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教学设计方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367006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3.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单元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第三单元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第三单元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第三单元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第三单元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第三单元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第三单元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第三单元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第三单元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第三单元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第三单元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第三单元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第三单元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第三单元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第三单元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第三单元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第三单元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第三单元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第三单元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第三单元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教学设计方案.docx

《第三单元教学设计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单元教学设计方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三单元教学设计方案.docx

第三单元教学设计方案

第三单元教学设计方案

本单元主要包括: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和圆锥的体积。

本单元是在学习了长方体和立方体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小学里学习立体图形的最后阶段,知识的综合性和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比较高,因此,长方形和正方形以及圆的基础知识都是本单元的认知基础。

同时,数学思想方法的有效迁移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理解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体积的意义。

掌握圆柱、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通过观察、设计和制作圆柱、圆锥体模型等活动,了解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勤于动手、大胆联想、善于分析、总结归纳的好习惯。

(德育渗透点)

教学

重点

难点

重点:

理解、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

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难点:

圆柱、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圆柱的认识               1课时圆柱的表面积            1课时

圆柱的体积               1课时圆锥的认识               1课时

圆锥的体积               1课时

 

课题:

圆柱的认识

备课日期:

年月日上课日期:

年月日

学习目标:

1.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圆柱体,认识圆柱的特征和圆柱各部分的名称,能看懂圆柱的平面图;认识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2.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像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德育渗透点)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圆柱的特征。

教学难点:

看懂圆柱的平面图。

学情分析:

学生基础:

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正方体,认识了圆,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已见过许多圆柱体的实物,在低年级已经初步感知过圆柱,已具备学习新课的技能。

知识基础:

《圆柱的认识》一课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正方体的认识及其表面积和体积计算的基础上学习本课的。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圆柱体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自学】自学课本17、18、19页例1、例2

【导学提纲】

1.自学17、18页内容,思考圆柱有什么特点,有几个面?

2.摸摸圆柱,摸摸自己手中圆柱的表面,底面和侧面有什么不同,发现了什么?

3.圆柱的高有什么特点?

圆柱有几条高?

4.将圆柱侧面展开是什么图形?

你发现了什么?

一、复习

1.已知圆的半径或直径,怎样计算圆的周长?

(指名学生回答,使学生熟悉圆的周长公式:

C=2πr或C=πd)

2.求下面各圆的周长(教师依次出示题目,然后指名学生回答,其他学生评判答案是否正确)

(1)半径是1米      

(2)直径是3厘米

(3)半径是2分米     (4)直径是5分米

二、认识圆柱特征

1.整体感知圆柱

(1)谈谈圆柱.你喜欢圆柱吗?

请同学说说喜欢圆柱的理由。

(美观、实用、安全、可滚动……)

(2)找找圆柱,请同学找出生活中圆柱形的物体。

2.圆柱的表面

(1)摸摸圆柱。

请同学摸摸自己手中圆柱的表面,说说发现了什么?

(2)指导看书:

摸到的上下两个面叫什么?

它们的形状大小如何?

摸到的圆柱周围的曲面叫什么?

(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

圆柱的曲面叫侧面。

3.圆柱的高

(1)一根竖放的大针管中的药水由高到低的变化过程,引导学生思考:

药水水柱的高低和水柱的什么有关?

(2)引导小结:

水柱的高低和水柱的高有关.

(3)结合课本回答什么叫圆柱的高。

(板书:

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4)展学、互学一:

讨论交流圆柱的高的特点。

①装满牙签的塑料盒,问:

这些牙签是圆柱的高吗?

假如牙签细一些,再细一些,能装多少根?

②初步感知:

面对圆柱的高,你想说些什么?

归纳小结并板书:

圆柱的高有无数条,高的长度都相等。

③深化感知:

面对这数不清的高,测量哪一条最为简便?

老师引导学生操作分析,得出测量圆柱边上的这条高最为简便,

4.圆柱的侧面展开(例2)

(1)动手操作:

请同学分小组拿出橡皮、蜡笔、水彩笔、固体胶水等有商标纸的圆柱形实物,分别把商标纸剪开,再打开,观察商标纸的形状.(教师助学)

强调:

我们先研究具有代表性的长方形与圆柱的关系.

(2)展学、互学二:

寻求发现,展开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关系.

①师生一起把展开的长方形还原成圆柱的侧面,再展开,在重复操作中观察。

②学生再观察电脑演示上述过程.(用彩色线条突出圆柱底面周长和高转化成长方形长和宽的过程。

③同学交流后说出自己的发现:

这个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底面的周长,宽就是圆柱的高。

(3)助学:

延伸发现.展开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及正方形的边长与圆柱的关系。

①讨论:

平行四边形能否通过什么方法转化成长方形?

平行四边形通过割补转变成长方形,再还原成圆柱侧面的动画过程。

②想一想:

当圆柱底面周长与高相等时,侧面展开图是什么形?

③悟学:

不管侧面怎样剪,得到各种图形,都能通过割补的方法转化成长方形.其中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板书设计:

圆柱的认识

圆柱:

有两个底面,都是面积相等的两个圆。

有一个侧面,是一个曲面,侧面剪开可能是一个长方形,正方形,或是平行四边形。

圆柱有无数条高。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圆柱体的表面积

备课日期:

年月日上课日期:

年月日

学习目标:

1.使学生理解圆柱表面积的含义,掌握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根据圆柱表面积和侧面积的关系,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德育渗透点)

教学重难点:

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推导。

学情分析:

学生基础:

学生已经初步了解圆柱的特点并认识了圆柱的侧面展开图。

知识基础:

长方形,正方形,圆等平面图形的特点,掌握了他们的计算公式,这是学习这节知识的基础。

教学准备:

圆柱形物体、学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自学】自学课本21、22页例3、例4

【导学提纲】

1.阅读课本21页,思考圆柱的表面积是哪几个面的和?

2.圆柱侧面是一个曲面,那么怎样才能把它变成我们熟悉的平面呢?

侧面积怎样计算

3.举例说明圆柱表面积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什么情况下只求侧面积?

什么情况下只求侧面积和一个底面积?

一、创设情境,引起兴趣。

出示:

牛奶盒,纸箱,可比克。

提问

(1)这些东西我们很熟悉吧!

谁来说说它们是什么形状的呢?

(指名说)

(2)制作这些包装盒,至少需要多大面积的材料?

(指名说)

师:

谁能说说上一节课你学过圆柱体的哪些知识?

师:

你所摸到的圆柱体的表面,它的大小叫做表面积,我们这节课就要学习如何求圆柱体的表面积的大小。

板书课题:

圆柱的表面积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导语:

圆柱的侧面积是一个曲面,那么怎样才能把它变成我们熟悉的平面呢?

(指名说)提问:

请大家猜一猜,如果我们将圆柱体的侧面(也就是这个包装纸)展开,会是什么形状的呢?

研究圆柱侧面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茶叶罐的包装纸展开,看看得到一个什么图形?

先猜想,然后说说,再操作验证。

这个图形各部分与圆柱体茶叶罐有什么关系?

小组交流。

(学生要说清楚展开的方法不同能得到什么不同的图形)(展开的形状可能是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正方形等)

1、独立操作利用手中的材料(纸质小圆柱,长方形纸,剪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验证刚才的猜想。

(教师助学)

2.操作活动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茶叶罐的包装纸展开,看看得到一个什么图形?

(2)观察这个图形各部分与圆柱体茶叶罐有什么关系?

独立操作后,与小组里的同学交流

3.小组交流能用已有的知识计算它的面积吗?

4、展学、互学(选出一个学生已经展开的图形贴到黑板上)

重点感受:

圆柱体侧面如果沿着高展开是一个长方形。

(这里要强调沿着高剪)

这个长方形与圆柱体上的那个面有什么关系?

(长方形的长是圆柱体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是圆柱体的高)

板书: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所以,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S侧=C×h

如果已知底面半径为r,圆柱的侧面积公式也可以写成:

S侧=2∏r×h

师:

如果圆柱展开是平行四边形,是否也适用呢?

学生动手操作,动笔验证,得出了同样适用的结论。

(因为刚才学生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剪开的,所以可能已经出现了这种情况。

此时可以让已经得出平行四边形的学生介绍一下他的剪法,然后大家拿出准备好的圆柱纸盒用此法展开)

练习

求圆柱的侧面积(只列式不计算)

1.底面周长是1.6米,高是0.7米

2.底面直径是2分米,高是45分米

3.底面半径是3.2厘米,高是5分米

研究圆柱表面积(悟学)

1、现在请大家试着求出这个圆柱体茶叶罐用料多少。

需要计算哪几个面的面积?

需要什么条件?

(指名说)

2、动画:

圆柱体表面展开过程

3、圆柱体的表面积怎样求呢?

得出结论: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4.一个圆柱形茶叶筒的高是10厘米,底面半径是3厘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反馈)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比较有盖,无盖,一个盖的圆柱物体的表面积计算的异同?

多媒体出示:

水管,水桶,糖盒提问:

这些圆柱形物体在计算表面积时有什么不同?

(指名说)

2、做一个没有盖的圆柱形水桶,底面半径是10厘米,高是40厘米,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

(得数保留整百平方厘米)重点感受:

没有盖,至少这两个词语。

在实际中,使用的材料都要比计算得到的结果多一些.因此,要保留整百平方厘米,省略的十位上即使是4或比4小,都要向前一位进1.这种取近似值的方法叫做进一法.

3.一个圆柱形水池,直径是20米,深2米,在池内的侧面和池底抹一层水泥,水泥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板书设计:

圆柱的表面积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两个底面的面积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圆柱体的体积

备课日期:

年月日上课日期:

年月日

学习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让学生经历探索圆柱基本特征的过程,提高学生观察、操作、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3.通过学生自主研究,使学生掌握研究立体几何的一般方法,丰富其学习数学的积极体验。

(德育渗透点)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圆柱的侧面与它的展开图之间的关系

学情分析:

学生基础:

本节的内容是这单元的重点的内容,且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关系。

知识基础:

在教学上对于圆柱体积的计算,首先应从圆的面积推导人手,可以借助一些教具演示及鼓励学生实验操作来明确。

教学准备:

圆柱体、硬纸、剪刀、胶带、圆规、直尺、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自学】自学课本25、26页例5、例6

【导学提纲】

1.自学例5

一、情境激趣 导入新课

 1、课始师首先出示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说说怎样求它们的体积,接着师往正方体容器中倒入一定量的水,然后拿出一个圆柱形物体准备投入水中并让学生观察:

有什么现象发生?

由这个发现你想到了些什么?

 2、提问:

“能用一句话说说什么是圆柱的体积吗?

”(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一)设疑

1.从刚才的实验中你有办法得到这个圆柱学具的体积吗?

2.再出示一个用橡皮泥捏成的圆柱体模型,你又能用什么好办法求出它的体积?

3.如果要求大厅内圆柱的体积,或压路机前轮的体积,还能用刚才的方法吗?

(生摇头)

师:

看来,我们刚才的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要是能像求长方体或正方体那样,有一个通用的公式

(二)猜想

 1.猜想一下圆柱的体积大小可能与什么有关?

理由是什么?

 2.大家再来大胆猜测一个,圆柱的体积公式可能是什么?

说说你的理由?

(三)验证

1.为了证实刚才的猜想,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

怎样进行这个实验呢?

结合我们以往学习几何图形的经验,说说自己的想法。

(用转化的方法,根据学生叙述课件演示圆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

2.圆柱能转化成我们学过的什么图形呢?

它又是怎么转化成这种图形的?

(小组讨论后汇报交流)

3.指名两位学生上台用圆柱体积教具进行操作,把圆柱体转化为近似的长方体。

4.根据学生操作,师再次课件演示圆柱转化成长方体的过程。

并引导学生分析当分的份数越多时,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体。

5.通过上面的观察小组讨论:

 

(1)圆柱体通过切拼后,转化为近似的长方体,什么变了?

什么没变?

 

(2)长方体的底面积与原来圆柱体的哪部分有关系?

有什么关系?

 (3)长方体的高与原来圆柱体的哪部分有关系?

有什么关系?

 (4)你认为圆柱的体积可以怎样计算?

 (生汇报交流,师根据学生讲述适时板书。

 小结:

把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后,形状变了,体积不变,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高等于圆柱的高,因为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底面积×高,所以圆柱体积也等于底面积×高,用字母表示是V=Sh。

 6.同桌相互说说圆柱体积的推导过程。

 7.完成“做一做”:

一根圆形木料,底面积为75cm2,长是90cm。

它的体积是多少?

(生练习展示并评价)

 8.求圆柱体积要具备什么条件?

 9.思考:

如果只知道圆柱的底面半径和高,你有办法求出圆柱的体积吗?

如果是底面直径和高,或是底面周长和高呢?

(学生讨论交流)

 小结:

可以根据已知条件先求出圆柱的底面积,再求圆柱的体积。

10、出示课前的圆柱,说一说现在你可以用什么办法求出这个圆柱的体积?

(测不同数据计算)

11、练一练:

列式计算求下列各圆柱体的体积。

(1)底面半径2cm,高5cm。

(2)底面直径6dm,高1m。

(3)底面周长6.28m,高4m。

三、练习巩固 拓展提升

1.判断正误:

(1)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长方体体积相等。

………………( )

(2)一个圆柱的底面积是10cm2,高是5m,它的体积是10×5=50cm3。

.....( )

(3)圆柱的底面积越大,它的体积就越大。

............(  )

(4)一个圆柱的体积是80cm3,底面积是20cm2,它的高是4cm。

......(  )

2.这是我们学校种榕树的一个花坛,测得花坛内直径是4m,花坛内填土高度是0.5m,算一算这个花坛内一共填土多少立方米?

3.学习很愉快,我们来庆祝一下:

在一个棱长为20厘米正方体纸盒中,放一个最大的圆柱体蛋糕,系上180厘米长的丝带(打结部分忽略不计),那么这个蛋糕的体积到底是多少呢?

四、全课总结 自我评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感受和收获?

板书设计:

圆柱的体积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圆锥体的认识

备课日期:

年月日上课日期:

年月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圆锥,圆锥的高和侧面,掌握圆锥的特征,会看圆锥的平面图,会正确测量圆锥的高,能根据实验材料正确制作圆锥。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手制作圆锥和测量圆锥的高,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态度。

(德育渗透点)

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的重点:

掌握圆锥的特征。

教学的难点:

圆锥高的测量方法。

学情分析:

体验是学生学习中重要的经历,体验学习不仅展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更重要的体验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巴说、用手去做、用身体体验、用心灵感悟。

针对立体几何课堂教学,体验视觉思维的最好方法就是动手操作,使学生借助动手操作,主动地感悟体验,多角度建立圆锥的表象。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前面我们认识了,谁能说一说圆柱各部分名称及特征。

二、探求新知

(一)、认识圆锥的特征

1、引出新知

(1)出示主题图(挂图)观察这些非物体的形状

质疑:

①天坛的屋顶是什么形状?

②小丑的帽顶什么形状?

③舞台上的光束形成什么形状?

④观察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点?

学生思考后回答

(2)通过课件了解圆锥的形状

课件展示:

蓝色圆锥形积木,圆锥形沙堆。

(仔细观察他们的形状)移走实物剩下轮廓,抽象出圆锥形的几何图形。

(3)教师小结

像这样的物体就叫做圆锥形,简称圆锥。

(4)列举生活中的圆锥

你还见过哪些圆锥形物体?

(锥形漏斗、锥形吊灯、铅笔笔尖)

看来圆锥形物体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的方便,我们只有对它的了解的更多,才能更好的利用它。

那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圆锥。

(板书课题:

圆锥的认识)

2、圆锥的基本特征

请大家拿出准备好的圆锥形,看一看,摸一摸观察一下它有什么特点?

(同桌讨论,全班交流)

课件展示:

闪烁的两个点是圆锥的顶点和圆锥底面的圆心用字母0表示,闪烁的底面是一个圆,侧面是一个曲面。

3、圆锥侧面的展开图

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想象一下,圆锥的侧面展开是什么形状?

(学生讨论交流)

出示课件:

动态演示绕圆锥侧面转一周和圆锥侧面展开过程

学生观察发现得到:

圆锥有一个顶点,它的底面是一个圆,侧面是一个曲面,侧面展开是一个扇形。

4、圆锥的高

大家知道圆柱的高尚两底面之间的距离较圆柱的高。

那么,圆锥的高呢?

它几条高?

(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课件演示:

底面直径和高的产生过程

圆锥只有一条高,在圆锥的内部

5、测量圆锥的高

由于圆锥的高在它的内部,我们不能直接量出它的长度,怎样测量圆锥的高呢?

学生动手操作演示。

教师指导

测量步骤:

(1)先把圆锥的底面放平;

(2)用一块平板水平地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

(3)竖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间的距离。

注意的事项:

(1)圆锥的底面和平板都要水平地放置。

(2)读数时一定要读平板下沿与直尺交会处的数值。

三、巩固练习

1、第24页“做一做”。

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硬纸,先做成圆锥,然后让学生试着独立量出它的底面直径和高,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辅导。

2、练习四的第1题。

(1)让学生观察,只要是接近于圆柱、圆锥的都可以指出。

(2)让学生说说自己周围还有哪些物体是由圆柱、圆锥组成的。

3.练习四的第2题。

学生先动手操作,然后连线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圆锥,想一想:

圆锥有什么特征?

侧面展开后是一个什么图形?

你能向同学介绍一下你手中的圆锥吗?

 

板书设计:

圆锥的认识

圆锥的底面:

侧面:

曲面展开图是一扇形

高:

从圆锥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圆锥体的体积

备课日期:

年月日上课日期:

年月日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动手操作实验,推导出圆锥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公式计算圆锥体的体积。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动脑、动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个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德育渗透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掌握圆锥体体积公式的推导。

教具准备:

1、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6套,大小不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6套、水槽6套。

2、多媒体课件设计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学生在学习了圆柱、认识了圆锥特征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因而有必要在复习阶段帮助学生理解透彻。

学生分组操作时,肯定能借助倒水(或沙子)的实验,亲身感受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体积间的3倍关系。

但是他们不易发现隐藏在实验中的“等底等高”的这一条件,这是实验过程中的一个盲点。

为凸现这一条件,可借助体积关系不是3倍的实验器材,引导学生经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层层逼近的过程,进行深度信息加工。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计算下面圆柱的体积。

(1)底面积是15平方厘米,高是4厘米。

(2)底面半径是2分米,高是5分米。

(3)底面直径是6米,高是2米。

(4)底面周长是6.28分米,高10分米。

2、说一说圆锥有哪些特征?

(1)顶部:

(2)底面:

(3)侧面:

(4)高:

3、我们学习了圆柱的体积,还认识了圆锥体,圆锥的体积怎样计算呢?

它又是怎样推导出来了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

圆锥的体积)

二、新课

1、引导学生借助圆柱,探讨圆锥的体积公式。

①、猜:

圆锥的体积怎样计算呢?

大胆猜一下。

②、圆锥的体积公式是怎样推导的呢?

你有什么想法?

2、下面我们就用实验的方法来推导圆椎的体积公式。

老师提供了实验用具,(每组有1个圆柱和一个圆锥实验杯,一瓶矿泉水)

(1)引导学生观察用来实验的圆锥、圆柱的特点:

圆柱和圆锥都是等底等高(师板书:

等底等高)

(2)、学生实验:

你想怎么做实验?

小组内议一议,老师指导倒一下水。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在实验中,注意填好实验报告表。

(大屏幕出示实验报告表)

A:

你们小组是怎样进行实验的?

B:

通过实验,你们发现了所给的圆锥、圆柱在体积上有什么关系?

C:

根据这个关系怎样求出圆锥的体积?

学生汇报,完成计算公式的推导。

3、同学们一定有不少的收获和发现,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

要求:

小组内先交流一下,选三四名同学到前面来汇报。

哪个小组同学汇报?

哪个小组同学补充?

(学生实验并讲解,教师纠正:

实验总是不十分准确,有可能差点。

一名学生汇报,师板书。

生:

我们把圆锥装满水,倒入这个圆柱体当中,正好倒了3次倒满,得出圆锥的体积等于这个圆柱的体积的,因为圆柱的体积v=sh,所以圆锥的体积v=1/3sh

(教师板书)

圆锥的体积=1/3×底面积×高

等底等高V=1/3Sh(圆柱的体积怎样求?

圆锥的体积怎样求?

4、反馈。

同学们经过实验,发现了用来实验的圆锥的体积等于圆柱的体积的1/3,老师也想做实验:

出示一个非常大的圆柱,一个很小的圆锥,这个圆柱的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吗?

(为什么?

我们已经推导出了圆锥的体积公式V、S、h表示什么?

利用这一关系推导出圆锥的体积:

V锥=1/3Sh)

三、练一练:

(一)、填空

1、一个圆柱体体积是27立方分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是()立方分米。

2、一个圆锥体积是15立方厘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是()立方厘米.

(二)、巩固练习

1、求下面各圆锥的体积。

(1)底面半径是2厘米,高3厘米。

(2)底面直径是6分米,高6分米。

2、求下面各圆锥的体积。

教材12页。

3、算一算:

教材12页第3题。

4、运用这个公式就可求圆锥的体积了,请大家看一道题:

如果小麦堆的底面半径为2米,高为1.5米,你能算出小麦堆的体积吗?

 (一名学生板演并汇报)学生讲解。

答:

这个小麦堆的体积是6.28立方厘米。

注意:

计算公式上有无漏洞、计算上的指导(约分)、单位名称上的指导(立方)。

5、完成12页试一试

板书设计:

圆锥的体积

  圆锥体的体积=1/3底面积x高

V=1/3V圆柱=1/3Sh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复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