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十 压强和浮力》浮力单元复习导学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349482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37.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科版《十 压强和浮力》浮力单元复习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苏科版《十 压强和浮力》浮力单元复习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苏科版《十 压强和浮力》浮力单元复习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苏科版《十 压强和浮力》浮力单元复习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苏科版《十 压强和浮力》浮力单元复习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苏科版《十 压强和浮力》浮力单元复习导学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苏科版《十 压强和浮力》浮力单元复习导学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苏科版《十 压强和浮力》浮力单元复习导学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苏科版《十 压强和浮力》浮力单元复习导学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苏科版《十 压强和浮力》浮力单元复习导学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苏科版《十 压强和浮力》浮力单元复习导学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苏科版《十 压强和浮力》浮力单元复习导学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苏科版《十 压强和浮力》浮力单元复习导学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科版《十 压强和浮力》浮力单元复习导学案.docx

《苏科版《十 压强和浮力》浮力单元复习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科版《十 压强和浮力》浮力单元复习导学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科版《十 压强和浮力》浮力单元复习导学案.docx

苏科版《十压强和浮力》浮力单元复习导学案

《浮力单元》复习导学案

(1)

初备:

黄健审核:

九年级物理组

班级:

__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____

复习目标:

1.通过对体验实验及知识体系的复习,深化对浮力的认识.

2.通过对探究实验及分析推理过程的复习,强化对阿基米德原理的记忆和理解.

复习重点:

1.浮力的实验及概念;2.阿基米德原理.

复习难点:

综合应用平衡知识提炼浮力问题的一般解题步骤和思路.

课前准备:

一、课本重要知识点填空、识记

考点1.浮力的概念

(1)定义:

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_______力,这个力称为浮力.由该定义可知:

浮力的方向总是_________的.浮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___.

(2)产生原因(以液体为例):

液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有压强,且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所以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液体向上的压力总要比向下的压力大,这两个方向的压力的合力就是物体受到的浮力.注意:

浸入液体的物体,无论上浮、下沉,都受到液体对它向上的浮力(物体底部和容器底密合的情况除外).

(3)体验实验

目的:

在水中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

器材:

一个弹簧测力计、一杯水、石块或金属块.

步骤和现象:

①测出石块的重力G;②将石块部分或全部浸入水中,观察测力计示数F的变化情况并记录.(石块浸入水中后测力计示数变______.)

结论:

在水中下沉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类比法,用手向上托石块,示数也变小.)

提升:

测量浮力的方法——先用弹簧测力计在空气中测出物体重力G,再将物体浸在液体中,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则浮力的大小F浮=_____________.(应用受力平衡的知识推出.)

拓展:

推算物质的密度——浸没时,

(见例2)

考点2.阿基米德原理

(1)探究实验——探究影响大小的因素

器材:

弹簧测力计、圆柱体、盛有水和浓盐水的容器各一个.

方法:

控制变量法.

步骤和现象:

①测出圆柱体的重力G;②将圆柱体逐渐浸入水中,直至完全浸没,观察并记录测力计的示数;(测力计的示数_____)③改变圆柱体浸没在水中的深度,观察并记录测力计的示数;(测力计示数______)④将圆柱体浸没在浓盐水中记录测力计示数,再与浸没在水中时测力计的示数进行比较.(示数比在水中_____)

分析:

比较步骤①②中所得的数据可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较步骤①③中所得的数据可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较步骤③④中所得的数据可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其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有关.

(2)阿基米德原理

①内容: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大小等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公式:

F浮=G排液=_________.

③理解

a.V排是表示被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当物体______在液体里时,V排=V物;当物体只有_______浸入液体里时,则V排<V物.

b.从

可以看出,浮力的大小只跟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而跟物体本身的体积、密度、形状、浸没时在液体中的深度、在液体中是否运动以及运动情况、容器中液体的多少等等因素无关.

c.阿基米德原理也适用于气体.

二、课本重要问题预先思考

1.课本p.93WWW第1题,盛水塑料袋从开始浸入水中到全部浸入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何变化?

何时测力计的示数变为零?

2.课本p.96WWW第1题,向清水中加盐搅拌后鸡蛋就会上浮,为什么?

鸡蛋上浮至露出盐水液面的过程中,它受到的浮力如何变化?

3.课本p.100“反思与评价”第2题

现有下列器材:

弹簧测力计、大烧杯、小水桶、铝金属块(附悬挂线)、小垫块和水设计了如图所示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方案,A、B、C、D是其中四个步骤的示意图.设四个图中弹簧秤的读数分别是F1、F2、F3、F4.

(1)A、C两个步骤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是F1、F3,则两个力的大小关系是F1____F3,这说明了什么?

(2)从这四个图中,我们可以看出铝块所受的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

(3)从这四个图中,我们可以看出被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力等于多少?

(4)由此我们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5)C图中,当物体全部浸入水中继续下沉时,测力计的示数如何变化?

这又说明了什么?

(6)C图中,在物体浸没时,如果我们将水换成盐水,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又有什么变化?

这说明了什么?

课堂复习过程

一、复习重点、难点知识

1.对于“阿基米德原理”

题型一、选择题

例1.下列关于浮力的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液体的密度越大,物体所受的浮力就一定越大

B.只要物体的体积越大,物体所受的浮力就一定越大

C.阿基米德原理只适合于液体,不适合于气体

D.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被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与物体的形状及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

例2.小明看到鸡蛋浮在盐水面上(如图甲),他沿杯壁缓慢加入清水使鸡蛋下沉.在此过程中,鸡蛋受到的浮力F随时间t的变化图像可能是图乙中的()

 

题型二、填空题

例3.一小球所受的重力为5N,体积为500cm3.将它浸没在水中时,所受浮力的大小为N.放开手后,小球将.

例4.(13泰州)如图(甲)所示,弹簧测力计示数为5N.如图(乙)所示,小球一半浸在水中,测力计示数为2N.则小球受到的浮力为______N,小球的体积为_____cm3.剪断悬吊小球的细线,小球在水中稳定时受到的浮力为______N.(g取10N/kg)

例5.(12南通)海面处lm3海水的质量是1022kg,而在5000m深处,由于海水被压缩,1m3海水的质量达到1050kg,由此说明液体分子间有______,潜水器下潜深度增加,受到的浮力______.已知潜水器的总体积为8m3,则在5000m深处,潜水器受到的浮力为_____________N(取g=10N/kg).

题型三、实验探究题

例6.(12达州)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时,同学们提出了如下的猜想:

A:

可能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有关;B:

可能与物体的密度有关;C:

可能与物体的

体积有关;D:

可能与物体浸在中液体的体积有关;E:

可能与液体的密度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小明利用下列器材做了如图17所示的实验.器材:

体积相等的铁块、铜块,弹簧测力计,一杯水,一杯盐水,细绳.

(1)分析比较实验③④,可以验证猜想_________是正确的;分析比较实验④⑤,可以验证猜想_______是错误的(选填“A、B、C、D、E”).

(2)分析比较实验①⑤与②⑥,可以验证猜想_____是错误的(选填“

A、B、C、D、E”).

(3)分析比较实验_______可得: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4)该实验探究主要运用的科学探究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

题型四、计算题

例7.(12泰州)小明同学对一个金属块进行了两次测量:

第一次如图11(甲)所示,用细线系住金属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2.7N.第二次如图(乙)所示,让金属块浸没在盛水的杯于中,这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1.7N.(g取10N/kg)

(l)求金属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2)求金属块的体积;

(3)通过进一步计算,结合下表所列的“某些金属的密度”,说明金属块是何种金属.

小结:

浮力大小的计算方法

①称量法算浮力:

先用弹簧测力计在空气中测出物体重力G,再将物体浸在液体中,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即F浮=_____________.

②原理法算浮力:

F浮=________=___________.此式为通用式,但必须正确选择排开液体的体积.

③平衡法算浮力

二力平衡:

对漂浮在液面上或悬浮在液体中的物体,由于重力等于浮力,只要测出物体重,就可得到所受浮力的大小,即F浮=________.

三力平衡:

应正确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利用物体的平衡条件推算浮力F浮=G+F¹或F浮=G-F.

三、自主消化,讨论质疑

再次翻阅课本、《复习导学案》、《毕业升学考试指导》,讨论存在的疑问,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浮力单元》复习导学案

(2)

复习目标:

通过对探究实验及应用二力平衡知识的分析推理,加深对物体浮沉的条件的理解并会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复习重点:

浮沉条件.

复习难点:

综合应用平衡知识提炼浮力问题的一般解题步骤和思路.

课前准备:

一、课本重要知识点填空、识记

考点3.物体的浮与沉

(1)探究实验

器材:

橡皮泥、苹果、蜡烛、内有配重物的小玻璃瓶、大烧杯、水等.

步骤:

①将研究对象放入水中,观察浮沉情况;②设计使下沉物体浮起来的方案、使漂浮物体沉下去的方案,然后实际做一做.

分析和归纳:

从物体受力的角度看,这些方法分别了改变____力或___力的大小.

(2)浮沉条件

A.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的浮沉取决于____力和____力这两个力的______关系.

B.当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

①若F浮>G时,物体将______,最终________;

②若F浮=G时,物体将______,可以在液体任意深度处______或向任意方向做__________运动.

③若F浮<G时,物体将______,最终沉到容器______.

【对于实心物体,可以根据ρ物、ρ液的大小关系判断.】

C.漂浮条件:

漂浮在液面的物体,F浮____G.

(3)悬浮和漂浮的异同

悬浮

漂浮

不同点

位置不同

浸没于液体中

在液面上

V排、V物关系不同

V排=V物

V排<V物

ρ物、ρ液关系不同

ρ物=ρ液

ρ物<ρ液

相似点

物体都处于平衡状态.

重力G和浮力F浮都是一对平衡力.

考点4.浮力知识的应用

(1)轮船:

应用漂浮条件来工作的.采用“空心”的办法,增大了可利用的____力.轮船的大小常用排水量m排(满载时排开的水的质量)表示.

因为

,则在液体密度ρ液一定时,排水体积V排与船重G船成______比.在船重一定时,排水体积V排与液体密度ρ液成_______比.

(2)潜水艇:

利用浮沉条件工作.靠改变_________来实现上浮和下潜.在露出液面前潜水艇所受的F浮大小不变.

(3)气球和飞艇:

利用浮沉条件工作.靠增大自身的______的大小来增大浮力,靠减小内部气体的______来减小重力.

孔明灯,点燃松脂后,对灯笼中的空气加热,使空气膨胀,既可以减小空气的密度,还会溢出部分空气,从而使空气的重力______,而灯笼所受的浮力大小______,当F浮___G时,灯笼就能上升.

(4)综合实践活动:

制作简易的吸管密度计

①用途:

测定液体密度.

②原理:

在液体里呈_______状态,则

,即

所以,在密度计自重和规格一定时,其浸入液体的深度与__________成反比.

③标度方法:

在水中,

,在其他液体中,

,所以

,那么

.于是,0.8g/cm3的刻度应标在在距底端_____H处,1.2g/cm3的刻度应标在在距底端_____H处,所以密度计上的刻度具有___________、上疏下密的特点.

④制作注意事项:

要从吸管的下端塞入________作为配重,并用_____将吸管的下端封闭起来,这样做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增大吸管密度计的总长度、自重、减小其横截面积,都可以增大密度计上两条刻度线之间的距离,提高精度,使测量结果更精确.(为什么?

二、课本重要问题预先思考

1.课本p.97WWW第5题,在“制作浮沉子”的活动中,“浮沉子”的制作技巧是:

在小塑料瓶的瓶口绕制一点漆包线作为配重,使其能倒置在大塑料瓶中,只要调节装在小塑料瓶中水的多少,即可使其漂浮在水面上.当用力挤压大塑料瓶时,瓶内气体体积________,压强_______,浸入小塑料瓶中的水增多,小塑料瓶的重力变大,就会沉入水底.

2.课本p.98WWW第6题,在“制作潜水艇模型”的活动中,为防止________,塑料管和塑料瓶之间、瓶盖和瓶颈之间可用万能胶粘连,作为配重的螺帽要用细线绑在塑料瓶______________一侧的中央,确保进排水口在模型的下方,这样打气、抽气时就可以很方便地改变潜水艇模型的_____________.

课堂复习过程

一、复习重点、难点知识

2.对于物体的浮沉

例8.物理小组制作的潜水艇模型如图所示.通过胶管A从烧瓶中吸气或向烧瓶中吹气,就可使烧瓶下沉、上浮或悬浮.当烧瓶处于如图所示的悬浮状态时,若从A管吸气,烧瓶将会()

A.上浮,它受到的浮力增大B.下沉,它受到的浮力减小

C.下沉,它受到的浮力不变D.上浮,它受到的浮力不变

例9.如图所示,三个完全相同的铜球A、B、C分别放在水、盐水、水银中,则受到浮力最大的是__________球,最小的是_________球.

例10.把重5N、体积为0.6dm3的物体投入水中.若不计水的阻力,当物体静止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漂浮,浮力为6NB.物体悬浮,浮力为5N

C.物体漂浮,浮力为5ND.物体沉底,浮力为6N

例11.一个实心物体,放在水中静止时,有2/5的体积露出水面,则该物体的密度是多大?

例12.(14泰州)小明按照教材中“综合实践活动”的要求制作简易密度计.

(1)取一根粗细均匀的饮料吸管,在其下端塞入适量金属丝并用石蜡封口.塞入金属丝的目的是使吸管能__________在液体中.

(2)将吸管放到水中的情景如图(a)所示,测得浸入的长度为H;放到另一液体中的情景如图(b)所示,浸入的长度为h.用ρ液、ρ水分别表示液体和水的密度,则ρ液____ρ水(=/>/<),h与ρ水、ρ液及H的关系式是h=_______.

(3)小明根据图(a)在吸管上标出1.0刻度线(单位g/cm3,下同),再利用上述关系式进行计算,标出了0.8、0.9、1.1、1.2的刻度线(图中未画出).结果发现,1.1刻线是在1.0刻线的_____(上/下)方,相邻刻线的间距______(均匀/不均匀).

(4)为检验刻度误差,小明取来食油,先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其密度,然后再用这个密度计测量.但操作时却出现了图(c)所示的情形,这让他很扫兴.难道实验就此终止了吗?

根据经验或思考,在不更换食油的情况下,你认为可以进行怎样的尝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自主消化,讨论质疑

再次翻阅课本、《复习导学案》、《毕业升学考试指导》,讨论存在的疑问,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课后练习与拓展

《毕业升学考试指导》p.79例3,p.80达标检测7、8题,p.81第11、12、13题,p.82第19、20,p.83第26题,p.86第32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