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高考历史 考点一遍过 专题01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374884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60.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战高考历史 考点一遍过 专题01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备战高考历史 考点一遍过 专题01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备战高考历史 考点一遍过 专题01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备战高考历史 考点一遍过 专题01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备战高考历史 考点一遍过 专题01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备战高考历史 考点一遍过 专题01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备战高考历史 考点一遍过 专题01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备战高考历史 考点一遍过 专题01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备战高考历史 考点一遍过 专题01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备战高考历史 考点一遍过 专题01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备战高考历史 考点一遍过 专题01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备战高考历史 考点一遍过 专题01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备战高考历史 考点一遍过 专题01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docx

《备战高考历史 考点一遍过 专题01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战高考历史 考点一遍过 专题01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备战高考历史 考点一遍过 专题01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docx

备战高考历史考点一遍过专题0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专题0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一、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1.王位世袭制:

王位有时父子相传,有时兄终弟及。

2.王权特点:

国家大事通过占卜来决定,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3.行政管理制度

(1)中央:

设相、卿士等,掌管政务。

(2)地方:

封侯和伯,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

二、西周的分封制

1.背景: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

2.目的:

巩固周王室的统治。

3.内容

对象

周王把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

义务

诸侯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

权利

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实行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

封国

鲁、齐、燕、卫、宋、晋等

4.影响

(1)积极影响

①前期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稳定了当时的政治秩序,使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②传播了周文化,有利于形成统一的文化,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消极影响

后期诸侯国势力日益壮大。

随着实力的变化,诸侯国之间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现象,周天子的权威逐渐被削弱。

5.瓦解

随着诸侯国势力的日益壮大,到西周后期,周王室衰落,分封制遭到破坏。

三、西周的宗法制

1.含义:

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2.目的:

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3.内容

(1)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最大的特点)

(2)确立严格的大宗和小宗体系,周王王位由嫡长子继承,为大宗;其他儿子分封为诸侯,诸侯相对于天子来说,是小宗,但在自己的领地内却是大宗;诸侯与卿大夫、卿大夫与士的关系依此类推;大宗可以命令和约束小宗。

4.作用

(1)有利于凝聚亲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地结合在一起。

(2)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关系,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5.深远影响

(1)利:

形成尊宗敬祖、尊老爱幼的浓厚亲情观,有利于社会安定和民族凝聚力的形成。

(2)弊:

导致特权思想严重,等级制度森严;人们崇尚权威,家长制盛行,缺乏反抗精神;裙带作风盛行,不利于民主法制的发展。

考向一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分封制的区别与联系

(1)王位世袭制是夏朝开创的一种制度,体现了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的特点,存在于中国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直到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才得以结束。

(2)分封制是周朝将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被封诸侯具有一定的权利,同时又对周天子负有一定的义务。

被分封的并不都是具有王族血缘的诸侯。

(3)宗法制是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权力和地位,以保证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它以血缘关系为维系政治统治的纽带,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4)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基础和核心,最高统治权即王权的确立及传承运作和地方各级统治权的确立及传承运作,均依附于嫡长子继承制。

宗法制基础之上的王位世袭制和分封制,构建起了从上到下、从中央到地方的严密统治网络。

【典例引领】(2018年湖南郴州模拟)西周天子祭王父曰皇祖考,源于古时为国者一姓,余民庶附,祭祖乃天子专职,只有君王天子有祖庙,而余人只能祭于宗室、宗庙,故而祭君王天子之父加一“祖”字,曰皇祖考。

这一现象可用来考证西周时期

A.家族宗法观念源远流长

B.血缘亲疏影响政治地位

C.祭祀意在宣扬君权神授

D.王权与族权紧密相结合

【参考答案】B

【技巧点拨】宗法制是依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分配政治权力的制度,是周人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制度。

宗法制按照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确立严格的大宗、小宗关系,通过规定宗族内严格的等级制度,以此确定在国家权力分配中的地位,避免因权力分配不均和继承问题导致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从而起到“定纷止争”的作用。

因此,在西周宗法制下,大宗与小宗之间的关系不仅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

通过实行宗法制,在保证各级贵族垄断政治权力和特权地位的基础上,调节贵族之间的矛盾,稳定统治集团的内部关系。

考向二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王权和神权结合

最高统治者自称天子,统治者把自己的行为说成是天的行为,国家大事都通过占卜来决定,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中国古代的早期国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宗法制是早期政治制度的核心,族权和政权紧密结合,家国同构,亲贵合一。

官僚都是贵族,有封地而无薪俸(贵族政治),下级向上级纳贡。

(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无论是商朝的方国,还是周朝的封国,自治权都很大,天子的身份只是“共主”,对诸侯下属的领地并无实际的治权,与秦始皇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下的皇权相比,王权十分有限。

(4)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具有相对的延续性和稳定性

【典例引领】(2018年河南南阳高三检测)有学者认为:

“西周的封建社会,从纵剖面看,是一个宝塔式结构,王室之下,有几级的封建;从横切面来看,统治阶级中,也存在着以亲属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

这说明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天下为公

B.家国一体

C.中央集权

D.官僚政治

【参考答案】B

【技巧点拨】在古代中国,宗族不但是生产和其他社会活动最基本的单位,而且与国家行政系统相结合,构成了我国独具特色的家国一体的政治结构。

西周的宗法制和分封制既具有牢固的血缘关系,又具有浓厚的专制色彩。

随着历史的发展,宗法制度的某些原则,如王位嫡长子继承制、贵族世袭爵位、父权家长制等,逐渐演变为封建的宗族制度,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1.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宗法制的叙述。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宗法制体现了大宗小宗具有相对性

B.宗法制有一套相对完整的制度规范

C.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最大的特征

D.分封制和宗法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

2.西周由周公开始将远古到殷商的原始礼仪加以大规模的整理、改造和规格化,确定了一整套典章、制度、规矩、仪节,成为对中国传统文化、宗教思想影响至深的“周礼”。

这主要说明“周礼”

A.植根于原始礼仪和宗教

B.源于周公加强皇权的需要

C.是儒家思想的集中体现

D.现实导向和继往开来的特点

3.“自春秋以来,楚国率先突破诸侯公、侯、伯、子、男序列的局限,自称为王,跟原来的宗主周王齐列。

到了战国时期,各国君主先后都变成了王,而七雄中的强者也有了秦与齐并称东、西帝的提议。

”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天下共主的时代已来临

B.普天之下,莫非王士

C.分封制度体系趋向崩溃

D.兼并战争促进社会进步

4.武王伐纣后,曾封纣王之子武庚于殷,并封霍叔、管叔、蔡叔(均为武王之弟)于其地附近以为监视,是为西周第一次分封;周公平定三监之乱(三监与武庚联合叛乱)后实行第二次分封,如封武王之弟康叔于卫,封王室贵族召公于燕,封功臣姜尚于齐。

西周的两次分封均

A.加速了民族交融和华夏族形成

B.确保了贵族权力的有效承袭

C.促进了边远地区的开发与建设

D.有效防止了殷商旧族的叛乱

5.夏商时期的民居多数沿袭原始社会后期的穴居形式。

但是宫室建筑却已建于地面之上,且都城布局均以宫城为中心,对称布置。

这反映了

A.经济发展水平极端低下

B.城市布局体现皇权至上

C.古代都城模式已经定型

D.礼制观念影响城市建设

6.西周时期规定了贵族列鼎的数量和鼎肉食的种类,王九鼎、诸侯七鼎、卿和大夫五鼎,士三鼎,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生产力水平低,物质资料有限

B.当时已有严格的等级秩序

C.规范各阶层的政治和生活准则

D.为了维护其专制统治

7.商朝人祭祖对象广泛,从高祖到先公、先王、先妣,从直系到旁系再创异族功臣,虽然有亲疏之别,祭祀用品也有多寡之分,但他们都受到商朝人的祭祀,材料所述现象

A.彰显了中华民族的美德

B.表明宗法制已经形成

C.说明祭祖与专制王权密切

D.反映了社会等级森严

8.许倬云先生的《万古江河》中提到:

“除了军事与经济资源的互为挹注(从有余的地方取出来,以补不足),这些封君与周王室之间,也依仗宗族纽带,用祖先崇拜的繁缛礼仪,以朝贡、觐见、馈赠、通婚、封赏……不断加强亲戚之间的关系。

”这反映了西周的政治机制

A.有利于稳定社会政治秩序

B.有利于西周中央高度集权

C.有利于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

D.有利于边疆的开发与拓展

9.有学者认为商周祭祖动机不同,前者出于对祖先神秘而伟大的神性力量的尊崇和敬畏,祈求得到祖先的保佑;而西周祭祖既是为了得到祖先福佑,也是为了敬宗睦族,张扬孝德。

该学者认为从商到周祭祖动机的变化反映了

A.商代政治具有王权与神权相结合的神秘色彩

B.西周的祖先崇拜具有世俗化特点

C.西周的祖先崇拜已经取代了商代的神灵崇拜

D.商、周两朝都崇尚对祖先的崇拜

10.商朝信仰天帝的权威,《礼记》则有“君天下曰天子”的记载,唐代经学家孔颖达对此的注释“是上天之子,又为天所命子养下民”。

由此可见周朝“礼”的文化

A.有效维护了分封制和宗法制

B.为周取代商提供了社会基础

C.使神权王权的结合更为密切

D.为强化王权提供了理论依据

1.(2018年全国新课标卷Ⅱ)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这一记载意在说明

A.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

B.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

C.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D.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

2.(2018年浙江选考)有学者在研究中国早期国家时注意到:

周“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

”这表明

A.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

B.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

C.以分封制构架国家垂直管理地方形式

D.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

3.(2017年全国新课标卷Ⅰ)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

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

分封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答案

【考点冲关】

1.【答案】B

【解析】从材料中《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反映的“弟及”“子继”、《丧服小记》反映的大宗和小宗之别、《左传·桓公二年》所反映的等级关系、《春秋左传》反映的嫡长子继承制来看,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宗法制有一套相对完整的制度规范,故答案为B项。

材料中只有《丧服小记》涉及大宗小宗之分,排除A项;《春秋左传》涉及嫡长子继承制,且不能反映是“最大的特征”,排除C项;《左传·桓公二年》涉及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排除D项。

2.【答案】D

3.【答案】C

【解析】材料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称王、与周王齐列的现象,这说明当时周王室衰落,本质上体现了分封制瓦解,故C正确;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不是天下共主,故A错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并不能体现王室衰落、诸侯争霸,故B错误;材料不能反映兼并战争促进社会进步的问题,故D错误。

4.【答案】A

【解析】西周分封制下分封殷商后裔为诸侯,同时封同姓亲族为诸侯,到各地建立诸侯国,这些措施有利于将中原文化带到各地,推动民族交融和华夏族的形成,故答案为A项。

确保贵族权力有效承袭的是宗法制,排除B项;第一次分封没有推动边远地区的开发与建设,排除C项;三监之乱表明第一次分封未能防止叛乱的发生,排除D项。

5.【答案】D

【解析】材料信息是夏商时期民居多数是穴居形式,而都城中心的宫室建筑却建于地面之上。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是上下尊卑的礼制的反映,故D项正确;经济发展水平低下是民居采用穴居形式的原因,但不是材料反映的本质,故A项错误;夏商时期没有皇权专制,故B项错误;C项说法错误。

6.【答案】B

【解析】西周时期“王九鼎、诸侯七鼎、卿和大夫五鼎”等反映的是等级森严的等级秩序,所以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西周时期已有严格的等级秩序,B符合题意;A在材料中并没有明确的体现,不符合题意,排除;C是表面现象而非实质问题,不符合题意,排除;西周时期权力尚未集中,还不是专制统治,D不符合题意,排除。

7.【答案】A

【解析】材料“从高祖到先公、先王、先妣,从直系到旁系再创异族功臣,虽然有亲疏之别,祭祀用品也有多寡之分,但他们都受到商朝人的祭祀”,说明过去注重中华民族美德的培养,A正确;B是西周时期形成的;C中“专制王权”在商朝时未形成,错误;D不符合材料主旨。

8.【答案】A

【解析】封君与周王室之间,通过各种方式不断加强亲戚之间的关系,这说明分封制有利于维护稳定的社会秩序,故A项正确;西周时期中央没有高度集权,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民族关系,故C项错误;材料说的是封君与周王室的关系,故D项错误。

9.【答案】B

10.【答案】D

【解析】材料“是上天之子,又为天所命子养下民”强调的是君主代表天在治理百姓,体现了对王权的神化,以达到强化王权的目的,D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分封制和宗法制,A不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周礼的相关内容,是在周建立后才有的,B不正确;材料所述的“周礼”借助天以神化王权,不是要密切王权和神权的关系,C不正确。

【直通高考】

1.【答案】A

【解析】商汤认为野外捕鸟之人设的四面密实的网会将鸟兽杀绝,所以采取了“去其三面”的做法,这表面看是对鸟兽的仁慈,不赶尽杀绝,实际上《史记》的作者司马迁有意在说商汤能够建立商朝是其仁德的结果,故选A;夏商时期我国华夏族居民大多已经过上定居的生活,所以农耕应该是主要的经济活动,故B不符合史实;保护生态环境不是题目的主旨,而且题干没有说到商朝建立之后的事情,故排除C;题干提到的是商汤的举动与夏商更替的关系,而不是资源争夺,故排除D。

2.【答案】D

【解析】由材料“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可以得出,西周建立之后,其分封的诸侯国主要有功臣和宗室贵戚统领,故选D;当时是贵族政治体制,故A不符合史实;材料说的是诸侯国不是以素养作为依据的,而且也不是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故排除B;分封制不是构建的国家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故C不符合史实。

3.【答案】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