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理念的现代意义.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351487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理念的现代意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理念的现代意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理念的现代意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理念的现代意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理念的现代意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理念的现代意义.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理念的现代意义.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理念的现代意义.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理念的现代意义.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理念的现代意义.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理念的现代意义.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理念的现代意义.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理念的现代意义.docx

《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理念的现代意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理念的现代意义.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理念的现代意义.docx

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理念的现代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理念的现代意义

刘梦溪

著名学者

课程前言

主持人:

欢迎走进世纪大讲堂,这里是思想的盛宴的,这里是学术的殿堂,伴随着传统文化的升温,谓之那么,如何认识传统文化的利与弊,哪些是中华文化的固有精神价值?

怎样阐扬这些价值?

这些都是当前急需要解决的问题,今天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了著名文化学者刘梦溪先生。

请他来谈一谈他心目中的中国传统价值及其现代意义,大家欢迎。

刘先生您好,欢迎做客《世纪大讲堂》。

我们现在看一下大屏幕,一个介绍刘先生的短片。

旁白:

年届古稀的刘梦溪先生对传统文化一直心存温情与敬意,他对马一浮六艺学说的不懈阐扬,对陈寅恪自由思想的由衷体认折射出他本人的心性与才情,而他对国学建科设制的直言批评又流露出先生对功利国学泛滥的隐忧。

主持人:

刘先生我们大家其实都知道您早年是从事《红楼梦》研究的,也是著名的红学研究专家之一,那么,您觉得现在的红学研究还有什么前景吗?

刘梦溪:

《红楼梦》是我的旧营生,我喜欢《红楼梦》,不喜欢红学。

你要问我红学还有什么前景,我总的看红学在俗学的道路上走得太远了。

主持人:

已经走得越来越远了?

刘梦溪:

太远了。

那么对这部伟大作品的解读有时候反而忽略了。

围绕这个问题之外的一些争论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对这部书的这种阐释反而被忽略了。

主持人:

好像在对这些这个近现代学术大师的这个阅读和这个研究过程中间,您好像特别马一浮先生,大家都觉得还是比较陌生的,能不能跟我们大概的讲一讲马一浮先生?

刘梦溪:

谢谢。

你说的不错。

20世纪的学者,我对两个人有特殊的关切,或者很心仪他们,一个是陈先生了,但是我也还关注另外一个,他跟陈先生不同,他几乎可以说是现代的一个真正的隐士,但是他的学问的积蓄之深、储宝之多,可以讲在20世纪的学者当中很难找到有另外的人能跟马先生相比。

他还有一个特点,这么高的学问很少写文章,还不入讲社,他没有在大学任教。

当时所有的大家都知道他的学问好,当这个蔡元培先生1912年当教育总长的时候立刻就请马先生到教育部做秘书长,但是时间很短他就回去了。

你知道他的一个分歧在于蔡先生不同意读经,我一会儿会谈到这个话题,但是马先生觉得经万不可废,甚至主张要成立通儒院。

这样一个分歧,但是不伤友情,他自己就回去了,后来1917年蔡先生当北京大学校长的时候,他又请马先生想叫他当文学科的学长

主持人:

就是陈独秀当过的那个职务?

刘梦溪:

对对,马先生给他回了一个电报说礼有来学,未闻往教。

《周礼》里讲学习是要来学,你不能叫我到你那儿去教,等于一个婉拒了。

从此以后长时间就是读书,据说他是如果不是全读也是把这个浙江的四库全书大体上翻了一遍的人。

你看丰子恺的记载,还有这个苏曼殊的记载他说他是此间学问最好的人。

他一生儒士了,学问太好,人格太高,我心仪难以形容。

主持人:

我去过乐山的乌尤寺。

刘梦溪:

那是复性书院。

主持人:

对,去拜访过他的这个复性书院。

刘梦溪:

对,那更有趣了。

主持人:

他为什么会把他的书院叫做复性书院呢?

刘梦溪:

这个名字是他取的,叫复性书院,他觉得人性在世俗世界里流失的太厉害了。

这个习气太厉害了,这个习气所谓修为所谓自己个人这种精神境界的提升关键在于戡落习气。

我们现实生活当中每个人的这种习气太多,为习气所污染,习气污染了什么呢?

污染了人的本性,所以需要复性,他这个名称由此而来。

主持人:

好,下面我们就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刘梦溪先生给我们进行演讲。

他今天演讲的主题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理念的现代意义》,大家欢迎。

旁白: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民族复兴应该是根植于传统文化之道的复兴,何为道?

哪些是不能革除掉的文化价值理念?

它们如何照进现实?

文化名家刘梦溪主讲《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理念的现代意义》。

世纪大讲堂正在播出。

主持人:

好,下面我们就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刘梦溪先生给我们进行演讲。

他今天演讲的主题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理念的现代意义》,大家欢迎。

旁白: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民族复兴应该是根植于传统文化之道的复兴,何为道?

哪些是不能革除掉的文化价值理念?

它们如何照进现实?

文化名家刘梦溪主讲《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理念的现代意义》。

世纪大讲堂正在播出。

一、阐扬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刘梦溪:

我今天这个讲的题目叫《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理念的现代意义》。

我为什么讲这个题目?

因为大家了解我们现在国家社会所处的一个状况,因为讲文化问题离不开这个政治、经济的大的背景。

我觉得总的背景中国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大体上走上了民族复兴与重振的道路,但是民族的复兴、国家的重振,它应该以文化的复兴与重振为标志、为前提。

或者我们换一个说法,社会的发展不能以牺牲文化的基本价值为代价,这是我的总的看法。

可是我们把我们的眼光如果从书斋里边往外边去巡视一下,我们当前的这个社会我可以用一句学术的语言来概括,这是一个价值紊乱的社会。

紊乱的情况而且相当的严重,当然这个情况的发生不是一日之事,由来有自,因为自从晚清以来,百年中国的社会与文化的发展这个文化的基本价值的流失是一个很重要的现象。

这个问题说开来跟教育有关系,因为中国的传统教育它有传道的内容,大家一定念过韩愈的《师说》,他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你看他把传道放在第一位,授业大家了解传授知识;当然还有解惑,回答大家的问题。

这是中国做学问的方法,很重视学问、学问、学问的问意,学问的问意。

但是他把传道放在第一位。

传什么道?

韩愈还有另外一篇文章叫《原道》,他在《原道》里特别讲,他说我所讲的道是文王周公孔孟之道,而不是佛教之道,也不是老庄道家之道。

他为什么这么讲,他也是有感而发,他在维系一种东西,他认为从孟子以后这个道就断了。

他为什么这么讲?

因为实际上在汉代的时候,这个思想的变迁还是相当驳杂的。

而魏晋时期,那么道家的思想、佛教的思想南北大兴,而隋唐的时候佛教的地位比较高,所以生在唐朝的韩愈他会有一种慨叹,他觉得这个孔孟、孟子之后的这个道不再传了,他才提出这个重建道统的问题。

但是他在学术史上他生得太早了一点,如果他生在宋朝,他这个问题就不是问题,宋朝的四位大家出来了,他们把儒学的传统做了一个重构,这个重构造成了中国思想史上的一个文化思想的大汇流。

它主要的特征是这个时候的儒学不仅继承了孔孟先秦的儒学,而且吸收了佛教特别是禅宗的思想,也吸收了道教和道家的思想。

因此,在宋代的形成的这个理学也叫新儒学是思想大汇流的产物,所以要讲思想高峰,你看王国维和陈寅恪都讲说宋代是我国思想文化的最高峰,但是到晚清民国以来,西方的思想来了,中国的教育建立了一个现代的教育体系,这个现代的教育体系的特点主要是知识教育,这个教育体系作为站在中国的传统来讲,它丢失了一个东西就是传道的内容。

现在的中小学也好,包括大学,教师只传授知识也不传道,也可以说只教书不再育人,而这种状况在一个时期在思想文化变乱的时期整合的时期,你会不觉得它好像有什么了不起的问题,可当社会安宁下来,文化重构的时期,你会觉得这个问题太大了,太大了。

所以今天我们就需要探讨一下,中国传统文化里边哪些价值理念实际上也就是中国文化的道,在今天还继续有现实的关照意义。

旁白:

现代教育体系便利了知识教育,却有意无意间放弃了道的体认。

道不在思政课,更非马克思学说所能包容,道在哪里?

所求为何?

文化名家刘梦溪主讲《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理念的现代意义》,《世纪大讲堂》正在播出。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固有精神价值

刘梦溪:

我需要说一点,这个道在哪里?

中国文化的这个道在哪里?

其实中国文化的道,中国文化最主要的价值理念都在六经里边。

这《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经,这些文本是孔子之前流传下来的,但是有可靠的证据证明,这些文本的经典都经过孔子的整理删订,因此孔子的思想就是六经里边的思想,所以中国的这个讲道,讲中国主要的价值理念主要在六经里边。

而这里还需要破除一个误会,因为会有朋友觉得,他说你这个六经是不是都是儒家的经典?

还不可以简单这样看。

因为六经的内容不仅包括儒家,诸子百家,按照马一浮的说法,诸子和四部它的渊源都可以追溯到六经。

特别明显的像这个道家的思想,我们当然可以从《易经》里边找到它的源头。

所以这个六经的文本就是中国最早的学术的源头,是中国文化的最高的形态,是最原初的形态。

那么六经的理念很多,但是我最近几年所关注的有一组理念,我觉得在当今的社会背景之下,格外有它的意义。

一个是敬,我们一般会觉得敬是对他人的一个尊敬,但实际上敬这个理念它是人性的庄严,是人的自性庄严,所以这个理念在中国文化思想里边占据的地位相当之高。

一些最重要的问题,它的内核都是敬,比如说这个孝这个概念当然很重要,百善孝为先,孝很重要,但是你仔细分析,孝的这个内核是敬。

所以孔子讲,因为他弟子问到底什么是孝,他说现在有一种误解,以为能养就是孝,要讲能养的话,犬马也能养,如果没有敬何以别乎?

还有社会的所有礼仪,所有的礼仪的内核也还是一个敬字。

所以这个孔子讲,如果看礼仪的话,如果没有敬就不足为观了,就不值得看了,所以中国人也把祭神讲做敬神,把拜佛叫做敬佛。

所以你看这个敬这个概念,至于在国家也好,人生当中,各种礼仪当中,这个敬可以说无处不在。

司马迁在《史记•礼书》里面恭敬辞让所以养安也。

恭敬辞让是敬,恭敬辞让,为什么要恭敬辞让?

是为了养安。

用现在的话,达到安定、安宁。

另外我还注意到,《易经》在需卦里边居然有这么一个情况,不速之客三人,敬之无咎。

你在房子里,结果来了三位不速之客,你怎么对待?

赶出去?

这要出问题的。

他三个人,你才一个。

他三个人,不速之客三,敬之无咎。

所以敬这个概念,我们通过刚才的一些简单的引证,敬这个精神价值的含义已经不简单是对他人的尊敬、礼敬,我认为这个敬本身已经进入了中国文化的信仰之围,你内心有敬存焉,你变成了另外一个人,你成为一个戡落习气的人,你成为一个有尊严的人,你是一个很高地获得精神价值的那样一个人,所以这个敬非常非常重要。

我把这个敬看成中国这个思想里边的属于信仰层面的这样一个价值理念,非常重要。

而反过来你看我们的这个,如果说现在是价值紊乱的社会的话,很大的程度这是一个失敬的社会,礼仪缺乏,失礼失敬的社会。

那么就知道这个敬的这个价值理念,如果叫它存乎于我们中国人的内心,对于价值的重构将又怎样的作用?

这是我关注的一个概念,我关注的还有一个概念就是恕,宽恕的恕。

我在我们的研究所里,有时候我们探讨这个问题,有一次我提出来,我已经不喜欢宽容,我觉得我说宽容这个概念从我们的语词当中可以去掉,因为这个概念缺乏平等精神,它不是发自主体的内心深处,而是居高临下的对他人的一种态度,你要宽容。

恰好我找到一个同调,一个同调,章学诚。

章学诚在《文史通义》里边讲他说临文以敬,非修德之谓也。

论古必恕,非宽容之谓也。

这第二句话正好切我刚才讲的恕,对古人采取一些恕,不苛求。

什么叫恕?

恕就是孔子的解释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个概念高尚无比,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个概念已经被世界不同的文化系统所共同接受,甚至被认为是道德金律。

为了解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必须提到陈寅恪。

在我刚才讲的恕这个话题上,他提出的最重要的思想就是对古人的学说,你要想批评,要想评论它,你必须保持一种了解之同情的态度。

什么叫了解之同情?

你应该和立说的古人站在同一立场,对他所以立此说,不得不入世的那种苦心孤诣有一种了解并表同情,这个很有意思。

古人著书不是随便写的,不是为了稿费,也没有稿费,也不是为了学位。

当时古人的立说是不得已而为之,他从自己内心流露出来的,都是有所为而发,他有诸多他自己的理由,你了解了这些背景和作者的精神世界的情况,你才能够对古人的学说有所评论。

所以陈先生这个概念叫了解之同情,这个概念同样可以适合于当代人。

你对他人,咱不说古人,对他人的文章、文字以及他的修为作为也应该表一种了解之同情。

这样一种观念跟现在流行的酷评不能同日而语,由于有这样一种思想,这个思想很高,所以你看古代的一些了不起的人物,他们不吝惜称赞人,见到文章写的好的人,举起手来竖起大拇指。

这个梁启超在这个《时务报》上发表的文章,1897、98年前后,当时的《时务报》在上海办的,他发表了大量的文章都是关于这个变法维新的文章,黄遵宪了不起的认为,他有这个出使日本的背景,诗也写的很好,文章也写得很好,但是他看了梁任公的文章,他说梁任公的文章怎么写得这样好?

我也算会写文章的人就没他写得好。

你看这是黄遵宪,大家和大家之间。

这个陈寅恪的祖父叫做陈宝箴,他第一次到安庆去拜访曾国藩说几句话,曾国藩说海内奇士也,几句话就看出你的抱负,你的关注,你的学问的累积,海内奇士也。

现在很少能看到这样这个赞许人了,不骂就不错了。

所以这个了解之同情,恕这种观念它在今天,如果我说它继续有很重要的价值,这不是夸大,不是夸大。

旁白:

临文以敬,论古必恕。

当文明无法消弥冲突时,怎样理解和的精神要义?

为何说士大夫之无耻视为国耻?

文化名家刘梦溪主讲《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理念的现代意义》,《世纪大讲堂》正在播出。

刘梦溪:

我还关注另外一个概念就是和。

和平的和。

这个概念也非常重要,而且联系今天的状况来讲,它的今天的现实的这个价值的发用特别也需要我们来关注这个概念。

这个和这个概念我需要提到一个人就是宋代的思想家,刚才我讲的张载,张载这个我们会了解他有四句教。

这四句教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但是呢,可能很多人会忽略,这个张先生他还有另外四句,这四句教我们叫它哲学四句教,这四句教是有象斯有对,对必反其为,有反斯有雠,雠必和而解。

这四句教我叫它哲学四句教,表达的是张载对宇宙世界的看法,在张载看来,这是他的哲学观,我们这个世界万象纷呈,象,所有的这种这个以形体出现的这种各种生物和非生物都是各种象,有象斯有对,这个对是不同,只要有象存在,这些象之间是不同的,所以有象斯有对,对必反其为,由于它是不同的,它的运行的方向可能是不都是往一个方向来运行,有可能是相反的运行,所以这个对必反其为。

还有一句有反斯有雠,当这个方向运行不同的时候,这个力量非常大的时候,它会形成雠对,互相用言论来辩驳校对,互相校正。

所以这是一个雠。

有反斯有雠。

但是关键是第四句,雠必和而解。

这是张载的哲学,这是也是中国思想里边很重要的一个价值理念,它不是当这些现象对待流行甚至雠对的结果,不一定是一方吃掉一方,不一定是一方消灭另一方,而是最后和而解。

鲁迅的那首诗,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这个诗,鲁迅这个诗可以说最能得张载这个义理的真传。

所以如果把这个理念,这个和而解的这个理念用来看今天的这个世界,尽管这个世界充满了冲突,但是以我的看法总的看还是走向文明的融合,而不是走向文明的永久的冲突。

实际上文化尽管它的发生价值系统不同,但是文化是人的产物,但是作为人来讲,我总觉得他们的同,相同之处比相异之处要多。

由于是人可以找到共同点,所以这个语言不同可以谈恋爱,这个例子恰好可以说明,人的同还是最重要的,但是可是我们在现实生活当中,会看到一些有偏执看法的人,他们总是在那里追求人的各种不同,人的各种异,重视那些矛盾冲突。

实际上,我们忽略了人的相同的方面。

在这方面,陈寅恪先生也有很好的学说。

他的学术理念我刚才讲到了解之同情,他还有一个重要的文化思想,他是提出文化高于种族。

这是他一生秉持的理想,文化高于种族。

他把这个思想用孔子的话来说明,孔子讲过有教无类,所以陈寅恪用孔子的有教无类的这个理念来解释他的概括他的文化高于种族的思想。

所以在文化的这个精神的最高层面,人类是可以共享共生的,不一定是非得你死我活,非此即彼。

即便是那种差异,包括政治上的差异之间也不一定非要变成对立的两端,它们之间的中间地带极为宽阔,中间地带极为宽阔。

所以这个中国思想里边的这个和的思想特别张载这个,我刚才讲的他的哲学四句教对这个宇宙世界的这种观察对我们今天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比如像这个两岸的关系,海峡两岸的关系过去是仇敌,现在在一定程度上除了一种党派的偏执之外,大体上在思想上是走向了和而解,大家受益。

如果是仇而死,仇而斗、斗而死,对谁都不利。

所以中国的哲学,当然它也不是一味地妥协求和,不是,它是一个很高的理论,这种很高的理论它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它打开无限的空间,它是这样子。

当然作为一个国家来讲,它的硬件的储备、军力的提升在当前的世界里边那也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这个哲学理念这个价值,如果它在我们思想里占据作用的话,很多情况会有变化。

这是和的理念。

我所关注的还有一个理念,这个理念当然不应该是我一个人关注的,大家都会很关注的,就是关于耻,廉耻的耻。

这也是中国文化当中很重要的理念。

这个孔子的话叫做行己有耻。

孟子他在解释这个问题的时候提出了新的学说,他提出了四端,羞恶之心是四端之一,羞恶之心,当然另外辞让之心、恻隐之心、是非之心。

为什么叫四端呢?

就是非执行、辞让执行、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这四个方面都是做人的开始,如果连这四个方面你没有,你这个人还没有开始。

我们不好意思说你还不能成其为人,人如果连羞耻感都没有了,离人就距离很大很大了。

所以这个到明代明末的时候顾炎武大学者对廉耻的问题尤其重视,他说士大夫之无耻是为国耻。

而且他说如果无耻的话,将无所不为,如果你没有耻感的话将无所不为。

你看顾炎武明末的大学者,他把这个问题提到这样一个高度,当然我们国家好像前几年也讲到这个耻的问题是不是提出叫八荣八耻?

我作为学者我讲一句话,这个太多,其实礼义廉耻国之四维,这个非常清楚非常明白,我认为这个问题八荣八耻提出是有价值的,我们要提出礼义廉耻,我讲敬涉及到礼,这个讲恕也好,涉及到义,廉对现在有多么重要?

而这个耻多么重要?

所以现在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的价值理念在今天可以继续发用的当然不止这些,但是我讲的这个敬、恕、和、耻在今天尤其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就讲这些,谢谢大家。

旁白:

敬、恕、和、耻,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理念历久犹新,当大学校长们争相拼贴网络语言邀宠,当民族情绪助推保守思潮恩,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理念如何迎接现代世界?

文化名家刘梦溪主讲《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理念的现代意义》,《世纪大讲堂》正在播出。

三、访谈

主持人:

非常感谢刘梦溪先生的精彩的演讲,刘先生在通过梳理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理念的时候,要言不烦,他提炼出几个基本的概念,一个是敬,一个是恕,一个是和,一个是耻,就像我们古人古代圣贤也提出礼义廉耻也是四个,国之四维。

那么刘先生提出的敬、恕、和、耻是不是现在我们当今的这个社会四维?

刘先生有这个想法没有?

刘梦溪:

我没那么想,那个礼义廉耻是国之四维是一个很好的概括,但是我觉得这个敬恕和这个思想在哲学层面上讲,它更深。

这四个理念呢,不是你立刻能学会的,其实这个应该从教育入手,我觉得我们在中小学里边要开一个国学课,而这个国学课以这个六经的内容为主,当然是选,一开始能学这些东西,我讲过百年之后,几百年之后,中国文化的这些最基本的价值理念就成为中华儿女的文化识别符号。

它不会影响你对现代知识的吸收,什么都不影响,只是在你的人格的历练方面打下这么一个底色,这个底色非常重要,这个底色有了,你就不至于去非得多少人去制造那个地沟油、卖假药,鲁湘兄,这个假充斥。

我原来读《红楼梦》念得早,老不懂它那幅对联,假做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什么叫假?

真假都分不清了。

当今的社会你能分清真假吗?

这是难以想象的,我觉得这跟这个文化的流失,跟我们教育方面的道的流失,中国文化基本价值理念的流失有直接关系,这个关系不是几年的事,是百年以来的事。

百年的流失你要重构不是那样简单,但是也不必急,我们没办法再从晚清再重来一次,我觉得教育部门要知道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我觉得《论语》和《孟子》的选读,要做小学的基本教材,一礼拜一次就可以,慢慢地不必全背,慢慢的了然于心,记在自己的心里边,长大以后那些价值理念就会发用了。

主持人:

对。

刘梦溪:

连日本都这样做。

主持人:

那都是些种子实际上。

刘梦溪:

你这个话,种子是佛教唯识宗的一个话,埋在这个种子慢慢会发芽的。

主持人:

经常说我们中国这一百多年以来文化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越来越痞子化,或者是越来越叫痞俗化,其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不是也是体现在语言上?

刘梦溪:

是的,这是一道非常大的问题,甚至是一道文言和白话的问题。

我们五四以后这个白话文胡适先生他这个文学革命的两面旗帜,白话代替文言,当然也没法,历史没法重走,但实际上我内心的关注觉得文言的这个尽弃,尽弃文言对于中国人性的庄严呢有很多损失,因为人在他的存在离不开语言,交流离不开语言,你用什么样的方式说话,用什么样的语言说话,事关甚大。

但是,还从来没有像近几十年,中国人的我们中国人这个语言的流俗化这样难以现象,到了不堪忍受的地步。

是人者所不能发也,兹事体大,这个问题太大,不会说话呀。

我甚至可以讲有的以文字为生的人这个语言的流俗化也是很难以想象的,所以你找不到高雅,找不到高贵,你看到的可能是伪高贵,看到的是附庸风雅。

这个问题太大了。

怎么办呢?

还得从教育入手。

媒体也有关系,媒体提倡什么也很有关系。

我们在这儿讲一句我看到的现象,这个大概去年还是前年华中理工大学校长李培根先生,其实我很熟悉他,还很好的朋友,他是在毕业典礼上用网络的语言这个讲了一大篇话博得掌声叫他根叔,他叫李培根。

其实我不能……他在这个自然科学方面是很有贡献的,他是院士,我了解他的贡献,我不便对那方便说什么,但是我以为我当面也可以跟他讲,作为大学校长面对学生僵化的时候还是要有庄重,要有敬,要有自性的庄严,要找到这个。

你是北大毕业的?

主持人:

是。

刘梦溪:

你看,现在的北大校长周其凤先生据说非常好的校长了,这个我不熟悉他,但是我的朋友说他很不错,但是好像今年他的一个讲话也有一点点向根叔学习,其实在我看来,周校长,北大的校长不必这样做,北大有更好的典范,当然是蔡先生。

你看蔡先生历次在北大的演讲当中,哪有一点这样的语言呢?

不必跟这个,这个叫习气,这是我们需要戡落的东西。

四、现场提问

主持人:

对,下面我们进入现场提问的环节。

提问:

刘先生好,主持人好,我想问一个问题就是像刘先生讲的四个字,咱们是不是跟古人他要有不同的语境,所以说它难度会更大?

您有甚么具体可以操作的一些建议想问您?

刘梦溪:

作为一个学者来讲这个事很难,因为我们只处于建言的地位,一般地讲我们讲的话人家都不听。

比如说我认为不必争议的是这个中小学、大学一二年级都应该开国学课,是一个很简易的国学课,都应该有文言文练习,这是教育部门应该做的事,所以我有一篇文章写,我说不需要国学热,需要国学做,指的就是这一点而言的。

我觉得教育非常重要,他们应该找一些专家好好座谈此事,看看晚清到民国以来基本教材,你看三联书店把这个叶圣陶这个夏丏尊他们的这个国文课的教材……

主持人:

出版了。

刘梦溪:

那个,你翻开以后,那没有过失啊。

而且我觉得最能够来做这一件事的是教育部,我觉得这个事很紧迫,晚一个小时,晚一天,晚一年都觉得是太晚了,就应该现在就做,我觉得这个事情争论性很小。

主持人:

下一个同学。

提问:

刘先生我有一个问题。

文化,比如说我们现在如果说认同这个文化,阅读这个典籍,我们怎么样避免一些这些负面的东西,甚至再大一点说避免一些民族化,这些民族情绪在里面,狭隘的民族情绪在里面?

谢谢您。

刘梦溪:

当这个晚清五四前后,西潮大规模涌入的时候,包括当时的一些第一流的人物,他们的头脑也不一定很冷静,他们主张大规模的吸收西方文化,他们曾经对自己的价值有所忽略,那个时间持续也不短,像我们很熟悉的一些人物,像胡适之先生、鲁迅先生、傅斯年先生、陈独秀先生,他们都有过很多言论,那站在今天的角度来看,觉得他们说的不一定很妥当,但是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我们如果用陈寅恪先生这个了解之同情的态度,他们也有不得不如是说的那种理由和苦心孤诣,也不必用现在我们的看出完全责备前贤,这是一个看法。

但是到今天呢,传统文化热也好几年了,国学热也持续好几年了,你说得很对,确实伴随着自己的传统文化热也有一种带有一种盲目的这种虚骄的情绪的产生,好像中国很好,西方很不好,甚至产生了一种不理性的情绪,这个我们也能看到。

我认为这样的一种情绪和态度,就是他对文化还没有根本的了解,我刚才讲过,这个人类的文明是人类共同追寻的目标,全人类所创造的最优秀的那些价值文明是人类共享的。

我刚才讲敬、恕、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