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404941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6.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docx

《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docx

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

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

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

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 

(2)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

(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

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

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

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

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

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

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

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

强调了……加强语气 

(3)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

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4)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

为什么?

动词:

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

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

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

为什么?

  

不能。

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概括归纳 

1.记叙类文章:

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

(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

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

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类文章:

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格式:

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七)表达技巧在古代诗歌鉴赏中占有重要位置,表现手法诸如用典、烘托、渲染、铺陈、比兴、托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委婉含蓄、对比手法、讽喻手法、象征法、双关法等等。

诗中常用的修辞方法有夸张、排比、对偶、比喻、借代、比拟、设问、反问、反复等。

分析诗歌语言常用的术语有:

准确、生动、形象、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新、新奇、优美、绚丽、含蓄、质朴、自然等。

复习时要系统归纳各种表达技巧,储备相关知识。

首先要弄清这些表达技巧的特点和作用,再结合具体诗歌进行仔细体味、辨析。

 至于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则包括总结作品的主旨,分析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指出其积极意义或局限性等。

总之,鉴赏古代诗词,第一步,把握诗词内容:

1细读标题和注释;2分析意象;3品味意境;4联系作者。

第二步,弄清技巧:

1把握形象特点;2辨析表达技巧3说明表达作用。

第三步,评价内容观点:

1概括主旨;2联系背景;3分清主次;4全面评价。

   

 答题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紧扣要求,不可泛泛而谈;二是要点要齐全,要多角度思考;三是推敲用语,力求用语准确、简明、规范。

易混术语区分

(一)“方式、手法”的区分艺术手法,又叫表达技巧,包括:

   ①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②表现手法:

起兴、联想、烘托、抑扬、照应、正侧、象征、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合、运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化动为静、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开门见山。

   ③修辞:

比喻、借代、夸张、对偶、对比、比拟、排比、设问、反问、引用、反语、反复。

(二)“情”、“景”关系区别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都是诗人把要表达的感情通过景物表达出来。

“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三)描写的角度

常见的角度有:

形、声、色、态、味。

“形”、“色”是视觉角度;“声”是听觉角度;“态”分为动态和静态;“味”是触觉角度。

古诗词鉴赏主要考查七大方面:

1.形象 

2.情感 

3.语言 

4.意境 

5.情感 

6.技巧 

7.两首诗歌对比

一【形象方面】:

①一般提问:

诗中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②变式分析:

有人认为塑造了这样的形象,有人认为塑造了那样的形象,谈谈你的看法。

③条件提问:

诗中的形象具有怎样的特点。

答题步骤:

1.谈出个人观点概括形象特点。

2.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3.形象的典型性或代表意义。

4.对表现主题和作者的情感的作用。

答题公式:

这首诗塑造了一个()形象,可以从诗中()看出,这句通过()的描写展现出来,传达了/集中体现了诗人()的情感。

例:

王维·观猎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问题提出:

分析师中的人物形象。

  答题模板:

诗中描写了一个英姿飒爽,意气风发的形象。

诗中“马蹄轻”---奋力追击“忽过”“还归”---策马疾驰的英姿。

“回看”—踌躇满志的神情,这些词语真切的表现了主人公的轻快和喜悦,刻画了充满生气的仪态和情景。

.【情感方面】

①提问方式:

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②提问变体:

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

或者结合意境提问,或就诗中某一句、某一联发问。

③答题步骤:

  

(1)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2)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

  (3)抒发什么情感

例: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06年全国卷2)

  南柯子王炎

  山冥去阴重,天寒雨意浓。

数枝幽艳湿啼红。

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

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

人间辛苦是三农①。

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注〕①三农:

指春耕、夏耘、秋收。

(2)试分析下阙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相感情。

  答:

描写了农民不避风雨、辛勤劳作的生活,发出了“人间辛苦是三农”的感叹,(步骤一)(因为没有什么特别的表达技巧,所以步骤二跳过)表达了农民盼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心情。

(步骤三)

叁【考查语言】

提问方式:

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

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例:

春怨

打起黄莺儿,

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

不得到辽西。

问: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

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

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肆【考查意境】

提问方式: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

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并准确概括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例:

绝句二首(其一)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

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问: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请简要分析。

  答:

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

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伍【考查炼字】

提问方式:

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

为什么?

  提问变体:

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

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例:

南浦别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问: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为什么?

  答:

同意。

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

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

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

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陆【考查技巧】

提问方式:

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

  提问变体:

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有何效果?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怎样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例:

早行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问: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有何效果?

  答:

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

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

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柒【考查评价比较】

提问方式:

给出两首或几首诗词,要求学生比较阅读后,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

  答题思路:

  

(1)要通读这几首诗词,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

  

(2)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写法、修辞方法等)来寻求诗词的差异性。

  (3)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

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例:

齐安郡中偶题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问:

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

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解析:

题目有两问,第一问是问表现手法上的共同点,不要求分析,所以只写出表现手法就可以,当然如果具体说明,也没错。

第二问要求分析这两首咏物诗表达出的情感的不同,因此答题时,要按照情感主旨型模式答全两方面的内容

  

答:

第一问:

都用了拟人表现手法。

  第二问:

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步骤一)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

(步骤二)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步骤一)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

(步骤二)

第二部

1.高考诗歌鉴赏中常见的思想感情:

 

一、忧国忧时 

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2.反映别离和战乱的痛苦 

3.同情人民地疾苦 

4.对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二、建功报国 

1.建功立业的渴望 

2.保家卫国的决心 

3.报国无门的悲伤 

4.山河沦丧的痛苦 

5.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6.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7.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三、思乡怀人 

1.羁旅思乡之情 

2.对亲人友人的思念之情 

3.边塞思乡之情 

4.闺中怀人之情 

四、长亭送别 

1.依依不舍的留念 

2.情深意长的勉励 

3.坦陈(吐露)心志的告白 

五、生活杂感 

1.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2.昔盛今衰的感慨 

3.借古讽今的情怀 

4.青春易逝的感伤 

5.仕途失意的苦闷 

6.告慰平生的喜悦 

二.六种答题模式:

 

(一)分析意境型:

 

1.提问方式:

此诗有什么样的意境?

表现了怎样的画面?

诗人通过什么景物表达自己的感情?

 

2.答题步骤:

 

①描写初始中展现的途径和画面(翻译——忠于原文)。

 

②用4个字概括景物营造氛围特点(以下4组) 

孤寂冷清;萧瑟凄凉;雄浑壮阔;恬静优美+明净炫丽。

 

③回答表现诗人什么感情(先答原因,后答感情)。

 

3.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

此时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问: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请简要分析。

 

答:

 

①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

春天阳光普照,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

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的衔泥筑巢。

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滩上静睡不动。

 

②这是一幅明净炫丽的图景。

 

③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二)分析技巧型:

 

1.提问方式:

怎样的表现手法?

怎样的艺术手法?

怎样的技巧(手法)?

怎样抒发感情的?

 

2.答题步骤:

 

①明确告诉其手法。

 

②结合诗句证明为什么。

 

③运用这种手法有效地表达出因---而产生的---情感。

 

3.答题示例: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骆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问:

此时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有何效果?

 

答:

 

①主要用了反衬手法。

 

②天位方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

 

③两处反衬都突出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漂泊引起的孤独寂寞。

 

(三)分析语言型:

 

1.提问方式:

此诗有什么语言风格,语言特色,艺术?

 

2.答题步骤:

 

①从以下六个词中选一个或几个。

 

雄浑豪放;委婉含蓄;华美绚丽;朴实简练;运用口语;叠词互用。

 

②结合相关语句说明。

 

③运用这种语言表现作者因---而产生的---感情。

 

3.答题示例: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问: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

 

①此诗特点是清新自然,运用口语。

 

②“黄莺儿”是儿话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儿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

 

③这样非常自然的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四)炼字型:

 

1.提问方式:

最生动传神的字是什么?

给出一字,是否同意。

 

2.答题步骤:

 

①解释此字在句中的含义。

 

②翻译此句(忠于原文,语言优美)。

 

③回答表现诗人什么感情(先答原因,后答感情)。

 

3.答题示例: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问: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为什么?

 

答:

 

①同意。

“看”在诗中是指回望。

 

②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

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

此字然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

 

③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

 

(五)诗眼型:

 

1.提问方式:

关键;不能删掉的词。

 

2.答题步骤:

 

①解释词义。

 

②点名中心。

 

③是全诗的关键。

(位于第一段或者第二段)起到了总领全文的作用;(不在第一段或者第二段)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3.答题示例: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问: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

你是否同一“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

 

①“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

 

②这种相思之情是从听到“折柳”引起的。

承上启下。

 

③是全诗的关键。

第三部

一、叙述人称

1.第一人称:

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2.第二人称:

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3.第三人称:

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二、叙述方式

1.顺叙:

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2.倒叙:

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

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4.补叙:

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某些交代。

5.平叙:

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三、描写

总体来说,描写有以下一些作用:

①再现自然风光。

②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

③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

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2.景物描写:

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3.环境、场面描写:

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

4.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

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5.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侧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

四、修辞

1.比喻:

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比拟:

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指拟人),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3.借代:

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4.夸张:

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5.对偶:

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排比:

节奏鲜明,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

7.反复:

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8.对比:

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述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

9.设问:

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

10.反问:

强调语气,语气强烈,强化情感。

五、结构安排

布局谋篇的技巧:

开门见山、首尾呼应、卒章显志、伏笔照应、层层深入、过度铺垫、设置线索;结构严密,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

材料和中心的关系的处理,主次详略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有力。

记叙文常以时间推移、空间转换、情景变化、思维逻辑顺序等来安排层次。

散文构思的线索,一般常见的有如下几种:

以情为线索;以理为线索;以物为线索;以空间位置为线索。

从结构上明确不同位置的句子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1、首句——统领全文、提纲挈领、引出下文,为后**铺垫、埋下伏笔;

2、尾句——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照应上文,前后呼应,言有尽而意无穷,回味深长。

3、转承句——承上启下,过渡,承接上文,引出下文;

4、中心句——点明中心、揭示主旨;

5、点睛句——点明全文中心,统领全文;句子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以启迪。

6、情感句——抒发强烈内在情感,直抒胸臆;

7、矛盾句——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却寄寓了深刻的用意。

揭示深刻内涵,表达深刻见解。

(1)记叙文(散文)的结构特点

①按时间顺序或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组织材料。

②按观察点的变换安排材料,如《我的空中楼阁》。

③按场面的安排安排材料,如《内蒙访古》。

④按材料性质归类安排结构,如《琐忆》。

⑤按作者认识的过程或感情的变化安排材料。

如《荔枝蜜》。

⑥按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作为行文线索安排材料。

(2)议论文的结构特点

①按逻辑思维分,包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或绪论、本论、结论三部分。

②按篇章结构分,常见的结构有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和总分式。

6、表达方式入手分析句意:

1、记叙文中的议论往往起画龙点睛、揭示记叙目的和意义的作用;

2、议论文中的记叙往往起到例证的作用;

3、说明文中描写、文艺性笔调起到点染作品使之更加生动形象的作用。

4、夹叙夹议,记叙与议论交叉运用的写法,使文章在轻松活泼之中,阐发议论,读来饶有兴味,深受教益,文章中的记叙是为议论服务的,而议论又以记叙为基础,叙为议提供了事实依据,使立论有根有据,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七、语言

1、语言是否准确、简练、生动、形象;

2、具有怎样独特的语言风格(幽默、辛辣、平实、自然、简洁明快、含蓄深沉等);

3、运用了什么独特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通感等)。

八、表现手法

1、象征,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一特点(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增强文章的表现力,象征手法的“托义于物”也就是“借此言彼”,主旨含而不露,隐而不晦。

2、衬托,是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这种写法除了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

3、先抑后扬,引发好奇,感情铺垫,引发好奇。

4、托物言志,作者在对事物的进行描绘的过程中,非常巧妙地寄托作者个人的情感和理念,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事物中,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含蓄、哲理和暗示性,使读者在欣赏中获得独特的美感享受。

5、借景抒情,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

6、虚实结合,可以抓住重点,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更鲜明的刻画人物的性格,凸现事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地揭示题旨。

结构紧凑,笔墨集中。

7、动静相衬,动衬静,静衬动,生动的烘托作用,相得益彰。

8、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有震撼力。

9、渲染烘托,渲染,是指作者通过对人物的外形、行为、心理、语言或事件、环境、景物等作多方面的挥洒铺陈,集中描写,突出人或事物的本质特点,用以加深主题的一种表现手法。

衬托是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

这种写法除了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

比较一下,我们就可以发现二者的不同点:

渲染在于对某种事物的有意重彩泼墨式的描写;衬托却是通过与之有关的其他事物的描写,对该事物起到映衬作用。

二者也有相交叉的地方,那就是作者有时用渲染的方法意在起到烘托的作用;对用来衬托的其他事物也可以用渲染的手法来描写。

10、联想想象,所谓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所谓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法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