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化学部分考试大纲的说明理科综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348019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775.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化学部分考试大纲的说明理科综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化学部分考试大纲的说明理科综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化学部分考试大纲的说明理科综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化学部分考试大纲的说明理科综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化学部分考试大纲的说明理科综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化学部分考试大纲的说明理科综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6页
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化学部分考试大纲的说明理科综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6页
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化学部分考试大纲的说明理科综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6页
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化学部分考试大纲的说明理科综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6页
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化学部分考试大纲的说明理科综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6页
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化学部分考试大纲的说明理科综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6页
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化学部分考试大纲的说明理科综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6页
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化学部分考试大纲的说明理科综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6页
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化学部分考试大纲的说明理科综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6页
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化学部分考试大纲的说明理科综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6页
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化学部分考试大纲的说明理科综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6页
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化学部分考试大纲的说明理科综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6页
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化学部分考试大纲的说明理科综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6页
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化学部分考试大纲的说明理科综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6页
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化学部分考试大纲的说明理科综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6页
亲,该文档总共4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化学部分考试大纲的说明理科综合.docx

《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化学部分考试大纲的说明理科综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化学部分考试大纲的说明理科综合.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化学部分考试大纲的说明理科综合.docx

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化学部分考试大纲的说明理科综合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化学部分)考试大纲的说明

(理科综合)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因此,高考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以及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闭卷、笔试。

二、考试时间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300分。

三、科目分值

物理110分、化学100分、生物90分。

各学科试题只涉及本学科内容,不跨学科综合。

四、题型

试卷包括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非选择题一般包括填空、实验、作图、计算、简答等题型。

  五、试卷结构

  1、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

第Ⅰ卷是生物、化学、物理三个科目的必考题,题型为选择题。

共21题,每题6分,共计126分。

其中生物6道题(单项选择题),化学7道题(单项选择题),物理8道题(包括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

第Ⅱ卷由生物、化学、物理三科的必考题和选考题构成。

生物、化学、物理各科选考内容的分值控制在15分左右。

第Ⅰ卷

选择题

(一)

13题

78分

选择题

(二)

8题

48分

第Ⅱ卷

必考题

11题

129分

选考题

8选3

45分

注:

①选择题

(一)共13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②选择题

(二)共8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有的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在指导语中明桷给出单选和多选的题号。

③选考题要求考生从给出的3道物理试题、3道化学试题、2道生物试题中每科任选一题做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注意所做题目的题号必须与所涂题目的题号一致,在答题卡选答区域指定位置答题。

如果多做,则每学科按所做第一题计分。

  2、组卷:

试卷按题型、内容和难度进行排列,选择题在前,非选择题在后,同一题型中同一学科的试题相对集中,同一学科中不同试题尽量按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

Ⅲ、各学科考核目标、内容及题型示例

化学

根据教育部考试中心《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以下简称《大纲》),结合基础教育的实际情况,制定《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考试大纲的说明(理科)》(以下简称《说明》)的化学科部分。

制定《说明》既要有利于化学新课程的改革,又要发挥化学作为基础学科的作用;既要重视考查考生对中学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要注意考查考生进入高等学校继续学习的潜能;既要符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要求,符合教育部考试中心《大纲》的要求,符合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的实际情况,又要利用高考命题的导向功能,推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化学科考试,为了有利于选拔具有学习潜能和创新精神的考生,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在测试考生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基础上,全面检测考生的化学科学素养。

化学科命题注重测量自主学习的能力,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以促进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一)对化学学习能力的要求

1.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

(1)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能融会贯通,有正确复述、再现、辨认的能力。

(2)能够通过对实际事物、实验现象、实物、模型、图形、图表的观察,以及对自然界、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进行初步加工、吸收、有序存储的能力。

(3)从试题提供的新信息中,准确地提取实质性内容,并经与已有知识块整合,重组为新知识块的能力。

2.分析问题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

(1)将实际问题分解,通过运用相关知识,采用分析、综合的方法,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

(2)将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成果,用正确的化学术语及文字、图表、模型、图形等表达,并做出解释的能力。

3.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

(1)了解并初步实践化学实验研究的一般过程,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在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过程中,运用科学的方法,初步了解化学变化规律,并对化学现象做出科学合理的解释。

(二)对知识内容的要求层次

为了便于考查,将高考化学命题对各部分知识内容要求的程度,由低到高分为了解、理解(掌握)、综合应用三个层次,高层次的要求包含低层次的要求。

其含义分别为:

了解:

对化学化学知识有初步认识,能够正确复述、再现、辨认或直接使用。

理解(掌握):

领会所学化学知识的含义及其适用条件,能够正确判断、解释和说明有关化学现象和问题,即不仅“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

综合应用:

在理解所学各部分化学知识的本质区别与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必要的分析、类推或计算,解释、论证一些具体化学问题。

二、考试范围与要求

考试分为必考和选考两部分。

必考为必修模块“化学1”、“化学2”和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的内容;选考为选修模块“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与性质”、“有机化学基础”的内容,考生从三个选考模块中任意选考一个模块的内容。

必考内容

必修模块“化学1”、“化学2”和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的内容。

根据化学的学科体系和学科特点,具体内容包括化学科学特点和化学研究基本方法、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和化学实验基础五个方面。

1.化学科学特点和化学研究基本方法

⑴了解化学的主要特点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认识物质。

了解化学可以识别、改变和创造分子。

⑵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和推理为基础的科学探究方法。

认识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科学。

⑶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基本原理以及能量变化等规律。

⑷了解定量研究的方法是化学发展为一门科学的重要标志。

理解摩尔(mol)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可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

⑸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如化学与生活、材料、能源、环境、生命过程、信息技术的关系等)。

了解在化工生产中遵循“绿色化学”思想的重要性。

 2.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⑴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①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的含义。

了解原子团的定义。

②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③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④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⑵化学用语及常用物理量

①熟记并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

②熟悉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能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分子式),或根据化学式判断元素的化合价。

③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的表示方法。

④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定义,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⑤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

⑥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⑦了解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mol)、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

⑧根据物质的量与微粒(原子、分子、离子等)数目、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有关计算。

⑶溶液

①了解溶液的含义。

②了解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

③了解溶液的组成。

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④了解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⑤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⑷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①了解元素、核素和同位素的含义。

②了解原子构成。

了解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③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④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了解元素周期表(长式)的结构(周期、族)及其应用。

⑤以第3周期为例,掌握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⑥以IA和VIIA族为例,掌握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⑦了解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的规律。

⑧了解化学键的定义。

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形成。

⑸化学反应与能量

①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

了解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掌握常见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和相关计算。

②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能说出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③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了解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反应热等概念。

④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⑤了解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

⑥了解焓变与反应热的含义。

了解∆H=H(反应产物)-H(反应物)表达式的含义。

⑦理解盖斯定律,并能运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焓变的简单计算。

⑧了解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能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了解常见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

⑨理解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的原因,金属腐蚀的危害,防止金属腐蚀的措施。

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①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②了解催化剂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③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④了解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

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相关计算。

⑤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认识并能用相关理论解释其一般规律。

⑥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⑺电解质溶液

①了解电解质的概念。

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②了解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以及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③了解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④了解水的电离,离子积常数。

⑤了解溶液pH的定义。

了解测定溶液pH的方法,能进行pH的简单计算。

⑥了解盐类水解的原理、影响盐类水解程度的主要因素、盐类水解的应用。

⑦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⑧了解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

了解溶度积的含义及其表达式,能进行相关的计算。

⑻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

3.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⑴常见金属元素(如Na、Al、Fe、Cu等)

①了解常见金属的活动顺序。

②了解常见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

③了解合金的概念及其重要应用。

⑵常见非金属元素(如H、C、N、O、Si、S、Cl等)

①了解常见非金属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

②了解常见非金属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⑶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

4.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

⑴了解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征。

⑵了解甲烷、乙烯、苯等有机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⑶了解乙烯、氯乙烯、苯的衍生物等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⑷了解乙醇、乙酸的组成和主要性质及重要应用。

⑸了解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和主要性质及重要应用。

⑹了解常见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反应及重要应用。

⑺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运用

5.化学实验

⑴了解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方法。

⑵了解化学实验室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

⑶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了解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⑷掌握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包括所用试剂、仪器,反应原理和收集方法)。

⑸能对常见的物质进行检验、分离和提纯。

能根据要求配制溶液。

⑹能根据实验试题要求,做到:

①设计、评价或改进实验方案;

②了解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

③分析或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合理结论;

④识别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

⑺以上各部分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应用。

选考内容

选考内容为选修模块“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与性质”、“有机化学基础”,考生从中任意选考一个模块的内容。

(一)化学与技术

1.化学与资源开发利用

⑴了解煤、石油和天然气等综合利用的意义。

⑵了解我国无机化工的生产资源和产品的主要种类。

⑶了解海水的综合利用。

了解化学科学发展对自然资源利用的作用。

⑷了解化学对废旧物资再生与综合利用的作用。

2.化学与材料的制造和应用

⑴了解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对材料的要求。

了解化学对材料科学发展的促进作用。

⑵了解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合成材料、复合材料和其他新材料的特点及有关的生产原理。

⑶了解用化学方法进行金属材料表面处理的原理。

⑷了解我国现代材料研究和材料工业的发展情况。

了解新材料的发展方向。

3.化学与工农业生产

⑴了解化学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⑵了解合成氨的主要原理、原料、重要设备、流程和意义,认识催化剂的研制对促进化学工业发展的重大意义。

⑶了解精细化工产品的生产特点、精细化工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⑷了解化学肥料、农药等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二)物质结构与性质

1.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⑴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原理及能级分布,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价电子的排布。

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⑵了解元素电离能的含义,并能用以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

⑶了解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跃迁,了解其简单应用。

⑷了解电负性的概念,知道元素的性质与电负性的关系。

2.化学键与物质的性质

⑴理解离子键的形成,能根据离子化合物的结构特征解释其物理性质。

⑵了解共价键的形成,能用键能、键长、键角等说明简单分子的某些性质。

⑶了解原子晶体的特征,能描述金刚石、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⑷理解金属键的含义,能用金属键理论解释金属的一些物理性质。

了解金属晶体常见的堆积方式。

⑸了解杂化轨道理论及常见的杂化轨道类型(sp、sp2、sp3)

⑹能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或者杂化轨道理论推测常见的简单分子或者离子的空间结构。

3.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的性质

⑴了解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力的区别。

⑵了解氢键的存在对物质性质的影响,能列举含有氢键的物质。

⑶了解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离子晶体、金属晶体的结构微粒、微粒间作用力的区别。

⑷能根据晶胞确定晶体的组成并进行相关的计算。

⑸了解晶格能的概念及其对离子晶体性质的影响。

(三)有机化学基础

1.有机化合物的组成与结构

⑴能根据有机化合物的元素含量、相对分子质量确定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式。

⑵了解常见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了解有机物分子中的官能团,能正确地表示它们的结构。

⑶了解确定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化学方法和某些物理方法。

⑷了解有机化合物存在异构现象,能判断简单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不包括手性异构体)。

⑸能根据有机化合物命名规则命名简单的有机化合物。

⑹能列举事实说明有机分子中基团之间存在相互影响。

2.烃及其衍生物的性质与应用

⑴以烷、烯、炔和芳香烃的代表物为例,比较它们在组成、结构、性质上的差异。

⑵了解天然气、石油液化气和汽油的主要成分及其应用。

⑶举例说明烃类物质在有机合成和有机化工中的重要作用。

⑷了解卤代烃、醇、酚、醛、羧酸、酯的典型代表物的组成和结构特点以及它们的相互联系。

⑸了解加成反应、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

⑹结合实际了解某些有机化合物对环境和健康可能产生影响,关注有机化合物的安全使用问题。

3.糖类、氨基酸和蛋白质

⑴了解糖类的组成和性质特点,能举例说明糖类在食品加工和生物质能源开发上的应用。

⑵了解氨基酸的组成、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了解氨基酸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⑶了解蛋白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

⑷了解化学科学在生命科学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4.合成高分子化合物

⑴了解合成高分子的组成与结构特点,能依据简单合成高分子的结构分析其链节和单体。

⑵了解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的特点。

⑶了解新型高分子材料的性能及其在高新技术领域中的应用。

⑷了解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在发展经济、提高生活质量方面的贡献。

三、题型示例(注:

蓝色的题目将红色的题目更换)

(一)选择题

例1背景材料:

①2006年春季,宁夏大部分地区进行了人工降雨;②为预防甲状腺肿大,在食用盐中加入碘酸钾(KIO3);③为了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用乙醇代替汽油作为汽车的燃料;④莽草酸是合成治疗禽流感的药物——达菲(Tamiflu)的原料之一,它的一种同分异构体a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gI和干冰都可用于人工降雨

B.用米汤检验含碘食盐中是否含有碘元素

C.乙醇和汽油都是可再生能源

D.1mola能与4molNaOH完全反应a的结构简式

【答案】A

(2007年宁夏理综题·T8)

【说明】本题主要涉及必修模块“化学1”、“化学2”的内容。

主要通过设置化学与生活、环境、能源等相互关系的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融会贯通、再现、辨认的能力;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能力。

例2图中曲线a表示反应X(g)+Y(g)

Z(g)+M(g)+N(g),△H<0进行过程中X的转化率随时间变化的关系。

若要改变起始条件,使反应过程按b曲线进行,可采取的措施是

A.升高温度

B.加大X的投入量

C.加催化剂

D.增大体积

【答案】C

(2004年广东高考题·T18)

【说明】本题主要涉及等候模块“化学反应与原理”的内容。

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

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移动、反应物的转化率等基本概念和原理。

考查考生对曲线的观察能力;检验考生根据曲线提供的信息,通过图像分析和逻辑推理的方式对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的准确性和思维的严密性。

例3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①除去乙烷中少量的乙烯:

光照条件下通入Cl2,气液分离;

②除去乙酸乙酯中少量的乙酸:

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洗涤,分液、干燥、蒸馏;

③除去CO2中少量的SO2:

气体通过盛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洗气瓶;

④除去乙醇中少量的乙酸:

加足量生石灰,蒸馏。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②③

【答案】B

(2007年宁夏理综题·T8)

【说明】本题考查简单化合物的分离以及去除杂质相关实验的操作。

利用不同化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即可进行分离。

例4图标

所警示的是

A.当心火灾——氧化物B.当心火灾——易燃物质

C.当心爆炸——自燃物质D.当心爆炸——爆炸性物质

【答案】B

(2008年宁夏理综题·T7)

【说明】本题考查考生对化学实验安全图标的识别。

在《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的化学实验基础部分中,都明确要求“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了解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本题的4个选项都与实验安全有关。

规范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是安全、合理、准确、顺利完成化学实验的基本保证;一些常用化学危险品的标志是对已知或未知化学品的潜在危险给予一种直接的警示;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则是综合运用上述知识和技能对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等突发事件具有预防和处理能力的要求。

例5将固体NH4I置于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温度下发生下列反应:

①NH4I(s)

NH3(g)+HI(g)②2HI(g)

H2(g)+I2(g)

达到平衡时,c(H2)=0.5mol/L,c(HI)=4mol/L,则此温度下反应①的平衡常数为

A.9B.16C.20D.25

【答案】C

(2008年宁夏理综题·T12)

【说明】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化学平衡常数。

考生对平衡常数的表达式要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才能准确回答此题。

例6已知H2(g)、C2H4(g)和C2H5OH

(1)的燃烧热分别是-285.8kJ/mol,、-1411.0kJ/mol和-1366.8kJ/mol。

则由C2H4(g)和H2O(l)反应生成C2H5OH(l)的△H为

A.-44.2kJ/molB.+44.2kJ/molC.-330kJ/molD.+330kJ/mol

【答案】A

(2008年宁夏理综题·T13)

【说明】本题涉及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主要考查考生对于化学反应热和盖斯定律的理解和简单计算的能力。

例7.右图表示溶液中c(H+)和c(OH-)的关系,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两条曲线间任意点均有c(H+)×c(OH-)=Kw

B.M区域内任意点均有c(H+)<c(OH)

C.图中T1<T2

D.XZ线上任意点均有pH=7

【答案】D

(2013年全国大纲卷·T12)

【说明】此题设计新颖,图中给出了不同温度下c(H+)和c(OH)的关系,考查考生对水中离子积、c(H+)和c(OH)的关系以及c(H+)与pH的关系的理解,同时考查考生获取图像信息和数据,进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8.银质器皿日久表面会逐渐变黑,这是生成了Ag2S的缘故.根据电化学原理可进行如下处理:

在铝质容器中加入食盐溶液,再将变黑的银器漫入该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发现黑色会褪去。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处理过程中银器一直保持恒重

B.银器为正极,Ag2S被还原生成单质银

C.该过程中总反应为2Al+3Ag2S=6Ag+A12S3

D.黑色褪去的原因是黑色Ag2S转化为白色AgCl

【答案】B

(2013年全国I·T10)

【说明】本题紧密联系生活,以电化学原理为基础,考查考生对原电池的构成要素、工作原理、电极反应等知识的程度。

原电池工作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其基本工作原理是氧化还原反应。

因此,本题也考查了考生将“三大守恒原理”(质量守恒、电荷守恒、得失电子守恒)应用到原电池中解决实际化学问题能力。

考查内容还涉及常见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性质及应用研究、盐类水解原理等知识,要求考生不仅能够对中学化学的相关基础知识融会贯通,有正确再现与辨认的能力,而且具备从试题提供的新信息中准确提取实质性内容的能力。

例9.下列实验中,所采取的分离方法与对应原理都正确的是

选项

目的

分离方法

原理

A.

分离溶于水的碘

乙醇萃取

碘在乙醇中的溶解度较大

B.

分离乙酸乙酯和乙醇

分液

乙酸乙酯和乙醇的密度不同

C.

除去KNO3固体中混杂的NaCl

重结晶

NaCl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大

D.

除去丁醇中的乙醚

蒸馏

丁醇与乙醚的沸点相差较大

【答案】D

(2013年全国I·T13)

【说明】本题是物质分离和提纯方面的实验题,要求考生具有对中学化学相关实验知识融会贯通,有正确复述、再现与辨认的能力。

形式上,本题将实验目的、分离方法与原理等内容以表格形式融于一体;内容方面,本题涉及的物质既有无机物,也有有机物,涉及的物质基本性质有溶解度、密度与沸点等。

既考查了考生对化学实验常用分离和提纯方法(如萃取、分液、蒸馏及重结晶等)具体应用范围的掌握,也考查了考生对这些分离和提纯方法所涉及原理的理解程度与应用能力。

要求考生能在灵活运用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正确理解萃取、分液蒸馏及重结晶等方法的含义及其适用条件。

例10.

例11.

(二)非选择题示例

例12.光气(COCl2)在塑料、制革、制药等工业中有许多用途,工业上采用CO与Cl2在活性炭催化下合成。

(1)实验室中常用来制备氯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2)工业上利用天然气(主要成分为CH4)与CO2进行高温重整制备CO,已知CH4、H2和CO的燃烧热(△H)分别为-890.3kJ·mol−1、-285.8kJ·mol−1、-283.0kJ·mol−1,则生成1m3(标准状况)CO所需热量为______;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