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市高三年级调考试题及答案 文综.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38350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81.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台州市高三年级调考试题及答案 文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台州市高三年级调考试题及答案 文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台州市高三年级调考试题及答案 文综.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台州市高三年级调考试题及答案 文综.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台州市高三年级调考试题及答案 文综.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台州市高三年级调考试题及答案 文综.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台州市高三年级调考试题及答案 文综.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台州市高三年级调考试题及答案 文综.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台州市高三年级调考试题及答案 文综.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台州市高三年级调考试题及答案 文综.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台州市高三年级调考试题及答案 文综.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台州市高三年级调考试题及答案 文综.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台州市高三年级调考试题及答案 文综.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台州市高三年级调考试题及答案 文综.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台州市高三年级调考试题及答案 文综.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台州市高三年级调考试题及答案 文综.docx

《台州市高三年级调考试题及答案 文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台州市高三年级调考试题及答案 文综.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台州市高三年级调考试题及答案 文综.docx

台州市高三年级调考试题及答案文综

台州市2011年高三年级调考试题

文科综合2011.3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第Ⅰ卷选择题部分(共140分)

本卷共35小题。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1年1月,澳大利亚第三大城市、昆士兰州首府布里斯班(年平均降水量1153mm,大部集中在12月至翌年3月)遭遇了史上最惨重的洪灾,肆虐数周的洪水造成了重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并对国际市场上的部分商品价格造成较大的波动。

图1为澳大利亚主要城市和矿产资源分布图。

完成1-2题。

1.导致2011年1月布里斯班遭受史上最惨重洪灾的最根本自然原因是

A.洪灾预警机制不够完善

B.沿岸的海水异常增温

C.大自流盆地地势低洼

D.太阳活动异常活跃

2.布里斯班洪灾“对国际市场上的部分商品价格造成较大的波动”,这些商品主要是

A.小麦

B.铁矿石和镍

C.羊毛

D.煤炭

近几年,不断上涨的房价和拥堵的交通备受关注。

图2是我国T城市某一区域平均房价等值线(单位:

元/m2)分布示意图,图3是该区域某地铁站不同时段客流量统计图。

完成3-4题。

 

3.图2中乙地房价明显偏高,其原因不可能是

A.临近风景区,环境优美B.交通便捷,出行方便

C.附近有当地知名学校D.地势平坦,工厂集聚

4.图3所示的地铁站最可能是图2中的

A.甲B.乙C.丙D.丁

图4为“某岛屿示意图”,该岛约有266万人口,主峰海拔2256米。

完成5-6题。

 

5.该岛的人口密度约为

A.720人/平方千米B.650人/平方千米

C.510人/平方千米D.240人/平方千米

6.下列有关该岛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主要城市都沿海岸和交通线分布

B.东部地区河短流急

C.常绿硬叶林遍布中部地区

D.地势自东南向西北倾斜

图5与图6反映了本区不同季节的气压分布情况(单位:

百帕),图中M城(海拔44米)和Q城(海拔199米)的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分别是:

26.6℃、2100mm和27.2℃、765mm。

完成7-8题。

7.图7中最能反映M城与Q城气候特征的一组图是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8.造成M城与Q城气候异同的主要原因是

A.所在纬度位置,是决定两地年温差均较小的主因

B.赤道无风带的移动,是决定两地年平均温度差异的主因

C.距海远近,是造成两地年降水量差异的主因

D.海拔差异,是造成两地年平均气温差异的主因

 

全球变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

图8是“全球温度上升3℃后,世界不同区域靠雨水耕作的粮食产量增减状况”示意图,完成9-10题。

 

9.全球温度上升3℃后,靠雨水耕作地区粮食产量的变化情况是

A.发达国家由于技术和资金的保障没有减产

B.北半球中高纬度大部分地区粮食产量会增加

C.低纬度和南半球地区粮食产量有小幅增产

D.西半球粮食产量普遍会增产,东半球相反

10.全球温度上升3℃后,除了对粮食生产带来影响外

A.总体上还会使全球自然灾害得到缓和

B.物种因降水的增多变得更加丰富

C.还会改变全球水热资源的空间配置

D.太平洋中的小岛将被完全淹没

11.日出之前和日落之后的一段时间天空仍然是明亮的,现在天文学称之为晨昏蒙影,即晨光和昏影的和称。

如果前一天的昏影还么次有结束,而后一天的晨光已经开始,那么整个晚上天空都不黑,这种现象被称为白夜。

研究发现白夜出现的纬度与理论晨昏线和纬线的切点在经线圈上相差18度圆心角。

假如北半球冬至日的白昼、黑夜和晨昏蒙影的分配近似图9,则北极点的夜空中出现晨昏蒙影的时间约在

A.90天后B.45天后C.22天后D.10天后

12.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分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沿袭和完善,观察图10判断该图所反映的行政区划分属于哪一朝代

A.汉朝B.唐朝C.宋朝D.元朝

13.“因‘丝绸之利日扩’.......‘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

四方大贾辇金至者无虚日,每日中为市,舟楫塞港,街道肩摩。

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

’”对该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A.反映了汉代“市”的出现与规范

B.反映了唐代“市”的兴盛与发展

C.反映了宋代“市”的发展突破了时空的限制

D.反映了明清时期工商业市镇的繁荣景象

14.“已有不少人将周恩来喻为日内瓦会议的挽救者,他已赢得了外交舞台第一流人物的地位”。

这样的评价基于他在日内瓦会议上发表了一篇重要的演说。

其演说的宗旨是

A.号召亚非国家采取不结盟政策

B.亚非各国坚持反帝反霸的方针

C.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

D.解决亚非尤其是印度的和平问题

15.图11是1913年章太炎在报纸上刊登的征婚广告,该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

A.婚姻观念受社会各种因素的制约,依旧带有浓厚的保守思想

B.征婚成为当时社会主要的求偶方式,社会习俗发生重大变化

C.婚姻礼俗开始删繁就简,效仿西方的新式婚礼

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婚姻自主成为一种时尚

16.汤因比曾这样评价一件史事:

“顺利的在旧瓶里装了新酒,还不至于引起旧瓶的爆炸。

”并认为:

“这可以说是一种宪法方面的胜利,这种胜利应该当作一种惊人的技艺。

”汤因比所评价的是

A.美国联邦共和国的确立

B.法国共和制度战胜君主制度

C.近代德国宪法和议会装饰下的皇帝专制

D.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7.“深刻的文化产品在思想相对开放和自由的条件下才能大量涌现。

在思想禁锢的情况下,人们每说一句话都要小心,每写一个字都要以君主的个人好恶为转移,其聪明才智就会局限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难以产生伟大的思想作品”这段话主要指出了

A.民主有利于正确决策

B.民主有利于修正错误

C.民主有利于监督政府为公民服务

D.民主有利于促进文化广泛深入发展

18.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都是欧洲历史上著名的思想解放运动。

在这两次思想解放运动期间,

出现了许多时代巨人,他们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

下列搭配错误的是

A.薄伽丘——歌颂人间的仁爱和友谊

B.伏尔泰——提倡自然权力学说

C.卢俊——论述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起源

D.康德——宣扬理性与自律

19.列宁说:

“无可争辩的历史经验证明,在革命运动史上,个人独裁为革命阶级专政的表现者、代表者和执行者,是屡见不鲜的事。

个人独裁与资产阶级民主制,毫无疑问是彼此相容的。

”与材料中所评价的人物相关的是

A.文化兼收并蓄,注重交流,推动翻译事业发展在这

B.摒弃党派意见,弘扬宗教和道德,尊重宪法

C.发展实业,发展交通运输,尤其铁路建设

D.精简编制,废除雇佣兵制,实行征兵制

20.从牛顿经典力学到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发展,说明

①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随着时代的前进而不断发展的②科学的认识是永无止境的③科学成就往往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发展④人类开始从宏观世界深入微观世界认识的客观规律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21.“在人类历史上,凡属将要灭亡的反动势力,总是要向革命势力进行最后挣扎的,而有些革命的人们也往往在一个期间内被这种外强中干的现在所迷惑,看不出敌人快要消灭,自己快要胜利的实质。

整个法西斯势力的兴起及其进行了几年的侵略战争,正是这种最后挣扎的表现。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符合上述观点的经典战役是

A.莫斯科保卫战B.斯大林格勒战役C.阿拉曼战役D.不列颠战役

22.随着欧共体的建立,欧洲步入一体化快车道,他们“在这辽阔的领域无论走到哪里,都会真正感到‘我在这里很自由自在,我也是这个国家的一个公民’”的梦想正逐渐变为现实。

对欧洲一体化的理解,其中不准确的是

A.具有主权让度性B.体现超国家权利

C.具有联邦的功能D.成员国权利共享

23.评论家沃塞尔认为法国画家乔治·布拉克的作品“将一切都缩减在立方体之中”。

以下作品,风格与之最为相近的是

A.日出印象B.亚威农少女C.向日葵D.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24.汇率的变化必然带来一定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时间

美元

人民币

2010年2月24日

100

682.71

2011年2月24日

100

657.95

①有效平衡中美贸易②中国游客赴美旅游费用降低

③美国货物对中国出口量增加④中国劳务人员到美国打工工资上涨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5.春秋时期管仲认为:

任何商品都是“重则至,轻则去”。

所以,国家要采取两大策略:

一是“敛轻散重”,购进人们所轻者,抛售人们所重者。

二是“以重射轻”,用高价收购市场上跌幅较大的商品,以改进商品价低滞销销的状态,使物价稳定下来。

管仲提出的策略蕴涵的经济生活道理有

①人们的喜好决定商品的供求②商品的价格与供求相互制约③价格变动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④稳定物价是政府调控经济的重要目标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26.图12是我国国内企业与国外企业在一些产品尤其在高耗能产品上存在着成本剪刀差。

这给我国国内企业的启示是

①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

②降低人力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③提高产品科技含量,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④转变企业发展方式,推进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A.①④B.①②C.②③D.③④

27.2010年11月1日,我国正式启动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通过普查能准确掌握人口数量、人口结构、人口分布和人口素质等情况,从而为党和国家科学决策奠定基础。

定期开展人口普查体现的哲学道理有

①重视调查研究,从客观村子阿德事物出发②坚持科学执政,提高执政能力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改造客观规律④运动是绝对的,客观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8.古人云:

峣峣者易折,皎皎者易污。

意思是说:

过于坚硬刚强,则容易折断;过于干净洁白,则容易收到污染。

下列与上述观点哲学寓意相近的是

A.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B.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C.河海不折细流,故能就其深D.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29.右测漫画启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要

A.解放思想,不断创新

B.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C.从整体着眼,树立全局观念

D.充分发挥主管能动性

30.需要预测的不仅是投资,车多了路会堵,炒房过热导致泡沫,工资太低员工会“用脚投票”......在今天的中国,前瞻性研究尤为可贵。

可见,要获得准确的预测就是要

①运用发展的观点,把握事物运动中前进和上升的趋势

②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③坚持科学理论指导,在理论基础上追求和发展真理

④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深化对事物本质及规律的认识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31.《赵氏孤儿》曾被伏尔泰编写成剧本《中国孤儿》在巴黎个家剧院上演,盛况空前;在我国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被改编为豫、京、越等地方剧种,广为传播;今又被改拍成电影,再次引起了人们的强烈反响。

这说明

①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②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③大众文化都会受到人们的追捧④文化继承和传播的方式具有多样性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2.2010年10月28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规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逐步实行全国统筹,其他社会保险基金逐步实行省级统筹,具体时间、步骤由国务院规定。

这表明

A.国务院依法独立行使决定权

B.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行使全国人大的职权

C.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是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33.2010年9月29日,美国众议院投票通过了《汇率改革促进公平贸易法案》。

但该项法案还必须经参议院通过、总统签署,才能正式生效。

下列看法正确的是

A.总统有权否定决国会立法B.三权分立制衡,体现人民意志

C.国会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D.国会负责制定联邦和各州的法律

34.法国总统萨科奇曾在英国国会发表演讲称:

尽管我们之间的不同经常被强调和突出,但我们拥有共同的基本价值观,我仍希望两国建立“新型兄弟关系”。

英法两国建立“新型兄弟关系”的基础有

①两国行政权力渐趋加强②两国政权的性质相同

③两国的国家利益相同④两国执政党所代表的阶级利益相同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5.2010年11月14日,亚太经合组织第十八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表示,APEC将以茂物目标审评为契机,加快推进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以切实行动推动亚太自由贸易区的建设。

这表明亚太经合组织

A.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

B.推动了本地区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便利化

C.宗旨是以共同体的方式,实现各成员国共同目标

D.合作方式是以磋商代替谈判,以法律协定代替论坛承诺

第Ⅱ卷非选择题部分(共160分)

36.(30分)读图13和图14,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L河流经地区的基本地形类型,并说明盘的理由。

(8分)

(2)说明甲运河修建的优势区位。

(6分)

(3)简述L河尚有流量季节变化特点并分析原因。

(10分)

(4)乙国被称为“郁金香王国”的主要原因有那些?

(6分)

37.(26分)2011年1月,云南省多个地区发生低温冻害,给社会经济带来许多不利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图15云南省区域图及图16云南省地形构成图

材料二云南省主要城市一月均温比对表

城市

平均温度(℃)

2011年1月

多年同期均值

昆明

3.2

9.5

大理

6.9

9.5

思茅

11.3

13.8

蒙自

13.5

13.6

丽江

6.6

7.4

腾冲

7.2

8.6

材料三图17云南省2008年农业产值结构图

(1)说出云南省此次低温冻害的主要发生区域并分析原因。

(10分)

(2)请评价云南省农业结构的合理性。

(10分)

(3)请分析云南省电力工业发达的原因。

(6分)

38.(26分)一个国家的领土规模、防御能力与行政效能,取决于这个国家交通系统的完备程度。

就此方面而言,交通系统乃是统一国家维持其生存的首要条件。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汉的交通建设,在道路和河渠方面,以及馆舍邮驿,都很注意。

道路之开辟者,有驰道,通西南夷道,通南越道,裹斜道,回中道,子午道,飞狐道,马援所刊道和峤道。

尤其秦之驰道,“东穷燕其弃,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濒海之观毕至”。

——白寿彝《中国交通史》。

1937年

材料二:

......私行人职事五品以上,教官二品以上,爵国公以上,欲投驿止宿者,听之,边远及无村店之处,九品以上、勋官五品以上及爵,遇屯驿止宿,亦听。

并不得辄受供给。

谓私行人不应入驿而入者,笞四十。

辄受供给,准赃虽少,皆杖一百。

......邮驿本备军速。

——《唐律疏义》

材料三:

.自道光二十二年(1843年)五口通商,九十余年来中国门户洞开,外洋风雨,如潮袭来。

一方面,中国的许多权横被侵蚀。

又一方面,西洋的新文明不断地输入。

......中国交通事业和以前不同,交通工具之科学化,以机械的力量逐渐代替以前使用的人力,畜力,水力和风力。

交通组织逐渐商业化,凡各种新交通工具之利用,均可以普通的交易方式行之,没有阶级上的限制。

——《交通史航政编》

材料四:

诺和世界先进各国相比,中国距现代式的模式之形成,尚相去甚远。

......中国政府之力尚不能完全控制国境内的一切交通事业,中国尚无能力在交通事业的建设上,作全部分的甚至一极小部分之材料上及机械上的自给,一根电线或一条沈木有时也要向洋人购得。

领域太狭,普及的范围太小。

这方面的人才还不太够用,专门研究的独立机构也甚为稀少。

九十年来的历史实在包括了不少的空白及断烂的以及灰色的篇幅,总老使人感觉着这种新事业,并没有好好的拼命作过。

——白寿彝《中国交通史》。

1937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汉时期道路的修建对当时社会的发展起到了哪些重要作用?

(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全国性的驿站隶属什么机构?

(2分)

分析指出材料中所示唐朝驿站的主要特点。

(6分)

(3)材料三与草料二相比,交通工具的发展与使用有什么变化?

(4分)变化的

原因是什么?

(4分)

(4)根据材料四,概括指出中国近代交通发展的障碍。

(4分)

39.(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业化需要科学技术推动,工业化时期是善于学习的时代,......为了不让文化落后拖住工业化的脚步,1928年秋,苏联政府掀起了群众性扫盲运动,......全,党和全国人民积极投入文化和技术的学习热潮中。

从1929年至1939年,熟练工人增加了9倍,工程师增加了5倍多。

苏联人民文化、技术水平的提高为社会主义工业化装上了加速器。

工业化时期,苏联处在资本主义世界的包围中,是一个威胁与机遇并存的时代。

1929年,正当苏联轰轰烈烈地进行工业化的时候,经济危机的飓风席卷了资本主义国家。

斯大林巧妙的利用了由于生产过剩、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竞争残酷和矛盾尖锐的时机,货比多家,少花钱多办事,成为当时世界市场上西方先进技术设备最大的买主。

仅1932年,世界机器设备出口的一半被苏联买回家。

同时,斯大林利用西方科技人员过剩的行情,招聘来了许多西方著名的技术专家。

——《世界历史纪录片演说词》

材料二:

......无论苏联最高领导层在“改革”方面唱的调子多高,他们也不想按照邓小平先生的做法,进行大规模的农业改革,达到中国式的“自由化”的程度,虽然情况很明显,苏联的农业产量大大低于它的勇于冒险的邻邦。

(见图18)

——[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1)至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位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根据材料一并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的工业化建设为什么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

(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A时间段中苏两国经济分别出现什

么问题?

(4分)并分析共同原因(4分)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B时间段中苏两国粮食产量的变化

趋势;(4分)并分析不同趋势的原因(6分)

40.(22分)材料一甲、乙同学居住的社区比较脏乱,居民对此非常不满。

甲同学打算在网上发帖,激烈批评政府对垃圾分类的措施不力,并鼓动居民到市政府门前游行。

乙同学不赞成甲的做法并对他进行了劝阻,并找到了当地的人大代表反映情况。

人大代表就此问题进行多次走访和调研,并积极督促有关部门采取措施落实了垃圾分类,使问题得到了解决。

材料二社会中的不良现在在网上往往会受到口诛笔伐,但讨伐也并不一定都是理性的。

当今“网络暴民”已成为一种令人恐惧的力量,当有些观点、事件不合他们的口味时,网络暴民往往采用污言秽语信口谩骂,对被攻击者造成精神上的杀伤。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评析甲、乙同学的做法。

(10分)

(2)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中“网络暴民”这一文化现象的认识。

(12分)

41.(30分)材料一:

“十一五”期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情况:

材料二2010年,我国各地各行业普遍涨薪,最低工资表准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受到员工的广泛欢迎,但一些经营者却有这样的担忧:

涨薪会加重企业负担,对企业的发展是不利的。

(1)简述材料一所反映的经济信息,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

(12

分)

(2)联系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生产、劳动与经营”的有关知识,针对企业经

营者的担忧进行分析。

(8分)

(3)运用“价值观”的有关知识,正确认识材料二中员工与经营者对涨薪的不同

态度。

(10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