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397748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70.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

《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

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2021年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本试题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

试卷满分l5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第I卷(共36分)

一、(15分。

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桅杆(wéi)披露(lòu)倒胃口(dǎo)敛声屏气(bǐng)

B.草窠(kē)沏茶(qì)刹那间(chà)解甲归田(jiě)

C.瞥见(piē)舵手(duò)模样儿(mó)游目骋怀(chěng)

D.偌大(ruò)咀嚼(jué)颤巍巍(chàn)提纲挈领(xié)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泄密和事老斐然成章毕其功于一役B.部署影碟机义愤填膺事实胜于雄辨

C.惦量亲和力绿树成阴有志者事竟成D.蜂拥传声筒跚跚来迟不登大雅之堂

3.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讲话中,温总理说:

“‘德不孤,必有邻’。

我们在世界上做一个负责任、有信誉、有影响的国家,从不分国家大小、贫富、强弱,一律平等。

B.随着想象的丰富与贫乏,红叶都会在脑海中幻化——简单的,幻化为猎猎红旗、熊熊烈火,复杂的,幻化为灿灿霞光、勃勃杜鹃。

C.我眯着眼看看闪着毒舌的太阳,心里安慰自己:

歇歇就走,然后就从老张头堆满烟、酒、食盐等乱七八糟的货架上拿了一本小人书,津津有味地看起来。

D.B.2010年11月10日,京沪高铁先导段率先完成牵引供电、通信、信号、电力“四电集成”施工,展开联调联试和综合试验工作。

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在著名作曲家谭盾的《乐队剧场系列Ⅱ》音乐声中,中国舞者用极其艺术的方式,让充满现代生活气息的人们仿佛莅临古老的年代。

B.作为育人德才的圣地,学校既要有校园书香,又要有校园歌声,让学生时时处处都能受到熏陶和启迪,感受到愉悦和快乐。

C.有关春晓油气田的开发问题,中国外交部曾多次表示,中方有关油气开发作业是在中国近海大陆架上进行的正当开发活动,无可厚非。

D.临沂需要自己的文化特色,需要市民之间相敬如宾的素质涵养,需要一切原本属于临沂,在临沂这片大地上孕育而生的事物……

5.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近日下发通知,要求动物园全面清理各类动物表演项目,坚决取缔和禁止有悖动物园公益性质的行为。

B.人们从郭明义身上,不仅看到了雷锋精神,同时还看到了时代的呼声,更看到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勇往直前的力量源泉。

C.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预计5年后建成,“嫦娥三号”有望在xx年落月探测90天,落月点有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广寒宫”。

D.三峡工程实现175米蓄水后,可最大限度地满足长江中下游地区工农业生产用水和城市居民供水,促进沿岸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发展。

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恭敬”连用,表示态度温顺和蔼。

古时候,这两个字却各有侧重,“敬”是内心修养,“恭”则是这种修养的外在反映或者显现。

先说“敬”。

在儒学看来,人心(性)至善至妙,但是作为个体,人在出生之后,就会受到各种后天欲望、情绪的干扰,从而使至善至妙之“心”受影响、被遮掩。

如何才能保证不失本性之真呢?

也就是说如何才能保住个性且使之与集体意识一致呢?

这就必须要持“敬”。

朱熹曾说“主一无适之谓敬”,他所说的“一”,不是特指某一具体事或物,而是具有丰富儒学内涵的哲学概念,是“道”所生之“一”,也就是最为纯真的人之天性。

而“无适”并不是无所适从,而是持守专注,不起别念。

可以看出,朱熹所理解的“敬”就是将全副心思用到对“道”的体悟和把握上。

宋儒曾拿《礼》中“执虚如执盈,入虚如有人”这两句话解释“敬”:

拿一只空杯子,也应该像拿一杯盛满开水的杯子那样;走进空无一人的房间里,也要像走进有人的房间里一样。

不能因为没有开水,就掉以轻心,马马虎虎;也不能因为房间里没有人,而生轻慢之心和不好之念。

否则,杯子会因大意而摔掉,心性也会因邪念而亏损。

“敬”在日常实用当中,其作用也是如此之大!

再说“恭”。

所谓“恭”就是“敬”的外在表现。

现代心理学已经揭示出,有什么样的心理状态,就必然会有相应的表情或身体语言表现出来。

“敬”的内养,也无一例外地会表现在外表上,那就是“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一幅端庄肃穆的样子。

宋明以来,道学家们往往方巾葛袍,严于治家待人,不苟言笑,“坐如尸,立如斋”,透出来一股僵腐之气,所谓“道貌岸然”,指的就是这种形象。

在儒学统一的价值标准下培养出来的道学家,也有着统一的行为规范和言行举止。

表面上看,似乎是超凡脱俗的必然产物,事实上它不仅扼杀了个性,而且也从根本上与孔子“因材施教”的精神相违背。

“道貌岸然”,恰好是儒学走向僵化的标签。

宋儒忽然从先秦经典里找到一个“敬”来解释修身的手段,很可能是受佛教重“定”的影响。

儒士们持敬的态度,跟僧侣日常的修为做早晚功课很是类似。

更主要的是,持敬要求专心一致,也跟“定”中之境有几分类似。

一般所谓“入定”指思绪不起,使慧心呈现;而持敬也是专心于一处,不作他想,以便内养充盈,真性流露,通于大道。

若果真如此,那么,宋儒重敬,还说明了另外一个儒佛融合的问题。

不过,敬到底还有儒学色彩,因为敬时精神守持一处或专注某物,而“定”则打断了与现实生活的一切束缚,是精神自由生慧得“悟”的必要手段。

二者一重“有”,一重“无”,这也许可以说是儒佛二教价值指向上的不同的必然结果吧。

虽然“恭敬”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有着很浓的封建色彩,甚至给人僵化和腐臭之味,但是,作为内修的一种手段,恭敬要求个体以温和的态度待人接物,却是值得肯定的。

任何时候,盛气凌人总是给人留下坏印象,而且也损害了自己的人格,不如温厚和顺给人亲切感,这一点,却是必须记住的。

(选自《传统文化导论》)

6.下列对于“恭”“敬”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敬”强调内心修养,保持纯真的天性,不起别念,其实就是理学家朱熹要求的“敬”。

B.“恭”按照宋明以来儒学标准,强调人们要时刻端庄肃穆,不苟言笑;但难免趋向极端。

C.“恭”是“敬”的外在表现,道学家的“道貌岸然”其实就是儒学创始人孔子要求的“恭”。

D.“敬”要求人们精神守持一处,或专注某物,从而实现个性舒展且与集体意识的统一。

7.从原文看,下列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主一无适之谓敬”,说明几乎所有的宗教都认为,人心(性)容易受到后天各种欲望的影响和蒙蔽。

B.“执虚如执盈,入虚如有人”,说明一个人如果能保持“敬”,就可能防止心性因邪念的侵入而受损。

C.“俨然人望而畏之”,说明道学家的重要使命就是使人敬畏,从而达到修身养性,规范行为的目的。

D.“入定”本是佛教概念,原本指思绪不起,慧心呈现,但后来被儒家借用,用来说明专心致志的益处。

8.下列不属于作者在文中观点态度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恭”与“敬”虽然在古代各有侧重,有所区别,但是今天已经连用,表达相同的含义。

B.作者认为,宋朝时候“敬”的含义与先秦时代并不完全一致,这反映了儒学在时代变迁中的新发展。

C.作者认为,“恭敬”表示态度温顺和蔼,虽然具有很浓的封建色彩,但是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D.作者认为,如果不理解“恭敬”的准确意义,就会因为房间里没有人而掉以轻心,生出轻慢之心。

三、(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留侯论

(宋)苏轼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

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

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夫子房受书于圯上老人也,其事甚怪。

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

且其意不在书。

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其平居无罪夷灭者,不可胜数;虽有贲、育,无所获施。

夫持法太急者,其锋不可犯,而其势未可乘。

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

当此之时,子房之不死者,其间不能容发,盖亦危矣。

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

何哉?

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

子房以盖世之才,不为伊尹、太公之谋,而特出于荆轲,聶政之计,以侥幸不死,此圯上老人所为深惜者也。

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

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

故曰:

“孺子可教也。

  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逆。

庄王曰:

“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

”遂舍之。

勾践之困于会稽,而归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

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

夫老人者,以为子房才有余,而忧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

何则?

非有平生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此固秦皇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

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

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敝,此子房教之也。

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

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太史公疑子房以为魁梧奇伟,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不称其志气。

呜呼!

此其所以为子房欤!

(选自岳麓出版社1988年版《古文观止》卷之十)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见:

表现

B.养其全锋而待其敝敝:

通“弊”,弊端

C.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逆逆:

迎接

D.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不称其志气称:

相称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11.下边各项中,能够直接说明留侯张良的“大勇者”本色的一项是()

A.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B.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

C.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D.具状貌乃如妇人女子,不称其志气

12.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开篇即亮出中心论点,“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并以此为基础,指出有匹夫之勇与天下大勇之分。

B.对张良“圯上受书”之说,作者大胆“翻案”;一是除去“圯上老人”身上的神奇诡异之气,二是指出老人“其意不在书”,而在折其刚锐之气,使张良能忍小忿而就大谋。

C.张良一生可写可论者甚多,作者只选取圯上受书和辅佐高祖两桩,前者说明张良之“忍”的难能可贵,后者强调张良之“忍”的巨大作用,选材紧扣题旨,行文不枝不蔓。

D.“翻案”文章容易矫杆过正。

年青的苏轼为强调“忍”的重要,将“忍”说成张良建功立业的根本原因。

甚至将刘项成败的原因归结为“忍”与“不能忍”的个人气质,显然有片面性。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13.将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

然后可以就大事。

(5分)

(2)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5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长安夜雨

薛逢①

滞雨通宵又彻明,百忧如草雨中生。

心关桂玉②天难晓,运落风波梦亦惊。

压树早鸦飞不散,到窗寒鼓湿无声。

当年志气俱消尽,白发新添四五茎。

【注】①薛逢,字陶臣,历侍御史、尚书郎。

因恃才傲物,屡忤权贵,仕途颇不得意。

②挂玉:

喻昂贵的柴米。

(1)作者在首联中运用哪些方法来表现自己的百忧缠心?

(4分)

(2)颈联从哪些角度对景物进行描写?

所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

(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3个小题)(6分)

(1),不能十步;驽马十步,功在不舍。

(荀子《劝学》)

,羡长江之无穷。

(苏轼《赤壁赋》)

(2)此情可待成追忆,。

(李商隐《无题》)

,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3)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穷且益坚,。

(王勃《滕王阁序》)

,此时无声胜有声。

(白居易《琵琶行》)

(4)仰观宇宙之大,。

(王羲之《兰亭集序》)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李密《陈情表》)

五、(12分)

16.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并填入横线处。

(只填序号)(4分)

李泽厚认为,汉字以“象形”、“指事”为本源。

正是这个方面使汉字的象形在本质上有别于绘画,具有符号所特有的抽象意义、价值和功能。

①一个字表现的不只是一个或一种对象,而且也经常是一类事实或过程,也包括主观的意味、要求和期望。

②“象形”有如绘画,来自对对象概括性极大的模拟写实。

③这即是说,“象形”中也已蕴涵有“指事”、“会意”的内容。

④然而如同传闻中的结绳记事一样,从一开始,象形字就已包含有超越被模拟对象的符号意义。

答:

17.适当添加语句,采用总分(或分总)结构改写下面这段话。

要求:

不得改变原意,语言连贯。

(4分)

诗人创造诗的形象要通过想象,读者通过想象才能正确地把握住诗人的艺术构思,并且丰富地再现诗人创造的形象。

答:

18.阅读下面文字,分别针对显示器、鼠标、键盘、主机,从积极的角度各写一句话进行劝说,要求语言得体,有说服力。

(4分)

某君出差在外,家里的电器满腹牢骚,首先叹息的是显示器:

“唉,瞧我多可怜,天天被那个人盯着看。

”鼠标一听不乐意了,说:

“看算什么。

我还天天被他攥在手里挪来挪去呢!

”键盘接过话茬,委屈地说:

“我天天被他敲打。

”这时,主机开始说话了:

“哥几个都别说了,你们哪有我惨,我天天被人按肚脐眼……”

对显示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鼠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键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主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18)本题为选做题,考生必修从所给的

(一)

(二)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能全选。

(一)阅读下面的作品。

完成11—14题。

德富老汉的最后结局

胡炎

①德富老汉给牛喂足草料后,便开始拉上牛去地里做活。

在这样一个睛好的秋日下午,干瘦硬朗的农民德富老汉有着很好的心情,他和他多年相伴的老牛悠搭地踩着村路往自留地里去。

所有的乡野风光看上去都熟悉而亲切,就像他身上的一块深及灵魂的皮肤。

沙河依旧在汤汤地流,细密的波纹永无疲倦地揉搓着那轮干净浑圆的日头,麦场上一座座麦秸垛依旧散发着新鲜的麦香。

现在,他和老牛已经进入了那片待耙的自留地,走入了他生命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地方。

②这会儿年逾六旬的德富老汉打量着遍布麦茬的田野,温煦的阳光在田野上跳荡,这是个让德富老汉愉快而情意缱绻的地方。

德富老汉每当在这片土地上耕种和收割的时候,总能闻到先辈们的汗腥味和臭脚板子的浓郁味道,德富老汉便会陷入一种痴迷,觉得自己正走进一个恒远的梦中。

③德富老汉喷出最后一口烟雾,把长长的烟杆子在地上磕了磕,而后深情地打量着他的老牛。

这是一头温顺无比的动物,对于鳏居多年的农民德富老汉来说,它简直是一个宠物,是与他的生命息息相关的一部分。

在漫长的岁月中,老牛以它的温顺、沉默和勤劳给德富老汉带来了极大的安慰。

④这会儿,天上的那轮暖阳正在缓缓西移,为德富老汉的人生烘托着一个结局前的氛围。

这是一种难以言状的祥和,博大而宽厚,具有无比的包容性。

当然,这时的德富老汉对此浑然不知。

他审视着他的老牛,他发现老牛的眼睛比平常要亮一些,一束犀利的光穿透了他。

德富老汉并没有往别处想,他只是感到老牛是越活越精神了。

老牛冲着德富老汉点了点头,德富老汉非常满意地笑了。

这是他亲自调教出的牛,德富老汉还记得当初买下它时的样子,那时的牛是个烈性子,很难驯服的,德富老汉用鞭子蘸上水好一顿抽,牛哆嗦了一阵,便再不敢耍泼了。

在以后的日子里,德富老汉细心地照料着日渐衰老的牛,夏扑虻蝇,冬披棉褥,虽然还时不时要抽它一鞭子,牛也是毫无怨言的,只是更肯卖力气。

德富老汉想这牛是通人性的,他晓得打是亲骂是爱呢。

⑤德富老汉向他的牛走去,开始为它套上耙犁。

德富老汉右手攥住了鞭杆子,说:

“伙计,该干活了。

⑥瞅日的下午一片静寂。

在田野的东北方约十五米处,就是德富老汉先辈们的坟茔,草木丛密十分气派,德富老汉想这会儿先辈们也许正看他耙地呢,他是铁打的庄稼汉,不会丢先辈们的人。

德富老汉向往着在这片田野上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而后到先辈们的中间去聆听他们对他这个后世子孙的评价,那评价一定是不赖的。

德富老汉曾为自己设计过几种结局,一种是寿终正寝;一种是正在田里做活便蓦地倒下,永远融入泥土,和先辈们一块扎根在这里,看世代沧海桑田,看自己的后辈们犁地;还有一种最美满的结局是和他的老牛一块静静地老去,相拥辞世,永不分离,为那边的列祖列宗们牵去一头有情有义的牛该是多美的事!

总之,这三种结局都让德富老汉坦然,这是一个温馨的境界。

⑦德富老汉吆喝了一声,这吆喝声显得格外尖锐,划破长空。

阔大的田野渗进了德富老汉的声音,使德富老汉显得十分凸兀而伟大。

但是牛站着纹丝不动,好像根本没有听见德富老汉的吆喝。

德富老汉感到了某种蹊跷,他又吆喝了一声,整个秋天的下午被他的吆喝声撕开了一条口子,但是牛仍然无动于衷。

德富老汉觉得忍无可忍了,他为老牛今日的反常举动大为不满。

“畜牲!

”德富老汉骂了一声,气急败坏地奔到牛头前,劈头盖脸地抽下了鞭子……

⑧这个秋日的下午在这里开始定格,德富老汉走进了他最后的结局。

就在德富老汉的鞭子抽在老牛脸上的时候,老牛猛地往前一冲,将德富老汉顶在了地上,然后,老牛前腿跪在德富老汉的腹部,用尖硬的犄角挑开了德富老汉的喉咙……

⑨几乎无人可以接受这个结局。

德富老汉血肉模糊的身体被送进了先辈们的中间,只是那头老牛被亲戚们打死后并未送去陪伴德富老汉,而是被剁成块分给村人吃掉了。

⑩秋日一派祥和。

(选自《60年小小说精选》,长江文艺出版社,xx年8月第一版,有删改)

19.请概括小说开头两段所写景物的特点并简析其作用。

(4分)

20.牛在小说中有什么样的作用?

请简要分析。

(4分)

21.小说中的德富老汉具有怎样的性格?

请简要概述分析。

4分)

22.小说最后描写了德富老汉惨死在他心爱的那头牛的犄角下的场景,作者在结局上的这种处理是否合理?

请结合小说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6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秋日里对春风的怀念

——代序兼记李文珍先生冯骥才

①我已经第二次接到旅美画家王公懿的越洋电话了。

她用恳切而感人的口气“逼”我为一本书写序。

其实,不用她“逼”我,我已经心甘情愿要为这本关于她的老师李文珍先生的书写序。

②今世之人,尤其年轻人,肯定不知道李文珍先生是谁。

然而曾经受过他绘画教育者,却刻骨铭心地记得他。

究竟承受怎样的大恩大德,才能够这样记住一个人?

③大约40年前,我经常和画友岳钦忠去李文珍先生家串门。

他住在窄窄的宜昌道上一幢临街的小楼里。

在我眼里他家那间四四方方10多平方米的客厅是一个小小的“美术沙龙”——当然不是真的沙龙。

“文革”那时谁敢私设沙龙呀。

不过是些常来的访者聊一聊艺术而已。

他总坐在那张带扶手的椅子上抽着烟斗。

无论谁进来或走掉,也很少起身。

可能因为来到这小小“沙龙”的大多是他的学生。

他在耀华中学任教美术,我不是耀华的学生,但我崇拜他。

他那种带着浓重的后期印象主义影响的油画,在“文革”那个文化贫瘠而苍白的年代,叫我们这些求知甚切的年轻人,如沐清风,耳目大开。

④那时代的画儿全是好似吃了兴奋剂一样怒目挥拳的造反形象。

但在他的画里却都是我们身边的事物。

日光下的河水、白雪覆盖的街道、葱茏或凋败的树木、默默行走着的路人,还有种种室内的“静物”……可是这些再寻常不过的事物却莫名地神奇与迷人;尤其餐桌上那个总剩着半杯茶水的玻璃杯,晶亮夺目得叫人惊奇。

他赋予这些形象何种法术?

是神秘的美还是生命?

⑤从今天的角度看,如果不是那个把日丹诺夫式的“现实主义”奉若神明的时代——如果换做今天——李文珍一定是一位独立画坛的杰出的大家。

可惜,他的才华被那些荒谬的岁月长久地埋没并搁置一边。

⑥然而,李文珍先生却不逢迎时尚,在寂寞中始终恪守着自己的艺术理想,几十年里一直静静地躲在自己的心灵里作画。

他那些凝重刚健又颇具灵气的心性之作,不可能挂在当时任何一个画展上,但他决不会为了世俗功利而矮化自己。

这恐怕是那个时代一个有气质的艺术家仅能做到、又很难做到的。

⑦李文珍先生的个子虽然不高,腰板挺直而威风,鼓鼓的脑门下目光温和又镇定。

虽然他是他的家庭艺术“沙龙”的主人,可说话不多。

在他的“沙龙”里谈话很自由,或是谈论谁的画,或是对谁拿来一幅近作议论一番,或是说说笑话。

李先生不喜欢长篇大论,对他的话我们却十分留意。

他常常冒出一句话,一语破的,道中绘画某一本质。

可是他从不教训式地把这些道理硬塞给我们,而是说出来叫人感悟。

每每此时,我们都如获至宝。

这是不是他的一种教育方式?

⑧他不是那种用自己个人化的模子翻制学生的教师。

尽管他有很执著的个人画风,却从不强迫学生学他的画。

他善于发现学生的个性气质,循循善诱地把一个个独特的个性融入美的法则,化为彼此迥异的艺术。

这样的艺术教育最难得,需要教师的艺术视野宽阔,并善于启发。

其实这才最符合艺术的本质。

因为艺术的生命就是个性。

成就艺术首先是发现个性和完成个性。

记得20世纪60年代,位于北京的几座国家级美术学院年年录取的新生中都有天津耀华中学的学生。

他们都是李文珍的门徒,其中不少学生后来都成为很好的画家。

然而,这些成功了的学生们更懂得老师的价值,不甘心老师只是一位出色的艺术教育家,还要为他在画坛找到理应得到的位置。

⑨在“文革”刚刚过去的1980年,他的学生们就自发地在天津解放路上的艺术展览馆举办“李文珍暨学生画展”。

以众星捧月的阵式,将老师簇拥其间。

我曾为那种情与义而感动,撰文相助。

当时,李文珍先生还在世,如今李文珍先生已仙逝多年,身在天南地北的学生们又聚在一起,执意为老师再出一本图文并茂的画集,并纷纷写文章忆往事而尽心声。

在1980年这些学生都正当盛年,如今多已年近花甲。

依我看,1980年那次展览所努力的是为老师讨回艺术的公道,此次则是对恩师的一种悠长而不灭的怀念。

今日怀念皆缘于昔日的情谊。

但愿这样纯正的艺术和这种美好的情感,能为更多的人感知。

(选自《“本色人生——画家教育家李文珍”画集》,有删改。

19.文章第一段,那样写有什么作用?

试简要分析。

(4分)

20.通观全文,李文珍先生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

请简要概括。

(4分)

21.试结合文章内容,解释题目“秋日里对春风的怀念”的含义。

(4分)

22.结合课文有关内容,探究李文珍先生的教育方式。

(6分)

七、作文(60分)

232.阿尔卑斯山谷中有一条大汽车路,两旁景色极美,路上插着一个标语牌劝告游人说:

“慢慢走,欣赏啊!

”这句话曾给无数人以联想和启示。

对于这句话,你都产生了哪些联想和感受呢?

请以“慢慢走,欣赏啊”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中心明确、感情真挚,文体特征明确(不得写诗歌),不得套作或抄袭,800字左右。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15分。

每小题3分)

二(9分)

三、(12分)

五、

六、

(一)

21.(4分)【答案】①他具有淳朴、勤劳等传统农民的品格。

他是铁打的庄稼汉,他不给先辈们丢脸,想得到先辈们的好评。

②他善良、有爱心。

他细心饲养、精心调教心爱的牛。

③他对牛的爱有时是专断的、偏执的。

牛不听吆喝,他就忍无可忍,又骂又抽,总认为牛是通人性的,打是亲骂是爱。

④他热爱土地,对生活、对命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