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计师会计讲义第三章__001Word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240350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注册会计师会计讲义第三章__001Word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注册会计师会计讲义第三章__001Word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注册会计师会计讲义第三章__001Word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注册会计师会计讲义第三章__001Word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注册会计师会计讲义第三章__001Word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注册会计师会计讲义第三章__001Word下载.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注册会计师会计讲义第三章__001Word下载.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注册会计师会计讲义第三章__001Word下载.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注册会计师会计讲义第三章__001Word下载.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注册会计师会计讲义第三章__001Word下载.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注册会计师会计讲义第三章__001Word下载.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注册会计师会计讲义第三章__001Word下载.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注册会计师会计讲义第三章__001Word下载.doc

《注册会计师会计讲义第三章__001Word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注册会计师会计讲义第三章__001Word下载.doc(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注册会计师会计讲义第三章__001Word下载.doc

  2.委托外单位加工的存货

  委托外单位加工完成的存货,计入存货成本的内容包含:

  

(1)“三项”一定计入收回委托加工物资的成本:

①实际耗用的原材料或者半成品成本;

②加工费;

③运杂费。

  

(2)“两项”不一定计入收回存货的成本:

①消费税:

支付的用于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的消费税应记入“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科目的借方;

支付的收回后直接用于销售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的消费税,应计入委托加工物资成本。

②增值税进项税额。

单选题】甲公司和乙公司均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均为17%。

甲公司委托乙公司加工一批材料,材料收回后用于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

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为60万元,应支付的加工费为20万元、增值税进项税额3.4万元(已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由受托方代收代缴的消费税2万元。

假定不考虑其他相关税费,加工完毕后甲公司收回该批材料的实际成本为( )。

  A.60万元   B.80万元

  C.83.4万元   D.85.4万元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实际成本=60+20=80(万元)

  【拓展】会计分录:

  

(1)发出委托加工材料:

  借:

委托加工物资     60

    贷:

原材料       60

  

(2)支付加工费用等:

委托加工物资               2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3.4

        ——应交消费税           2

银行存款                25.4

  (3)加工完毕后甲公司收回该批材料

原材料         80

委托加工物资      80

  【拓展】假定加工完毕后甲公司收回该批材料,直接对外销售:

加工完毕后甲公司收回该批材料的实际成本=600000+200000+由受托方代收代缴的消费税20000=820000(元)

  提示:

受托方

  ①接受材料物资:

无会计分录,在备查簿登记

  ②发生加工成本:

生产成本

原材料、应付职工薪酬、制造费用

  ③完工

库存商品

  (三)其他方式取得的存货成本

  企业取得存货的其他方式主要包括接受投资者投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企业合并等。

  1.投资者投入存货的成本

  应当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确定,但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

  【思考问题】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采用实际成本法核算存货。

甲公司接受A公司以其生产的产品作为投资,该产品的公允价值为100万元,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不含增值税价款为100万元,增值税额为17万元。

假定甲公司注册资本总额为1000万元,A公司在甲公司享有份额为11%。

甲公司的会计处理为?

原材料                    1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7

实收资本                 (1000×

11%)110

      资本公积——资本溢价                   7

  2.通过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企业合并等方式取得存货的成本

  见其他相关章节。

 (四)不计入存货成本的相关费用

  下列费用不应当计入存货成本,而应当在其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1.非正常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及制造费用应计入当期损益,不得计入存货成本。

  【思考问题】应计入当期损益,计入科目?

管理费用、营业外支出。

  2.仓储费用指企业在采购入库后发生的储存费用,应计入当期损益。

但是,在生产过程中为达到下一个生产阶段所必需的仓储费用则应计入存货成本。

例如,某种酒类产品生产企业为使生产的酒达到规定的产品质量标准所必须发生的仓储费用,应计入酒的成本而不是计入当期损益。

  3.企业采购用于广告营销活动的特定商品,向客户预付货款未取得商品时,应作为预付账款进行会计处理,待取得相关商品时计入当期损益(销售费用)。

企业取得广告营销性质的服务比照该原则进行处理。

  【思考问题】2016年购买200万元的用于广告营销活动的特定商品,2016年实际领用100万元,其余2017年耗用,计入2016年销售费用?

200万元。

  【总结】下列项目,是否应计入企业存货成本?

⑴进口原材料支付的关税

√;

计入原材料

⑵材料采购过程中:

途中合理损耗、发生的保险费、装卸费用、运输费用、材料入库前发生的挑选整理费

⑶材料入库后发生的储存费用

×

计入管理费用

⑷生产用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租赁费等

计入制造费用

⑸季节性和修理期间的停工损失

⑹为生产产品发生的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借款费用

⑺产品生产用的自行开发或外购的无形资产摊销

⑻超定额的废品损失

计入管理费用、营业外支出

⑼定额内的废品损失

⑽自然灾害而发生的停工损失

计入营业外支出

⑾自然灾害造成的存货净损失

⑿管理不善造成的净损失

计入管理费用【需进项税额转出】

⒀为特定客户设计产品发生的可直接确定的设计费用

【注:

一般产品设计费用计入损益】

⒁企业采购用于广告营销活动的特定商品

计入销售费用

单选题】

(2014年考题)甲公司为制造企业,其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发生的下列费用或损失,应当计入存货成本的是( )。

  A.仓库保管人员的工资

  B.季节性停工期间发生的制造费用

  C.未使用管理用固定资产计提的折旧

  D.采购运输过程中因自然灾害发生的损失

『答案解析』选项A、C、D均应当计入当期损益,选项B为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必要费用,应当计入存货成本。

  知识点二:

发出存货的计量(★★)

  存货取得时均采用实际成本计价。

发出时,从事餐饮业各分公司除库存商品外均采用先进先出法计价,库存商品发出采用售价法计价,低值易耗品采用五五摊销法核算。

  【历年考题涉及本知识点情况】经常在历年考题中出现计算发出存货的成本,最常采用的是先进先出法、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

2011年、2013年考题均出现本知识点内容。

  

(一)确定发出存货成本的方法

  企业在确定发出存货的成本时,可以采用先进先出法、移动加权平均法、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和个别计价法。

企业不得采用后进先出法确定发出存货的成本。

  1.先进先出法

  先进先出法是指以先购入的存货先发出(销售或耗用)这样一种存货实物流转假设为前提,对发出存货进行计价的一种方法。

先进先出法的具体做法见下表:

  在物价持续上升时,期末存货成本接近于市价而发出成本偏低,会高估企业当期利润和库存存货价值,物价持续下降时则会低估企业存货价值和当期利润。

  【思考问题】在物价持续上升时:

购入商品的成本分别为:

1万元、2万元、3万元、4万元、5万元:

(2013年)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采用先进先出法计量A原材料的成本。

20×

1年年初,甲公司库存200件A原材料的账面余额为2000万元,未计提跌价准备。

6月1日购入A原材料250件,成本2375万元(不含增值税),运输费用74.4万元(不含增值税,增值税税率11%),保险费用0.23万元。

1月31日、6月6日、11月12日分别发出A原材料150件、200件和30件。

甲公司20×

1年12月31日库存A原材料成本是( )。

  A.665.00万元   B.686.00万元

  C.687.40万元   D.700.00万元

『答案解析』本期购入A原材料的单位成本=(2375+74.4+0.23)/250=9.80(万元),按照先进先出法计算期末库存A原材料数量=200+250-150-200-30=70(件),甲公司20×

1年12月31日库存A原材料成本=9.80×

70=686.00(万元)。

  具体分析过程:

1月1日,结存200件

每件成本=2000/200=10万元

1月31日,-150件

发出材料成本=150×

10=1500万元;

余50件,每件成本10万元

6月1日,+250件

每件成本=(2375+74.4+0.23)/250=9.80万元

6月6日,-200件

发出材料成本=50×

10+150×

9.8=1970万元;

余100件,每件成本9.8万元

11月12日,-30件

发出材料成本=30×

9.8=294万元;

余70件,每件成本9.8万元

12月31日,库存70件

库存材料成本=70×

9.8=686万元

  【求1】本年发出材料的成本=1500+1970+294=3764(万元)

  【求2】年末库存材料的成本=70×

9.8=686(万元);

或期初2000+本年购入2450-本年发出3764=686(万元)

  2.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

  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是指以本月各批进货数量和月初数量为权数,去除本月进货成本和月初成本总和,计算出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从而计算出本月发出存货及月末存货的成本。

计算公式是:

  本月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月发出存货的数量×

存货单位成本

  本月月末库存存货的成本=月末库存存货的数量×

存货单位成本

  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只有在月末一次计算加权平均单价,核算工作比较简单,且在物价波动时,对存货成本的分摊较为折中。

但这种方法由于计算加权平均单价并确定存货的发出成本和结存成本的工作集中在期末,所以平时无法从有关存货账簿中提供发出和结存存货的单价和金额,不利于对存货的日常管理。

单选题】某企业采用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计算发出材料成本。

2016年3月1日结存甲材料200件,单位成本40元;

3月15日购入甲材料400件,单位成本35元;

3月20日购入甲材料400件,单位成本38元;

当月共发出甲材料500件。

3月份发出甲材料的成本为( )。

  A.18500元   B.18600元   C.19000元   D.20000元

『答案解析』材料单价=(200×

40+400×

35+400×

38)/(200+400+400)=37.2(元/件),3月份发出甲材料成本=500×

37.2=18600(元)。

  【拓展】结存材料的成本为(200+400+400-500)×

37.2=18600(元)

  

(二)已售存货成本的结转

  1.已售存货的成本结转

主营业务成本

库存商品

  2.对已售存货计提了存货跌价准备的,还应结转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存货跌价准备

  企业按存货类别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也应按比例结转相应的存货跌价准备。

  3.企业的周转材料符合存货的定义和确认条件的

  按照使用次数分次计入成本费用,余额较小的,可在领用时一次计入成本费用。

(2011年考题节选)甲公司库存A产成品的月初数量为1000台,月初账面余额为8000万元;

A在产品的月初数量为400台,月初账面余额为600万元。

当月为生产A产品耗用原材料、发生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共计15400万元,其中包括因台风灾害而发生的停工损失300万元。

当月,甲公司完成生产并入库A产成品2000台,销售A产成品2400台。

当月末甲公司库存A产成品数量为600台,无在产品。

甲公司采用一次加权平均法按月计算发出A产成品的成本。

甲公司A产成品当月末的账面余额为( )。

  A.4710万元    B.4740万元

  C.4800万元    D.5040万元

『答案解析』

  A产成品当月末的账面余额=库存商品期初8000+完工成本(期初在产品600+本月生产费用15400-非正常损失300)-2400×

(8000+600+15400-300)/(1000+2000)

  =库存商品期初8000+完工成本15700-2400×

7.9

  =4740(万元)

  知识点三:

存货的期末计量(★★)

  【历年考题涉及本知识点情况】本知识点在历年考题中,经常出现考题,包括客观题和综合题。

  资产负债表日,当存货成本低于可变现净值时,存货按成本计量;

当存货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时,存货按可变现净值计量,同时按照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的差额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入当期损益。

  【思考问题】存货期末计量的表述中,正确?

存货期末按照账面价值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

  不正确。

  

(一)不同情况下可变现净值的确定

  1.产成品、商品等直接用于出售的商品存货,其可变现净值为:

  可变现净值=估计售价-估计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

  2.需要经过加工的材料存货,需要判断:

  

(1)用其生产的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高于成本的,该材料仍然应当按照成本(材料的成本)计量;

  

(2)材料价格的下降表明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的,该材料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材料的成本与材料的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

其可变现净值为:

  可变现净值=该材料所生产的产成品的估计售价-至完工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

  【提示】对于可变现净值企业应当遵循《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会计准则进行计量和披露,而不是遵循《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

  

(二)可变现净值中估计售价的确定方法

  1.为执行销售合同或者劳务合同而持有的存货,其可变现净值应当以合同价格为基础计算;

  2.企业持有的同一项存货的数量多于销售合同或劳务合同订购数量的,应分别确定其可变现净值并与其相对应的成本进行比较,分别确定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或转回金额。

超出合同部分的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应当以一般销售价格为基础计算。

  【归纳】签订合同的用合同价格,没有签订合同的用市场价格。

  (三)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方法

  1.通常应当按照单个存货项目计提

  企业应当将每个存货项目的成本与其可变现净值逐一进行比较,按较低者计量存货,并且按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的差额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需要注意的是,资产负债表日同一项存货中一部分有合同价格约定、其他部分不存在合同价格的,应当分别确定其可变现净值,并与其相对应的成本进行比较,分别确定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或转回的金额,由此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不得相互抵消。

  2.可以按照存货类别计提

  如果某一类存货的数量繁多并且单价较低,企业可以按存货类别计量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即按存货类别的成本的总额与可变现净值的总额进行比较,每个存货类别均取较低者确定存货期末价值。

  3.可以合并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与在同一地区生产和销售的产品系列相关、具有相同或类似最终用途或目的,且难以与其他项目分开计量的存货,可以合并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4.全额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存货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通常表明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为零。

  

(1)已霉烂变质的存货。

  

(2)已过期且无转让价值的存货。

  (3)生产中已不再需要,并且已无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的存货。

  【思考问题1】库存商品10公斤、账面价值为每公斤0.1万元,实存也为10公斤。

现已过期且无转让价值。

如何处理?

资产减值损失    1

存货跌价准备   1

  【思考问题2】库存商品10公斤、账面价值为每公斤0.1万元,实存为8公斤。

现已盘亏2公斤,原因为定额内损耗。

待处理财产损溢    0.2

库存商品       0.2

  (四)存货跌价准备的核算

  1.存货计提减值

资产减值损失

  2.存货跌价准备转回

  在对该项存货、该类存货或该合并存货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的金额内转回。

但转回的金额以将存货跌价准备的余额冲减至零为限。

  3.存货跌价准备的结转

  企业计提了存货跌价准备,如果其中有部分存货已经销售,则企业在结转销售成本时,应同时结转已对其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其他业务成本

综合题】甲公司按单项存货、按年计提跌价准备。

2015年12月31日,甲公司期末存货有关资料如下:

  

(1)A产品年末库存100台,单位成本为15万元,A产品市场销售价格为每台18万元,预计平均运杂费等销售税费为每台1万元,未签订不可撤销的销售合同。

2015年1月1日A产品“存货跌价准备”余额为0。

  可变现净值=100×

(18-1)=1700(万元)

  成本=100×

15=1500(万元)

  则A产品不需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思考问题】A产品期末资产负债表“存货”项目列示金额?

1500万元。

  

(2)B产品年末库存300台,单位成本为9万元,B产品市场销售价格为每台8.8万元。

甲公司已经与长期客户某企业签订一份不可撤销的销售合同,约定在2016年2月10日向该企业销售B产品200台,合同价格为每台10万元。

向长期客户销售的B产品平均运杂费等销售税费为每台0.6万元;

向其他客户销售的B产品平均运杂费等销售税费为每台0.8万元。

2015年1月1日B产品“存货跌价准备”余额为20万元。

 ①签订合同部分200台

  可变现净值=200×

(10-0.6)=1880(万元)

  成本=200×

9=1800(万元)

  则签订合同部分不需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②未签订合同部分100台

(8.8-0.8)=800(万元)

9=900(万元)

  应计提存货跌价准备=(900-800)-20=80(万元)

资产减值损失          80

存货跌价准备——B产品      80

  【思考问题】B产品期末资产负债表“存货”项目列示金额?

1800+800=2600(万元)

  (3)2015年1月1日C产品“存货跌价准备”余额为200万元。

2015年5月销售上年结存的C产品的70%,并结转存货跌价准备140万元。

C产品年末库存600台,单位成本为5万元,C产品市场销售价格为每台6万元,预计平均运杂费等销售税费为每台0.6万元。

未签订不可撤销的销售合同。

 可变现净值=600×

(6-0.6)=3240(万元)

  产品成本=600×

5=3000(万元)

  C产品“存货跌价准备”科目余额为0

存货跌价准备——C产品     140

主营业务成本         140

存货跌价准备——C产品      60

资产减值损失          60

  【思考问题】C产品期末资产负债表“存货”项目列报金额?

3000万元

  (4)年末库存D原材料400公斤,单位成本为4.5万元,D原材料的市场销售价格为每公斤1.2万元。

现有D原材料可用于生产400台C产品,预计加工成C产品还需每台投入成本0.8万元。

  判断:

C产品可变现净值=400×

(6-0.6)=2160(万元)

  C产品的成本=400×

4.5+400×

0.8=2120(万元)

  由于C产品未发生减值,则D原材料不需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思考问题】D原材料期末资产负债表“存货”项目列报金额?

400×

4.5=1800(万元)。

  (5)年末库存E配件1000公斤,每公斤配件的账面成本为1万元,市场价格为1.1万元。

该批配件可用于加工800件E产品,估计每件加工成本尚需投入1.7万元。

E产品2015年12月31日的市场价格为每件2.87万元,估计销售过程中每件将发生销售费用及相关税费0.12万元。

  E配件是用于生产E产品的,所以应先计算E产品是否减值。

  E产品可变现净值=800×

(2.87-0.12)=2200(万元)

  E产品成本=1000×

1+800×

1.7=2360(万元)

  E产品的成本大于可变现净值,E产品发生减值。

判断,E配件应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

  E配件可变现净值=800×

(2.87-1.7-0.12)=840(万元)

  E配件成本=1000×

1=1000(万元)

  E配件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1000-840=160(万元)

资产减值损失        160

存货跌价准备——E配件    160

  【思考问题】E配件期末资产负债表“存货”项目列示金额?

840万元

  (6)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一份F产品销售合同,该合同为不可撤销合同,约定在2016年2月底以每件0.45万元的价格向乙公司销售300件F产品,如果违约应支付违约金60万元。

2015年12月31日,甲公司已经生产出F产品300件,每件成本0.6万元,总额为180万元。

每件F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