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等值线专题突破教案设计.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397514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地理等值线专题突破教案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三地理等值线专题突破教案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三地理等值线专题突破教案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三地理等值线专题突破教案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三地理等值线专题突破教案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高三地理等值线专题突破教案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高三地理等值线专题突破教案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高三地理等值线专题突破教案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地理等值线专题突破教案设计.docx

《高三地理等值线专题突破教案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地理等值线专题突破教案设计.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地理等值线专题突破教案设计.docx

高三地理等值线专题突破教案设计

高三地理等值线专题突破教案设计

等值线讲义

一、通用原理

1、遇到弯曲情况最好做切线

2、任意相邻两条等值线要么相等要么相差一个等值距

3、大于大的小于小的

4、凸高为低凸低为高(可以用切线法)

5、注意逆向思维的使用

二、等高线

1、绝对高度与相对高度:

2.等高线的特点:

(等高线是地面同一高度相邻点之连线)

①同线等高:

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等高并以黄海平均海平面是计算高程的起点即高线的零点

②等高距全图一致(同图等距):

等高距指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

③等高线是封闭的曲线无论怎样迂回曲折终必环绕成圈但在一幅图上不一定全部闭合

④不能分叉不能合并即一条等高线不能分叉成两条两条等高线不能合并成一条(悬崖峭壁例外)

3.等高线图上的基本地貌类型:

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记忆)

类型高度地表起伏特征

平原一般在200m以下地表平坦、起伏较小

高原一般海拔较高绝对高度大、相对高度小地区

丘陵海拔500m以下相对高度100m以下地形起伏、坡度较缓

山地海拔500m以上相对高度100m以上地表起伏大

盆地无一定高度四周高中间低

有的山地呈带状分布并且沿着一定方向延伸很长叫山脉喜马拉雅山脉世界最高大安第斯山脉世界最长在成因上有联系的一系列山脉总称为山系最突出的是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和科迪勒拉山系人们习惯上把山地丘陵分布的地区连同比较崎岖的高原叫山区

2、剖面图

三、等温线(若干条等温线来表示一个地区气温分布的专用地图)

等温线分析即等温线的三读:

⑴读等温线的数字:

等温线数值:

气温无论一月还是七月都是由低纬向两极递减

①判定半球:

数值自南向北递增北半球;数值自北向南递增南半球

②判定低中高纬地区

15250为低纬地区5150为中纬地区50以下为高纬地区

③判定地形:

低温区山地或丘陵;高温区洼地或盆地

局部等温线闭合中心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再判定是低温区或高温区

注意温度高低与其它知识结合:

大于大的夏季陆地、盆地地形、城市、冬季水面等;

小于小的冬季陆地、山地地形、夏季水面、森林绿地等

④判定相对高度1000米/60

⑵读等温线的的延伸方向

等温线大体沿东西(纬线)方向延伸数值在南北方向变化:

太阳辐射是主要影响因素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等温线大体与海岸线平行:

海陆分布或洋流是主要影响因素

等温线大体与等高线(或与山脉走向)平行:

受地形因素影响

⑶读等温线的弯曲变化

等温线平直:

下垫面性质单一(如4060S处的等温线较平直海洋面积大性质均一)

等温线弯曲凸高值低、凸低值高法:

等温线向高值突出表明气温比同纬低;等温线向低值突出表明气温比同纬高

方法:

分析某两点气温高低或等温线弯曲、闭合的原因:

首先考虑纬度因素(纬度越低气温越高)

其次考虑地面状况:

若两点均在海洋上则主要受洋流影响(暖流高寒流低);若两点均在陆地上则主要受地势的影响(海拨高气温低)

第三考虑大气环流(如冬季气温陆低海高夏季陆高海低)

高考能力要求:

(1)判断南、北半球位置:

自北向南等温线的度数逐渐减小或自南向北等温线的度数逐渐增大的是南半球自北向南等温线的度数逐渐增大或自南向北等温线的度数逐渐减小的是北半球

(2)判断陆地、海洋位置:

冬季陆地上的等温线向低纬弯曲(表示冬季的陆地比同纬度的海洋温度低)海洋上的等温线向高纬弯曲(表示冬季的海洋比同纬度的陆地温度高)夏季陆地上的等温线向高纬弯曲(表示夏季的陆地比同纬度的海洋温度高)海洋上的等温线向低纬弯曲(表示夏季的海洋比同纬度的陆地温度低)

(3)判断月份(1月或7月):

判断月份时要注意南、北半球的冬、夏季节的差异性1月:

北半球陆地上的等温线向南弯曲海洋上的等温线向北弯曲;南半球陆地上的等温线向南弯曲海洋上的等温线向北弯曲7月:

北半球陆地上的等温线向北弯曲海洋上的等温线向南弯曲;南半球陆地上的等温线向北弯曲海洋上的等温线向南弯曲

(4)判断寒、暖流:

洋流流向与等温线的凸出方向是一致的寒流中心比同纬度的其它地区水温低故等温线向低纬弯曲暖流中心比同纬度的其它地区水温高故等温线向高纬弯曲

(5)判断地形的高、低起伏:

陆地上的等温线向低纬凸出的地方说明该处地势升高;等温线向高纬凸出的地方说明该处地势降低在闭合等温线图上越向中心处山地等温线的数值越小;盆地等温线的数值越大

(6)判断温差的大小:

一般情况下不论时空等温线密集温差较大反之温差较小从世界和我国气温分布特征可知:

①冬季等温线密夏季等温线稀因为冬季各地温差较夏季大

②温带等温线密热带地区等温线稀因为温带地区的气温差异大于终年高温的热带地区

③陆地等温线密海洋等温线稀因为陆地表面形态复杂海洋的热容量大所以陆地的温差大于海面

四.等压线图的判读

同一地点海拔越高气压越低原因是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

近地面气压一般要高于高空气压两者名称相对即低空为高压则近地面为低压

比较气压必须在同一水平面上

等压线是指某个水平面上的气压相等各点的连线等压线图的判读首先要识别气压场的基本形式其次判断风力大小及风向最后分析天气变化

(1)判断高压中心和低压中心:

等压线上的数值由中心向四周变小的为高压中心;在等压线上的数值由中心向四周变大的为低压中心

(2)判断水平方向上、垂直方向上的气压高低:

水平方向上:

高压区为下沉气流天气晴朗;低压区为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

垂直方向上:

近地面气压高高空气压低;地势高气压低地势低气压高

(3)判断高压脊(线)和低压槽(线):

高压脊(线):

等压线中弯曲最大处其数值由高指向低处为高压脊(类同于等高线图中的山脊)

低压槽(线):

等压线中弯曲最大处其数值由低指向高处为低压槽(类同于等高线图中的山谷)

(4)判断鞍部:

鞍部国两个高压和两个低压的交汇处其气压值比高压中心低比低压中心高

(5)判断风向和风力大小北半球近地面气压场中风向是由高压指向低压并向右斜穿等压线;南半球近地面气压场中风向是由高压指向低压并向左斜穿等压线

在高空中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风力大小:

取决于水平气压梯度力在同一幅图中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等压线越稀疏风力越小

五.潜水等水位线图的判读

1.概念:

潜水等水位线即潜水面等高线根据潜水面上各自的水位标高绘制而成一般绘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水位线与地形起伏保持一致

2.河流流向判断:

潜水水位随地形而有起伏(呈正相关)可根据图中等潜水位线的数据递变(递增或递减)顺序判断出地势高低河流都是由高处向低处流可知河流流向

3.潜水的流向:

垂直于等潜水位线由高值区流向低值区

4.潜水的埋藏深度:

是指潜水面到地表的距离同一幅图上的地形等高线与潜水等水位线相交之点的数值之差即二者高程之差为该点的潜水埋藏深度

5.潜水流速的大小:

取决于潜水的坡度坡度越大流速越快坡度越小流速越慢在同一幅地图上等潜水位线越密集的地方坡度越大不同地图中要注意比例尺和高差

6.确定引水工程:

为了最大限度地使潜不流入水井和排水沟当等水位线凹凸不平、疏密不均时取水井应布置在地下水汇流处并且埋藏较浅处;当等水位线由密变稀时取水井应布置在由密变稀的交界处并与等潜水位线平行(注意不是垂直)

7.潜水与河水或湖泊水补给关系:

一是作水平线法比较水位高低总是由水位高者补给水位低者;二是作出潜水流向潜水向河流或湖泊流则潜水补给河流或湖泊潜水流向由河流或湖泊指向潜水则河流水或湖泊水补给潜水

一天中气温随时间的连续变化称气温的日变化在一天中空气温度有一个最高值和一个最低值两者之差为气温日较差通常最高温度出现在14~15时最低温度出现在日出前后由于季节和天气的影响出现时间可能提前也可能落后比如夏季最高温度大多出现在14~15时;冬季则在13~14时由于纬度不同日出时间也不同最低温度出现时间随纬度的不同也会产生差异气温日较差小于地表面土温日较差并且气温日较差离地面越远则越小最高、最低气温出现时间也越滞后

在农业生产上有时需要较大的气温日较差这样有利于作物获得高产因为日较差大就意味着白天温度较高而夜间温度较低这样白天叶片光合作用强制造碳水化合物较多而夜间呼吸消耗少积累较多作物产量高,品质好

影响气温日较差的因素有:

(a)纬度:

气温日较差随纬度的升高而减小这是因为一天中太阳高度的变化是随纬度的增高而减小的热带地区气温日较差为12℃左右;温带地区气温日较差为8.0~9.0℃;极圈内气温日较差为3.0~4.0℃

(b)季节一般夏季气温日较差大于冬季但在中高纬度地区一年中气温日较差最大值却出现在春季因为虽然夏季太阳高度角大日照时间长白天温度高但由于中高纬度地区昼长夜短冷却时间不长使夜间温度也较高所以夏季气温日较差不如春季大

(c)地形低凹地(如盆地、谷地)的气温日较差大于凸地(如小山丘)的气温日较差低凹地形空气与地面接触面积大通风不良并且在夜间常为冷空气下沉汇合之处故气温日较差大而凸出地形因风速较大湍流作用较强热量交换迅速气温日较差小平地则介于两者之间

(d)下垫面性质由于下垫面的热特性和对太阳辐射吸收能力的不同气温日较差也不同陆地上气温日较差大于海洋且距海越远日较差越大沙土、深色土、干松土壤上的气温日较差分别比粘土、浅色土和潮湿紧密土壤大

(e)天气晴天气温日较差大于阴(雨)天的气温日较差因为晴天时白天太阳辐射强烈地面增温强烈夜晚地面有效辐射强降温强烈大风天的气温日较差较小

(2)气温的年变化

气温的年变化和日变化一样在一年中月平均气温有一个最高值和一个最低值就北半球来说中、高纬度内陆地区月平均最高温度在7月份出现月平均最低温度在1月份出现海洋上的气温以8月为最高2月为最低一年中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称为气温年较差

影响气温年较差的因素有:

(a)纬度气温年较差随纬度的升高而增大这是因为随纬度的增高太阳辐射能的年变化增大例如我国的西沙群岛(1650n)气温年较差只有6℃上海(31n)为25℃海拉尔(4913n)达到46℃图3给出了不同纬度地区气温的年变化情况低纬度地区气温年较差很小高纬度地区气温年较差可达40~50℃

(b)海陆由于海陆热特性不同对于同一纬度的海陆相比大陆地区冬夏两季热量收入的差值比海洋大所以大陆上气温年较差比海洋大得多一般情况下温带海洋上年较差为11℃大陆上年较差可达20~60℃

(c)距海远近由于水的热特性使海洋升温和降温都比较缓和距海洋越近受海洋的影响越大气温年较差越小越远离海洋受海洋的影响越小气温年较差越大

此外地形及天气等对气温年较差的影响与对气温日较差的影响相同

(3)、等值线分析

(a)纬度变化:

由低纬度向中、高纬度递增原因是低纬度太阳辐射季节变化小中纬度变化大;低纬度昼夜长短季节变化小;中、高纬度昼夜长短季节变化大

(b)经度变化:

由沿海向内陆递增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我国是由南向北递增;由东向西递增)

3、等降水量线

(1)我国由南向北递减原因是锋面雨带的南北移动越向北雨季越短降水量越少(等降水量线东西分布)

(2)我国由东向西递减原因是离海洋越远水汽越难以到达(等降水量线与海岸线平行)

(3)城市由中心向四周递减原因是城市气温高盛行上升气流城市中心区尘埃多凝结核多降水多(雨岛效应)

(4)闭合曲线:

越向内降水越少是内陆盆地或山脉的背风坡;越向内降水越多是山脉的迎风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