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详解.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350418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249.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洛阳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详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河南省洛阳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详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河南省洛阳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详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河南省洛阳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详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河南省洛阳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详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河南省洛阳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详解.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河南省洛阳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详解.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河南省洛阳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详解.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河南省洛阳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详解.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河南省洛阳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详解.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河南省洛阳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详解.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河南省洛阳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详解.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河南省洛阳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详解.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河南省洛阳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详解.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河南省洛阳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详解.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河南省洛阳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详解.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河南省洛阳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详解.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河南省洛阳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详解.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河南省洛阳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详解.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河南省洛阳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详解.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洛阳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详解.docx

《河南省洛阳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详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洛阳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详解.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南省洛阳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详解.docx

河南省洛阳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详解

2019年5月

洛阳市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化学试卷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

本试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分子质量:

H:

1Li:

7C:

14O:

16S:

32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关于金属腐蚀的说法正确的是

A.金属腐蚀的本质是金属原子失去电子而被还原

B.金属的化学腐蚀必须在酸性条件下进行

C.金属的化学腐蚀实质是M-ne-=Mn+,电子直接转移给氧化剂

D.在潮湿环境中,金属的化学腐蚀一定是析氢腐蚀

【答案】C

【详解】A.金属腐蚀的本质是金属原子失去电子而被氧化的过程,A错误;

B.金属的化学腐蚀在酸性或碱性环境中均有可能进行,如金属铝的化学腐蚀在碱性条件下进行,B错误;

C.金属的化学腐蚀实质是金属原子失去电子变为金属阳离子,可表示为:

M-ne-=Mn+,电子由金属原子直接转移给氧化剂,C正确;

D.在潮湿环境中,金属的化学腐蚀主要以吸氧腐蚀为主,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C。

2.用惰性电极电解饱和食盐水的阳极产物是

A.H2B.Cl2C.HClD.NaOH

【答案】B

【详解】电解饱和食盐水时,溶液中的阴离子在阳极放电,在该溶液中存在的阴离子有Cl-、OH-,由于Cl-的放电能力大于OH-的放电能力,所以Cl-放电,Cl-失电子在阳极上生成氯气,电极反应式为:

2Cl--2e-=Cl2↑。

故合理选项是B。

3.下列有关电池叙述正确的是

A.锌锰干电池中,正极是锰

B.华为Mate20系列手机采用超大的容量高密度电池是一种一次电池

C.燃料电池电极本身只是一个催化转化元件,本身不包括活性物质

D.太阳能电池主要材料为二氧化硅

【答案】C

【详解】A.锌锰干电池中,正极是石墨,A错误;

B.华为Mate20系列手机采用超大的容量高密度电池是一种可连续充电、放电的二次电池,B错误;

C.燃料电池电极本身不包含活性物质,如氢氧燃料电池,燃料电池的燃料和氧化剂都是从外部供给,因此电极只是一个催化转化元件,本身不包括活性物质,C正确;

D.太阳能电池主要材料为晶体硅,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C。

4.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子云图中的小黑点密度大,说明该原子核外空间电子数目越多

B.某基态原子外围电子排布中最高能级的符号为3f

C.3d3表示3d能级上有3个轨道

D.ns能级的原子轨道图可表示为

【答案】D

【详解】A.电子云图中的小黑点密度大,说明该原子核外空间电子出现的机会多,A错误;

B.第三能层具有的能级只有s、p、d三种,B错误;

C.3d3表示3d能级上有3个电子,C错误;

D.ns能级的电子云是球形对称的,原子轨道图可表示为

,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D。

5.关于晶体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任何晶体中,若含有阳离子也一定含有阴离子

B.离子晶体都是化合物

C.原子晶体中只含有共价键

D.某晶体固态不导电,熔融状态能导电,则说明该晶体是离子晶体

【答案】A

【详解】A.在金属晶体中含有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所以晶体中,若含有阳离子不一定含有阴离子,A错误;

B.离子化合物是由阴、阳离子构成的化合物,离子化合物在固态时都是离子晶体,B正确;

C.原子晶体是原子间通过共价键结合形成的空间网状结构的晶体,所以原子晶体中只含有共价键,C正确;

D.某晶体固态不导电,说明在该晶体中不含有只有移动的离子,在熔融状态能导电,说明在熔融状态时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因此可说明该晶体是离子晶体,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A。

6.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根据对角线规则,铍和铝的性质具有相似性

B.在SiH4、NH4+和[Cu(NH3)4]2+中都存在配位键

C.丙烯(CH3—CH=CH2)分子中3个碳原子都是sp3杂化

D.P4和CH4都是正四面体分子且键角都为109°28′

【答案】A

【分析】

A.元素周期表中,某些主族元素与右下方的主族元素的性质具有相似性,这种规律被称为“对角线规则”,根据元素的位置情况来判断;

B.在物质或离子中中心原子含有空轨道,和含有孤电子对的原子或离子能形成配位键,在NH4+和[Cu(NH3)4]2+中都存在配位键;

C.根据杂化轨道数判断杂化类型,杂化轨道数=δ键数+孤对电子对数,据此判断杂质类型;

D.P4和CH4都是正四面体分子,CH4键角为109°28ˊ,P4键角为60°。

【详解】A.对角线规则为:

沿周期表中金属与非金属分界线方向对角的两主族元素性质相似,铍和铝位置关系符合对角线规则,物质的性质相似,A正确;

B.NH4+含有配位键,铜原子提供空轨道,氮原子提供孤电子对,[Cu(NH3)4]2+中存在配位键,而SiH4中无配位键,B错误;

C.丙烯(CH3—CH=CH2)分子中甲基C原子采用sp3杂化,含有碳碳双键的两个C原子采取sp2杂化,C错误;

D.CH4分子中中心C原子价层电子对个数为4,为四面体结构,4个共价键完全相同,为正四面体且键与键之间夹角为109°28′,P4结构为正四面体结构,四个P原子在正四面体的四个顶点上,键与键之间夹角为60°,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A。

【点睛】本题考查了对角线规则、配位键、原子杂化类型的判断、键角等知识,掌握原子结构理论是本题解答的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7.现有三种元素的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式如下①1s22s22p63s23p4;②1s22s22p63s23p3;③1s22s22p5。

则下列有关比较中错误的是

A.第一电离能:

③>②>①B.原子半径:

②>①>③

C.电负性③>①>②D.最高正化合价③>②>①

【答案】D

【详解】由核外电子排布式可知,①1s22s22p63s23p4为S元素,②1s22s22p63s23p3为P元素,③1s22s22p5为F元素。

A.同周期随原子序数增大,元素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P元素原子3p能级为半满稳定状态,第一电离能高于同周期相邻元素,同主族自上而下第一电离能减小,故第一电离能F>P>S,即③>②>①,A正确;

B.同周期从左向右原子半径减小,同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增大,故原子半径P>S>F,即②>①>③,B正确;

C.同周期从左向右电负性增大,同主族从上到下电负性减小,故电负性③>①>②,C正确;

D.S元素最高正化合价为+6,P元素最高正化合价为+5,故最高正化合价:

①>②,但F没有正化合价,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D。

8.下列叙述的两个量,前者一定大于后者的是

A.将pH=3的盐酸和醋酸分别稀释成pH=5的溶液,所加水的量

B.纯水在0℃和80℃时的pH

C.等体积且pH都等于5的盐酸和AlCl3的溶液中已电离的水分子

D.pH=12的氨水和NaOH溶液的导电能力

【答案】B

【详解】A.盐酸是强酸,醋酸是弱酸,稀释促进醋酸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所以稀释后溶液的pH若相等,醋酸需要的水量大于盐酸,A错误;

B.水的电离过程是吸热过程,升高温度,水电离程度增大,溶液中c(H+)增大,溶液的pH减小,所以纯水在0℃和80℃时的pH:

前者大于后者,B正确;

C.盐酸电离产生H+,对水的电离平衡起抑制作用,使水的电离程度减小;AlCl3是强酸弱碱盐,在溶液中Al3+水解,消耗水电离产生的OH-,促进了水的电离,使水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水电离的分子数增多,所以已电离的水分子后者大于前者,C错误;

D.氨水中是一水合氨是一元弱碱,NaOH是一元强碱,碱电离产生OH-抑制水的电离,由于溶液的pH相同,所以溶液中c(OH-)相同,离子浓度相同,溶液的导电能力就相同,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B。

9.下列实验操作或结论正确的是

A.滴定前待测液润洗锥形瓶

B.容量瓶和滴定管使用前均需要查漏

C.蒸馏完毕时,先关闭冷凝水,再停止加热

D.用标准液滴定待测液时,读取滴定管的刻度滴定前平时,滴定后俯视会造成测定结果偏高

【答案】B

【详解】A.用标准溶液滴定锥形瓶中未知浓度的溶液,滴定前不能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否则会导致消耗标准液的体积增加,A错误;

B.容量瓶是准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仪器,带有玻璃塞,因此要查漏;滴定管是准确量取溶液体积的仪器,含有活塞,因此也需要查漏,B正确;

C.蒸馏完毕时,先停止加热,再关闭冷凝水,C错误;

D.用标准液滴定待测液时,读取滴定管的刻度滴定前平时,滴定后俯视会造成测定结果偏低,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B。

10.已知反应CO(g)+H2O(g)

CO2(g)+H2(g)ΔH<0,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于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K增大B.减小压强,n(CO2)增大

C.充入一定量的氮气,n(H2)不变D.更换高效催化剂,CO的转化率增大

【答案】C

【分析】

A.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B.减小压强,平衡向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C.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充入一定量的氮气,相当于混合气体压强减小,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D.催化剂不会引起化学平衡的移动。

【详解】A.△H<0,说明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吸热的逆反应方向移动,化学平衡常数减小,A错误;

B.该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体积相等的反应,减小压强,化学平衡不移动,n(CO2)不变,B错误;

C.充入一定量的氮气,相当于混合气体压强减小,但该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平衡不移动,n(H2)不变,C正确;

D.催化剂能改变反应速率,但不会引起化学平衡的移动,所以CO的转化率不变,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C。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的知识,注意观察方程式的特征,把握外界条件对平衡状态的影响。

二.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30分)

11.某反应过程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X→Y反应的ΔH=E2-E3

B.降低压强有利于提高X→Z的转化率

C.升高温度有利于提高X→Z的反应速率

D.由图可知,等物质的量的Y的能量一定比X的能量高

【答案】C

【详解】A.根据图示可知由X→Y反应的方程式为2X(g)=3Y(g),反应物的能量比生成物的能量低,所以该反应是吸热反应,ΔH=E3-E2,A错误;

B.根据图示可知X转化为Z的反应为2X(g)

Z(g),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减小压强,化学平衡逆向移动,降低了X的转化率,B错误;

C.根据图示可知X转化为Z的反应为2X(g)

Z(g),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ΔH=E1-E2<0,升高温度,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化学反应速率加快,C正确;

D.根据图示可知3molY的能量比2molX的能量高,但不能判断等物质的量的Y、X的能量高低,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C。

12.下面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晶胞空间利用率:

金属铜>金属镁>金属钾>金属钋

B.硬度由大到小:

金刚石>碳化硅>晶体硅

C.晶体熔点由低到高:

CH4<SiH4<GeH4<SnH4

D.晶格能由大到小:

NaF>NaCl>NaBr>NaI

【答案】A

【详解】A.金属钾的空间利用率是68%,Po的空间利用率是52%,金属铜和金属镁的空间利用率都是74%,因此不同金属的空间利用率大小关系为金属铜=金属镁>金属钾>金属钋,A错误;

B.三种晶体都是原子晶体,由于共价键的键长Si-Si>Si-C>C-C,共价键的键长越短,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结合的就越牢固,晶体的硬度就越大,所以晶体硬度由大到小:

金刚石>碳化硅>晶体硅,B正确;

C.这几种物质都是分子晶体,分子间通过分子间作用力结合,由于分子间作用力随物质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增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克服分子间作用力使物质熔化需要的能量就越高,所以物质的熔点由低到高:

CH4

D.离子晶体的晶格能与离子电荷成正比,与离子半径成反比,从F到I其简单阴离子的半径随原子序数增大而增大,所以其晶格能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故晶格能由大到小为NaF>NaCl>NaBr>NaI,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A。

13.用电解氧化法可以在铝制品表面形成致密、耐腐蚀的氧化膜,电解质溶液一般为H2SO4-H2C2O4混合溶液,下面叙述错误的是

A.待加工铝制品件为阳极

B.在电解过程中,阴极附近溶液的pH值增大

C.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2Al-6e-+3H2O=Al2O3+6H+

D.硫酸根离子在电解过程中向阴极移动

【答案】D

【详解】A.铝的阳极氧化法表面处理技术中,金属铝是阳极材料,A正确;

B.在电解过程中,阳离子移向阴极,阴离子移向阳极,由于该溶液中含有的阴离子有水电离产生的OH-,所以阴极附近溶液的c(OH-)增大,溶液的pH值增大,B正确;

C.用电解氧化法可以在铝制品表面形成氧化膜,其中金属铝是阳极材料,对应的电极反应为2Al-6e-+3H2O=Al2O3+6H+,C正确;

D.在电解池中,阳离子移向阴极,阴离子移向阳极,故硫酸根离子在电解过程中向阳极移动,D错误;

故答案选D。

14.用石墨电极在电压为24V时电解烧杯内的澄清石灰水溶液,观察到烧杯内两个石墨电极表面均产生气泡,且澄清石灰水逐渐变成白色浑浊。

将电解溶液产生的白色浑浊进行离心沉淀分离,并向分离后的沉淀内滴加稀盐酸,观察到有大量气泡产生。

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电解时阴极电极反应为2H2O+e-=2OH-+H2↑

B.电解产生白色浑浊主要成分是CaCO3

C.电解时阳极附近有CO2生成

D.石墨电极为惰性电极,电解过程石墨电极不会发生变化

【答案】D

【详解】A.电解时,在阴极上溶液中的阳离子放电,由于阳离子放电能力H+>Ca2+,所以在阴极上水电离产生的H+获得电子变为氢气,电极反应式是2H2O+e-=2OH-+H2↑,A正确;

B.根据题意,将电解溶液产生的白色浑浊进行离心沉淀分离,并向分离后的沉淀内滴加稀盐酸,观察到有大量气泡产生,说明电解产生白色浑浊主要成分是CaCO3,B正确;

C.电解时在阳极上溶液中的阴离子放电,4OH--4e-=O2↑+2H2O,反应产生的O2与石墨电极发生反应生成CO2,所以阳极附近有CO2生成,C正确;

D.根据选项C分析可知,在阳极上OH-失去电子反应产生的氧气与石墨电极反应产生CO2,消耗石墨电极,D错误;

故答案选D。

15.下列图示装置和对应实验原理的描述均正确的是

A

B

C

D

根据温度计读数的变化测定浓硫酸和NaOH溶液反应的反应热

加热固体NaHCO3制备少量的Na2CO3

验证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可证明铁被保护

根据小试管中液面的变化可判断铁钉发生了析氢腐蚀

 

A.AB.BC.CD.D

【答案】C

【详解】A.浓硫酸溶于水会放出热量,所以不能根据温度计读数变化判断反应是否是放热反应,A错误;

B.加热固体NaHCO3要在坩埚中进行,不能使用烧杯,B错误;

C.Fe、Zn、电解质溶液构成原电池,若Fe被保护,未被腐蚀,附近溶液中就没有Fe2+生成,向其附近的溶液中滴加铁氰化钾溶液,溶液中无蓝色物质生成,可以达到目的,C正确;

D.在NaCl溶液中铁发生吸氧腐蚀,试管中气体压强减小。

导气管中液面上升,不是发生析氢腐蚀,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C。

16.用惰性电极电解2mol/L的NaCl和1mol/L的MgSO4混合液时,下列曲线合理的是

A.

B.

C.

D.

【答案】C

【分析】

在2mol/L的NaCl和1mol/L的MgSO4混合液中含有的阴离子有Cl-、SO42-、OH-,放电顺序为Cl->OH->SO42-;含有的阳离子由Na+、Mg2+、H+,放电顺序为H+>Mg2+>Na+,然后根据Mg2+与OH-会形成Mg(OH)2沉淀及溶液的成分来分析各种物理量的变化。

【详解】用惰性电极电解2mol/L的NaCl和1mol/L的MgSO4混合液时,发生的反应依次为:

Mg2++2H2O+2Cl-

Mg(OH)2↓+H2↑+Cl2↑,2H2O

2H2↑+O2↑。

A.电解开始形成沉淀,当第一个分组完成后,不再产生沉淀,沉淀量不再发生变化,A错误;

B.电解前Mg2+水解消耗溶液中的OH-,使溶液显酸性,即开始时pH<7,B错误;

C.电解开始发生第一个反应,开始形成沉淀,当Mg2+沉淀完全后,再进行电解,不会产生沉淀,沉淀量也不再减少,C正确;

D.当第一个反应完全后的溶液为Na2SO4溶液,该物质是强酸强碱盐,显中性,pH=7,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C。

【点睛】本题考查了混合溶液电解过程中各个物理量的变化情况。

掌握惰性电极电解时溶液中微粒的放电先后顺序是本题解答的关键,同时要注意当H+放电后溶液中OH-与Mg2+不能共存,会形成沉淀,结合盐的水解规律分析溶液酸碱性及其变化。

17.全固态锂硫电池能量密度高、成本低,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其电极a常用掺有石墨烯的S8材料,电极反应为:

16Li+xS8=8Li2Sx(2≤x≤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池工作时,外电路中流过0.02mol电子,负极材料减重0.14g

B.电解池中加入少量硫酸增强导电性

C.电池充电时间越长,电池中的Li2S2量越多

D.电池工作时,负极可发生反应:

2Li2S6+2Li++2e-=3Li2S4

【答案】A

【分析】

根据电池反应16Li+xS8=8Li2Sx(2≤x≤8)可知负极锂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为:

Li-e-=Li+,Li+移向正极,所以a是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S8+2e-=S82-,S82-+2Li+=Li2S8,3Li2S8+2Li++2e-=4Li2S6,2Li2S6+2Li++2e-=3Li2S4,Li2S4+2Li++2e-=2Li2S2,根据电极反应式结合电子转移进行计算。

【详解】A.负极反应为:

Li-e-=Li+,当外电路流过0.02mol电子时,消耗的锂为0.02mol,负极减重的质量为0.02mol×7g/mol=0.14g,A正确;

B.硫作为不导电的物质,导电性非常差,而石墨烯的特性是室温下导电最好的材料,则石墨烯的作用主要是提高电极a的导电性,但是不能加入硫酸,因为金属锂可以和硫酸之间反应,B错误;

C.充电时a为阳极,与放电时的电极反应相反,则充电时间越长,电池中的Li2S2量就会越少,C错误;

D.据分析可知正极可发生反应:

2Li2S6+2Li++2e-=3Li2S4,负极上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为:

Li-e-=Li+,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A。

【点睛】本题考查新型电池,注意把握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以及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离子的流向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题目难度中等。

18.根据量子力学计算,氮化碳结构有五种,其中一种β-氮化碳硬度超过金刚石晶体,成为首屈一指的超硬新材料,已知该氮化碳的二维晶体结构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氮化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晶体中的碳、氮原子核外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

B.氮化碳中碳显+4价,氮显-3价

C.每个碳原子与四个氮原子相连,每个氮原子和三个碳原子相连

D.氮化碳的分子式为C3N4

【答案】D

【详解】A.根据图中结构可知,每个碳原子周围有四个共价键,每个氮原子周围有三个共价键,碳原子最外层有4个电子,形成四个共价健后成8电子稳定结构,氮原子最外层有5个电子,形成三个共价键后,也是8电子稳定结构,A正确;

B.由于元素的非金属性N>C,所以形成共价键时,共用电子对偏向N,偏离C,所以氮化碳中碳显+4价,氮显-3价,B正确;

C.根据晶体结构可知每个碳原子与四个氮原子相连,每个氮原子和三个碳原子相连,C正确;

D.由于氮化碳是原子晶体,不存在分子,因此没有分子式,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D。

19.许多过渡金属离子对多种配体有很强的结合力,能形成种类繁多的配合物。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向配合物[TiCl(H2O)5]Cl2·H2O溶液中加入足量的AgNO3溶液,所有的Cl-均被完全沉淀

B.配合物Ni(CO)4常温下呈液态,易溶于CCl4、苯等有机溶剂,则固态Ni(CO)4属于分子晶体

C.配合物[Cu(NH3)4]SO4·H2O的配体为NH3和SO42-

D.配合物[Ag(NH3)2]OH的配位数为6

【答案】B

【详解】A.加入足量的AgNO3溶液,外界Cl-离子与Ag+反应形成AgCl沉淀,內界配位离子Cl-与Ag+不能反应,A错误;

B.配合物Ni(CO)4常温下呈液态,易溶于CCl4、苯等有机溶剂,根据相似相容原理可知,固态Ni(CO)4属于分子晶体,B正确;

C.配合物[Cu(NH3)4]SO4·H2O的配体为NH3,C错误;

D.配合物[Ag(NH3)2]OH的的配体为NH3,配位数为2,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B。

20.用0.1mol/LNaOH溶液分别滴定体积均为20mL,浓度均为0.1mol/LHCl溶液和HX溶液,溶液的pH随加入的NaOH溶液体积变化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点c(HX)-c(X-)>c(OH-)-c(H+)

B.N点的pH>7的原因是由于NaOH过量所致

C.HX为弱酸,且电离平衡常数Ka≈1×10-10

D.P点c(Cl-)=0.05mol/L

【答案】A

【详解】A.M点为等浓度NaX、HX混合溶液,且溶液呈碱性,说明X-的水解程度大于HX的电离程度,由物料守恒可知:

2c(Na+)=c(X-)+c(HX),结合电荷守恒c(Na+)+c(H+)=c(X-)+c(OH-),联立可得:

c(X-)+c(HX)+2c(H+)=2c(X-)+2c(OH-),整理得:

c(HX)-c(X-)=2c(OH-)-2c(H+)>c(OH-)-c(H+),A正确;

B.N点溶液为NaX溶液,该盐是强碱弱酸盐,X-发生水解,消耗水电离产生的H+,促进了水的电离,最终达到平衡时c(OH-)>c(H+),溶液显碱性,B错误;

C.0.1mol/L的HX的pH=5,c(H+)=10-5mol/L,根据电离平衡常数的定义可得K=

,C错误;

D.P点溶液为NaCl、HCl按1:

1物质的量的混合溶液,c(Cl-)=

,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A。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三、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共50分)

21.合成氨是人类科学技术发展史上的一项重大突破,2018年是合成氨工业先驱哈伯(P·Haber)获得诺贝尔奖100周年

(1)合成氨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

N2(g)+3H2(g)

2NH3(g),已知298K时:

ΔH=-92.2kJ/mol,ΔS=-198.2J/(K·mol),则根据正反应的焓变和熵变分析,常温下合成氨反应____(填“能”或“不能”)自发进行。

实验研究表明,在特定条件下,合成氨反应的速率与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浓度的关系式如下,v=kc(N2)c1.5(H2)c-1(NH3),k为速率常数,请根据该关系式分析,如果想增大合成氨反应的速率,从浓度的角度可以采用的措施为________。

根据合成氨反应的特点,请再说出一项能够提高合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