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高考力学实验训练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40423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66.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理高考力学实验训练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物理高考力学实验训练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物理高考力学实验训练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物理高考力学实验训练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物理高考力学实验训练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物理高考力学实验训练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物理高考力学实验训练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物理高考力学实验训练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物理高考力学实验训练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物理高考力学实验训练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物理高考力学实验训练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物理高考力学实验训练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物理高考力学实验训练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物理高考力学实验训练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物理高考力学实验训练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物理高考力学实验训练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物理高考力学实验训练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物理高考力学实验训练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物理高考力学实验训练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物理高考力学实验训练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物理高考力学实验训练题.docx

《物理高考力学实验训练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理高考力学实验训练题.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物理高考力学实验训练题.docx

物理高考力学实验训练题

力学实验1

1.某同学测定匀变速。

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时,得到了在不同拉力下的A、B、C、D、……等几条较为理想的纸带,并在纸带上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即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s,将每条纸带上的计数点都记为0、1、2、3、4、5、……,如下图所示甲、乙、丙三段纸带,分别是从三条不同纸带上撕下的。

①在甲、乙、丙三段纸带中,属于纸带A的是__________;

②打A纸带时,物体的加速度大小是_________m/s2。

③打点计时器打1号计数点时小车的速度为_________m/s.(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

(1)某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重力加速度。

①请指出该同学在实验操作中

存在的两处错误:

a;

b。

②该同学经正确操作得到如图

乙所示的纸带,取连续的六个点,

测得h1、h2、h3、h4、h5.若打点的

周期为T,则打E点时速度为

vE=;若分别计算出各计数

点对应的速度数值,并在坐标系中

画出v2与h的关系图线,如图丙所

示,则重力加速度g=m/s2.

3.

(1)某同学利用如图(a)装置做“探究弹簧弹力大小与其长度的关系”的实验.

①他通过实验得到如图(b)所示的弹力大小F与弹簧长度L的关系图线.由此图线可得该弹簧的原长L0=  cm,劲度系数k=N/m.

②他又利用本实验原理把该弹簧做成一把弹簧秤,当弹簧秤上的示数如图(c)所示时,该弹簧的长度L=  cm.

 

4、“研究共点力的合成”的实验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示。

(1)图乙中的F与F’两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_____________。

(2)(单选题)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A.理想实验法B.等效替代法C.控制变量法D.建立物理模型法

(3)(多选题)实验中可减小误差的措施有:

A.两个分力F1、F2的大小要尽量大些

D.两个分力F1、F2间夹角应越大越好

C.拉橡皮筋时,弹簧秤、橡皮条、细绳应贴近木板且与木板平面平行

D.AO间距离要适当,将橡皮筋拉至结点O时,拉力要适当大些

5、

(1)请完成“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的相关内容。

①如图a,铺有白纸的水平木板上,橡皮条一端固定在A点,另一端拴两个细绳套。

②如图b,用两个弹簧测力计互成角度拉橡皮条,使绳与橡皮条的结点伸长到某位置并记为O点,记下此时测力计的示数F1和F2,及。

③如图c,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使绳与橡皮条的结点拉到O点,记下此时测力计的示数F=N和细绳的方向。

④如图d,已按一定比例作出了F1、F2和F的图示,请用作图方法作出F1和F2的合力F′.

⑤合力F′与F大小相等,方向略有偏差,如果此偏差仅由F1引起,则原因是F1的大小比真实值偏、F1与F2的夹角比真实夹角偏。

(填“大”或“小”)

 

6、探究小车加速度与合力、质量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①若要探究小车的加速度与合力的关系,应保持不变,分别改变施加在小车

上的拉力F,测出相对应的加速度a。

②把带有滑轮的长木板右端垫高,在没有牵引的情况下让小车拖着纸带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木板运动,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计时点,如果计时点间距,就说明摩擦力和小车重力沿木板向下的分力平衡。

③实验过程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先接通电源,再使纸带运动B.先使纸带运动,再接通电源

C.将接好纸带的小车停在靠近滑轮处D.将接好纸带的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

实验中使用50Hz交变电流作电源,在打出的纸带上选择5个计数点A、B、C、D、E,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点没有画出,测量了C点到A点、E点到C点的距离如图乙所示。

则C点的速度vC=m/s,纸带的加速度a=m/s2。

(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7、

(1)用图(a)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①某同学通过实验得到如图(b)所示的a—F图象,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

在平衡摩擦力时。

图中a0表示的是时小车的加速度。

 

②某同学得到如图(c)所示的纸带。

已知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Hz.A、B、C、D、E、F、G是纸带上7个连续的点。

=cm。

由此可算出小车的加速度a=m/s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8、用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①在平衡摩擦力时,先取下砂桶,将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垫高,让打点计时器接(选填“交流电源”或“直流电源),然后(选填“静止释放”或“轻轻推动”)小车,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

如果打出的纸带如上图右所示,则应(选填“增大”或“减小”)木板的倾角,反复调节,直到纸带上打出的点迹,平衡摩擦力才算完成.

②下图是某次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则小车的加速度是m/s2。

(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99、①读出下面图中游标卡尺与螺旋测微器的读数,游标卡尺读数为mm,螺旋测微器读数为mm。

②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有一位同学通过实验测量作出了图乙中的A图线.试分析:

A图线不通过坐标原点的原因是_;

A图线上部弯曲的原因是.

10、某探究学习小组的同学欲验证“动能定理”,他们在实验室组装了一套如图所示的装置,另外他们还找到了打点计时器所用的学生电源、导线、复写纸、纸带、小木块、细沙.当滑块连接上纸带,用细线通过滑轮挂上空的小沙桶时,释放小桶,滑块处于静止状态.若你是小组中的一位成员,要完成该项实验,则:

你认为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

实验时为了保证滑块受到的合力与沙和沙桶的总重力大小基本相等,沙和沙桶的总质量应满足的实验条件是,实验时首先要做的最要一个步骤是.

的基础上,某同学用天平称量滑块的质量M.往沙桶中装入适量的细沙,用天平称出此时沙和沙桶的总质量m.让沙桶带动滑块加速运动,用打点计时器记录其运动情况,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上取两点,测出这两点的间距L和这两点的速度大小v1与v2(v1

11、某同学在实验室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研究牛顿第二定律和动能定理的问题。

①为了尽可能减少摩擦力的影响,计时器最好选用(填“电磁”或“电火花”)________式打点计时器,在没有沙桶拖动下,同时需要将长木板的右端垫高,小车拖动纸带穿过计时器时能________。

②在____________条件下,可以认为绳对小车的拉力近似等于沙和沙桶的总重力,在控制___________不变的情况下,可以探究加速度与合力的关系。

(小车质量M,沙和桶的质量m)

③在此实验中,此同学先接通计时器的电源,再放开纸带,如图是在沙和沙桶的质量为m,小车质量为M情况下打出的一条纸带,O为小车开始运动打下的第一点,A、B、C为过程中的三个相邻的计数点,相邻的计数点之间有四个点没有标出,有关数据如图所示,其中hA=42.05cm,hB=51.55cm,hC=62.00cm,则小车的加速度为a=m/s2,打B点时小车的速度为vB=________m/s。

(保留2位有效数字)

④在此实验中,要探究小车运动的动能定理,要满足一个怎样的关系式。

(用题中的字母符号表示,不要求计数结果)

12、某实验小组采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合外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

①实验前,木板左端被垫起一些,使小车在不受拉力作用时做匀速直线运动。

这样做的目的是。

②如果需要用图中砝码和吊盘的总重力来表示小车受到的合外力,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③同学甲选取一条比较理想的纸带做分析。

小车刚开始运动时对应在纸带上的点记为起始点O,在点迹清楚段依次选取七个计数点。

通过测量纸带计算出计数点与O点之间的速度平方差△v2、起始点O到计数点过程中细绳对小车做的功W。

以W为纵坐标,以△v2为横坐标在方格纸中作出W—△v2图象,如图乙所示。

那么,根据图像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④如果要验证“动能定理”,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

⑤如果“动能定理”成立,那么W—△v2图像的斜率的物理意义是。

13、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中:

①关于本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有()

A.需用天平测出重锤的质量

B.验证机械能是否守恒必须先确定重力势能的参考平面

C.打点计时器用四节干电池串联而成的电池组作为电源

D.打点计时器安装时要使两限孔位于同一竖直线上并安装稳定,以减少纸带下落过程中的阻力

②验证机械能是否守恒时,实验中计算某一点的速度,甲同学用v=gt来计算,乙同学用

来计算。

其中_______同学的计算方法更符合实验要求。

③本实验中引起误差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丙同学按照正确的操作,纸带如下图。

其中O是起始点,A、B、C是打点计时器连续打下的3个点。

该同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O到A、B、C各点的距离,并记录在图中(单位:

cm)。

这三个数据中不符合读数要求的是___________,应记作_____________cm。

重锤下落过程中的实际加速度a=_________m/s2。

(结果保留二位有效数字)

14、

(1)用如图1的装置,来验证碰撞过程中的动量守恒.图中PQ是斜槽,QR为水平槽.O点是水平槽末端R在记录纸上的垂直投影点,A、B两球的质量之比mA:

mB=3:

1.先使A球从斜槽上某一高度处由静止释放,在水平地面的记录纸上留下落点痕迹P,重复10次,得到10个落点.再把B球放在水平槽上的末端R处,让A球仍从同一高度处由静止释放,与B球碰撞,碰后A、B球分别在记录纸上留下各自的落点痕迹,重复10次.A、B两球在记录纸上留下的落点痕迹如图2所示,其中米尺的零点与O点对齐.

 

①碰撞后A球的水平射程应取_____________cm.

②本实验巧妙地利用小球飞行的水平距离表示小球的水平速度.下面的实验条件中,不

能使小球飞行的水平距离的大小表示为水平初速度大小的是_________.(填选项符号)

A.使A、B两小球的质量之比改变为5:

1B.升高小球初始释放点的位置

C.使A、B两小球的直径之比改变为1:

3

D.升高桌面的高度,即升高R点距地面的高度

③利用此次实验中测得的数据计算碰撞前的总动量与碰撞后的总动量的比值为.

(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力学实验

1.答案:

(2)乙(3分)3.11或3.10m/s2(3分)0.46(3分)

2.答案:

(1)①a打点计时器应该接交流电源(2分)b开始时重物应该靠近打点计时器(2分)(其他的说明,若正确也给分)②

(2分)9.4(2分)

3.答案:

(1)(6分)①4,50,②10(每空2分)。

4、答案:

(1)F’(2分)

(2)B(2分)(3)ACD(2分)

5、答案:

(1)②两条细绳的方向(2分);③3.00(2分,答3.0也给分);④作图如答图1(2分);⑤大,大.(各1分)

6、

(1)小车质量(1分)

(2)相等(1分)(3)AD(2分)(4)1.073.10(每空2分)

7、答案:

(18分)

(1)①长木板的倾角过大(2分,能答到这个意思即可);未挂砂桶(2分)。

②1.80(2分,填1.8也可);5.0m/s2(2分)

8、答案:

(18分)

(1)①交流电源(1分)轻轻推动(2分)减小(2分)间隔均匀(之间的距离大致相等)(1分));②5.00(3分,写成5或5.0的也给这3分)

9、答案:

34

(1)①游标卡尺读数为16.60mm(3分)。

螺旋测微器读数为5.693mm(3分)。

(5.692-5.696)cm.②没有平衡摩擦力或摩擦力平衡不够;未满足拉车的钩码质量远小于小车质量.

10、

(1)①天平,刻度尺(2分)

②沙和沙桶的总质量远小于滑块的质量(2分),

平衡摩擦力(2分)

(3分)

11、答案:

(2).(12分)①电火花(1分)匀速直线运动(或均匀打点)(1分)

②m《M(或沙和沙桶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2分)M(或小车的质量)(2分)

③0.95(2分)1.0(2分)

④mghB=

(2分)

12、答案:

(1)①平衡摩擦力;②小车的质量远大于砝码和吊盘的总质量;③小车合外力所做的功W与其速度平方差△v2成正比;④小车的质量;⑤小车的质量的一半。

(评分标准:

每空2分,共10分)

13、答案:

(2)①D(2分)②乙(2分)③重锤下落过程中存在着阻力作用(2分)

④h3(OC或15.7均给分)(1分);15.70(1分)⑤9.3m/s2(2分)

14.(每空3分)

(1)①14.45-14.50②C③1.01-1.02

 

力学实验2

1、

(1)某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重力加速度。

①请指出该同学在实验操作中

存在的两处错误:

a;

b。

②该同学经正确操作得到如图

乙所示的纸带,取连续的六个点,

测得h1、h2、h3、h4、h5.若打点的

周期为T,则打E点时速度为

vE=;若分别计算出各计数

点对应的速度数值,并在坐标系中

画出v2与h的关系图线,如图丙所

示,则重力加速度g=m/s2.

①a打点计时器应该接交流电源(2分)b开始时重物应该靠近打点计时器(2分)(其他的说明,若正确也给分)②

(2分)9.4(2分)

2、

(1)某同学利用如图(a)装置做“探究弹簧弹力大小与其长度的关系”的实验.

①他通过实验得到如图(b)所示的弹力大小F与弹簧长度L的关系图线.由此图线可得该弹簧的原长L0=  cm,劲度系数k=N/m.

②他又利用本实验原理把该弹簧做成一把弹簧秤,当弹簧秤上的示数如图(c)所示时,该弹簧的长度

L=  cm.

 

①4,50,②10

3、

(1)请完成“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的相关内容。

①如图a,铺有白纸的水平木板上,橡皮条一端固定在A点,另一端拴两个细绳套。

②如图b,用两个弹簧测力计互成角度拉橡皮条,使绳与橡皮条的结点伸长到某位置并记为O点,记下此时测力计的示数F1和F2,及。

③如图c,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使绳与橡皮条的结点拉到O点,记下此时测力计的示数F=N和细绳的方向。

④如图d,已按一定比例作出了F1、F2和F的图示,请用作图方法作出F1和F2的合力F′.

⑤合力F′与F大小相等,方向略有偏差,如果此偏差仅由F1引起,则原因是F1的大小比真实值偏、F1与F2的夹角比真实夹角偏。

(填“大”或“小”)

 

②两条细绳的方向(2分);③3.00(2分,答3.0也给分);④作图如答图1(2分);⑤大,大.

4、①读出下面图中游标卡尺与螺旋测微器的读数,游标卡尺读数为mm,螺旋测微器读数为mm。

 

②用图(a)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a、某同学通过实验得到如图(b)所示的a—F图象,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

在平衡摩擦力时。

图中a0表示的是时小车的加速度。

 

b、某同学得到如图(c)所示的纸带。

已知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Hz.A、B、C、D、E、F、G是纸带上7个连续的点。

=cm。

由此可算出小车的加速度a=m/s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①游标卡尺读数为16.60mm(3分)。

螺旋测微器读数为5.693mm(3分)。

(5.692-5.696)cm.

②a、长木板的倾角过大(2分,能答到这个意思即可);未挂砂桶(2分)。

b、1.80(2分,填1.8也可);5.0m/s2(2分)

5、某实验小组利用图示的装置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1)下列做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代号)

A.调节滑轮的高度,

使牵引木块的细绳与长木板保持平行

B.在调节木板倾斜度平衡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时,将装有砝码的砝码桶通过定滑轮拴在木块上

C.实验时,先放开木块再接通

打点计时器的电源

D.通过增减木块上的砝码改变质量时,不需要重新调节木板倾斜度

(2)为使砝码桶及桶内砝码的总重力在数值上近似等于木块运动时受到的拉力,应满足的条

件是砝码及桶内砝码的总质量________木块和木块上砝码的总质量。

(填“远大于”、“远小于”或“近似等于”

(3)甲、乙两同学在同一实验室,各取一套图示的装置放在水平桌面上,木块上均不放砝码,在没有平衡摩擦力的情况下,研究加速度a与拉力F的关系,分别得到图中甲、乙两条直线。

设甲、乙用的木块质量分别为m甲、m乙,甲、乙用的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μ甲、μ乙,由图可知,

m甲________m乙,μ甲________μ乙。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6、某实验小组采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合外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

①实验前,木板左端被垫起一些,使小车在不受拉力作用时做匀速直线运动。

这样做的目的是。

②如果需要用图中砝码和吊盘的总重力来表示小车受到的合外力,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③同学甲选取一条比较理想的纸带做分析。

小车刚开始运动时对应在纸带上的点记为起始点O,在点迹清楚段依次选取七个计数点。

通过测量纸带计算出计数点与O点之间的速度平方差△v2、起始点O到计数点过程中细绳对小车做的功W。

以W为纵坐标,以△v2为横坐标在方格纸中作出W—△v2图象,如图乙所示。

那么,根据图像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④如果要验证“动能定理”,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

⑤如果“动能定理”成立,那么W—△v2图像的斜率的物理意义是。

①平衡摩擦力;②小车的质量远大于砝码和吊盘的总质量;③小车合外力所做的功W与其速度平方差△v2成正比;④小车的质量;⑤小车的质量的一半。

7、进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

(1)现有以下器材:

带铁夹的铁架台,打点计时器以及复写纸、纸带,导线,还需要的器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选项中,属于系统误差的是();属于偶然误差的是();

A.打点计时器对纸带的阻力

B.测量纸带上的点距时存在的误差

C.测量点距时,将6个点误计为7个点

D.用秒表测量下落时间,由公式

算出重物下落的高度

E.重物和纸带下落过程中受到空气阻力

(3)选出一条纸带如图所示,其中O点为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第一个点,A、B、C为三个计数点,打点计时器通以50Hz的交流电。

用刻度尺测得OA=12.41cm,OB=19.10cm,OC=27.29cm,在计数点A和B、B和C之间还各有一个点,重物的质量为1.00kg,取g=9.80m/s2。

甲同学根据以上数据算出:

当打点计时器打到B点时重物的重力势能比开始下落时减少了__________J;此时重物的动能比开始下落时增加了__________J。

(结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实验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乙同学利用他自己实验时打出的纸带,测量出了各计数点到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第一个点的距离h,算出了各计数点对应的速度v,以h为横轴,以

为纵轴画出了如上图的图线。

图线的斜率数值上近似等于(填代号)__________

A.3.60B.9.80C.4.90

图线未过原点O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刻度尺(1分);带铁夹的重物(1分);低压交流电源(1分);

(2)AE(2分);B(2分)

(3)1.87(2分);1.73(2分);在误差允许范围内,重物的机械能守恒(2分)

(4)B(2分);操作中先释放重物,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3分)

8、

(1)用如图1的装置,来验证碰撞过程中的动量守恒.图中PQ是斜槽,QR为水平槽.O点是水平槽末端R在记录纸上的垂直投影点,A、B两球的质量之比mA:

mB=3:

1.先使A球从斜槽上某一高度处由静止释放,在水平地面的记录纸上留下落点痕迹P,重复10次,得到10个落点.再把B球放在水平槽上的末端R处,让A球仍从同一高度处由静止释放,与B球碰撞,碰后A、B球分别在记录纸上留下各自的落点痕迹,重复10次.A、B两球在记录纸上留下的落点痕迹如图2所示,其中米尺的零点与O点对齐.

 

①碰撞后A球的水平射程应取_____________cm.

②本实验巧妙地利用小球飞行的水平距离表示小球的水平速度.下面的实验条件中,不

能使小球飞行的水平距离的大小表示为水平初速度大小的是_________.(填选项符号)

A.使A、B两小球的质量之比改变为5:

1B.升高小球初始释放点的位置

C.使A、B两小球的直径之比改变为1:

3

D.升高桌面的高度,即升高R点距地面的高度

③利用此次实验中测得的数据计算碰撞前的总动量与碰撞后的总动量的比值为.

(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①14.45-14.50②C③1.01-1.0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