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实践发展问题研究毕业论文共5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325069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1.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项目管理实践发展问题研究毕业论文共5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项目管理实践发展问题研究毕业论文共5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项目管理实践发展问题研究毕业论文共5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项目管理实践发展问题研究毕业论文共5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项目管理实践发展问题研究毕业论文共5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项目管理实践发展问题研究毕业论文共5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项目管理实践发展问题研究毕业论文共5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项目管理实践发展问题研究毕业论文共5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项目管理实践发展问题研究毕业论文共5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项目管理实践发展问题研究毕业论文共5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项目管理实践发展问题研究毕业论文共5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项目管理实践发展问题研究毕业论文共5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项目管理实践发展问题研究毕业论文共5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项目管理实践发展问题研究毕业论文共5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项目管理实践发展问题研究毕业论文共5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项目管理实践发展问题研究毕业论文共5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项目管理实践发展问题研究毕业论文共5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项目管理实践发展问题研究毕业论文共5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项目管理实践发展问题研究毕业论文共5篇.docx

《项目管理实践发展问题研究毕业论文共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项目管理实践发展问题研究毕业论文共5篇.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项目管理实践发展问题研究毕业论文共5篇.docx

项目管理实践发展问题研究毕业论文共5篇

项目管理实践发展问题研究毕业论文(共5篇)

 

 第1篇:

大学生科研创新项目管理的探索

  高等学校担负着培育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等新型人才的重任。

为了提高本科教育的教学质量,培育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强化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训练,教育部开展了一系列的学生科研创新活动,如较早之前的大学生科研、2007年开始实施的“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2012年开始实施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等。

这些活动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增强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从而培养出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

而大学生科研创新活动也是实现大学生从课堂教学的理论层面向知识应用和创新的实践层面转移的有效方式。

  一、大学生科研创新项目的发展现状

  华中师范大学是一所部属师范学校,并且倡导开展学生科研创新活动。

根据教育部文件精神,学校还给予A类项目(即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每项资助经费1万元;B类项目(即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专项资金项目)每项资助经费0.6万元。

此外,各个学院还另外设有院级项目,每项资助2000元。

本文对创新项目及获奖情况进行了一定的统计,在统计结果中可以看出我院创新项目的申报和立项项数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二、大学生科研创新项目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管理机制不够健全。

当前,大学生科研创新项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大学生科研创新项目管理机制不够健全。

特别是我校从2013年开始实行院校二级财务管理,学生科研创新项目管理的大部分权限下放到各个学院。

各个学院只需要负责项目的申报评审、中期检查、结项评审及科研成果统计等,而学校教务处则负责科研项目的经费管理。

但是,学校教务处和二级学院目前对科研项目管理机制都还存在着不健全的方面,如项目经费的管理、指导教师的评价、激励机制、学生激励机制等方面。

若想要提升科研项目的管理水平,学校教务处和二级学院都需要对当前的科研项目管理机制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完善。

  2.学生创新观念落后,科研创新水平偏低。

实施科研创新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

从近5年的统计结果来看,虽然我院科研创新活动项目较多,但选题多是一些调查研究、理论学习等方面。

立意不够新颖的同时,创新性也较差。

此外,大部分科研项目结题只是形成了一份调研报告或者是结题论文的形式,而没有形成并发表出较高质量的论文相关信息“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中对护理质量的管理浅谈公司治理、会计师事务所规模与审计质量的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对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意义影响哮喘病人生命质量的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试论财务会计的局限性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参加舞蹈大赛对提高舞蹈教学质量的重要性浅谈加强实践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从公司治理的角度论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浅谈企业应收账款对利润质量的影响浅谈提高中职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对策,导致现在我院只有几个校级而没有省级的科研成果。

  3.学生团队协作精神不强。

学生团队缺乏协作精神,科研能力和科研品质不高。

如在申报科研项目时热情和积极性很高,一旦遇到困难则不能坚持;同时,科研项目小组成员之间也往往缺乏一定的协作精神。

此外,一部分科研项目虽然选题很有意义或创新点,在中期检查的时候也进展顺利,但是到最终结题时却跟中期相比毫无进展,影响了科研项目的最终成效。

  4.指导教师积极性不足。

大学生科研创新项目需要在指导教师的有效指导下才能顺利完成。

从科研项目的选题、设计、具体实施方案,到申请书的撰写、研究报告或研究论文的撰写等,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指导教师的有效指导。

从近几年的统计情况来看,学生科研创新项目指导教师的积极性往往不足,主要原因有:

(1)学校对指导教师的职责规定不够明确,缺乏有效的评价和鼓励机制;

(2)学生自身投入精力不足,不能按进度完成;(3)指导教师自身的教学科研任务较繁重,难有精力来对大学生的科研创新项目进行有效地指导。

  三、提高大学生科研创新项目绩效管理的对策

  1.建立学生科研创新项目精细化管理模式。

借鉴精细化管理思想,以项目可行性评审、项目中期检查管理、项目验收管理、相关激励等为四个切入点,实现大学生科研创新项目的全程精细化管理,同时也要严格时间管理,做好大学生科研创新项目的绩效管理。

具体来说,建立大学生科研创新项目精细化管理模式主要表现为:

全程跟踪,提高项目实施效益,培育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由学校教务处牵头,协调科研等职能部门,制定政策,建立相关的激励机制,将创新项目管理工作纳入本科生教学管理体系之中;制定经费使用管理办法,项目立项评审办法,指导教师工作细则,学生奖励办法等相关管理办法;学生科研项目管理一般包含项目立项管理、项目中期管理、项目结题验收管理三个主要环节,因此要制定科研创新项目的立项评审、中期检查、结项验收等的标准,针对不同环节的特点制定具体的流程,实施大学生科研项目的规范化管理。

此外,对于那些不能获得学校资助的科研项目,学校也应该择优给予一定的资助。

  2.实施科研导师制。

在高等教育体制改革背景下,国内很多高校建立了科研导师制,通过双向选择来确定师生搭配,组建师生科研团队。

借助科研导师制,对学生进行系统化地科研训练,指导学生掌握科研选题、收集文献资料和进行系统化调查等基本方法,增强学生的科研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完善科研导师的相关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将导师制纳入学校正常的教学与学生工作管理范畴之中,对导师的工作按照其指导学生科研创新项目的数量和质量直接计入到教师的教学工作量之中,并在教师职称评定、评优评先时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

  3.加强学生学术道德教育。

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是科学研究工作者應遵循的基本伦理和规范。

通过教育和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培养学生坚持真理、尊重科学、诚信科研的学术道德,并且杜绝学术腐败,摒弃学术造假。

对于那些在项目申报、实施过程中弄虚作假,工作无明显进展的学生要及时终止其科研项目。

同时,对那些弄虚作假、剽窃他人成果的科研项目也必须坚决予以取消,并对相关学生进行严肃的批评教育。

学生科研创新项目通常是以本科生团队的形式申报,因此科研项目团队成员之间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所以说,通过开展一系列的科研活动,还可以培养学生团队之间的协作精神。

  4.改进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

学校必须高度重视科研创新项目,也可以将大学生科研创新项目纳入到教学计划中,如可以从课程建设、学生选课、考试、成果认定、学分认定、灵活学籍管理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

此外,学校还可以设置一些与创新训练有关的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等选修课程,以及与创业训练有关的项目管理、企业管理、风险投资等选修课程,为培养大学生的科研创新精神与科研创新能力提供一定的平台。

同时,学校也可以就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进行一定的创新,如混合式课堂教学模式改革项目、新生研讨课等,在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的基础上,也可以达到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目的。

另外,学生参加一定的科研创新项目并结项即可获得一定的学分,从而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科研创新项目。

  5.创建学生科研交流平台。

多渠道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创建学生科研交流平台:

(1)广泛开展学术讲座、邀请校内外的专家、学者定期举办学术报告会和学术研讨会等。

(2)举办科研论坛、创办学术刊物、编辑优秀论文集等。

(3)举办以“学生科研创新”为主题的“科技周”、“文化周”等活动,大力开展“创新杯”、“挑战杯”、“互联网+”等学生科研竞赛活动,推动成果的展示和交流。

(4)鼓励、支持优秀的学生参加校内外学术会议,提供一定的交流经验、展示成果、共享资源的机会。

通过多种形式,为培养和训练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自由时空,推动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结语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大学生科研创新活动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提升其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学校教学质量、科研能力的重要方式。

因此,我们需要不断探索提升大学生科研创新项目的策略,切实提高各个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质量。

    第2篇:

项目管理中人员素质的重要性

  引言

  项目管理的过程中人员团队精神、协作精神是至关重要的,而个人的素质更是不可或缺的。

项目中的每个成员都必须针对本部门本专业能够做到单兵作战。

项目管理的全过程中重点应放在前期工作,项目的前期工作好坏直接关系到项目的成败。

在前期工作中:

投资控制、质量控制、进度控制、合同管理等工作对每一个管理人员都有很高的要求。

  一、投资控制

  项目管理部对工程项目投资控制负有很重要的责任,因为项目部所管的是源头的问题。

投资控制始于投资估算、概算,要求造价人员必须熟知定额,及时掌握不同时期的市场价格。

协助业主拟定工程设计阶段的投资,控制项目的总投资。

项目工程师在编制和审查估算和概算时要能够把握编制依据的科学性、适用性、时效性和准确性。

上述工作需要有强大的数据库支持,而强大的数据库又要有公司信息部门的及时支援,必定项目工程师所掌握的数据是片面的,有很大的局限性。

  二、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的前期工作涉及到勘察、设计。

项目管理部在勘察阶段要审查勘查任务书,拟定工程勘察工作计划,拟定工程勘察进度计划,要求管理人员对勘察的程序和技术要了解。

在设计阶段,项目管理人员必须熟悉设计图纸深度规程规定,确保每个设计阶段的产出物符合深度要求,保证产出物满足本阶段其他相关单位应进行工作的需要。

同时审查设计中的保守和浪费,合理挖潜,协助设计人员优化设计方案。

配合设计进度组织设计部门与有关部门协调工作。

在此阶段,项目管理工程师要能够充分理解业主对质量方面的意图和要求,并将这些意图和要求转化成有关的设计语言,详细描述到有关的文件中去。

  三、进度控制

  项目的前期工作中,设计的进度控制是实现项目目标工期的重要阶段。

要求项目工程师必须熟知每个阶段设计进度情况,每一个设计阶段的设计文件完成后的审批时间直接与设计进度密切相关,需要切实配合。

这就要求项目管理人员必须在工程设计前详细拟订设计准备工作的计划,对每项工作提出具体的要求和目标,指定实施负责人和各项工作的检查人,并制定具体措施,以保证计划的落实。

  四、合同管理

  合同管理应该说并不是项目管理的一项具体内容,但是合同在项目管理中的地位是非常的重要,离开他,项目管理就无从谈起。

每个项目管理人员都要树立强烈的合同意识。

合同是项目管理的依据。

项目管理人员必须熟悉合同,包括合同协议书、补充协议书、技术条款、商务条款、备忘录、招标通知及其他一切被看作合同一部分的文件,并对合同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对合同的关键条款、存在的漏洞及可能产生变化并引起纠纷的地方做到心中有数。

在合同面前,业主和承包商的地位是平等的。

一方面,项目管理人员不以势压人,逼迫承包商接受合同外的条件;另一方面,也要警惕承包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埋设陷阱。

当承包商提出各种各样的建议时,项目人员首先想到要遵守合同,对采纳建议可能带来的经济问题要有充分估计。

  项目经理在项目管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他是一个项目全面管理的核心和焦点。

现代工程管理中项目经理不仅要有运用各种管理工具来进行计划和控制的专业技术能力,还要有经营管理等其他多方面能力,项目经理必须通过人的因素来熟练运用技术因素,以达到其项目目标。

也就是说,他必须使项目团队成为一个配合默契、具有积极性和创造性的高效率群体。

项目经理是项目管理班子的灵魂,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工程项目的成败。

项目经理一定要头脑清晰,思维敏捷,能审时度势地作出决策。

能对整个工程项目的计划安排、成本控制、合同管理等业务心中有数,项目经理不仅要有较高的专业技术和领导水平,还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

要善于学习和借鉴别人的经验,扩大视野,取长补短。

应该说项目管理对项目经理的能力要求既包括“软”的方面:

个性因素,也包括“硬”的方面:

管理技能和技术技能。

  1.项目经理个性方面的素质通常体现在他与组织中其他人的交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理解力和行为方式上。

素质优秀的项目经理能够有效理解项目内部其他人的需求和动机并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

具體包括:

号召力-调动下属工作积极性的能力;交流能力-有效倾听、劝告和理解他人行为的能力;应变能力-灵活、耐心、自尊、热情。

项目团队中的意见分歧会影响工作效率,项目经理应该了解每个人的优缺点并使大家向同一个方向努力。

如果项目经理可以自己挑选项目团队的成员,团队管理工作会相对简单。

然而,事实中项目管理团队是事先既定的。

因此,项目经理应该事先设想到最坏的情景并积极预防它的发生。

  2.管理技能要求项目经理要把项目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只有对总体环境和整个项目有清楚的认识,才能制定出明确的目标和合理的计划。

具体包括:

计划;组织;目标定位;对项目的整体意识;处理项目与外界之间关系的能力;以问题为导向的意识;授权能力-使项目团队成员共同参与决策。

  3.技术技能是指理解并能熟练从事某项具体活动,特别是包含了方法、过程、程序。

高素质的项目经理应具有对所管理的项目相关技术经验或知识。

技术技能包括在具体情况下运用管理工具和技巧的专门知识和分析能力。

  项目管理日渐普及的今天,高素质的项目管理人员的培养和招募应该是恩和公司决策高度重视的问题,项目管理人员素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项目管理的成败。

项目管理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项目管理普遍涉及到多个项目的要求,一个优秀的项目管理人员,应该注重实践中的分析问题能力,结合理论知识,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并再通过实践来检验他的科学性。

    第3篇:

浅析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发展问题

  工程项目管理涉及建设方、设计方、施工方、监理方等多方参与,信息化广泛应用到建设工程中来更重要的是提高工程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达到项目建设增值。

但是我国信息化发展应用还是比较缓慢,且在发展的过程中还暴露了一些问题,所以,需要采取对应的处理措施及手段进行解决。

  一、什么是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

  工程项目管理是管理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的内涵是,在工程项目建设管理中通过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等科学方法对工程项目信息进行收集、存储、加工、处理、并辅助决策,从而提高项目管理水平、降低项目管理成本、提高项目管理效率。

项目管理信息化不仅可以提高项目业主管部门的管理、决策和服务水平,又能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能力。

  二、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意义及现状

  1)传统的生产模式已经不适合时代的要求,信息化逐渐成为建设工程项目的主流。

因为它的工作效率比较高,而且信息化具备一系列优点。

在工程之间进行交流的时候,能够突破时间,空间还有地域的限制,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同时,工作人员也可以在网络上看到这些信息,根据工程建设的开展,迅速的做出反应。

而且信息化的管理,方便信息的保存,方便信息的查阅,这样就能减轻工作人员的负担,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2)在项目的建设中,信息的共享,保证了数据的公开化,加深了对项目建设内容的了解,加快了建设项目管理系统中的信息反馈以及系统反应速度。

各参与方可以及时查阅各种工程进展的信息,从而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使工作的效率得到了极大提高。

从整体上把握工程项目建设,实现项目的统一管理和操作,使企业获得更好的发展。

3)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起步的时间比较晚,但随着这些年科技的进步,技术的完善,也逐渐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定的发展。

工程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各个阶段的单项软件的开发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企业开始重视项目的信息化。

国内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根据自身的条件,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以求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逐渐引起专家学者的注意力,与其相关的知识和研究,在一些院校已经逐步开展。

  三、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1)应用范围比较小,整体管理较差。

在项目的准备阶段及施工的前期,如勘察設计、招标投标、造价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等方面问题出现的较为集中。

信息化在项目实施质量、进度、成本控制方面应用的比较少,目前仍然需要依靠主要管理人员经验及能力,不够科学。

  2)不够重视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应用。

各行建筑工程企业,都不注重系统的质量和应用效果,没有整体的规划。

各自独立,各自为政,缺少统一计划、安排、管理。

所以对信息系统的开发不重视,从而阻碍了信息化的发展。

  3)企业的业务流程,组织机构较为落后。

许多企业不使用信息系统进行管理,在项目的建设过程中,业务的管理流程和组织的机构,都处在较为落后的模式中。

这些都不利于信息间的沟通交流,阻碍信息化的发展。

  4)对电子的商务化重视程度不高。

除少数企业,大部分企业仍旧使用单机软件,没有构成网络系统,也没有形成信息的共享、交流和互动。

企业的电子商务只是形成了内容丰富的网页,没有得到彻底的落实。

网站主要发布信息,达不到信息共享的效果。

而且在软件的开发上,缺少系统的规划,资金不足,所以仍处在较低水平。

  5)信息污染正在深化。

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能够获得的信息量更大,而且也很方便。

在建立信息管理系统的时候,往往不注重信息的加工,忽视了信息传输的手段。

有时虽然可以直接获取较多的资料,但实际上也存在着很多不必要的信息资料,不利于信息的整合,导致有效信息的流失,也造成资源的浪费。

  四、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发展对策

  1)改变员工观念,明确思想。

企业领导不仅要重视信息化的建设,还需要将这种观念传达给其企业的员工,提高他们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让员工意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让信息化存在于工程项目建设的每个环节,这样就能树立信息化的思想观念,加强信息化的建设。

企业还需要加强宣传,规范信息化的管理,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促进项目建设的发展。

  2)建设信息化的队伍。

工程的建设需要专业的队伍,信息化的建设也同样如此。

企业需要加强自身队伍的建设,提高队伍人员的业务素质,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引进先进的科学的技术。

这样才能培养出一个高效的建设队伍,有助于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

  3)对信息的管理系统进行完善。

信息化管理过程中,由于信息化种类比较复杂,包括的内容也多,所以其管理难度较大。

在工作的各个环节,都需要加强各协调部门的沟通,确保工作的平稳进行,以便提高工作的效率和工作的质量。

要建设一个信息管理系统,需要各个部门在各个环节,根据实际的情况,做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这样才能加强部门之间的合作,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

  4)统一管理,明确发展方向。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数据库管理系统需要由国家和各企业共同开发,分工明确,各自负责各类数据库的创建,组建网络信息化平台,形成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所有相关信息的数据仓库。

信息网可以为项目各参建方提供一个公共的数据空间,项目各参建方可以在其中共享信息、信息处理。

同时还要加强控制网络信息的污染,保证信息的有效利用。

  五、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已经成为一项迫在眉睫的事情。

在项目建设中,要积极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技术,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大胆创新,敢于突破,创建一套真正适合项目建设的信息管理化系统,使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质量和水平更上一个新台阶。

  自管模式,是高校采用最为普遍的管理方式,即成立专门部门进行基建项目的管理工作,内容涵盖从规划决策、立项、设计、施工建设到竣工交付使用的全过程。

这种方式要求基建管理部门具有较丰富的工程管理经验,有较高的管理水平、技术水平。

共管模式是聘请专业项目管理公司协助基建部门进行管理。

这种模式组织架构比自管模式小,多适用于规模较小的高校,这种方式有利于精简高校组织机构,集结校外的力量,降低管理成本。

代建模式是将工程项目以招投标或直接委托的方式交给专业项目管理公司进行管理,由代建单位承担从项目可行性研究到交付使用的全过程管理。

由于代建单位对学校教学特色、文化、传统、风貌等了解不足,对项目定位和使用需求判断不够充分,建成项目实际效果可能有所偏差,加之缺乏对投资资金使用和建设施工的监督,代建模式尚未被普遍使用。

自管模式相较于共管模式、代建模式而言,对高校基建工作者要求更高,不仅需要规划、建筑、结构、水、暖、电、预算等专业人员配备齐全,在每个环节都能保证工作质量,还需了解本校学科建设特点、文化传统,并积极与校内各部门沟通协调,征询多部门意见和使用需求,将使用单位需求落实到图纸和施工中。

笔者结合工作经验,分析自管模式下基建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究优化基建管理的措施,从而提高项目管理的计划性、增强可实施性、提高投资效益。

  二、高校基建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规划管理资源配置缺乏合理性

  校园规划不仅关系到学校发展的有效性问题,还涉及未来发展可能性的估计,它由学校基建部门主导,主要受来自教育主管部门、上级主管部门和学校行政职能部门等的影响和干预。

有些老校区建设存在低水平应付性改造情况,并未做好前期论证和相关规划;新校区建设规划追求形式,贪于平面布局对称和象形意义,缺乏宜人尺度,难以产生场所感、认同感和归属感;有些高校“一领导一规划”,项目建设不讲求整体协调、延续校园历史文脉,甚至有悖于学校事业发展规划;有些高校基建项目并未提前列入计划,临时决定上马,开学前又必须交付使用,就会出现设计方案跟不上施工需要,设计深度不够,工程质量难以保证。

  又囿于“92标准”,资源配置出现了不适应性。

“92标准”,即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于1992年颁布,是我国大学校园建设的标准,是教育部及相关部门指导学校建设的依据。

“92标准”立足于当时的实际,为高校建设规划提供了依据。

但颁布已有二十多年,随着科教文化事业的改革和进步,经济、社会、科技的迅速发展,早已不能满足教学发展的需要。

尽管部分院校已采取扩建老校区和建新校区的方式缓解空间发展的矛盾,但教育部及相关部门依旧沿用“92标准”,使学校基建项目管理出现了诸多问题。

例如,多媒体等辅助教学手段的出现,增加了对原有教室面积的需求;高校管理方式的改革,增加了原有行政用房面积的需求;对公共交流空间的重视,增加了学生活动中心的需求,教学楼、图书馆、宿舍等各项面积标准也相应提高;交叉学科的发展要求指标有一定的弹性,以充分适应不同类别学科的发展。

  

(二)资金投入不足、融资渠道单一

  办学规模的扩大使得高校不得不考虑原址扩建或另立新区,而高校属于事业单位,建设项目不以盈利为目的,不能进行抵押担保,建设经费来源渠道又较为单一,主要为财政拨款,资金投入成为项目管理中的重要问题。

在建设过程中,资金不足或不及时到位,可能造成项目停工,进而难以按时竣工,工程索赔又会给学校带来更多的经济损失,形成恶性循环。

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重由2007年的332%增长到2015年的415%,尽管有所增加,但相比于美国、日本、韩国、印度的占比基本在47%—74%之间,还有较大差距。

  (三)工程造价管理控制不严

  基建工程项目的“三超”现象造成了投资效益的损失,也造成了基建管理的被动。

在可行性研究阶段,没有对方案组织严谨的论证、比选;在設计阶段,缺少对方案的改进完善,使设计与使用需求脱节;在施工阶段,不能满足使用方要求或实际操作困难,引起大量设计变更,甚至返工。

  在管理程序上,高校基建部门将造价管理委托给专业机构以测算工程量,确定招标控制价。

工程造价管理专业机构如与投标单位串通,工程招标上控价审核不严,会造成高校造价成本虚高。

设备等采购与安装由学校如教务处、设备管理处等部门负责,由于业务差别大,工作重点不同,造价管理的分散,缺乏及时、有效沟通,也造成造价进一步失控。

  (四)工程质量监控不全面

  高校基建管理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管理制和工程监理制等,提高了工程质量,规范建筑市场,但也存在很多问题。

如设计图纸质量低下,造成在施工阶段各施工部位和工序不协调;设计图纸纰漏,提高造价又延长工期;施工企业采取低价中标的策略承揽工程,由于获取利润不高,不重视工程质量,甚至偷工减料;工程项目层层分包、层层克扣,以包代管,造成工程质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