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B卷.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350878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01.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太原市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B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太原市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B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太原市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B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太原市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B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太原市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B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太原市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B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太原市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B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太原市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B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太原市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B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太原市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B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太原市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B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太原市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B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太原市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B卷.docx

《太原市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B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太原市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B卷.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太原市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B卷.docx

太原市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B卷

太原市2020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B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碳循环和氧循环说法不正确的是

A.碳循环和氧循环过程中均发生了化学变化

B.碳循环和氧循环分别是指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循环

C.绿色植物的生长过程,既涉及碳循环,又涉及氧循环

D.碳、氧循环对维持自然界中的物质、能量及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2.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加碘食盐、高钙牛奶、补铁酱油等生活用品。

这里的“碘”、“钙”、“铁”指的是()

A.离子

B.原子

C.分子

D.元素

3.同学们在制取氧气并做氧气性质实验时,把用火柴引燃的细铁丝伸入集气瓶内,但只有部分同学的实验现象明显。

导致现象不明显的原因可能是()

A.排水法收集前未将集气瓶灌满水

B.导管口连续放出气泡时开始收集氧气

C.排水法收集结束时集瓶内的水未排完

D.实验时集瓶底部没有放置一些细沙

4.判断红磷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主要现象是()

A.发光

B.放出大量的热

C.红磷减少

D.生成大量的白烟

5.下列关于金属的说法正确的是

A.现有甲、乙、丙三种金属,甲在自然界以单质形式存在,将形状大小相同的乙和丙分别放入等体积等浓度的稀盐酸中,乙快速产生气泡,丙反应速度缓慢。

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顺序是:

甲﹥乙﹥丙

B.铝的抗腐蚀性能比铁强,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弱

C.铝元素在地壳中含量最多,使用也最早

D.黄铜的硬度比纯铜大,钢的抗腐蚀性能比纯铁好,人们常使用合金

6.下列物质中含氧分子的是

A.液氧

B.双氧水

C.高锰酸钾

D.二氧化碳

7.下列实验操作或装置错误的是()

A.实验室制取氧气

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向试管中滴加溶液

D.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

8.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试管的容积为

,注射器的活塞实验前停在

处.容器内红磷足量).用酒精灯加热装置中的红磷,充分反应直至燃烧结束,试管冷却,可观察到装置中活塞最终停留的接近刻度是()

A.

B.

C.

9.下列各组物质是按单质、氧化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A.氧气、水、空气

B.氮气、氯酸钾、稀有气体

C.硫、二氧化碳、冰水混合物

D.氢气、双氧水、氮气

10.和水的化学性质无关的是()

A.氢气与氧气燃烧生成水

B.氧化钙遇水放热

C.水通电产生两种不同的气体

D.二氧化碳通入水中,溶液呈酸性

11.对于下列化学用语,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②

   ③

   ④)

   ⑤

A.①和③可表示相应物质的化学式

B.③中的“3”表示氯酸钾中含有3个氧原子

C.②和④表示的粒子均是离子

D.④和⑤表示的粒子化学性质相似

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从空气中分离出氧气后,余下的全部是氮气

B.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可供给呼吸

C.没有颜色和气味的气体一定是空气

D.空气是混合物

13.镁有“国防金属”的美誉。

在元素周期表中,镁元素的信息如图所示,对图中信息解释正确的是

A.镁属于非金属元素

B.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4.31g

C.镁原子核外电子数是12

D.镁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形成Mg2-

14.如图是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和该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单元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m=10

C.该原子的大小主要决定于核外电子的运动空间

D.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7.87g

15.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的是

A.红磷

B.铁丝

C.木炭

D.石蜡

16.关于催化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催化剂只有二氧化锰一种

B.催化剂对所有化学反应的催化效果都一样

C.催化剂只适用于分解反应

D.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

17.盛碱液的试剂瓶若使用磨口玻璃塞,时间长了可能生成硅酸钠Na2SiO3而使瓶塞被粘住,Na2SiO3中硅酸根(SiO32-)的化合价是()

A.+6

B.+4

C.-2

D.+2

18.实验中能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

A.试管

B.量筒

C.燃烧匙

D.烧杯

19.下列物质不属于混合物的是()

A.煤

B.液氧

C.石油

D.天然气

20.下列各种原子各1g,所含原子个数最多的是(括号内是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A.氧原子(16)

B.铁原子(56)

C.氢原子

(1)

D.硫原子(32)

二、填空题

21.氧气是生产生活中重要的物质。

(1)氧气有很多用途。

下列属于氧气用途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医疗急救       B食品防腐   C航天火箭助燃剂     D霓虹灯

(2)如图所示“氧气”要穿过迷宫,从进口顺利地走到出口,途中遇到不反应的物质才能通过(反应条件省略)。

①“箭头”画出了“氧气”应行走的路线,“氧气”不能从甲处通过,你认为甲处放的物质是____。

A硫   B水   C氦气

②氧气在进迷宫过程中,碰到了三种阻止它前进的物质,请写出其中一个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____。

这三个反应的反应类型_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相同”)。

22.写出下列符号中“2”表示的意义:

(1)Fe2+_____;

(2)

 _____;

(3)2CO2_____,_____。

三、实验题

23.根据下列实验,回答相关问题。

(1)某同学在做镁条燃烧实验前,老师提示说要先用砂纸打磨镁条,原因是____,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_______。

(2)小明向一定体积的酒精中加入等体积的水,混合均匀后发现总体积小于混合前两液体的体积之和,原因是______。

(3)小红在实验室做了如C图所示的实验,用棉花蘸取浓氨水塞入试管口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由此说明_______。

由该实验还能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

24.下列A~D是初中化学中的四个实验装置,请按要求填空:

(1)A实验试管2中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_(填化学式),该实验说明水由________组成。

(2)B实验中烧杯③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3)对于C实验,两支试管分别振荡后,右边试管中出现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

(4)若用D装置收集氧气,则气体应从_________________端(填“a”或"b”)导入。

25.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的日常生活与工农业生产都离不开水。

(1)图1所示的3个实验,A中水发生了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试管a中得到的气体为_____。

(2)铁酸钠(Na2FeO4)是一种新型净水剂,具有絮凝和杀菌消毒作用。

请将下列制取铁酸钠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

2Fe(NO3)3+16NaOH+3Cl2=6NaNO3+6NaCl+2Na2FeO4+_____。

(3)图2是自来水厂净水过程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自来水厂生产自来水时,使用的净水方法有_____(填字母序号)。

A沉淀   B过滤   C煮沸   D蒸馏   E吸附

26.今有A、B两种装置如图所示,根据实验室里制取气体的原理回答下列问题(所选装置图用其代号字母表示)。

(1)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可采用的装置是_______________:

制取过程中,发现该反应速率较快,为了得到稳定的气流,可对该装置进行的改进是________________。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实验,试管口应放__________________,以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3)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可采用的装置是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室不利用碳燃烧制取二氧化碳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哪些反应可在B发生装置中进行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氯化铵固体和氢氧化钙固体加热来制取氨气

②氢气还原氧化铜

③铁和硫酸铜溶液的反应

④碳酸钠和稀盐酸的反应

四、流程题

27.氢气(NH3)的合成是人类科学技术上的重大突破。

下如图是工业合成氨工艺的主要流程.

(1)氨分离器能将沸点不同的气体分离开来,该过程属于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流程中能循环使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

(3)合成塔中的反应必须在高温、高压并使用化剂的条件下进行。

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该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观察如图,写出符合在催化剂表面合成氨反应过程的顺序:

___________。

(将五张图按反应过程的顺序排列)

(4)NH3可以进一步制得尿素和碳酸氢铵等化肥。

下图是某商店内的两种化肥的标签。

①从标签上看,碳酸氢铵不同于尿素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_____。

②纯净的CO(NH2)2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经检测尿素肥料中含氮量实际为42.3%,则该尿素肥料属于___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③上述50kg的碳酸氢铵化肥中至少含有纯净的NH4HCO3的质量为多少________?

(最终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五、科学探究题

28.某化学研究小组对蜡烛(主要由碳、氢元素组成)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

(1)设计图1所示实验,锥形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请推测靠近三通管_____(填“上口”或“下口”)的火柴火焰熄灭,理由是_____。

(2)某同学用大烧杯将高低2支燃烧的蜡烛罩住,观察到高的蜡烛先熄灭,低的蜡烛后熄灭。

(提出问题)导致高的蜡烛先熄灭的原因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假设1:

可能是高蜡烛火焰附近的二氧化碳含量过大导致其先熄灭;

假设2:

可能是高蜡烛火焰附近的氧气浓度过低导致其先熄灭。

(设计实验)

甲同学按图2装置进行实验,点燃蜡烛,用大烧杯罩住。

一段时间后,发现贴在烧杯内上部的滤纸条先褪色。

说明此时高蜡烛附近的二氧化碳浓度比低蜡烛附近的浓度_____(填“高”或“低”)。

(3)为进一步验证假设1,乙同学收集1瓶含20%氧气和80%二氧化碳的气体,将点燃的蜡烛慢慢伸入瓶中并密闭,蜡烛点燃一段时间后慢慢熄灭,根据实验现象可知:

假设1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

(4)丙同学使用传感器测得密闭装置内蜡烛从燃烧到熄灭后的过程中(80s时蜡烛熄灭),装置内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曲线如图3。

则可得蜡烛燃烧的条件是_____。

(5)结合已有知识和上述实验分析,乙同学实验中,蜡烛完全熄灭后瓶内含有的气体有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