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阅读训练全册.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381165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139.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上册阅读训练全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三年级上册阅读训练全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三年级上册阅读训练全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三年级上册阅读训练全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三年级上册阅读训练全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三年级上册阅读训练全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三年级上册阅读训练全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三年级上册阅读训练全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三年级上册阅读训练全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三年级上册阅读训练全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三年级上册阅读训练全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三年级上册阅读训练全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三年级上册阅读训练全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三年级上册阅读训练全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三年级上册阅读训练全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三年级上册阅读训练全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三年级上册阅读训练全册.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三年级上册阅读训练全册.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三年级上册阅读训练全册.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三年级上册阅读训练全册.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上册阅读训练全册.docx

《三年级上册阅读训练全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上册阅读训练全册.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年级上册阅读训练全册.docx

三年级上册阅读训练全册

第一单元

1、《我们的民族小学》课外阅读训练…………………………………………………3

2、《金色的草地》课后阅读训练………………………………………………………4

3、《爬天都峰》课后阅读训练…………………………………………………………5

第二单元

5、《灰雀》课外阅读训练………………………………………………………………6

6、《小摄影师》课外阅读训练…………………………………………………………7

7、《奇怪的大石头》课外阅读训练……………………………………………………8

第三单元

9、《古诗两首》课外阅读训练…………………………………………………………9

10、《风筝》课外阅读训练………………………………………………………………10

11、《秋天的雨》课外阅读训练…………………………………………………………11

第四单元

13、《花钟》课外阅读训练………………………………………………………………12

14、《蜜蜂》课外阅读训练………………………………………………………………13

15、《玩出了名堂》课外阅读训练………………………………………………………14

第五单元

17、《孔子拜师》课外阅读训练…………………………………………………………15

18、《盘古开天地》课外阅读训练………………………………………………………16

19、《赵州桥》课外阅读训练……………………………………………………………17

第六单元

21、《古诗两首》课外阅读训练………………………………………………………18

22、《富饶的西沙群岛》课外阅读训练…………………………………………………19

23、《美丽的小兴安岭》课外阅读训练………………………………………………20

第七单元

25、《矛与盾的集合》课外阅读训练……………………………………………………21

26、《科利亚的木匣》课外阅读训练……………………………………………………22

27、《陶罐和铁罐》课外阅读训练………………………………………………………23

第八单元

29、《掌声》课外阅读训练………………………………………………………………24

30、《一次成功的试验》课外阅读训练…………………………………………………25

31、《给予树》课外阅读训练……………………………………………………………26

课内阅读训练

1、秋天的雨(节选)……………………………………………………………………27

2、玩出了名堂(节选)…………………………………………………………………27

3、赵州桥(节选)………………………………………………………………………28

4、孔子拜师(节选)……………………………………………………………………28

 

操场旁边的小木耳

昨天放学以后,我和小伙伴踢足球。

在操场旁边捡球时,我忽然发现稀疏的枯草中密密麻麻地长着一朵朵灰褐色的“小花”,像一只只小耳朵。

我伸手一摸,软绵绵、黏糊糊的,采下来闻闻,还戴着一股泥土味儿。

咦,这是什么呀?

我从来没见过!

我连忙采了一捧“小花”,去办公室问林老师。

林老师接过去仔细地看了一下,笑着说:

“这是木耳。

你想知道有关木耳的知识嘛?

可以去图书室借书看看。

听了老师的话,我马上去图书室借了好几本书。

啊!

我终于明白了,原来木耳是一种食用菌,喜欢生长在潮湿、腐朽的树干上或者其他腐烂的植物上。

这几天连续阴雨,操场旁边的杂草落叶腐烂了,所以小木耳就长出来了。

只要有心,玩耍中也能发现问题,学到知识!

1、这篇短文共有()个自然段。

2、读句子,回答问题。

在操场旁边捡球时,我忽然发现稀疏的枯草中密密麻麻地长着一朵朵灰褐色的“小花”,像一只只小耳朵。

①“小花”为什么要加双引号?

②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3、读了这篇文章,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4、在玩耍中你有没有什么新发现?

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草

春天到了,大地复苏,花儿开放,整个大自然充满了生机,我十分喜爱这生机勃勃的春天,尤其爱春天里那绿油油的小草。

  我家门前有一片空地,上面种着小草,它们是那样富有[生机、生命],春天一到,一下子就铺开了一片绿色的天地。

细看,它们是嫩绿色的,水灵灵的,多么喜人!

  一阵风吹过,小草跳起了欢乐的舞蹈,时而舒展双臂,时而左右摇摆。

它们像一群活泼的小女孩,天真可爱。

这时你如果有空来欣赏一下,一定会叫你心旷神怡,乐而忘返。

你别看小草这样[软弱、柔弱],可它永远不会向暴风雨低头。

有一天,一阵狂风过后,突如其来地下了一场大雨。

风雨过后,我赶紧去看那小草。

呀!

小草好像被折磨得奄奄一息了,有的歪歪斜斜,有的身子贴地。

但我相信,它们是不会在暴风雨下屈服的。

果然,小草又慢慢挺直了腰,尽管脸上还带着晶莹的泪珠!

它们好像在骄傲地说:

“你看,我们是多么顽强啊!

小草,没有鲜花那么娇艳,没有白杨那么[挺拔、挺立],可是它的生命力是多么[顽强、坚强]!

人们说“疾风知劲草”,小草是当之无愧的。

1、给短文加个题目,写在文首的横线上。

2、用“﹨”划去[ ]里用得不恰当的词语。

3、“疾”字是(   )结构的字,按部首查字法,应先查(  )部,再查(  )画。

“疾”字在字典里有四个意思:

①疾病 ②痛苦 ③痛恨 ④急速,猛烈。

“疾风知劲草”中的“疾”应取第(  )种意思。

4、按下列形式从文中摘录词语或写出词语

 ABB:

______、______ ABCC:

______、______

5、从文章中各摘录一句拟人句和一句比喻句 

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登山人

三人同去攀登高山,第一个人刚走几步,感到山陡难登,就退了下来,他说:

“我是知难而退。

” 

第二个人攀登到半山腰,气喘吁吁,大汗淋漓。

他望了望那险峻的山势,摇了摇头。

说:

“我还是适可而止吧!

”于是也退了下来。

只有第三个人,勇敢攀登,知难而进,几次跌倒,几次爬起,不畏难,不气馁,终于攀上了峰顶。

几天后,三个人见面了。

 

第一个人说:

“登上峰顶,也不过是那么回事,还是我知难而退好!

” 

第二个人说:

“登上峰顶太费力气,还是我适可而止好。

” 

那个登上峰顶的人笑了笑,说:

“顶上的无限风光,你们是无法领略到的。

 

1.解释词语。

(1)气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领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短文中的词语,概括三个人登山的情况。

 

  第一人______________,第二人______________,第三人______________。

3.你怎样理解“顶上的无限风光,你们是无法领略到的。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蜂鸟

世界上最小最小的一种鸟,叫蜂鸟。

它的身体像一只黄蜂那么大,体重只有1.5克—2克。

不过它飞得很快,在花间飞翔,好像花丛中的颗颗流星。

你刚想看清楚是什么东西时,它却一闪就不见了。

凤凰、孔雀在人们的心中是世界上最美丽的鸟。

但是,蜂鸟比它们更美丽。

它那羽毛,简直就像戏台上仙女的衣裳一样,五彩缤纷,变幻无穷。

1、短文写了蜂鸟的三个特点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__________”画出文中的比喻句,是把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

3、“五彩缤纷”形容颜色多,你能写出与“五彩缤纷”意思相近的词吗?

五彩缤纷——()、()

4、你喜欢蜂鸟吗?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要一本书

罗蒙诺索夫是俄国有名的科学家,他是渔民的儿子,12岁的时候,白天,他跟着父亲打鱼,晚上,躲在板棚里看书。

有一次,罗蒙诺索夫的父亲在海上捕鱼,忽然,一阵狂风,把他的帽子吹到了甲板上。

不一会,海上掀起了巨浪,船上的帆篷被吹落了,情况十分紧急。

罗蒙诺索夫不顾一切沿着摇晃的桅杆爬上去,很快地把吹落的帆篷扎牢了。

鱼船恢复了平静。

狂风过去以后父亲把他拉倒身边笑眯眯地说孩子我要奖赏你的勇敢给你买件麂(jǐ)皮上衣好吗罗蒙诺索夫摇摇头。

“那你要什么呢?

”“我要一本书,爸爸,其它我什么都不要。

”“难道一件麂皮上衣还比不上一本书?

”“爸爸,我要一本什么都有的书,比方,天上的星星为什么不会掉下来,为什么黑夜过去就是黎明……”

父亲和水手们听了,都惊奇地睁圆了眼睛。

1、给短文中画横线在句子适当地加上标点。

2、联系上下文,说说你是怎样理解“我要一本书,爸爸,其它我什么都不要”这句话的含义的。

3、假如你是罗蒙诺索夫,你会要什么礼物?

为什么?

 

7、《奇怪的大石头》课外阅读训练

 

牛顿的故事

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是在外祖母家长大的。

外祖母很疼他。

牛顿八岁上学以后,外祖母有时给他一些零用钱,小牛顿一不买糖果,二不买玩具。

他把钱积攒起来,买了锤子和锯。

他喜欢自己动脑筋,做些手工制品。

一天,小牛顿兴冲冲地跑到外祖母面前说:

“外婆,你看这个。

”外祖母一看小牛顿手里捧着一面木板,中间钉着一个钉子,四周画着一条条放射形的线条,外祖母问:

“这是什么呀?

”“太阳钟。

太阳光把钉子的影子投到哪条线上,就可以看出是什么时间了。

”“是谁教你做的呀?

”“是我自己想出来的。

”小牛顿自豪地回答。

牛顿长大以后,始终保持着善于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取得了许许多多科学研究成果。

1、在括号里填入适当的词。

一()木板一()钉子一()线条

2、写出近义词。

喜欢——()自豪——()

保持——()成果——()

3、这篇短文主要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事。

4、读了这篇短文,对你有什么启发?

 

9、《古诗两首》课后阅读训练

 

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注:

偶书:

即兴写的诗。

老大:

年龄大了。

乡音:

家乡的口音。

鬓毛:

额角边靠近耳朵的头发。

(1)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少(shǎoshào)(xiāngxiàng)

(2)从诗中找出两对意思相反的词语。

()---()

()---()

(3)“儿童相见不相识”的原因是什么?

请用诗中的句子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风筝》课后阅读训练

风筝

 天空中的风筝越来越多,热闹极了。

那金黄色的“小蜜蜂”,翘着两只绿色的翅膀,好像在百花丛中飞来飞去。

那鲜红色的“大金鱼”,尾巴一摆一摆的,好像在水里游。

还有那精致的“小卫星”,闪着金光,仿佛在宇宙中飞行……

(1)、这段话共有几句话,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段话写了哪几种风筝?

用了哪些表示颜色的词语?

找出来,写在横线上。

风筝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示颜色的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在具体描写风筝时都是先写看到的,再写想到的。

请你仔细读一读,

用“______”画出写看到的句子,用“~~~~~~~”画出写想到的句子。

 

11、《秋天的雨》课后阅读训练

春雨的色彩

 春雨,像春姑娘纺出的线,没完没了地下到地上,沙沙沙,沙沙沙……

 一群小鸟在屋檐下躲雨,他们在争论一个有趣的问题:

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

小白鸽说:

“春雨是无色的,你们伸手接几滴瞧瞧吧。

”小燕子说:

“不对,春雨是绿色的。

你们瞧,春雨落在草地上,草地绿了,春雨淋在柳树上,柳树绿了。

”麻雀说:

“不,不!

春雨是红色的。

你们瞧,春雨洒在桃树上,桃花红了。

春雨滴在杏树上,杏花红了。

”小黄莺说:

“不对,不对,春雨是黄色的。

不是吗?

它落在油菜地里,油菜花黄了,它落在蒲公英上,蒲公英的花也黄了。

 春雨听了大家的争论,下得更欢了,沙沙沙,沙沙沙,它好像在说:

“亲爱的小鸟们,你们的话都对,但都没说全面。

我本身是无色的,但我给春天的大地万紫千红。

1、小鸟们在争论一个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瞧()争论()

3、小白鸽、小燕子、麻雀、小黄莺分别说春雨是什么颜色的?

小白鸽说:

()小燕子说:

()

麻雀说:

()小黄莺说:

()

4、小朋友,你能说一说春雨是什么颜色的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描写春雨下来时的动作的词语有

13、《花钟》课外阅读训练

含羞草

我家有一棵含羞草,大约20厘米高。

含羞草的茎上长着许多小刺。

含羞草的叶子是椭圆形的,由32片小针似的叶子组成。

它的叶子很有趣,你用嘴一吹,或者用手一摸,它马上就会合起来,低下头,就像害羞的小姑娘一样,所以人们都叫它“含羞草”。

含羞草的花是粉红色的,毛茸茸的,非常好看。

1.请给短文加个题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短文共有_____句话,其中第2句写含羞草的_________,第3、4句写含羞草的________,第5句写含羞草毛茸茸的___________。

(4分)

3.人们为什么叫它“含羞草”?

用“~~~”画出有关的句子(3分)

4.照样子写词语(3分)

粉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毛茸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蜜蜂》课外阅读训练

小白兔

  小白兔全身雪白雪白的,没有一点杂色,好像是用洁白无瑕的汉白玉雕刻成的。

它的眼睛是红色的,好像两颗闪闪发光的宝石。

它常常灵活地转动红眼珠,向周围扫视,仔细观察各处的动静。

它的耳朵又长又大,只要听见一点儿轻微的声音,就会“唰”地一下竖起来,灵巧地四面转动,找发出声音的地方,警惕地细听是不是敌人靠近了。

它的嘴有三瓣,下唇一瓣。

它的前肢短后肢长,强劲有力的后肢轻轻一蹬,就能蹦得很远。

它那短短的尾巴好像挂在屁股后面的小绒球,蹦跳的时候,一撅一撅的,又好像大风中摇动着的银铃。

小白兔真是活泼可爱、讨人喜欢的动物。

  

 

1、短文是围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句话来写的。

 

2、“它的嘴有三瓣。

”从这一句话可以看出作者观察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白兔蹦得远跑得快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文中描写的小白兔,你有什么想说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玩出了名堂》课后阅读训练

玩出了名堂(节选)

有一次,列文虎克又在玩放大镜。

他突然想到□把两片放大镜放在一起□会怎么样呢□他一试,啊,不得了,蚊子的腿看上去像兔子的腿。

他越玩越带劲,就把一片放大镜固定,让另一片放大镜可以随意调节,这样就做成了一架简单的显微镜。

他用显微镜观察水,看见水里有许多小生命挤来挤去;观察牙齿,看见里面有一种从来没有见过的小东西。

他发现,除了我们平时看到的世界,还有另一个平时看不到的世界。

那是一个“小人国”。

“小人国”里的“居民”,比地球上的居民要多得多。

1、在文中“□”处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列文虎克在玩显微镜时发现了什么?

用“——”画出有关语句。

3、你觉得列文虎克是一个怎样的人?

你从他身上学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孔子拜师》课外阅读训练

两小儿辩日

一天,孔子在路上碰到两个孩子正争得面红耳赤。

孔子上前问他们说:

“你们为什么事争得不可开交呀?

两个孩子争先恐后地告诉孔子,他们正在争论早晨和中午的太阳哪一个离我们近。

一个孩子说:

“我认为早晨太阳出来时离人近,中午的时候离人远。

因为早晨的太阳看起来有车盖那么大,中午的太阳看起来只有菜盘子那么小。

这不就说明早晨的太阳离我们近才显得大,中午的太阳离我们远才显得小吗?

孔子听了觉得有道理。

但还没等他点头称是,另一个孩子马上反驳说:

“早晨太阳出来时,到处凉气袭人,中午却热得像站在沸水边一样难受,这不是因为早晨太阳离我们远才觉得凉,中午太阳离我们近才觉得热吗?

孔子一听也觉得有道理。

可这样一来他就无法断定两个孩子谁说的真有道理了。

两个小孩子给满腹经纶的孔子出了个难题,大学问家无可奈何地摇摇头,老老实实地承认自己搞不清谁是谁非。

1、两个小孩子因为什么问题而争得面红耳赤呢?

2、孔子知不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

他又是怎么做的呢?

3、我们要向孔子学习什么优点?

 

18、《盘古开天地》课外阅读训练

逛庙会

 春节那天,爸爸开车带我和妈妈去逛庙会。

 庙会可好玩儿啦,有缩小的景山、故宫、天坛、北海和许许多多的名胜古迹。

我还照了相,其中有一张是在景山顶上照的。

 在庙会上,我看了耍狮子。

以前一提耍狮子,我就想:

那个耍狮子的人一定是个二十多岁的叔叔。

可眼前的情景让我惊呆了!

这个耍狮子的人竟是一位六七十岁的老爷爷。

他不仅会耍狮子,还会杂技。

只见地上摞着三四层楼高的凳子。

这位老爷爷一层一层地上到了顶。

顶上系着一根杆子,老爷爷把这个杆子用绳子绑在凳子上,然后做了一个肩肘倒立。

这时,两只大狮子也爬上了凳子,大狮子快爬到顶的时候,四只小狮子也开始往上爬。

凳子好像有点摇,观众都仰着头,目不转睛地盯着往上爬的狮子,一直助威的锣鼓声也停了下来。

我屏住了呼吸,不由得担心起他们的安全,特别是站在最顶上的老爷爷。

狮子也爬到了顶,叼起了老爷爷递来的横幅,横幅唰地一下向下展开,上面写着:

老北京民俗庙会给全国人民拜年。

回家的路上,我说:

“这回可没白来,耍狮子真有趣!

 

1.从文中找出近义词。

 惊讶--(     )            聚精会神--(     )

 2.读读画横线的句子,再造句。

 不仅……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正确答案后打“√”。

 本文主要内容是:

 

(1)我们一家人去逛庙会。

(  )

 

(2)我看到了缩小的名胜古迹。

(  )

 (3)在庙会上,我看到的耍狮子十分有趣。

(  )

19、《赵州桥》课后阅读训练

(一)

赵州桥非常雄伟。

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

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礅,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

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

平时,河水从大桥洞流过,发大水的时候,河水还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过。

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1、将文中带括号的句子补充完整。

2、解释加点的词语

创举:

3、本段中划线的句子是(  )句,起到的作用。

(二)

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

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有的刻着,前爪(zhǎozhuǎ)相互抵着,各自;还有的刻着。

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

1、把括号里错误的读音划掉。

2、请在横线上填上适合的词语。

3、请用“”画出本段的中心句,这个句子还起到

的作用。

 

21、《古诗两首》课后阅读训练

用脑想,用心记

宋朝有个读书人叫陈正之,他看书看得(持特)别快,一目十行,囫(hú)囵(lún)吞枣。

他读过的书一本又一本,花(废费)了很多时间和(经精)力,可是没留下什么印象。

这使他十分苦(恼脑),疑心自己是不是记忆力不好。

有一次.他向著名学者朱熹(xī)请教,朱熹询问了他的读书过程后,给了他一番忠告:

“以后读书不要只图快,哪怕一句话,也要重复多遍,这样要比一味往前赶效果好。

读书一定要用脑想,用心记。

听了朱熹的忠告,陈正之这才明白,他读书记不住,不是因为记性不好,而是读书的目的不明确,方法不对头。

他把读书多当成目的,忽视了对书籍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这样匆忙草率(shuài)地读书,既不能消化书中的内容,又不能有重点地进行记忆。

因此,读书的效果很差。

陈正之接受了朱熹的忠告。

他每读完一本书,就想想这本书讲了什么人,有几个主要问题,并且留心把重要的内容记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