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373373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最新版)

 

编制人:

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

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

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学校:

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

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

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教案,如幼儿教案、小学教案、初中教案、高中教案、大学教案、其他教案等等,想了解不同教案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tips:

Thisdocumentiscarefullycompiledbythiseditor.Ihopethatafteryoudownloadit,itcanhelpyousolvepracticalproblems.Thedocumentcanbecustomizedandmodifiedafterdownloading,pleaseadjustanduseitaccordingtoactualneeds,thankyou!

  Inaddition,thisshopprovidesyouwithvarioustypesofclassiclessonplans,suchaspreschoollessonplans,elementaryschoollessonplans,juniorhighschoollessonplans,highschoollessonplans,universitylessonplans,otherlessonplans,etc.Ifyouwanttolearnabouttheformatandwritingofdifferentlessonplans,staytuned!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有了兴趣,学习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因此二年级数学老师要积极培养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数学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掌握的技能,作为二年级数学老师你会写二年级数学教案?

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收集有关于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希望你喜欢。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

  教学目标:

  1.加深对表内除法、有余数除法的认识,进一步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

  2.巩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提高混合运算的计算能力。

  3.经历整理过程,构建表内除法、有余数除法间的知识体系,培养思维能力。

  4.在解决问题中感受除法和混合运算的价值,提升学习数学的兴趣。

  目标解析:

  在问题中经历表内除法、有余数除法的整理过程,更有利于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巩固计算的方法;在对比中明辨混合运算的顺序,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小括号的作用,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1.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巩固有余数除法试商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余数为什么要小于除数。

  2.巩固同级、不同级及带小括号的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深化对运算及其之间关系的理解,提高计算的能力。

  教学难点: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整理除法相关知识,逐步学会整理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揭示课题

  

(一)游戏活动:

  教师选12个小朋友上台。

  1.分组。

  让其他同学给他们分分组,要求每组人数同样多,且每组不止1人。

  (可以每组2人,分成6个组;可以每组3人,分4个组;可以每组4人,分3个组,可以每组6人,分2个组。

  2.抢答。

  分好组后,开始抢答游戏。

  (课件依次演示:

  七八()()三十()八十一四八()54÷9=()35÷()=7()÷8=9()÷2=5

  

(二)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一起复习除法的有关知识。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

通过活动形式,既引导学生复习已学的知识,即除法的意义和乘法口诀,从而揭示课题,又调动学生参与复习的积极性,提高复习的效率。

  二、回顾梳理,构建联系

  

(一)复习表内除法和有余数除法

  1.课件出示:

  

(1)16枝铅笔,装在4个盒子里,平均每盒装多少只?

  

(2)16枝铅笔,每8枝装一盒,需要几个盒子?

  (3)16枝铅笔,装在7个盒子里,平均每盒装几枝?

还剩几枝?

  2.学生分析后列式并计算。

  3.学生汇报

  

(1)三道题如何列式,为什么用除法列式?

  

(2)计算时用什么乘法口诀?

  (3)第三题余数是多少?

余数与除数有什么关系?

  4.学生自主提问。

你还能提出什么除法问题?

并解答。

  例如:

每3枝装一盒,至少需要几个盒子?

  5.说一说:

表内除法与有余数除法的异同。

  6.练一练:

  

(1)出示习题:

如果每枝铅笔8角,小英带了6元钱,她最多能买几枝?

还剩多少钱?

(列式并用竖式计算)

  

(2)汇报交流,并说说用竖式计算的注意事项。

  (3)比较:

60÷8=6(枝)……12(角)60÷8=7(枝)……4(角)

  让学生通过对比,明白第一种错误的原因,为什么不能剩余12角,(因为12角里面还有1个8角,还能买一枝铅笔。

)从而进一步理解为什么余数一定要小于除数。

  设计意图: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将表内除法和有余数的除法串在一起,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经历知识的整理过程,更好地理解除法及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进一步提高计算的能力。

  

(二)复习混合运算。

  1.课件出示:

128-64+366+18÷348÷8×68×(36-29)64-40÷8

  

(1)说一说:

先请学生说说这些混合运算的顺序。

  

(2)分一分:

让学生将这些算式按运算顺序进行分类。

  如:

第一类:

128-64+3648÷8×6

  第二类:

64-40÷86+18÷3

  第三类:

8×(36-29)

  (3)根据分类结果分别计算。

并让学生自己尝试举出类似的例子。

  2.练一练:

  

(1)课件出示:

18-6÷3(18-6)÷318÷6×318-6×3

  

(2)学生计算。

  (3)汇报交流计算方法:

先看运算顺序,然后计算。

  设计意图:

混合运算的重点是先看运算顺序,因此在复习前出示三类不同的混合运算让学生说运算顺序再分类,既突出运算顺序的重要性,又给学生复习混合运算指明了方向,在此基础上,通过有针对性的练习进一步提高混合运算的计算能力。

  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一)基础练习。

  1.完成练习二十二第1题。

  结合直观图巩固对除法及有余数除法意义的理解,沟通两者间的关系。

  2.完成练习二十二第2题。

  巩固除法竖式计算的方法,强化试商的技能。

  3.完成练习二十二第3题。

  以说出“先算什么,再计算”的方式,突出对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巩固,同时培养认真审题的能力。

  

(二)实践应用。

  1.40个图形如下排列:

……第34个图形是(),40个图形中有()个。

  2.小晨准备用一星期(7天)看完一本60页的图书,第一天看了12页,剩下的平均每天看几页?

  设计意图:

本环节复习题的选择突出了不同层次,由简单巩固到实际应用,不仅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还充分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四、畅谈收获,总结提升

  谈话: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掌握了哪些知识?

学会了哪些方法?

还有哪些疑问?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

  教学目标:

  1、能读懂统计图表,并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自主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孩子的探索精神,并让学生不断地收获成功的喜悦。

  2、让学生体会统计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同时渗透健康教育,让孩子从小养成合理睡眠的好习惯。

  3、通过小调查活动让学生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读懂统计图

  教学难点:

  在统计图表中获取信息

  教具准备:

  电脑课件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1)奥运会掀起了全民健身的热潮,少儿频道要举行一次儿童体育比赛,可是应该赛什么呢?

这可把董浩叔叔难住了!

我们一起帮帮他好吗?

  

(2)出示二

(2)班同学最喜欢的体育项目统计图、学生观察。

  二、探索新知

  1、导入:

出示统计图,你们认识它吗?

  这个统计图会说话,它能告诉我们许多数学信息,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读统计图表。

(板书课题)

  2、读二

(2)班同学最喜欢的体育项目统计图。

  ①请看大屏幕,从图上你能知道或调查的是什么内容吗?

你从哪知道的?

  ②最喜欢是什么意思?

  调查项目每人只能选一个最喜欢的

  ③仔细观察,这幅统计图还告诉了我们什么信息?

(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同桌说一说。

  ④学生汇报。

  ⑴踢毽子、踢球、游泳、跳绳,这些词表示体育项目的名称。

  ⑵0、1、2„„16,这些数表示具体“人数”,人是单位名称。

  ⑶每行都有16个格子,1格代表1个人,1格代表一个单位。

  ⑷用直条的长短表示最喜欢某种体育项目的人数是多少?

(汇报)„„

  ⑤教师小结。

  3、预测

  董浩叔叔看到这个统计图,你猜他会决定举行什么比赛?

为什么?

  4、体会统计图的优点。

  5、读二

(1)班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统计图。

①比较两幅统计图有什么区别并小结。

②读统计图并体会统计图的好处。

③小结④预测。

  到了20XX年8月份时,猜一猜喜欢哪一项电视节目的人会更多?

教师提问:

到时候我们再统计同学们最喜欢的电视节目,统计图会发生什么变化?

  三、读奥运获金牌情况统计表

(1)导入

  

(2)出示统计表,说说从统计表中你知道了什么?

你又想到了什么?

(小组交流)

  (3)汇报a.你知道了什么?

  b.你觉得中国的运动健儿怎么样?

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四、小调查

  1、师:

同学们正处在长身体的阶段,要想身体好,必须有合理的饮食,适当的运动,还要有充足的睡眠。

不知道咱们班的同学每天的睡眠时间大约有多长呢?

是不是有充足的睡眠呢?

谁来说说看,你每天大约睡几个小时呢?

(指名汇报)

  2、大家想不想了解全班同学的睡眠情况,并亲手制作统计图呢?

请看书本第88页的“小调查”:

课前,我们已经调查、统计了全班同学的睡眠时间情况,并完成了统计表。

  3、现在请每个同学拿出水彩笔,独立完成书本上的统计图。

比一比,哪些同学完成得最快!

(教师巡视指导)

  4、展示并进行汇报、交流。

  5、你们知道吗?

一般10岁左右的儿童,每天应保证10个小时的睡眠。

你觉得咱们班的同学是不是都有着充足的睡眠,如果没有,你想说些什么?

(合理化建议)

  五、延伸

  师: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用到了统计图表,你们见到过哪些统计图表呢?

  师:

同学们见识可真广,老师也从网上找到了一些统计图表。

来看看,看我们还能读到些什么?

  课件展示各种统计图表:

有折线形的、条形的、圆形的、地图形的。

  统计图的花样可多了,今后我们会继续学习统计知识,有兴趣的小朋友课后可以收集一些统计图表自己研究研究看能发现些什么?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能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创造活动中,建立起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难点:

  用学生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妈和老师比,谁高?

谁矮?

  高多少?

矮多少?

比划一下。

你能知道具体高多少,矮多少吗?

  “高多少”,“矮多少”其实是在比较人体的长度,这就要使用长度单位。

  二、探究新知

  

(一)统一长度单位

  当古代的人们没有发明长度单位的时候,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出示例1情境图。

)观察这些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说:

古人用张开的手臂丈量石头的宽度,以一

  拃或脚长为标准量物体的长度。

  你觉得他们的这些方法怎么样?

  教师小结:

其实,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携带着几把尺子。

一拃(zhǎ)、一步、一庹(tuǒ)都能测量物体的长度,几千年前的古人就想出了很多这样的方法来测量物体。

现在我们就用一拃作单位,量一量桌子的长度。

(师生共同测量课桌的长。

  教师提出疑问:

我量了只有3拃。

我们量的都是同样的课桌,为什么量的结果不一样呢?

  让学生充分发表看法,使他们逐步明白:

每个人一拃的长度不同,进行测量后,量的结果也不同。

  追问:

要怎样才能得到相同的结果呢?

你有什么好的方法?

  教师小结:

因为测量选用不同的标准,它们的长度单位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

这就需要统一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长度

  

(二)整体感知,认识厘米

  1.观察尺子,认识刻度

  这些竖线有的长有的短,我们把它叫做刻度线。

每一个数字都对着一条比较长的刻度线,第一个数字是O,我们就把这条刻度线叫做刻度O。

后面的呢?

(刻度1……)让我们来读一下这些刻度。

  尺子上有这样的字母——cm,也有的同学的尺子上是“厘米”两个字,其实cm就

  表示厘米的意思。

“厘米”是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

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

  2.认识1厘米。

  教师指出:

这个刻度0很重要,它就像起跑线一样,表示从这里开始。

从刻

  度0到刻度1的长度就是1厘米。

(板书:

1厘米)

  尺子上还有哪一段的长度也是1厘米呢?

谁上来指指看?

  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加手势):

从刻度2到刻度3之间这一大格的长度是l厘米,从刻度3到刻度4之间这一大格的长度也是1厘米,从刻度4到刻度5呢?

我们发现了什么?

(每一个大格的长度都是1厘米。

)因为每个大格的长度都一样,所以我们在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时才有了统一的标准。

  同学们你们觉得1厘米的长度怎么样啊?

(很短。

)是呀,1厘米确实很短。

  追问:

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呢?

(让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课件呈现食指的宽度、田字格的宽度、图钉的长度。

  用1厘米来说一句话:

我们的食指宽大约是1厘米。

你也能用l厘米说一句话吗?

  3.认识几厘米。

  师:

刚才同学们认识了1厘米,那现在老师要增加难度了,看从0到3的长度是几厘米,从O到7呢?

  4.教学例3(量一量)。

  

(1)先拿出课前准备好的

  纸条,用手比划下它的长度,说说它可能是几厘米,教师边讲解边示范:

把尺的刻度O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纸条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提醒学生注意在测量时要把尺子平放在要测量的物体边上,沿着物体的直边来量,量时要按紧尺子。

  

(2)如果尺子坏了,最小的刻度是2,你还能量出这张纸条的长度吗?

怎么量?

(把尺的刻度2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把大数减小数,就是这张纸条的长度。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4页的“做一做”。

  让学生看刻度尺,说出铅笔的长度,再说说是怎么想的。

  2.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1题。

先估一估大约几厘米,再量一量。

  3.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2题。

  看着尺子上的刻度,说出手掌的宽和一拃的长大约是几厘米。

  说明:

接近8厘米的,我们说它大约是8厘米。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数学课,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你想说什么

  板书设计:

  统一长度单位认识厘米

  测量时,标准不同,结果就不同—,统一长度单位厘米cm

  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

  量法:

把尺的刻度O对准物体的一端,这个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

  一、引入课题。

  播放《如果你在野外迷了路》配音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听后谈感受与收获,引出并板书课题:

辨认方向。

  二、调动原有经验,感知现实中的新方向。

  

(一)、复习。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哪四个方向?

(东、南、西、北)你能在教室里辨认吗?

如果到了一个新环境,你怎样辨认这些方向?

(观察太阳、树木、利用指南针……)

  

(二)、探究新知。

  1、你还听说过哪些方向?

(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如果有学生说出南东、北东、南西、北西,教师也应有意识地对应板书。

  2、借助人们生活语言习惯,统一对方向的描述性词语。

  3、活动体验一:

让学生尝试在教室里指一指东南方向,并思考:

为什么把这个方向称之为东南呢?

  学生可小组内交流,然后指名汇报,总结:

东方与南方的中间,是东南方。

  以同样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辨认东北、西南、西北三个方向。

  (三)、深化体验。

  1、活动体验二:

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说一说你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分别是哪位同学。

学生先自主找一找,再指名汇报。

  2、活动体验三:

指名两位同学到讲台前,让其他同学说一说学生甲在学生乙的什么方向?

学生乙在学生甲的什么方向?

然后思考讨论交流:

同是两位同学,但对他们位置的描述却不一样,这是为什么呢?

使学生真切体验到方向的相对性。

  二、生活经验升华,探究地图新方向。

  

(一)、复习。

  教师出示方向板(小黑板出示)谁能在老师的方向板上标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指名板演。

总结强调:

方向板上的方向特点。

  

(二)、探究新知。

  1、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在方向板上标出其余四个方向。

学生可小组交流合作、互相帮助,教师巡视指导,最后汇报总结,展示自己制作的方向板。

  2、出示课本第22页的教学挂图,让学生借助方向板辨认并口述各种建筑物分别在学校的哪个方向?

  完成“认一认”。

  3、深化感知。

说一说动物园在学校的哪个方向?

学校在动物园的哪个方向?

  三、拓展应用。

  1、指导学生完成第23页“练一练”的第1题。

  教师先让学生说一说在地图上看到了什么?

这是哪个国家的地图?

学生回答后,教师可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强调向北的方向标,然后进行辨识方向的训练。

  2、指导学生完成第23页“练一练”的第2题。

  先让学生小组内互说,再全班交流。

  四、全课小结。

  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你有什么收获?

你对自己的表现有什么评价?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能力点:

  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的能力。

  德育点:

  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

  各种尺子、硬币、回形针、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

妈妈需要买一截松紧带,需要多长呢?

老师量过了,和你们桌上的小棒一样长,请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实物量一量。

  学生汇报量的结果。

  问:

奇怪了,同样长的松紧带,可你们量出的结果怎么不一样呢?

  师:

如果我们要得到一个统一的结果,用什么工具量呢?

  生:

尺子。

  二、自主探究:

  1、认识1厘米。

  拿出直尺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汇报。

  A、数,按顺序读一读。

问:

最左端是几?

尺子上的零表示什么?

叫零刻度。

  B、线,有长有短,叫刻度线。

  C、字母“cm”,表示厘米,厘米是一种常用的长度单位。

  一厘米有多长?

(尺子上0刻度到1刻度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

  找出自己尺子上的1厘米。

还有哪段是1厘米?

你发现了什么?

(每一大格都是1厘米)

  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是多长。

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

  2、认识几厘米。

  师:

我们知道1厘米有多长,那2厘米、3厘米……又是多长?

  问:

2个1厘米是几厘米?

4厘米里有几个1厘米?

你能在尺子上指出6厘米的一段吗?

  3、用厘米量。

  举起蓝纸条,估计一下他大约是几厘米?

  用尺子量一量。

填在书上。

  量松紧带的长。

  三、拓展运用:

  1、判断下面的量法对吗?

说明理由。

  

(1)没对准0刻度线的。

  

(2)正确的。

  (3)不是从零刻度量的。

  2、如果尺子的前面断了,看不到0刻度线,怎么办?

  3、小组合作量指定物体长度。

  4、老师想量手腕一圈的长度,用直尺量不方便,你有好的方法吗?

(介绍各种尺子)

  5、选择尺子和自己感兴趣的物体量一量。

  课外搜集资料:

你还知道哪些长度单位?

  数学教案终于写完毕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