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规划设计方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367047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105 大小:94.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规划设计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5页
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规划设计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5页
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规划设计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5页
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规划设计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5页
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规划设计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5页
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规划设计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5页
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规划设计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5页
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规划设计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5页
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规划设计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5页
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规划设计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5页
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规划设计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05页
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规划设计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05页
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规划设计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05页
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规划设计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05页
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规划设计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05页
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规划设计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05页
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规划设计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05页
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规划设计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05页
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规划设计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05页
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规划设计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05页
亲,该文档总共10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规划设计方案.docx

《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规划设计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规划设计方案.docx(10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规划设计方案.docx

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规划设计方案

简介

1992年元月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长寿湖为市级风景名胜区。

1997年确定为重庆市新巴蜀十二景之一“长湖浪屿”。

长寿湖风景名胜区具有丰富的休闲旅游资源,在重庆市具有一定独特性和垄断性。

长寿湖是西南地区最大的人工湖泊,被称为“西南内海”,形成于1954年动工兴建的狮子滩水力发电站。

该电站1957年全部建成发电,为我国“一五”期间国家156个项目中的重点建设项目之一。

长寿湖水库总容量10.27亿立方米,水面面积65平方公里,控制流域面积3020平方公里,调节库容7.48亿立方米。

近年,为深入发掘“长寿”旅游文化内涵,增强招商引资吸引力,大力开发具有长寿特色的旅游产品,争取将长寿湖开发建设成为重庆主城区近郊的休闲、观光、康娱、度假旅游中心,使其成为长寿区旅游拳头产品;并在长寿区内逐步形成以长寿湖为重点的“园区—城区—湖区”的观光休闲旅游度假带。

长寿区逐步加大了对长寿湖风景名胜区的工作力度,将理顺管理体制,向湖区纵深发展,提高开发层次,完善周边的配套设施和旅游线路等作为近年长寿湖风景区建设工作重点。

并形成了一批重点项目,如抓紧完成长寿湖旅游项目和产品策划、开工建设双龙—罗山旅游公路、游客接待中心、旅游广场、旅游码头、西岸片区道路、电、水、气等。

在此背景下,2005年4月,受重庆市长寿湖旅游风景区管理委员会委托,重庆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院承担《长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编制工作。

2005年5月初,项目组共十一人进入现场,展开基础资料收集、现状踏勘、与长寿区、旅游风景区管委会、相关村镇等领导和部门进行座谈工作。

2005年6月至7月,项目组多次向重庆市规划局、园林局,长寿区委、政府,长寿区建委、风景区管理委员会等相关领导汇报规划编制的工作进度和阶段成果。

多次会议不仅确定了风景区的范围和规模、规划指导思想和原则等重要问题;对风景区的景区划分、景点建设、交通组织、接待设施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修改意见,有效的指导了编制工作的进一步展开。

2005年7月底,重庆市规划局会同市园林局、组织长寿区建委、旅游风景区管理委员会等相关领导和单位对风景名胜区规划方案进行初步审查。

会议重点解决了风景名胜区规划范围、旅游接待服务设施等影响下一步规划工作展开的重大问题。

籍此,通过整理和深化相关意见和建议,项目组形成此次方案成果,提请相关领导和单位审查。

在规划工作过程中,项目组受到长寿区委、政府,长寿湖旅游风景区管理委员会、长寿湖镇等单位和领导的大力支持,在此旌表谢忱!

第一章区位与发展背景

1.1区位关系

长寿湖风景名胜区介于北纬107.10度—107.25度、东经29.54度---30.5度之间,位于重庆市域中部、主城区东北方向,长寿区、垫江县和涪陵区交界处。

长寿湖水域主体位于长寿区境内东北部,水域北部位于垫江县境内。

长寿湖风景区距离重庆主城区130公里,距离长寿区政府所在地凤城镇28公里。

长江黄金水道在长寿区境内长20.9公里,长寿湖风景区是国际旅游热线三峡黄金水道的重要组成节点,是“长江三峡游”在内陆的延伸。

1.2现状概况

1.2.1自然及资源条件

1、地质地貌

长寿区地质构造属于压应构造形迹,具有闭斜紧闭、向斜开阔和陡倾纵横张裂隙发育的特征。

风景区内地貌类型多样,以丘陵、河谷地貌和构造剥蚀地貌为主。

土壤类型主要有水稻土、冲击土、黄泥土等。

2、气象

长寿湖风景区属于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气候湿润,雨量充沛,由河流型生态系统演变为湖泊型生态系统,形成了独特的局部气候,主要表现为水体和地形热源效应、谷地效应、冷暖效应和缓冲效应。

气温:

区内常年平均气温为17.7摄氏度;月平均气温以八月份最高,累年平均气温为28.4摄氏度;以一月份最冷,累计平均气温6.7摄氏度。

降雨量:

因受长寿湖和黄草山影响,风景区内年降水量高于长寿区内其它地区,为1123.8mm。

降水多集中在下半年,占全年的75%;冬半年(11月至4月)雨量较少,常年降水占全年的25%。

日照:

风景区内日照时数为1245.1h,以夏季时8月份光照最充足,常年月平均日照时数为235h;以初春3月和秋季10-11月份最少,一般在100h以下。

霜雪:

风景区内四季温暖,少有积雪天气,常年平均无霜期为331天。

3、水文

长寿湖是龙溪河梯级发电的调节水库。

龙溪河分别发源于梁平县境内的东明月山和铁凤山,两个源头会合后,流经垫江县境后在高洞与发源于忠县的沙河合流后始名为龙溪河,流经长寿区十多个镇区后,在长寿区凤城镇注入长江。

龙溪河全长170公里,流域面积为3348公里。

水面积为8869.9亩,多年平均流量42.47立方米,天然落差为267米,已建成水利发电站6座,长寿区境内为72.8公里,流域面积为580平方公里,河床随着山丘蜿蜒曲折,上游宽阔,下游险峻,多险滩瀑布,平坦处有2-4米的落差。

其中长寿湖所在的狮子滩龙溪河段共有30公里,其间有大小石滩落差50余米。

4、土壤

长寿湖风景区主要以农业和渔业生产为主,环境污染少;风景区内人多地少,土地垦殖系数高,水土流失现象较为严重;毁林开荒,破坏地貌的现象时有发生;风景区内植被覆盖度较低,景观效果较为欠缺。

往年湖区水体因长期受上游排放的工业污水和湖区内网拦养鱼的影响,水质负营养化现象较为严重,近年通过污染整治水质有所好转。

5、植被

风景区内植被以亚热带长绿阔叶林为主,主要树种有水杉、银杏、越桂、沙田釉和夏橙等。

6、动物

风景区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为各种动物的繁衍提供了较为理想的场所。

动物主要以亲水动物为主,数目种类繁多。

据鸟类保护部门统计风景区内共有各种鸟类33属、42种,其中水禽有28种,数量达到15600余只。

湖区有四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绿头鸭、凤头鸭、斑嘴鸭、秋莎鸭等四种,此外还有天鹅、野鸳鸯等珍惜鸟类。

1.2.2历史沿革

长寿湖是西南地区最大的人工湖泊,形成于1954年动工兴建的狮子滩水力发电站,该电站1957年全部建成发电,为我国“一五”期间国家156个项目中的重点建设项目之一。

水库坝高51米,坝长1399.5米,坝顶宽8米,设有3座副坝。

水库总容量10.27亿立方米,水面面积65平方公里。

水库控制流域面积3020平方公里,调节库容7.48亿立方米。

1958年,农垦部门进驻库区成立长寿湖渔场,主要从事水产养殖和水果栽培,后长寿湖渔场更名为长寿湖联合企业公司:

1972年引进夏橙,现在已经发展成为国内重要的夏橙生产基地。

1985年长寿区正式成立长寿湖镇行政建制,1992年元月3日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长寿湖风景区为市级风景名胜区。

1997年更名为重庆市新巴蜀十二景之一“长湖浪屿”。

1.2.3社会经济

长寿湖所在地长寿区属于重庆市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29个区县之一,地处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和都市发达经济圈的结合部,是重庆主城区通往三峡库区的必经交通要地,具有较强的区位优势。

重庆直辖以来,长寿区的社会经济发展逐步加快,经济实力不断增强,2002年撤县建区,经济发展正逐步向都市发达经济圈迈进。

长寿湖风景区经济结构主要以渔业和特色水果生产为主。

渔业是传统的主导产业,湖区每年渔业产量约5000吨,年产值达2000万元,在长寿湖农业生产以及在重庆市日常消费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往年高峰期长寿湖所产鱼数量约占重庆市总消费量的70%。

近年来虽有所降低,但仍占重庆市总消费量的45%左右。

湖区内有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夏橙生产基地,已形成3000亩生产规模,年产夏橙达到160万吨。

随着旅游业异军突起,风景区经济结构发展较大变化,湖区内污染较为严重的网箱养鱼得以控制,渔业生产规模不断下降,旅游业已逐渐成为风景区内新兴主导产业。

据统计风景区2001年共接待游客19万人,2004年预计接待游客55万人次,旅游收入达3000万元,首次超过了渔业生产的收入。

1.2.4空间支撑条件

1、交通条件

长寿区是重庆市都市经济圈通往三峡库区的交通枢纽,对外交通条件优越。

境内县有公路、水路等主要运输方式。

高速公路有渝长、长万、长涪三条,全区公路里程按国、省、县、乡道统计共597.74公里。

水路主要指长江,境内流长20.9公里。

渝怀铁路正在建设中,预计2005年建成通车。

长寿区已基本形成以公路交通为主体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框架,对长寿湖风景名胜区的发展和对外辐射提供了良好的交通支撑条件。

2、供水条件

风景区内水资源丰富,供水便利。

风景区内现有三个自来水厂,其中长寿湖镇水厂一个,日产水量100吨,设于镇中心中学旁;狮电总厂自备水厂一个,日产水量100吨,设于狮电总厂引水闸旁边;长寿湖渔场自备水厂一个,日产水量2000吨,设于赵云寨。

三个水厂水源均采自于长寿湖。

水处理方式均采取沉淀,加药方式。

风景区内现有居民用水直接以长寿湖地表水加工后饮用。

3、供电条件

长寿湖风景区电力资源丰富,不存在电力短缺的问题。

风景区内和周边地区共有五个水电站,即长寿湖水电站、上硐水电站、飞龙水电站、六剑滩水电站、平滩水电站。

长寿湖电站主要供电线路有狮下线110KV,狮新线110KV,狮云线110KV,狮龙线10KV。

上硐电站有供电线路上龙线35KV,上焦线10KV等;长寿湖风景区供电主要由长寿湖电站所出的10KV狮龙线,上硐电厂所出的35KV变电站,飞龙10KV变电站以及狮电总厂长寿湖大坝区内自备的两个变电站供电。

4、天然气

天然气源由川东25号井出气至双龙至长寿湖东海配电站。

气源管径108¢。

5、其它基础设施

长寿湖现有邮电支局一个,位于长寿湖镇,电话装机容量为1020门,实际装机有800门。

风景区内已经开通了无线电话,无线电话信号可以覆盖整个风景区。

宽带网及全线接入风景区内。

1.3相关规划及评述

1.3.1相关规划对长寿湖风景区的规定与要求

1、《长寿湖风景区旅游总体规划》

长寿湖风景名胜区是国际旅游热线三峡黄金水道的重要组成节点和长寿区旅游业发展的龙头景区。

是以山岛湖风光、长寿文化、乡土文化为主要景观特色的国家级生态旅游度假区。

2、《旅游策划报告》

长寿湖区应抓住近郊休闲、假日旅游这一契机,充分发挥长寿湖山、岛、湖、寺等特色景观,打造休闲度假、健康养生、商务会议、水上综合运动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旅游度假精品,要强化长寿湖风景区的定位与特色,夯实旅游基础设施,积极策划高层次的商务会议主题,将长寿湖打造成为重庆乃至西部具有一定影响力和高规格商务会议中心。

争创长寿湖“AAAA”国家级风景区,将长寿湖建设成为重庆一流的湖泊旅游度假胜地。

3、《长寿区“十一五“规划》

把长寿湖建成重庆市最大的休闲度假胜地和高档的会务基地。

重点发展湖泊旅游,以长寿湖风景区和“长寿文化”景观为重点,把旅游与地方文化、体育竞技、生态农业、民俗风情有机结合起来,继续稳固其作为长寿区旅游业发展的龙头地位。

在保护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基础上,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养生健体”为基本开发理念,充分挖掘“长寿文化”内涵,发挥内山、岛、湖旅游资源优势,开发以“健康长寿”为主题的系列生态度假旅游精品,集休闲度假、健康养生、会务、疗养和综合水上运动等功能与一体,把风景区建设成为重庆市规模最大的湖泊生态观光型的风景名胜区和中国“博鳌式”长寿文化论坛。

4、《重庆十大旅游精品系列工程规划(纲要)》

长寿湖属于周末休闲地、都市后花园。

应着重开发和推出湖泊休闲、康体健身、商务会议、田园风光、农家乐等近郊周末休闲度假、体验参与型旅游产品。

1.3.2涉及长寿湖风景区的相关村镇规划

1、《长寿湖镇总体规划》

长寿湖镇位于长寿湖南部,面积104.5平方公里,其中包含了大部分长寿湖水域。

2020年城镇人口规模为4.5万人,城镇建成面积为3平方公里。

定位为风景旅游区和重庆最大的水产水果生产基地,重点开发长寿湖丰富的旅游资源,形成生态和旅游的有机结合,大力发展旅游业和水果业、水产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培育发展建筑业和商贸业,辐射周边邻封、云集、双龙等镇。

2、《龙和镇乐温场总体规划》

加强龙溪河和长寿湖沿岸的环境整治和生态保护,利用长寿湖风景旅游区得天独厚的优势发展旅游业,采取退耕还林,植树造林,保护动物和水体,修建旅游公路、码头等交通设施,力争把龙河镇建设为长寿湖风景旅游区的北大门。

3、《飞龙场总体规划》

飞龙场地处长寿湖上游湖畔,处于长寿湖风景名胜区周边环境二级保护区内,因此必须十分重视对环境的保护。

严禁将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人长寿湖和龙溪河水系,确保长寿湖水库上游达到国家二类地面水域标准。

飞龙场及沿湖地区,不得安排有污染的二、三类工业项目,严格执行“谁污染谁治理”及“三同时”的原则,严禁污染大气、土壤和水体。

沿湖内的风景旅游景点及风景林区严禁开山取石,不准随意砍伐树木;对长寿湖沿岸以及山上陡坡的农业用地,要逐步退耕还林还草,大搞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使沿湖岸边具有良好的视觉效果,促进长寿湖旅游业的发展。

4、《云集场规划》

云集场是长寿湖镇的经济次中心,是长寿湖镇的夏橙基地和主要粮产区之一,是以发展第三产业为主的山水风景小场镇。

5、《双龙镇建设规划》

双龙镇是长寿区重要的粮油及农副产品生产基地之一,是以农副产品集散、加工及开采天然气和盐卤矿为主的综合性场镇。

双龙场是双龙镇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双龙镇有丰富的天然气和盐卤矿资源,在规划区东南面及南面,既镇区的下风向规划为天然气和盐卤加工业用地,在南面规划为污染较小的木制品和农副产品加工用地。

6、《邻封镇建设规划》

邻封镇位于长寿区中部偏东方向,距长寿约25公里,北面与双龙镇接壤,南面与但渡镇相邻,西靠渡舟镇、东面与长寿湖镇相连。

政府驻地邻封场其东南面紧靠龙溪河,主要为文教、旅游观光区。

该区有较好的天然植被和人文景观,“明清”风情街是旅游观光的一道风景线,位于东面龙溪河上的电站水坝,在雨季有“龙溪飞瀑”可作为旅游景点。

1.3.2往年规划及实施评价

重庆市长寿区旅游局于2004年委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旅游研究与规划设计中心编制了《长寿湖风景区旅游总体规划》。

该规划基础资料详实、对长寿湖风景区的论证和定位准确,规划成果齐全。

随着长寿湖风景区发展外部条件和整体发展战略的调整,加之该规划对长寿湖风景区实际发展状态的把握尚有欠缺,造成可操作性不强,实施有难度。

1.4编制动因

近年我国旅游业发展迅猛,已成为第三产业中优先发展的支柱产业、重点产业和先导产业,被党中央列为国民经济的新的增长点。

在中国国民经济发展实现第三步战略的过程中,旅游已日益成为大众生活的必需部分,九五期间国内旅游迅速由3亿多人次增长到7亿多人次,但同时比照发达国家国内旅游的规模和结构,我国国内旅游仍然具有相当广阔的成长空间和发展前景。

据预测至2020年,我国的海外游客将占全球国际旅游总人数的8.6%,发展成为世界最大接待国,旅游业总收入将超过3.3万亿人民币,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8%,旅游业真正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体系中的支柱产业。

重庆市直辖八年以来,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加强,人均消费水平逐年上升,特别是随着小汽车逐渐走近重庆普通老百姓家庭,人们对周末休闲度假的要求越来越强烈。

重庆市政府也在大力建设“都市后花园”以保证重庆优质的人居环境和扩展周末休闲游带来的经济效益。

长寿湖作为西南地区最大的人工湖,具备敏感的生态条件、丰富的湖泊景观、良好的人居条件。

在此,编制切实可行的《长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能更为有效的保护长寿湖生态环境,挖掘长寿湖的旅游休闲功能,使它能为大重庆,乃至整个西南地区服务。

第二章发展优劣势分析

2.1社会经济发展分析

重庆市成为直辖市以来,经济高速发展,与此同时也带动了长寿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长寿区是联系渝东南和渝东北的枢纽,是重庆通往华中和东部沿海地区桥头堡,区位条件十分优越。

长寿湖则处于重庆市域的几何中心的位置,在方圆150公里范围内,周围分布着重庆主城区、渝北区、涪陵区、长寿区、垫江县、梁平县等经济强区和资源大县,集中了重庆市大部分人口,旅游开发具备良好的社会经济条件。

2.2村镇与产业现状分析

长寿湖风景区规划范围涉及4个场镇,分别是:

长寿湖镇、邻封镇、龙河镇以及云集镇。

这些村镇基本上为农业资源村镇,其产业形态多是为农业生产和村民生活服务农业服务或农副产品加工业;工业基础薄弱、环境污染少,少数村镇具备一定的旅游服务功能。

2.3基础设施支撑条件分析

整体而言,长寿湖风景名胜区周边道路交通条件比较成熟,与长寿城区、涪陵区、垫江县等均有较为便捷的交通联系。

因其临近高速公路和长江航线,与重庆主城区、万州等也有较强的辐射关系。

长寿湖风景名胜区周边也具备比较完善的水、电、气的基础设施条件,能够满足长寿湖风景名胜区未来的发展需求。

2.4旅游资源分析

2.4.1类型与特色分析

本次规划按照《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试行稿),对长寿湖风景区所辖区域的旅游资源进行了周密的普查,包括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

其资源构成如下:

表1:

长寿湖风景区旅游资源分类表

资源类型

资源名称

水域风光类

长寿湖.飞龙湖(飞龙瀑布).龙溪河(跳石瀑布)

地文景观类

人头山.湘子山

岛屿景观类

高峰岛.大坪岛.安顺岛.罗山岛.同心岛.壶梁.瀛洲.方丈.蓬莱.心悦岛.心印岛.连理岛.天伦岛

生物景观类

沙田柚基地.水产养殖区.万寿林区.万胜林区

古迹建筑类

长寿湖大坝.冬莲寺.安凤寺.六角亭.周恩来视察重庆塑像群.恐龙化石.风雨亭.古栈道.无常庙

休闲求知健身类

游艇俱乐部.镜湖橘香.山寨篝火.山中野宿

会议商务休闲类

西岸会议休闲区

购物类

长寿湖水产.柑橘.沙田柚

合计:

八大类、三十八种旅游资源单体

依据长寿湖风景名胜区风景资源的特点,参照《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中风景资源评价指标层次表的有关规定,对所选评价指标进行权重分析,并作出等级评价。

表2:

景点旅游资源景观质量评分与等级:

评价因子得分

景观质量

旅游景点

评价项目

A

B

C

D

E

F

G

H

I

得分

等级

评价因子

观赏游使用价值

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

珍稀与奇特程度

规模与丰度

完整性

知名度

美誉度

市场影响力

适游期

长寿湖

23

12

9

10

5

8

10

10

5

92

一级

高峰岛

25

8

8

9

5

4

7

7

5

78

二级

沙田柚基地

24

6

8

9

5

6

7

8

5

79

二级

冬莲寺

25

10

8

8

4

7

8

8

5

81

二级

周恩来视察长寿塑像群

25

8

8

9

5

4

8

8

5

79

二级

湘子山

19

9

5

4

4

5

6

6

5

63

三级

人头山

18

8

5

6

5

3

2

4

5

58

三级

安顺岛

18

4

8

7

3

4

4

4

5

57

三级

大坝

19

9

4

4

5

8

8

8

5

70

三级

浴滨岛

19

9

5

4

4

5

6

6

5

63

三级

跳石瀑布

18

8

5

6

5

3

2

4

5

58

三级

赵云寨

16

4

8

7

3

4

4

4

5

55

三级

六角亭

19

9

4

4

5

8

8

8

5

70

三级

古栈道

三级

火烧紫云

三级

罗三岩墓群

三级

无常庙

三级

恐龙化石

20

10

9

4

5

4

4

5

5

66

三级

西部岛群

三级

2.4.2总体特征

1、秀水流丽

风景区范围内水景资源丰富,有水库、瀑布、溪流、湖湾等。

长寿湖水域开阔、水质清秀,夕阳斜照水如镜面;远见青山,群岛如翡翠般点缀其中,风景旖旎,是风景区核心区域。

飞龙瀑布,点缀于山林幽谷之中,仿似陶潜笔下“桃花源”;淙淙溪流时而穿行于深林幽壑之中,清澈见底,时而飘忽难寻,只闻水声潺潺。

2、峰奇石异

风景区山峦起伏,移步换景,群峰相连如画卷,别有风韵。

人头山姿态宏伟,每至云蒸雾绕,山峰宛如空中楼阁,点缀于湖面之上,望之心旷神怡。

湖面东西两侧山林中巨石突兀层峦叠嶂,气势磅礴,在整个风景区中占据重要的地位;石笋造意奇特,悬崖披绿,幽谷叠翠,野花丛生;百步登云险、陡;山体周围多有狭缝,惊险异常,攀沿而上,是勇敢者的运动乐园。

3、林幽涧碧

长寿湖风景区树茂林丰,山色葱郁,翠竹、灌木、山花等杂立其间,愈显婀娜多姿。

山坡更有波浪起伏的树林、竹海,满目扑绿;柑橘、沙田柚种植基地颇具规模,岛中山上,古树间生,令游人称奇。

4、乡村风情浓郁

长寿湖风景区原有多处历史遗迹,如古庙、亭等,现存有冬莲寺、无常庙、六角亭、风雨亭、古栈道,也有见证长寿湖发展的大坝、周恩来视察长寿湖雕像群等。

冬莲寺、无常庙两处古朴淳厚,空气清新,周围民众络绎不绝而来,登高烧香拜佛,是极富趣味的民俗项目。

乡村人家的独特风情、恬静质朴的港湾氛围令人陶醉;而长寿出产的水鲜则更令游人大快朵颐。

2.5总体评价

1、旅游资源类型齐全,资源单体数量较多

依照国家旅游局和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制定的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根据实地调查和现有文献资料统计,长寿湖风景区内具有旅游开发价值的资源单体共包括七个主类,21个亚类,31个基本类型,280个资源单体。

其中,自然旅游资源单体数量占78.6%,人文景观占21.4%。

风景区内自然旅游资源以岛屿、河川、湖泊等见长;人文旅游资源则以史迹、寺观、特色物产等取胜。

2、山岛湖景观三位一体,湖光山色,优美俊秀

龙溪河经过大坝截流蓄水后,流速变缓,水质变清,形成了长寿湖特有的山水风貌。

长寿湖水面面积为65平方公里,湖区呈“V”字型发散,湖面辽阔,碧波万顷,是重庆市最大的湖泊型旅游风景区。

湖区内200余座岛屿星罗棋布,散布其间。

湖岸陡折蛇行,形成众多和湖汊港湾。

沿湖两岸山岗起伏,林木葱茏,山光水影,灿然若画,显得幽静淡雅。

湖区周围因地质变迁、自然高差形成诸多流泉、飞瀑,更为风景区增添了几分诗情画意。

3、文化底蕴独特深厚,人文景观点缀其间

“健康长寿”代表着后工业时代一个重要的生活目标,长寿湖作为长寿区旅游业发展的窗口,在反映“长寿文化”主题上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长寿湖又有中国最早建立的水电站,它见证了新中国水电发展的历史,被誉为“水电专家的摇篮”。

作为新中国水利建设史上重要的里程碑,极具参观教育价值。

周恩来、朱德、李先念、李富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来到电站视察。

现周总理等视察长寿湖纪念亭。

此外长寿湖风景区还有赵云寨、湘子山寨、安顺古寨、小说《红岩》的创作故地、冬莲寺等历史文化遗址和佛教活动场所等。

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交相辉映,显示出深厚和博大的魅力。

4、特色物产丰富,地方气息浓郁

长寿湖风景区因其独特的资源环境条件,盛产特色物产,而以鱼、果丰富而著称西南。

长寿湖风景区湖岸四周丘陵、低山所围成的狭长的半封闭式地形谷地,形成了特殊的微气候,特别适宜夏橙生长。

长寿湖夏橙果实色泽鲜艳、核少汁多、酸甜适度、细嫩化渣、香甜可口。

夏橙花果同枝、两代同堂,乃果树很少见到的现象。

1979年试销香港深受好评。

1986年获四川省优质果品称号,1991年12月被国家农业部定为“绿色食品”,开西南地区果品绿色食品的先河。

品质可以美国名产佛罗里达夏橙媲美。

2001年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评为名牌产品。

湖区周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