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之生物趣闻共22套26页.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375348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之生物趣闻共22套26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中生物之生物趣闻共22套26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中生物之生物趣闻共22套26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中生物之生物趣闻共22套26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中生物之生物趣闻共22套26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高中生物之生物趣闻共22套26页.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高中生物之生物趣闻共22套26页.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高中生物之生物趣闻共22套26页.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高中生物之生物趣闻共22套26页.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高中生物之生物趣闻共22套26页.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高中生物之生物趣闻共22套26页.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高中生物之生物趣闻共22套26页.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高中生物之生物趣闻共22套26页.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之生物趣闻共22套26页.docx

《高中生物之生物趣闻共22套26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之生物趣闻共22套26页.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生物之生物趣闻共22套26页.docx

高中生物之生物趣闻共22套26页

本套资源目录

2019高中生物之生物趣闻为什么甘薯适宜熟吃却不宜生吃素材

2019高中生物之生物趣闻为什么藕断后丝仍相连呢素材

2019高中生物之生物趣闻会发光的鱼素材

2019高中生物之生物趣闻公鸡为什么能及时报晓素材

2019高中生物之生物趣闻动物也有是非和道德观素材

2019高中生物之生物趣闻带电的海洋动物素材

2019高中生物之生物趣闻植物芳香防病治病素材

2019高中生物之生物趣闻海马并不是雌雄同体海马只是雄性孵化素材

2019高中生物之生物趣闻玉米与降素材

2019高中生物之生物趣闻玉米籽粒行数为什么多数都成双行呢素材

2019高中生物之生物趣闻米蛀虫为什么不会干渴而死素材

2019高中生物之生物趣闻苍蝇的测毒奇能素材

2019高中生物之生物趣闻苍蝇网拍拍打十有八九就能把苍蝇打死素材

2019高中生物之生物趣闻蚊子在黑暗中是怎样找到人的呢素材

2019高中生物之生物趣闻蚊子爱叮哪些人呢素材

2019高中生物之生物趣闻蚕豆病素材

2019高中生物之生物趣闻蛇会不会咬人素材

2019高中生物之生物趣闻蜘蛛巧织的“警告”丝网素材

2019高中生物之生物趣闻蝉为什么要“唱歌”素材

2019高中生物之生物趣闻蟑螂几乎是全人类的公敌那么怎样对付蟑螂呢素材

2019高中生物之生物趣闻鸟雀昆虫唾液可刺激植物生长素材

2019高中生物之生物趣闻鸭为什么不孵蛋素材

为什么甘薯适宜熟吃,却不宜生吃

甘薯除含水分、糖类和维生素以外,主要成分是淀粉。

生甘薯的淀粉粒外面包着一层坚韧的膜,你生吃的时候,淀粉酶就很难跟淀粉接触,没法把它水解,胃肠不能很好消化,只能吸收一些糖分和维生素。

这样,几乎所有的淀粉都被浪费了。

甘薯蒸熟或烤熟以后,包在淀粉粒外面的膜破裂了,你吃的时候,淀粉酶就能够充分地跟淀粉发生作用,生成麦芽糖,味道比生甘薯更甜。

甘薯的蛋白质含量高于胡萝卜、白箩卜、冬瓜、南瓜、黄瓜等等,而且还含有一般谷物所没有的抗坏血酸(维生素C)。

 

为什么藕断后丝仍相连呢

当你把藕掰断或吃生藕的时候,就会从藕茎里拉出长长的藕丝。

《采莲曲》中的“折藕爱连丝”,成语中的“藕断丝连”,说的都是折不断的藕丝。

为什么藕断后丝仍相连呢?

藕是莲的地下茎,叫做根状茎。

在整个莲的身体里,其实不只是藕中有丝,其他部分,比如叶、叶柄、花梗和莲蓬折断以后,也都有丝相连着。

原来,植物生长的时候,需要有运送水和溶于水中的无机盐的系统。

植物的运输系统,主要是导管,它是一些空心的筒形细胞上下连接而成的。

导管内壁细胞的形状各不相同,有球形的、环形的、梯形的、星形的、网形的等等。

这样看,导管的形态也是多种多样的。

藕茎里用来输送水分的导管内壁上有一层叫次生壁的组织,形成环形和螺旋形的花纹,有维护导管的作用。

其中,螺旋形花纹的木质纤维素,具有一定的弹性,藕或花梗被折断的时候,螺纹导管在一定程度上会象弹簧似的被拉长而不断,这样就能抽出十多厘米长或者更长的丝来啦。

 

会发光的鱼

  在海洋世界里,无论是广袤无际的海面,还是万米深渊的海底都生活着形形色色、光怪陆离的发光生物,宛如一座奇妙的"海底龙宫",整夜鱼灯虾火通明。

正是它们给没有阳光的深海和黑夜笼罩的海面带来光明。

事实上,在黑暗层至少有44%的鱼类具备自身发光的本领,以便在长夜里能够看见其他物体,方便捕食,寻找同伴和配偶。

  有些鱼类发光,例如我国东南沿海的带鱼和龙头鱼是由身上附着的发光细菌所发出的光,而更多的鱼类发光则是由鱼本身的发光器官所发出的光。

烛光鱼其腹部和腹侧有多行发光器,犹如一排排的蜡烛,故名烛光鱼。

深海的光头鱼头部背面扁平,被一对很大的发光器所覆盖,该大型发光器可能就起视觉的作用。

鱼类发光是由一种特殊酶的催化作用而引起的生化反应。

发光的萤光素受到萤光酶的催化作用,萤光素吸收能量,变成氧化萤光素,释放出光子而发出光来。

这是化学发光的特殊例子,即只发光不发热。

有的鱼能发射白光和蓝光,另一些鱼能发射红、黄、绿和鬼火般的微光,还有些鱼能同时发出几种不同颜色的光。

例如,深海的一种鱼具有大的发光颊器官,能发出蓝光和淡红光,而遍布全身的其他微小发光点则发出黄光。

鱼类发光的生物学意义有四点:

一是诱捕食物,二是吸引异性,三是种群联系,四是迷惑敌人。

 

公鸡为什么能及时报晓?

科学家经过长期观察和研究,证明生物体内有一座奇妙的“生物钟”,指挥着生物的行为。

生物的节律周期是这种生物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在大自然的光照、气温、湿度、气压、潮汐等各种因素不断影响下,生理上不断调节,逐渐形成了生物的昼夜和季节性的节律。

鸡的“生物钟”藏在哪里呢?

最近,日本科学家对鸡进行研究和试验,第一次发现和证实了:

鸡的“生物钟”长在鸡的松果体细胞里。

松果体在大脑和小脑之间,是一个松果形状的小内分泌器官。

一到黑夜,它就分泌出一种叫黑色紧张素的激素,来抑制鸡的活动。

如果给鸡埋上装有黑色紧张素的胶囊,鸡就入睡了。

 

动物也有是非和道德观

  英国《奥秘》杂志曾报道,诸如黑猩猩一类的灵长目高等动物,也同人类一样具有一定的是非和道德概念。

美国艾莫里大学研究中心的动物学专家迪戈尔博士研究发现,黑猩猩也有“知恩图报”的“感恩观”。

试验证实,平时黑猩猩甲常把食物分给黑猩猩乙,当乙拥有食物时,也会无私地分给甲以作报偿。

此外,受欺侮的猩猩常受到同伙的爱抚,幼小或体弱的猩猩在类群中会得到“正义”的保护。

 

带电的海洋动物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少不了要和电打交道,但你听说过有一些鱼类也具有专门的发电器官吗?

目前已知世界上能发电的鱼有500多种,而人还只研究了20多种。

就拿电鳐来说吧,电鳐是海洋中能发电的鱼,它是沿海常见的一种软骨鱼类。

电鳐的发电器官在身体中线两旁,它能放出80伏特的电压,最高可达200伏特。

电鳐身上的发电器官,有许多是由肌肉纤维演变成电板,电鳐体内有200万块电板,虽然单个电板的电压不高,但是把它们串联起来,就会产生很高的电压。

电鱼的特殊本领早就引起人们的注意。

早在古希腊和罗马时代,人们就利用电鳐的电力来医治疾病。

19世纪,意大利物理学家伏特以电鳐的发电器官为模型,设计出最早的伏打电池。

由于这种电池是根据电鱼的天然发电器官设计的,所以又叫"人造电奇观"。

伏打电池

是世界上第一个直流电源。

近年来,人们仿照放电鱼的发电器官,制造出"电子手"、"电子腿"等。

这些仿造生物制造的电子产品,运用于工业生产和医疗救护上,极大地减轻了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生产力。

 

植物散发的芳香

你听说过吗,植物散发的芳香,不仅能杀死细菌,保护自己,抵御病害,还能够为人们防病和治病哩!

我国远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就已经利用花的香味了。

那时候,宫廷和民间盛行熏香,用香汤沐浴,用香球、香囊挂在庭园里,利用花香来驱虫,来调节人的心情。

端午节,民间有一种风俗,在家门口悬挂艾叶,这是由于艾叶散发的芳香气味,使人提神醒脑,对周围空气有消毒、杀菌作用。

用艾叶提炼的艾油,有消炎、杀菌、抗疟、驱蛔虫和止血等作用。

现代科学的研究证明,植物除了能分泌杀菌素以外,杉树、松树、枞树、桉树等还能散发出一种芳香的萜烯类气态物质〔萜tiē〕,比如松节油、薄荷油等都是含有萜的物质。

这类物质被吸进人的肺里以后,可以刺激人的某些器官,起着消炎、利尿和加快呼吸器官纤毛运动的作用。

人们吸进花香以后,传到神经系统,能起抑制或兴奋作用,可以活跃或稳定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

 

海马并不是雌雄同体,海马只是雄性孵化

每年的5月~8月是海马的繁殖期,这期间海马妈妈把卵产在海马爸爸腹部的育儿袋中,卵经过50~60天,幼鱼就会从海马爸爸的育儿袋中生出,所以说是海马爸爸负责育儿,虽然爸爸不是真的生小孩,但是孵化还是需要爸爸来完成。

爸爸的育儿袋只是起到了孵化器的作用,卵还是来源于妈妈。

 

玉米与健康

玉米一向是人们推崇的粮食作物,产量高,又富有营养。

玉米籽粒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卵磷脂和不饱和脂肪。

它们有助于人体里脂肪和胆固醇的正常代谢,能预防动脉硬化症的发生。

常吃玉米油,可以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

玉米中含有大量的镁,能促使血管舒张,肠壁蠕动,胆汁分泌和体内废物的排泄。

令人感兴趣的是,多吃玉米,还有助于减少癌病的发生。

墨西哥、巴西、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以玉米为主食,癌症的发病率远远低于其他国家。

 

玉米籽粒行数为什么多数都成双行呢?

玉米品种很多。

籽粒纵行有八到十行的,有十四到二十行的,甚至有多到二十四、二十六行的,大多是偶数。

籽粒也有不同的颜色,有玉白、金黄色的,有桔红、浅棕色的,甚至有蓝紫色的,或在同一个玉米穗上籽粒就有几种颜色的。

玉米籽粒行数为什么多数都成双行呢?

原来,玉米雌穗的主轴上长有许多成对、纵行排列的雌小穗,每个雌小穗有两朵小花,一朵是不孕花,不结实;另一朵是可孕花,能够结实。

这样,果穗上的纵列行就成了双数。

 

米蛀虫为什么不会干渴而死

一切生物的生命过程,都离不开水,水是生命的源泉。

米蛀虫吃的是干谷物,为什么不会干渴而死呢?

原来,粮食中都含有糖、脂肪等营养物质,米蛀虫吃了米粒以后,在体内经过一种特殊的生物化学过程,首先分解糖,释放出氧气和氢气,这些气体分子经过化学反应后结合成为水,叫做代谢水。

这是米蛀虫体内的一种特殊水源,能够起到水分的补偿作用。

米蛀虫这种生理上的特殊功能可大哩!

它能够把一百克的脂肪,变成一百零七克的水。

米蛀虫在生活中,自己能不断制造出水来,于是就拚命蛀食米粒,消化大米,吸收其中的养料,然后转化成更多的水分。

许许多多大米就这样被米蛀虫蛀食了。

 

苍蝇的测毒奇能

  食品残毒检测用常规理化分析方法,然而由于难度大、周期长、成本高,很难适应当前商品市场需要。

北京农业大学和中国农业科学院的科学家们研究成功了一种生物检测食物残毒的新方法,他们利用苍蝇对农药的敏感性,以家蝇接触来检测农作物产品、果蔬食物时的致死程度来判断食品含毒量高低。

 

苍蝇网拍拍打十有八九就能把苍蝇打死

你讨厌苍蝇,一看到苍蝇,就会拿起书本或者报纸去拍打,刚拍下去,苍蝇就飞快地逃跑啦!

它随即在另一个地方停下来“示威”。

你再次去拍打,仍旧打不到它。

用苍蝇网拍拍打,十有八九就能把苍蝇打死。

这是什么道理呢?

原来,有些昆虫的“皮肤”,上面长有很多细毛,叫做感觉毛。

在它们停留的瞬间,这些感觉毛既能“品尝”脚下佳肴的滋味,又能对周围环境的温度、湿度和气流作出及时的反应。

苍蝇也是在这种感觉毛的帮助下,察觉周围的动静,大显飞翔逃跑本领的。

你用书本和报纸去拍打,会产生一种突如其来的气流,苍蝇身上的感觉毛能灵敏地察觉到,很快地溜跑了。

可是,你用网眼蝇拍去拍打就不同了,气流通过小网眼向上跑,使蝇拍下面的气流压力不会突然增大,这就减小了气流对感觉毛的震动。

这样,苍蝇来不及逃遁,就被打死了。

 

蚊子在黑暗中是怎样找到人的呢?

蚊子找人的奥秘是很复杂的。

科学家发现蚊子的起飞和停落,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有关系。

人和动物呼吸的时候,要呼出二氧化碳。

这种气体可以刺激蚊脑中的“飞动命令中枢”。

二氧化碳浓度增大了,蚊子飞动的次数也增加,可能是这个“命令中枢”指挥着蚊子沿着二氧化碳气味的散发方向来找到人或者动物的。

 

蚊子爱叮哪些人呢?

通常,蚊子爱叮穿黑衣服的人,爱叮平时出汗多、又不爱洗澡的人,爱叮皮肤娇嫩的儿童等等。

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蚊子头部长有一对复眼,它可以识别物体的轮廓,还可以区别不同的颜色和光线的强弱。

蚊子大多喜欢弱光,黑暗或者强光它都讨厌。

你穿上白衣服的时候,反射的光比较强,对蚊子就有驱赶作用。

相反,你穿了黑色衣服以后,光线比较暗,很适合蚊子的视觉习惯,被蚊子叮咬的机会就多啦。

蚊子头部和腿上长有触角和刚毛,这些都起着传感器的作用,也是蚊子察觉周围世界的器官。

它们对温度、温度、气流、汗液等都很敏感,能接收外界的许多信息。

平时出汗多、又不爱洗澡的人,皮肤上粘有一种酸性的氨基酚和盐类,蚊子凭着这种气味“导航”飞去叮人。

儿童的皮肤很娇嫩,新陈代谢活泼,皮肤上的毛孔挥发汗液快,也容易被蚊子察觉到。

当你走动或摇扇乘凉的时候,所产生的气流对蚊子的传感器是一种威胁,它不敢飞近身旁。

如果你静坐或睡觉的时候,蚊子很少感受到这种威胁,知道外界没有干扰,就飞落到你的身上,来个突然袭击。

一定要记住会叮人的全是雌蚊。

雄蚊的口器已经退化,下颚短小细弱,不会叮人,它们靠吸取花蜜和植物汁液为生。

 

蚕豆病

每当蚕豆花开和成熟的时节,你可能听说过,有些人竟会患上一种奇怪的蚕豆病。

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在蚕豆及其花粉中间,有一种叫“变态反应原”的物质;对它过敏的人,只要吃了蚕豆,或者在田间吸进了一些蚕豆的花粉,就会引起高热、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和抽筋等症状。

为什么有的人会过敏呢?

原来,各种营养成分进入消化道以后,人体里都有相应的酶进行消化,比如唾液里的淀粉酶把淀粉变成麦芽糖,蛋白酶把蛋白质水解成氨基酸等等。

如果人体里没有水解蚕豆中“变态反应原”物质的酶,这种物质就不能被人体消化,从而产生过敏反应,出现各种中毒症状。

 

蛇会不会咬人

如果你认为死去的蛇不会咬人,那你就错了。

据澳大利亚新快网1月16日报道,澳新州一名叫托马斯(Jake Thomas)的老汉,近日不幸被一条砍成两半的“死蛇”连咬两次。

   据报道,托马斯近日在新州Werris Creek一个墓地里除草。

突然,他在墓碑前的花瓶内发现了一条红腹黑蛇的身影。

托马斯担心这条红腹黑蛇会伤人,于是一刀把该蛇砍成两半。

   45分钟后,干完活的托马斯准备移走毒蛇的尸体,不料这条被砍成两半的“死蛇”却突然猛地向托马斯发起攻击。

“我把手伸进花瓶里,想把蛇拿出来。

但蛇却突然咬住我的手。

”托马斯说。

   据报道,“死蛇”在托马斯手上留下了两处咬痕。

随后,托马斯被转送至当地的Tamworth医院接受治疗,他需要在重症监护室留院观察两天。

据报道,蛇在死去后仍能保持咬合反应,而且依然有毒。

2013年在网络上广为流传的一段视频显示,一条毒蛇被砍头后立刻咬住了自己的身体。

  澳大利亚野生动物信息、救援及教育服务处(Wildlife Information, Rescue and Education Service)表示,红腹黑蛇被分类为危险毒蛇。

但红腹黑蛇一般比较怕人,倾向于在人员稀少的地方栖息。

 

蜘蛛巧织的“警告”丝网

  昆虫学家发现某些蜘蛛在编织自己的丝网中结有独特的花纹。

    美国康奈尔大学生物学家们揭示了这种花纹的奥秘,研究认为,这些花纹标记乃是动物,主要是鸟类飞行时用目力可看得见的,它们可利用花纹标记助于确定飞行方位。

蜘蛛设置这样的障碍,为的是以此法警告鸟类躲避开它。

据学者们揭示,在白天,这样“打上花纹标记”的蜘蛛网免遭破坏的占60%。

 

蝉为什么要“唱歌”

蝉为什么要“唱歌”?

“歌声”是从什么地方传出来的?

蝉的鼻子和嘴巴长在哪儿?

蝉是益虫还是害虫?

蝉的“歌声”不是用嘴巴唱出来的,而是通过空气的振动弹敲出来的,蝉只能算是一个出色的“鼓手”。

雄蝉腹部第一节的两侧长有两个小孔穴,叫共振室,上面各覆有一片盖板,孔穴里有一层带皱褶的薄膜,叫做声鼓。

孔穴里还有音响板和通风管等。

在气温升高的时候,雄蝉腹部的肌肉收缩微微颤动,扯动声鼓,振动空气,颤音在褶膜里扩大,再从音响板反弹回来,音量变得更大,盖板张开的时候,“鼓声”就传扬开啦。

蝉声是同类相互联络的“信息”。

蝉不是聋子,它的听觉器官长在腹部第二节附近,象一条丝一样的薄膜叫做鼓膜,上面布满了灵敏的感觉细胞。

蝉发出的鼓声传到同类的听觉器官上,再把信号传到脑子里,同伴就听到声音了。

有趣的是,不同类的蝉,鼓声似乎相似,由于发出的鼓声频率各有不同,它们之间虽然近在咫尺,也是听而不闻的。

你观察知了(或蝗虫、蟋蟀等)的头部,会发现它没有鼻孔。

那么,它用什么呼吸呢?

再仔细瞧瞧知了的胸部和腹部两侧有一行排列整齐的小孔,这是气门,共有十对,两对位于胸部,八对位于腹部。

当知了的腹部扩张吸气的时候,前四对气门张开,后六对气门关闭;当腹部压缩呼气的时候,前四对气门关闭,后六对气门张开。

就这样,知了的胸腹部一张一闭地进行呼吸。

知了用头部下面的针样的嘴巴插到树的枝干里,刺吸植物汁液维持生命。

雌蝉交配以后,还用它矛头状的产卵器插入幼嫩树枝的木质部里产卵,一插就是一个洞,在一个枝条上往往插成许多小洞。

蝉产卵以后,再用口器把树枝的下部刺破一圈韧皮部,使树枝上部得不到水分和养料,最后就枯死啦,一刮风枯枝就落到了地上。

几星期以后,蝉完成了传宗接代的任务就死去了。

卵经过孵化成若虫,钻进泥土里,开始过漫长的地下生活。

它们在地下吸取树根的汁液为生,少则二三年,多到十七年,在地下住够了,才爬出地面,然后“金蝉脱壳”,羽化成蝉。

蝉的一生对植物有害,是树木的破坏者。

六十年代初,南美洲曾发生过一次蝉灾,使郁郁葱葱的森林变成簇簇蜡黄的枯枝败叶。

后来,引进了一种食蝉鸟,才控制了灾害的蔓延。

蝉可入药,是有用的一面。

蝉蜕是若虫蜕的壳,性寒味甘,有散风热、宣肺气、透疹、镇痉的功效;蝉花是若虫被真菌寄生而死、在尸体上长出的棒形菌体,有镇静、抗惊厥的功能。

如果论蝉的功过,应该说是害多利少。

可是,你似乎被它那种一技之长的鸣声蒙蔽了,反而有点偏爱它吧。

 

蟑螂几乎是全人类的公敌,那么怎样对付蟑螂呢?

利用蟑螂爱吃香甜食物的习性,用一只小口径长颈玻璃瓶,瓶内放些香甜食物,瓶口涂上芝麻油,蟑螂进入瓶内,因为瓶壁很滑,爬出来就困难了。

利用蟑螂爱钻缝隙的习性,用一个纸盒,盖上开有一些缝隙,盒内涂上粘胶,撒些新鲜面包屑,让蟑螂钻进去偷吃而被粘住。

利用蟑螂喜欢在硬物上刮去背部污垢的习性,在房间角落撒些硬而带锐棱的硅藻土,蟑螂到那里去擦刮身体的时候,表面的那层蜡油会擦掉过多,结果,蟑螂体内的水分大量散失,脱水而死。

还可以用干扰蟑螂对外界震动感受的方法去扑灭它,比如一见到蟑螂,立即用嘴发出“嘘”的声音,然后迅速去拍打,就比较容易把它打死。

也可用化学药物对付蟑螂。

在蟑螂栖息和活动的场所,喷洒千分之五的敌敌畏,或万分之三的溴氰菊酯、硼酸粉等,或者放几片蟑螂片,就能杀死蟑螂。

有种叫“灭蟑灵”的拟除虫菊脂杀虫剂,曾经在海运局的货轮、油轮和长江客轮的厨房内试用,六十立方米的舱内喷药液三百毫升,蟑螂立即兴奋骚动,爬出倒毙。

有些昏而不死的,在一天后死了,个别顽强的也活不过五天。

 

鸟雀昆虫唾液可刺激植物生长

长期以来,人们定论一些鸟雀昆虫是植物的破坏者,至今却需重新评定。

有关试验证明,许多鸟雀、昆虫的唾液能刺激植物生长。

唾液激素又称表皮生长因子,在血液、尿和哺乳动物的乳汗中也有所发现。

这种激素能够促进细胞生长和分裂,加速蛋白质的合成,有助于植物生长,并能促进伤口的愈合。

 

鸭为什么不孵蛋?

野鸭会孵蛋,而家鸭不会孵蛋。

原来,野生的鸟类(除了杜鹃等少数以外)生了蛋,都得自己孵化,不这样,它就不能繁衍后代,在自然选择中会被淘汰。

而家鸭不会孵蛋,是人工饲养的结果。

因为,人们养鸭子,目的是吃蛋和吃肉,鸭子要多产蛋,就得缩短它的孵蛋期。

人们不断选择产蛋多的野鸭,只让它产蛋,而不让它孵蛋,这样一代代加以培育,经过变异和遗传,最后形成了家鸭不会孵蛋的习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