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材料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380580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202.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材料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建筑材料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建筑材料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建筑材料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建筑材料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建筑材料复习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建筑材料复习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建筑材料复习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建筑材料复习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建筑材料复习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建筑材料复习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建筑材料复习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建筑材料复习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建筑材料复习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建筑材料复习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建筑材料复习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建筑材料复习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建筑材料复习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建筑材料复习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建筑材料复习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筑材料复习资料.docx

《建筑材料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材料复习资料.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建筑材料复习资料.docx

建筑材料复习资料

一.绪论

1.建筑材料的分类

按化学成分分类:

无机材料,有机材料和复合材料

按材料功能分类:

结构材料,防水材料,装饰材料,防护材料和隔热保温材料

2.简述建筑材料的发展趋势

1)轻质、高强、高性能

为大跨度、薄壳、轻型结构形式和特殊环境下的应用提供了前提条件,降低成本。

2)多功能、复合功能

扩大应用范围,降低成本。

3)绿色环保、节能、持续发展

减少废弃物排放,利用工业废弃物作原料,降低生产与使用能耗,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4)提高标准化水平

瞄准国际先进水平,提高质量标准,提高配套水平。

二.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1.材料的组成

金属材料以化学元素含量百分数表示;无机非金属材料以元素的氧化物含量表示;有机高分子材料以构成高分子材料的一种或多种低分子化合物(单体)表示

2.晶体的分类(晶格和晶胞)

1)离子键和离子晶体:

较高的强度,硬度和熔点,较脆(塑性差),固体状态为电热的不良导体,熔融状态可导电

2)共价键和原子晶体:

高强度,高硬度和高熔点,塑性变形能力差,为电热的不良导体

3)金属键和金属晶体:

密度大,高硬度和高熔点,具有很好的塑性变形性能,具有导电和传热性能

4)分子键和分子晶体:

较大的变形性能,熔点很低,为电,热的不良导体。

3.胶体

纳米颗粒在介质中形成的分散体系。

分为溶胶和凝胶

溶胶:

胶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取决于介质。

凝胶:

纳米颗粒吸附凝聚成网状结构,胶体反映出纳米颗粒的性质。

触变性:

在各种作用下,凝胶-溶胶相互转变。

4.材料的密度,表观密度和孔隙率

密度——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m-材料在干燥状态下的质量,g

V-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的体积,cm3

测量方法:

将材料磨细后,用李氏瓶测定绝对密实状态下的体积。

磨得越细越精确。

5.表观密度——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包含孔隙)单位体积的质量。

γ-或ρ0,表观密度,g/cm3或kg/m3

m-材料的质量,g或kg

V0-材料在自然状态下的体积,cm3或m3

测量方法:

用计算法、蜡封排液法等方法测定体积。

不同的含水率下,材料的表观密度不同,通常指气干状态,材料在烘干状态下测得的表观密度称为干表观密度或干容重,在潮湿状态下测得的表观密度称为湿表观密度。

5.堆积密度——散粒材料在自然堆积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ρ1-堆积密度,kg/m3

m-材料的质量,kg

V1-材料在自然堆积状态下的体积,m3

根据堆积情况分为疏松堆积表观密度、振实堆积表观密度和紧密堆积表观密度。

Ps:

习题(求孔隙率,质量吸水率,开口孔隙率,闭口孔隙率和视密度)

某材料的密度为2.56g/cm3,表观密度为2.14g/cm3,800克绝干的该材料浸水饱和后擦干表面并测得质量为846克。

求该材料的孔隙率、质量吸水率、体积吸水率、开口孔隙率、闭口孔隙率和视密度(近似密度)。

(假定开口孔全可充满水)

解:

已知ρ=2.56g/cm3;ρ0=2.14g/cm3;m=800g;m1=846g

V=m/ρ=800/2.56=312.5cm3

V0=m/ρ0=800/2.14=373.83cm3

m水=m1-m=46g

V水=m水/ρ水=46cm3

V开=V水=46cm3

Wm=m水/m*100%=46/800*100%=5.75%

Wv=V水/V0*100%=46/373.83*100%=12.3%

P=(V0-V)/V0*100%=(373.83-312.5)/373.83*100%=16.4%

P开=Wv=12.3%

P闭=P-P开=16.4%-12.3%=4.1%

ρ’=m/(V0-V开)=800/(373.83-46)=2.44g/cm3

6.孔隙率和密实度

孔隙率:

材料中孔隙体积占总体积的百分比

密实度:

材料中固体物质体积占总体积的百分比

孔隙率

密实度

6.材料的变形性质

在规定的温度,湿度及加荷方式和加荷速度条件下,对标准尺寸的试件施加荷载

若材料破坏时表现为塑性破坏者为塑性材料,如低碳钢,铜,铝,沥青等

若材料破坏时表现为脆性破坏者为脆性材料,如砖,石料和混凝土等

7.影响材料强度试验结果的主要因素,如何影响?

1)试件的形状,尺寸,表面状况

棱柱体试件比正方体的强度低;尺寸大的试件比尺寸小的强度低;表面质量差的试件比质量好的强度低

2)测试时试件的温度和湿度

一般温度高的试件比温度低的强度低;潮湿的试件比干燥的强度低

3)试验加荷速度及试验装置情况

加荷速度快的试件则强度试验值较高

Ps:

材料强度的试验值,与试验时的温度及材料的含水状况有关。

8.材料与水有关的性质

1)亲水性和憎水性

浸润——亲水性;如石料,砖,混凝土,木材等

不浸润——憎水性;如沥青,石蜡等

2)吸水性

材料在水中吸收水分的性质

质量吸水率

体积吸水率

3)耐水性

材料受水作用后不损坏,其强度也不显着降低的性质成为耐水性,耐水性以材料的软化系数K表示

fb—材料吸水饱和状态下的抗压强度,MPa

fg—材料在干燥状态下的抗压强度,MPa

4)抗渗性

材料抵抗压力水渗透的性能,称为抗渗性抗渗性可用渗透系数K和抗渗等级来表示。

5)抗冻性

常用抗冻等级来表示

6)耐久性

影响耐久性的外界作用有:

物理作用,化学作用和生物作用

三.气硬性胶凝材料

1.胶凝材料的分类

1)无机胶凝材料(矿物胶凝材料)

A.气硬性胶凝材料:

只能在空气中硬化,并保持或继续提高强度,如石灰,石膏,镁制胶凝材料和水玻璃等

B.水硬性胶凝材料:

不仅能在空气中而且能更好地在潮湿环境和水中硬化,并继续增进强度,如各种水泥

2)有机胶凝材料

2.石灰

1)反应方程式:

2)建筑石灰按MgO的多少,分为钙质石灰和镁制石灰

3)简述石灰的技术特点及用途

石灰的技术特点:

(A)生石灰——良好的吸湿性,是很好的吸湿剂、防潮剂

(B)石灰膏——良好的保水性,直径约为1μm的分散状态的Ca(OH)2胶体,其表面吸附一层较厚的水膜,常用作砂浆的保水材料

(C)凝结硬化过程慢

(D)凝结硬化过程中体积收缩大,需蒸发大量游离水,为防止干裂,可加入填充料

(E)硬化后的石灰强度低,硬化后的石灰耐水性差——Ca(OH)2结晶易溶于水,不能用于水中或潮湿环境

石灰的用途:

(A)石灰乳

熟石灰的水溶液或悬浊液,是一种廉价的涂料,主要用于内墙和天棚刷白,增加室内美观和亮度,也可用于外墙。

a.加入各种耐碱颜料,可形成彩色涂料;

b.加入少量水泥、矿渣或粉煤灰,可提高耐水性;

c.加入氯化钙或明矾,可减少涂层粉化现象。

(B)石灰砂浆

按其用途,分为砌筑砂浆和抹面砂浆。

a.石灰膏+砂+水,既可用作砌筑砂浆又可用作抹面。

b.石灰膏+纤维+水,多用于抹面。

(C)石灰土和三合土

石灰与粘土或硅铝质工业废料混合使用,制成石灰土,加适量的水充分拌合后,经碾压或夯实,在潮湿环境中生成具有水硬性的水化硅酸钙或水化铝酸钙,多用于加固地面、密实地面,稳定地基,可在潮湿环境中使用。

如建筑物或道路基础中使用的石灰土,三合土,二灰土(石灰、粉煤灰或炉灰),二灰碎石(石灰、粉煤灰或炉灰、级配碎石)等。

(D)灰砂砖和硅酸盐制品

石灰与天然砂或硅铝质工业废料混合均匀,磨细,加水搅拌,压制成形,再经过蒸汽养护,形成以水化硅酸钙为主要产物的硅酸盐制品。

为使其获早期强度,往往采用高温高压养护或蒸压。

如灰砂砖、硅酸盐砖、硅酸盐混凝土制品等。

(E)碳化石灰板

将磨细生石灰、纤维状填料或轻质骨料搅拌成型,然后用CO2进行人碳化,而成的一种轻质板材。

(F)用于惰性胶凝材料的激发剂

(G)无熟料水泥

4)欠火石灰和过火石灰

欠火石灰:

温度太低或温度分布不均匀,碳酸钙不能完全分解;欠火石灰中心部分仍为碳酸钙硬块,不能熟化,形成渣子

过火石灰:

温度太高;过火石灰结构紧密,表面附有玻璃状硬壳,熟化很慢;用于建筑物后,能继续熟化并产生体积膨胀,引起裂缝或局部脱落现象。

消除时将石灰浆在消解坑里存放2个星期以上(陈伏),使未熟化颗粒充分熟化。

此时石灰浆表面应覆盖一层水膜,防止石灰浆碳化。

5)石灰的硬化过程

干燥——结晶——碳化

石灰凝结硬化慢的原因:

a.表面首先碳化,形成致密的CaCO3薄壳,阻碍了内部石灰的进一步碳化;

b.CaCO3薄壳阻碍了内部水分的散发;

c.空气中的CO2含量低。

3.石膏

1)原料:

天然二水石膏,天然无水石膏和高温煅烧石膏等

2)分类:

根据石膏中含有结晶水的不同可分为:

无水石膏CaSO4:

也称硬石膏。

它结晶紧密,质地较硬,有天然的也可人工生产。

天然二水石膏CaSO4·2H2O:

也称生石膏。

大部分天然石膏矿为生石膏,是生产建筑石膏的主要原料。

建筑石膏CaSO4·1/2H2O:

也称熟石膏或半水石膏。

由生石膏加工而成的,根据其内部结构不同可分为α型半水石膏(高强石膏)和β型半水石膏(建筑石膏),其中杂质少,色白,磨得较细的β型半水石膏又称为模型石膏。

4.水玻璃

1)水玻璃硅酸盐模数

n-水玻璃硅酸盐模数,最常用的是硅酸钠水玻璃。

n值越大,水玻璃中胶体组分越多,水玻璃的黏性越大,黏结能力较强,越难溶于水,但却容易分解硬化。

2)应用:

a.作为灌浆材料以加固地基

b.涂刷或浸渍材料(这是因为水玻璃或与材料中的Ca(OH)2反应生成硅酸钙凝胶,填充了材料间孔隙,或析出的硅酸凝胶有利于材料保护)

c.配制水玻璃砂浆或水玻璃混凝土

d.配制耐酸砂浆或耐酸混凝土(水玻璃生成硅酸凝胶)

e.配制耐热砂浆或耐热混凝土

四.水泥

1.水泥的分类

按其矿物组成:

硅酸盐水泥,铝酸盐水泥,铝酸盐水泥,铁铝酸盐水泥以及少熟料水泥和无熟料水泥等

按其用途分类:

通用水泥(用于一般土木工程),专用水泥及特征水泥等

2.硅酸盐水泥及其矿物组成

凡由硅酸盐水泥熟料、0~5%石灰石或粒化高炉矿渣、适量的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称为硅酸盐水泥(波特兰水泥)。

硅酸盐水泥分两种型号:

不掺混合材料的称为I型硅酸盐水泥P·I;在硅酸盐水泥熟料粉磨时掺加不超过水泥质量5%石灰石或矿渣混合材料的称为II型硅酸盐水泥P·II。

3.硅酸盐水泥的生产

1)原料:

石灰质原料(石灰石,白垩等),和黏土质原料(黏土,黄土和页岩等);石灰质原料提供CaO,黏土质原料提供提供SiO2、Al2O3及少量Fe2O3,,配以辅助原料如铁矿石和砂岩

2)生产过程:

两磨一烧——制备生料,煅烧熟料,粉磨水泥

3)生料形成熟料的步骤:

A.生料的干燥和脱水B.碳酸钙的分解C.固相反映D.烧成阶段E.熟料的冷却

PS:

1.烧成阶段为煅烧水泥的关键——必须达到足够的温度并停留适当长的时间,使生成的3CaO·SiO2的反应更为充分。

2.在熟料中加入2%-5%的天然石膏——调节水泥的凝结时间

4.硅酸盐水泥的组分及其作用:

矿物名称

化学成分

缩写符号

含量

硅酸三钙

3CaO·SiO2

C3S

37~60%

硅酸二钙

2CaO·SiO2

C2S

15~37%

铝酸三钙

3CaO·Al2O3

C3A

7~15%

铁铝酸四钙

4CaO·Al2O3·Fe2O3

C4AF

10~18%

硅酸三钙和硅酸二钙称为硅酸盐矿物,是强度组分,一般占总量的75~82%;铝酸三钙和铁铝酸四钙称为熔剂矿物,占总量的18~25%。

1)主要矿物的性质:

C3S水化反应速率较快,水化热较多且主要在水化反应的早期释放,其水化生成物是水化硅酸钙凝胶和氢氧化钙晶体,早期强度高,后期强度增进率较大,是决定水泥3~7d强度和强度等级的最主要矿物。

C2S水化反应速率较慢,水化热也较低且主要在水化反应的后期释放,其水化生成物是水化硅酸钙凝胶与氢氧化钙晶体,早期强度低,后期强度增进率大,对水泥7d后的后期强度起主要作用。

含量高的水泥抗化学侵蚀性好、干缩性小。

C3A水化反应速率极快,水化热最大且很集中,其水化产物是水化铝酸三钙晶体,强度在3d中就大部分发挥出来,但绝对值不高,且以后几乎不再增长,甚至倒缩,对水泥的早期强度有所贡献,对水泥的凝结时间起主导作用。

含量高的水泥浆体干缩变形大,抗硫酸盐侵蚀性能差。

C4AF水化反应速率也较快,介于C3A和C3S之间,水化热较低,其水化产物是水化铝酸三钙晶体和水化铁酸钙凝胶。

强度不高,但后期还能不断增长,对水泥石的抗压强度贡献不大,对水泥抗折强度和抗冲击性能起重要作用。

含量高的水泥耐化学侵蚀性好,干缩性小。

2)其他组分的影响:

a.f-CaO、f-MgO含量过高会引起水泥安定性不良;<=5%

b.K2O、Na2O含量过高可能引起碱骨料反应;1%-2%

c.SO3含量过高引起水泥性能变差。

<=3.5%

因此国家标准中对以上四种成分的含量有严格限定。

5.分析硅酸盐水泥水化热大小主要影响因素及对工程应用的影响。

水化热是指水泥和水之间发生化学反应放出的热量。

硅酸盐水泥中铝酸三钙和硅酸三钙的含量愈高,则水化热愈大。

水化热大,不利于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易造成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导致温度裂缝。

但水化热有利于混凝土冬季施工,能提高养护温度,增大早期强度,防止冻害。

6.硅酸盐水泥的水化

1)水化产物:

晶体-氢氧化钙(CH)20~25%;水化铝酸钙;水化硫铝酸钙

胶体-水化硅酸钙(C-S-H)50~70%;水化铁酸钙

2)碳化作用:

当水泥在空气中凝结硬化时,表面的氢氧化钙将与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钙薄壳,称为碳化作用

3)影响水泥凝结硬化的因素:

(1)矿物组成

不同矿物成分和水起反应时所表现出来的特点是不同的,因此,改变水泥的矿物组成,其凝结硬化情况将产生明显变化。

水泥的矿物组成是影响水泥凝结硬化的最重要的因素。

(2)水灰比

水泥浆的水灰比是指水泥浆中水与水泥的质量之比。

当水泥浆中加水较多时,水灰比较大,水泥的初期水化反应得以充分进行;但是水泥颗粒间被水隔开的距离较远,颗粒间相互连接形成骨架结构所需的时间长,所以水泥浆凝结较慢。

且水灰比较大时,多余的水分蒸发后形成的孔隙较多,造成水泥石的强度较低。

水灰比过大时,会明显降低水泥石的强度。

(3)环境温度和湿度

①温度

在适当温度条件下,水泥的水化、凝结和硬化速度较好。

当温度升高时,反应产物增长较快,凝结硬化加速。

相反,当温度降低时,则水化反应减慢,强度增长变缓。

但高温养护往往导致水泥后期强度增长缓慢。

②湿度

水的存在是水泥水化反应的必要条件。

当环境湿度十分干燥时,水泥中的水分将很快蒸发,以致水泥不能充分水化,硬化也将停止;反之,水泥的水化将得以充分进行,强度正常增长。

(4)水泥细度

在矿物组成相同的条件下,水泥磨得愈细,水泥颗粒平均粒径小,比表面积大,水化时与水的接触面大,水化速度快,相应地水泥凝结硬化速度就快,早期强度就高。

(5)龄期(养护时间)

水泥的凝结硬化是随时间延长而渐进的过程,只要温度、湿度适宜,水泥强度的增长可持续若干年。

(6)石膏的掺量

生产水泥时掺入石膏,主要是作为缓凝剂使用,以延缓水泥的凝结硬化速度。

此外,掺入石膏后,由于钙矾石晶体生成,还能改善水泥石的早期强度。

但是石膏掺量过多时,不仅不能缓凝,反而对水泥石的后期性能造成危害。

(7)外加剂的影响

硅酸盐水泥的水化、凝结和硬化速度受硅酸三钙、铝酸三钙含量多少的制约,凡对硅酸三钙和铝酸三钙的水化能产生影响的外加剂,都能改变硅酸盐水泥的水化、凝结硬化性能。

如加入促凝剂(CaCl2、Na2SO4等)就能促进水泥水化硬化过程。

相反掺加缓凝剂(木钙糖类)就会延缓水泥的水化、硬化过程。

7.硅酸盐水泥的技术性质

1)细度:

水泥颗粒的粗细程度

水泥颗粒的粗细直接影响到水泥的凝结硬化及强度;水泥颗粒越细,水化作用的发展越充分,凝结硬化的速度越快,早期强度也越高

2)标准稠度用水量

水泥净浆达到标准稠度时,所需的拌合水量(以占水泥质量的百分比表示),称为标准稠度用水量,硅酸盐一般为24%-30%

3)凝结时间

水泥的凝结时间分为初凝和终凝——初凝:

自加水时起至水泥浆体塑性开始降低所需的时间;

终凝:

自加水时起至水泥浆体完全失去塑性所经历的时间;初凝时间不得早于45min,终凝时间不得迟于390min

4)体积安定性:

指水泥在凝结硬化过程中体积变化的均匀性

5)强度:

水泥的强度等级按规定龄期水泥胶砂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划分。

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分为42.5,42.5R,52.5,52.5R,62.5,62.5R等6个等级

6)水化热:

水泥在水化过程中所化出的能量,称为水泥的水化热(kJ/kg)

8.环境水对水泥石的侵蚀

在环境水的长期物理或化学作用下,已硬化的水泥石结构遭到破坏,强度降低的现象。

1)原因:

内因-水泥石存在不稳定的Ca(OH)2和介稳的水化硫铝酸钙;

外因-环境中存在有害介质,如软水、酸、盐等;

联系-水泥石中存在微小裂缝、孔隙。

2)侵蚀类型:

溶出性侵蚀(软水侵蚀);

溶解性侵蚀(离子交换侵蚀),如碳酸、一般酸、镁盐的侵蚀;

硫酸或硫酸盐侵蚀(膨胀性侵蚀);

其他侵蚀,如碱、糖、油的侵蚀。

3)预防措施

a.根据环境水侵蚀的特征,选择适当品种的水泥

b.尽量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减少水的渗透

c.必要时可在水的表面设置防护层

9.混合材料的硅酸盐水泥

分类:

活性混合材料-具有火山灰性或潜在水硬性的矿物材料。

包括粒化高炉矿渣,火山灰质混合材料及粉煤灰三类

非活性混合材料-不具有火山灰性、潜在水硬性的矿物材料或达不到要求的矿物材料。

回转窑窑灰-既不属于活性混合材料,也不属于非活性混合材料。

粉煤灰:

粉煤灰:

又称飞灰,从火电厂煤粉炉烟道气体中收集到的粉末。

粉煤灰按煤种分为F类和C类。

F类粉煤灰:

由无烟煤或烟煤燃烧后收集的粉煤灰,一般含CaO比较少。

C类粉煤灰:

由褐煤或次烟煤燃烧后收集的粉煤灰,其CaO含量一般大于10%。

10.普通硅酸盐水泥:

由硅酸盐水泥熟料,6%-20%混合材料,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代号:

P·O

11.矿渣硅酸盐水泥:

矿渣硅酸盐水泥P·S:

简称矿渣水泥,由硅酸盐水泥熟料、20%~80%粒化高炉矿渣、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

矿渣水泥分两种型号:

掺大于20%小于等于50%粒化高炉矿渣的称A型矿渣硅酸盐水泥P·S·A;掺大于50%小于等于80%矿渣的称为B型矿渣硅酸盐水泥P·S·B

特点:

(1)早期强度低,后期强度高;

(2)环境温度对凝结硬化的影响较大;

(3)水化热较低,放热速度慢;

(4)抗侵蚀、抗腐蚀能力较强;

(5)具有较好的耐热性能;

(6)保水性较差,泌水性较大;

(7)干缩较大;

(8)抗冻性较差,耐磨性较差;

(9)碳化速度快,深度大

12.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P.P:

简称火山灰水泥,凡由硅酸盐水泥熟料、20%~40%的火山灰质混合材料、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

13.粉煤灰硅酸盐水泥P.F:

简称粉煤灰水泥,由硅酸盐水泥熟料、20%~40%的粉煤灰、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

五.水泥混凝土

1.水泥混凝土的定义和分类

1)定义

水泥混凝土:

是以水泥(或水泥加适量活性掺合料)为胶凝材料,与水和骨料等材料按适当比例配置成拌和物,再经浇筑成型硬化后得到的人造石材。

新拌制的未硬化的混凝土,称为混凝土拌和物(或新鲜混凝土);

经硬化有一定强度的混凝土称为硬化混凝土。

2)分类

按表观密度分类

重混凝土:

干表观密度大于2600kg/m3

普通混凝土:

干表观密度在1950~2600kg/m3

轻混凝土:

干表观密度小于1950kg/m3

按强度等级分类

普通混凝土:

强度等级在C60以下,其中小于C30的称为低强度混凝土;C30~C60的称为中强度混凝土

高强度混凝土:

强度等级大于或等于C60,其中,超高强度混凝土:

强度等级大于或等于C100

2.混凝土的特点(水泥混凝土的优缺点)

1)主要优点:

a.硬化后的混凝土具有较高的强度及耐久性;

b.混凝土拌和物具有良好的可塑性;

c.混凝土能与钢筋具有良好的粘结性能;

d.能方便地调整配比,配制出不同性质的混凝土;

e.主要材料可就地取材,方便经济。

主要缺点:

a.自重大,比强度小;抗拉强度低;韧性小;

b.易产生裂缝;质量较难控制。

3.混凝土的组成及组成材料的作用

1)混凝土是由水泥、粗细骨料、水和各种化学外加剂、外掺料(矿物外加剂)等材料组成。

其中水泥、水、砂及石子是四种基本组成材料。

2)水泥和水构成水泥浆;水泥浆包裹在砂颗粒的周围并填充砂子颗粒间的空隙形成砂浆;砂浆包裹石子颗粒并填充石子的空隙组成混凝土。

在混凝土拌和物中,水泥浆在砂、石颗粒之间起润滑作用,使拌和物便于浇筑施工。

水泥浆硬化后形成水泥石,将砂、石胶结成一个整体。

混凝土中的砂称为细骨料/细集料,石子称为粗骨料/粗集料。

粗、细骨料一般不与水泥起化学反应,其作用是构成混凝土的骨架,并对水泥石的体积变形起一定的抑制作用。

为节约水泥或改善混凝土的某些性能,工程上常掺入一些外加剂(化学外加剂)及外掺料(矿物外加剂)。

4.对混凝土的基本要求

1)强度要求:

具有符合设计要求的强度

2)和易性要求:

具有与施工条件相适应的和易性

3)耐久性要求:

具有与工程环境相适应的耐久性

4)经济性要求:

满足上述要求,尽量降低成本

5.混凝土的主要技术性质

1)和易性的概念

和易性包括:

流动性,黏聚性和保水性

流动性:

混凝土拌合物在自身质量或施工振捣的作用下产生流动,并均匀,密实地填满模型的性能,反映了拌合物的稀稠

黏聚性:

保水性指混凝土拌合物具有一定的保持水分不让泌出的能力

流动性、黏聚性、保水性三者关系:

三者相互联系。

流动性大的拌合物,其黏聚性和保水性相对较差;所谓拌合物具有良好的和易性,就是其流动性,黏聚性及保水性都较好地满足具体工艺的要求

2)和易性的指标及测定方法

指标:

用坍落度定量地表示拌合物流动性大小

测定方法:

将混凝土拌和物按规定方法装入标准圆锥筒中,逐层插捣并装满刮平后,垂直向上提起圆锥筒,混凝土拌和物由于自重将会向下坍落。

量测坍落的高度(以mm计),即为坍落度。

坍落度越大,则混凝土拌和物的流动性越大。

坍落度>10mm为塑性混凝土;坍落度在10-30mm为流动性混凝土;坍落度<10mm为干硬性混凝土

也采用维勃稠度(VB)作为和易性指标,数字越高,和易性越低

3)提高和易性的主要措施:

(1)当流动性性比要求的小时,可在保持水灰比不变的情况下,适量增加水泥用量和水的用量,即增加水泥浆量。

(2)当流动性比要求的大时,可在保持砂率不变的情况下,适当增加骨料的用量。

(3)当流动性比要求的小,而且粘聚性较差时,应在保持水灰比不变的情况下,适当增加水泥浆用量,同时适当提高砂率。

(4)流动性比要求的大,且粘聚性、保水性也较差时,在适当提高砂率的同时,相应增加骨料用量。

4)提高流动性的主要措施:

(1)选用合适的砂率;

(2)保持水灰比不变,适当增加水泥浆的用量;

(3)选用粒形和级配好的骨料;

(4)掺入适量的粉煤灰、减水剂或引气剂。

6.混凝土含沙率

定义:

砂的用量占砂,石总用量(按质量计)的百分数

合理砂率:

指在水灰比及水泥用量一定的条件下,使混凝土拌合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畜牧兽医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