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二年级上册全册精品精品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325414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音乐二年级上册全册精品精品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小学音乐二年级上册全册精品精品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小学音乐二年级上册全册精品精品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小学音乐二年级上册全册精品精品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小学音乐二年级上册全册精品精品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小学音乐二年级上册全册精品精品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3页
小学音乐二年级上册全册精品精品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3页
小学音乐二年级上册全册精品精品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3页
小学音乐二年级上册全册精品精品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3页
小学音乐二年级上册全册精品精品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3页
小学音乐二年级上册全册精品精品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3页
小学音乐二年级上册全册精品精品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3页
小学音乐二年级上册全册精品精品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3页
小学音乐二年级上册全册精品精品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3页
小学音乐二年级上册全册精品精品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3页
小学音乐二年级上册全册精品精品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3页
小学音乐二年级上册全册精品精品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3页
小学音乐二年级上册全册精品精品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3页
小学音乐二年级上册全册精品精品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3页
小学音乐二年级上册全册精品精品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3页
亲,该文档总共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音乐二年级上册全册精品精品版.docx

《小学音乐二年级上册全册精品精品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音乐二年级上册全册精品精品版.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音乐二年级上册全册精品精品版.docx

小学音乐二年级上册全册精品精品版

人音版小学音乐二年级上册精品教案全册精品

第一课问声好 

《早上好》教案

教学内容:

1、歌曲《早上好》

2、创编歌词与动作

教学目标:

1、能以优美动听地歌声表达热爱生活的情趣,知道同学之间的团结友爱。

2、开动脑,为歌曲编创歌词、动作。

教学重、难点:

   感受歌曲的强弱规律的变化:

三拍子变二拍子

教具、学具准备:

   电子琴、录音机、磁带、教本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课前律动表演,让学生在表演中感受音乐。

2、师生问好:

二、新课导入:

1、师:

“同学们,现在是什么时候?

生:

“中午”、“早上”、“下午”等

2、师:

“无论什么时候,你碰到老师、同学或亲戚,该如何打招呼?

生:

“你好!

”、“老师好!

”、“中午好”、“早上好”、“下午好”等。

3、师:

“同学们,说得真好!

我们要无时无刻地团结同学,讲文明、懂礼貌。

”“我们今天来学习一首见面问候的时候唱得歌曲《早上好》。

三、新歌教学:

1、听录音范唱《早上好》,感受歌曲的旋律,教师带着学生拍手(三拍子8小节;二拍子8小节)。

“同学们,感觉到有什么不同?

”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2、教师范唱,边唱边拍节拍,学生跟着做,心里默唱。

3、听歌曲录音,学生自己拍节拍,小声跟唱。

4、听老师弹琴,学生拍节拍小声唱歌。

5、歌曲熟悉后,将学生分成两组形成小圆圈:

师:

“比一比,谁得耳朵灵!

”“听到三拍子的旋律请朝右顺时针走;如果你感觉是二拍子就请朝左逆时针走。

学生边唱边走。

四、创编表演:

1、师:

“同学们,大家见面除了语言亲切地问候,你的手势该如何来打招呼呢?

2、生:

 “挥手”、“微笑着点头”、“握手”、“亲切地拥抱”…….

3、跟着录音范唱,自由创编动作。

4、师弹琴学生演唱,请部分学生进行表演:

教师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评价自己、评价他人,逐渐形成一定的竞争氛围。

五、创编歌词:

1、师:

“同学们,早上见面我们亲切地唱歌与之打招呼,如果在下午那该怎么办?

生:

“那就改成下午好”

2、师:

“好,我们一起来唱一唱afternoon啊下午好!

师弹琴学生小声地演唱新歌词:

下午好。

3、学生分组讨论、演唱是:

“还可以怎么唱?

可以再改什么不同的歌词?

六、小结:

学生问候着走出教室。

七、教学札记:

      《森林里的水车》教案

教学内容:

1、聆听《森林里的水车》

2、创编与活动:

《上学歌》

教学目标:

1、感受大自然的音乐、声音。

2、为熟悉的歌曲《上学歌》创编出多样的不同的歌谣节奏。

教学重、难点:

  感受大自然的声音,热爱自己的生活

教具、学具准备:

电子琴、录音机、磁带、打击乐器(响板、碰钟、木鱼)

教学过程:

二、组织教学:

1、用亲切地甜美的声音演唱歌曲《早上好》(如果是在下午上课那就唱《下午好》。

2、检查学生带课本的情况。

三、新课导入:

1、师:

“同学们,表现的真好,老师有一段非常优美好听地音乐送给大家!

2、教师不加任何引导,让学生注意听音乐:

师:

“音乐让你想到了什么?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你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生:

“我仿佛看见了流水,”

“我听到有流水的声音,”

“我听到小鸟的声音,我仿佛看到小鸟在高兴地唱歌、跳舞”

 “我的心情非常高兴,因为这段音乐优美动听”。

3、师:

“同学们说得真是太棒了!

我们刚才欣赏的是课本第四页的《森林水车》。

”打开课本。

三、聆听钢琴曲《森林水车》:

1、教师结合图片介绍欧洲古老的水车,让学生有直观地感受。

2、复听音乐,学生用彩色笔涂颜色或画线条表现自己听到的水车声、流水声、鸟叫声、太阳升起的感觉。

3、教师不要限制学生,让学生自由想像,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再谈一谈为什么。

4、画一幅美丽的乡间图,表达对这首乐曲的感受。

(在乐曲声中完成)

5、展示并介绍自己的作品。

四、创编与活动:

i.齐唱歌曲《上学歌》:

师:

“同学们唱得这么棒,如果用不同的、有变化的节奏来读你会吗?

ii.学生分组讨论:

用不同的节奏读一读、试一试。

iii.各组表演自己编创的不同节奏的歌谣。

iv.教师引导学生将歌谣处理成渐强、渐弱,表现孩子们走近又走远。

五、小结:

课后心得:

 《小麻雀》教案

教学内容:

1、感受三拍子的强弱规律:

强、弱、弱。

2、学习歌曲《小麻雀》

3、创编动作与歌词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小麻雀行为的描述,潜移默化地教给学生待人有礼貌的道理。

2、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主动评价自己和他人的歌唱与表演的优、缺点,形成一定的竞争氛围。

教学重、难点:

    感受歌曲,逐步渗透讲文明、懂礼貌的思想。

教具、学具准备:

    电子琴、录音机、磁带、木鱼、串铃、碰钟

教学过程:

四、组织教学:

1、课前律动表演,让学生在表演中感受音乐。

2、师生问好:

二、新课导入:

1、师:

“我有一首非常好听地歌曲,送给大家,但你能为它起一个好听地恰当地名字吗?

2、师演唱歌曲,学生踊跃发言:

生:

“小麻雀!

 “可爱的小麻雀!

 “有礼貌的小麻雀!

……

三、感受、学习歌曲:

1、听歌曲录音拍节拍,感受歌曲。

师:

“拍一拍,想一想,我们应该拍强、弱、弱三下呢,还是拍强、弱两下呢?

2、第二次边听录音边拍节拍,用轻声哼唱歌曲。

3、看课本,听老师范唱,小声跟唱歌词。

4、分析歌词:

师:

“通过唱,你知道了些什么?

生:

“小麻雀的叫声是喳喳地,还有它走路的时候是蹦蹦跳跳的!

“小麻雀很快乐!

“小麻雀很爱妈妈,它唱歌给妈妈听!

“小麻雀很有礼貌,见了小朋友还打招呼呢!

    师:

“那小麻雀会像这们的小朋友打招呼吗?

”(师模仿用弹弓打小麻雀的动作,用石头打小麻雀的样子)

    师:

“它会像什么样的小朋友打招呼呢?

    生:

“保护它、爱护它的小朋友!

      “有礼貌的小朋友!

      “喜欢它,不欺负它,与它做朋友的小朋友!

       ……

5、听老师弹琴,边唱边看图、做动作,用动作帮助记忆歌词。

四、编创歌词:

1、师:

“同学们我还有一首歌送给大家!

师演唱:

小鸭子嘎嘎叫,走起路来摇呀摇,见了妈妈亲亲嘴呀,见了小朋友打招呼。

2、将学生分成四组,进行创编歌词环节,并编创动作。

3、将四组学生编的歌词与动作综合成四段,分段表演。

五、小结: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间的歌

 《在钟表店里》教案

教学目标:

通过听赏《在钟表店里》,使学生了解各种钟表敲击的声音,感受乐曲所表现的情感、内容,并通过速度、节奏、旋律、音色的变化,发展学生的音乐想象力。

教具安排:

录音机、合成器、打击乐器、道具

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入教室:

“同学们,今天钟表店里地钟宝宝们正在进行狂欢节游行,让我们一块儿看看去。

(二)师生问好:

(三)律动:

“听一听,钟宝宝们正在歌唱呢!

(四)新授:

1.钟宝宝的歌声真动听,我们知道生活中钟的种类有很多,请同学们说一说有哪些钟呢?

他们发出的声音又是怎样的呢?

(powerpoint演示)我们来看看同学们说的对不对,对了,在我们生活中有大钟、小钟)

2.今天种宝宝们汇集在钟表店里开PARTY呢!

下面我们就来听赏德国作曲家阿图尔-奥尔特的《在钟表店里》(卡片)[揭示课题]

3.[初听]边听边请同学们思考几个问题:

这首乐器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

乐器分为几个部分?

你们听到了哪些钟宝宝的声音,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请用语言完整的描述

[FLASH动画]小结:

夜晚即将来临,大钟、小钟、闹钟、秒钟上好发条,对好时间开PARTY,他们唱啊跳啊,玩的非常高兴。

4.分段欣赏

(1)   欣赏第一段

下面老师请你们分段欣赏

a.边听边思考,这段音乐主要描写什么?

仿佛看到了什么?

乐曲情绪怎样?

   (分组讨论)

b.小结:

乐曲情绪欢快、活泼(卡片)大钟的打点声和小钟的滴答走动声,仿佛跟着音乐的节拍在跳舞。

c.你怎么听出有大钟、小钟的打点声,比一比他们在音色、节奏上的不同?

d.根据他们节奏的不同,我请一位同学上台选择一下适合大钟、小钟的节奏。

e.下面老师请你们分组讨论一下,用不同的方式拍出此节奏。

f.下面老师请你用铃鼓、响板模仿大钟、小钟的声音为这段欢快、活泼的旋律伴奏。

         

(2)欣赏第二段

              a.边听边思考,第二段音乐与第一段音乐在情绪、速度上有什么不同?

              b.听一听,这段乐曲与下面哪段音乐所表达的情感意境相似?

              《摇篮曲》、《叶塞尼亚》前半段

              c.听了这段音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

                深夜,群星闪闪,月亮阿姨张开笑脸,此刻钟宝宝们玩的太累了,躺下休息。

(powerpoint演示)

(2)   欣赏第三段

a.   休息了一会儿,钟宝宝消除了疲劳,上了发条,又有劲了,听一听现在的音乐在情绪、速度上又有什么变化?

与那段相似?

描写了一个怎样的画面?

(powerpoint演示)

b.   上节课我们已学了钟宝宝跳舞的动作,我们一快儿跟着节奏分组做一下。

c.   乐曲结尾是怎样的?

乐曲的结尾越来越轻,渐慢渐弱,表示晚会结束了。

(贴卡片)

         5、下面老师请你们再次听音乐,分角色完整的演绎一下故事情节。

         五、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通过欣赏《在钟表店里》,懂得了音乐的表现力是丰富多采的,音乐可以通过高、低、快、慢、长、短,表达出欢快、活泼、优美、抒情的情绪,也可以想象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课后思考:

 

《时间像小马车》教案

教学内容:

1、歌曲《时间像小马车》

2、编创歌曲动作

3、聆听《调皮的小闹钟》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歌曲《时间像小马车》,感受音乐所描绘的钟表的形象,体验轻松愉快地音乐情绪。

2、教育学生认识时间的宝贵,懂得珍惜时间。

教学重、难点:

   主动参与为歌曲伴奏,即兴编创动作。

教具、学具准备:

   电子琴、录音机、磁带、双响筒、碰钟。

教学过程:

五、组织教学:

1、课前律动表演,让学生在表演中感受音乐。

2、师生问好:

六、感受歌曲:

1、直接导入:

师: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听了《在钟表店里》,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时间像小马车》,来感受一下时间是怎样跑的?

2、听录音范唱:

  师: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十页,边听边用手按课本上的示意线做旋律的走向动作,感受音的高低。

3、听老师弹琴并演唱歌曲:

提醒学生注意节拍重音,字头要清晰,唱“哒哒哒”时应舌尖动作,使吐字清晰,唱时省力。

4、学习歌词:

师:

“歌词都说了些什么?

你知道了些什么?

生:

“时间跑起来像小马车,哒哒哒,非常快!

  “我们必须珍惜时间,否则时间会偷偷地从我们身边溜走,悄悄地让我们发现不到!

     “时间非常宝贵,我们坐在同一个时间的小马车上,但做着不同的事情,不停地向前跑!

      ……

5、听老师弹琴,小声地哼唱歌曲:

师:

“你感觉哪一句唱得最好?

能唱一唱吗?

6、听录音范唱,跟着演唱歌曲:

师:

“你哪一句不会唱?

谁来教一教他?

7、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演唱。

三、为歌曲创编动作:

 1、初步学会歌曲后,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创编动作。

 2、分组展示动作:

比一比,看谁表演地好!

四、  为歌曲伴奏:

1、 选择哪几件打击乐器伴奏这首歌曲比较理想?

生:

“双响筒!

  “碰钟!

”  (生异口同声地说)

2、师:

“哪一件乐器像马铃声?

哪一件乐器像马蹄声?

生:

“碰钟的声音最像马铃声!

  “双响筒的声音最像马蹄声!

引导学生具体用碰钟、双响筒为歌曲伴奏。

3、师:

“小马车跑起来时声音怎样?

它跑远了,又是什么样地声音?

你能演奏出来吗?

引导学生变换力度敲击。

4、分组练习表演、唱歌及用打击乐伴奏。

5、分组汇报,一组学生表演,一组学生唱歌,一组学生用打击乐器伴奏,共同合作写成歌曲的表现。

五、聆听《调皮的小闹钟》:

1、导入:

师:

“小闹钟生病了,不能按时叫醒他的小主人,小主人开始修理 这个小闹钟,他修好了,心里美滋滋的,你们听,他修好了吗?

2、听录音,学生可随着课本上的图谱用手指指点。

3、发现小闹钟有什么特点?

复听音乐时每次都用手点出来,表示你听到了。

4、再次复听时,把小闹钟走动的声音画在课本上,看看谁画得次数准确。

六、小结:

 教后感:

 

 《这是什么》教案

教学内容:

1、歌曲《这是什么》

2、编创与活动:

  探索生活中的声音

           传消息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索生活中的声音,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注意观察身边地生活。

2、继续感受音乐所描绘的钟表的形象,体验轻松愉快地音乐情绪。

教学重、难点:

  编创节奏,培养学生内心听觉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电子琴、录音机、水桶、玻璃杯、易拉罐、纸

教学过程:

七、组织教学:

1、课前律动表演《时间你小马车》,让学生在表演中感受音乐。

2、师生问好:

二、新课导入:

1、谜语导入:

师:

“猜一猜,这是什么?

“嘀嗒、嘀嗒、嘀嗒、嘀嗒,当、当、当……”

“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

2、打开课本13页,想一想,画出来:

师播放歌曲《这是什么》,学生边听边画。

三、感受、学习歌曲:

1、听老师范唱,随着老师的歌声轻轻拍手、拍腿。

2、小声跟着老师的琴声有感情地读歌词。

3、跟着琴声填唱歌词。

指导学生用轻松而有弹性的声音清楚地咬字唱歌。

师:

“‘嘀嗒’要唱得整齐轻巧,‘当当’相对要强、连贯。

4、分小组演唱歌曲,听听他们的歌词唱得是否很清楚?

并由学生之间展开评价。

5、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怎样敲最合适?

听一听,感受是否与同学们的歌声融合在一起很好听。

四、编创与活动:

(一)、探索生活中的声音:

1、启发学生细心观察,生活中有哪些物品能发出声音?

2、师出示水桶、玻璃杯、纸、易拉罐等:

师:

“怎样使它们发出高低、长短、强弱不同的声音?

生:

“在敲击的时候,力气大,声音就大、强;力气小,声音就小、弱!

 “在弹琴的时候,按的时间长,声音就长;按得时间短,声音就短!

”师接着弹琴示范。

 ……

3、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物品,敲击出声音,列举自己探索到的高的、低的、长的、短的声音,做出来给同学们听。

(二)、传消息:

1、编创四拍节奏,写在课本上。

2、要求:

    分小组不出声音地做。

由每一小组的第一个学生把课本上编创的四拍节奏,点在下一个学生的手心里,向后传,直到最后一个同学,由最后一个同学起来,边读边打出节奏,由其他组的同学验证是否正确。

然后由下一个学生换到第一座位,游戏开始。

至小组内每一个学生。

3、评定:

    根据每小组节奏准确率的高低确定优胜组。

五、小结:

教后感:

 

第三课童话故事 

  

《小天鹅舞曲》教案

教学内容:

1、聆听:

《小天鹅舞曲》——选自舞剧《天鹅湖》(管弦乐曲)

  2、聆听:

《糖果仙人舞曲》

教学目标:

    通过聆听《小天鹅舞曲》、《糖果仙人舞曲》的童话色彩的音乐,感受体验乐曲轻快活泼的情绪。

教学重点:

欣赏《小天鹅》

教学难点:

感受乐曲轻快活泼的情绪,了解俄罗斯作曲家柴科夫斯基。

教具、学具:

录音机、磁带、双响筒、碰钟、三角铁、响板

教学过程:

一、课前律动:

二、检查复习:

采取多种演唱形式练唱《时间像小马车》与《这是什么》,注意声音强弱变化。

三、聆听音乐:

(一)、《小天鹅舞曲》

1、同学们,今天老师来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教师讲解天鹅湖的故事)我们接下来就听一听天鹅湖中的选段《小天鹅舞曲》听之前,想一想,这首乐曲情绪是怎样的?

2、初听乐曲,听后请同学回答:

师:

“情绪是怎样的?

生:

“高兴的!

  “喜悦的!

3、听到音乐你感觉小天鹅怎样舞蹈?

4、复听音乐时,让学生扮演小天鹅即兴舞蹈。

    提示学生:

看谁的动作轻盈,合上音乐。

5、引导学生选择一两种打击乐器合着音乐敲击。

   提示:

“请你用耳朵仔细听,敲击的声音的强弱是否与音乐相适合?

 引导学生注意乐感,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

 

(二)、《糖果仙人舞曲》

1、初听音乐,老师不讲剧情,让学生静静地感受音乐的梦幻色彩。

提示:

“在音乐中听到什么奇特的声音了吗?

(指钢片琴的声音)请你用动作表示,音乐使你想到了什么?

2、复听音乐,教师讲述《胡桃夹子》的小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

四、小结:

   

 课后小记:

《小红帽》教案

教学内容:

1、歌曲《小红帽》

2、表演《小红帽》

3、唱一唱歌谱

教学目标:

1、通过唱《小红帽》,感受体验乐曲轻快活泼的情绪。

2、启发学生编创与课本不相同的动作表演,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教学重、难点:

  创编不同的动作表演

教具、学具准备:

  电子琴、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八、组织教学:

1、课前律动表演,让学生在表演中感受音乐。

2、师生问好:

九、新课导入:

1、故事导入:

师:

“你知道《小红帽》的故事吗?

生:

“知道!

”(异口同声地说)

师请一位学生讲《小红帽》的故事。

2、师:

“这个同学,讲得真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根据这个故事而写的歌曲《小红帽》。

一十、感受、学习歌曲:

1、听老师范唱歌曲:

师:

“有的同学会唱一两句,谁能唱一唱你唱得最好的那一句?

2、听录音范唱歌曲,学生小声跟唱:

师:

“请认真观察哪两句比较相似?

有完全相同的乐句吗?

师:

“你哪一句感觉唱得不太好?

”“谁来帮一帮她?

3、听老师弹琴(师单手弹奏旋律),强调音准。

4、跟着老师的琴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在跟唱的过程中注意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5、观察歌谱:

“哪两个句子完全相同?

你能跟着琴声唱一唱吗?

6、老师弹琴大声地演唱曲谱,学生小声地跟着唱歌谱。

一十一、表演《小红帽》:

1、师出示一顶小红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课本上的小同学不仅会唱《小红帽》,还会表演《小红帽》,请你观察一下,她是怎样表演的?

3、师放录音范唱:

“你能模仿出来吗?

看谁模仿的好!

4、“你能自己创编与课本上的同学表演的不相同的动作吗?

”(培养学生求异思维)学生边讨论边表演。

5、延伸部分:

启发学生根据童话故事《小红帽》改编歌词,再加入情节表演,形成唱歌――表演――唱歌的模式。

6、分组比赛:

比一比哪组的同学唱得好?

哪组的同学表演的好?

哪组的同学歌词改的好?

(给优胜组加星!

鼓励学生)

一十二、小结 :

课后小记:

《有一个人在林中》教案

教学内容:

1、歌曲《有一个人在林中》

2、编创与活动:

a、认识口风琴及字母谱d、r、m

b、填格子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认识d、r、m,并能用1、2、3指在电子琴上弹出这三个音。

2、通过学习歌曲《有一个人在林中》,简单了解蔷薇花的一些知识,知道歌曲也可用来比喻也是很有情趣的。

教学重、难点:

  认识d、r、m,创编旋律。

教具、学具准备:

电子琴、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十三、组织教学:

1、课前律动表演,让学生在表演中感受音乐。

2、师生问好:

一十四、感受歌曲:

1、听歌曲录音感受歌曲:

师:

“哪两句是一样的?

有几处是相同的?

2、老师反复范唱两次,让学生找出相同的旋律,唱一唱。

3、跟着老师有感情地读歌词:

师:

“猜一猜,歌词中说的这个人是谁?

4、跟着琴声填唱歌词:

为了让学生尽快掌握旋律,老师单手弹奏旋律,学生在旋律的引导下轻轻的哼唱歌词。

5、强调高音do要唱得肯定,注意音准,用模唱来解决。

6、简单介绍蔷薇花。

一十五、编创与活动:

(一)、认识口风琴及字母谱d、r、m

1、出示口风琴的图画:

口风琴键盘同风琴、手风琴,一般有两组以上的琴键,音域超过两个八度。

2、认识d、r、m:

    引导学生在电子琴上用一、二、三指弹奏d、r、m。

(二)、填格子:

1、将学生分组,在黑板上画出九个圆点的格,选出一组学生操作。

2、其他学生在自己课本上填写字母谱形成三音组。

提示:

想一想这三个字母谱怎样填写更合适?

唱一唱,想办法让它重复得少一些?

比一比,看谁唱出的旋律多?

3、把自己填写好的旋律在电子琴上弹奏出来给大家听一听。

4、试着弹奏或演唱出三个音、六个音、九个音,还有……

5、分组演唱,每人只唱一组,接着唱下去形成连唱(慢一点演唱),中间不要空拍,如果谁没有接上,就请他为同学们唱支歌。

6、选出优胜组为大家表演。

一十六、小结:

课后小记:

 

第四课跳起舞

《在北京的金山上》教案

教学内容:

1、聆听《在北京的金山上》

2、编创与活动:

听着鼓声走与停

教学目标:

1、通过听《在北京的金山上》,体验感受藏族民歌高亢嘹亮和欢快活泼的不同音乐特点。

2、通过编创与活动:

听着鼓声走与停,让学生感受四分音符的节奏与八分音符的节奏不同。

教学重、难点:

  在编创与活动,感知分辨音符时,组织好教学秩序。

教具、学具准备:

电子琴、录音机、磁带、小鼓

教学过程:

一十七、组织教学:

1、课前律动表演,让学生在表演中感受音乐。

2、师生问好:

一十八、新课导入:

(复习导入)

1、跟着录音范唱,唱一唱上节课学习的歌曲《多么快乐,多么幸福》。

2、这首歌曲是哪个民族的?

3、师:

“同学唱得真好!

老师也想高歌一曲,送给大家《在北京的金山上》!

”(师唱第一段)

4、师:

“你感觉这首歌曲是哪个民族的?

一十九、聆听女声独唱《在北京的金山上》:

1、初听歌曲,请学生随着乐曲轻轻地拍着手。

2、简介歌曲的含义:

     这首歌曲形象地把北京天安门比做金山,把毛主席比做金太阳,表达了翻身农奴在毛泽东思想的光辉照耀下,建设社会主义新西藏的自豪感和对毛主席的感激之情。

3、复听音乐:

     带着藏族人们的感激让我们随着音乐跳起来,用动作表达对音乐的感受。

二十、编创与活动:

1、做游戏前,老师将走、跑、停的图形谱板书在黑板上。

2、学生听老师的鼓声走或跑,鼓声响之前,老师要给速度,如:

一二一起。

鼓声停,学生在心里数一、二、三、四,再听着鼓响声去做走或跑。

3、将学生分成四组,培养学生的自我控制,不受他人影响的能力。

比一比,看哪一组同学的动作准确率高。

4、在游戏过程中,出现错误的同学要表演节目。

5、游戏方法:

     若干学生围成圆圈,逆时针方向站立,老师手持铃鼓站在中间。

老师按四四拍击鼓,拍一下鼓心,击三下鼓边。

鼓声四分音符,学生听着鼓声左脚起步行走。

老师的鼓声换成八分音符,学生按节奏小跑步。

当鼓声停止时,学生自选动作做4次。

     如:

点头、蹦跳、挥手、弯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