我拍肩

(2)音乐律动游戏“大鼓、小鼓””

在学生对强弱对比有一个初步认识的时候,引入音乐的律动。

请学生围成圆圈,听音乐律动。

当听到大鼓和你问好的时候,用脚有节奏的敲击“1.2.3”;当听到小鼓和你们说话的时候,用你的双手拍肩。

让学生体会强弱规律在音乐中的体现。

7.律动、创编

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物体进行歌词的创编。

如发现学生在创编的过程中有困难,可启发他们观察生活中的小动物,模仿动物的叫声来改编歌词。

(例:

公鸡在唱歌喔喔,小鸡在唱歌叽叽叽……)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歌词后,教师拿出动物的头套,让学生模仿动物的律动,边唱,边表演。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选择用乐器为他们伴奏。

在唱唱、奏奏、跳跳中完成本课。

四、小结。

师:

本节课通过和大鼓小鼓一起学唱歌曲,使同学们认识了大鼓、小鼓,并能边演唱,边运用大鼓和小鼓来进行伴奏。

同学们的表演能力、音高节奏能力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对于音乐中力度变化的处理也做得十分恰当。

请大家不要忘记了大鼓和小鼓,回家唱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听一听!

(播放歌曲《大鼓和小鼓》)

四、师生音乐再见!

2022年小学一年级下册人音版音乐教案4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表演唱《布娃娃弹琴》

教学目的:

1、通过聆听《会跳舞的洋娃娃》,感受小提琴的音色。

初步感受分辨音乐的不同情绪。

2、通过对三拍子歌曲《布娃娃弹琴》的学习,使学生能用甜美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能用动作感受音乐的强弱规律并了解四分休止符、圆滑线在歌曲中的的表现作用。

3、知道节奏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音乐和热爱集体的意识,以及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的意识。

教学内容:

1、聆听《会跳舞的洋娃娃》

2、歌曲《布娃娃弹琴》

教学难点:

1、能用甜美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并掌握歌曲的节奏

2、能感受音乐的情绪并随着乐曲做律动,用动作感受节拍

教学准备:

电子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学生随着《星光恰恰恰》律动。

二、新课学习

1、导入

师:

我们一(3)班的音乐舞会开得真热闹!

你们瞧,谁被我们吸引过

来了呀?

引出“洋娃娃”

师:

你们猜,她在想什么呢?

师:

告诉你们吧,她看见你们跳舞跳得那么棒,也想跟你们学跳舞,你

们瞧!

她忍不住跳起来了。

2、聆听小提琴曲《会跳舞的洋娃娃》

A:

师扮演洋娃娃,随音乐律动。

B:

师带领生一起随音乐律动。

师:

洋娃娃跳得怎么样?

让我们一起去参加她的音乐舞会好吗?

师生听音乐律动,注意节奏的准确,用动作表现出欢快、活泼的情绪。

(1)完整聆听乐曲,感受乐曲的情绪、速度。

(用简单律动表示节拍)

(从活泼、欢快——优美抒情——活泼、欢快)?

(2)乐曲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

——小提琴

(3)复听乐曲,随着音乐律动。

3、学唱新歌《布娃娃弹琴》——用听唱法学习

师:

有了小朋友们的参与,布娃娃的舞会变得特别热闹,为了表示对你

们的感谢,布娃娃弹起了她心爱的钢琴,还唱起了动听的歌,你们听!

(1)听录音初步感受歌曲。

师:

你们听见她都唱了些什么呀?

(2)老师范念歌词(配乐)。

(3)听教师范唱,学生跟着歌声击拍。

引出三拍子,学生用简单律动

表示三拍子。

(4)学生跟钢琴用“LU”哼唱旋律。

师:

在布娃娃的歌声里给我们带来了两位好朋友,你们看是谁?

引出“休止符、连音线”,让他们知道各自在歌曲里的作用。

(5)学生跟琴试着轻轻演唱歌曲。

注意歌中两处一字多音要唱准,四处的休止符要停顿以及“叮叮

咚”要唱得轻快。

(6)学生用好听的声音演唱歌曲,注意

学生歌唱的速度,稍慢但不要

拖拉,使歌曲演唱达到优美抒情的效果。

(7)学生用身体乐器打三拍子节奏,再次演唱歌曲。

三、巩固歌曲

1、学生听音乐变对形,讨论编创简单律动。

(配乐)

2、师选择碰铃、三角铁、串铃、铃鼓敲击每小节的第一拍分组为歌曲伴奏。

(配乐)

3、利用这两种方式再次巩固歌曲。

(唱歌、跳舞、器乐)

四、师小结下课

学生随音乐边唱边跳出教室。

2022年小学一年级下册人音版音乐教案5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大雨和小雨》,活动课《寻找生活中的声音》,听听我创造的声音。

教学目标:

1、能寻找并模仿生活中的声音;2能创造几种声音;3学唱歌曲〈〈大雨和小雨〉〉。

教学要求:

1感受并模仿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声音;2能够用不同的材料创造声音(非常规音源);3回唱歌曲〈〈大雨和小雨〉〉。

重点与难点:

对声音的联想。

学生虽然对生活中的声音有一定的感受,但没有从声音引起联想的经验。

教师应通过本科的教学,使学生逐步建立起对声音的联想,为探索声音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教具:

1、多媒体光盘;2、自生活中采集的各种声音的录音带或CD;3自大自然中的事物。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学生听音乐走进教室。

(有关大自然中声音的多媒体课件,对各种音响感到好奇有趣,新课标要求体现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走进音乐,在亲身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喜爱音乐。

二、寻找生活中的声音

1、教师用猜谜语的方式,启发学生用耳朵仔细听辨生活中的声音。

(谜面:

左一片、右一片、住在山两边,说话听的见,相互难见面。

谜底:

耳朵。

2、启发学生走进教室时,听到了什麽声音。

师:

刚才我们听到了大自然中美妙的声音,想不想去呢?

生:

想……

师:

有一个“快乐”团要带着小朋友旅行,看!

火车来了,小朋友们上车吧。

(多媒体课件:

火车开了。

师:

大森林到了。

(多媒体课件:

教材中大森林的声音,这几组声音都是学生非常熟悉的,很容易分辨、也易于模仿。

为了开阔学生的思路,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提供更多的声音,特别是农村中的学生,对大自然中的声音会不会深切的感受。

三、歌曲〈〈大雨和小雨〉〉

1、师:

雷公公发怒了,要下雨了,快到小木屋里躲躲吧。

(多媒体课件:

有关整个下雨过程。

师:

雨是一种自然现象。

有大雨也有小雨,发现有什麽不同吗?

生:

声音不一样。

师:

下面我们学唱一首关于雨的歌曲——〈〈大雨和小雨〉〉

2、由教师范唱或听录音。

3、跟着教师学唱。

4、歌曲处理:

启发学生根据大雨和小雨的特点,如何演唱歌曲。

5、师:

雨停了,太阳出来了,花草痛痛快快洗了个澡,你看,冲着你笑呢!

(师生同唱,感受歌曲整体效果。

新课标重视音乐实践,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增强学生音乐表现自信心。

四、听听我创造的声音

1、师:

雨后的空气真清新,我们到外面做游戏吧。

(围圈对坐)

师:

大自然给予我们很多声音,怎麽来回报呢?

看,我们的身边有树叶、树枝等。

能不能用身边的事物创造声音呢?

(教师要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我创造的声音和别人的不一样。

生:

老师你听。

(学生从身边寻找声音并进行创造,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2、师:

同学们发现了没有,用两三种声音连

在一起能表现一个简单的内容。

比如:

脚步声、开门声、喝水声,好象是一个小朋友放学回家,打开门、口渴了咕噜咕噜喝水的情景。

你能不能从身边找出几种声音,再把里面的小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生:

(讨论)

3、故事表演

故事是学生通过音乐创造而出来的声音,在教学中,发挥学生创造性的机会,不用“标准答案”去束缚学生,培养和鼓励创造精神,是新课标体现。

4、小结

观察身边的事物,你会发现很多有趣的事情。

组织下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