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基础知识专题复习之三标点符号汇总共11页.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326258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1.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基础知识专题复习之三标点符号汇总共11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中考语文基础知识专题复习之三标点符号汇总共11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中考语文基础知识专题复习之三标点符号汇总共11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中考语文基础知识专题复习之三标点符号汇总共11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中考语文基础知识专题复习之三标点符号汇总共11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中考语文基础知识专题复习之三标点符号汇总共11页.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中考语文基础知识专题复习之三标点符号汇总共11页.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中考语文基础知识专题复习之三标点符号汇总共11页.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中考语文基础知识专题复习之三标点符号汇总共11页.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中考语文基础知识专题复习之三标点符号汇总共11页.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中考语文基础知识专题复习之三标点符号汇总共11页.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中考语文基础知识专题复习之三标点符号汇总共11页.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中考语文基础知识专题复习之三标点符号汇总共11页.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中考语文基础知识专题复习之三标点符号汇总共11页.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中考语文基础知识专题复习之三标点符号汇总共11页.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中考语文基础知识专题复习之三标点符号汇总共11页.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中考语文基础知识专题复习之三标点符号汇总共11页.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中考语文基础知识专题复习之三标点符号汇总共11页.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中考语文基础知识专题复习之三标点符号汇总共11页.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中考语文基础知识专题复习之三标点符号汇总共11页.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基础知识专题复习之三标点符号汇总共11页.docx

《中考语文基础知识专题复习之三标点符号汇总共11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基础知识专题复习之三标点符号汇总共11页.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语文基础知识专题复习之三标点符号汇总共11页.docx

中考语文基础知识专题复习之三标点符号汇总共11页

中考语文标点符合复习

解读考点

常用的标点符号有点号和标号两大类。

点号包括逗号、顿号、分号、冒号、句号、问号、叹号;标号包括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专名号。

课标与教材对标点符号这一考点的相关要求是:

了解标点符号的书写规则、用法及其位置。

标点符号考题题型主要有选择题和断句题。

如给一段没有标点的文字加上标点符号,改正一段文字中用错的标点符号,为一段文字选用恰当的标点符号,理解一段文字中某一标点符号的用法,等等。

解答标点符号试题,至关重要的就是要掌握常见标点符号的用法和作用,弄清标点符号的书写位置。

 

知识归纳

一、顿号、逗号、分号的使用

1、顿号是句子内部最小的停顿,常用在并列的词或短语之间(分句之间不能用顿号)。

但并列性的谓语、补语之间不用顿号,只用逗号。

如:

这个省今年的水利建设,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

你要不断地进步,识字,生产。

他的故事讲得真实,感人。

2、带语气词的并列词语之间不用顿号,只用逗号。

如:

这里的山啊,水啊,树啊,草啊,都是我从小就熟悉的。

3、并列词语中已使用连词“和、或、及、与”等,不能再用顿号。

如:

我国科学、文化、卫生、教育和新闻出版业有了很大发展。

(一般情况下,并列词语的最后两项使用连词而不用顿号)

4、相邻的数字表示约数,不用顿号。

如:

他已经走了有三四里的路了。

注意:

要区别于表示两种并列的情况。

如:

国内的大学要求学生在一、二年级时都必须选修一门外语。

5、集体词语之间关系紧密,不用顿号分隔。

如:

公安干警、中小学生、大专院校、男女老少等。

6、表并列性的引号、书名号之间不用顿号,一定要用,只能使用逗号。

如:

近期我观看了许多出色的电影,如《英雄》《无间道》《美丽人生》等。

这时课堂里响起了“向孔繁森学习”“向孔繁森致敬”的口号。

7、并列词语注意分类,小的用顿号,大的用逗号;分句间小的用逗号,大的用分号,甚至句号。

如:

原子弹、氢弹的爆炸,人造卫星的发射、回收,标志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达到了新的水平。

一个漂亮的姑娘,个儿要高,又不能太高。

脸要白,又不能太白;要白里透红,又不能太红。

我国许多图书馆年经费仅一二万元,除去工资、办公费用,购书费可以想见还有多少。

8、分号一般是用在复句内部的并列分句之间;但如果分句之间没有逗号,不可以直接使用分号。

如:

语言,人们用来抒情达意;文字,人们用来记言记事。

天才出于勤奋,知识在于积累。

9、非并列关系的多重复句,第一层关系处也用分号。

如:

这样的人往往经验很多,这是很可贵的;但是,如果他们就以自己的经验为满足,那也很危险。

二、问号的使用

1、有的句子虽然有疑问词,但只充当整个句子的一个部分(通常是主语或宾语),句末不用问号。

如:

她什么时候走,坐哪趟车,我都打听清楚了。

我不知道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2、选择问句中无论有多少个选择项,都只能在句末使用一个问号,其他各句之间均用逗号。

如:

你是坐飞机来呢,还是坐汽车来呢,还是坐轮船来呢?

请尽快给我一个答复。

[注意]要区别于:

告诉我你是坐汽车来呢,还是坐飞机来。

3、如果连续几个问句不是表示选择关系,而是各自发问,那么有多少问,就要用多少个问号。

如:

这个问题该由谁来解决呢?

该怎么解决呢?

4、倒装句中,问号放在句末。

如: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同志们?

”厂长问。

  怎么啦,你?

[注意]倒装句中,感叹号具有相同的情况。

如:

你放着罢,祥林嫂!

 

三、冒号的使用

1、用在总括的话后面,表示后面的要分项说明或表示冒号前面的话引起后面的话。

如:

北京紫禁城有四座城门:

午门、神武门、东华门、西华门。

2、用在提示的词(如说、想、证明、宣布、指出、决定、透露、发现、反映、例如、如下等)的后面,引出具体内容。

如: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

近年来中小学生的劳动观念越来越淡薄了。

[注意]这些表提示性的词的后面,也可以直接使用逗号引出下文。

大量事实证明,爱国主义教育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要经常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用在总括性的句子前,表示总结上文。

(前面常常是几种并列的情况)

如:

证券交易所内那些穿红马甲的人是经纪人,穿黄马甲的人则是管理和服务人员:

这是全世界都统一的。

4、冒号的提示作用要发挥到句子的末尾,不能管到句中。

如果只管其中的一部分,就只用逗号、破折号或不用。

如:

本市文坛的三位女杰王安忆、王小鹰、程乃珊在一起谈笑风生。

5、表领起的插入语后面不能用冒号。

如:

考文科各系的人数,据不完全统计,中文系已达1230人,历史系已达986人。

6、“XX说”的形式放在句首,用冒号;放在句中,用逗号;放在句末,用句号。

如:

鲁迅先生连忙掉转话头,亲切地问:

“你真个姓唐吗?

”“真个姓唐,”我说。

“哦,哦,”他看定我,似乎十分高兴,“我也姓过一回唐的。

7、冒号不能和表示提示性的词同时使用。

如:

这位老“巴尔干”同意本报记者的看法:

即协议虽签,维和部队开始“维和”,但科索沃的危机并没有消除。

(冒号应改为逗号)

 

四、引号的作用

1、引文独自成句,意思完整,句末点号放在引号里面,且引号前用冒号。

如:

我联想到了唐朝贾岛的诗句: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2、引文不完整,或引文虽然完整,但只作为整句话的一部分,句末点号放在后引号的外面,且前面不用冒号。

如:

写文章要做到“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3、引文之内又有引文时,外面的一层用双引号,里面的一层用单引号;如果单引号之内又有引文,则又用双引号,以此类推。

如:

他走上前来问:

“老师,‘有条不紊’的‘紊’字是什么意思?

4、只把别人的话的大意说出,不是直接引述,不用引号。

如:

她跑过来告诉我说,会议改在了下午四点钟召开。

5、一般的专有名词上不用引号,但含有概括性的、有特定含义的名词要加上引号。

如:

三峡工程、京广铁路     “三个代表”“一国两制”“四化”建设

 

五、破折号的使用

1、破折号表示解释时,不能和表示解释的词同时使用。

如:

船上的人告诉他,船所经过的海槽(当时称为“过沟”)——即是“中外之界”。

(破折号与“即是”重复,只能留其一)

2、破折号和冒号的区分:

(1)分说部分是总说部分的分项叙述,应用冒号;如果分说部分是对总说的部分注释,则应用破折号。

如:

这次职工代表大会有三项议程:

审议奖惩条例,通过三年规划,选举职工代表大会理事。

  我国的四大发明——火药、印刷术、指南针、造纸术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重大的贡献。

(2)凡是用破折号表示注释的,可以把注释删去,句子的内容与形式仍是完整的;而用冒号的则不行。

如上面的第二个例子可以说成:

我国的四大发明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重大的贡献。

而第一个则不能省去,否则意思就不明确了。

(3)冒号的提示作用必须发挥到句末,而破折号则可以只管到句中的一部分。

如:

胡适的学术活动的终极目的,就是在替中国人民的敌人——帝国主义、封建军阀、买办资产阶级起帮凶作用。

3、破折号和括号的区分:

双破折号的作用与句内括号的作用基本相同,都是在句中插入解释或补充;但句内括号中的内容在诵读时不读出来,而两个破折号之间的部分是正文的一部分,必须要读出。

 

六、括号的使用

1、句内括号:

注释句中的某些词语,紧贴在被注释或说明的词或句子后面。

如所注词语后面有标点,要标在括号的后面;括号内的语句之间可加标点,但末尾不用标点(问号、感叹号除外),直接用括号收住。

如:

推行“三证”(即机手合格证、机具检验证、供油证)供油制度,阻塞了油料漏洞。

避讳之风可谓源远流长,“其俗起于周,成于秦,盛于唐宋,其历史垂二千年”(陈垣《史讳举例•序》)。

2、句外括号:

注释整个句子,在句末标点后面;它的内部可用标点,句末标点可用可不用,要用时要标在括号内。

如:

“吸翠霞而夭妖”出自晋代郭璞的《江赋》。

(见《文选》卷十二)

 

七、书名号的使用

1、表示书名、篇名(文章、规章制度等)、报刊、歌曲、电影剧作等。

2、电视节目、报刊栏目、主题等不能滥用书名号。

如:

以《健康秩序、健康生活》为主题的中央电视台2019年“3•15”电视宣传活动将由央视经济频道的11个栏目共同组织完成。

(书名号应改为引号)

3、注意书名号的统管范围。

如:

1933年到1934年间,鲁迅先生经常在《申报副刊》的《自由谈》上写稿,攻击时弊。

(“《申报副刊》”应改为“《申报》副刊”,“《自由谈》”应改书名号为双引号)

4、书名号内还有书名时,外用双书名号,内用单书名号。

如:

《读〈石钟山记〉有感》   《〈中国工人〉发刊词》

5、书名和篇名连用,或词牌曲牌名与题目连用时,中间用间隔号,外面用书名号。

如:

《荀子•劝学》  《念奴娇•赤壁怀古》

 

八、省略号的使用

1、省略号不能与“等、等等”连用。

如:

第二代无绳电话采用了数字技术,主要有泛欧数字无绳电话、个人便携式电话、个人接入通信系统……等,具有双向互呼和越区切换性能。

(要删去省略号)

2、一般情况下,句末的省略号连同标点符号一同省略。

如:

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新型建筑材料、生物医药……,这些新兴产业在中国的“硅谷”勃发着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逗号应省略)

 

九、标点符号的位置

1)句号、问号、感叹号、分号、冒号、逗号、顿号这七种点号在书写时紧挨着文字,放在文字的右边偏下,并占一个字格。

2)引号、括号、书名号都用在文字前后,并占一个字格。

这三种标号的前半边,可以出现在一行的开头,不能放在一行的末尾;后半边,可以出现在一行的末尾,不能放在一行的开头。

3)省略号和破折号书写时都放在字格中部,占两个字格。

它们可以出现在一行的开头,也可以出现在一行的末尾,但不能拆散使用,即不能出现前行末尾占一格,后行开头占一格的情况。

4)间隔号和连接号均放在被间隔或连接的字词中间,书写时占一个字格。

连接号在连接汉语拼音时占半个字的位置,而在铁路、公路等交通部门标志运行起迄点时,占两个字格。

5)着重号放在文字的下边,不单独占格。

一、标点符号运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1、问号使用时

(1)句中用了疑问代词,如果不是疑问句不用问号。

[有的句子里虽含有疑问词(谁,什么,怎么样等),但并非真正发问,而是表达一个陈述语气,因而应用句号。

例如:

我不知道他去车站接谁。

我没什么,可不知道人家怎么想。

鲁迅先生为什么会写那么多杂文,是值得讨论的问题。

我不知道他今天为什么不去图书馆。

哪架飞机几点起飞,停在哪条跑道上,他都记得一清二楚。

我不管你们是怎么想的,我的态度是不会改变了。

(2)选择问句之间用逗号,句末才用问号。

(选择问句虽然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择项,但仍然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表达完整的意思,因而只在句未用一个问号,句中各项之间用逗号)

例:

你是今天动身去西安呢,还是明天去?

到底你是去上课呢,还是到图书馆去看书?

(3)主谓倒装的问句,问号放在句末。

例:

怎么了,你?

(4)有些表示委婉语气的祈使句,句末也可用问号。

例如:

请你稍微挪一下凳子好吗?

你来一下好不好?

2、“说”字后面的标点符号使用辨析

(1)“说”字放在引用话之前,用冒号;

他十分惊讶地说:

"啊,原来是你!

"

(2)“说”字放在引用话之间,用逗号;(凡是在一段引语的中间插"某某说",“某某说”后面只能用逗号,不能用冒号。

冒号在这里的作用是提示下文。

用了冒号,前面的话便没有着落了。

“大桥就要通车了,”他环视了一下会场说,“请大家咬紧牙关,作最后的冲刺。

“同志们!

” 区委书记说,“这张全区党员登记表上的34个人,除去老赵和黄淑英同志以外,除去叛徒黄有才以外,其余的都在这里。

"

“嗳,小同志……”他喘着气说,“是刚出海的么?

例如:

“他不信,”砌成台子的全体石块一齐说,“马上给他看看,把他扔下去!

”(叶圣陶《古代英雄的石像》)

“他多年出门,统忘却了。

你该记得罢,”便向着我说,“这是斜对门的杨二嫂,开豆腐店的。

(3)“说”字放在引用话后面用句号。

例如:

"真不凑巧,店里已经坐满了。

"老板娘面带着歉意说。

3、引号与相关点号的位置关系

(1)如果引者是把引语作为完整独立的话来用,那么为了保持引语的完整独立性,末尾的标点应该放在引号之内。

例如:

总之,在任何工作中,都要记住: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吴晗《说谦虚》)

俗话说:

“有志者,事竟成。

 

(2) 如果引者只是把引语作为自己的话的一个组成部分,不是独立的,那么末尾不能有标点,标点须放在引号外面。

例如:

从火车上遥望泰山,几十年来有好些次了,每次想起“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那句话来,就觉得过而不登,像是欠下悠久的文化传统一笔债似的。

(李健吾《雨中登泰山》)

好个国民党的“友邦人士”!

一种可以称作“陈地战”,就是风推动沙丘,缓缓前进。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远望这座桥就像“初云出月,长虹饮涧”。

  (3)引语末尾的标点如果是问号或叹号,一定用在引号之内。

例如:

我们的口号是:

“中国人民大团结万岁!

来水看见艾艾的脸上泪浸浸的,便说:

“你哭啦?

“哎呀,真是美极了!

”皇帝说,“我十分满意!

(4)句号在引号内,有两个条件,一是引号内部够一句完整的话的条件,二是这句话有独立性,不和引号外的内容共同组成一句话。

例:

“我倒想看看衣料究竟织得怎样了。

”皇帝想。

“嗯,我们听了非常高兴。

”两个骗子齐声说。

“现在就请皇上脱下衣服,”两个骗子说,“好让我在大镜子面前为你试新衣。

4、注意括号的位置

总原则:

括号解释谁便紧挨谁。

(1)如果括号里面的话是注释全句的,括号应该放在句号之后。

(句外括号)

(2)如果括号里面的话是注释句子的一部分的,这个括号尖紧贴其后,正文的句逗号应放在括号之后。

例:

《孔乙已》选自《呐喊》(《鲁迅全集》第一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出版)。

他又要所有的草灰(我们这里煮饭烧稻草的,那灰,可以做沙地的肥料),待我们启程的时候,他用船来载去。

5、使用分号应注意的问题

使用分号有一个条件,就是分句内部已经用了逗号,分句之间才能用分号,否则,分句间只能用逗号。

例:

语言,人们用来抒情达意;文字,人们用来记言记事。

到日本的人,未到之时,首先会想到樱花;到了之后,首先要谈到樱花。

他的神色,还是那么安详;他的举止,还是那么凝重。

6、运用省略号应注意的问题

(1)文中有“等”“等等”时,就已表示省略,就不能再用省略号了。

(2)省略号前可以有句号,句号后的省略号表示还有许多话要说,也可以有问号,叹号,但不能用顿号。

例:

中国历史上曾出现过岳飞、文天祥、邓世昌等无数民族英雄。

“阿!

闰土哥,――你来了?

……”

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地叫道:

“老爷!

……”

7、使用顿号应注意的问题

(1)一些固定词语之间不能用顿号。

如“父母亲”“工农业”“中小学生”“公安干警”。

另外,相邻两个数字 连用,表示概数,中间也不能用顿号。

如:

“五六个学生”,“七八本书”。

例:

教室里有五六个学生。

作为子女,每个人都应该尊重自己的父母亲。

我掀开帘子,看见一个小姑娘,只有八九岁光景。

(2)并列词组不同层次的词语之间不能都用顿号

例:

上海的越剧、沪剧、淮剧,安徽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在这次会演中,都带来了新剧目。

(用错顿号的例子)

分析:

越剧、沪剧、淮剧,是一个层次;它和安徽黄梅戏、河南豫剧组成并列词组,又是一个层次。

不同层次之间都用顿号,必然脉络不清。

第二层次(即“安徽的黄梅戏”后)应改用逗号。

(3)分句之间用顿号的问题

例:

浦东展开了翅膀,她是那样欢快、昂扬、奋发、正在向辉煌的明天飞去。

(错用顿号的例子)

分析 “欢快、昂扬、奋发”是并列短语。

凡是并列短语,最后一个成分后面,不能用顿号,而要用逗号。

(4)连词后面不能用顿号

例:

观众长时间地等待,只为一睹她的风采、或签上一个名。

分析:

“或”是连词,前面不能用顿号。

a)运用叹号应注意的问题

(1)有感叹词的感叹句,叹号用在感叹词之后。

如:

哎呀!

那边过来一只船。

(2)叹号用在单独成句的词语之后,如果不能单独成句,则不能用叹号。

比较:

呀!

我忘了告诉他了。

(“呀”可单独成句)

你这么不讲理,我呀,不跟你说了。

(“我呀”不能单独成句,不能用叹号)

(3)如果出现几个有感叹语气的句子,如果前后句句意单一,则在最后统共用一个,如果前后句句意不同,或表示两个动作,则在每句后各用一个。

如:

“下次决不了,决不了!

”他叫着。

我们急需一千支“青霉素”,越快越好,越快越好!

我们不能回去!

我们要去请愿!

誓死不当亡国奴!

 

真题演练

1.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一进校门,就看见了“为做二十一世纪的主人而勤奋学习!

”的横幅标语。

B.《水浒传》里景阳岗下那个小酒铺门前,一杆旗子高竖上书五个字:

“三碗不过岗。

C.推开窗户一看:

呀,流云散了,树叶上的残滴,映着月儿,好似萤光千点,闪闪烁烁地动着。

D.周老师对学生说:

“我们学习上要不断进步;否则就要后退。

古语不是说: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嘛’?

2.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是( )

A.人言可畏么?

答:

可畏,又不可畏。

可畏者,舆论能形成压力;不可畏者,人们常说:

“让人说话,天塌不下来。

B.茅盾经常用“三式”读书法。

第一式,鸟瞰式(求得初步印象);第二式,精读式,(品味作品妙处);第三式,消化式(只收精华)。

C.参加编选的同志有:

孙××、刘××、李××、赵××、朱××等五人。

D.站在岳阳楼头倚柱远望,茫茫洞庭湖,尽收眼底。

杜甫诗云: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就是真实写照。

3.选出标点符号有错误的一项()

A.我们这才明白,屋里的米、水、干柴,以及那充满了热情的“请进”二字,都是出自那哈尼小姑娘的手。

B.看一下那书脊,赫然印着《鲁迅译》三个字,我便像得到了保证似的,立刻从书架上抽下一本。

C.开荒,种庄稼,种蔬菜,是足食的保证;纺羊毛,纺棉花,是丰衣的保证。

D.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4.选出标点符号有错误的一项()

A.鹦鹉能言,不离于禽;猩猩能言,不离于兽。

B.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

C.日本帝国主义的兵队强占了辽吉,炮轰机关,他们不惊诧;阻断铁路,追炸客车,捕禁官吏,枪毙人民,他们不惊诧。

D.在朝鲜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事情感动着:

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它使我想把一切东西都告诉给我祖国的朋友。

5.使用标点符号有错误的是()

A.“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他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

B.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

C.“我几乎还不会作文呢!

”他惊讶地叫道。

D.哪一种办法省时间,我们能一眼看出第一种办法好,后两种办法都“窝了工”。

6.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一语,出自《庄子—养生主》。

B.鲁迅《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死去保所道,托体同山阿”四句诗,引自陶渊明所作的《挽歌》。

C.一九三三年至一九三四年之间,鲁迅先生经常在《申报副刊》《自由谈》上写稿,攻击时弊。

D.前夜看了“塞上风云”的预告片,便又回忆起猩猩峡外的沙漠来了。

7.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昨天的作业太多了,能全部完成的同学,只不过占全班十分之二、三。

至于完成的质量就更不好说了。

B.在海边他写浪花,写礁石;在山顶他写青松,写老藤;在田野他写春花,写秋月。

真可谓“远山近水皆有情。

C.毛泽东同志也强调过,讲话写文章“都应当简明扼要。

D.你是坐汽车来呢,还是坐火车来呢,或者索性坐飞机呢?

赶快给我个准信儿。

8.选出标点符号使用无误的一项()

A.我一进门的时候本来就有点疑惑,现在更加疑惑了;虽然猜不出是谁,但自己断定,一定是一个不平常的人。

B.他先把介绍信给恒元看了,然后便说这人是怎样怎样一身土气?

C.北京时间1990年3月3日20时10分,我们终于准时到达本次探险的终点——苏联和平站。

D.现在东六宫大都作为古代艺术品的陈列专馆,展出宫内收藏的青铜器、绘画、陶瓷、工艺品……等。

9.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是否引导学生攻读原著?

是当前大学人文基础学科教育中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B.电视剧《水浒传》标明原作者为施耐庵、罗贯中,引起许多观众的疑惑:

《水浒传》的作者不是施耐庵吗?

怎么又多出个罗贯中?

C.“说得好!

”陈毅满意地挥了一下手,回转过身子,把手臂搭在聂卫平肩膀上。

“发展围棋事业,赶超日本,要靠你们这一代喽!

D.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新型建筑材料、生物医药……,这些新兴产业在中国的“硅谷”勃发着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10.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但是每一过程的开始阶段,是否也有矛盾存在呢,是否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具有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呢?

B.他喊了一声:

“跟我来!

”就向前冲锋。

C.去上海,还是去南京,我们暂时还没有决定。

D.这时课堂里响起了“向孔繁森学习”、“向孔繁森致敬”的口号。

11.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形散神不散”是人们用来概括散文特征的常用的说法。

那么,什么是散文的“形”与“神”呢?

“形散神不散”的含义究竟应当怎样理解呢?

B.“骗子的行当,”鲁迅先生说,“总要干得像个骗子呀。

C.“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是说它们在不停的运动中抵抗了微生物或其他生物的侵蚀。

D.有一句著名的格言: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这句格言本身也是真理。

12.标点有错误的一项是()

A.天上的紫微星位于中天,特别明亮,旁边群星环拱,于是皇宫就被称作了“紫禁城”。

B.据报道,喜庆90寿诞的国家图书馆建设数字图书馆的有关立项工作正在积极进行中,预计不久该项工程即可启动。

C.管得不严的医院,家属提着保温桶、拎着饭盒,直奔病房。

D.林肯在入主白宫以前,一直奔波于颠沛困顿之中,加上其貌不扬,又一贯不修边幅,因此他初到白宫任职时,阁员中的阔佬没有一个瞧得起他。

13.标点符号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金黄的大斗笠下,这边,露出一条翘起的小辫;那边,露出一条揽着小山羊的滚圆的胳膊。

B.还有老师拿着大铁戒尺在桌子上紧敲着:

“静一点,静一点……”

C.这种埋头做事不动脑筋的人简直是——说得不客气一点——跟牛马一样。

D.警号为谁而鸣,为你、我、他,为我们大家而鸣,为中国人而鸣!

1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句是()(2分)

A.我们听说古代有三皇、五帝,便要问问:

这是谁说的话?

最先见于何书?

B.清朝禁烟英雄林则徐有这样两句诗: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C.我也算游历过不少名山大川,却从来没见过一座山,这样凝结着劳动人民的生活感情;没见一条水,这样泛滥着劳动人民的智慧的想像。

D.“这么晚了你上哪儿去?

”妈妈说,“马上就要吃饭了。

15.选出标点符号完全正确的一句()

A.第十二期《〈求是〉杂志》不到一星期就销售一空。

B.我最近读了《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觉得诗中的意境十分优美。

C.今天,《文汇报》上刊登了一篇题为《农民爱看喜盈门》的文章。

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