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环卫专业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327527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8.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一五环卫专业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十一五环卫专业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十一五环卫专业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十一五环卫专业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十一五环卫专业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十一五环卫专业发展规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十一五环卫专业发展规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十一五环卫专业发展规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十一五环卫专业发展规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十一五环卫专业发展规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十一五环卫专业发展规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十一五环卫专业发展规划.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十一五环卫专业发展规划.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十一五环卫专业发展规划.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十一五环卫专业发展规划.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十一五环卫专业发展规划.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十一五环卫专业发展规划.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十一五环卫专业发展规划.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十一五环卫专业发展规划.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十一五环卫专业发展规划.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十一五环卫专业发展规划.docx

《十一五环卫专业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一五环卫专业发展规划.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十一五环卫专业发展规划.docx

十一五环卫专业发展规划

“十一五”环卫专业发展规划

一、发展思路

以循环经济理论,科学发展观和先进的规划理念为指导,以上海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发展战略和松江总体纲要为依据,与《上海市固体废弃物处置发展规划》内容相衔接。

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循环经济理论,紧扣松江新城现代化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目标,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坚持废弃物处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环卫设施设置以人为本原则;环卫建设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原则;城乡一体化同步发展的原则和技术的先进性与经济的可行性相一致的原则;科学合理地编制松江区“十一·五”环卫专业规划。

二、主要目标

到“十一·五”期末,建成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科学合理的环卫管理网格化系统、固体废弃物收集运输处置设施设备系统、城市道路机械化保洁系统、城市公共环境设施设置系统和区域环卫信息化管理系统等。

力争做到环境卫生管理、设施设备建设、作业服务整体水平在上海市郊区中处于领先地位。

具体规划目标(2010年)

新建松江区生活垃圾综合处置厂,处理规模1000吨/天。

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率:

(松江城区、中心镇):

80﹪;(一般镇):

50﹪;

压缩收集率:

80﹪;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100﹪;

生活垃圾密闭化运输率:

100﹪;

道路保洁机械化作业率(城区):

80﹪;乡镇:

40﹪;

水域保洁率:

85﹪;

环卫公共设施(公共厕所、垃圾房等)设置符合上海市有关专业设置标准,满足广大居民需要。

三、建设和管理主要任务

(一)环卫管理

贯穿固体废弃物产生、收集、运输、处置的整个过程的管理,达到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目标;进一步理顺机制、完善网格化管理,努力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和公益观念;积极引导和培育环卫市场,建立环卫作业定额、定量、定价有偿收集、清运和处置固废机制;加大环卫设施设备投入,逐步做到环卫作业机械化、环卫服务规范化、环卫设施配套标准化、环卫管理信息化。

1、积极推进固体废弃物源头减量

源头减量是固体废弃物治理的根本,要针对固体废弃物产生的全过程,全方位推进此项工作,在企业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工艺,限制产品的过度包装,控制一次性产品的使用。

新城和镇实行净菜进城,扩大半成品配菜出售。

倡导文明餐饮,减少餐厨垃圾的产生。

2、大力提高固体废弃物资源化水平

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应贯穿从产生到处置的全过程,并结合废品回收利用系统和垃圾处理系统;大力推进固体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必须以科技创新为突破,政策支持,对固体废弃物再生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给予政策上的支持,鼓励使用再生产品;大力提高环卫科技水平,引进和开发固体废弃物处理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做到技术可行,经济合理。

积极推广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近期以松江新城为主,逐步辐射其它各镇和农村。

积极回收有用物质,积累营运经验,2005年前初步建立废品回收体系。

废品回收利用系统实现企业化运作,将清洁工作与废品回收工作相结合。

区政府、环卫部门对废品回收利用系统应给予优惠政策及措施扶持其运营。

废品回收利用系统近期结合松江区固体废弃物处置场及其它环卫设施的建设与管理,将大件垃圾、普通工业垃圾中有用物质的回收、建筑垃圾与渣土的再利用纳入废品回收利用体系。

配合国家和上海市的统一行动整治白色污染,采用可降解塑料和其他清洁材料替代一次性泡沫餐饮具、塑料袋和其它塑料包装物;坚持“源头控制、回收利用、逐步禁止、鼓励替代”原则;本着“谁生产、谁负责、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利用经济杠杆来运作、控制。

3、大力提高收运系统的机械化水平

生活垃圾的清运,主要采用下列三种模式,即:

垃圾容器间收集和上门收集或自投+压缩收集站。

继续完善和建设农村全面建立生活垃圾收集系统,采用上门收集、自倒垃圾箱集中收集,垃圾收集后进入小型垃圾压缩收集站或垃圾中转站。

 

提高环卫作业的机械化程度,提高环卫作业效率,减轻劳动强度,实行道路清扫机械化,垃圾运输压缩化;垃圾运输实行密闭化,减少运输过程中产生的二次污染。

粪便污水以纳入城市污水管进入污水处理厂处理为主;在粪便污水未能纳管的地区,化粪池收集的粪渣由吸粪车收运至污水处理厂处理。

餐厨垃圾采用专门车辆和容器,上门收集;大件垃圾采取定时、定点和电话预约相结合的收集方式。

规划期内,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实现分类收集。

松江新城及各镇普通工业垃圾由产生单位收运或委托清运公司负责收运,收运系统必须适应分类收集和分类处理的需要。

4、努力实现固体废弃物处置无害化

采用资源回收、堆肥、卫生填埋、生化处理、焚烧等多种方式解决生活垃圾的出路问题。

设施的建设必须满足2005年前全面取缔农村简易生活垃圾堆场的要求,努力实现2010年原生垃圾“零填埋”的要求。

处置场规划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强调相对集中、合理分布。

5、积极推进环卫导入市场化

按照“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要求,建立、健全各镇的管理体制,实行政企、政事、事企、管理与作业的分离,理顺区和街道、镇的管理关系,强化宏观调控,同时转变管理职能,由办环卫转向管环卫,逐步改变以行政分配作业任务的方式,建立适合市场经济要求、依法行政的管理监督机制。

(二)环卫建设

1、环卫工程设施建设

(1)生活垃圾综合处置场建设:

根据《上海市固体废弃物处置发展规划》中郊区以生活垃圾综合利用技术为主的要求,在十一·五规划期内新建一座日处理1000吨的垃圾综合处置厂,形成回收利用、综合处置等合理配置的生活垃圾处置系统,处置场占地约200亩。

(2)建筑垃圾中转场建设:

建设覆盖全区的建筑垃圾网上申报系统,统一、快速调度全区的建筑垃圾的收运处置,并与市网络联网。

辟建一座建筑垃圾储运中转场,占地约40亩。

(3)大件垃圾转运场建设:

在建筑垃圾中转场附近辟建大件垃圾处理中心,占地15亩。

同时也作为电子垃圾转运场所,电子垃圾处置并入全市处置系统。

(4)大型垃圾中转站建设:

全区生活垃圾将形成集中统一的处理模式,故在运输距离大于15公里的地区须配建生活垃圾中转站,拟在浦南地区泖港镇新建一座,其他地区视处置厂位置而定,每座中转站占地5亩左右。

(5)环卫职工道班房建设:

根据《上海市城镇环境卫生设施设置规定》,结合松江区的实际情况,在十一·五规划期内,拟做以下规划:

①每个乡镇设置一座环卫管理机构,附设职工作业道班房,环卫停车场,每座占地5亩左右。

②城区建造的职工道班房同时配建公共垃圾收集站,近期需要实施的有:

菜花泾道班房新建、向阳中转站搬迁、玉树路以西地块内道班房新建、新城西侧地块内道班房新建、新城区东北侧地块内道班房建设,每座用地3-5亩。

(6)水上环卫码头建设:

近期在油墩港、文翔路交界处新建环卫水上作业码头,规划泊位30个,占地面积约8亩。

各乡镇视实际情况确定建设期和建设规模(可与环卫道班房配建)。

2、环卫公共设施建设

(1)公共厕所

根据《上海市城镇公共厕所规划设计标准》规定,结合松江实际情况,制定如下设

置标准:

①新城按照道路设置公厕,商业文化大街每500m左右设置一座,其他道路每800m左右设置一座;

②在城镇居民的地方要据镇区面积设置公厕,平均3—4座/平方公里;城镇新建居民小区,每1500户应设置一座;

③大型公共绿地、广场每隔500m-800左右设置一座;

④在农村,近期根据松江区的实际情况,按照自然村落设置公厕,约每1000人左右设置一座;村与村之间距离大于500m的,均应设置;村内无外来人口可不单独设置。

中远期,人口居住集中后可按2000人左右设置一座。

新城和镇区独立式公厕建筑面积50-80㎡/座,占地面积170㎡/座;居民新村、公共绿地、广场公厕建筑面积30-50㎡/座,占地面积120㎡/座;农村公厕建筑面积20-30㎡/座,占地面积50㎡/座。

在城镇化地区公厕新建以一类标准为主,农村地区新建公厕达到三类以上。

(2)垃圾房

为贯彻“三化”要求,新城及各镇区在居住小区设置与区域功能定位相适应的密闭式、压缩式为主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站等设施;农村设置普通型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站。

①新城、镇区各居民小区均应建立独立的生活垃圾收集站;1200户以上居住小区内的生活垃圾收集站配置压缩功能;

②社区和农村根据居民居住的集中程度,约每1000人左右设置一座生活垃圾收集站;

③各区域应设置公共生活垃圾收集站,用以收集道路垃圾、商业垃圾及其他无主垃圾。

新城每4平方公里设置1座;其余各镇每镇设置2座。

新城、镇区生活垃圾收集站的建筑面积不少于100㎡/座;社区和农村生活垃圾收集站的建筑面积不少于50㎡/座;新城公共垃圾收集站占地面积400㎡/座,其余各镇公共垃圾收集站占地面积100㎡/座。

(3)车辆清洗站设置

在主要对外交通道路进城处应设置车辆清洗站,用地面积宜1000~3000㎡。

在已建成的城区内设置的车辆清洗站,其选址须避开交通拥挤路段和交叉口,服务半径一般为0.9~1.2km,占地面积400㎡左右。

为了节约用地,可考虑与城市加油站、加汽站及停车场等合并设置。

至规划期末,设置进城清洗站4座、城区清洗站15座。

3、运输设施设备

为贯彻经济合理的要求,根据新城及各镇至最终处置厂的距离,设置与之相适应的直运或中转运输方式,并配置与之相匹配的大中型密封车进行运输。

①采用直运方式时:

配置5—8t运输车;

②采用中转运输方式时:

后端配置8—15t大中型转运车;

前端收集点至中转站距离在8km以内的,配置3t收集车运输;

前端收集点至中转站距离大于8km的,配置5t收集车运输。

4、粪便处理

城区粪便收集设施随着污水管道的改造,逐步取消化粪池,至规划末期公共厕所纳管率达到90%以上;

城镇地区公厕粪便纳管率达到50%以上;

农村地区粪便经消化后就地沤肥。

5、市容环卫管理信息系统

建立管理及数据库中心,形成环卫作业与市容静态点管理;环卫作业动态点管理;固体物流平衡及结算;环卫基础设施管理;建筑渣土等网上申报;环卫管理公示和举报;管理和资源整合等信息管理系统,初步形成松江区市容环卫信息化管理框架。

四、环卫工程设施实施进度和资金规划

1.主要环卫工程设施实施进度

松江区主要环卫工程计划实施进度如下:

年份

工程项目

近期

中期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生活垃圾中转站

生活垃圾综合处置场

大件垃圾转运场

建筑垃圾中转场

环卫道班房

水上码头

管理信息系统

 

2.投资计划

投资额具体如下表:

单位:

万元

项目

2006

2008

2010

小计

生活垃圾中转站

180

180

生活垃圾综合处置场

16000

4000

6000

26000

大件垃圾转运场

1200

1200

建筑垃圾中转场

400

400

环卫道班房

1500

1500

水上码头

1000

1000

管理信息系统

400

400

400

1200

合计

20680

4400

6400

31480

各项目投资额明细详见附表

五、规划实施保障及建议

环卫规划的管理是一项系统庞大的工程,总体表现为设施建设的投资规模大,资金需求量大;规划建设的时间周期长,控制要求高;规划的设计面广,协调难度大;环境要求高,技术难度大。

由此,政府必须发挥对专业规划及环卫产业发展的主导作用,落实规划的实施保障措施。

1、实施规划管理保障

环卫规划的管理应成为区域城市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将环卫规划纳入全区总体发展规划,是实现本规划目标的基本保证。

对主要环卫设施的建设,应加强工程质量与进度的管理。

对规划所需要的资金投入,应制定具体的融资方案。

对规划所需要的用地应予以落实,并不得随意改变用地性质,以确保规划实施。

并建议对环卫建设主要专项用地纳入区控制性规划,一般用地也要落实指标。

2、实施建设投资多元化

在落实环卫设施设备建设和运行资金方面,应加快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

通过拓宽投资渠道,实现政府、企业、社会融资的结合,境内、境外融资的结合。

建议对全区主要环卫设施通过特许经营的模式建设运行;涉及到片区的环卫设施建设,应打破镇域界限,统筹招标建设和运行,按市场化模式各个镇支付运行费用;各城镇内的生活垃圾收集设施可由房产开发商负责建设,物业管理公司运营;其他有收益的项目均可通过政府招标,市场化投资建设运营。

对公益性项目应由各级财政解决投资。

3、实施产业政策的配套

为吸引各方投资,形成环卫产业的发展,政府应在信贷、税收、物价、价格补贴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

根据上海市关于推进市容环卫行业市场化进程的改革方案,积极培育环卫产业市场,通过配套发展的产业政策,将资本、科技、管理、人才等生产要素聚集于规划的实施,走出一条以政策促建设,以建设促产业,以产业求发展的环卫发展道路。

 

松江区环境卫生管理署

二○○五年五月十六日

 

“十一·五”环卫专业发展规划

(说明稿)

一、发展思路

以循环经济理论,科学发展观和先进的规划理念为指导,以上海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发展战略和松江总体纲要为依据,与《上海市固体废弃物处置发展规划》内容相衔接。

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循环经济理论,紧扣松江新城现代化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目标,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坚持废弃物处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环卫设施设置以人为本原则;环卫建设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原则;城乡一体化同步发展的原则和技术的先进性与经济的可行性相一致的原则;科学合理地编制松江区“十一·五”环卫专业规划。

二、环卫发展现状

目前,松江区生活垃圾日产总量约为780t左右,新城、车墩、九亭、洞泾、泗泾、中山和松江工业园区、永丰街道的垃圾运往区填埋场卫生填埋,无害化处置率为65%左右。

其余各镇的垃圾均就近简易填埋、堆放,目前全区尚在使用的简易生活垃圾堆场共10座,总面积约为218亩。

松江区生活垃圾收集设施现状:

公共垃圾房257座,垃圾压缩站14座(包括居民区)。

特点是:

目前全区的生活垃圾均已进入收集系统,农村的生活垃圾收集也已开始实施分类。

但全区的收集设施仍以垃圾箱房为主,仅在新城、泗泾镇设有少量小型压缩收集站。

全区共有公共厕所176座,倒粪站106座。

松江区现有垃圾运输车辆154辆。

其中有扫路车8辆,清洗车4辆,洒水车4辆。

现有密闭式粪便收运车14辆。

目前松江区环卫清扫保洁道路长度为301.09km。

全区目前还未形成高速、经济、有效的生活垃圾运输系统,农村地区尚有少量的拖拉机和普通卡车作为生活垃圾的运输车辆。

根据全区粪便收集模式及粪便纳管处置的综合情况,目前,全区粪便清运量为139吨,主要为松江新城和各镇区的粪便。

目前松江区的建筑垃圾和渣土的处置已开始实行申报管理,其中大部分被用于农村、集镇低洼地或建筑工地回填。

全区在卖花桥填埋场附近有一座临时渣土堆场,占地面积11亩,主要为新城服务。

全区餐厨垃圾的日产量约为30t左右,已采取源头申报、上门收集、专项运输、生化处理的方式。

区内建有一座餐厨垃圾处理厂,日处理量为20t。

目前松江区大件垃圾、电子垃圾等基本由市场自行消纳解决。

有毒有害垃圾(废电池、一次性塑料饭盒、灯管等)收集后送市统一处置。

工业垃圾有环保局负责管理。

全区现有基层环卫工人作息场所6座,均在新城,老城区4座,其中1座为暂时租借;新城1座;环卫水上码头1座。

三、发展预测

(一)人口预测

2003年末,全区共有人口约83万(包括流动人口),根据区规划纲要预测,全区及各片区规划末期(2010年)人口总量约为100万人,具体分布如下:

 

功能片区

人口数(万人)

新城主城

52.04

经济密集区

19.03

旅游度假区

5.43

工业园区

3.08

高科技园区

3.73

南部农业片区

17.07

合计

100.00

(二)垃圾分类和预测

1、生活垃圾的分类

垃圾按产生源头和处置途径综合分类,分为:

生活垃圾(包括居民生活垃圾、集贸垃圾、企事业生活垃圾、商业垃圾、道路垃圾、水域垃圾)、大件垃圾、餐厨垃圾、建筑垃圾、工业垃圾、医疗垃圾等。

2、生活垃圾的性质

城市生活垃圾组成成分受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程度、居民消费水平和习性等诸多因素影响,据此预测松江区生活垃圾组成成分在规划期内将发生很大变化。

具体预测结果如下:

单位:

%(湿基)

年份

纸类

塑料

竹木

布类

厨余、果类

金属

玻璃

其他

2005

10.22

15.72

1.42

2.83

63.05

0.94

4.09

1.73

2007

10.58

16.10

1.34

2.83

62.44

0.89

3.43

2.38

2010

11.10

16.44

1.37

3.01

61.10

1.10

2.60

3.29

2020

11.52

16.71

1.39

3.16

60.38

1.14

2.15

3.54

注:

数据主要来源:

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局科研项目《上海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模式研究》(2004年1月)。

根据上海市环科院测定的上海市生活垃圾平均低位热值研究表明,城市生活垃圾的低位热值与人均GDP水平有较密切的正相关关系。

据此分析1993年至2002年上海市城市生活垃圾的低位热值与人均GDP关系如下:

y=-309+137lnx

X---上海市人均年度GDP水平,元;

Y---上海市生活垃圾低位热值,kcal/kg。

相关系数R=0.8137。

根据上述规律,结合松江区各规划期的GDP预测,松江区各规划期的生活垃圾低位热值如下:

规划期

2005

2007

2010

低位热值kcal/kg

1135

1165

1213

3、生活垃圾的产生量和处置量预测

根据松江区的实际情况,现状城镇人均日产垃圾量为1.0kg/d,农村人均垃圾产量为0.9kg/d。

预测人均生活垃圾日产量的变化趋势为:

规划近期将保持2%的增长率;中期随着各项技术和管理措施的完善,增长率降为1%;2010年后随着居民生活方式趋于稳定,人均生活垃圾日产量将实现“零增长”。

生活垃圾日产生总量预测:

规划期

2005

2007

2010

总人口万人

88

94

100

产生量t/d

884

977

1100

运输量t/d

820

910

1010

注:

运输量为除去源头分类收集后的垃圾量。

 

规划期内各镇域生活垃圾日产量预:

单位:

t/d

功能片区

镇域名

2005

2007

2010

1

新城主城区

新城

337.71

428.74

583.25

2

经济

密集片区

泗泾镇

47.83

48.09

48.44

3

洞泾镇

43.18

42.62

41.64

4

九亭镇

53.76

53.52

53.04

5

新桥镇

65.52

65.63

65.71

小计

210.29

209.87

208.83

功能片区

镇域名

2005

2007

2010

6

旅游度假区

佘山镇

62.99

64.70

57.46

7

农业园区

泖港镇

46.40

45.30

43.43

8

叶榭镇

61.34

66.58

70.17

9

新浜镇

29.90

28.88

27.17

10

石湖荡镇

37.39

36.59

35.26

小计

175.04

177.35

176.03

11

科技园区

小昆山镇

45.13

46.32

38.45

12

工业园区

车墩镇

52.50

49.91

33.01

合计

884

977

1097

四、规划主要目标

到“十一·五”期末,建成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科学合理的环卫管理网格化系统、固体废弃物收集运输处置设施设备系统、城市道路机械化保洁系统、城市公共环境设施设置系统和区域环卫信息化管理系统等。

力争做到环境卫生管理、设施设备建设、作业服务整体水平在上海市郊区中处于领先地位。

具体规划目标(2010年)

新建松江区生活垃圾综合处置厂,处理规模1000吨/天。

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率:

(松江城区、中心镇):

80﹪;(一般镇):

50﹪;

压缩收集率:

80﹪;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100﹪;

生活垃圾密闭化运输率:

100﹪;

道路保洁机械化作业率(城区):

80﹪;乡镇:

40﹪;

水域保洁率:

85﹪;

环卫公共设施(公共厕所、垃圾房等)设置符合上海市有关专业设置标准,满足广大居民需要。

五、建设和管理主要任务

(一)环卫管理

贯穿固体废弃物产生、收集、运输、处置的整个过程的管理,达到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目标;进一步理顺机制、完善网格化管理,努力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和公益观念;积极引导和培育环卫市场,建立环卫作业定额、定量、定价有偿收集、清运和处置固废机制;加大环卫设施设备投入,逐步做到环卫作业机械化、环卫设施配套标准化、环卫管理信息化。

1、积极推进固体废弃物源头减量

源头减量是固体废弃物治理的根本,要针对固体废弃物产生的全过程,全方位推进此项工作,在企业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工艺,限制产品的过度包装,控制一次性产品的使用。

新城和镇实行净菜进城,扩大半成品配菜出售。

倡导文明餐饮,减少餐厨垃圾的产生。

2、大力提高固体废弃物资源化水平

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应贯穿从产生到处置的全过程,并结合废品回收利用系统和垃圾处理系统;大力推进固体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必须以科技创新为突破,政策支持,对固体废弃物再生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给予政策上的支持,鼓励使用再生产品;大力提高环卫科技水平,引进和开发固体废弃物处理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做到技术可行,经济合理。

积极推广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近期以松江新城为主,逐步辐射其它各镇和农村。

积极回收有用物质,积累营运经验,2005年前初步建立废品回收体系。

废品回收利用系统实现企业化运作,将清洁工作与废品回收工作相结合。

区政府、环卫部门对废品回收利用系统应给予优惠政策及措施扶持其运营。

废品回收利用系统近期结合松江区固体废弃物处置场及其它环卫设施的建设与管理,将大件垃圾、普通工业垃圾中有用物质的回收、建筑垃圾与渣土的再利用纳入废品回收利用体系。

配合国家和上海市的统一行动整治白色污染,采用可降解塑料和其他清洁材料替代一次性泡沫餐饮具、塑料袋和其它塑料包装物;坚持“源头控制、回收利用、逐步禁止、鼓励替代”原则;本着“谁生产、谁负责、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利用经济杠杆来运作、控制。

3、大力提高收运系统的机械化水平

生活垃圾的清运,主要采用下列三种模式,即:

垃圾容器间收集和上门收集或自投+压缩收集站。

继续完善和建设农村全面建立生活垃圾收集系统,采用上门收集、自倒垃圾箱集中收集,垃圾收集后进入小型垃圾压缩收集站或垃圾中转站。

 

提高环卫作业的机械化程度,提高环卫作业效率,减轻劳动强度,实行道路清扫机械化,垃圾运输压缩化;垃圾运输实行密闭化,减少运输过程中产生的二次污染。

粪便污水以纳入城市污水管进入污水处理厂处理为主;在粪便污水未能纳管的地区,化粪池收集的粪渣由吸粪车收运至污水处理厂处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