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郁证动物模型研究进展.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35215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气郁证动物模型研究进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气郁证动物模型研究进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气郁证动物模型研究进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气郁证动物模型研究进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气郁证动物模型研究进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气郁证动物模型研究进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气郁证动物模型研究进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气郁证动物模型研究进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气郁证动物模型研究进展.docx

《气郁证动物模型研究进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气郁证动物模型研究进展.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气郁证动物模型研究进展.docx

气郁证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气郁证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关键词】气郁证动物模型造模方法病理改变

  络气郁滞是指络气输布运行障碍,升降出入之气机失常。

由于循行于体内脏腑的“脏腑隶下之络”已成为所在区域脏腑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经络之气也随其分布区域而体现为所属脏腑的功能[1]。

百病皆生于气,生于郁,临床上多由于情志抑郁不舒引起络气郁滞,络气郁滞主要是指肝主疏泄功能失调。

基于络气郁滞、络气虚滞引起的络脉自稳状态功能异常与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具有内在一致性,均为“脉络-血管系统病”的始动因素并贯穿病变全过程,成为运用络病理论研究血管病变的切入点[2]。

为了建立络气郁滞-内皮功能障碍病证结合模型,研究中络气郁滞的模型多为肝郁证的模型,现将近年来有关肝郁证的动物模型研究作一综述。

  1造模方法

  1.1药物造模法

  1.1.1艾叶煎液注射法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其成分艾叶油有拟肾上腺的作用,临床口服大量艾叶可引起中毒性肝炎,还对中枢神经有兴奋作用。

湖南医学院选用19~28g的小鼠,腹腔注射艾叶煎液,用药量为12.8g/,用药45~60d即出现肝郁症状:

小鼠活动增加,兴奋撕打,不易抓到[3]。

  1.1.2肾上腺素皮下注射法和岚等[4]用注射肾上腺素模拟“气滞”复制急慢性血淤证模型,大剂量0.1%肾上腺素皮下注射,0.1ml/只1次,小剂量0.1%肾上腺素皮下注射,0.01ml/只,1次/d,连续7d。

一次大剂量注射Adr模拟机体暴怒状态,多次小剂量注射Adr模拟较长时间情感不舒,均造成了大鼠血黏度增高,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易于聚集。

  

  1.2情志刺激造模法

  1.2.1颈部带枷法毛海燕[5]、刘莲等[6]选用Wistar远交系雌性大鼠为实验对象,用2块3.5cm×4cm×0.2cm的铝片制成近似枷锁型模具,套在大鼠的脖子上,模具影响了大鼠日间理毛、挠痒等活动,使其“郁怒而不得发”。

在不影响其正常进食、饮水的情况下,从而引起大鼠情志变化,带枷大鼠在造模初期表现为烦躁不安,抓咬模具,碰撞笼具,易激惹,但无自立、嘶叫等过激反应。

7~10d后,模型大鼠反应和行为迟缓,精神萎靡不振,皮毛枯黄,眼睛眯小,有眼眵,甚至目赤,粪便干、少、小,倦怠食少,与临床肝郁证的表现基本相符。

  1.2.2夹尾激怒法须惠仁[7]用夹尾刺激引发大鼠打斗的方法造模。

他将雄性Wistar远交系大鼠,体重300~400g,3~7只同置于一笼中,用以纱布包裹尖端的止血钳夹住其中的一只大鼠的尾巴,令其与其他大鼠打斗,进而激怒全笼大鼠,每次刺激30min,刺激1次/3h,刺激4次/d。

大鼠被激怒后身体竖立对峙,前肢离地,互相嘶咬,随刺激次数的增加,大鼠撕咬加剧,连续刺激2d后大鼠间剧烈撕打减弱,饮水和吃食也明显减少,甚至不思饮食,多呈困倦状态,毛发变暗、枯黄,体重下降。

  1.2.3捆绑法吕志平[8,9]乔明琦[10]采用雄性Wistar大鼠,体重为g,高萧枫[11]用SD大鼠,用绷带细带束缚其四肢,使之行走困难,并装入饲养笼内,定时观察并记录大鼠状态。

初期大鼠表现为打斗、撕咬、尖叫等情绪过激行为。

随着造模时间的推移,上述过激行为逐渐减少,精神萎靡,胡须下垂,叫声尖细,贴边,扎堆及饮食、饮水量减少,伴大便稀溏,反应迟钝,毛色失去光泽,明显消瘦。

赵益业等[12]、丰胜利[13]用健康雄性昆明小鼠,体重g,制作肝郁模型,用医用胶布束缚小鼠四肢限制其自由活动,放入自由活动小鼠在造模笼内加强致郁,连续捆绑7d,肝郁证模型小鼠可见皮毛枯干,眼睛眯小,有眼眵,粪便干,倦怠食少,爪甲紫暗,尾巴棕红且有鳞片,活动减少,叫声变细,反应迟钝。

  1.2.4束缚盒熊振芳等[14]用束缚盒,用硬塑料特制的束缚筒。

该筒呈管状,长约25cm,筒口外径7cm,内径5cm,筒内前端置一直径小于筒的内径,并可以前后调节的无底、圆嘴的玻璃瓶,其瓶口为通气口,后端为开关闸门。

将Wistar大鼠单笼饲养,束缚于特制的束缚盒,3h/d,共3周,模型大鼠1%的蔗糖水摄取量减少。

严灿等[15]选用Wistar大鼠,将造模大鼠置于自制的束缚制动筒内,通过移动插片而逐步缩小大鼠的活动空间,调节到其不产生强烈反抗的紧张程度,束缚制动1次/d,每日开始时间及束缚制动时间不同,第1天为4h,其后增加30~60min/次,连续2周。

造模大鼠在制动期间禁食、禁水。

  1.2.5不可预知的慢性应激刺激方法金光亮等[16]以不可预知的慢性应激刺激方法制作模型,刺激方法包括:

断食、水24h,各3次;冰水游泳5min,共3次;45℃热环境5min,共3次;160次/min水平震荡30min,共3次;夹尾刺激1min,共3次;24h明暗颠倒,共3次。

上述刺激1种/d,随机安排,使动物不能预知次日的刺激,刺激时间共3周。

金光亮[17]认为用此方法比较符合肝郁证的临床发病学特征,蔗糖水消耗量减少可模拟肝郁证的核心症状。

  1.3药物合情志刺激造模法此法结合前两种方法,目前采用的多为夹尾加肾上腺素注射法。

杨冬花[18]采用SD大鼠,雌雄各半,将大鼠用海绵钳夹住大鼠的尾巴尖部,激怒大鼠,使之与其它大鼠保持相斗状态,刺激45min/d,同时每周给予每只大鼠肾上腺素注射液0.2mg皮下注射,造模时间为30d。

钳夹鼠尾后,大鼠前肢离地,与邻近大鼠相互对峙,或追逐撕咬视野中所见大鼠或鼠笼,呼吸喘气、竖耳、拱背、张牙舞爪,毛发竖起、小便失禁,毛发浸湿;1d后,饮水、摄食减少,毛发枯糙、尿黄、神情萎顿但易激怒尖叫、对峙;1周后,活动逐渐减少,精神萎靡不振,蜷卧,嗜睡,反应迟钝。

  2肝郁证模型在循环、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病理改变

  陈家旭[19]认为,肝郁证是在抑郁、焦虑、悲痛等负性情绪心理应激状态下,以高级神经中枢调节机制紊乱为前提,神经、内分泌、免疫、循环、消化、感觉、运动等多个系统的某些病理改变、病证表现的有机概括。

  2.1肝郁证模型血液循环系统的病理改变血液的运行和津液的输布代谢有赖于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气机的郁结会导致血行的障碍。

实验研究表明,肝郁能够导致机体微循环障碍和血液流变学的改变。

须惠仁[7]用夹尾法造肝郁模型中发现:

肝郁大鼠的血小板的含量要比对照组高58%,全血粘度、血浆比粘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复钙时间明显延长,其相应的粘度上升率、红细胞比容则明显地减少,血沉显着快于对照组。

吕志平[8,9]用束缚法造模,测定大鼠模型血浆6-酮-前列腺素F1α明显降低,血栓素B2明显升高,6-keto-PGF1α/TXB2比值明显下降。

李松滨等[20]用夹尾加肾上腺素的方法造模,发现模型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全血粘度与血浆粘度及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明显增高,说明血液粘滞性增大,血液流动性差。

和岚等[4]用注射肾上腺素模拟“气滞”复制急慢性血淤证模型,注射Adr后,红细胞通过核孔滤膜时间延长,变形能力下降,低切度率下全血粘度增加,红细胞变形指数、聚集指数均增高。

  2.2肝郁模型神经内分泌系统的病理改变毛海燕等[5]用颈部带枷法造模,观察1周和4周的肝郁证大鼠中枢神经递质变化,发现造模1周组各脑区5-HT无显着变化,DA含量减少,造模4周组各脑区的5-HT含量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多,DA含量显着升高,经用逍遥散治疗后降至正常。

高萧枫[11]用慢性束缚应激造模,发现模型大鼠脑内NE与DA的含量均明显降低,应用逍遥散和柴胡治疗后NE、DA含量明显升高。

熊振芳等[14]用束缚筒造模,发现模型大鼠ACTH增高。

朱清静等[21]用束缚应激方法建立肝郁证动物模型,发现应激时,血浆和下丘脑β-内啡肽均明显升高,而柴胡疏肝散和肾气丸均能降低应激导致的大鼠血浆和下丘脑β-EP的水平。

王希浩[22]、黄保民[23]用加尾刺激激怒法制作模型,发现大鼠血清FSH,LH,E2,P水平下降,T水平升高。

陈家旭[24]用慢性束缚应激法,连续束缚7d后大鼠大脑皮层的NT3开始下降,至21d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有显着下降;连续束缚7,21d后大鼠海马CA1区的NT3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积分光密度明显降低。

严灿等[25]用慢性束缚应激法,发现模型大鼠血浆皮质酮、ACTH以及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含量升高,说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兴奋性升高。

严灿等[26]还发现应激大鼠血浆和下丘脑DA,5-HT含量明显降低,血浆NE,E含量明显升高,而下丘脑NE含量无明显变化。

血浆5-HT/NE,5-HT/E及下丘脑5-HT/NE均明显降低。

加味四逆散可以升高应激大鼠下丘脑和血浆中DA,5-HT含量,并能降低血桨中NE,E含量,升高下丘脑和血浆5-HT/NE以及血浆5-HT/E。

肾气丸、四君子汤及人参总皂苷虽然对有些指标有影响,但对心理应激的整体调节作用不如加味四逆散。

  2.3肝郁模型免疫系统的病理改变刘莲[6]用颈部带枷锁法造模,在实验中发现肝气郁结证大鼠免疫器官重量明显减轻,T细胞亚群比例失衡;白细胞介素2水平降低,血浆皮质酮水平明显升高。

保神开郁冲剂能够恢复肝郁所致大鼠的免疫抑制状态,对维护神经-内分泌-免疫三大系统的功能稳定起着重要作用。

赵益业等[12]发现肝郁造模组的动物脾淋巴细胞转化率、溶血素水平低于正常组,白细胞介素2产生能力明显受抑制。

丰胜利[13]用慢性束缚法制作肝郁证小鼠,发现CD3、CD4细胞数量减少,CD4/CD8比值降低,血白细胞及淋巴细胞数量减少。

杨冬花等[18]亦采用夹尾加肾上腺素注射法造模,在实验中发现肝气郁结证模型大鼠IL-4mRNA表达明显降低,IFN-γmRNA表达则明显升高,Th1/Th2细胞因子处于失衡状态,Th细胞向Th1偏移。

陈松[27]、许辉等[28]用夹尾加肾上腺素法制作肝郁证模型与脾虚证模型大鼠比较,IgG的水平无明显变化,IgM的水平均降低,但肝郁证降低得更为明显,柴胡疏肝散对IgM的水平没有影响,四君子汤对肝郁证与脾虚证IgM的水平均有一定的升高作用,肝郁证T细胞转化率显着升高,而柴胡疏肝散可使之恢复正常,四君子汤对其无明显影响,脾虚证T细胞转化率显着降低,四君子汤可使之恢复正常,而柴胡疏肝散对其则无明显影响,肝郁证B细胞转化率也表现为升高的趋势,柴胡疏肝散和四君子汤均能使之恢复正常。

  3结语

  综上所述,近年来肝郁证模型的研究取得了较快的发展,目前仍存在着几个问题需要解决:

①目前尚无肝郁证动物模型的统一制作及判定标准,不利于科学研究。

②中医的证是疾病的病因、病位及病邪性质的概括。

药物造模如艾叶油、肾上腺素等均造成了实质性肝脏的急慢性损伤,有学者认为不符合肝郁证的中医理论,然而是否与临床上药物中毒或药物的副作用或饮食、居住、工作环境的污染所造成的气机郁滞相似。

③随着竞争的激烈,临床上多为情志不畅郁而不发造成气机郁滞,“怒则气上”与“久怒成郁”和“情志不畅,郁而不发”之间有什么不同。

④几种造模方法所造成的动物模型在神经、内分泌、免疫、循环等系统方面是否存在差异。

⑤肝郁证已经引起大鼠的循环、神经、内分泌、免疫等系统方面的改变,是否引起血管内皮功能的改变,值得探讨。

⑥肝郁证模型与气滞血淤、肝郁脾虚证等模型存在哪些差异,特异性的指标是什么。

这些问题均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笔者认为,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研制方法应以中医的理论为指导,既要符合现代医学发病因素的特点,又要符合临床自然发病的过程。

应采取多种方法造模,研究各种造模方法之间的不同。

制定出统一的肝郁证模型的造模方法和判定标准,促进科研水平的提高。

研究肝郁证与气滞血淤证、肝郁脾虚等证之间的区别,利用药物来反证模型的制作,为建立病证结合模型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吴以岭.络病学[M].北京:

中国科技出版社,2004:

75.

  [2]吴以岭.“脉络—血管系统病”新概念及其治疗探讨[J].疑难病杂志,2005,4:

285.

  [3]邹移海,黄韧海,连至诚,等.实验动物学[M].广州:

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

167.

  [4]和岚,蒋文跃,毛腾敏.注射肾上腺素模拟“气滞”复制急慢性血淤证模型初探[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24:

244.

  [5]毛海燕,叶林,叶向荣.肝郁证大鼠中枢神经递质变化的观察[J].福建中医药,2002,33:

17.

  [6]刘莲.保神开郁冲剂对肝郁证大鼠免疫机制的影响[J].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1,3:

139.

  [7]须惠仁.肝郁证的动物实验研究—激怒刺激对大白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中医杂志,1991,32:

44.

  [8]吕志平,刘承才.“肝郁”大鼠血浆TXA2、PGI2水平与肝微循环变化及逍遥散作用[J].中国微循环,2000,4:

161.

  [9]吕志平,刘承才.肝郁致淤机理探讨[J].中医杂志,2000,41:

367.

  [10]乔明琦,张惠云,陈雨振,等.肝郁证动物模型研究的理论思考[J].中国中医药学报,1997,12∶42.

  [11]高萧枫,秦雪梅,王明军.逍遥散和柴胡对慢性束缚应激肝郁模型大鼠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5,21:

6.

  [12]赵益业,刘承才.肝郁证的免疫学探讨[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1997,21:

28.

  [13]丰胜利,张学智,刘庚信.肝郁证免疫学变化及丹栀逍遥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5,11:

821.

  [14]熊振芳,朱清静.柴胡疏肝散对慢性束缚应激性肝郁证大鼠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4,12:

220.

  [15]严灿,徐志伟,李艳,等.调肝健脾补肾方药对反复心理应激大鼠的中枢调节作用[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20:

143.

  [16]金光亮,南睿,郭霞珍.慢性应激肝郁证大鼠模型的建立[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26:

18.

  [17]金光亮,王胜兰.关于建立肝郁证动物模型的思考[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28:

408.

  [18]杨冬花,李家邦,郑爱华,等.肝气郁结证模型大鼠Th1/Th2细胞因子变化及柴胡疏肝散的干预作用[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2003,23:

4.

  [19]陈家旭,杨维益.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研究概况及其与中医肝脏关系的探讨[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5,18:

7.

  [20]李松滨,杨丽珍,李宝龙.调肝汤对肝郁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黑龙江中医药,2003,40:

7.

  [21]朱清静,罗欣拉,熊振芳.柴胡疏肝散对慢性束缚应激性肝郁证大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调节作用[J].湖北中医杂志,2003,25:

7.

  [22]王希浩,黄保民,张关亭.激怒雌性大鼠内分泌的改变及中药的干预作用[J].四川中医,2003,21:

9.

  [23]黄保民,王希浩,苗利军,等.中药舒肝调经Ⅱ方对激怒雌性大鼠内分泌的干预作用[J].中医研究,2005,18:

18.

  [24]陈家旭,李伟,赵歆,等.三种中药复方对慢性束缚应激大鼠行为及皮层和海马NT3的影响[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27:

19.

  [25]严灿,邓中炎,王剑.调肝方药对慢性束缚应激大鼠神经内分泌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免疫学杂志2000,16:

488.

  [26]严灿,徐志伟,李艳,等.调肝、补肾、健脾方药对慢性心理应激大鼠单胺类神经递质影响的比较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12:

925.

  [27]陈松,李家邦.肝郁证T、B淋巴细胞活性改变及疏肝治疗影响的实验研究[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2001,21:

7.

  [28]许辉,陈松,李家邦.特异性免疫应答在肝郁证与脾虚证及相互关系的初步研究[J].中国医师杂志,2002,4:

82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