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市历史大事记商朝至1949年亳州县志.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3254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9.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亳州市历史大事记商朝至1949年亳州县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亳州市历史大事记商朝至1949年亳州县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亳州市历史大事记商朝至1949年亳州县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亳州市历史大事记商朝至1949年亳州县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亳州市历史大事记商朝至1949年亳州县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亳州市历史大事记商朝至1949年亳州县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亳州市历史大事记商朝至1949年亳州县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亳州市历史大事记商朝至1949年亳州县志.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亳州市历史大事记商朝至1949年亳州县志.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亳州市历史大事记商朝至1949年亳州县志.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亳州市历史大事记商朝至1949年亳州县志.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亳州市历史大事记商朝至1949年亳州县志.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亳州市历史大事记商朝至1949年亳州县志.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亳州市历史大事记商朝至1949年亳州县志.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亳州市历史大事记商朝至1949年亳州县志.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亳州市历史大事记商朝至1949年亳州县志.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亳州市历史大事记商朝至1949年亳州县志.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亳州市历史大事记商朝至1949年亳州县志.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亳州市历史大事记商朝至1949年亳州县志.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亳州市历史大事记商朝至1949年亳州县志.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亳州市历史大事记商朝至1949年亳州县志.docx

《亳州市历史大事记商朝至1949年亳州县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亳州市历史大事记商朝至1949年亳州县志.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亳州市历史大事记商朝至1949年亳州县志.docx

亳州市历史大事记商朝至1949年亳州县志

亳州市历史大事记(商朝至1949年)

  约公元前16世纪,商汤于今北境建都,后世称为“南亳”。

  约公元前1060~1028年,纣王封梅伯于境内,建梅伯国。

  周

  武王元年(约前1027),褒封神农后裔姜姓于焦,置焦国,内有焦城(故址在今亳州城一带)、夷城(故址在今城父集)。

后属陈国。

  襄王十五年(前637)秋,楚将成得臣(子玉)率兵伐陈,取焦、夷二城。

  景王九年(前536)秋,楚令尹子荡率师伐吴,驻军于溪(今城东南高卜乡境内)。

  景王十二年(前533),楚公子弃疾迁许国于夷。

  景王十五年(前530),楚灵王伐徐,两度驻兵干溪。

是时灵王在干溪西侧役百姓筑章华台。

  景王十六年(前529),楚公子弃疾派观从率兵至干溪,并告楚灵王军“先归复所,后者劓”。

灵王军闻之皆溃。

五月,灵王卒于干溪附近。

  景王十七年(前528),楚平王筑谯陵城(故城在今亳州城内)。

焦城改为谯邑。

  景王二十二年(前523),楚平王命太子建居夷守边。

  敬王八年(前512),楚左司马沈尹戌取夷。

十二月,吴国灭徐国,徐国君章羽逃楚居夷。

  敬王九年(511)春,吴国伐夷。

  敬王三十一年(前489)春,吴伐陈,楚救之,驻军于夷,吴师退去。

是年楚昭王卒于夷。

  敬王三十四年(前486),楚伐陈,取谯、夷二城。

  敬王四十一年(前479),楚灭陈,谯、夷二城改属楚。

  秦

  秦王政二十二年(前225年),秦将李信、蒙武率兵20万攻楚,至城父(原夷邑),为楚将项燕所破。

  秦王政二十四年(前223年),秦灭楚,在当地置谯县,隶泗水郡,后改隶砀郡。

  二世元年(前209年)七月,陈胜部将葛婴率兵攻占谯县。

  汉

  西汉

  高祖元年(前206),汉将灌婴攻谯县。

  高祖五年(前202)十月,楚大司马周殷叛楚,屠城父(今城父镇)。

  元朔六年(前123),黄河水首次入涡河。

  建平元年(前6),汉大司徒、御史长卿至谯县谒汤王家。

  东汉

  建武二年(公元26)八月,梁王刘永奔谯县,刘秀派虎牙大将军盖延与刘永激战。

  建武十八年(公元42),豫州刺史治于谯县。

  永初三年(109)九月,华佗生。

  光和二年(179)春,大疫。

  中平六年(189)十二月,曹操于陈留已吾起兵讨伐董卓。

  建安元年(196)九月,曹操迎汉献帝都许(今河南省许昌市东)。

献帝以操为大将军,封武平侯,后又封为丞相,魏王。

  是年,曹操向献帝献家乡谯县“九酝酒法”(酿造九酝春酒的方法)。

  建安七年(202)正月,曹操驻军谯县,颁《军谯令》。

  建安八年(203),曹丕至谯县,作《临涡赋》。

  建安十四年(209)三月,曹操至谯县,作轻舟,治水军。

七月,曹操率水军自涡河入淮河,出淝水,驻军合肥,开芍陂屯田。

十二月,曹操引军还谯县。

  建安十七年(212)十月,曹操南证孙权,派苟或至谯县犒军。

  建安二十四年(219)正月,分沛国立谯郡,治谯县。

  建安二十五年(220)正月二十三日,曹操病死于洛阳。

曹丕嗣位为魏王、丞相。

  延康元年(220)七月,曹丕驻军于谯县,于邑东大飨六军及家乡父老百姓,日夕方散。

丕下令立“大飨碑”于城东,刻字记事,并免谯县租税二年。

  三 国

  魏黄初二年(221),曹丕诏以谯(县)为陪都。

  是年,曹丕大徙民至谯县屯田。

  黄初六年(225)五月,曹丕至谯县;八月率军自谯循涡入淮伐吴。

  景初元年(237),大雨成灾。

  晋

  西晋

  泰始元年(265)十二月,司马炎改谯郡为谯国,治谯县。

  东晋

  建武元年(317)六月,晋平西将军祖逖取谯城,石勒遣石虎攻谯,被祖巡击败。

  永昌元年(322)十月,后赵石勒攻陷城父,遂围谯城,破晋祖约军,约退守寿春(今寿县)。

  咸和八年(333),石勒死,其将石聪以谯城降晋。

  咸康四年(338),晋于谯县侨置陈留郡小黄县,自此谯县又称小黄县。

  太和四年(369),晋桓温北伐,遣袁真攻谯城,克之;旋桓温又败于谯。

  太元九年(380,晋龙骤将军刘牢之克谯城。

  南北朝

  宋景平二年(420,刘粹督豫州,派苑纵夫讨伐谯郡“叛户”,诛杀30家。

  北魏水安元年(528),北魏大将侯景率兵围谯城,未克;转攻浚仪(今之城父集),克之。

  北魏太昌元年(532)上半年,梁萧衍派侍中元树攻魏,魏南兖州刺史以谯城降梁。

七月,北魏派兵攻元树,元树军败被擒。

  北周大象元年(579)二月,当地始名亳州,兼置陈留郡。

北周大象二年(580)六月,相州总管尉迟回举兵讨杨坚,并派兵攻占亳州;亳州总管贺若谊率兵讨尉,克亳。

  隋

  开皇十年(590),水灾,杨坚命苏威等开仓赈粮,并免亳州租税一年。

  开皇十六年(596),分小黄县梅城一带置梅城县,隶亳州;大业三年(607)废。

是年改亳州为谯郡。

  大业十一年(615),城父县小吏朱粲率百姓起义反隋。

  唐

  武德四年(621),改谯郡为亳州。

  武德五年(622),在亳州置总管府,辖亳、宋、颍、沈、谯等州。

武德七年(624)改亳州总管府为都督府。

  贞观四年(630),建州学宫。

  永徽二年(651)秋,水灾。

  乾封元年(666)二月,高宗李治至亳州朝老君庙。

  开元元年(713),划定州府,亳州与宋、滑、许、汝、晋、洛、虢、卫、相等10州为十望。

  天宝元年(742)月,改亳州为谯郡。

  天宝十五年(756),谯郡太守杨万石降安禄山。

  乾元元年(758),谯郡改名亳州。

  建中二年(781),亳州为宣武军节度使。

  元和十四年(819),淮西节度使吴元济叛唐,亳州一度为吴军占领;七月,亳州复归唐。

  乾符二年(875),在州城西建护国禅院。

  乾符五年(878)二月,黄巢起义军攻亳州城,未克。

  中和三年(883)十二月,朱温占领亳州。

  中和五年(885)正月,朱温败秦宗权于亳州。

  光启三年(887)八月,朱温军复克亳。

  五 代

  后梁开平元年(907),朱温在亳州置宣武军。

  开平二年(908),升亳州为防御州。

  后唐同光元年(923)十月,庄宗李存勖改亳州夷父县为城父县,改亳州防御州为团练州。

  后晋开运二年(945),改亳州团练州为防御州。

  宋

  北宋

  端拱二年(989)六月,涡河泛滥,淹没当地民田、房屋无数。

  淳化四年(993)秋,淫雨,庄稼颗粒无收。

  咸平元年(998),修复魏武帝庙。

  景德二年(1005)七月,汴水决口南注亳州。

  大中祥符七年(1014)正月,真宗赵恒朝谒亳州太清宫,赐亳州城西门名朝真门,门楼名奉元楼;北门名均喜门,门楼名均庆楼,北门外涡河桥(桥址在今二桥浮桥处)名灵津渡;改亳州奉元宫为明道宫;减亳州岁赋十分之二;升亳州为集庆军节度。

  天圣八年(1030)十月,当地解除盐禁。

  靖康元年(1126)正月,徽宗赵佶诣亳州太清宫。

至州城,百姓多潜遁。

  是年十一月,大雨雪,金兵占领亳州,后又退走。

  南宋

  绍兴四年(1134)十月,金兵围亳城,宋以舟师阻亳州河路,被金兵战败,金兵再次占领亳州。

  绍兴十年(1140)五月,宋亳州知州王彦先降金。

六月,宋将张俊率兵与金大战于城父,乘胜克亳城。

后又弃亳城退至寿春。

  绍兴十一年(1141)十一月,南宋与金议和,亳州属金。

金于亳州置防御使,隶南京路。

  嘉定八年(1215),金升亳州为节镇。

  嘉定十一年(1218)十二月,农民起义军夜袭亳州,百姓纷纷响应。

  嘉定十三年(1220),亳州大水,计当免租30万石,而金三司官不以实报,只免10万石,金宣宗完颜珣诏命治三司虚妄之罪。

  嘉定十四年(1221)十二月,城父县百姓起义反金,金派兵镇压。

  绍定五年(1232)月,蒙古兵渡淮,围亳城八日未克。

  绍定六年(1233)正月,蒙古兵围亳城,败退。

  是年六月十九日,金哀宗完颜守绪至亳州。

二十日至亳南双沟,避雨双沟寺中。

  端平元年(1234)六月,宋军克亳,亳州归宋。

  嘉熙四年(1240),黄河决于开封,南流注亳,州城遂为泽国。

  宝祐二年(1254),蒙哥汗令张柔移镇亳州。

张柔率山前八军重筑亳州城垣,自亳至开封筑雨路120里,建桥15座,通商贾。

  元

  皇庆二年(1313)六月,黄河决口,水淹亳州。

  泰定三年(1326)十二月,黄水泛滥,当地受灾严重。

  至正九年(1349),义门百姓起义,诛城父县令达鲁花赤伯颜。

  至正十五年(1355)二月,刘福通拥立韩林儿起义。

十二月,元兵围亳州城。

刘福通与韩林儿退走安丰(今寿县内)。

  至正十九年(1359),元将察罕贴木儿率兵入州境,大肆抢掠。

  明

  洪武初,废谯县、城父县。

  洪武六年(1373),降亳州为亳县,隶凤阳府颍州。

  洪武二十二年(1389),设武平卫,属河南都司。

  宣德十年(1435),武平卫指挥使周广率兵用砖筑城。

岁末,黄河水淹境内,指挥使史献率兵重修。

  成化元年(1465),在城东观稼台处建大悲寺。

  成化十七年(1481)二月,地震。

  成化十八年(1482),知县贺思聪始修县志,仅成数页,未传。

  弘治九年(1496),亳县升为亳州,改隶凤阳府。

  弘治十六年(1504),王浩修《亳州志》十卷,今佚。

  正德六年(1511)十月二十日,饥民杨虎起义。

亳州武平卫指挥石玺、百户夏时率柔镇压,杨虎兵败被杀。

  嘉靖二年(1523),大饥、大疫。

  嘉靖三十二年(1553),归德(今之河南省商邱县)施尚诏起义军攻亳。

  嘉靖四十三年(1560,知州李先芳主持编纂《亳州志》四卷,木刻刊印。

  万历二十九年(1601)正月初一,州城火灾。

烧民房无数。

  万历三十年(1602)正月,大雪,平地深数尺;五月,雨雹伤人畜树木,热风如火。

  万历四十一年(1613),当地所产减酒作为贡酒进贡朝廷。

  崇祯八年(1635)正月十七,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攻破亳州北关。

  是年八月,农民起义军马守应克亳城。

  崇祯十一年(1638),农民起义军一条龙万小仙攻亳城。

  崇祯十三年(1640),大疫,饥荒,人相食。

  秋,农民起义军袁老山部攻亳州。

  崇祯十四年(1641),张献忠农民起义军攻占亳州。

  崇祯十五年(1642)四月十五日,李自成起义军二克亳州城,杀知州何燮。

  清

  顺治二年(1645)四月,清军攻占亳州,在亳置武平卫。

  顺治十三年(1656),山西药商朱孔领在州城北关建大关帝庙。

  是年,刘泽博,高博九等编纂《亳州志》四卷刊行。

  雍正二年(1724),亳州升为直隶州,辖太和、蒙城两县。

  雍正六年(1728),州绅刘恩沛建柳湖书院。

  雍正十三年(1735),亳州降为散州,改隶颍州府。

  是年,亳州万寿绸进贡朝廷。

  乾隆五年(1740),华度、蔡必达等编成《亳州志》十六卷,刊行。

  乾隆二十二年(1757),疏浚急三道河及宋塘河。

  乾隆二十五年(1760),山西商人董继先捐资修白衣律院。

白衣律院从缅甸运入金塔玉佛。

  乾隆二十六年(1761),黄河决口。

黄河水入境,冲坏涡河永清桥。

是年,重修四门城楼。

  乾隆三十一年(1766),北关大关帝庙建新大殿、座楼、歌台。

  乾隆三十九年(1774),郑交泰、王云万等编成《亳州志》十二卷刊行。

  乾隆四十三年(1778),黄河由仪封决口,流入境内,冲坏涡河永清桥,水淹打铜巷、赵家岗,房屋倒塌无数。

  乾隆五十年(1785)六月,地震;秋冬,饥荒,斗麦千钱,人相食。

  乾隆五十二年(1787)二月,州城大火,自北关来凤街延烧至城里咸平寺。

  约乾隆五十八年(1793),章学诚编纂《亳州志》,惜未传世。

  嘉庆十八年(1813)九月,黄河水入境冲坏仁和、顺河二街,冲坏沿涡民房数万间,冲塌城墙29丈。

  嘉庆十九年(1814),当地始有捻党活动。

  道光五年(1825),任寿世、刘开、陈恩德等编成《亳州志》四十三卷,刊行。

  道光十三年(1833),大饥,人相食。

  咸丰二年(1852)十月,张乐行等人在亳州雉河集(今涡阳县城)起义反清,当地人朱洪占、陈起生、邓作人、尹甲、王怀山、孙玉标、倪中平、朱天保等起而响应,结捻起义。

  咸丰三年(1853)五月四日,太平军林凤翔、李开芳部攻占亳州,杀知州孙椿,毁州衙。

  咸丰五年(1855)九月,张乐行、苏天福率兵攻亳城,历13天未克,撤兵。

  同治元年(1862)十一月,清僧格林沁部战领芦庙、五马沟一带。

  同治三年(1860,析亳州东部十三保、九十六圩划归新置的涡阳县。

  同治六年(1867),知州王懋勋在涡北建土圩,取名德聚圩。

  光绪元年(1875),英国传教士来亳在北关熟皮坑强行建教堂,当地人段谋南率城关百姓将教堂拆除;知州张树前去弹压,愤怒的百姓将张的绿呢暖桥打碎,张仓皇逃回州衙。

  光绪十六年(1890)八月十五日,清军驻亳州防营火药库失火,自三皇庙起延烧大庙9座,民房数百间,烧死数百人。

是年,法国人在城里建天主堂。

  光绪二十年(1894),宗能征、钟泰等编成《亳州志》二十卷,刊行于世。

  光绪二十三年(1897),美国基督教在涡北建教堂。

  光绪二十五年(1899),柳湖书院改为养正学堂,为亳州第一所学堂。

  光绪二十八年(1902)五月十四日,亳州始设邮政分局。

  光绪二十九年(1903),亳州人郭礼征协助张喜在镇江筹建火力发电厂,名为“大照电灯公司”。

  光绪三十二年(1906),山东人徐保仁、朱献廷在城关大牛市街开设“献寿医院”,是亳州开设的第一家西医院。

  光绪三十四年(1908),建商会。

  宣统元年(1909)11月,开征印花税。

  是年,上海资本家陈春权和邑人李宪图在北关纸坊街联办蛋厂,取名“同茂顺”。

  是年,亳州创办预科中学并附设师范传习所。

  是年,创办电报局。

  宣统二年(1910)夏秋之交,暴雨成灾,庄稼全数被淹,大饥。

  宣统三年(1911)十月十日,淮上军进军亳州,行至溜子集遭清兵突然袭击,伤亡渗重,撤回颍州。

  中华民国

  元年(1912)

  8月13日,改亳州为亳县,隶安徽省第四区,后又隶凤颍六泗道。

  2年(1913)

  当地人苏仲安、锁席卿在县城首次创办私立小学。

  3年(1914)

  2月,境内青红各帮、饥民,纷纷加入白朗起义军。

  是年,亳县通电报。

  是年,郭伯兴毛毡作坊生产的毛毡参加巴拿马手工业产品赛会,获二等银盾奖。

  4年(1915)

  9月,亳县人姜桂题和皖系段芝贵、倪嗣冲等以“安徽公民”名义向袁世凯呈具请愿书,鼓吹“君主立宪”。

  是年,县知事李维源与李家璧等编撰出版《安徽省亳县全境水利总分图说》。

  5年(1916)

  秋,撤预科中学、高等小学堂,改办县立初级中学,此为境内第一所中学。

  是时,锁席卿创办私立女子小学。

  6年(1917)

  1月24日上午10时30分,地震。

  夏,同茂丰蛋厂40多名工人,要求资本家改善工作条件,取得胜利。

  8年(1919)

  5月,“五四”运动的消息传到亳县,县城50多名教师率领学生举行游行示威。

此后又有100多名学生组织了抵制日货宣传队和检查组,责令商人焚毁日货,劝导群众使用国货,不少工人、市民也加入到抵制日货的行列。

部分小学教师,废止文言文,改用白话文教学。

  是年,县城创办织布厂;境内蛋品工业发展迅速,产品畅销。

  是年,中国银行、交通银行设亳县办事处。

  是年,中国红十字会亳县分会成立;基督教会成立。

  9年(1920)

  英国商人在县城设鸡蛋收购点低价抢购鸡蛋,致使当地蛋厂遭受打击,几至倒闭。

  10年(1921)

  亳籍学生陈泉生等在南京创办刊物《涡上先锋》。

  11年(1922)

  2月,北洋政府和美国红十字联合会组成“华洋义赈会”,采用以工代赈的方式修建亳县——太和、亳县——义门两条土“官道”,4月底完工。

  秋,当地人姜呈五和日商联合投资筹建荣记电灯公司,当年建成发电。

  是年创办国民师范学校。

  12年(1923)

  4月30日,淮北长途汽车公司始营亳(县)——蚌(埠)路客运。

  秋,县城教师、学生、市民、商人400余人上街游行示威,反对曹馄贿选。

  13年(1924)

  春,张晓岚、谭颂三等创办私立振实蚕桑科职业学校,并在城西郊建桑园。

  14年(1925)

  6月初,五卅惨案消息传到亳县,县城中学联合高等小学及各界群众分别召开声援大会,举行游行、示威、罢工、罢课等活动。

  夏,县城首次放映无声电影。

  12月8日,河南省永城县孙殿英率土匪攻占县城,匪军在县城焚烧18昼夜。

  是年,当地人刘文轩、关炳光创办大同汽车公司,分设亳县、朱集子(今河南省商邱市)两个汽车站,经营亳(县)——商(邱)、亳(县)——蚌(埠)路客运。

  15年(1926)

  1月5日,高世读、刘凤图奉安徽督军陈调元令率军收复亳县,孙殿英部逃窜。

  16年(1927)

  春,北伐军方振武、岳相如部经亳,县城各界人士和部队在老衙门院召开军民联欢大会。

  4月,中共河南省豫东军事领导小组派蒋一峰等人到亳县开展工作,并负责境内农民自卫军的工作,当地始有共产党的活动。

  6月初,直鲁联军孙殿英部退至亳县。

  8月4日,国民革命军暂编第十一军军长马祥斌在城内姜家祠堂被程占元绑架,后被张宗昌杀害。

  10月,国民革命军联军第十军杨虎城部在商邱东与直鲁联军作战失败,撤至境内休整。

  是年中国国民党派金达希来亳县活动,部分青年加入国民党。

  17年(1928)

  2月,中共亳县特分委成立,为当地第一个中共党组织。

  4月9日,阜阳武装暴动失败,中共亳县特分委遭破坏,特分委委员张励吾被捕就义。

  春,中国国民党设亳县党务指导委员会。

  春,萧柏年任亳县县长。

县立中学学生游行至萧驻地,张贴“驱逐萧柏年出境”等标语,开展驱萧斗争。

  是年设通俗教育馆;创办《新亳报》,后改名为《亳民导报》。

  18年(1929)

  10月28日,亳县和太和、阜阳、涡阳、蒙城等地10多万农民开展“反军队、反拉丁、反官府”斗争。

  是年县药业公会成立。

  19年(1930)

  5月9日,孙殿英率部进驻亳县。

5月10日,国民革命军包围亳县城。

7月21日,孙殿英率部突围北去,国民革命军攻占县城。

  是年民国县政府下令废除火神庙、瘟神庙、玉皇庙、豆疹堂等处庙字,庙产充作教育经费。

县宗教界推选月海法师为代表赴安庆省政府控告。

后获胜,民国县政府此令取消。

  是年,当地始有电话。

  20年(1931)

  是年国民党县党部派员分赴区、乡建农会,并召开所谓的“全县农民代表大会”,建立县农会。

  21年(1932)

  2月,县城中小学200多名师生举行了长达10多天的抗日反蒋大游行。

  7月4日~9月29日,霍乱流行,2000多人丧生。

  9月,中共太(和)亳(县)特区委成立。

  22年(1933)

  是年,亳县实行所谓的“自治”和保甲制度。

  23年(1934)

  4月,中共涡蒙亳县委和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涡蒙亳县委员会成立。

  11月,戴天强(涡蒙亳县委书记)被捕叛变,中共涡蒙亳县委遭破坏。

  24年(1935)

  12月20日至27日,县城中小学师生200多人举行罢课游行,声援北平“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

  是年,振实蚕桑职业学校汤太英试制的蚕丝品在全国展览会上获特别奖。

  是年县设戒烟所,宣传戒烟。

  25年(1936)

  冬,民国县政府在城西郊建飞机场,占地960亩。

  是年,修省道归信路亳县段110里,用碎砖铺路面。

  是年,刘治堂等编成《亳县志略》,刊印。

  是年在涡北建汤陵公园。

  26年(1937)

  6月25日4时40分,地震,房屋微颤无毁坏。

震前有声自北方来,渐向南去。

  是年县设防空委员会。

县城修防空工事37处,共长约660米。

  27年(1938)

  5月11日,日本侵略军飞机将停在亳县机场上的5架国民革命军的飞机全部炸毁。

  5月19日,日本侵略军飞机轰炸县城,炸死炸伤群众40多人,炸坏房屋多处。

  5月21日至28日,日本侵略军出动飞机多架轰炸古城、十河、龙德、张集等地,炸死、炸伤群众100多人,炸毁民房400多间。

  5月26日,日本侵略军进犯刘集,枪杀乡公所公务员和群众10多人,强奸妇女多人。

  5月26~30日,刘汝明六十八军一一九师等部,抗击进犯亳县的日本侵略军。

终因力不能支,31日亳县城沦陷。

  6月初,日本侵略军在县城设警备司令部,并组织维持会。

  6月中旬,国民革命军炸开黄河花园口大坝,黄河水横流县境南四区,淹没耕田110万亩。

  是月,县抗日民众总动员委员会成立。

  8月,国民党省政府主席李品仙给皖北专署密电:

“对在涡阳、蒙城、亳县等县新四军的小部队活动,以土匪名义解决之。

  9月8日,安徽省抗日人民自卫军第五路军总指挥余亚农部收复亳县县城。

  28年(1939)

  1月3日,新四军游击六支队派任泊生赴亳建新四军驻亳联络站。

  1月8日夜至9日凌晨,新四军游击支队二大队在大队长滕海清率领下夜袭芦家庙日伪军驻地,大胜。

  1月,中共亳县县委成立。

  3月,新四军游击六支队彭雪枫、吴芝圃、张爱萍等负责人在亳城与余亚农会谈。

  4月中旬,民国亳县县长熊公烈投降商邱日伪军。

  4月25日,日本侵略军泽田部和伪军侯本生、袁天柱部犯亳,警备营与之激战,牺牲100多人,失利,撤退。

  4月26日,县城二次沦陷,民国县政府撤至古城集,新四军驻亳联络站转移涡阳。

  5月,余亚农部接受国民党改编,在余部工作的中共党员大部分撤离。

  秋,日伪军去十字河“扫荡”,民国县政府常备大队在赵王河南阻击敌军。

  年底,日伪设县政府。

  29年(1940)

  2月9日,新四军游击六支队夜袭张苇坑汉奸孟广德部,俘伪军20余名。

2月24日,再袭张苇坑孟广德部,并攻占敌巢,毙敌30余名,俘敌50余名。

  3月,国民党县执行委员会派县国民兵团三中队监视新四军活动。

  是月,中共亳三区党组织遭破坏。

  4月27日,汉奸祁炎勋和国民党县党部书记张寅生勾结劣绅胡金山(又名胡松亭)包围中共亳县二区区署,区长刘文灿,区员马文干、路文华和丁静之(中共亳县县委组织部长)等9人被杀害,20余人被捕,二区党组织遭破坏。

  是月,中共亳县涡北办事处,亳北抗日独立大队在观音堂成立。

6月29日,汪伪和平救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二师、第三师独立第二支队17000余人(其中驻亳约1200人)在亳县十字河反正,投入国民革命军。

  是年,国民党骑兵第二军第六师十六团在十字河与日本侵略军激战,日军大败。

  30年(1941)

  1月29日,国民党第二十支队副队长马允修率部进犯亳北中共抗日根据地,其部被歼。

  5月1日至6日,中共亳县县委、亳县抗日民主政府、县独立营随新四军东撤。

  31年(1942)

  12月10日,汪伪“东联会”设亳县支会。

是月,该支会设防共情报网。

  32年(194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