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试题13.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327515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7.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试题1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考语文试题1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考语文试题1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中考语文试题1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中考语文试题1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中考语文试题13.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中考语文试题13.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中考语文试题13.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中考语文试题13.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中考语文试题13.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中考语文试题13.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中考语文试题13.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中考语文试题13.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试题13.docx

《中考语文试题1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试题13.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语文试题13.docx

中考语文试题13

2020学年中考语文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1.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人与音乐的契(qiè)合,委实是可遇而不可求的难事。

作曲家与演奏家从来都是独裁者,按他们自己的方式诠释生活与哲理。

B.在新的一年里,祝愿我们的祖国好:

祝愿祖国更加繁荣茂盛,前进时脚步如滚滚奔腾不可阻遏(è)的万里大潮……

C.小米在总经理办公室外等待应聘接谈的时候,忐(kǎn)忑不安,就用硬币占卦:

徽面受聘,字面不聘。

三次都是抛的徽面。

小米心存一份饶幸和欣慰。

D.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

我的小屋玲珑地立于山脊(jí)一个柔和的角度上。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项是()

A.我本来就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你却硬要派我去,这不是差强人意吗?

B.他在学校运动会上打破多项纪录,这让此前成绩平平、鲜为人知的他成为全校师生关注的焦点

C.这次选举,本来他是最有希望的,但由于他近来的所作所为不负众望,结果落选了。

D.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Ⅲ》姗姗来迟,首集的开播就给了我们新的观感诠释了美食背后的工匠精神。

3.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社会的转型,就是树立科学发展观,从发展本位走向民生本位:

从国家本位走向公民本位;从权力本位走向权利本位。

B.从明年4月1日起,国家将加大对酒后驾车、在高速公路上倒车、逆行、掉头,使用伪造、变造机动车牌证三种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C.“哪个记者不在质疑呢?

不会质疑的记者还叫什么记者呢?

”这是王志在央视做记者时常说的一句话,工作中他也的确是这样做的。

D.颁奖晚会渐进高潮,在观众热烈的掌声中,主持人高声宜布:

“刚才颁发的是二三等奖,下面即将颁发的是一等奖。

4.下列语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苏州河为花圃和树林镶上了彩色的花边。

B.地震引起的地面沉陷,哪怕是在地质历史时期还是近代现代都有发生。

C.当然,要搞好跨学科渗透和综合,并非易事,需要下一番功夫不可。

D.在社会交际中,无论个人还是组织,其在公众中的信誉度是至关重要的,它是决定交际成败的关键。

5.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是和记叙文、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偏重于抒情言志。

诗歌形式多样,就表达方式说,有抒情诗、叙事诗和说理诗。

就体裁说,有旧体诗和新诗。

B.《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这部小说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C.从文学常识的角度来看,《孔乙已》和《我的叔叔于勒》有三点相同:

作品中的“我”都不是作者本人,都是短篇小说,都是以主人公的名字命名的。

D.《西门豹治邺》选自《史记》,作者司马迁,本文记叙的是战国初期西门豹治理邺县,禁绝为河伯娶妻,征发民工兴修水利的故事。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一个人究竟能给予别人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他的给,他丰富了他人,并且在他提高自己生命感的同时,也提高了对方的生命感。

①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一定要为别人献出自己的生命

②而是他应该把他内心有生命力的东西给予别人

③他的生命的一部分给予别人

④他可以把他拥有的最宝贵的东西

⑤他应该同别人分享他的欢乐、兴趣、理解力、知识、幽默等——简而言之,一切在他身上有生命力的东西

A.①③②⑤④B.④③⑤①②C.③⑤④②①D.④③①②⑤

7.默写填空。

(1)吾视其辙乱,________,故逐之。

(《曹刿论战》)

(2)________,儿女共沾巾。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春潮带雨晚来急,________。

(《滁州西涧》)

(4)神州风光美,诗句有佳境。

徜徉在古典诗词的世界,可以欣赏到江南早春“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的莺飞燕舞,也可以望见东岳泰山“________,________”(杜甫《望岳》)的神奇秀丽,还可以领略到西北边塞“________,_____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一雪压冬林的奇特景象。

8.阅读下面的唐诗,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A.《渡荆门送别》是一首五言律诗,是诗人出蜀至荆门时所作,首联点明友人送别的地点,交代了远渡的地点和此行的目的。

B.颔联描写了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色,用流动的视角写景物的变化,船由蜀地到荆门两岸的地势由山脉过度到平原,山峦从视线种一点点地消失,江水冲下山峦向着广阔的原野奔腾而去,画出了一副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

C.颈联以水中月明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艺术效果十分强烈。

D.尾联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故乡水拟人化,借写故乡水有情,不远万里,依恋不舍送我远别故乡,表达了诗人离开故乡时依依不舍,思念故乡的感情。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苏武传

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至栘中厩监。

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

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

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

因谓武曰:

“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

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

且陛下春秋①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

愿听陵计,勿复有云。

武曰:

“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②,常愿肝脑涂地。

今得杀身自效③,虽蒙斧钺汤镬④,诚甘乐之。

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无复再言!

”陵与武饮数日,复曰:

“子卿壹听陵言!

”武曰:

“自分已死久矣!

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

”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

“嗟呼,义士!

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因泣下霑衿⑤,与武决去。

(节选自《汉书·苏武传》,有删减)

注释:

①春秋:

年纪。

②亲近:

皇帝的侍从。

③效:

效忠。

④斧钺:

古代兵器;汤镬:

古代大锅。

⑤衿:

衣襟。

9.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标3处)

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

10.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①武使匈奴明年____

②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____

③故使陵来说足下____

④武父子亡功德____

11.下面各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子卿尚复谁为乎/贤能为之用

B.虽蒙斧钺汤镬/虽人有百口,口有百舌

C.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D.且陛下春秋高/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12.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陵刚刚投降的时候,因为自觉有愧自己的国家,不敢去面对身陷降图而坚决不投降的苏武。

B.苏武和李陵曾是同事,感情深厚,所以单于让李陵去动降苏武。

C.李陵被苏武然不屈,坚定的民族气节所叹服,倍觉感动,自感惭愧,决定离开匈奴。

D.李陵首先分析了苏武的渺茫前途,苏武委婉地拒绝了,李陵再次劝说,苏武意志坚决,以死相逼。

13.列对选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A.选文在描写苏李诀别时,没有正面描绘苏武但从李陵的言语中透露出苏武高风亮节的感人力量。

B.选文对人物语言的叙写逼真,出场人物的语气极为激昂。

C.苏武面对老友李陵的劝降,虽然回客简短,但言辞包含不容置疑的决心和对老友的期许。

D.选文的文学性很强,运用多种描写方法,成功地塑造了苏武的高大形象,一千多年来苏武成为无数志士仁人的榜样。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从“先生之风”谈起

①2018年10月,松江二中与黄浦区丰子恺研究会联合举办“先生之风,山高水长——丰子恺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活动,西泠印社创社115周年“先生归来——吴昌硕和他的时代”系列活动在西泠印社美术馆启幕由此想起前些年,一部十集纪录片《先生》共鸣了隔代不相逢的后生们。

“先生之风”可谓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之一。

②先生,不仅是一种称谓,一种修为,更是一种境界,一种标志,体现了在我们的精神家园中对先生这种社会身份的认同与尊重范仲淹在《严先生祠堂记》中曾深情地写道:

“云山苍苍,江水決,先生之风,山高水长”何谓先生精神?

就是一个大写的“人”字,具有担当的家国情怀与高尚的人生抱负。

李叔同虽然皈依佛门,但在民族危亡之际,他为宣传抗日到处奔走,捐筹款蔡元培当年在德国考察时接到邀请,便马上赶回祖国,出任北京大学校长,终成中国高教之开路先锋“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先生们的这些作为显示出以社稷利益为上的高风亮节,以百姓福社为重的良知德行。

③先生者是文化现行的领军,知识传播的师表理想追求的楷模。

如钱学森放弃在美国的丰厚待遇,毅然回到祖国,把一生无怨无悔地奉献给新中国的航天事业。

又如“捧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陶行知,毕生致力于办平民学校,不屈不挠、知行合一,终成一代人民教育家。

立德、立功、立言正是先生的标识。

立德,即树立高尚的道德;立功,即为国为民建立功绩;立言,即提出真知灼见。

对先生们所做到的“三不朽”我们应该是“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

④在我们民族的知识、信仰、思想谱系中,与先生最接近的一种角色,也许就是老师了。

韩愈将“师者”定义为“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陶行知的名言“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可以讲是对韩愈“师说”的定义补充“时代楷模”黄大年为重大科研项目呕心沥血,并为国家培养了一支年轻的科研精英团队,被人们尊为“最纯粹的先生”。

复旦大学教授钟扬踏入青藏高原16年取得了累累成果,并带出了西藏第一个生物学教育创新群体,他留下的“种子精神”,正是先生精神的生动写照。

⑤在星辰大海的征途上,传承先生风范,弘扬先生精神,要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之中,从自己做起,从本职岗位做起,以浓厚的家国情怀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为实现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王琪森/文,选自《文汇报》2018年10月22日,有改动)

14.作者为什么说“先生之风’可谓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之一”?

15.第②③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有什么作用?

(1)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赴成登程口占示家人》

(2)钱学森放弃在美国的丰厚待遇,毅然回到祖国,把一生无怨无悔地奉献给新中国的航天事业。

16.如果将下面一则材料作为事实论据补充到文章中,你认为插入哪一段比较合适?

请根据文章内容做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材料]谭嗣同一生致力于维新变法。

他主张中国要强盛只有发展民族工商业,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谭嗣同参加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后,他在北京宣武门外的菜市口刑场英勇就义,年仅33岁。

他在狱中曾写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这样壮怀激烈的诗句。

17.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内容的项是()

A.李权同虽然皈依佛门,但仍然牵挂国家,他为抗日募捐筹款体现了他的家国情怀。

B.钱学森为中国航天事业奉献了一生,正是“为因为民建立功绩”,他不愧为追求理想的楷模。

C.韩愈对老师的定义是“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因此,老师就是具备“先生之风”的一类人。

D.复旦大学教授钟扬不仅扎根青藏高原,还培养了西藏第一个生物学教育部创新团队,他身上具备先生精神。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冻桐子花

黄孝纪

①季节就是那么的奇怪。

②油桐树开花之前,再晴朗的春天,都并不意味着天气就从此真正稳当当地暖和过来了。

当我也同小伙伴一样急不可耐要脱去厚厚的粗布棉衣时,母亲年复一年说过无数次的那句话又来了:

“桐子花都还没有开,还有冻的日子呢。

哪天冻得狗拱灶。

③果然,天气说变脸就变脸了。

寒潮来袭,天昏地暗,绵绵阴雨,村人又清鼻涕刷刷再度围着灶屋里的柴火烤手指,大狗小狗也时不时卧在灶前烘鼻子,蹭暖和。

不过,在这倒春寒的日子里,人们期盼已久的好消息也终于到来:

桐子树开花啦!

④“冻桐子花”已经成了村人判别天气经验中的一道分水岭,桐子花开,漫长的寒冷季节终于结束了,大地回暖,晴日渐多。

周边的油茶山,村前的江岸,村北那片平坦开阔的桐树坪,一树一树的繁花开得洁白亮丽,远观如雪。

油桐的花期很长,花朵也大,在桐树坪里玩耍细看,那雪白的花瓣挨着金黄花蕊的地方,还有丝丝缕缕的粉红,愈发漂亮。

待到繁花落尽,地上铺了厚厚的一层,宛若又下了一场大雪。

好在那时还是懵懂童稚,此情此景并不深以为意。

若是到了多愁善感的青涩少年,怕是要黯然伤怀一番了。

⑤此时,油桐的树叶也已生长出来,长长的叶柄,宽宽的叶片,仿佛一把把绿色的小蒲扇,重新占据了原本光裸的树枝,密密匝匝,如亭如盖。

⑥油桐的树皮略为泛白,质地厚而光亮,很容易与里面白色的木质相分离。

许多时候,我们上山捡柴,或者在桐子坪玩耍,折一根嫩枝,用刀子环绕切一圈,小心一拔,就能抽出一截手指长的圆圆的树皮筒子,一端捏扁了,能当口哨吹,声音尖锐又响亮。

若是从大树干上剥下半圈长长的树皮,像一片长瓦,就是捉鱼虾的引水槽子了。

常有男孩子一手提着小竹篮,一手拿着桐树皮,对着挖开的水田口子,将水流引进篮子里,小鱼小虾也就成了篮中之物,在劫难逃。

⑦盛夏到来之时,树叶间的桐子长得像小拳头,一个个高高悬挂着,青翠而油亮,很是馋人眼目。

我常想,要是桐子也像桃子李子能吃该多好!

那样的话,三下两下爬上去,站在枝丫伸手一摘,就可饕鬄一顿了。

可惜得很,这些看着令人垂涎的果子,竟不能吃。

不过,它那深绿光滑的大叶,倒是常被村妇们摘了来,包麦子粑,包米粑。

蒸熟的粑子,剥去桐叶,已染透了黄绿的色泽,有着独特的清香。

⑧每年的寒露,是摘桐子的时节。

这时的桐子,已大过碗口,很多染成红色,就像熟透的苹果,圆润可爱,恨不得咬上一口。

摘桐子也称打桐子,人站在树下,手举长竹竿敲打,一个个噗噗掉落下来,有的要滚上很远才停下。

⑨桐子皮厚而结实,挑回村里,人们并不把它当作宝贝一样放在家里妥善保管。

相反,全都倒入屋旁的阴沟,任其日晒雨淋,风吹霜打。

起初的几天,我们常在桐子堆里玩耍打滚,把桐子当皮球扔来扔去,不亦乐乎。

慢慢地,桐子皮沤烂了,腐败了,最终成了一堆乌黑的烂泥。

⑩这时,正适合于挖桐子仁。

挖桐子仁有一件专门的铁质工具,颜色乌黑,就叫桐子挖,犹如一根曲着的手指。

一手握紧乌黑的烂桐子,一手拿着乌黑的桐子挖,一挖,一撬,乌黑的桐子仁就破皮而出了,一粒一粒,像鹌鹑蛋。

以后经过晾晒,即可打榨桐油了。

⑪打桐油跟打茶油如出一辙。

在榨油坊里,桐子仁同样要经过烘烤、碾粉、蒸粉、踩饼、上榨、打油这全套流程。

只是桐油的气味大,需待村里打完茶油之后,方可打桐油。

⑫金黄浓稠的桐油,是那时村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之物。

点灯,漆棺材,漆水桶,漆打禾机,样样都离不开它。

桐油拌石灰漆木器的底子,结实,耐用,又不透水,长久不坏。

⑬现在的故乡,甚至连一棵油桐树也找不到了,人们早没有了“冻桐子花”的期盼。

那如瑞雪般铺满大地的落花盛景,只能成为遥远记忆。

真不知道,这个世界为何变得如此决绝?

(黄孝纪/文,选自《文苑经典美文》2018年第10期,有改动)

18.请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写了作者记忆中的哪些事?

19.请品读第④段第⑥段中的画线句。

(1)周边的油茶山,村前的江岸,村北那片平坦开阔的桐树坪,树树的繁花开得洁白亮丽,远观如雪。

(2)许多时候,我们上山捡柴,或者在桐树坪玩耍,折一根嫩枝用刀子环绕切圈,小心一拔,就能抽出一截手指长的圆圆的树皮筒子,一端捏扁了能当哨子吹声音尖锐又响亮。

20.第⑦段巧妙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

请你结合相关内容分析其作用。

21.本文作者想通过写冻桐子花表达什么情感?

22.走近“唐宋八大家”

(1)了解起源

唐宋八大家,又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是中国唐代韩愈、()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八位散文家的合称。

明初朱右将以上八位散文家的文章编成《八先生文集》,八大家之名始于此。

以后不久,推崇唐顺之的茅坤根据朱、唐的编法选了八家的文章,辑为《唐宋八大家文钞》,唐宋八大家之称遂固定下来。

(2)走进作品

唐宋八大家的作品都是经典,请选出两位作家及作品,写出其中的名句。

(3)感悟情怀

唐宋八大家在作品当中展示了自己的情怀,请选出两位作家结合具体的作品或内容分析他们的情怀。

23.作文。

有首歌这样唱道:

不停想起“你”最初的模样/此一点点的回忆/种在心里

请你以“初心”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参考答案

1.B

2.A

3.C

4.D

5.B

6.D

7.

(1)望其旗靡

(2)无为在歧路(3)野渡无人舟自横(4)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8.A

9.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

10.①出使②一向③劝说④同“无”,没有

11.B

12.C

13.A

14.先生具有勇于担当的家国情怀与高尚的人生抱负(或以社稷利益为上的高风亮节,以百姓福为重的良知德行),先生是文化践行的领军者、知识传播的师表、理想追求的楷模,先生立德、立功、立言。

15.

(1)这句话运用引用论证(道理论证),引用林则徐的诗句,证明了“具有先生精神的人是具有勇于担当的家国情怀与高尚的人生抱负的人”这一分论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2)这句话运用举例论证,举钱学森放弃美国丰厚待遇,无怨无悔为中国航天事业奉献一生的事例,证明了“先生,是文化践行的领军者、知识传播的师表、理想追求的楷模”这一分论点,使论证过程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16.可以插入第②段。

因为章嗣同一生致力于维新变法,使国家强盛,并最终为变法牺牲了生命,这正体现了他具有勇于担当的家国情怀与高尚的人生抱负。

17.C

18.

(1)倒春寒盼桐子花开、大地回暖赏桐子花

(2)油桐树皮做哨子、做捉鱼虾的水槽(3)盛夏油桐叶子包麦子粑、米粑(4)寒露后摘桐子、挖桐子仁、榨桐油。

19.

(1)[示例]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凉桐子花比作雪,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冻桐子花洁白的特征;“村前”“村北”“一树一树”写出冻棚子花的繁多,表达了“我”对冻桐子花的喜爱与赞美,也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2)[示例]接连运用动词,如“折”“切”“拔”“抽”“捏”等,生动形象地写出作者儿时在桐树坪用油桐树枝条做哨子的过程,表现出童年生活的快乐,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20.[示例]第⑦段实写青翠油亮的桐子,虚写摘桐子、吃桐子的情景,由实到虚,感情跌容,表达了作者对桐子可观不可食的遗憾,表现了作者对桐子树的喜爱。

21.本文作者通过写冻桐子花,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童年的怀念,对故乡淳朴生活的怀念,对故乡美好事物逝去的伤感、惋惜之情,对当下自然生态遭受破坏的忧虑和反思。

22.

(1)柳宗元王安石

(2)提示:

作者、作品、名句

(3)必须结合具体的作品或内容来正确的分析。

23.例文:

追随我心

没有人追问花儿为什么能吐露芬芳,鱼儿为什么能在水中潜游,鸟儿为什么能在空中翱翔,只因每株小草都有开花的期待,每条小鱼都有对大海的向往,每只小鸟都有飞翔于蓝天的渴望。

心之所趋,梦亦同往,追随我心,才能勾勒出自己无悔的人生。

追随我心,便不要专注于他人的眼光。

但丁曾说:

“不要在意别人的话语,要像一座卓立的塔,决不因暴风而倾斜。

”没有人认为一个聋子能在音乐上有所成就,而贝多芬终究成为音乐的王者;没有人相信一个农民能与科技有所牵连,袁隆平却成就了农民的神话;所有人都耻笑一个半路辍学的坏孩子的文学梦,但韩寒无疑是成功的。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蜩难明九万里之高远。

人生最终的目标无疑是心中梦想的实现,而想要实现梦想,便要追随自己的心。

追随我心,便不要让外物阻塞了追心的脚步。

当灯塔掩映在重重迷雾之中,难以寻得时,装备再精良的船只也终究会迷失方向。

仁川亚运会男子200米自由泳的赛场上,所有观众与媒体都将焦点凝聚于孙杨与朴泰桓的“巅峰之战”上,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夺得金牌的却是日本选手萩野公介。

当观众都为这匹“黑马”的夺金而惊诧时,是否会有一些更多的感悟?

艳羡甚至嫉妒他人的成功并不会有益于自己,自卑怯懦犹不可取。

追随我心,做好自己的事,成功便在不经意间敲响了门。

然而,追随我心并不意味着可以随心所欲。

追随我心是坚持一种信仰,坚守一个目标,坚持一个方向,而随心所欲则是任由沉沦,是骄纵放肆,是对欲望的不加节制。

追随我心,即使最终不能登顶珠峰,但路途上的风景必足以自得;随心所欲,即使一时不可一世,终究难逃粉身碎骨的命运。

能源局局长刘铁男不正是因为随心所欲,视法律与道德为草芥,最终落得身败名裂的下场么?

演艺明星柯震东、房祖名不正是因为一次次肆无忌惮,弃法律与道德如敝履,最终成为千夫所指的蠹虫么?

一批批落马的官员又有多少不是追随对国对党的热爱捧心而来,又在逐渐迷失于随心所欲的骄纵之后戴铐而去?

随心所欲,心落入了黑暗的深渊,自己便也紧随其后,一头陷入,不得复出。

梭罗在瓦尔登湖垂钓,仓央嘉措携白鹿踏雪,苏子一蓑烟雨任平生……追随我心,高标远志也好,平淡沉静也罢,心之所向,纵无果也无悔。

追随我心,无怨无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