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汤普森简易钢琴教程.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339378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5.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约翰汤普森简易钢琴教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约翰汤普森简易钢琴教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约翰汤普森简易钢琴教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约翰汤普森简易钢琴教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约翰汤普森简易钢琴教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约翰汤普森简易钢琴教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约翰汤普森简易钢琴教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约翰汤普森简易钢琴教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约翰汤普森简易钢琴教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约翰汤普森简易钢琴教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约翰汤普森简易钢琴教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约翰汤普森简易钢琴教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约翰汤普森简易钢琴教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约翰汤普森简易钢琴教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约翰汤普森简易钢琴教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约翰汤普森简易钢琴教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约翰汤普森简易钢琴教程.docx

《约翰汤普森简易钢琴教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约翰汤普森简易钢琴教程.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约翰汤普森简易钢琴教程.docx

约翰汤普森简易钢琴教程

《约翰汤普森简易钢琴教程3》

第一课

曲目:

《旋律》、《蜜蜂》、《无事生非》。

基础知识:

连奏(高抬指、连线、手腕呼吸),乐句的划分。

(1)连奏:

从小汤3开始,我们的弹奏方式将由断奏改为连奏。

所谓“连奏”,就是将需要弹奏的每一个音进行连续地、不间断地弹奏,使乐曲听上去更流畅、音与音之间衔接更紧密的演奏方法。

A、高抬指:

在进行正常的连奏之前,要先进行高抬指练习。

所谓“连奏”就像我们正常、快速跑动,“高抬指”就是做高抬腿运动,目的是为今后手指能快速、连贯、清晰地弹奏做准备,是很必要的前期练习。

针对每个音来说就是保持好正确的手型,弹哪一个音抬哪个手指头,不弹的手指要轻搭在键盘上,不要翘、也不要把键盘压下去,每个手指都要抬到极限。

要注意每个手指都要向正上方抬起,1指抬起时不要向外翘指,2、3、4、5指抬起时指尖始终向下、不要向前伸出去,掌心要握圆、抬指的同时手腕要保持平稳不要上下晃动。

刚开始做比较困难,经过反复练习就很容易掌握了。

B、连线:

在连奏弹奏的过程中,音符的正上方会出现一条半圆形的弧线,它将几个音符连接起来,这个弧线就叫做“连线”。

我们平时说话都要断句,这样听者就能够根据我们划分的句子,明白我们要表达的意思;弹琴也是如此,一首曲子不能从头到尾不间断的弹奏,就像我们说话不可能不喘气。

连线的作用就是将我们弹奏的乐曲区分出长短乐句,让我们的弹奏更具有话语感和层次性。

我们今天学习的三首乐曲,都是标记有连线的弹奏。

在进行有连线的乐曲弹奏时,连线下面包括的音要不间断地弹奏(只抬指头不抬手),就像我们走路左右脚要交替、连续进行,每一音之间也要连续弹奏,即后一个音落下去的同时前一个音抬起来,中间不能同时松掉琴键。

连线与连线之间中断的地方要抬手(手腕呼吸)。

C、手腕呼吸:

连线中断的地方要进行抬手呼吸,这时我们的手腕呼吸就起到重要作用,每一次抬手都像我们要吸气呼气,每一次抬手都是对乐句、乐段的划分。

很多人觉得手腕呼吸只要把手抬起来就可以了,为了让孩子能够更好的掌握手腕呼吸方式,我们可以将抬手呼吸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练习:

a、第一阶段:

因为孩子刚开始进行连奏练习,又要加上抬手呼吸,如果直接就进行手腕呼吸可能会有一定难度,所以我们可以让孩子先进行断奏式的抬手呼吸方式。

也就是在需要抬手呼吸的地方将整只小臂抬起,手腕保持不动,这种呼吸方式和断奏弹奏的抬手方法是一样的。

这样做既可以将乐句进行清楚地划分,又可以降低孩子在连奏时还要进行手腕呼吸的难度。

b、第二阶段:

在孩子充分掌握断奏式抬手呼吸之后,就可以进行“手腕呼吸”的练习了。

方法是将手腕向上轻轻顶起、整只手自然下垂,抬腕高度和琴谱保持一致,抬腕时手腕一定要放松、不要把手向腕部使劲;落下时手腕自然放平、不要向下压。

整个手腕只有两个动作,就是向上顶起、落下时马上放平。

(2)乐句的划分:

“乐句”是构成一首乐曲的一个具有特性的基本结构单位,相当于标点符号中的‘逗号’。

就好像我们看到的文章中的一句话,它既能表达出相对完整一个意思,但是还需要后面的文字内容进行补充。

这节课的三首乐曲书谱上,都对每一首曲目的乐句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因为乐曲的乐句划分虽然有一定规律可循、

但又不是绝对没有变化的,所以不要让孩子死记硬背所学过的乐句划分方法,要让孩子学会自己总结规律。

第二课

                                                                                                                  曲目:

(练习)(有些人)(动物展览会)

基础知识:

跳音,左手第二组低音区sol,la,si.

(1)跳音:

这节课三首乐曲中,在符头正上方标记有一个黑色的圆点,这个被标记的音就叫做“跳音”。

所谓“跳音”,是钢琴弹奏中的一种演奏技巧,多用来表现活泼,欢快的情绪,带有跳跃性。

A、弹奏方法:

跳音的弹奏方法和断奏有一些相似,也是手指触键后就将手抬起,但是弹奏的方向和时值却完全不同。

断奏是在弹奏每个音之前先将手抬起,然后看准要弹的音直接落键弹奏,弹奏动作的方向是从上向下、像切菜一样力度向下;弹奏的时值要唱满一拍、或者更长的拍子。

而跳音的弹奏方向和力度却完全相反,弹奏时不是先将手抬起、而是先把手轻放在琴键上、先把琴键弹下去,在手指将琴键弹到底的一瞬间、整只手向上迅速弹起,弹奏所发出的清脆、短促的声音就是跳音。

跳音的弹奏方向是从下向上、像弹簧一样跃起式的。

就像我们站在地上想要向上跳起,双脚需要先向下用力一蹬,才能够离开地面、向上跳起。

弹奏出的时值大概是本身音符时值的三分之一。

B、注意事项:

(a)抬手高度:

在弹奏跳音时首先要注意整只手向上跳起的高度,和断奏抬手的高度是一样的,大致仍保持在谱架的位置。

如果跳起的高度太低,音色听上去会较弱;而且第二个音弹奏时因为手离琴键太近,很容易直接用手指把琴键向下捅着弹奏、而不是整只手跳跃式弹奏。

如果跳起的高度太高,弹第二个音时会因为手抬的太高、落键时力度会较大,音色听上去就像在砸琴。

所以抬手的高度一定要适中。

(b)手臂放松:

因为是第一次接触这种弹奏技巧,很多孩子在弹奏时整只手崩的很紧、完全不能放松,听起来音色就很僵硬。

断奏重量在手臂上,跳音要尽量放松整只手臂,将支点放在指尖上,触键的力度才能就像芭蕾舞演员的脚尖一样轻巧、灵活,这样音色才会既饱满又有跳跃性。

(2)新音:

(动物展览会)学习左手新音。

第三课

【小汤3】

曲目:

《在堤岸上》、《日出》。

基础知识:

反复记号,两个结尾,表情记号(渐强、渐弱)。

(1)反复记号:

《在堤岸上》乐曲第一小节拍号的后面、第四行最后一小节终止线前,出现了一对(‖:

‖)记号,这对记号就叫做“反复记号”。

这对记号的弹法是将(‖:

‖)中出现的乐曲弹完第一遍之后,再反复弹奏一遍。

(2)两个结尾:

我们以前弹奏的乐曲比较简单,所以每首乐曲都会在最后一小节直接结束;进入小汤3之后随着乐曲难度和长度的增加,我们将会学到更多、更为复杂的情绪表现的弹奏手法。

《在堤岸上》这首乐曲中结尾部分和我们以前弹过的不同,它不是直接在最后一小节结束,而是将最后四小节作为完整的结尾部分,它所表现的情绪更加完整、丰富,能更好的让听者在有准备的情况下结束对乐曲的听赏。

这四小节的结束部分,就是我们第一节课中学过的完整的一个乐句,这样结束给人的感觉就像我们说话一样,提前告诉对方谈话即将结束、让对方有所准备,是对方从心里和情绪上更容易接受。

而不是突然中断交谈内容,给对方措手不及的慌张感觉,是对整个乐曲情绪表现更完整的延伸。

弹奏方法:

我们已经了解为什么要对结尾部分进行更为复杂的处理,现在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具体的弹奏方法。

这首乐曲中不只是结尾部分由四小节构成,更为重要的是出现了两个结尾,这样的结尾弹奏方法是先弹完第一结尾处,然后弹奏第二遍时跳过第一结尾的部分、直接弹奏第二结尾结束弹奏。

针对这首乐曲就是先从乐曲开头弹奏至第一结尾处,弹完第一结尾后再从头进行弹奏,弹到第三行的旋律之后要跳过第一结尾的四小节、直接弹奏第二结尾部分结束乐曲就可以了。

(3)渐强记号:

像一个扁长型的小于号(<),标注在几个音符的符头方向的记号就叫做“渐强记号”。

在小汤2《印第安鼓》中我们曾经学习过重音记号(>),它表示所标注的某一个音在弹奏时,要在力度上加强。

而我们今天所学的渐强记号因为是同时标注在几个音上,所以被标注的几个音在弹奏力度上,要按照循序渐进的力度递增方式,弹奏的一个比一个强。

渐弱记号:

和渐强记号方向相反、像一个扁长型的大于号(>)的记号,就是“渐弱记号”。

它的弹奏力度也是和渐强记号相反的,所标注的音在力度上要以递减的方式逐渐减弱。

第四课

【小汤3】

曲目:

《黄鼠狼逃跑了》、《布吉乌吉舞曲》、《知更鸟罗宾》。

基础知识:

落下——提起(落滚)的弹奏方法,rit(渐慢)的弹奏方法。

(1)落滚:

就是将二个不同的音用连线连接起来,在弹奏中通过手腕的上下运动,带动整只手进行的弹奏练习。

这节课所学的三首曲目都是对这种弹奏技巧的练习,下面具体讲解一下弹奏方法。

弹奏方法:

在弹奏“落滚”的两个音之前,整条小臂要保持基本手型‘手腕、手背、手臂是平行的’。

A、  第一个动作(提腕):

准备弹奏“落滚”的第一个音时要先将整条手臂抬起、将手腕向上顶起(提腕)、整只手下垂。

要注意提腕时整只手要自然下垂、不要使劲向内弯,要保持好手型。

B、  第二个动作(落腕):

然后将整条手臂落下弹奏第一个音,要注意当手指接触到琴键的时候,整条手臂要向下垂、手腕要轻轻向下压(要低于琴键面)、整只手也要向手腕方向垂下,弹奏过程中要保持好整只手的手型(不要折指、掌心要撑圆、用指前端触键)。

C、  第三个动作(提腕):

手腕下压弹奏完第一个音之后,先将要弹奏的第二个音的手指抬起(这时整条小臂、手腕、整只手仍然保持下垂姿势),在第二个音的手指落键弹奏的同时恢复第一个动作“将整条小臂抬起、手腕向上顶起、整只手自然下垂”。

上面的A、B、C三点,就是“落滚”弹奏方法的完整动作,简化的理解就是整条小臂、手腕从准备到弹奏做“上、下、上”的三个基本动作;而手的方向和手腕的方向正好相反是“下、上、下”三个动作。

在进行“落滚”的弹奏过程中,整条小臂、手腕一定要放松、不要使劲(僵硬),虽然基本弹奏方向改变,但是弹奏动作是不变的。

第一个音落键时不要砸琴、第二个音提腕时要把琴键弹到底。

在进行完整的乐曲弹奏之前,要把基本练习弹奏熟练,再进行乐曲弹奏。

(2)rit(渐慢):

《布吉乌吉舞曲》最后一行、倒数第三小节,标记有一个音乐术语表情记号rit,它是意大利语Ritardando的缩写,意思是“把正常弹奏速度、根据情绪舒展的表现渐渐减慢,一个音一个音的延长弹奏的拍值”。

它表示从出现这个音乐术语标记的小节开始,如果后面的小节没有其它音乐术语的标记,弹奏的速度就从这一小节开始逐渐减慢、直到结束。

在弹奏时要注意,当某一小节出现‘渐慢’标记时,不要从这一小节的第一音开始就突然把速度放慢,如果这样弹奏就是‘突慢’,给欣赏者一种毫无准备、突如其来的感觉;通常我建议从需要做渐慢小节的第二个音开始逐渐放慢速度,这样做能够在情绪上、弹奏技巧上,表现的更从容、更易被欣赏者接受。

第五课

【小汤3】

曲目:

《曳步舞》、《影子舞》。

基础知识:

半音,全音,音数,三音连线的弹奏方法。

(1)半音:

在音乐中,相邻的两个音之间最小的距离就叫做“半音”。

在钢琴键盘上、以一个八度为例,每两个相邻的白键与黑键之间就是半音关系。

半音的音数:

它们之间的音数为1/2,也就是完整音的一半。

半音的关系:

每个白键右上方的黑键就是这个白键‘升高的半音’;每个白键左上方的黑键是这个白键‘降低的半音’。

这其中有两对特别的半音关系组合,就是mi—fa、si—do,这两对音之间因为缺少一个黑键,所以直接由两个白键构成半音。

(2)全音:

在音乐中,由两个半音构成一个完整的“全音”。

在钢琴键盘上、以一个八度为例,两个白键中间加一个黑键、或者两个黑键中间加一个白键,也就是要由三个键组成,就构成一个全音。

全音的音数:

把两个半音的音数(1/2)加在一起,就是完整的音数1。

这就是为什么mi—fa、si—do之间虽然是相邻的两个音,但是因为每一对中都缺少一个黑键,所以只能是半音关系;如果要成为全音关系,要由两个白键加一个黑键构成完整的全音。

(3)音数:

在音程中包含的全音、半音数目,就叫做音程的“音数”。

它通常用分数、整数、带分数来标记。

(4)三音连线:

《曳步舞》中右手将三个相邻的半音,以连续上行、半音关系递增的方式,把这三个半音连接在一起;并且在标有‘渐强’的表情记号,在弹奏中如果单使用手指弹奏,虽然也可以将力度逐渐增强,但音色听起来会显得生硬、手指也会因为太使劲造成紧张,所以这节课我们就可以学习适当运用手腕的力量,对情绪、情感色彩加以表现。

弹奏方法:

A、第一个音:

以两音连线‘落滚’的方式落下、力度要比正常弹奏略轻一些;

B、第二个音:

将手腕向右稍作移动、腕部保持下压,将手腕的力量传送到手指上、力度要略微加强;

C、第三个音:

先保持第二个音的动作,手腕再向右稍作移动、力度进一步加强,弹奏完毕后将手腕向正上方提起、恢复正常手型。

这三个动作连贯起来,就是手腕以中间的音为基准、由下向上画一个小小的圆圈;力度随着画圆的结束逐渐增强。

但要注意我所讲的这种弹奏方法只适用于相邻的、同向进行的、连续弹奏的几个音,其它的连音弹奏要由具体情况决定。

第六课

【小汤3】

曲目:

《玩杂耍的人》、《杂技演员》、《我喜欢“节奏”》。

基础知识:

大调音阶,音名,C(4/4拍标记),切分音。

(1)要了解什么是大调音阶,我们首先要知道什么是音阶?

音阶:

音阶就是以全音、半音以及其他音程顺次排列的一串音。

音阶又分为“大音阶”和“小音阶”,即“大调式”和“小调式”。

大调音阶:

大调音阶由七个音组成(开始的音和结束的音唱名相同、音区不同),其中第3、4音之间和第7、8音之间是半音,其他音之间是全音。

大调音阶每个音之间的音程关系,可以根据基本音阶‘C调大音阶’为范例,只要记住这条音阶的规律,就很容易找到、并记住其他大调音阶的规律。

(2)要想知道每一个音所对应的大调音阶叫什么,首先要了解每个音所对应的音名是什么?

音名:

音名是对固定高度的所定的名称。

它们是用英文字母A、B、C、D、E、F、G来表示,用来标注乐谱中所对应的do、re、mi、fa、sol、la、si这七个音符。

其实我们在小汤1‘钢琴键盘’部分已经看到过。

但是在这里要注意,虽然我们的英文字母是以A作为开头,但是音符所对应的音名标记确实完全不一样的。

音名所对应的音符的正确顺序:

do(C)、re(D)、mi(E)、fa(F)、sol(G)、la(A)、si(B),这样的对应顺序才是正确的。

知道了音名之后我们就可以知道每一组大调音阶的名称,例如do对应的音名是C,那么以do开头和结尾的7个音、按照大调音阶的音程关系,排列组成的音阶就是‘C大调音阶’;Re对应的音名是D,那就是‘D大调音阶’等等,以此类推就可以知道其他音阶的名称。

(3)4/4拍新标记:

前面我们所学过的拍号标记都是由分数组成的,《玩杂耍的人》中出现了一个像粗写的字母‘C’一样的标记。

这个标记是4/4拍的另一种简便的拍号记法,它只是在写法上有所改变,弹奏的拍值和4/4拍标记的完全相同,所以只要按照原来的4/4拍标记弹奏就可以了。

(4)切分音:

是变换小节中强弱拍位置的一种节奏。

也就是将某小节弱拍上的音、以强拍方式弹奏出来,加以重点强调。

《我喜欢“节奏”》是4/4拍,它每一小节、4个音正常的强弱力度应该是‘强、弱、次强、弱’。

但是第二小节、第二个音sol标记有‘重音记号’,在弹奏时就让本应该是‘弱’弹的拍子、改为‘强’拍,在弹奏时增强弹奏力度,这就是切分音。

第七课

                                                  【小汤3】

曲目:

(部落舞),(步态舞)。

基础知识:

力度标记,复习四手联弹。

(1)力度标记:

(部落舞)中左手弹奏部分,出现了多个表示强弱力度的记号,它们虽然看上去各不相同、却因为表示的力度是逐渐增强或减弱,每组表示强、弱的力度都会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

强:

f(强)、mf(中强)、ff(很强)。

弱:

p(弱)、mp(中弱)、pp(很弱)。

在弹奏左手的旋律时,虽然只是由两个音程交替变化,但是因为每一小节、第一个音要弹成重音,所以第一个音力度要略微加强,其余三个音的力度要保持一致、都要弱弹。

这时因为四个音在弹奏时轻重不同,很多小朋友就会用手腕上下甩动,来控制弹奏力度,这种方法是完全错误的。

我们讲过跳音是整只手臂的运动,所以要想把第一个音程的力度加强,就要把整只手臂的力量传送到手指上,而不是靠手腕的力量。

每小节的力度掌握之后,就要注意整行的力度变化,第一行和第二行是很鲜明的强弱对比,为了表现出第二行的强,第一行起手第一个音就要控制好力度,要弱弹;第二行就要将力度明显增强,以突出对比性。

(2)四手联弹(步态舞):

在弹奏时要注意右手同音连线第二个音不要弹出声,要数够拍子。

左右手标注有重音记号的切分音才是每小节的主音,要突出弹奏。

个人弹奏熟练后可以按照小汤姆第十六课讲过的内容,和老师进行四手联弹的演奏。

第八课

【小汤3】

曲目:

《跳跃的和弦》、《分解和弦练习曲》。

基础知识:

大三和弦,大三度、小三度、纯五度。

(1)在小汤2第十二、十三课中,已经对什么是和弦、和弦的基本弹奏方法做过介绍,三和弦就是由三个音、按照三度关系从下向上纵向排列,这三个音依次称为‘根音、三音、五音’。

三和弦又分为‘大三和弦、小三和弦、增三和弦、减三和弦’。

那么什么是大三和弦呢?

它是由音与音之间的度数关系决定的。

所谓‘度数’:

就是音程所包含的七个音级调式的音级数目。

在五线谱上,音与音之间包含几个线、几个间,就称为几度。

这个内容我们在小汤2第十三课中也讲过。

大三和弦:

就是根音到三音是大三度,三音到五音是小三度,根音到五音是纯五度的度数关系构成的。

(2)如何知道音与音之间究竟是几度?

这就要运用到我们小汤3第五课中‘音数’的内容。

A、大三度:

它是由三个音构成,这三个音之间又由两个全音构成的,全音的音数为2。

以do—mi为例:

do—re为一个全音(音数是1)、re—mi为一个全音(音数是1),一共为两个全音(音数相加是2)。

B、小三度:

它也是由三个音构成,这三个音之间由一个全音、一个半音构成,音数为一又二分之一。

以mi—sol为例:

mi—fa为一个半音(音数是1/2)、fa—sol为一个全音(音数是1),一共为一全、一半两个音(音数相加是一又二分之一)。

C、纯五度:

它是由五个音构成,这五个音之间由三个全音、一个半音构成,音数为三又二分之一。

以do—sol为例:

do—re为一个全音(音数是1)、re—mi为一个全音(音数是1)、mi—fa为一个半音(音数是1/2)、fa—sol为一个全音(音数是1),一共为三个全音、一个半音(音数相加是三又二分之一)。

第九课

【小汤3】

曲目:

《古老的曲调》、《分解和弦》。

基础知识:

原位和弦、转位和弦,G大调,分解和弦。

(1)和弦根据排列形式的不同又分为:

原位和弦和转位和弦。

A、原位和弦:

在小汤2第十三课中,我们曾经讲过三和弦是由根音、三音、五音构成的。

而原位和弦就是以根音为低音的和弦,就叫做“原位和弦”。

《古老的曲调》左手第二小节的和弦,sol就是这个和弦的根音、把它作为和弦的最低音,所以这个和弦就是原位和弦。

B、转位和弦:

是以三音、五音、七音(七和弦)为低音的和弦,就叫做“转位和弦”。

《古老的曲调》左手第三小节的和弦,si应该是这个和弦的根音、但是没有把它作为和弦的最低音,所以这个和弦就是转位和弦。

(2)G大调:

我们在小汤2第五课中已经讲过,如何根据固定升降记号找到一首乐曲的调号。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下如何确定一首乐曲是什么调?

要想知道一首带有固定升降记号的乐曲、究竟是什么调,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几个有关调的基本概念:

A、调:

由基本音级构成的音列的音高位置,就叫做“调”。

B、调号(#、b):

用以标记调的升、降记号,就叫做“调号”。

调号标记在谱号之后。

确定一首乐曲的调,除了要看固定升降记号、还要看结尾处的音是否结束在主音上。

以《古老的曲调》为例,这首乐曲有一个固定升fa,根据我们在小汤2第五节课讲过的,fa上方的大二度音是sol、音名是g,所以它的调号就是g;那么这首乐曲的主音就是sol,要想确定这首乐曲是否是G大调,就要看这首乐曲的最后一小节的结束音、是否结束在主音sol上。

当调式中的几个音排列成音阶时,第一个音即为‘主音’。

我们看到这首乐曲最后一小节右手的音是结束在sol上,也就是结束在主音sol上,所以这首乐曲就是G大调。

(2)分解和弦:

把所要弹奏的和弦中的每个音先后、连续弹奏出来,就叫做“分解和弦”。

第八节课和这节课都有一首分解和弦练习曲,除了要让孩子正确弹奏之外,还应该要求孩子将分解的和弦组合起来,找出每组和弦的正确排列方式。

这样做将会将深孩子对和弦的理解和掌握。

第十课

【小汤3】

曲目:

(中国大戏院)、(农民舞曲)

基础知识:

协和音、不协和音,d大调,降b大调。

(1)我们经常听到的音乐分为两种:

协和音和不协和音。

a、协和音:

听起来让人感觉舒畅、美好,悦耳、动听的音就是协和的音;它又称为“悦音”。

b、不协和音:

听起来有明显的不舒服感,让人感到刺耳、烦躁,甚至有跑调的感觉,这种音乐就是不协和音;它又称为“噪音”。

(中国大戏院)右手所演奏的音程就是不协和音程,它是用来模仿京剧表演中的锣鼓镲所制造出的喧闹、呱噪的音响效果,所以听起来比较刺耳。

在弹奏时要突出右手的旋律、左手有隐隐的伴奏音效就可以了。

(2)d大调:

我们在小汤2中已经讲过要确定升调的调号时,无论谱号后面有几个升号,只要找到最后一个升号音上方的大二度音就可以了。

(农民舞曲)有两个升号“升fa、升do”,最后一个升的音是do,do上方的大二度音是re,re就是这首乐曲的主音;而这首乐曲最后一小节也是结束在re这个主音上;re的唱名是d,所以就是d大调。

第十课

【小汤3】

曲目:

(中国大戏院)、(农民舞曲)

基础知识:

协和音、不协和音,d大调,降b大调。

(1)我们经常听到的音乐分为两种:

协和音和不协和音。

a、协和音:

听起来让人感觉舒畅、美好,悦耳、动听的音就是协和的音;它又称为“悦音”。

b、不协和音:

听起来有明显的不舒服感,让人感到刺耳、烦躁,甚至有跑调的感觉,这种音乐就是不协和音;它又称为“噪音”。

(中国大戏院)右手所演奏的音程就是不协和音程,它是用来模仿京剧表演中的锣鼓镲所制造出的喧闹、呱噪的音响效果,所以听起来比较刺耳。

在弹奏时要突出右手的旋律、左手有隐隐的伴奏音效就可以了。

(2)d大调:

我们在小汤2中已经讲过要确定升调的调号时,无论谱号后面有几个升号,只要找到最后一个升号音上方的大二度音就可以了。

(农民舞曲)有两个升号“升fa、升do”,最后一个升的音是do,do上方的大二度音是re,re就是这首乐曲的主音;而这首乐曲最后一小节也是结束在re这个主音上;re的唱名是d,所以就是d大调。

第十一课

【小汤3】

曲目:

(降b大调练习曲)、(我的太阳)。

基础知识:

降b大调,琶音。

(1)降b大调:

升调的调号是无论有几个升号,只看最后一个升号音上方的大二度音。

降调的调号是无论有几个降号,直接找到倒数第二个音、加上降记号就是降调的调号。

(降b大调练习曲)中有降si、降mi两个音,倒数第二个音是si、加上降记号就是降si,si的音名是b、所以调号就是降b。

si是主音、这首乐曲最后一个音结束在左手si上,所以就是降b大调。

在这里要注意,大调的字母要大写。

(2)琶音:

将和弦分解并且、按照上行或下行的同向方式,弹奏出来的演奏形式就是“琶音”。

琶音按照演奏形式又分为:

大琶音和小琶音。

a、(降b大调练习曲)这样从左手延续到右手,所演奏的是一个和弦的琶音,就是“大琶音”。

b、(我的太阳)中只有左手单独演奏一个和弦的琶音,就是“小琶音”。

第十三课

【小汤3】

曲目:

《假日之歌》、《嚓、嚓、嚓》。

基础知识:

A大调,升降记号的读法,6/8拍(强弱表现形式)。

(1)A大调:

《假日之歌》有三个升号,最后一个升号是‘升sol’,sol上方的大二度音是la,所以这首乐曲d的主音就是la;这首乐曲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