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371357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38.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西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西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西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西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西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西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西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西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西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西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西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西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西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西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西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西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西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西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西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docx

《西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西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docx

西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第1课时

一.课题《秋天向我们微笑》

二.课时一课时

三.教学目标

1自主识字,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烦恼”、“觅食”、“嚷”等词的意思。

2品味诗句,了解秋天的特点,感受秋天的美丽。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四.教学重点:

品味诗句,了解秋天的特点,感悟“微笑”的内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教学难点:

能够说出学习课文后的体会。

六.教学准备:

教师:

生字词卡片,图片、课件或实物等。

学生:

收集相关资料,了解秋天。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文题目

1情景激趣。

出示反映秋天的图片或反映秋景的课件,配以轻音乐伴奏下的画外音,初步感知秋景,激发孩子对秋天的热爱。

2揭示课文题目。

(1)板书课文题目:

秋天向我们微笑。

(2)齐读课文题目两遍。

(3)谈谈你读了课文题目后知道了些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

1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圈画生字新词,借助拼音认识生字,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检查生字认识情况,多种形式识记,鼓励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

注意区别:

袄——妖缨——樱街——衔恼——脑梁——粱“恼”读“nǎo”

3借助工具书,联系生活实际、上下文理解新词,注意以下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烦恼酿造音符觅食珍藏

4指名读诗,分组读诗,注意读出诗的节奏。

5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

三、再读课文,理解大意

1自读思考:

微笑着向我们走来的秋天,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

你是从哪些诗句体会到的?

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标示出来。

2想一想:

课文哪些诗节描写了秋天的美丽景象与丰收的喜悦?

课文剩下的内容主要写了什么?

试着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品读重点诗句,欣赏秋天的美丽

1默读1~5小节,勾出自己最欣赏的诗句,并注意思考或旁批出自己喜欢的原因,试着有感情地读读。

2小组交流、补充。

3全班交流,鼓励补充、争辩,师适时点拨。

如:

(1)喜欢“秋风抓一把桂子的香气,轻轻地把它们涂掉”,从这里体会到秋天里桂花开放,给我们带来香气,从“轻轻地”、“抓”、“涂掉”体会到秋风轻柔的特点。

(2)第2、3节诗:

喜欢秋天丰收的景象,从对苹果、葡萄、玉米、高粱的描写中体会到秋天里这些水果和粮食成熟了,尤其欣赏作者拟人手法的运用,把事物的特点表达得十分生动形象:

“嚷”、“穿红袄”、“披紫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苹果、葡萄急着成熟的情态;动词“举着……乐,红着……笑”不仅形象地写出了玉米、高粱的成熟,而且表达了作者沉浸在秋天的丰收里的由衷的喜悦。

品析“烦恼”、“酿造”。

思考:

夏天里,玉米可能遇到哪些烦心的事?

高粱成熟后可做什么?

(联系工具书。

(3)第4节诗:

喜欢第2、3、4行诗。

从“快活的音符”体会到鸟儿们一路欢歌,反应了作者欢乐的心情。

从“觅食的小蚂蚁……蚁巢”可体会到蚂蚁在秋天里忙着觅食准备过冬的勤劳。

在这里,注意渗透道德教育。

(4)第5节诗:

喜欢满树的黄叶,从诗句对黄叶的描写中可以联想到黄叶飘落时纷纷扬扬的美景,从“明年春天……长满树梢”可以体会到春天里,落光叶子的树木又会重新长出充满生机的新叶。

(5)齐读第1~5节诗。

课文题目说秋天微笑着向我们走来,你认为“微笑”是什么意思?

她都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6)拓展:

除了诗中介绍的礼物外,你还知道哪些礼物也是秋天送来的?

(鼓励尽量说。

)能把文中引起你想象的景物画下来,再给画取个名字吗?

(7)有感情地品读第1~5节诗。

注意读出对秋天的喜爱、赞美之情,可采取试读——抽生读——点评——再试读——齐读的方式读。

4过渡:

你喜欢秋天,我喜欢秋天,他喜欢秋天,我们都喜欢这硕果累累、金风送爽的秋天。

这不,一群喜欢秋天的孩子走到了披满黄叶的大树下。

请读第6节诗,说说你的感受或想法,谈谈你对“悄悄珍藏”的体会。

八.作业设计

1指导书写生字,注意扩词。

2完成课后作业第3题,注意启发学生给画取个名字。

3背诵课文。

九.板书设计

秋天带来了香气

果实成熟

动物欢歌

黄叶飘落

……秋色迷人喜爱之情

十.教学反思

 

第2课时

一.课题:

三棵银杏树

二.课时:

一课时

三.教学目标:

1自主识字,能联系生活实际及上下文理解新词的意思,能运用本课新词说话。

2认识银杏树干、枝、叶、花、果的特点,体会银杏树给人们带来的欢乐,领悟作者热爱家乡的情感并受到美的熏陶。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段,并能自主积累词句。

四。

教学重点:

认识银杏树的干、枝、叶、花、果的特点,体会银杏树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欢乐,领悟作者热爱家乡的情感。

五.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六.教学准备:

教师:

生字、新词卡片;银杏树干、枝、叶、花、果的图片,有条件的可将其制成课

学生:

课前查阅资料,了解叶圣陶爷爷;收集银杏树的相关资料。

七.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文题目

1读课文题目,说说自己对课文题目的理解。

2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叶圣陶、银杏树的资料。

3师再配以相关画面或图片加以介绍。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勾画生字、新词。

2自主识字,联系生活实际和上下文理解新词。

3课文主要写了银杏树的哪些方面?

你体会到作者对银杏树的一种什么感情?

三、检查初读效果

1字词的检查。

注意“投”、“没”、“设”3个形近字的区别,“裸”的易错点,“烫”、“鹰”的写法。

小组交流,全班互动,注意提醒大家你认为最值得注意的地方。

2课文主要从哪些方面介绍了银杏树?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四、品读课文,了解银杏树的特点及给“我们”带来的欢乐

1你最喜欢银杏树的哪一部分,你就品读那一部分。

2读时注意勾画、旁批,说说喜欢的原因。

3小组交流、补充、评价。

4全班交流,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汇报对内容的体会,其余同学注意补充。

建议重点评析以下词、句、段:

(1)默读第1段,思考:

你从词句中了解到什么?

谈谈自己欣赏的语句以及欣赏的原因。

a这段描写了三棵银杏树的生长位置:

屋后空地,临河靠墙处。

(投影适时打出画面,让学生领略银杏树生长空间的美。

b本段中第2~4句值得欣赏。

体会这3个句子的表现手法和描写的内容,并想象画面的美丽。

2、3句运用了拟人手法,第4句运用了比喻、拟人手法。

这3个句子具体形象地写出了这三棵银杏树各长在什么地方和它们大致的样子,而且从后一个句子中,我们还可以想象空地中间的两棵树高矮相当,距离较近,连枝叶都搭在一起了。

两面临水的空地,长着这样三棵银杏树,这是多美的一幅风景画呀!

教学这一段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领略银杏树生长空间的美。

c美读本段,感悟银杏树生长空间的美。

(2)自读第2段,思考后交流:

从哪儿体会到银杏树是古树,且生长缓慢?

“似乎还是这么高,这么大”中的“似乎”是什么意思?

体会父亲说这句话时的心情,有感情地读父亲说的话。

(3)自由轻声读第3~7段,思考交流。

a这部分内容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银杏树的?

具体描写了银杏树的哪些方面?

b银杏树干、叶、花、果有什么特点?

找出相关语句。

品读,谈谈自己的体会。

干:

直、弯、古怪。

叶:

折扇形、绿荫、黄蝴蝶。

花:

白里带蓝黄、可爱。

果:

绿玉一般、清香。

c说说这三棵银杏树给人们的生活都带来了哪些欢乐。

d品析“经过的船常常停泊……袅袅地升起来”和父亲说的话所蕴含的意思

e拓展:

银杏树给人们带来的欢乐,除了文中所介绍的,还有许多,作者并未一一写出,请孩子们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明在树荫下度过欢乐时光的例子。

f有感情地读读第3~7段,品味人们对银杏树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5点评:

评出学得最好的,要求阐述理由。

6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进一步体会感悟。

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八.结合板书,回顾全文,再次熟读课文六、总结全文

1学了本文后,你有什么收获?

2除了银杏树外,你还知道哪些动植物也被人们称为“活化石”?

九.板书设计

2三棵银杏树(带来欢乐)

生长空间美形态美干、叶、花、果(形、色、味)

意境美鹰停秃枝天空背景喜爱赞美情

十.课后反思

 

第3课时

一。

课题:

海滩上的雕塑

二。

课时:

一课时

三.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海滩给我们带来的乐趣。

3了解批读的好处,养成边读边批注的好习惯。

四.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感受海滩给我们带来的乐趣。

五.教学难点

让孩子们领略大自然的美。

六.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导入课文

1导语:

同学们见过大海吗?

那海边金色的沙滩带给你什么乐趣呢?

2生自由发言,畅谈感受。

3播放课件:

海滩景色配轻音乐。

教师:

或许有的同学没见过大海,更没有体验过海滩带给你的乐趣。

那今天,就让我们伴着优雅的旋律,一起走向大海,去欣赏《海滩上的雕塑》。

二、自主朗读,读通课文

1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

2出示生字词卡片,检查生字掌握程度,并适时指导学生区分形近字。

3抽生朗读,检查读书情况。

三、细读课文,自主体会

1师:

我们今天学的文章,旁边有批注,这叫批读文,回忆一下,我们以前是怎样学习批读文的?

(①边读边想。

②借助旁批的内容学习课文。

③在文章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或问题……)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这篇课文吧!

生自由读文,边读边思考海滩上的雕塑师是谁。

3抽生汇报:

海滩上的雕塑师是谁?

(板书:

我们、小动物们)

4学习1~3段。

(1)师:

海滩上这么多有趣的图案,它的作者到底是谁呢?

(出示第2段旁的批注。

)编者知道了,你知道吗?

请你把这些图案的作者名字勾画出来吧!

(2)面对海滩上这么多有趣的图案,你有自己的感受和疑问吗?

(了解蛤蜊,争论“曲线”的作者是谁,并指导读出猜测的语气。

(3)同学们,从这些猜测中,你体会到什么呢?

(图案多,图案的作者也多,让我们分不清,给我们带来快乐。

)板书:

乐趣

(4)齐读第3段,根据旁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师:

同学们,张开你想象的翅膀,把海鸥可能会发表的评论,批注在旁边的空白处吧!

生自由批注。

抽生读批注。

师生共同交流。

5学习4~10段。

(1)齐读第4段及批注,思考:

更大胆的构想是什么?

(2)自由读5~10段,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我们”干得很起劲,很开心!

(3)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

(如抽读、赛读、齐读等。

(4)说说第10段的省略符号省略了什么。

张开想象的翅膀,把你有创意的、有个性的设计批注在文章的空白处。

生批读,然后交流。

6学习11~14段。

(1)师:

当你们精心设计的雕塑被浪涛吞没时,心情如何?

海边的小朋友又是什么样的心情呢?

齐读11~14段。

(2)读批注,体会“收藏”一词的精妙。

(可用换词法体会。

八.作业设计。

1、默写生字

2|、写一篇读后感

九.板书设计

大运河

人工湖

海滩上的雕塑-----大山-----珍藏

家园(对大海的热爱)

十课后反思

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了金色的沙滩,共同设计了全新的雕塑,我们徜徉其间,流连忘返,愿这美好的画面,永远留在我们的心里!

 

第4课时

一.课题

一颗小豌豆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三.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小豌豆给小姑娘带来的力量。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小豌豆给小姑娘带来的力量。

五.教学难点

感悟为别人做些事,自己的生活才更有意义。

六.教学准备

师:

课前查阅资料,了解安徒生,收集安徒生的童话故事。

生字、词语卡片。

生:

课前查阅资料,了解安徒生,收集安徒生的童话故事。

七.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见过豌豆吗?

你对它有哪些了解?

2丹麦作家安徒生以豌豆为题写了一篇童话故事,想读读吗?

请齐读课文题目。

3读了课文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

(这是一颗什么样的小豌豆?

这颗小豌豆有什么作用?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轻声读课文,勾画出本课的生字、新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生字、新词。

2认读生字、新词。

师生正音。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字形,并在全班交流记字的好方法。

4分段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5读了课文,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6学生再读课文,勾画出自己不理解的生词,以及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7全班交流,筛选出有价值的问题。

如:

这是一颗什么样的小豌豆?

小姑娘为什么能站起来?

小姑娘的康复与小豌豆的成长有什么关系?

三、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1自主学习1~7段。

(1)自由读1~5段,看看这颗小豌豆的心愿是什么,与其他几颗豌豆有何不同。

注意指导学生用不同的语气读出五颗豌豆不同的理想。

(2)小豌豆长大后安了一个家,它在哪儿安的家?

用勾出有关的句子。

(3)读一读句子,说一说这个家怎么样。

(4)自由读第7段,说说从哪些地方看出这个小姑娘快要死了。

勾出有关的词句。

(瘦瘦的、黄黄的、躺了一年、连……也……一点力气也没有。

(5)多可怜的小姑娘啊!

咱们再有感情地读读这一段。

(启发学生关注自己的内心感受:

同情、体谅、关心、爱。

2合作学习8~14段。

(1)选择喜欢的方式读这一部分内容,边读边用不同的符号勾画出描写小豌豆生长变化的语句和小豌豆生长变化带给小姑娘的变化的语句。

然后在小组里交流交流。

(2)小组汇报,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板书。

(3)讨论:

小姑娘为什么会站起来?

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

(4)你喜欢小豌豆吗?

喜欢小姑娘吗?

为什么?

(5)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内容,可采取小组赛读、男女赛读、分角色读等形式练习读。

八.作业设计

读书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九.板书设计

4一颗小豌豆

小豌豆住裂缝长出小叶猛劲儿长开出小花小姑娘快要死了叫、高兴脸色好多了、坐起来站了起来

十.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

一、课题:

积累与运用

(一)

二、课时:

一课时

三、教学目标

1感悟拟人句,试着运用拟人句。

2积累歇后语,感受汉语言文字的魅力。

3能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介绍“假如我来当老师”的设想;能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并能简要转述别人发言的主要内容;能接纳别人的不同意见,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

四、教师准备1~3篇有特色的习作范文。

五、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孔子曾说过:

温故而知新。

通过以前的学习,大家对“温故知新”这个栏目已经很熟悉了,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温故知新”的意思吗?

2让我们一起走进“积累与运用

(一)”的“温故知新”,看看通过“温故”能知道什么样的“新”。

3自由读前三句,小组讨论,找出共同点。

4全班交流,前三个句子的共同点是:

把事物当人来写。

5在这几个句子中,把事物当人来写有什么好处呢?

(尊重学生的感悟,教师不作过多的讲解。

6你能试着写一写这样的句子吗?

完成书上第四句的练习。

7你还能写出其他这样的句子吗?

鼓励学生多写。

全班评议。

六、口语交际

1同学们,我们的班级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在过去的三年多时间里,我们一起成长,一起快乐。

你们还记得我们班曾开展过哪些有趣的活动吗?

2同学们的成长离不开老师的辛勤浇灌,在过去几年的学校生活中,老师们在学习上是怎样帮助你们的?

在生活上又是怎样关心你们的呢?

3如果你来当老师你会怎么做呢?

今天我们就以“假如我来当老师”为话题,进行口语交际的练习。

4自主选择,小组交流。

(1)教师出示本次交流的两个小话题,学生自由选择。

话题一:

假如你是老师,你怎样让班上的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话题二:

假如你是老师,你在学习上怎样帮助学生,在生活上怎样关心学生?

(2)根据所选话题,自由组成小组。

先想一想,假如自己是老师会怎么办,然后讲给小组的同学听。

要求:

说的同学要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介绍。

听的同学要做到认真倾听。

(3)小组商议,找出几条最佳方法。

要求:

在商议时能接纳别人的不同意见,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

5小组推荐,全班交流。

(1)各小组推荐一名同学上台交流。

(2)全班评议。

七、布置作业。

背诵语海拾贝

课后反思:

第六课时

一、课题:

积累与运用

(一)

二、课时:

一课时

三、教学目标

1感悟拟人句,试着运用拟人句。

2积累歇后语,感受汉语言文字的魅力。

3能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介绍“假如我来当老师”的设想;能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并能简要转述别人发言的主要内容;能接纳别人的不同意见,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

四、教师准备

1~3篇有特色的习作范文。

五、教学过程

一、语海拾贝

1自读歇后语,读得正确。

2同桌互读检查,体会歇后语的意思。

3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背诵歇后语。

4全班交流:

你还知道哪些你在课外了解到的歇后语?

5歇后语有些什么用处?

6试着说一段话,用上今天积累的某条歇后语。

二、开心一刻

1自由读一读这则笑话。

2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则笑话。

3笑话不仅能让我们开怀一笑,好的笑话还能给人们带来一些启示。

你从这则笑话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教师小结:

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表达的意思也有不同,我们要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六、布置作业

背诵语海拾贝,感受开心一刻的幽默。

课后反思:

 

第七课时

一、课题:

积累与运用

(一)

二、课时:

一课时

三、教学目标

1感悟拟人句,试着运用拟人句。

2积累歇后语,感受汉语言文字的魅力。

3能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介绍“假如我来当老师”的设想;能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并能简要转述别人发言的主要内容;能接纳别人的不同意见,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

四、教师准备1~3篇有特色的习作范文。

五、习作百花园

1同学们,最近经常有同学找我谈心,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

有的说自己与同学相处遇到了麻烦,很不开心;有的说班上应该多组织参加一些活动,以锻炼同学们的能力;还有的说……非常感谢这些同学,把老师当知心朋友。

这说明平时老师与同学们交流得还不够。

今天老师为大家创造一个机会,诚恳地希望同学们把藏在心中的话说出来。

如果是高兴的事,让同学和老师共同分享;如果有什么不愉快的事,说出来会痛快一些,也许大家能为你解忧;如果有什么困难,就让大家一起来想办法解决。

2了解本次习作的要求。

(1)指名读习作要求。

(2)说说什么是“心里话”。

(3)这段话告诉我们从哪些方面来说心里话,向谁说。

3你有些什么心里话想告诉老师吗?

全班交流,教师点拨选取典型习作材料。

4写作文的“说”不同于一般的告诉。

在写作之前,还要考虑清楚“对谁说”“为什么说”“说什么”“怎么说”。

如果让你把说的话写成文章,你准备怎样表达?

(学生口述作文,教师指导。

5创设安静环境,学生习作。

6好作文是修改出来的。

谁能说说修改作文有哪些方法?

(增加、删除、调整、改错等。

7运用修改符号,自读自改,养成良好的修改作文的习惯。

8师生合作,当面评改,着重指导作文修改的方向和方法。

9小组内互评互改。

引导学生在互评过程中,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学习别人的长处。

同时在评别人作文时自己要学会思考。

10全班欣赏,取长补短。

六、自主阅读园地

1自主选择合作伙伴和方法阅读短文。

2全班交流从故事中体会到了什么。

3说说自己得到别人送来的掌声后的心情。

4勾画并有感情地朗读短文的最后一段,试着背一背。

七、教师小结。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相互交流,畅谈了“假如我来当老师”的设想,这也给老师很多的启示。

在交流中我们还懂得了与人交流时要大胆说,有条有理地说,要善于倾听别人的发言,并能发表自己的意见。

希望你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加强练习,成为能说会道的人。

八、布置作业

写一篇作文,【老师我想对你说】

课后反思:

 

第8课时

一.课题火烧云

二.课时一课时

三.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书写、运用。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晚霞的美丽,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四。

教学重点按提纲背诵第三自然段。

五.教学难点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的特点展开想象。

六。

教学准备教师:

搜集有关火烧云的图片。

学生:

留意观察晚霞。

七.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大自然是美丽而神奇的,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美丽的自然现象呢?

2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去欣赏美丽神奇的火烧云。

(出示火烧云图片并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默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语。

2检查反馈自学情况。

3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观察火烧云的?

(上来——变化——下去)

4你对火烧云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找出课文中相应的段落。

三、精读课文,感受美景

(一)学习第1段

1自由读第1段,霞光照在大地上发生了哪些变化?

2你还能想象出哪些变化?

3霞光照映的地面景色是那么的美,如果你也被这一片霞光所包围着,你的心情会怎样呢?

带着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第1段。

4思考:

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火烧云,而是写了霞光?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从侧面为火烧云的露面作铺垫。

(二)学习第2、3段

1火烧云上来了,霞光使大地的一切颜色都变了,这耀眼的霞光,不仅使地面镀上了一层绚丽的色彩,连天上的云也变得更迷人了。

齐读第2段。

2这句话中哪个字用得妙?

为什么?

(“烧”字用得好。

写出了火烧云的范围之大,气势之宏,色彩之艳。

)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把这些云叫做火烧云。

3自由读第3段。

勾画出写天空颜色的词语。

4天空中是不是只有这些颜色?

从哪句话中可以看出来?

试着用“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种带比喻的形式来说说还可能有哪些颜色。

(苹果绿、橘子红……)

5天空中那么多的颜色交织在一起,能否用恰当的词语来概括出火烧云颜色的变幻呢?

(五颜六色、色彩斑斓……)

6有感情地朗读第3段,读出对火烧云的赞美之情。

(三)学习第4、5、6段

1火烧云色彩如此缤纷,那它的形状变化又怎样呢?

默读描写形状变化的部分,思考:

火烧云的形状变化又有什么特点?

(多:

马、大狗、大狮子;快:

一会儿、忽然、接着)

2“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这马的样子是怎样的?

它是怎样变化的?

它又是怎样消失的?

教师引读。

3你觉得这里什么地方写得好?

为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想象,表达的形象,情景的有趣。

如:

火烧云出现时“马头向南,马尾向西,跪着”的静态美;“腿伸开了,脖子也长了”的动态美等。

4指导朗读:

谁能把这种有趣的情景用朗读表达出来?

5自由读读“大狗”、“大狮子”的部分,你觉得哪里描写得最有趣?

6把自己觉得最有趣的情景有感情地读给同桌听听。

7你觉得天空中还会出现怎样的情景?

请你学着作者的写法,按照“出现(样子)—变化—消失”的顺序说一说。

8火烧云形状的变化是这样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