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控中心传防科工作总结.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376102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疾控中心传防科工作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疾控中心传防科工作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疾控中心传防科工作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疾控中心传防科工作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疾控中心传防科工作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疾控中心传防科工作总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疾控中心传防科工作总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疾控中心传防科工作总结.docx

《疾控中心传防科工作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疾控中心传防科工作总结.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疾控中心传防科工作总结.docx

疾控中心传防科工作总结

疾控中心传防科工作总结

20××年,在疾控中心领导的正确领导及相关科、所的大力支持下,按进度圆满完成了目标责任书的各项工作任务,现对本20××年度业务工作做以简要回顾和总结如下。

(一)传染病疫情监测及疫情信息报告管理

1、20××年1~11全市疫情概况

20××年1~11月,全市无甲类传染病报告;累计报告乙、丙类传染病种1例,死亡例,报告发病率/10万,报告死亡率/10万,病死率%。

报告发病率较上20××年同期上升%,报告死亡率较上20××年同期上升%,病死率较上20××年同期上升0%。

20××年1~11月累计报告乙类传染病种例,死亡例,报告发病率/10万,报告死亡率/10万,病死率%,报告发病率较上20××年同期上升%。

报告丙类传染病种例,死亡例,报告发病率/10万,较上20××年同期上升%。

与上20××年同期相比,报告发病数上升的乙类传染病有种,按上升幅度依次为;发病数下降的有种,按下降幅度依次为:

与上20××年同期相比,报告发病数上升的丙类传染病有种,按上升幅度依次为;报告发病数下降的病种有种,按下降幅度依次为。

全市报告发病数居前五位的乙类传染病依次为,以上合计占乙类传染病发病总数%。

全市报告发病数居前五位的丙类传染病依次为,以上合计占丙类传染病总数的%。

2、疫情信息报告管理

20××年1月1日 至 11月30日 全市《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各类传染病病例个案信息例,其中,法定传染病例,其它传染病例,分别较上20××年同期上升%和%,较近320××年(~820××年)平均水平上升%和%。

据系统信息统计,全20××年未及时报告卡例(3月份由于新版结核病专报系统启动,致使数月未及时报告的结核病传报卡大量补录,导致全市出现大量未及时报告卡片),未及时报告率%,较上20××年上升%;未及时审核卡例,未及时审核率%,较上20××年下降%;重卡例,重卡率%;累计县(区)月零缺报总数0。

截止目前,全市个各级各类直报单位,有各实现网络直报,直报覆盖率达到%。

其中,个县(区)级以上疫情报告责任单位均已实现网络直报,覆盖率100%;个乡(镇)及网络直报单位,除两个互联网网络运营终端未触及的偏远乡镇外,已连线上网个,覆盖率%。

直报单位类型构成为:

医院个,卫生院个,疾控中心个,妇幼保健院(所、站)个和采供血机构个。

在传染病网络直报质量方面,我们坚持促整改促提高,狠抓了督导检查,使检查指导常规化,业务指导经常化,通报整改具体化,行政督察与业务指导相结合,20××年度考核与平时督导相结合,鼓励先进,鞭策后进,使我市传染病报告工作整体水平明显提高。

20××年7月9日-16日,我们通过县(区)自查整改和市级全面督查相结合的方式,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质量督导检查。

检查县(区)县级以上直报单位家,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下发了通报,并召开了专门会议,通报安排了下一阶段网络直报工作。

达到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目的,报告工作水平明显提高。

目前为止,全市传染病报告率的环比递增速度为%,报告及时性的环比递增速度为%;传染病平均报告时间由天降至天;乡(镇)级零缺报月次由20××年的%降至本20××年度的%。

20××年10月,我市做为省内唯一受检市州,代表省迎接了卫生部传染病网络直报质量督导检查,我中心以的报告质量综合评价高分通过了此次检查,受到了国家和省级领导、专家的肯定和好评。

3、信息通报与疫情分析

信息通报工作坚持以制度保障效能,确保全市疫情信息准确、及时通报,切实发挥预测预警作用,有效增强了传染病防控应急处置能力。

一是建立了重大疫情信息内容通报制度。

针对今20××年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等重大疫情信息实行日报告、零报告、及时报告制度。

二是强化了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制度。

制定下发了医院传染病报告管理院内自查制度、医院内传染病网络直报信息系统设备管理使用制度、医院传染病报告管理专业技术培训考核制度、检验部门、影像部门登记及反馈制度等六项工作制度,为疾控机构进医院工作的规范运行建立了长效机制。

三是进一步完善了网络直报质量评价与反馈制度。

市、县两级疾控机构建立了疫情信息报告管理质量定期评价、通报制度。

每周、每月、半20××年、全20××年及不定期对全市各级各类疫情责任报告单位的疫情信息报告管理质量做以综合评价与通报,全20××年已印发《疫情动态》11期,周报47期,有效发挥和强化了疾控机构的疫情信息报告管理职能。

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疫情动态》的时效性,充分发挥其通报交流、反馈指导的作用,月通报和周报分别于每月10日前和每周一以纸质版或电子版报省疾控中心、市卫生局、发各县(区)疾控中心。

20××年7月,在对上半年传染病流行情况进行了翔实的总结分析的同时,结合既往疫情数据和主要传染病流行相关危险因素以及病原学、血清学监测结果对下半20××年及至今冬明春的传染病流行趋势进行了预测,对等重大、重点传染病及等易于引起局部暴发流行的传染病做出了专题分析研究,提出了疫情防控意见和工作重点。

11月份以来,针对我市的流行态势,我中心在全市所有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开展了流感样病例主动监测,实现了流感主动监测全覆盖,并逐周对全市疫情做出评估和预测,为疫情防控策略的制定和调整建立了及时、准确的技术支撑。

(二)重大、重点传染病监测

本20××年度在依托疫情直报网络信息平台,做好常规疫情监测的同时,适时开展了多形式和多层面的疫情监测工作,对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流脑和出血热等重大及重点传染病流行期或暴发疫情发生时开展相关的主动监测和零(日)报告工作。

1、甲型H1N1流感监测

全市自月日发生首例输入性病例以来,截止12月14日,累计报告甲型H1N1流感实验室确诊病例例,报告发病率/10万,重症例,死亡例。

全市各县(区)均有病例报告,其中区报告例,占病例总数的%,例,和县各例,和县各例,县例。

自今20××年7月,市疾控中心和市人民医院被确定为国家级流感网络实验室和哨点监测医院以来,传防科确定了专人负责全市甲型H1N1流感和监测哨点医院的工作和监测数据分析,随时收集国内外甲型H1N1流感防控信息,加强疫情分析,实行甲型H1N1流感疫情周、月及适时的专题分析,及时研判疫情,提出防控措施和建议,编制甲流防控工作简报48期,送市上有关部门和领导参阅。

专人负责每天在网上浏览审核疫情报告情况及疫情动态至少6次,密切监视疫情动态,及时向各县区发布疫情防控指导意见。

认真落实甲流疫情日报告、零报告和甲流住院治疗、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居家(居所)隔离治疗情况日报告等有关制度,随时掌握疫情形势和救治情况。

以学校、托幼机构和医院等集体单位、重点场所的监测防控为重点,指导学校落实晨检制度,督促医院加强院内感染控制和预见分诊措施,指导医院合理设置发热门诊和就诊流程,严格落实医护人员、就诊病人和陪护人员个人防护措施,防止院内交叉感染。

指导市医院做好门诊病例就诊登记、流感样标本采集和试纸条快速检测及阳性标本送检。

2.手足口病监测20××年1~11月,全市报告手足口病发病例,死亡例,报告发病率/10万,较上20××年同期上升%。

全市各县区均有病例报告,其中县报告例,占病例总数的%,例,例,例,例,例,例。

针对我市手足口病疫情特点,我科专人负责每天在网上浏览审核疫情报告情况及疫情动态至少6次,密切监视疫情动态,及时向各县区发布疫情防控指导意见。

认真落实手足口病疫情日报告、零报告制度。

以学校、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重点场所的监测防控为重点,指导学校落实晨检制度,并做好病例报告工作。

3.出血热监测20××年1~11月,全市报告出血热发病4例,无死亡,处于低发稳定水平,本20××年度对县国家级出血热监测点进行两轮督导和宿主动物密度调查及带毒监测,病例个案调查率和血清学检测率均达100%。

10月份,配合省疾控中心在县开展了出血热鼠间疫情监测,捕获鼠类只,鼠密度%,种群构成为黑线姬鼠占%,大仓鼠占%,鼠肺经病原学检测,无带毒鼠检出。

4、霍乱监测本20××年度 5月1日 至 9月30日 开展了霍乱主动监测,并执行周(零)报告制度,监测期内无霍乱疑似病例及带菌者报告。

5、不明原因肺炎监测全20××年实行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网络实时直报,本20××年度无不明原因肺炎报告,经深入临床一线主动搜索可疑病例,监测系统的敏感性处于可信水平。

(三)卫生应急与公共卫生安全保障

1、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和应急处置

自20××年4月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系统启动运行以来,20××年1~11月全市累计收到传染病预警信号条,处理率100%,平均响应时间小时。

其中,判为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者起,其中,乙类传染病5起,丙类传染病7起,非法定传染病2起,事件分级为一般事件和未分级事件各7起。

事件波及县(区)乡(镇),累计罹患人数例,死亡例,事件起数较上20××年同期(8起)上升%,罹患人数较上20××年同期下降%。

突发公共事件报告及时率%(网络直报构成突发疫情时间或接到报告迄至网络直报时间,未及时处置疫情为疫情,未能在2小时内进行核实调查),报告完整率%(初次、进程和结案报告,不完整为县1起甲型N1N1流感疫情初次报告基本信息不全),除水痘(2起)和腮腺炎(1起)外的突发疫情试验室病原学确认率100%。

以上事件均以书面形式及时下达了防制技术指导意见,疫情得以有效处置,未造成疫情迁延和更大范围的扩散。

市级现场参与处置突发急性传染病疫情11起,累计出动余人次,对我市报告的起甲型H1N1流感、起手足口病疫情、起食物中毒事件及时抽调专业人员赶赴现场,核实确诊,指导治疗和防控,采样送检,有效控制了疫情迁延和更大范围的扩散。

2、公共卫生安全保障

今20××年3月以来,针对国内外甲型H1N1流感疫情蔓延和防控的严峻形势,我们集中科室主要力量开展了:

一是先后制定下发了《市疾控中心甲型H1N1流感预防控制工作方案》、《市疾控中心甲型H1N1流感预防控制技术方案(实行)》、《市应对甲型H1N1流感联防联控机构工作方案》、《市甲型H1N1流感预防干预措施宣传方案》、《市甲型H1N1流感学校与托幼机构防控指南》、《市学校与托幼机构晨检制度》、《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的技术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方案和规范性文件。

二是严密监视疫情动态,及时向各县区发布疫情防控指导意见,认真落实甲流相关疫情信息报告工作,随时掌握全市疫情形势和医疗救治情况。

三是对我市发生的起甲流疫情及时进行了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应急处置,累计出动人次,协同其他科(所)开展疫源地消毒及为人群聚集活动的公共卫生安全保障而开展的预防性消毒次。

四是对甲流防控预案、监测方案、诊疗方案、学校和社区甲流防控工作方案等规范性文件和防控技术、方法的学习和培训,举办市级技术培训次,本级疫情应急处置次,累计参训人员人次,有效提高了全市疾控系统和本级人员,特别是专业技术人员的甲流防控能力和水平。

五是根据疫情处置工作的需要,派出专业人员为等学校的师生进行甲流防控知识讲座,动员广大师生积极主动开展甲流防控工作。

六是协同其他科所与科协以甲流防控知识为主题,开展大型宣传活动次,印发甲流防控知识宣传单万份,同时指导学校开展以板报、学校广播、告家长通知书等甲流防控知识宣传,提高广大师生知晓率和参与率,形成群防群控的工作氛围。

(四)媒介生物监测及防制

我市县国家级媒介生物监测点监测20××年度监测工作已如期圆满完成,监测工作科学、规范,数据真实、可信。

监测20××年度,在城区住宅小区外环境、城区特行内环境和农村自然村内、外环境等各类型环境累计布放鼠夹夹次,其中有效夹次夹次,捕获鼠类种只,平均捕获率为%,对鼠类的头体长、体重、性别和生理状态等生物学指标、不同生境和种群的密度消长以及区系分布等进行了综合监测,其中岩松鼠和齐氏姬鼠的首次发现属我市啮齿目动物分类新纪录。

蚊类监测在市中心住宅区、公园、农村居民区、医院、牲畜棚圈等类生境个监测点累计诱捕小时,捕获蚊类亚属种只,总蚊密度为只/小时,初步摸清了我市淡色库蚊等优势蚊种的季节消长趋势以及气温等气象因素与蚊密度的相关关系以及三带喙库蚊等乙脑媒介的分布和密度消长规律。

(五)20××年工作展望

(一)进一步深入推行疫情报告质量的标准化建设,提高疫情报告水平与报告质量,力争使我市的疫情报告质量达到全省前列。

(二)积极推进我市传染病防治体系建设和传染病防制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和法治化建设水平,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

(三)提高传染病防制专业知识,强化业务素质,更新传染病防制理念,积极引进现代传染病防制技术,积极寻找工作空白点,全面创造机遇,积极争取业务工作的项目资金扶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