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罐区应急救援预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347713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4.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储罐区应急救援预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储罐区应急救援预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储罐区应急救援预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储罐区应急救援预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储罐区应急救援预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储罐区应急救援预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储罐区应急救援预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储罐区应急救援预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储罐区应急救援预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储罐区应急救援预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储罐区应急救援预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储罐区应急救援预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储罐区应急救援预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储罐区应急救援预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储罐区应急救援预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储罐区应急救援预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储罐区应急救援预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储罐区应急救援预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储罐区应急救援预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储罐区应急救援预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储罐区应急救援预案.docx

《储罐区应急救援预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储罐区应急救援预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储罐区应急救援预案.docx

储罐区应急救援预案

连云港市化工有限公司

拟制

审核

批准

连云港市化工有限公司

储罐区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一.编制目的和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和《连云港市突发性公共时间总体应急预案》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为有效防范危险化学品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以及其他社会危害,及时控制危险源,抢救受害人员,指导员工防护和组织疏散,排除现场隐患,清除危害后果,及时有效地组织救援,结合本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二.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

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危险化学品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作为首要任务。

2、反应迅速、协同应对。

公司领导班子成员分工明确,责任清楚;各有关职能部门分工合作,密切配合,确保发生事故能够迅速、高效、有序地开展应急救援活动。

3、预防为主、平战结合.坚持应急救援和预防工作相结合,切实加强预防和预测工作,做好风险评估、物资储备、队伍训练、装备建设和应急救援预案演练工作。

三、公司救援指挥部

总指挥:

副总指挥:

成员:

安全部、管理部、生产部、化验室、后勤部、技术部、设备科组成。

四、应急救援指挥部组成人员工作职责

(一)总指挥职责

突发性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总指挥立即赶赴事故现场进行现场指挥,负责在现场做出保护生命和财产及稳定局面所必须的各种决定,批准现场救援方案,组织现场救援,采取必要措施,减少事故损失,防止事故蔓延、扩大。

(二)副总指挥职责

事故发生后,若总指挥因出差等原因不在公司,副总指挥代行总指挥职责,负责传达总指挥指令,协调应急救援指挥部各成员以及公司各部门开展救援行动。

对消防救援工作负总责;负责事故现场的灭火、堵漏等救援工作;确定最佳的救援方案;负责所需的应急救援器材;负责对事故现场重大危险源或危险点实施监控,防止事故扩大或发生次生灾害;负责对事故原因、经过及责任的初步调查了解。

(三)指挥部成员职责

安全部:

负责联系安全责任人和安全员,指挥企业应急人员积极实施自救,必要时联系其他企业救援成员,协助本企业进行救援。

管理部:

负责事故现场警戒,一旦发生泄漏事故,迅速到达现场拉起警戒线,通知人员疏散或加强自身防护;负责外来领导的接待.

生产部:

负责灭火、洗消、治安、警戒、疏散和道路管制工作;负责生产系统开、停车调度工作的指挥;负责事故现场的通讯联络和对外联系;参与事故的调查处理。

化验室:

负责医疗救援指挥,对受伤。

中毒人员分类抢救和护送转院工作。

负责车辆调用。

后勤部:

负责各种抢救物资的存储,登记发放,以及受伤中毒人员生活必须品的组织供应工作。

技术部:

负责查明事故原因及泄漏物质的理化性质,提出堵漏措施,迅速使伤者、中毒者脱离事故现场。

设备科:

负责负责设备、水、电、汽抢修工作。

五、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处理措施

1、防护

(1)、根据泄漏物的毒性及规定的危险区域,确定相应的防护等级。

(2)、防护等级划分标准,见表1—1

危险区

毒性

重度危险区

中毒危险区

轻度危险区

剧毒

一级

一级

二级

高毒

一级

一级

二级

中毒

一级

二级

二级

低毒

二级

三级

三级

微毒

二级

三级

三级

表1-1

(3)防护标准,见表1-2

级别

形式

防化服

防护服

防护面具

一级

全身

内置式重型防化服

全棉防静电内外衣

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或全防型滤毒罐

二级

全身

封闭式防化服

全棉防静电内外衣

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或全防型滤毒罐

三级

呼吸

简易防护服

战斗衣

简易滤毒罐,面罩或口罩、毛巾等防护器材

表1-2

2、询问有关情况

(1)遇险人员情况;

(2)容器泄漏量、部位形式、扩散范围;

(3)到场人员处置意见.

3、侦查检测

(1)搜寻遇险人员;

(2)确定风向;

(3)确认设施、建筑物险情及可能引发爆炸燃烧的各种危险源;

(4)确认消防设施运行情况;

(5)现场及周边污染情况。

4、警戒

(1)根据询问情况和侦查情况确定警戒区域;

(2)将警戒区域划分为重危区、中危区、轻危区、和安全区,并设立警戒标志,在安全区视情况设立隔离带。

(3)合理设置出入口,严格控制各区域进出人员、车辆、物资。

5、救生

(1)组织救生小组,携带控制各区域进入危险区域;

(2)采取正确的救助方式,将所有遇险人员移至安全区域;

(3)对救出人员惊醒登记、标识和现场急救;

(4)对伤情较重者送交医疗急救部门救治。

6、控险

(1)启用喷淋、泡沫、蒸汽等固定、半固定灭火设施;

(2)选定水源,铺设水袋,设置阵地,有序开展;

(3)设置水幕或屏封水枪,稀释、降低泄漏物浓度,或设置蒸汽幕;

(4)采用雾状射流形成水幕墙,防止泄漏物向重要目标或危险源扩散。

7、堵漏

(1)根据现场情况泄漏情况,研究制定堵漏方案,并严格按照堵漏方案实施;

(2)若易燃物泄漏,所有堵漏行动必须采取防爆措施,确保安全;

(3)根据泄漏对象,对溶于水的液体,可向罐内适量注水,抬高水位,形成水垫层,缓解险情,配合堵漏;

(4)堵漏方法,见表1—3:

部位

形式

方法

罐体

砂眼

螺丝加粘合剂旋转堵漏。

缝隙

使用外封式堵漏袋、电磁式堵漏工具组、粘贴式堵漏密封胶(适用于高压)、潮湿绷带冷凝法或堵漏夹具、金属堵漏锥堵漏。

孔洞

使用各种木楔、堵漏夹具、粘帖式堵漏密封胶(适用于高压)、金属堵漏锥堵漏。

裂口

使用外封式堵漏袋、电磁式堵漏工具组、粘贴式堵漏密封胶(适用于高压)、金属墙漏锥堵漏。

阀门

使用阀门堵漏工具组、注入式堵漏胶、堵漏夹具堵漏.

法兰

使用专用法兰夹具、注入式堵漏胶堵漏。

表1—3

8、输转

(1)利用工艺措施倒灌或放空

(2)转移较危险的储罐

9、救护

(1)现场救护

将染毒着迅速撤离现场,转移到上风或侧上风方向空气无污染地区;

有体哦啊见时应立即进行呼吸道及全身防护,防止继续吸入染毒;

有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挤压,采取心肺复苏措施,并给予氧气;

立即脱去被污染者的服装;皮肤污染者,用流动清水或肥皂水彻底清洗;眼睛污染者,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

(2)使用特效药物治疗;

(3)对症治疗;

(4)对严重者送医院观察治疗.

10、洗消

(1)在危险区预安全区交接处设立洗消站;

(2)洗消对象

轻度中毒人员;

重度中毒人员在送医院之前;

现场医务人员;

消防和其它抢先人员以及群众互救人员;

抢救及染毒器具。

(3)使用相应的洗消药剂;

(4)洗消污水排放必须经过环保部门的检测,以防造成次生灾害。

11、清理

(1)用喷雾水、蒸汽、惰性气体清扫现场内事故罐、管道、低洼、沟渠等处,确保不留残液;

(2)清点人员、车辆及器材;

(3)撤除警戒,做好移交,安全撤离。

12、警示

(1)进入现场必须选择行车路线、停车位置、作战阵地;

(2)易燃气体泄漏时:

应严格控制危险区域内的一切火源;

应严格控制进入重危区内实施抢救作业的人员数量;

严禁处置人员在泄漏区域内地下水道等底下空间顶部、井口处滞留。

(3)谨慎使用点火方法

(4)慎重发布灾情和相关新闻。

六、危险化学品火灾事故处置措施

1、首先应切断火热蔓延的途径,冷却和疏散受火势威胁的密闭容器和可燃物,控制燃烧范围,并积极抢救受伤和被困人员.如有液体流淌时,应筑堤(或用油栏)拦截漂散流淌的易燃液体或挖沟导流。

2、及时了解和掌握着火液体的品名、比重、水渗性以及有无毒害、腐蚀、沸溢、喷溅等危险性,以便采取相应的灭火和防护措施。

3、对较大的储罐或流淌火灾,应准确判断着火面积。

大面积(〉50m2)液体火灾必须根据其相对密度(比重)、水溶性和燃烧面积大小,选择正确的灭火剂扑救。

4、扑救毒害性、腐蚀性或燃烧产物毒害性较强的易燃易爆火灾,扑救人员必须戴防毒面具,采取防护措施。

对特殊物品的火灾,应使用专用防护服。

考虑到过滤式防毒面具防毒范围的局限性,在扑救毒害品火灾时应尽量使用隔绝式空气面具,为了火场上能正确使用和适应,平时进行严格的适用性训练.

5、一旦现场指挥发现危险征兆时应迅即做出准确判断,及时下达撤退命令,避免造成人员伤亡和装备损失。

扑救人员看到或听到同意撤退信号后,应立即撤至安全地带。

七、事故急救救援终止程序

1、当事故得到控制后,有现场总指挥下达危险解除指令,通知本单位相关部门、人员事故危险已解除。

2、由设备部牵头迅速组织进行抢修,抢修结束后报总经理批准后恢复生产。

3、由安全部牵头组织生产部,技术部,化验室共同查找事故原因。

4、坚持“四不放过"原则,查清事故原因,吸取经验教训,并详细布置下一步防范措施。

八.培训与演练

1、培训由安全部组织实施,培训对象为应急救援人员和急响的员工。

培训内容为预案内的急响员工在紧急情况下采取自救措施。

2、演练由公司安全部组织。

每年演练一次,演练内容为预案内容。

安全部在每次演练后组织相关部门对演练的效果进行评定,以利于不断的改进.当工艺和布局发生较大变化后及时予以修订和组织演练。

九.附加说明

本应急救援预案是一种实战指导性文件,力求较强的可操作性,随着科技进步、安全技术的不断提高,以及不断的学习总结、积累经验,该预案应不断修改完善。

在人员便攻。

组织机构便攻、责能变动时,本预案应及时变动;内外部救援联系电话变动时,应及时调整;政策、法规要求修改时应及时修改。

附录一:

储罐区危险化学品理化性质、储运及泄漏处置方案

甲醇

标识

中文名:

甲醇;木酒精

英文名:

methylalcohol;Methanol

分子式:

CH4O

分子量:

32。

04

CAS号:

67-56-1

危规号:

32058

理化性质

性状:

无色澄清液体,有刺激性气味。

溶解性:

溶于水,可混溶于醇、醚等多数有机溶剂。

熔点(℃):

-97.8

沸点(℃):

64。

8

相对密度(水=1):

0。

79

临界温度(℃):

240

临界压力(MPa):

7。

95

相对密度(空气=1):

1。

11

燃烧热(KJ/mol):

727。

0

最小点火能(mJ):

0.215

饱和蒸汽压(KPa):

13。

33(21.2℃)

燃烧爆炸危险性

燃烧性:

易燃

燃烧分解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闪点(℃):

11

聚合危害:

不聚合

爆炸下限(%):

5。

5

稳定性:

稳定

爆炸上限(%):

44。

0

最大爆炸压力(MPa):

无资料

引燃温度(℃):

385

禁忌物:

酸类、酸酐、强氧化剂、碱金属。

危险特性:

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化学反应或引起燃烧。

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灭火方法: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灭火剂:

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毒性

毒性:

属中等毒类。

急性毒性:

LD505628mg/kg(大鼠经口);15800mg/kg(兔经皮)LC5083776mg/m3,4小时(小鼠吸入;人经口5~10Ml,潜伏期8~36小时,致昏迷;人经口15mL,48小时内产生视网膜炎,失明;人经口30~100mL中枢神经系统严重损害,呼吸衰弱,死亡。

对人体危害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

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对视神经和视网膜有特殊选择作用,引起病变;可致代谢性酸中毒。

急性中毒:

短时大量吸入出现轻度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口服有胃肠道刺激症状);经一段时间潜伏期后出现头痛、头晕、乏力、眩晕、酒醉感、意识朦胧、谵妄,甚至昏迷,视神经及视网膜病变,可有视物模糊、复视等,重者失明.代谢性酸中毒时出现二氧化碳结合力下降、呼吸加速等。

慢性影响:

神经衰弱综合症,植物神经可能失调,粘膜刺激,视力减退等。

皮肤出现脱脂、皮炎等。

急救

皮肤接触:

脱出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用清水或1%硫代硫酸钠溶液洗胃。

就医.

防护

工程防护:

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个人防护:

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应该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手套.工作现场严禁吸烟、进食和饮水。

工作毕,淋浴更衣。

实行就业前和定期体检。

泄漏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

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

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

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储存注意事项

有防火防爆技术措施。

露天储罐夏季要有降温措施。

禁止使用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灌装时要注意流速,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累。

乙醇

标识

中文名:

乙醇

英文名:

ethylalcohol

分子式:

C2H6O

分子量:

46。

07

CAS号:

64-17-5

危规号:

32061

理化性质

性状:

无色液体,有酒香。

溶解性:

与水混溶,可混溶于醚、氯仿、甘油等多数有机溶剂。

熔点(℃):

-114。

1

沸点(℃):

78。

3

相对密度(水=1):

0.79

临界温度(℃):

243。

1

临界压力(MPa):

6.38

相对密度(空气=1):

1.59

燃烧热(KJ/mol):

1365。

5

最小点火能(mJ):

无资料

饱和蒸汽压(UPa):

5.33(19℃)

燃烧爆炸危险性

燃烧性:

易燃

燃烧分解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闪点(℃):

12

聚合危害:

不聚合

爆炸下限(%):

3。

3

稳定性:

稳定

爆炸上限(%):

19.0

最大爆炸压力(MPa):

0.725

引燃温度(℃):

363

禁忌物:

强氧化剂、酸类、酸酐、碱金属、胺类。

危险特性:

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化学反应或引起燃烧.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灭火方法: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灭火剂:

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毒性

毒性:

属微毒类。

急性毒性:

LD7060mg/kg,(兔经口)7340mg/k(兔经皮);LC5037620mg/m310小时(大鼠吸入);人吸入4.3mg/×50分钟,头面部发热,四肢发凉,头痛;人吸入2.6mg/×39分钟,头痛,无后作用。

刺激性:

家兔经眼:

500mg重度刺激。

家兔经皮开放性刺激实验:

15mg/24小时,轻度刺激。

致癌性:

小鼠经口低中毒计量mg/kg(57周,间断),致癌阳性。

对人体危害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经皮肤吸收.

健康危害:

本品为中枢神经抑制剂。

首先引起兴奋,随后抑制.急性中毒:

急性中毒多发生于口服。

一般可分为兴奋、催眠、麻醉、窒息四阶段。

患者进入第三或第四阶段,出现意识丧失、瞳孔扩大、呼吸不规律、休克、心力循环衰竭及呼吸停止。

慢性影响:

在生产中长期接触高浓度本品可引起鼻、眼、粘模刺激症状,以及头痛、头晕、疲乏、易激动、震颤、恶心等。

长期酗酒可引起多发性神经病、慢性胃炎、脂肪肝、肝硬化、心肌损害及器质性神经病等.皮肤长期接触可引起干燥、脱屑、皲裂和皮炎.

急救

皮肤接触:

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

眼镜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防护

工程控制:

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

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

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身体防护:

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

戴一般作业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场所禁止吸烟.

泄漏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

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

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

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储备注意事项

罐储要有防火堤,要有防火防爆技术措施。

露天存放时要有降温措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灌装时应注意流速(不超过3m/s),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翻车倒罐要用酒精泵,泵和管道要良好接地。

甲苯

标识

中文名:

甲苯

英文名:

methylbenzene;Toluene

分子式:

C7H8

分子量:

92.14

CAS号:

108-88-3

危规号:

32052

理化性质

性状:

无色透明液体,有类似苯的芳香气味。

溶解性:

不溶于水,可混溶与苯、醇、醚等多数有机溶剂。

熔点(℃):

-94。

9

沸点(℃):

110.6

相对密度(水=1):

0。

87

临界温度(℃):

318.6

临界压力(MPa):

4.11

相对密度(空气=1):

3.14

燃烧热(KJ/mol):

3905。

0

最小点火能(mJ):

2。

5

饱和蒸汽压(KPa):

4.89(30℃)

燃烧爆炸危险性

燃烧性:

易燃

燃烧分解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闪点(℃):

4

聚合危害:

不聚合

爆炸下限(%):

1。

2

稳定性:

稳定

爆炸上限(%):

7.0

最大爆炸压力(MPa):

0.666

引燃温度(℃):

535

禁忌物:

强氧化剂.

危险特性:

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

流速过快,容易产生和积聚静电。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灭火方法: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灭火剂:

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用水灭火无效。

毒性

属低毒类。

急性毒性:

LD505000mg/kg(大鼠经口);LC5012124mg/kg(兔经皮)人吸入71.4g/m3,短时间致死;人吸入3g/m3×1~8小时,急性中毒;人吸入0.2~0.3g/m3×8小时,中毒症状出现.刺激性:

人经眼:

300ppm,引起刺激。

家兔经皮:

500mg,中毒刺激。

对人体危害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

对皮肤、粘膜有刺激性,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

急性中毒:

短时间内吸入较高浓度本品可出现眼及上呼吸道明显的刺激症状、眼结膜及咽部充血、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胸闷、四肢无力、步态蹒跚、意识模糊。

重症者可有躁动、抽搐、昏迷.慢性中毒:

长期接触可发生神经衰弱综合征,肝肿大,女工月经异常等。

皮肤干燥、皲裂、皮炎.

急救

皮肤接触:

脱出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防护

工程防护:

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

个人防护:

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或氧气呼吸器;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乳胶手套。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

工作毕,淋浴更衣。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泄漏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

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

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

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

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贮运

罐储时要有防火防爆技术措施。

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灌装时应注意流速(不超过3m/s),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

正丁醇

标识

中文名:

丁醇;正丁醇

英文名:

butylalcohol;1-butanol

分子式:

C4H10O

分子量:

74.12

CAS号:

71-36-3

危规号:

33552

理化性质

性状:

无色透明液体,具有特殊气味。

溶解性:

微溶于水,溶于乙醇、醚、多数有机溶剂。

熔点(℃):

-88.9

沸点(℃):

117.5

相对密度(水=1):

0。

81

临界温度(℃):

287

临界压力(MPa):

4.90

相对密度(空气=1):

2.55

燃烧热(KJ/mol):

2673。

2

最小点火能(mJ):

无资料

饱和蒸汽压(kPa):

0.82(25℃)

燃烧爆炸危险性

燃烧性:

易燃

燃烧分解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闪点(℃):

35

聚合危害:

不聚合

爆炸下限(%):

1。

4

稳定性:

稳定

爆炸上限(%):

11.2

最大爆炸压力(MPa):

无资料

引燃温度(℃):

340

禁忌物:

强酸、酰基氯、酸酐、强氧化剂.

危险特性:

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会猛烈反应.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

灭火方法:

用雾状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用水喷射逸出液体,使其稀释成不燃性混合物,并用雾状水保护消防人员。

灭火剂:

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雾状水、1211灭火剂、砂土。

毒性

急性毒性:

LD504360mg/kg(大鼠经口)3400mg/kg(兔经皮)

LC5024240mg/m3,4小时(大鼠吸入)

对人体危害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

本品具有刺激和麻醉作用。

主要症状为眼、鼻、喉部刺激,在角膜浅层形成半透明的空泡,头痛、头晕和嗜睡,手部可发生接触性皮炎。

急救

皮肤接触:

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畅通.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防护

工程控制:

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

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

一般不需要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