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模拟考试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328140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72.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模拟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版九年级模拟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版九年级模拟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人教版九年级模拟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人教版九年级模拟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人教版九年级模拟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人教版九年级模拟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人教版九年级模拟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人教版九年级模拟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人教版九年级模拟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人教版九年级模拟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模拟考试历史试题.docx

《人教版九年级模拟考试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模拟考试历史试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九年级模拟考试历史试题.docx

人教版九年级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人教版九年级5月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

1.下列人物中,顺应历史潮流进行改革,从而加速了黄河流域民族大交融的是

A.北魏孝文帝

B.汉光武帝

C.汉武帝

D.秦孝公

2.井冈山有“革命摇篮”的美称,这主要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在井冈山

A.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B.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C.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D.召开了长征途中具有“生死攸关”意义的会议

3.在资产阶级革命时代,英国通过了《权利法案》,法国颁布了《人权宣言》,美国制定了1787年宪法。

这说明()

A.以法律手段限制王权是这些国家革命的共同举措

B.资本主义制度已经在欧美得以普遍的确立和推广

C.革命后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独掌政权的法律地位

D.以立法形式巩固革命成果是这些国家的相同手段

4.传说中奠定了今天我们衣食住行基础的、被称为“人文初祖”的通常是(),这段历史记载在哪本著作()

A.皇帝   史记

B.黄帝   史记

C.黄帝   《史记》

D.炎帝   《史记》

5.《齐民要术种谷》写道:

“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成功多。

”《齐民要术》的作者是

A.王羲之

B.贾思勰

C.顾恺之

D.郦道元

6.“2000多年前,我们的先辈筚路蓝缕,穿越草原沙漠,开辟岀联通亚欧非的陆上丝绸之路。

”为陆上丝绸之路开辟作出突出贡献的历史人物是

A.张骞

B.司马迁

C.商鞅

D.韩非

7.费正清、赖肖尔在《中国:

传统与变革》一书中认为,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

下列各项不能为作者提供论据的是

A.生产领域出现了新型的生产关系

B.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前代

C.“市”突破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

D.出现了纸币——交子

8.经济特区的建立,推动着我国对外开放的大潮。

下列城市按照开放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大连——重庆——浦东——成都

B.浦东——大连——重庆——成都

C.大连——浦东——成都——重庆

D.大连——浦东——重庆——成都

9.人民英雄纪念碑基座上有一幅“虎门销烟”的浮雕,这是怀念一位近代民族英雄,他是

A.戚继光

B.关天培

C.林则徐

D.邓世昌

10.“威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社会变革

B.民族团结

C.和平交往

D.反抗侵略

11.下列哪些现象是原始农业出现的标志?

①农作物出现    ②家畜饲养      ③聚落      ④城市的出现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2.中国政府历来重视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辖。

下列管辖机构设立的先后顺序是

①西域都护府

②驻藏大臣

③伊犁将军

④台湾府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①④②③

D.①③②④

13.“它在苏联的实行曾经创造过非凡的成就,曾是20世纪中叶大多数新诞生的社会主义国家竞相效仿的社会发展模式。

”这里的“它”是指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

D.改革开放政策

14.新中国成立以后,奉行的外交政策、外交方针。

A.维护主权

B.求同存异

C.互不侵犯

D.独立自主

15.下列各项组合正确的是

①但丁与《英雄交响曲》

②莎士比亚与《哈姆雷特》

③牛顿与《物种起源》

④伏尔泰与《最后的晚餐》

⑤托尔斯泰与《复活》

⑥毕加索与《向日葵》

A.③⑥

B.①③④

C.②⑤

D.②④⑤

16.阅读下边示意图,其中“?

”处应该填上()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法国大革命

C.美国独立战争

D.新航路开辟

17.英国《金融时报》:

“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5年、1992年和2001年。

”催生前两个创业高潮点的动因分别是

A.开展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建立上海浦东新区

B.开展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

C.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

D.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建立上海浦东新区

18.某宣言中写道:

“签字国保证使用自己的全部军事和经济资源,对德、日、意及其仆从国作战,相互合作,决不单独同敌人停战议和。

”该宣言的签订

A.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形成

B.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终胜利

C.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

D.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19.以下正确反映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的是

A.五四运动→土地革命→国民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

B.新文化运动→国民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

C.五四运动→国民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

D.新文化运动→土地革命→国民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

20.延安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延安之得失,事关重大。

1947年3月,中共中央决定主动撤离延安。

毛泽东说:

“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

敌人进延安时握着拳头,他到了延安,就要把指头伸展,这样就便于我们一个一个地切掉它。

”不久,人民解放军()

A.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

B.粉碎了国民党的重点进攻

C.开始战略决战

D.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

21.下列交通工具中,在动力的使用方面和第一次工业革命有紧密关系的是()

A.汽船

B.汽车

C.飞机

D.磁悬浮列车

22.从“希波战争”、“罗马帝国的征战”、“阿拉伯数字的传播”、“马可•波罗来华”等内容中提炼出一个学习主题,其名称应是()

A.世界古代科学技术

B.宗教传播

C.文明的冲撞与融合

D.殖民扩张

23.陈乐民《20世纪的欧洲》一书指出:

当代欧洲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事,与之前的欧洲相比,它最大的变化是“在世界政治舞台上的‘边缘化’”——二战“以前的欧洲似乎被推进历史里了,那些欧洲人引为自豪的辉煌岁月,都成了‘昨日的世界’。

”他作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A.科技革命的兴起

B.世界格局的变化

C.社会主义的发展

D.亚非拉的振兴

24.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封建帝制的历史事件是()

A.戊戌变法

B.新文化运动

C.辛亥革命

D.北伐战争

25.1955年9—10月,毛泽东主编了《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他为此书写了2篇序言和104篇按语。

毛泽东此举的目的是()

A.推进土地改革运动

B.推进农业合作化运动

C.纠正“大跃进”运动的错误

D.纠正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错误

二、综合题

26.2014年是邓小平诞辰110周年,中国网和中央档案馆联合推出专题《档案天天看——邓小平档案》。

请阅读部分档案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伟人风采】

(1)材料一中,图①会议在党的历史上有什么重大意义?

材料二 【伟人手迹】

(2)阅读材料二,深圳得到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 【伟人语录】

是姓“资”还是姓“社”,判断的标准,应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1992年在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3)材料三“谈话要点”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什么深远影响?

(4)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邓小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27.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00~1870年英国煤产量(单位:

万吨)

年代

1800

1820

1830

1850

1860

1870

产量

1100

1740

2400

4940

8000

11000

材料二:

(19世纪30—40年代)它使天空被烟雾笼罩,脸色苍白的人们匆匆穿行于乌烟瘴气之中,……但是,它控制着100万匹马力的蒸汽机,每年生产出200万码棉布,……生产的生铁占世界经济发达地区生铁总产量的一半以上,它为英国从世界各地带回2亿―3亿的红利和汇票。

英国实际上已成为“世界工厂”。

           

——摘编自《19世纪三部曲》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

英国工业革命期间,哪个动力机的出现促使了这一现象?

它的发明者是谁?

(2)请再举出工业革命中的一位发明家及其发明。

    

(3)“烟雾笼罩”“乌烟瘴气”说明“它”同时又带来了什么消极影响?

对此你有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二、综合题

1、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